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4042U -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4042U
CN218884042U CN202223603947.0U CN202223603947U CN218884042U CN 218884042 U CN218884042 U CN 218884042U CN 202223603947 U CN202223603947 U CN 202223603947U CN 218884042 U CN218884042 U CN 218884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ing
ho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39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李泽涌
李建
陈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39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4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4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4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导热件和测温组件,所述烹饪主体包括顶部设置的面板和内部设置的加热盘,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开设有测温孔,所述测温孔为盲孔;所述导热件设置在所述测温孔内;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支架和测温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加热盘和所述导热件之间,所述测温件设置在所述支架内,且所述测温件与所述导热件相抵接,所述导热件用于使得所述面板和所述测温件之间实现导热。本实用新型在提高测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同时,可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磁炉等烹饪器具,已走进了家庭厨房,在烹饪的过程中,实现精准的测温控温不仅能够提升烹饪效果,而且还能够提升使用的安全性,防止出现干烧等意外。
为了提高测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一些烹饪器具中,将测温件伸出面板的表面与烹饪器具直接接触,但是这必然会破坏面板的完整性,此外,在装配时,测温件与面板也不容易对位,导致生产效率低。
因此,亟需发展一种烹饪器具,在提高测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在提高测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包括顶部设置的面板和内部设置的加热盘,所述面板的下表面开设有测温孔,所述测温孔为盲孔;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在所述测温孔内;
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支架和测温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加热盘和所述导热件之间,所述测温件设置在所述支架内,且所述测温件与所述导热件相抵接,所述导热件用于使得所述面板和所述测温件之间实现导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面板的下表面开设测温孔,导热件设置在测温孔内,测温件与导热件相抵接,通过导热件实现了面板和测温件之间的快速导热,从而提高测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装配时,可以提前将导热件设置在测温孔内,因而无需确保测温件与测温孔的位置精确对准,降低了装配难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导热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凸台部和延伸部,所述测温孔包括底壁面,所述凸台部延伸到所述测温孔内且与所述底壁面相抵接,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测温孔的外部且与所述测温件相抵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凸台部的高度为H1,所述测温孔的深度为H2,其中,H1≥H2。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测温孔还包括侧壁面,所述凸台部与所述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凸台部与所述测温孔的所述侧壁面之间通过粘合剂连接;和/或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之间通过粘合剂连接;和/或
所述凸台部的外周套设有弹性套,且所述凸台部通过所述弹性套与所述测温孔的所述侧壁面涨紧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导热件为实心导热金属件。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连接于所述加热盘且与所述延伸部相抵接,所述主体部的面向所述延伸部的一面开设有容纳槽;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测温件抵接于所述支撑部。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测温件包括测温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测温件抵接于所述支撑槽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容纳槽内填充有导热脂,且所述导热脂与所述温部和所述延伸部均接触。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内还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容纳槽和所述主体部的底端,所述测温件还包括与所述测温部连接的引脚,所述引脚通过所述连接孔延伸到所述支架的外部。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主体部的背向所述面板的一端具有底座部,所述底座部内开设有定向孔,所述加热盘的面向所述面板的一面设置有定向柱,所述定向柱延伸到所述定向孔内,以防止所述支架转向。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加热盘包括线圈盘骨架,所述线圈盘骨架的面向所述面板的一面开设有若干个安装腔,所述定向柱对应位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底座部与所述安装腔过盈配合。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测温孔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测温孔其中的一个与所述加热盘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其余所述测温孔以所述加热盘的中心位置为圆心呈圆形分布,各所述测温孔内均设置有所述导热件,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测温孔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套组,包括烹饪容器和上述的烹饪器具。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因测温孔为盲孔,因而测温件不会伸出面板的上表面,面板的上表面为完整的平面,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水防尘效果,便于对面板的上表面进行水洗清洁,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面板的下表面开设测温孔,使得温度检测的及时性提升,实现精确测温、控温,使用安全可靠,从而提升烹饪效果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面板的仰视图;
