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4357U -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4357U
CN218154357U CN202222602012.4U CN202222602012U CN218154357U CN 218154357 U CN218154357 U CN 218154357U CN 202222602012 U CN202222602012 U CN 202222602012U CN 218154357 U CN218154357 U CN 218154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heating device
heat
base
heat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20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平
沈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20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4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4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4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其中,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底座包括:从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热反射座、隔热座以及承载座,所述隔热座设置在所述热反射座与所述承载座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可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加热装置隔热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加热装置作为电磁炉、电陶炉等烹饪器具的核心部件,起着为烹饪器具提供热能的作用。现有的烹饪器具中,加热装置一般包括隔热底座以及设置在隔热底座上的加热元件,通过隔热底座阻隔加热元件的热量,阻止热量向外扩散,影响烹饪器具中的其他部件。
然而在一些烹饪器具中,例如远红外炉,作为加热元件的碳纤维管的发热量极高,温度可达1000℃以上,隔热底座不足以阻隔巨大的热量,导致烹饪器具内部各部件受热损坏,影响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也极易产生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可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加热装置隔热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包括:加热元件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底座包括:从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热反射座、隔热座以及承载座,所述隔热座设置在所述热反射座与所述承载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通过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热反射座、隔热座以及承载座可分别为加热装置提供第一重、第二重、第三重隔热作用,可有效提高加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避免烹饪器具内部受高温影响使部件损坏,影响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同时也避免了安全问题的产生。并且,相比在隔热座上涂覆热反射材料的方式,设置热反射座可避免热反射材料在隔热座上容易脱落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座包括:隔热圈以及隔热底,所述隔热圈设置在所述隔热底的外沿上。
通过将隔热座分为隔热圈与隔热底,可解决隔热座外沿顶部在成型时或者在受到撞击时容易破碎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圈位于所述热反射座的部分侧壁与所述承载座的部分侧壁之间,所述隔热底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热反射座的底壁与所述承载座的底壁之间,所述隔热底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热反射座的部分侧壁与所述承载座的部分侧壁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圈位于所述热反射座的侧壁与所述承载座的侧壁之间,所述隔热底位于所述热反射座的底壁与所述承载座的底壁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加热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底座相连,第二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所述底座于所述烹饪器具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侧边开设有缺口,所述加热元件的接线端穿设在所述缺口中。缺口可为加热元件的接线端提供避让通道,方便加热元件的安装与接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用于装配测温元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装配孔开设在所述凸台上。设置凸台可避免测温元件伸出装配孔的长度过长,防止测温元件顶端摇晃触碰到加热元件,一方面,可避免测温元件与加热元件的损坏,另一方面,可提高测温元件的测温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承载面板以及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承载面板围合的容纳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加热装置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热反射座、隔热座以及承载座可分别为加热装置提供第一重、第二重、第三重隔热作用,可有效提高加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避免烹饪器具内部受高温影响使部件损坏,影响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同时也避免了安全问题的产生。并且,相比在隔热座上涂覆热反射材料的方式,设置热反射座可避免热反射材料在隔热座上容易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饪器具;
110-壳体;
111-上盖;
112-下盖;
120-承载面板;
130-加热装置;
131-加热元件;
1311-接线端;
132-底座;
1321-热反射座;
13211-通孔;
1322-隔热座;
13221-隔热圈;
13222-隔热底;
