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9280U -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89280U CN218889280U CN202222509655.4U CN202222509655U CN218889280U CN 218889280 U CN218889280 U CN 218889280U CN 202222509655 U CN202222509655 U CN 202222509655U CN 218889280 U CN218889280 U CN 2188892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omizing
- electrode
- wall
- heating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41 combus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71 electronic cigaret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73 porous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雾化芯及雾化装置,雾化芯包括:雾化载体和发热体。雾化载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雾化载体上开设有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雾化通道,雾化通道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内壁,以及连接两个第一内壁的两个第二内壁;发热体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发热部、连接部以及电极部,两个发热部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内壁上,两个电极部远离发热部的一端均伸出于雾化通道至外部,电极部用于与外部电极相连接。相较于在电极部位于雾化通道内,本申请的雾化芯的电极部的接线空间更大,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雾化芯以及具有该雾化芯的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芯是一种将液体雾化成气体或微小颗粒的装置,其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电子烟等装置。
通常,雾化芯包括雾化芯主体以及设于雾化芯主体上的发热丝,发热丝由雾化装置内的电源进行供电,从而实现雾化芯主体升温,以对附着于雾化芯主体表面的油液雾化升腾。然而,由于发热丝设置雾化芯主体的雾化通道内,雾化通道的内部空间狭小,导致其与供电电源的电极接线困难,不利于与雾化装置的其他配件进行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雾化芯,旨在解决现有的雾化芯与供电电源的电极接线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芯,包括:
雾化载体,所述雾化载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雾化载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内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内壁的两个第二内壁;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发热部、连接于两个所述发热部同一侧的连接部以及由对应的所述发热部的另一侧向外伸出的电极部,两个所述发热部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壁上,两个所述电极部远离所述发热部的一端均伸出于所述雾化通道至外部,所述电极部用于与外部电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芯,在其雾化载体的中部开设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雾化通道,并且,在平行于第一端或第二端上的平面内,两个第一内壁在雾化通道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线段。其中,两个第一内壁供发热体的两个发热部设置,连接部则位于其中一个第二内壁上,或悬空于第二内壁的上方,将与发热部相对应的电极部伸出于雾化通道外,这样,电极部超出第一端或第二端的部分可与外设供电电源连接,相较于在电极部位于雾化通道内,本申请的雾化芯的电极部的接线空间更大,便于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部包括置于所述雾化通道内的第一电极段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极段相连接且置于所述雾化通道外的第二电极段,所述第一电极段和/或所述第二电极段用于与外设电源的电极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电极段相背离地朝外弯折且抵接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上开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二电极段的凹槽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还包括第一嵌入部,至少一个所述发热部上设有所述第一嵌入部,所述第一嵌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内壁或所述第二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还包括第二嵌入部,至少一个所述电极部上设有所述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二嵌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内壁或所述第二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呈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内壁为平面内壁,所述发热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内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内壁相平行,并且,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截面上,所述雾化通道呈方形结构,所述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内壁均向所述雾化载体的外壁方向凹陷形成弧形内壁,所述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横跨于所述雾化通道远离所述电极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供雾化气体通过的过气孔,或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雾化通道的内壁间隔并形成有过气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多个环绕所述过气孔的外周的吸液槽,所述吸液槽用于吸附冷凝液。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