图4为图3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3的C-C截面剖视图;
图6为图5的D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导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导热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导热件和弹性套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测温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又一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架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架的E-E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支架的F-F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的俯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烹饪主体;
11-面板;
111-上表面;
112-下表面;
12-导热脂;
13-测温孔;
131-底壁面;
132-侧壁面;
14-粘合剂;
20-支架;
21-主体部;
211-容纳槽;
212-连接孔;
213-底座部;
214-定向孔;
22-支撑部;
221-支撑槽;
30-测温件;
31-测温部;
32-引脚;
40-加热盘;
41-定向柱;
42-线圈盘骨架;
421-安装腔;
50-导热件;
51-凸台部;
52-延伸部;
53-弹性套;
60-控制板;
61-电源线;
70-壳体;
71-底盖;
711-支脚;
712-通风孔;
72-上盖;
73-容置腔;
80-灯板;
9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烹饪器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检测加热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引起安全事故。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测温件通常是位于面板的下侧,通过检测烹饪容器传递给面板的温度来获知加热温度,由于面板具有一定的厚度,导致检测的温度总是滞后,测温的及时性较差。还有一些烹饪器具,将测温件直接伸出面板与烹饪容器接触,来检测加热温度,虽然可以提高测温的准确性,但是却破坏了面板的完整性,不方便对面板进行水洗清洁,在装配时,难以将测温件精确对准面板上开设的通孔,影响装配效率。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面板的下表面开设测温孔,测温孔为盲孔,不会破坏面板的完整性,并且在测温孔内设置导热件,测温件与导热件相抵接,通过导热件实现了面板和测温件之间的快速导热,从而提高测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在装配时,可以将导热件提前安装到测温孔内,导热件与测温件接触实现导热,因而无需测温件与测温孔的位置精确对准,降低了装配难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烹饪主体10,烹饪主体10包括顶部设置的面板11和内部设置的加热盘40,面板11的下表面112开设有测温孔13,测温孔13为盲孔;
导热件50,导热件50设置在测温孔13内;
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包括支架20和测温件30,支架20设置在加热盘40和导热件50之间,测温件30设置在支架20内,且测温件30与导热件50相抵接,导热件50用于使得面板11和测温件30之间实现导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面板11的下表面112开设测温孔13,导热件50设置在测温孔13内,测温件30与导热件50相抵接,通过导热件50实现了面板11和测温件30之间的快速导热,从而提高测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装配时,可以提前将导热件50设置在测温孔13内,因而无需确保测温件30与测温孔13的位置精确对准,降低了装配难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面板11为微晶面板。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测温孔13可以是矩形孔或腰形孔,当然,测温孔13也可以是椭圆形孔。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导热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凸台部51和延伸部52,参考图2、图6和图7所示,测温孔13包括底壁面131,凸台部51延伸到测温孔13内且与底壁面131相抵接;延伸部52位于测温孔13的外部且与测温件30相抵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7所示,延伸部52的长度大于凸台部51的长度,延伸部52的宽度大于凸台部51的宽度,从而方便测温件30与延伸部52相抵接,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导热件50为导热金属件,导热件5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是铝材、铜材、铝合金或铜合金。导热件50可以是实心的导热金属件,提高导热性能。当然,导热件50也可以是空心的导热金属件。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图6和图8所示,凸台部51的高度为H1,测温孔13的深度为H2,其中,H1≥H2。这样的结构,可以确保凸台部51有足够的高度可以伸入到测温孔13内,并与测温孔13的底壁面131相抵接,防止延伸部52干涉到凸台部51与测温孔13的底壁面131相互抵接。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图6和图8所示,测温孔13还包括侧壁面132,凸台部51与侧壁面132之间具有间距W1。通过设置间距W1,使得在凸台部51安装到测温孔13内时,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凸台部51与测温孔13的侧壁面132相互碰撞造成损伤。