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4410U - 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4410U
CN218894410U CN202223449198.0U CN202223449198U CN218894410U CN 218894410 U CN218894410 U CN 218894410U CN 202223449198 U CN202223449198 U CN 202223449198U CN 218894410 U CN218894410 U CN 218894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template
fixing device
building masonry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491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光贤
乔海迎
周兴国
张梦石
徐海云
郑达
崔元庆
刘燕云
宋磊
陈清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CCCC Rui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CCCC Rui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CCCC Rui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491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4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4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4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包括水平横杆、斜向夹杆、梁高调节组件、梁侧夹具调节组件和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水平横杆水平布置在建筑砌体顶部的圈梁浇筑区域上方,梁高调节组件竖直螺纹连接在水平横杆的中心位置,梁高调节组件的下端抵接在圈梁浇筑区域内的建筑砌体顶端;圈梁浇筑区域两侧的模板外侧分别设有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水平横杆两端分别连接有斜向夹杆,斜向夹杆下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梁侧夹具调节组件,两个梁侧夹具调节组件分别抵接两个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外侧面上。本实用新型有更好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进行圈梁模板固定支撑时仅进行简单培训,会拎螺栓,就可实现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的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中的建筑数量逐渐增加,在城镇的建筑中,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已占居重要份额,为了更好的分隔空间,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往往在框架结构、砖混结构中设置有大量的砌体结构墙体。同时,为了加强砌体结构墙体的安全性、稳定性、整体性,往往设计会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及房屋砌体结构墙体的实际情况设置砌体结构圈梁。然而按常规圈梁模板固定会造成大量穿墙螺栓孔的情况发生,不仅对砌体结构墙体圈梁的整体结构质量存一定的影响,而后期墙螺栓孔修补工作也相当麻烦,同时砌体结构圈梁外立面观感质量和效果也相对大大降低。因此,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加固定装置必须以结构安全、稳定为前提,同时兼顾便于施工,操作简单,可周转、可工厂化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或几种,提供了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包括水平横杆、斜向夹杆、梁高调节组件、梁侧夹具调节组件和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所述水平横杆水平布置在建筑砌体顶部的圈梁浇筑区域上方,所述梁高调节组件竖直螺纹连接在所述水平横杆的中心位置,所述梁高调节组件的下端抵接在所述圈梁浇筑区域内的建筑砌体顶端;所述圈梁浇筑区域两侧的模板外侧分别设有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所述水平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斜向夹杆,所述斜向夹杆的下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梁侧夹具调节组件,两个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分别抵接两个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外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较常规圈梁模板固定方法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进行圈梁模板固定支撑时仅进行简单培训,会拎螺栓,就可实现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可以用于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圈梁模板的固定支撑,创新性的实现提高砌体结构圈梁的高质量施工,有效避免因常规圈梁模板固定造成穿墙螺栓孔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砌体结构圈梁外立面观感质量和效果,实现了可工厂化加工、可周转、减化施工的要求,可不占用现场实际工期,也可大大节省钢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还包括梁顶宽度调节件,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上端分别铰接有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两个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分别与所述水平横杆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梁顶宽度调节件,可对建筑砌体顶部的圈梁浇筑区域两侧的模板顶部宽度进行调节,调节更加精确,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两个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背离所铰接的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一端均朝向所述梁高调节组件布置。
进一步,所述水平横杆上设有两个倾斜布置的第一螺栓环,两个所述第一螺栓环相对于所述梁高调节组件对称布置,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分别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第一螺栓环内。
