CN218895908U -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5908U
CN218895908U CN202223306436.2U CN202223306436U CN218895908U CN 218895908 U CN218895908 U CN 218895908U CN 202223306436 U CN202223306436 U CN 202223306436U CN 218895908 U CN218895908 U CN 218895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air
detection device
driving unit
tightness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64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勇
刘楚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r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64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5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5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5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电控基座、模具组件和驱动单元;模具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电控基座顶面的下模具、与下模具匹配的上模具;驱动单元与上模具可拆卸连接,驱动单元驱动上模具沿预定轨迹来回移动,以使上模具与下模具可操作性闭合形成密闭腔室,密闭腔室内容置待检产品;下模具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连通密闭腔室;电控基座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单元电连通来控制驱动单元动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实现通过进气口向密闭腔室内充气加压,解决传统气密性检具无法检测在较高气压下产品气密性问题;同时,上模具、下模具均为可拆卸结构,可通过更换模具组件,进而适配不同规格、尺寸的待测产品;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产品生产检测技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五金产品冲压加工时.往往成批生产.每批产品都要抽样检测.从而及时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因此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设立一个对应的检测系统,对产品进行针对性检测,不同检测系统为了针对不同的产品会设置不同的检具,一般产品都会进行气密性检测,而传统气密性检测往往只会简单检测产品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很少考虑产品在较高气压的环境下能否保证良好的气密性;尤其针对一些对于密封性要求非常高的金属产品,如用于装载电池组的电动汽车电池包,其对于密封性的要求很高,而且每家车企的电池包的形状大小结构又不一致,故而针对不同的产品需要设计不同的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电控基座、模具组件和驱动单元;
所述模具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控基座顶面的下模具、与所述下模具匹配的上模具;
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上模具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上模具沿预定轨迹来回移动,以使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可操作性闭合形成密闭腔室,所述密闭腔室内容置待检产品;
所述下模具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密闭腔室;
所述电控基座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通来控制驱动单元动作。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液压缸和设置于液压缸上的导向组件,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上模具,所述导向组件用于引导所述上模具沿预定轨迹移动。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设置于第一固定板下方的第二固定板、套设置于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且连接至所述上模具的若干个导杆、以及套设于所述导杆上的导套,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连接至所述上模具上,若干个所述导杆用于引导所述上模具垂直升降。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驱动单元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抵持连接。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电控基座内埋设有输气管道段,所述输气管道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进气口,所述输气管道段的输入端连接有接气管。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供气单元,所述供气单元与所述接气管连通。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安全防护罩,所述安全防护罩设置于所述电控基座上,且所述模具组件和驱动单元罩住设置于所述安全防护罩内。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安全防护罩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对应所述模具组件开设。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上模具包括上基座以及沿所述上基座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上基座与所述侧壁一道围合形成上腔室,所述下模具包括下基座,所述下基座对应所述上腔室区域内凹形成下腔室,所述上腔室与所述下腔室围合形成所述密闭腔室。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下腔室设置有用于容置密封圈的密封槽体,所述下腔室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仿形曲面,所述仿形曲面用于与待检产品的边缘位置贴合或顶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在下模具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连通用于容置待测产品的密闭腔室,实现通过进气口向密闭腔室内充气加压,解决传统气密性检具无法检测在较高气压下产品的气密性问题;同时,将上模具设计为与驱动单元可拆卸连接,以及下模具与电控基座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根据不同规格、尺寸的产品可通过替换不同的模具组件,进而使气密性检测装置匹配不同种类的待测产品;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件的一侧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件的另一侧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6所示,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电控基座1、模具组件2和驱动单元3;模具组件2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电控基座1顶面的下模具22、与下模具22匹配的上模具21,上模具21与下模具22相互闭合时形成密闭腔室,密闭腔室与待检产品100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待检产品100容置于密闭腔室内,下模具22上开设有进气口221,进气口221连通密闭腔室,通过进气口221给密闭腔室内加压充气。