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1574U -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1574U
CN218881574U CN202320091634.7U CN202320091634U CN218881574U CN 218881574 U CN218881574 U CN 218881574U CN 202320091634 U CN202320091634 U CN 202320091634U CN 218881574 U CN218881574 U CN 218881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slab band
band template
place slab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916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平
李明星
王玉峰
杨平
甘伟强
韩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egc No7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egc No7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egc No7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egc No7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916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1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1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1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包括放置板和现浇板带模板本体,所述放置板水平设置,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且合拢平放在所述放置板顶面。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在横向上对照接触合拢后,通过龙门架纵向跨过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之间的方式使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均设置加固组件,继而通过加固组件的限位插杆与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限位插孔分别纵向滑动配合的方式来使前后位置的加固板将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稳定约束在一起,实现了对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整体加固,同时避免了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位移。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其中预制叠合楼板是目前最常用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之一,具体到叠合板的制作过程中,叠合板的现浇板带模板在操作时,随着两边墙体的浇筑,现浇板带模板的一侧会积攒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对现浇板带模板的侧方产生推动力,为防止现浇板带模板受力后出现倾斜位移的情况,同时避免造成漏浆,需要在现浇板带模板之间通过加固结构进行支撑限位,但是目前的加固结构在具体设计时,其通常采用在两个现浇板带模板之间通过施加拉紧力的方式来防止两个现浇板带模板侧移,由于需要在两个现浇板带模板之间设置安装空间,容易由于拉紧力过大而造成现浇板带模板发生倾斜,同时后期拆除起来也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在横向上对照接触合拢后,通过龙门架纵向跨过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之间的方式使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均设置加固组件,继而通过加固组件的限位插杆与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限位插孔分别纵向滑动配合的方式来使前后位置的加固板将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稳定约束在一起,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包括放置板和现浇板带模板本体,所述放置板水平设置,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且合拢平放在所述放置板顶面,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关于沿纵向的竖直面对称分布;
所述龙门架沿纵向跨过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前后位置之间,且所述龙门架前后的竖直部分的底端均位于所述放置板顶面,所述龙门架前后的竖直部分均安装有能够纵向往复移动并锁止的加固组件,且前后位置的所述加固组件对称分布,用以通过所述加固组件对两个合拢的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进行整体加固。
作为优选,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内围皆水平展开设置有活动钢筋网。
作为优选,所述龙门架顶部的水平部分竖向开设有用以方便浇筑料通过的过料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龙门架前后的竖直部分底端均水平固定有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的周围均竖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加固组件均包括螺柱和加固板,所述螺柱均沿纵向设置且分别以螺纹啮合的方式穿过所述龙门架前后对应的竖直部分,前后位置的所述螺柱彼此靠近的内端均设置有轴承座,且所述螺柱内端均与对应所述轴承座内置的回转轴承同轴固定,前后位置的所述轴承座彼此靠近的端面均沿横向竖直固定有所述加固板,前后位置的所述加固板彼此靠近的端面两侧均沿纵向固定有若干个限位插杆,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前后端面均沿纵向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插孔,且所述限位插孔与所述限位插杆一一对应并纵向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前后位置的所述螺柱彼此远离的外端均同轴固定有手轮。
作为优选,所述螺柱位于对应所述手轮和所述龙门架竖直部分之间的位置均同轴啮合有锁紧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龙门架竖直部分在对应所述螺柱两侧的位置均沿纵向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均同轴滑动配合有导杆,且前后位置的所述导杆彼此靠近的内端均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加固板表面,前后位置的所述导杆彼此远离的外端均不超过所述手轮。
作为优选,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前后端面的所述限位插孔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加固板均为矩形长条钢板。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插杆均为圆柱杆,所述限位插孔均为圆形盲孔,且所述限位插杆的轴向长度均不大于所述限位插孔的孔深。