底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上的电极柱;
储油组件,所述储油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主体;
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安装于所述储油组件内;
以及上述所述的雾化芯;
其中,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油组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主体,所述通气管内设有气道,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气道内靠近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两个所述电极柱分别与所述雾化芯的两个电极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储油组件与底座主体围合形成储油空间,通气管置于储油空间内,雾化芯则置于通气管的气道内,并且,与底座主体上的电极柱相抵接而获得供电。雾化芯的供电过程简单快捷,也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雾化芯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雾化芯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雾化芯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雾化芯的发热体在平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雾化芯的发热体在折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雾化芯的发热体在平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雾化芯的发热体在折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雾化芯的发热体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雾化芯的发热体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雾化芯的发热体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剖面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雾化芯;
10、雾化载体;10a、第一端;10b、第二端;10c、雾化通道;10c1、第一内壁;10c2、第二内壁;
20、发热体;21、发热部;22、连接部;23、电极部;231、第一电极段; 232、第二电极段;24、第一嵌入部;25、第二嵌入部;22a、过气孔;22b、吸液槽;
201、底部组件、202、储油组件;203、通气管;204、底座主体;205、电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传统的雾化芯中,发热丝设置雾化芯的雾化通道内,在工艺选择上,可将发热丝的引脚焊接引出引线后在装入雾化通道内;或者,将引线伸入雾化通道内与发热丝的引脚进行焊接连接,对于前者,在组装过程中发热丝的引脚处的引线易出现脱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将发热体和引线与雾化芯的雾化载体烧结为一体,但是由于引线需要穿出雾化载体伸出外部,会对雾化载体的结构强度造成引线,比如雾化载体容易发生开裂的问题,引脚上的引线也影响装配速度,要么,焊接空间狭小,增加焊接难度,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如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芯100,将发热体20的电极部23伸出于雾化通道10c的外部,即,将电极部23暴露在外部,提升焊接空间,降低焊接接线难度。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芯100,包括雾化载体10和发热体20。雾化载体10用于供油液等雾化液附着,发热体20则是在外设供电电源的作用进行发热,以对附着于雾化载体10的表面上的雾化液进行雾化。
具体地,雾化载体10具有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雾化载体10上开设有贯穿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的雾化通道10c,两个第一内壁10a在雾化通道10c的截面上的投影为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线段。其中,雾化载体10是装配于雾化装置的通气结构内,通常,雾化载体10呈立方体结构,在使用状态下,雾化载体10的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是与雾化气体的流通方向相垂直的端面,雾化通道10c的第一内壁10c1和第二内壁10c2则可选择与雾化气体的流通方向相平行。
同时,两个第二内壁10c2的结构形式可以进行选择,例如,两个第二内壁 10c2也可相平行设置,这样,雾化通道10c在平行于第一端10a或第二端10b 的平面上呈矩形,该矩形可造成油液等雾化液在对应内壁上的表面张力大小不一致,以降低雾化通道10c阻塞的风险。或者,两个第二内壁10c2还可相外凸设或向内凹设,同样地,可造成雾化载体10的中心轴与雾化通道10c的中心相偏位,即,每个内壁对应的壁厚不同。
发热体20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发热部21、连接于两个发热部21同一侧的连接部22以及由对应的发热部21的另一侧向外伸出的电极部23,两个发热部 21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内壁10c1上,两个电极部23远离发热部21的一端均伸出于雾化通道10c至外部,电极部23用于与外部电极相连接。这里,两个发热部21与第一内壁10c1相抵接,进而其工作产热通过第一内壁10c1传递至雾化载体10的内壁。连接部22实现两个发热部21串联连接。电极部23则是用于与外设电源相连接。同时,电极部23向外伸出的部分有利于外设引线的连接或者直接与外设电源的电极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芯100,在其雾化载体10的中部开设贯穿第一端10a 和第二端10b的雾化通道10c,并且,在平行于第一端10a或第二端10b上的平面内,雾化通道10c的截面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内壁10c1,以及两个第二内壁10c2。