电控基座1与下模具22可拆卸连接,连如螺接、卡接等,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驱动单元3与上模具21可拆卸连接,如螺接、卡接等,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驱动单元3驱动上模具21沿预定轨迹来回移动,以使上模具21与下模具22可操作性闭合形成密闭腔室,预定轨迹指的是靠近下模具22并使上模具21与下模具22闭合密闭腔室的方向,或远离下模具22并使上模具21与下模具22打开密闭腔室的方向;电控基座1包括控制器(图中未视出),控制器与驱动单元3电连接来控制驱动单元3动作。
电控基座1包括设置于内部的控制器,电控基座1起着支撑作用。控制器可为小型处理器,控制器与驱动单元3电连接,进而控制驱动单元3动作,使上模具21靠近下模具22或远离下模具22。在电控基座1外壁可设置与控制器对应的操作按键10,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在下模具22上开设有进气口221,进气口221连通用于容置待测产品100的密闭腔室,实现通过进气口221向密闭腔室内充气加压,解决传统气密性检具无法检测较高气压下产品100的气密性问题;同时,将上模具21设计为与驱动单元3可拆卸连接,以及下模具22与电控基座1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根据不同规格、尺寸的产品100可通过替换不同的模具组件2,进而使气密性检测装置匹配不同种类的待测产品100;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进一步地,驱动单元3包括液压缸31和设置于液压缸31上的导向组件32,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连接上模具21,液压缸31上的活塞杆311做往复运动,从而也带动上模具21也做往复运动,以靠近下模具22或远离下模具22,液压缸31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液压缸31的动作。导向组件32设置于液压缸31上,用于引导上模具21沿预定轨迹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导向组件32包括第一固定板321、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21下方的第二固定板322、套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21与第二固定板322之间且连接至上模具21的若干个导杆323、以及套设于导杆323上的导套324。第一固定板321与第二固定板322平行于下模具22设置,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垂直于下模具22设置,第一固定板321与第二固定板322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35,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穿过第一固定板321、第二固定板322的第一通孔35连接至上模具21上,使得上模具21位于下模具22正上方。若干个导杆323用于引导上模具21垂直升降,第一固定板321与第二固定板322对应导杆32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36,若干个导杆323穿过第二通孔36分散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21与第二固定板322的四周并与上模具21连接,导杆323通过导套324与第一固定板321套接,导杆323用于引导上模具21垂直升降。第一固定板321、第二固定板322、导套324以及导杆323的设置避免了上模具21移动方向的偏移,避免因上模具21未能沿预定轨迹运动而导致未能形成密闭腔室或密闭腔室密封不严,避免了对气密性检测结果的误判,提高气密性结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驱动单元3还包括用于支撑驱动单元3的支撑组件33,支撑组件33包括第一支撑件331与第二支撑件332,第一支撑件331与第二支撑件332设置于电控基座1上,第一支撑件331与第二支撑件332分别与第二固定板322抵持连接。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件331与第二支撑件332共同作用给驱动单元3以及上模具21提供支撑力,避免驱动单元3驱动上模具21动作时出现晃动,且不影响上模具21与下模具22形成密闭腔室。
电控基座1内埋设有输气管道段(未视出),输气管道段的输出端连通进气口221,输气管道段的输入端连接有接气管(未视出);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供气单元(未视出),供气单元可为单独的供气系统、装置或气体瓶,供气单元与接气管连通,供气单元通过接气管、输气管道段至进气口221给密闭腔室内充气加压。供气单元与电控基座1的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供气单元到密闭腔室的气体通断。
进一步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气密性检测器(未视出),气密性检测通过气体管道与密封腔室连通,用于检测密闭腔室内的气压变化情况。气体管道上设置有气压调节阀(未视出),气压调节阀用于读取接气体管道附近的气压并反馈调节向密闭腔室输送的供气量,以调节密闭腔室内气压大小。
如图1-图3所示,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安全防护罩4,安全防护罩4设置于电控基座1上,且模具组件2和驱动单元3罩住设置于安全防护罩4内,保证灰尘及异物等无法进入内部。
进一步地,安全防护罩4上开设有开口4,开口4对应模具组件2开设,方便操作人员经过开口4处放置待检产品100、更换模具组件2或检修等操作,也可使工作人员可以直观的看到安全防护罩4的内部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上模具21包括上基座211以及沿上基座211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212,上基座211与侧壁212一道围合形成上腔室,下模具22包括下基座222,下基座222对应上腔室区域内凹223形成下腔室,上腔室与下腔室围合形成密闭腔室。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下腔室设置有密封槽体224,密封槽体224内容置有密封圈,进一步保证了密闭腔室的密闭性。在下腔室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仿形曲面225,仿形曲面225根据待检产品100的形状、结构设置,仿形曲面225用于与待检产品100的边缘位置贴合或顶持,使得上模具21与下模具22扣合时,待检产品100更好的容置于密闭腔室内。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待检产品100为电动汽车电池包,驱动单元3包括液压缸31和导引组件,电控基座1的控制器控制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远离下模具22,将待检测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放入下模具22的下腔室内,然后控制器控制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下移,使上模具21沿靠近下模具22方向运动,直至上模具21与下模具22扣合,形成密闭腔室,然后控制器控制供气单元向密闭腔室内部快速充气,使密闭腔室内部气压迅速达到一定值,然后通过配套的气密性检测器对密闭腔室内部的气压进行检测,通过密闭腔室内部气压是否损失来判定电动汽车电池包的气密性,若密闭腔室内部气压发生变化,则判断电池包气密性较差,若密闭腔室内部气压基本不变,则判断电池包气密性良好;检测判断完成后,控制器控制驱动单元3的液压缸31驱动上模具21上移,使上模具21与下模具22脱离,然后将电池包从下模具22中取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基座(1)、模具组件(2)和驱动单元(3);