采用上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具体在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浇筑叠合板的使用过程中,先将所述龙门架纵向跨过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并使所述龙门架前后位置底端的所述安装座均放置在所述放置板顶面,通过透过所述安装座的所述安装孔向所述放置板加装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横向移动两个合拢的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并所述限位插杆与所述限位插孔一一纵向同轴对照,则先拧动前后位置的所述锁紧螺母均靠近对应的所述手轮,后通过两人分别同时转动前后位置的所述手轮带动所述螺柱均顺时针正转,所述螺柱在顺时针正转的过程中均带动对应的所述加固板靠近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此过程中通过所述导杆沿所述导向孔纵向滑动的方式能够对所述加固板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所述加固板随所述螺柱转动错位,两个所述加固板在彼此靠近的过程中压紧接触在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前后端面,当同时转动所述手轮至施力也无法继续转动时,此时则表示所述加固板均压紧在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表面,后停止转动所述螺柱并将所述锁紧螺母均压紧在所述龙门架对应的表面,以此来锁止所述螺柱无法自由转动,继而锁止所述加固板的状态,后即可按照操作规范使用两个合拢的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进行叠合板的浇筑加工,操作方便,如此便实现了让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在横向上对照接触合拢后,通过所述龙门架纵向跨过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之间的方式使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均设置所述加固组件,继而通过所述加固组件的所述限位插杆与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所述限位插孔分别纵向滑动配合的方式来使前后位置的所述加固板将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稳定约束在一起,实现了对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整体加固,同时避免了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位移,而通过同一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前后位置均设置若干个所述限位插孔并与所述加固板的所述限位插杆纵向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避免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位移,且通过所述螺柱转动的方式能够带动所述限位插杆快速与所述限位插孔同轴配合或彼此分开,继而便于在使用结束时让所述限位插杆与所述限位插孔分开后解除所述加固板对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加固,便于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拆除撤离,同时便于所述龙门架连同所述加固组件一同拆除撤离。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在横向上对照接触合拢后,通过龙门架纵向跨过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之间的方式使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之间的前后位置均设置加固组件,继而通过加固组件的限位插杆与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限位插孔分别纵向滑动配合的方式来使前后位置的加固板将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稳定约束在一起,实现了对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整体加固,同时避免了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位移;
2、通过同一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前后位置均设置若干个限位插孔并与加固板的限位插杆纵向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避免现浇板带模板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位移;
3、通过螺柱转动的方式能够带动限位插杆快速与限位插孔同轴配合或彼此分开,继而便于在使用结束时让限位插杆与限位插孔分开后解除加固板对现浇板带模板本体的加固,便于现浇板带模板本体拆除撤离,同时便于龙门架连同加固组件一同拆除撤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外部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外部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外部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龙门架;101、过料开口;102、安装孔;103、安装座;2、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01、活动钢筋网;3、放置板;4、加固组件;401、加固板;402、导杆;403、导向孔;404、手轮;405、螺柱;406、锁紧螺母;407、轴承座;408、限位插孔;409、限位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包括放置板3和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放置板3水平设置,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数量为两个且合拢平放在放置板3顶面,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关于沿纵向的竖直面对称分布。龙门架1沿纵向跨过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前后位置之间,且龙门架1前后的竖直部分的底端均位于放置板3顶面,龙门架1前后的竖直部分均安装有能够纵向往复移动并锁止的加固组件4,且前后位置的加固组件4对称分布,用以通过加固组件4对两个合拢的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进行整体加固,具体是,加固组件4均包括螺柱405和加固板401,螺柱405均沿纵向设置且分别以螺纹啮合的方式穿过龙门架1前后对应的竖直部分,前后位置的螺柱405彼此靠近的内端均设置有轴承座407,且螺柱405内端均与对应轴承座407内置的回转轴承同轴固定,前后位置的轴承座407彼此靠近的端面均沿横向竖直固定有加固板401,前后位置的加固板401彼此靠近的端面两侧均沿纵向固定有若干个限位插杆409,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前后端面均沿纵向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插孔408,且限位插孔408与限位插杆409一一对应并纵向滑动配合,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螺柱405转动的方式能够带动限位插杆409快速与限位插孔408同轴配合或彼此分开,继而便于在使用结束时让限位插杆409与限位插孔408分开后解除加固板401对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加固。