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0.1mm≤W1≤1mm,例如,W1可以是0.1mm、0.5mm、0.8mm或1mm,方便将导热件50装配到测温孔13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6、图7和图11所示,凸台部51与侧壁面132之间通过粘合剂14连接。在装配时,可以提前通过粘合剂14将凸台部51与侧壁面132连接,使得导热件50被稳定的固定在测温孔13内,方便进行后续装配作业。粘合剂14包括但不限于是胶水或胶体等。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延伸部52与面板11的下表面112之间通过粘合剂14连接,同样可以使得导热件50被稳定的固定在测温孔13,方便进行后续装配作业。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9所示,凸台部51的外周套设有弹性套53,且凸台部51通过弹性套53与测温孔13的侧壁面132涨紧连接。在装配时,可以提前将弹性套53套设在凸台部51的外周面,并将套设有弹性套53的导热件50安装到测温孔13内,通过凸台部51和述测温孔13的侧壁面132同时挤压弹性套53,弹性套53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导热件50被稳定的固定在测温孔13内,方便进行后续装配作业。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弹性套53可以是橡胶套或硅胶套,为了提高弹性套53固定的稳定性,凸台部51的外周开设有环形槽,弹性套53位于环形槽内,可以防止弹性套53沿凸台部51的轴向移动,提高弹性套53固定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12所示,支架20包括:主体部21和支撑部22,主体部21连接于加热盘40且与延伸部52相抵接,主体部21的面向延伸部52的一面开设有容纳槽211;参考图2和图14所示,支撑部22连接于主体部21,且支撑部22位于容纳槽211内,测温件30抵接于支撑部22。支架20用来支撑和固定测温件30,提高测温件30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烹饪器具在运输、震动的过程中,测温件30发生掉落。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主体部21和支撑部22可以是一体连接的整体件,主体部21抵接于延伸部52,起到支撑导热件50的作用,提高凸台部51与底壁面131相抵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支架20可以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橡胶等,能够提供一定的弹性支撑力,使得测温件30与导热件50稳定的接触。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测温件30包括测温部31,支撑部22的顶端开设有支撑槽221,测温件30抵接于支撑槽221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图13和图15所示,支撑槽221贯穿支撑部22的两侧面。这样的结构,方便支撑槽221的加工,也方便测温件30更好的接触到导热件50的延伸部52,实现良好的导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14所示,测温部31呈圆柱状,支撑槽221为向支撑部22内凹陷的凹槽,支撑槽221可以是圆弧槽,也可以是V型槽,这样的结构,使得支撑槽221可以稳定地支撑测温部31,也使得测温部31的上端面与导热件50的延伸部52接触,增大了测温件30与导热件50的延伸部5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测温效果。
容纳槽211可以是位于主体部21的面向面板11的一面的凹槽,容纳槽211可以呈矩形状、也可以呈椭圆形状等。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14所示,容纳槽211内填充有导热脂12,且导热脂12与测温部31和延伸部52均接触。容纳槽211用于容纳导热脂12,防止导热脂12溢出。导热脂12可以增大测温部31和延伸部52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导热件50的温度快速传递至测温件30,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测温件30可以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简称NTC),能够更快速地检测出温度。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进行精确测温的元器件,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0和图15所示,主体部21内还开设有连接孔212,连接孔212连通容纳槽211和主体部21的底端,测温件30还包括与测温部31连接的引脚32,引脚32通过连接孔212延伸到支架20的外部。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0和图18所示,测温部31可以呈圆柱状,两个引脚32分别连接在测温部31的两端。两个引脚32延伸到主体部21的底部,并与烹饪主体10内的控制板60电连接,将测温部31检测到的温度及时传输给控制板60,方便控制板60根据测温部31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加热盘40的工作,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例如,当测温部31检测到异常温度,控制板60板判断出烹饪器具处于非正常的条件下工作时,可以是通过降低加热盘40的功率或停机保护或先降低功率再停机保护的方式来达到保护烹饪器具的功能,避免造成温度持续升高出现安全事故。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14所示,主体部21的背向面板11的一端具有底座部213,底座部213内开设有定向孔214,参考图2和图16所示,加热盘40的面向面板11的一面设置有定向柱41,定向柱41延伸到定向孔214内,以防止支架20转向。其中,底座部213可以增大支架20与加热盘40的接触面积,确保了支架20与加热盘40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定向柱41可以为矩形柱或多边形柱等,定向孔214可以是盲孔,定向孔214的形状与定向柱41的形状相适配,确保了支架20的固定方向稳定,不会发生转动,从而避免了支架20带动测温件30发生转动,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在其他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也可以是底座部213具有凸出的定向柱41,加热盘40的面向面板11的一面设置有定向孔214,定向柱41延伸到定向孔214内,同样实现防止支架20发生转动的效果,从而避免了支架20带动测温件30发生转动,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17所示,加热盘40包括线圈盘骨架42,线圈盘骨架42的面向面板11的一面开设有若干个安装腔421,定向柱41对应位于安装腔421内,且底座部213与安装腔421过盈配合。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6和图17所示,线圈盘骨架42呈发散状排布,其中一个安装腔421位于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其余若干个安装腔421以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为圆心排布成圆形,底座部213固定于安装腔421内。