其中,两个第一内壁10c1供发热体20的两个发热部21 设置,连接部22则位于其中一个第二内壁10c2上,或悬空于第二内壁10c2的上方,将与发热部21相对应的电极部23伸出于雾化通道10c外,这样,电极部23超出第一端10a或第二端10b的部分可与外设供电电源连接,相较于在电极部23位于雾化通道10c内,本申请的雾化芯100的电极部23的接线空间更大,便于操作,并且该种结构相对于现有中发热体与雾化载体烧结为一体的结构,本申请的雾化芯100可以采用先把发热体20与雾化载体10烧结为一体,然后再将电极部23与引线焊接,引线不需要与发热体20联合雾化载体10烧结为一体,降低引线对雾化载体10的结构强度影响,有利于简化发热体20和雾化载体10的结合为一体时的制作工艺,以降低雾化芯100整体生产制造成本,当雾化芯100可以通过延伸至雾化通道10c外侧的电极部23与引线焊接,再借助引线与外部供电电源的电极连接,或者直接通过电极部23直接外设的供电电源的电极连接,电连接操作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两个发热部21的连接部22呈弧形结构,这样,使得连接部22在沿两个第一内壁10c1的方向上具有伸缩形变的特性,同时,当连接部22处于压缩状态下置于雾化通道10c内时,则对两个发热部21施加向外的作用,使得发热部21抵接于对应的第一内壁10c1上,进而提高发热体20 在雾化通道10c内的安装稳定性,其中,发热体20可以通过连接部22的弹性力可拆卸抵固定于雾化通道10c内。
当然,发热体20还可以于在雾化通道10c内与雾化载体10烧结为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片,包括但不限于钛、镍及其合金,或者其他合金材料,比如不锈钢等。其中,雾化载体10的材质可以是多孔陶瓷/多孔玻璃或者其他多孔材料制成,比如棉、无纺布及其复合材料等,但不限于。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部23包括置于雾化通道10c内的第一电极段231以及与第一电极段231相连接且置于雾化通道10c外的第二电极段232,第一电极段231和/或第二电极段232用于与外设电源的电极相连接。可以理解地,若电极部23通过引线与外设电源连接时,该外设引线可设置在第一电极段231;或者,可设置在第二电极段232;或者,设置在第一电极段 231和第二电极段232的连接处;作为优选的,引线连接于第二电极段232。若电极部23直接抵接外设电源的电极时,也可选择与第一电极段231相抵接;或者,与第二电极段232相抵接;或者,与第一电极段231和第二电极段232的连接处相抵接,作为优选的,发热体10可以通过伸出于雾化通道10c外部的第二电极段232与外部的供电电源的电极连接。
这里,对第一电极段231和第二电极段232的界定则是电极部23在雾化通道10c内外的分别。位于雾化通道10c内的电极部23为第一电极段231,位于雾化通道10c外的电极部23为第二电极段232。
请参考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电极段232相背离地朝外弯折且抵接于第一端10a或第二端10b上,也即,两个第二电极段232同时位于第一端10a的端部或者同时位于第二端10b的端部。可以理解地,将露出于雾化通道10c外的第二电极段232弯折后,抵接于第一端10a或第二端10b上,以供外设电源的电极直接相抵接而实现通电。此时,雾化载体10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第二电极段232在抵接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且,采用抵接通电的方式,为外设电源通过插拔式的连接提供结构条件,这样,便于后续更换电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10a或第二端10b上开设有用于限位第二电极段232的凹槽结构,也即凹槽结构设置于第二电极段232所在的一端。可以理解地,在外设电源插拔方向上,第二电极段232被雾化载体10的第一端10a或第二端10b所抵挡而位置受限,然而,为了防止外设电源在插接过程中,第二电极段232发生偏位,凹槽结构则用于限位第二电极段232在第一端10a或第二端10b所在平面内发生偏移。这里,凹槽结构的形状与第二电极段232的外形相适配,以限位第二电极段232在第一端10a或第二端10b上平移滑动,提高第二电极段232在雾化载体10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引外部电极的触碰时,与雾化载体10发生脱离等问题,另外,第二电极段232分别位于对应的凹槽内时,可以与所处的雾化载体10的端部相齐平,以保证雾化芯整体外观的一致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段232可以部分嵌入道雾化载体10的端部,部分突出于雾化载体10的对应端部或者与对应的端部齐平,在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体20还包括第一嵌入部24,至少一个发热部21上设有第一嵌入部24,第一嵌入部24插设于第一内壁10c1或第二内壁10c2。可以理解地,第一嵌入部24的作用是增加发热部21与雾化通道10c 内的着力位置,从而提高发热部21在雾化通道10c内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第一嵌入部24还有传递热量至雾化载体10内部的作用,即,发热体20的工作产热可通过第一嵌入部24传输至雾化载体10的内壁,提高雾化载体10的升温速率。这里,第一嵌入部24的材质不做限定,可以与发热部21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同时,第一嵌入部24的设置位置也可不做限定。例如,在发热部 21的相对两侧均对称地设有若干个第一嵌入部24,各第一嵌入部24可选择性的插设入第一内壁10c1或第二内壁10c2内。这样,发热部21在雾化通道10c 内的安装稳定性更高,同时,还可对雾化载体10进行整体升温,第一嵌入部 24可以对雾化载体10内的雾化介质起到预热的作用,对于粘稠性的雾化介质,通过预热的作用提高雾化介质的温度,降低其粘稠性,提高流动在雾化载体10内的流动速率,避免发热体20在雾化通道10c内避面的雾化介质加热雾化时,因雾化介质流动速率慢,导致无法及时将雾化介质输送至发热体20所在壁面,使得发热体20出现干烧的问题。
请参考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体20还包括第二嵌入部25,至少一个电极部23上设有第二嵌入部25,第二嵌入部25插设于第一内壁10c1或第二内壁10c2。可以理解地,第二嵌入部25的作用是增加电极部23与雾化通道10c 内的着力位置,从而提高电极部23在雾化通道10c内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电极部23在通电后也能够产热,那么,通过第二嵌入部25将热量传递至雾化载体10内部,即,电极部23的工作产热可通过第二嵌入部25传输至雾化载体 10的内壁,提高雾化载体10的升温速率。这里,第二嵌入部25的材质不做限定,可以与电极部23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同时,第二嵌入部25的设置位置也可不做限定。例如,在电极部23的相对两侧均对称地设有若干个第二嵌入部25,各第二嵌入部25可选择性的插设入第一内壁10c1或第二内壁10c2 内,当选择插设入第二内壁10c2时,第二嵌入部25呈平直的状态,而当选择插设入第一内壁10c1时,第二嵌入部25则向外翻折,其插设方向与第一内壁 10c1所在平面形成角度。这样,电极部23在雾化通道10c内的安装稳定性更高,同时,还可对雾化载体10进行整体升温。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部21呈片状结构,第一内壁10c1为平面内壁,发热部21贴合于第一内壁10c1上。可以理解地,呈片状结构的发热部21与平面内臂相接触的面积更大,更适合于发热部21将工作产热传递至雾化载体10的内部。