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内围皆水平展开设置有活动钢筋网2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活动钢筋网201作为骨架来增强浇筑叠合板的整体强度,龙门架1顶部的水平部分竖向开设有用以方便浇筑料通过的过料开口1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过料开口101来方便在浇筑叠合板的过程中,浇筑混凝土料能够通过龙门架1并顺利进入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内框。
龙门架1前后的竖直部分底端均水平固定有安装座103,且安装座103的周围均竖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2,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透过安装座103的安装孔102向放置板3加装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前后位置的螺柱405彼此远离的外端均同轴固定有手轮404,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手持手轮404施力的方式带动螺柱405转动。
螺柱405位于对应手轮404和龙门架1竖直部分之间的位置均同轴啮合有锁紧螺母406,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锁紧螺母406压紧在龙门架1表面的方式来依靠摩擦力锁止螺柱405无法自由转动,龙门架1竖直部分在对应螺柱405两侧的位置均沿纵向开设有导向孔403,导向孔403均同轴滑动配合有导杆402,且前后位置的导杆402彼此靠近的内端均固定在对应的加固板401表面,前后位置的导杆402彼此远离的外端均不超过手轮404,如此设置,便于在加固板401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导杆402沿导向孔403纵向滑动的方式能够对加固板401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加固板401随螺柱405转动错位。
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前后端面的限位插孔408数量均为两个,加固板401均为矩形长条钢板,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单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前后端面均设置两个限位插孔408的方式来确保加固板401的限位插杆409与限位插孔408分别同轴滑动配合后,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不会出现倾斜错位和移动错位的情况,限位插杆409均为圆柱杆,限位插孔408均为圆形盲孔,且限位插杆409的轴向长度均不大于限位插孔408的孔深,优选加固板401均与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表面接触时,轴承座407与龙门架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限位插杆409的轴向长度,如此设置,便于限位插杆409与限位插孔408纵向滑动配合时具有良好的导向设计,同时便于确保限位插杆409能够与限位插孔408完全分开。
采用上述结构,具体在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浇筑叠合板的使用过程中,先将龙门架1纵向跨过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并使龙门架1前后位置底端的安装座103均放置在放置板3顶面,通过透过安装座103的安装孔102向放置板3加装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横向移动两个合拢的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并限位插杆409与限位插孔408一一纵向同轴对照,优选使两个合拢的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移动到中心与龙门架1中心位于同一竖向,则先拧动前后位置的锁紧螺母406均靠近对应的手轮404,后通过两人分别同时转动前后位置的手轮404带动螺柱405均顺时针正转,螺柱405在顺时针正转的过程中均带动对应的加固板401靠近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此过程中通过导杆402沿导向孔403纵向滑动的方式能够对加固板401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加固板401随螺柱405转动错位,两个加固板401在彼此靠近的过程中压紧接触在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前后端面,当同时转动手轮404至施力也无法继续转动时,此时则表示加固板401均压紧在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表面,后停止转动螺柱405并将锁紧螺母406均压紧在龙门架1对应的表面,以此来锁止螺柱405无法自由转动,继而锁止加固板401的状态,后即可按照操作规范使用两个合拢的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进行叠合板的浇筑加工,操作方便,如此便实现了让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在横向上对照接触合拢后,通过龙门架1纵向跨过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之间的方式使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之间的前后位置均设置加固组件4,继而通过加固组件4的限位插杆409与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限位插孔408分别纵向滑动配合的方式来使前后位置的加固板401将两个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稳定约束在一起,实现了对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整体加固,同时避免了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位移,而通过同一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前后位置均设置若干个限位插孔408并与加固板401的限位插杆409纵向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避免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位移,且通过螺柱405转动的方式能够带动限位插杆409快速与限位插孔408同轴配合或彼此分开,继而便于在使用结束时让限位插杆409与限位插孔408分开后解除加固板401对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加固,便于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拆除撤离,同时便于龙门架1连同加固组件4一同拆除撤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包括放置板(3)和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3)水平设置,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数量为两个且合拢平放在所述放置板(3)顶面,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关于沿纵向的竖直面对称分布;