容易理解的是,若干个定向柱41一一对应位于若干个安装腔421内,且安装腔421的位置与测温件30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所示,测温孔13有多个,且多个测温孔13其中的一个与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其余测温孔13以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为圆心呈圆形均匀分布,即,以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为圆心,一个测温孔13与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其余测温孔13与加热盘4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每两个相邻的测温孔13所对应的圆心角θ一致。各测温孔13内均设置有导热件50。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测温件30的个数为7个,其中一个与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其余的6个测温件30以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为圆心呈圆形分布,且每两个相邻的测温件30之间的圆心角θ为60°。当然,测温件30的个数也可以为4个、5个或其他个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考图1和图5所示,测温组件与测温孔13一一对应设置,即测温组件有多个,且多个测温组件其中的一个与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其余测温组件以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为圆心呈圆形均匀分布。即,以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为圆心,一个测温组件与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其余测温组件与加热盘4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从而使得各测温组件的测温件30对应抵接于各个导热件50,对面板11的上表面111的多个位置都可以进行温度检测,提高测温精度。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时,加热盘40为线圈盘,加热盘40呈圆盘状,加热盘40还包括绕设在线圈盘骨架42内的线圈绕组,在通电后,线圈绕组发射电磁波,电磁波穿过烹饪容器所产生的涡流能够促使烹饪容器自身的原子产生振动而发热。通过使得多个测温组件其中的一个位于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可以快速的检测出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的温度,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考虑到烹饪容器的底部可能会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会导致烹饪容器底部的局部位置无法接触到面板11的上表面111,因而,通过设置多个测温孔13,测温组件与测温孔13一一对应设置,实现检测不同位置的温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温度检测准确性,解决因烹饪容器的底部存在凹凸不平造成的个别测温件30检测的温度失真的情况,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上述的烹饪器具包括但不限于是电磁炉或电陶炉,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时,参考图18和图19所示,烹饪主体10还包括壳体70,壳体70包括底盖71和上盖72,上盖72连接于底盖71,面板11可以是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在上盖72的顶部,从而使得壳体70内部形成容置腔73。
底盖71的底部连接有若干个支脚711,例如,可以是四个支脚711,四个支脚711分别连接于四个拐角位置,可以提高烹饪器具放置的平稳性,底盖7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风孔712,便于外界空气通过通风孔712进入容置腔73内实现散热。
壳体70内还设置有灯板80和风机90,加热盘40、灯板80和风机90均与控制板60电连接,加热盘40用于为放置在烹饪器具上的烹饪容器加热,风机90用于加速容置腔73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对流速度,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控制板60连接有电源线61,灯板80用于指示面板11的操作区对应的操作按钮。
在装配时,面板11固定连接在上盖72的顶部,然后将上盖72扣合在底盖71上,本实施例可以提前将导热件50安装到面板11的测温孔13,测温件30与较大面积的延伸部52接触更加方便,无需测温件30与测温孔13精确对准,可以防止测温件30对准测温孔13时偏斜的问题发生,从而降低了装配的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布置多个测温组件来检测不同位置的温度,有助于提高温控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套组,包括烹饪容器和上述的烹饪器具。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上述的烹饪容器包括但不限于是水壶、炒锅、汤锅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因测温孔13为盲孔,因而测温件30不会伸出面板11的上表面111,面板11的上表面111为完整的平面,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水防尘效果,便于对面板11的上表面111进行水洗清洁,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通过在面板11的下表面112开设测温孔13,使得温度检测的及时性提升,实现精确测温、控温,使用安全可靠,从而提升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主体(10),所述烹饪主体(10)包括顶部设置的面板(11)和内部设置的加热盘(40),所述面板(11)的下表面(112)开设有测温孔(13),所述测温孔(13)为盲孔;
导热件(50),所述导热件(50)设置在所述测温孔(13)内;
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支架(20)和测温件(30),所述支架(20)设置在所述加热盘(40)和所述导热件(50)之间,所述测温件(30)设置在所述支架(20)内,且所述测温件(30)与所述导热件(50)相抵接,所述导热件(50)用于使得所述面板(11)和所述测温件(30)之间实现导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凸台部(51)和延伸部(52),所述测温孔(13)包括底壁面(131),所述凸台部(51)延伸到所述测温孔(13)内且与所述底壁面(131)相抵接,所述延伸部(52)位于所述测温孔(13)的外部且与所述测温件(30)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51)的高度为H1,所述测温孔(13)的深度为H2,其中,H1≥H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孔(13)还包括侧壁面(132),所述凸台部(51)与所述侧壁面(132)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51)与所述测温孔(13)的所述侧壁面(132)之间通过粘合剂(14)连接;和/或