1323-承载座;
133-第一固定支架;
1331-固定孔;
134-第二固定支架;
135-缺口;
136-装配孔;
137-凸台;
140-遮挡件;
150-支撑支脚;
10-主板;
20-显示板;
30-散热装置;
40-手柄组件;
50-电源线;
60-显示板支架;
70-按键板;
80-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可以是电磁炉、远红外炉等一系列具有加热装置的烹饪器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烹饪器具为远红外炉为例进行说明。
远红外线是红外线的一种,波长为6000nm-15000nm,是电磁波的一种,它是不可见光,却具备可见光所具有的一切特性。远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产生远红外线的主要方法是选择热交换能力强、能放射特定波长远红外线的材料,然后加工制造成各种形式、各种用途的产品。远红外线产品所采用的材料能有效放射5.6um-15um的远红外线,占整体波长90%以上。常用的产生远红外线的材料和产品包括:生物炭、碳纤维制品、电气石、远红外陶瓷、远红外陶瓷制品、玉石、金属氧化物及碳化硅等。
远红外产品可应用在多种领域中,例如在厨房用具领域,在远红外炉中,可采用碳纤维丝发热,碳纤维丝真空封闭在石英管内,碳纤维丝管通电后发光通过光的折射,并利用远红外射线的穿透能力及共振特性,使锅具从里到外同时被加热,达到快速加热的效果。
但是,碳纤维丝管在工作时发热量极高,温度可达1000℃以上,若加热装置的隔热效果差会导致烹饪器具内部各部件受热损坏,影响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也极易产生安全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其中,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及底座,底座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热反射座、隔热座以及承载座,底座可对加热元件进行三重隔热,从而加强对加热装置的隔热效果,避免影响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和安全问题的产生。
下面参考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包括:壳体110、承载面板120以及加热装置130。
具体的,壳体110顶部具有开口,承载面板120架设在壳体110顶部的开口处,承载面板120可采用微晶面板、陶瓷面板等。承载面板120上用于放置锅具,加热装置130可对承载面板120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壳体110与承载面板120围合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用于装配烹饪器具100所需的功能器件及配件。
其中,加热装置130设置在容纳空间中,加热装置130可采用线圈盘、远红外加热盘等一系列具有加热效果的器件,本实用新型中,以加热装置130为远红外加热盘为例进行说明。加热装置130可与外界电源直接连接,也可通过烹饪器具100内部的主板10间接与外界电源连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3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3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30包括:加热元件131以及底座132。其中,加热件可以为电磁线圈、碳纤维丝管、发热盘等,本实用新型中,加热件以碳纤维丝管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底座132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加热元件131设置在容置腔中,加热元件131与电源连接后发热为锅具提供热量。底座132包括:从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热反射座1321、隔热座1322以及承载座1323,隔热座1322设置在热反射座1321与承载座1323之间。
其中,热反射座1321可以为具有热反射作用的金属制品,例如,金、银、镍、铝,也可以是在热反射座1321的内表面涂覆热反射涂料。热反射座1321可将加热元件131向下和向四周辐射的热量向上反射,一方面可提高加热装置130的加热效率,减少能耗,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加热元件131产生的热量对烹饪器具100内部的周围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减少向烹饪器具100内部传递的热量,避免烹饪器具100内部器件受热损坏,继而造成安全问题。热反射座1321还可以将承载面板120向下辐射的热量进行再次反射,进一步提高加热装置130的加热效率。热反射座1321为加热装置130提供第一重隔热作用。
隔热座1322可采用陶瓷、镁铝化合物、云母、硅、二氧化硅等制成,其具有隔热耐高温的特性,隔热座1322为加热装置130提供第二重隔热作用。
承载座1323用于承载加热装置130中的内部构件,可以采用金属制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当然,根据需要,承载座1323也可为具有热反射特性的材料制成或者在承载座1323的内表面涂覆热反射材料。承载座1323为加热装置130提供第三重隔热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30,通过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热反射座1321、隔热座1322以及承载座1323可分别为加热装置130提供第一重、第二重、第三重隔热作用,可有效提高加热装置130的隔热效果,避免烹饪器具100内部受高温影响使部件损坏,影响烹饪器具100的正常使用,同时也避免了安全问题的产生。并且,相比在隔热座1322上涂覆热反射材料的方式,设置热反射座1321可避免热反射材料在隔热座1322上容易脱落的问题。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止如此,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3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座1322包括:隔热圈13221以及隔热底13222,隔热圈13221设置在隔热底13222的外沿上,对加热元件131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热。将隔热座1322一分为二的目的在于,采用一些隔热材料制成隔热座1322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座1322采用二氧化硅材料制成,隔热座1322由于结构深度问题,隔热座1322外沿顶部在成型时容易破碎,或者是在使用过程中,隔热座1322外沿顶部遭撞击容易破碎,将隔热座1322分为隔热圈13221以及隔热底13222可解决这一问题。
其中,参考图5所示,隔热底13222可以为碗状结构,隔热底13222的一部分位于热反射座1321的底壁与承载座1323的底壁之间,另一部分位于热反射座1321的部分侧壁与承载座1323的部分侧壁之间,隔热圈13221位于热反射座1321的部分侧壁与承载座1323的部分侧壁之间。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底13222可以为平板结构,隔热底13222位于热反射座1321的底壁与承载座1323的底壁之间,隔热圈13221位于热反射座1321的侧壁与承载座1323的侧壁之间。