请参考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内壁10c2相平行,并且,在平行于第一端10a或第二端10b的截面上,雾化通道10c呈方形结构,连接部22贴合于第一内壁10c1和第二内壁10c2。可以理解地,截面呈方形结构的雾化通道10c,可造成雾化载体10的中心轴与雾化通道10c的中心相偏位,即,每个内壁对应的壁厚不同,油液等雾化液在各内壁的表面张力不同,不易对雾化通道10c造成阻塞,尤其是雾化液的流动性较差的情况。
请参考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内壁10c2均向雾化载体10的外壁方向内凹形成弧形内壁,连接部22贴合于第一内壁10c1和第二内壁10c2。可以理解地,截面呈环形结构的雾化通道10c,同样能够造成雾化载体10的中心轴与雾化通道10c的中心相偏位,即,每个内壁对应的壁厚不同,油液等雾化液在各内壁的表面张力不同,不易对雾化通道10c造成阻塞,尤其是雾化液的流动性较差的情况。
请参考图8和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22横跨于雾化通道10c远离电极部23的一端,连接部22上开设有供雾化气体通过的过气孔22a,或者,连接部22与雾化通道10c的内壁间隔并形成有过气间隔。
可以理解地,在初始非装配状态,发热体20呈片状结构,便于生产制造以及确定发热体20的发热功率,两个发热部21分别在连接部22的相对两侧,这样,发热体20整体呈一字形结构。而在装配状态下,两个发热部21远离连接部22的一端相向折弯,并且,根据雾化通道10c的内壁倾斜程度,来调节两个发热部21的弯折角度。优选地,两个发热部21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连接部22。
由于连接部22横跨于雾化通道10c远离电极部23的一端,影响雾化气体通过雾化通道10c的流量,因而,需要在连接部22上开设过气孔22a。这里,过气孔22a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以供雾化气体能够通过为准。同时,设置过气孔22a还可减小连接部22的发热功率,以提高电能利用率。以及,连接部 22处于发热状态时,还可对通过其的雾化气体进行持续加热,保持雾化气体传输过程时的温度,降低雾化气体冷凝的概率,另外,当雾化通道10c内的气溶胶在流经的连接部22的位置时,因与外部冷空气或其他部件发生热传递而放热形成冷凝液时,一旦冷凝液附着在连接部22上,还可以被连接部22再次加热雾化,进一步降低了冷凝液的形成。
当然,在连接部22的外周侧与雾化通道10c的内壁间隔并形成有过气间隔也可,即雾化气体通过过气间隔通过雾化通道10c。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连接部22上开设一个呈方形的过气孔22a。或者,如图12所示,在连接部22上开设三个并列设置的呈跑道状的过气孔22a。
需要说明的时,过气孔22a的数量不管是1个、2个、3个还是多个,过气孔22a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方形(比如正方形或长方形),也可以是其他的多边形,比如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等,还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考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部22上还设有多个环绕过气孔22a 的外周的吸液槽22b,吸液槽用于吸附冷凝液。
可以理解地,雾化气体在遇到连接部22时,会发生冷凝现象,利用吸液槽 22b可以将冷凝后的雾化介质吸附在连接部22上,并且,通过连接部22工作升温时对该处的雾化介质再次雾化升腾。
优选地,吸液槽22b可为毛细槽,毛细槽是尺寸较小的槽结构,冷凝后的雾化介质因毛细吸附力而吸附于连接部22上。
请参考图6和图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发热部21的同一侧均连接于连接部22的同一侧,两个发热部21朝向连接部22的一端相向折弯后置于雾化通道10c内,连接部22抵接于其中一个第二内壁。
同样地,在初始非装配状态,发热体20呈片状结构,便于生产制造以及确定发热体20的发热功率。两个发热部21分别在连接部22的同一侧,这样,发热体20整体呈U型结构。而在装配状态下,两个发热部21朝向连接部22的一端相向折弯,即,是对连接部22进行折弯,并且,根据雾化通道10c的内壁倾斜程度,来调节连接部22的弯折角度。优选地,两个发热部21相互平行,而折弯后的连接部22与雾化通道10c的第二内壁相贴合,呈避让结构以确保雾化通道10c畅通。
请参考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底部组件201、储油组件202、通气管203以及上述的雾化芯100。底部组件201包括底座主体204 以及设置于底座主体204上的电极柱205;储油组件202安装于底座主体204;通气管203安装于储油组件202内。
其中,通气管203的一端连接于储油组件202,另一端连接于底座主体204,通气管203内设有气道,雾化芯100安装于气道内靠近底座主体204的一端,电极柱205与雾化芯100的电极部23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储油组件202与底座主体204围合形成储油空间,通气管203置于储油空间内,雾化芯100则置于通气管203的气道内,并且,与底座主体204上的电极柱205相抵接或引线连接而获得供电。雾化芯 100的供电过程简单快捷,也便于拆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载体,所述雾化载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雾化载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内壁,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内壁的两个第二内壁;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发热部、连接于两个所述发热部同一侧的连接部以及由对应的所述发热部的另一侧向外伸出的电极部,两个所述发热部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壁上,两个所述电极部远离所述发热部的一端均伸出于所述雾化通道至外部,所述电极部用于与外部电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包括置于所述雾化通道内的第一电极段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极段相连接且置于所述雾化通道外的第二电极段,所述第一电极段和/或所述第二电极段用于与外设电源的电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电极段相背离地朝外弯折且抵接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上开