所述延伸部(52)与所述面板(11)的下表面(112)之间通过粘合剂(14)连接;和/或
所述凸台部(51)的外周套设有弹性套(53),且所述凸台部(51)通过所述弹性套(53)与所述测温孔(13)的所述侧壁面(132)涨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50)为实心导热金属件。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包括:
主体部(21),所述主体部(21)连接于所述加热盘(40)且与所述延伸部(52)相抵接,所述主体部(21)的面向所述延伸部(52)的一面开设有容纳槽(211);
支撑部(22),所述支撑部(22)连接于所述主体部(21),且所述支撑部(22)位于所述容纳槽(211)内,所述测温件(30)抵接于所述支撑部(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件(30)包括测温部(31),所述支撑部(22)的顶端开设有支撑槽(221),所述测温件(30)抵接于所述支撑槽(2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11)内填充有导热脂(12),且所述导热脂(12)与所述温部(31)和所述延伸部(52)均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1)内还开设有连接孔(212),所述连接孔(212)连通所述容纳槽(211)和所述主体部(21)的底端,所述测温件(30)还包括与所述测温部(31)连接的引脚(32),所述引脚(32)通过所述连接孔(212)延伸到所述支架(20)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1)的背向所述面板(11)的一端具有底座部(213),所述底座部(213)内开设有定向孔(214),所述加热盘(40)的面向所述面板(11)的一面设置有定向柱(41),所述定向柱(41)延伸到所述定向孔(214)内,以防止所述支架(20)转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40)包括线圈盘骨架(42),所述线圈盘骨架(42)的面向所述面板(11)的一面开设有若干个安装腔(421),所述定向柱(41)对应位于所述安装腔(421)内,且所述底座部(213)与所述安装腔(421)过盈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孔(13)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测温孔(13)其中的一个与所述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相对应,其余所述测温孔(13)以所述加热盘(40)的中心位置为圆心呈圆形分布,各所述测温孔(13)内均设置有所述导热件(50),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测温孔(13)一一对应设置。
14.一种烹饪套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饪容器和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烹饪器具。
CN202223603947.0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Active CN218884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3947.0U CN218884042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3947.0U CN218884042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4042U true CN218884042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2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3947.0U Active CN218884042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4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81571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8884042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8846215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5723408U (zh) 烹饪器具
CN219264371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941489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3395460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8759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95494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9269109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8915026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20120269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81543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977582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3395453U (zh) 烹饪器具
CN217604175U (zh) 锅架结构及燃气灶具
CN217464550U (zh) 一种烹饪设备及烹饪套组
CN22091250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8154357U (zh)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5723409U (zh) 烹饪器具
CN216349782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4964702U (zh) 烹饪器具
CN221306136U (zh) 线盘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4205879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8096076U (zh) 电磁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