龙门架(1)沿纵向跨过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前后位置之间,且所述龙门架(1)前后的竖直部分的底端均位于所述放置板(3)顶面,所述龙门架(1)前后的竖直部分均安装有能够纵向往复移动并锁止的加固组件(4),且前后位置的所述加固组件(4)对称分布,用以通过所述加固组件(4)对两个合拢的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进行整体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内围皆水平展开设置有活动钢筋网(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1)顶部的水平部分竖向开设有用以方便浇筑料通过的过料开口(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1)前后的竖直部分底端均水平固定有安装座(103),且所述安装座(103)的周围均竖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0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4)均包括螺柱(405)和加固板(401),所述螺柱(405)均沿纵向设置且分别以螺纹啮合的方式穿过所述龙门架(1)前后对应的竖直部分,前后位置的所述螺柱(405)彼此靠近的内端均设置有轴承座(407),且所述螺柱(405)内端均与对应所述轴承座(407)内置的回转轴承同轴固定,前后位置的所述轴承座(407)彼此靠近的端面均沿横向竖直固定有所述加固板(401),前后位置的所述加固板(401)彼此靠近的端面两侧均沿纵向固定有若干个限位插杆(409),两个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的前后端面均沿纵向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插孔(408),且所述限位插孔(408)与所述限位插杆(409)一一对应并纵向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后位置的所述螺柱(405)彼此远离的外端均同轴固定有手轮(4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405)位于对应所述手轮(404)和所述龙门架(1)竖直部分之间的位置均同轴啮合有锁紧螺母(406)。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1)竖直部分在对应所述螺柱(405)两侧的位置均沿纵向开设有导向孔(403),所述导向孔(403)均同轴滑动配合有导杆(402),且前后位置的所述导杆(402)彼此靠近的内端均固定在对应的所述加固板(401)表面,前后位置的所述导杆(402)彼此远离的外端均不超过所述手轮(40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板带模板本体(2)前后端面的所述限位插孔(408)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加固板(401)均为矩形长条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插杆(409)均为圆柱杆,所述限位插孔(408)均为圆形盲孔,且所述限位插杆(409)的轴向长度均不大于所述限位插孔(408)的孔深。
CN202320091634.7U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 Active CN218881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1634.7U CN218881574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1634.7U CN218881574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1574U true CN218881574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77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91634.7U Active CN218881574U (zh) 2023-01-31 2023-01-31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15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81952A (zh) * 2023-12-08 2024-01-12 山西建投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模具及加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81952A (zh) * 2023-12-08 2024-01-12 山西建投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模具及加固装置
CN117381952B (zh) * 2023-12-08 2024-02-23 山西建投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模具及加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81574U (zh) 一种叠合板现浇板带模板整体加固装置
CN111075204B (zh) 一种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安装施工方法
CN110735537B (zh) 一种房建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建造机械及施工方法
CN112046382B (zh) 一种t梁用运载车
CN110630022B (zh) 装配式墙板精确调整装置
CN112610027A (zh) 一种混凝土水平构件的工具式防护架
CN117071886A (zh) 一种圆柱模板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KR20050045951A (ko) 2아치터널 중앙벽용 거푸집장치
CN213055340U (zh) 同条件养护试块制作留置笼
CN210195241U (zh) 一种定型化模板加固体件
CN211815617U (zh) 一种u型预制梁吊装定位装置
CN210742068U (zh) 一种混凝土渗透仪
CN217831691U (zh) 一种改进型钢筋笼防滚架
CN220167946U (zh) 一种隧道地铁施工加固结构
CN218861566U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自动施工车
CN217581244U (zh) 一种能够快速安装的建筑施工用模板
CN211173091U (zh) 房建工程框架柱模板的加固装置
CN215155295U (zh) 一种混凝土上料翻斗车
CN220279593U (zh) 结构稳定的报废汽车翻转装置
CN218059945U (zh) 一种卸料装置
CN21540622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地基平整设备
CN210571455U (zh) 水泥稳定土钻芯芯样取出装置
CN216153784U (zh)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水泥扛运辅助装置
CN219215074U (zh) 一种拌合设备支架
CN114908764A (zh) 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地下支护用的岩土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