进一步,所述梁高调节组件包括梁高调节螺栓和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梁高调节螺栓的外侧,所述套管和所述梁高调节螺栓的下端均抵接在所述圈梁浇筑区域内的建筑砌体顶端,所述梁高调节螺栓的上端从所述套管上端伸出并与所述水平横杆的中心位置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建筑砌体顶部的圈梁浇筑区域浇筑后,可将套管预埋在浇筑区域内,可将梁高调节螺栓取出周转使用。
进一步,所述水平横杆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多个梁宽粗调孔,所述斜向夹杆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梁宽粗调孔内,所述斜向夹杆的下端朝向靠近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方向延伸。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梁宽粗调孔,可通过螺栓连接在不同的梁宽粗调孔内,进行梁宽粗调整。
进一步,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包括U型托和夹具螺栓,所述U型托的封闭端固定在所述夹具螺栓的一端,所述斜向夹杆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所述夹具螺栓上,所述夹具螺栓一端的U型托的开口端夹持在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外侧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U型托和夹具螺栓,可利用U型托的开口端夹持在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外侧壁上,有利于夹具螺栓与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之间的稳定夹持固定。
进一步,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螺栓环,所述第二螺栓环螺纹连接在所述夹具螺栓上且抵接在所述斜向夹杆背离所述U型托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螺栓环可以对斜向夹杆进行压紧固定。
进一步,所述斜向夹杆的下端设有螺栓筒,所述螺栓筒螺纹连接在所述夹具螺栓上。
进一步,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背离所述圈梁浇筑区域的两侧模板的侧壁上设有三角形的连接板,所述三角形的连接板的一个角处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平行布置,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抵接在所述定位板上;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下端设有支撑圈梁浇筑区域的两侧模板下端的支撑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将U型托与定位板抵接定位,进而对整个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进行抵接支撑;支撑板的设置还可以对模板底部进行托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梁侧夹具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水平横杆;11、第一螺栓环;12、梁宽粗调孔;
2、斜向夹杆;21、螺栓筒;
3、梁高调节组件;31、梁高调节螺栓;32、套管;
4、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1、U型托;42、夹具螺栓;43、第二螺栓环;
5、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1、连接板;52、球铰;53、支撑板;54、定位板;
6、建筑砌体;61、模板;62、圈梁浇筑区域;63、木方;
7、梁顶宽度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包括水平横杆1、斜向夹杆2、梁高调节组件3、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和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所述水平横杆1水平布置在建筑砌体6顶部的圈梁浇筑区域62上方,所述梁高调节组件3竖直螺纹连接在所述水平横杆1的中心位置,所述梁高调节组件3的下端抵接在所述圈梁浇筑区域62内的建筑砌体6顶端;所述圈梁浇筑区域62两侧的模板61外侧分别设有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所述水平横杆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斜向夹杆2,所述斜向夹杆2的下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两个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分别抵接两个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的外侧面上。
其中,本实施例的水平横杆1可采用方钢或方铝合金,长度尺寸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一般采用700~900mm,可与斜向夹杆2上端通过套穿插销锁口连接。斜向夹杆2可采用方钢或方铝合金,长度尺寸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一般采用250~400mm,与水平横杆1呈现角度60°左右为宜。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外侧的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可对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进行对顶从而实现侧向加固。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主要用于斜向夹杆2与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的连接和对两侧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的对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还包括梁顶宽度调节件7,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的上端分别通过球铰52铰接有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7,两个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7分别与所述水平横杆1螺纹连接。