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第二电极段的凹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还包括第一嵌入部,至少一个所述发热部上设有所述第一嵌入部,所述第一嵌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内壁或所述第二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还包括第二嵌入部,至少一个所述电极部上设有所述第二嵌入部,所述第二嵌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内壁或所述第二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呈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内壁为平面内壁,所述发热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内壁相平行,并且,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截面上,所述雾化通道呈方形结构,所述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内壁均向所述雾化载体的外壁方向凹陷形成弧形内壁,所述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横跨于所述雾化通道远离所述电极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供雾化气体通过的过气孔,或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雾化通道的内壁间隔并形成有过气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还设有多个环绕所述过气孔的外周的吸液槽,所述吸液槽用于吸附冷凝液。
12.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上的电极柱;
储油组件,所述储油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主体;
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安装于所述储油组件内;
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其中,所述通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油组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主体,所述通气管内设有气道,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气道内靠近所述底座主体的一端,两个所述电极柱分别与所述雾化芯的两个电极部电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9655.4U CN218889280U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9655.4U CN218889280U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89280U true CN218889280U (zh) | 2023-04-21 |
Family
ID=86001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09655.4U Active CN218889280U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89280U (zh) |
-
2022
- 2022-09-20 CN CN202222509655.4U patent/CN2188892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72242A (zh) | 框体式发热组件、发热单元以及雾化系统 | |
WO2021104389A1 (zh) |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 |
CN111436664A (zh) | 一种发热陶瓷体结构、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 |
CN212464883U (zh) |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8889280U (zh) |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 |
CN216568359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3455736B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7770524A (zh) |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 |
CN215958367U (zh) | 电极接触弹片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2325388U (zh) | 框体式发热组件、发热单元以及雾化系统 | |
EP4091484A1 (en) | Frame-type heating assembly, heating unit, and atomization system | |
WO2024012202A1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684869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568358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088895U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216319316U (zh) | 一种基于mems的主动吸入给药装置 | |
CN215837089U (zh) | 方便组装的雾化装置 | |
WO2023273507A1 (zh) | 雾化器 | |
WO2024060032A1 (zh) |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 |
CN211746931U (zh)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 |
CN116406823A (zh) | 气溶胶提供系统及其雾化器 | |
CN216416037U (zh) | 发热网、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WO2022141063A1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 | |
KR20230133968A (ko) | 고강도 무화 어셈블리 및 무화 장치 | |
CN221449904U (zh) | 雾化芯及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