所述模具组件(2)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控基座(1)顶面的下模具(22)、与所述下模具(22)匹配的上模具(21);
所述驱动单元(3)与所述上模具(21)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3)驱动所述上模具(21)沿预定轨迹来回移动,以使所述上模具(21)与所述下模具(22)可操作性闭合形成密闭腔室,所述密闭腔室内容置待检产品(100);
所述下模具(22)上开设有进气口(221),所述进气口(221)连通所述密闭腔室;
所述电控基座(1)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单元(3)电连接来控制驱动单元(3)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3)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液压缸(31)和设置于液压缸(31)上的导向组件(32),所述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连接所述上模具(21),所述导向组件(32)用于引导所述上模具(21)沿预定轨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32)包括第一固定板(321)、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21)下方的第二固定板(322)、套设于第一固定板(321)与第二固定板(322)之间且连接至所述上模具(21)的若干个导杆(323)、以及套设于所述导杆(323)上的导套(324),所述液压缸(31)的活塞杆(311)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321)、第二固定板(322)连接至所述上模具(21)上,若干个所述导杆(323)用于引导所述上模具(21)垂直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3)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驱动单元(3)的支撑组件(33),所述支撑组件(33)包括第一支撑件(331)与第二支撑件(332),所述第一支撑件(3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32)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22)抵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基座(1)内埋设有输气管道段,所述输气管道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进气口(221),所述输气管道段的输入端连接有接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供气单元,所述供气单元与所述接气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安全防护罩(4),所述安全防护罩(4)设置于所述电控基座(1)上,且所述模具组件(2)和驱动单元(3)罩住设置于所述安全防护罩(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罩(4)上开设有开口(41),所述开口(41)对应所述模具组件(2)开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21)包括上基座(211)以及沿所述上基座(211)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212),所述上基座(211)与所述侧壁(212)一道围合形成上腔室,所述下模具(22)包括下基座(222),所述下基座(222)对应所述上腔室区域内凹(223)形成下腔室,所述上腔室与所述下腔室围合形成所述密闭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室设置有用于容置密封圈的密封槽体(224),所述下腔室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仿形曲面(225),所述仿形曲面(225)用于与待检产品(100)的边缘位置贴合或顶持。
CN202223306436.2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Active CN218895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6436.2U CN218895908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6436.2U CN218895908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5908U true CN218895908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1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6436.2U Active CN218895908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59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6310B (zh) 压缩机设备
CN108871702B (zh) 一种气密检测设备中的整体气密和薄膜气密检测设备
CN106644287A (zh) 一种托盘移动式油底壳气密性检测设备
CN109374232A (zh) 一种泄漏检测装置及用其检测法兰盘组件泄漏性能的方法
CN218895908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3083462U (zh) 一种雷管自动检测、顶松与废管剔除装置
KR20150102955A (ko) 실린더 장치
CN209027741U (zh) 一种用于检测法兰盘组件泄漏性能的检测装置
CN202631202U (zh) 变速器壳体气密性试验装置
CN202770625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安全阀校验装置
CN210108610U (zh) 一种旁通阀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7718565A (zh) 一种汽车控制板热熔组装设备
CN206348108U (zh) 一种托盘移动式油底壳气密性检测设备
KR20130098084A (ko) 피시브이 밸브 조립장치
CN110260150B (zh) 一种气弹簧充气压力检测装置
CN212903775U (zh) 一种线束插头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296257U (zh) 一种模块化汽车后桥总成气密性检测平台
CN112649156A (zh) 集成控制阀气密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204881998U (zh) 多方位阶梯面孔压紧密封式曲轴箱体气密性检具
KR102234910B1 (ko) 부동액 주입용 건
CN114112217A (zh) 一种车载镜头气密检测机
CN209570305U (zh) 一种法兰盘与翻车阀组装件泄漏检测装置
CN105797971B (zh) 一种汽车abs系统零件的自动检测机
CN209717091U (zh) 机床夹具的固定机构
CN220729588U (zh) 一种仪表气密测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