通过设置梁顶宽度调节件,可对建筑砌体顶部的圈梁浇筑区域两侧的模板顶部宽度进行调节,调节更加精确,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7为梁宽调节螺栓,梁宽调节螺栓两端分别设有圆环,所述球铰52外壳与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方钢或方铝合金上端焊接固定,使梁顶宽度调节件7与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之间连接形成活动球接状态;进行梁顶宽度精度调节时通过梁宽调节螺栓一端圆环用钢筋穿孔转动梁宽调节螺栓,通过梁宽调节螺栓下端伸缩实现微调;梁顶宽度调节件7中的第一螺栓环11与水平横杆1采用连接件固定,连接件可以为螺栓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两个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7背离所铰接的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的一端均朝向所述梁高调节组件3布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水平横杆1上设有两个倾斜布置的第一螺栓环11,两个所述第一螺栓环11相对于所述梁高调节组件3对称布置,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7分别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第一螺栓环11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梁高调节组件3包括梁高调节螺栓31和套管32,所述套管32套设在所述梁高调节螺栓31的外侧,所述套管32和所述梁高调节螺栓31的下端均抵接在所述圈梁浇筑区域62内的建筑砌体6顶端,所述梁高调节螺栓31的上端从所述套管62上端伸出并与所述水平横杆1的中心位置螺纹连接。建筑砌体6顶部的圈梁浇筑区域62浇筑后,可将套管预埋在浇筑区域内,可将梁高调节螺栓取出周转使用。图1中水平横杆中间位置的虚线段即为用于螺纹连接梁高调节螺栓的螺纹孔。所述梁高调节螺栓上端设有圆环,根据项目现场圈梁高度通过梁高调整螺栓一端圆环用钢筋穿孔转动梁高调整螺栓进行上下高度调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水平横杆1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多个梁宽粗调孔12,所述斜向夹杆2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梁宽粗调孔12内,所述斜向夹杆2的下端朝向靠近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多个梁宽粗调孔,可通过螺栓连接在不同的梁宽粗调孔内,进行梁宽粗调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包括U型托41和夹具螺栓42,所述U型托41的封闭端固定在所述夹具螺栓42的一端,所述斜向夹杆2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所述夹具螺栓42上,所述夹具螺栓42一端的U型托41的开口端夹持在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的外侧壁上。U型托41可焊接在夹具螺栓42的一端,通过设置U型托41和夹具螺栓42,可利用U型托41的开口端夹持在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的外侧壁上,有利于夹具螺栓42与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之间的稳定夹持固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还包括第二螺栓环43,所述第二螺栓环43螺纹连接在所述夹具螺栓42上且抵接在所述斜向夹杆2背离所述U型托41的一侧。第二螺栓环可以对斜向夹杆进行压紧固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斜向夹杆2的下端设有螺栓筒21,所述螺栓筒21螺纹连接在所述夹具螺栓42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背离所述圈梁浇筑区域62的两侧模板61的侧壁上设有三角形的连接板51,所述三角形的连接板51的一个角处设有定位板54,所述定位板54与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平行布置,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抵接在所述定位板54上;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的下端设有支撑圈梁浇筑区域62的两侧模板61下端的支撑板53。方便将U型托与定位板抵接定位,进而对整个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进行抵接支撑;支撑板的设置还可以对模板底部进行托举。
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可采方钢或方铝合金、钢板或铝合金板及球铰组合组成,均通过焊接连接。支撑板53可采用钢板或铝合金板,用于支撑模板底部的木方63。通过利用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与斜向夹杆2连接,并通过两侧梁侧夹具调节组件4中第二螺栓环43的调整对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进行对顶从而实现的对两侧砌体结构圈梁两侧木模板部件加固;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上部通过梁顶宽度调节件7锁定圈梁宽度,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5下部通过夹紧下包部分砌体结构墙体锁定圈梁宽度。
本实施例采用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建筑施工图下发后,根据结构设计平面图、大样图及相关设计说明及规范要求,明确项目砌体结构中各圈梁的各项参数(梁宽,梁高,分布方式,施工人员数量,施工机械荷载,混凝土浇筑荷载,振捣荷载及侧压力等),采用适当水平横杆、斜向夹杆、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梁侧夹具调整件、梁顶宽度调节件、梁高调整件。进行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施工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时,沿圈梁纵向分布间距需满足的荷载计算要求。操作人员在进行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安装中应注意高处作业安全,切实做好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