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装置130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33,第一固定支架133与底座132相连,加热元件131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133上。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固定支架133具有两固定孔1331,作为加热元件131的碳纤维丝管穿设在固定孔1331中,然后第一固定支架133与底座132固定后完成加热元件131的固定安装。
继续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130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支架134,第二固定支架134与底座132相连,第二固定支架134用于固定底座132于烹饪器具100内。示例性的,参考图2和图3所示,第二固定支架134与底座132固定后,通过紧固件与壳体110进行固定完成加热装置130的固定安装。
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32的侧边开设有缺口135,加热元件131的接线端1311穿设在缺口135中。示例性的,热反射座1321上开设有通孔13211,加热元件131的接线端1311穿设在通孔13211中且位于隔热座1322和承载座1323开设的缺口135上,缺口135可为加热元件131的接线端1311提供避让通道,方便加热元件131的安装与接线。
参考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32的底部开设有装配孔136,该装配孔136可用于装配测温元件,例如,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等。测温元件穿设在装配孔136中并与烹饪器具100中的主板10相连。
为了保证测温元件的稳固性,参考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32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凸台137,其装配孔136开设在凸台137上。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凸台137可避免测温元件伸出装配孔136的长度过长,防止测温元件顶端摇晃触碰到加热元件131,一方面,可避免测温元件与加热元件131的损坏,另一方面,可提高测温元件的测温精度。
在本申请中,“连接”或“电连接”不仅可以表示两者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两者通过一个或者多个中间器件连接。本申请中,“安装”可以包括任何现有的安装方式,例如,可以通过连接件(例如螺栓、铆钉)和/或粘结剂等方式将一个部件固定在另一部件之上、之下或者之中。这些理解均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还可以设置在容置腔内的主板10、显示板20、散热装置30以及遮挡件140。其中,加热装置130、显示板20以及散热装置30均与主板10电连接。
主板10可为加热装置130、显示板20、散热装置30等提供电能和进行控制,主板10可通过电源线50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
显示板20可显示烹饪器具100的工作状态、功率、时间等参数供用户参考。
散热装置30可以对加热装置130进行散热,防止机体内部高温烧毁烹饪器具100。
当加热装置130与主板10电连接时,遮挡件140可遮挡主板10与加热装置130之间的电连接走线,以达到提升烹饪器具100美观度与用户使用体验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显示板支架60,如图2中所示,显示板20可通过显示板支架60架设在散热装置30的上方,一方面,可节省烹饪器具100的内部空间,另一方面,可优化烹饪器具100内部的风道布置。
除此之外,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按键板70、调节件80。调节件80与按键板70连接,按键板70与显示板20或者主板10电连接,通过调节件80可调节烹饪器具100的功能、功率等。壳体110上可开设装配孔,调节件80可穿过装配孔与烹饪器具内部的器件电连接。
调节件80可为如图2中的旋钮,当然也可以为按钮、滑动键等一系列常规触发件。当然,关于烹饪器具100的功能、功率调节方式还可以是触摸式调节。
为了方便用户的取放,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10的侧边安装有手柄组件40,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手柄组件40包括两个手柄,两个手柄相对设置在壳体110的两侧。手柄组件40可以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10的侧边也可以固定连接在壳体110的侧边。
为了使烹饪器具100能与支撑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烹饪器具100的通风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支脚150,支撑支脚150可以可拆卸的连接在壳体110的底部,也可以固定连接在壳体110的底部。
示例性的,如图1中所示,支撑支脚150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壳体110底部的四个角处,可保证烹饪器具100的平稳性以及通风效果。
可拆卸式支撑支脚150可方便支撑支脚150的更换,烹饪器具100也可根据支撑支脚150的不同型号适应各种使用环境。本实用新型对支撑支脚150的数量不做限制。
参考图1所示,为了方便烹饪器具100的组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可以包括:上盖111和下盖112。承载面板120架设在上盖111上,承载面板120、上盖111和下盖112围合形成容纳烹饪器具100所需器件的容纳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温控器(图中未示出),温控器可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或未知的各种类型的温控器。温控器可通过紧固件连接、焊接等任意合适的方式固定在烹饪器具100的容纳空间中。温控器与主板10连接,通过设置温控器,当烹饪器具100内部因工作异常或其他原因导致温度过高超过温控器的预设阈值时,温控器处可以及时感知,并控制切断电路,以防止火灾等危险事故发生,确保烹饪器具100的可靠性。为了提高烹饪器具的可靠性,温控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更多,以防其中一个发生故障。
烹饪器具100内还可以设置测温元件,以测量加热装置的温度。测温元件可与显示板电连接。测温元件包括但不限于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等。测温元件可实时监控加热装置的温度,并反馈至显示板20,从而用户可根据反馈的温度精准的控制烹饪器具100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装置,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元件(131)以及底座(132);
所述底座(132)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加热元件(131)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
所述底座(132)包括:从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热反射座(1321)、隔热座(1322)以及承载座(1323),所述隔热座(1322)设置在所述热反射座(1321)与所述承载座(132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座(1322)包括:隔热圈(13221)以及隔热底(13222);
所述隔热圈(13221)设置在所述隔热底(13222)的外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圈(13221)位于所述热反射座(1321)的部分侧壁与所述承载座(1323)的部分侧壁之间;
所述隔热底(1322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热反射座(1321)的底壁与所述承载座(1323)的底壁之间,所述隔热底(13222)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热反射座(1321)的部分侧壁与所述承载座(1323)的部分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圈(13221)位于所述热反射座(1321)的侧壁与所述承载座(1323)的侧壁之间;
所述隔热底(13222)位于所述热反射座(1321)的底壁与所述承载座(1323)的底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33);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33)与所述底座(132)相连,所述加热元件(131)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3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支架(134);
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34)与底座(132)相连,第二固定支架(134)用于固定所述底座(132)于所述烹饪器具内。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2)的侧边开设有缺口(135),所述加热元件(131)的接线端(1311)穿设在所述缺口(135)中。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2)的底部开设有装配孔(136),所述装配孔(136)用于装配测温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2)的底部设置有凸台(137),所述装配孔(136)开设在所述凸台(137)上。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承载面板(120)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130);
所述加热装置(13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与所述承载面板(120)围合的容纳空间中。
CN202222602012.4U 2022-09-27 2022-09-27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154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2012.4U CN218154357U (zh) 2022-09-27 2022-09-27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2012.4U CN218154357U (zh) 2022-09-27 2022-09-27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4357U true CN218154357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6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2012.4U Active CN218154357U (zh) 2022-09-27 2022-09-27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4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792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102084043B1 (ko) 조리기기
CN109222618B (zh) 烹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烹调器
KR101844717B1 (ko) 스마트 인덕션레인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마트 조리시스템
KR101710297B1 (ko) 유도가열식 조리기 및 그의 온도센서
CN218154357U (zh)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JP6607379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8565498U (zh) 烹饪器具的外壳及烹饪器具
CN218154351U (zh) 烹饪器具
CN116138624A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154356U (zh)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0951417U (zh) 具有立体加热功能的电磁炉
CN2181543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95494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20379745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9756446U (zh) 烹饪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9264380U (zh) 烹饪器具
CN219264377U (zh) 烹调器
CN210493707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锅
KR101659582B1 (ko) 음식물 조리기용 가열장치
CN218846215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8954946U (zh) 烹饪器具
CN210624607U (zh) 电磁炉
CN216291503U (zh) 线圈盘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8846212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