本实施例采用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较常规圈梁模板固定方法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进行圈梁模板固定支撑时仅进行简单培训,会拎螺栓,就可实现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的固定。本实施例的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可以用于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圈梁模板的固定支撑,创新性的实现提高砌体结构圈梁的高质量施工,有效避免因常规圈梁模板固定造成穿墙螺栓孔的情况发生和后期墙螺栓孔修补问题,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砌体结构圈梁外立面观感质量和效果,实现了可工厂化加工、可周转、减化施工的要求,可不占用现场实际工期,也可大大节省钢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横杆、斜向夹杆、梁高调节组件、梁侧夹具调节组件和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所述水平横杆水平布置在建筑砌体顶部的圈梁浇筑区域上方,所述梁高调节组件竖直螺纹连接在所述水平横杆的中心位置,所述梁高调节组件的下端抵接在所述圈梁浇筑区域内的建筑砌体顶端;所述圈梁浇筑区域两侧的模板外侧分别设有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所述水平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斜向夹杆,所述斜向夹杆的下端分别螺纹连接有梁侧夹具调节组件,两个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分别抵接两个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外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梁顶宽度调节件,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上端分别铰接有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两个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分别与所述水平横杆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背离所铰接的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一端均朝向所述梁高调节组件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横杆上设有两个倾斜布置的第一螺栓环,两个所述第一螺栓环相对于所述梁高调节组件对称布置,所述梁顶宽度调节件分别螺纹连接在对应位置的第一螺栓环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高调节组件包括梁高调节螺栓和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梁高调节螺栓的外侧,所述套管和所述梁高调节螺栓的下端均抵接在所述圈梁浇筑区域内的建筑砌体顶端,所述梁高调节螺栓的上端从所述套管上端伸出并与所述水平横杆的中心位置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横杆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多个梁宽粗调孔,所述斜向夹杆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梁宽粗调孔内,所述斜向夹杆的下端朝向靠近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包括U型托和夹具螺栓,所述U型托的封闭端固定在所述夹具螺栓的一端,所述斜向夹杆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所述夹具螺栓上,所述夹具螺栓一端的U型托的开口端夹持在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外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螺栓环,所述第二螺栓环螺纹连接在所述夹具螺栓上且抵接在所述斜向夹杆背离所述U型托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夹杆的下端设有螺栓筒,所述螺栓筒螺纹连接在所述夹具螺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背离所述圈梁浇筑区域的两侧模板的侧壁上设有三角形的连接板,所述三角形的连接板的一个角处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平行布置,所述梁侧夹具调节组件抵接在所述定位板上;所述梁侧模板加固件竖向龙骨的下端设有支撑圈梁浇筑区域的两侧模板下端的支撑板。
CN202223449198.0U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Active CN218894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9198.0U CN218894410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9198.0U CN218894410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4410U true CN218894410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2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49198.0U Active CN218894410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4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95952B (zh) 建筑屋顶桁架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550431B (zh) 一种劲性结构梁柱节点区环带钢板式箍筋及其施工方法
CN110924535B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埋件施工工艺
CN110158951B (zh) 一种框架结构全木质模板施工方法
CN218894410U (zh) 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CN116255016A (zh)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的梁柱施工工艺
CN115929033A (zh) 一种可周转建筑砌体结构圈梁模板固定装置
CN213806583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大截面斜柱模板施工结构
CN214989868U (zh) 一种塔吊加强节装置
CN216130172U (zh) 混塔式风机基础张拉锚索管安装工具
CN220868875U (zh) 一种楼承板临时支撑次梁安装装置
CN110820513A (zh) 一种曲线桥预制混凝土t梁横隔板对齐施工方法
CN214785065U (zh) 一种叠合墙板
CN214996189U (zh) 一种预制屋架的临时固定装置
CN219825638U (zh) 一种钢梁拼装找平装置
CN217267618U (zh) 一种综合管廊施工用模板组件
CN212248887U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快速施工的装配式外墙板
CN214169470U (zh) 一种脚手架和模具中间的多向链接件
CN217891358U (zh) 一种钢筋定位胎架
CN211522913U (zh) 一种装配式节段箱梁的定位及安装装置
CN220318863U (zh) 可调节竖向背楞装置
CN218990174U (zh) 一种适用于异型钢筋混凝土腰梁施工的模板
CN219637915U (zh) 一种有坡率的池体外壁模板加固架体
CN220848726U (zh) 一种梁与梁之间的对接浇筑模板
CN218712674U (zh) 悬臂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