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0201U - 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0201U
CN218880201U CN202223086200.2U CN202223086200U CN218880201U CN 218880201 U CN218880201 U CN 218880201U CN 202223086200 U CN202223086200 U CN 202223086200U CN 218880201 U CN218880201 U CN 218880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twisting
rotational flow
outlet
fiber ble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62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afiya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afiya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afiya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afiya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862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0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0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0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属于纱线加捻机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将多根纤维通过旋流的方式加捻的旋流加捻机构、设于旋流加捻机构出纱下方用于毛羽回收的负压回流管,以及设于旋流加捻机构出纱上方,用于刷下多余毛羽的滤刷;负压回流管与滤刷在同一竖直方向设置,采用空气旋流的方式对纤维进行加捻,并再加捻的过程中添加雾化水汽对纤维进行加湿,减少毛羽的扩散,在旋流加捻机构内部进行空气旋流加捻,并在纱线出口端设置滤刷让纱线穿过将打湿粘附在啥线上的毛羽刷出,通过设置负压回流管进行毛羽收集。

Description

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加捻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公开为CN210916427U的专利文献提供了纱线加捻机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可往复移动的喷头装置对加捻三角区进行喷水对纱线进行加湿,减少毛羽的产生。
通过对空气纺纱的研究了解,空气纺纱时,通过控制纱线沿特定角度进入锥形的旋流腔体内部,可让纱线特定角度高度旋转凝聚加捻成纱。其中纱线在加捻过程中,主要依靠空气牵引,围绕特性反向移动,纤维中附着的毛羽也降伴随其同步移动,在旋转凝聚加捻成纱毛羽会在纱线上附着或与其同步从旋流腔体排出向外部扩散。还影响成品纱线的外观质量,造成纺纱车间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在用空气旋流的方式进行纱线加捻,并在纱线引流的空气中通入雾化水汽,对正在加捻的水汽进行加湿,让毛羽附着在纱线上避免扩散,同时在外部设置过滤刷体对纱线清扫取出毛羽并对其回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空气纺纱中纱线成品中伴随毛羽对其外观质量以及造成纺纱车间污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包括
旋流加捻机构,用于将多根纤维通过旋流的方式加捻,
负压回流管,设于所述旋流加捻机构出纱下方用于毛羽回收;
滤刷,设于所述旋流加捻机构出纱上方,用于刷下多余毛羽;
所述负压回流管与滤刷在同一竖直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旋流加捻机构包括出纱通道、旋流室、送风导管,所述出纱通道与送风导管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出纱通道与送风导管分别设于旋流室的两端并与其连通。
优选的,所述出纱通道包括进口、出口,所述进口、出口均为曲面喇叭口状分别用于纱线进出,所述滤刷与负压回流管分别设置出口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旋流室为锥形内腔且一端敞口,所述旋流室敞口端安装有换向底座,所述换向底座内部设有弧形纱道,所述弧形纱道一端与送纱管连通、另一端朝向旋流室内部。
优选的,所述出纱通道穿过换向底座延伸至旋流室内部,所述送风导管一端穿入旋流室内部并朝向进口。
优选的,所述送风导管由内管及外管组成,所述内管穿入外管内部并与其同心设置,所述外管穿入旋流室中并开设有小孔,所述内管中通入热风及水汽通过小孔进入旋流室内部。
优选的,所述内管在外管中通过棉网支撑其内径相同与小孔相同,所述内管端部与小孔保持间距。
优选的,所述外管一端底部开设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旋流加捻机构向出纱端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与小孔在同一水平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在用空气旋流的方式进行纱线加捻,并在纱线引流的空气中通入雾化水汽,对正在加捻的水汽进行加湿,让毛羽附着在纱线上避免扩散,同时在外部设置过滤刷体对纱线清扫取出毛羽并对其回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采用空气旋流的方式对纤维进行加捻,并再加捻的过程中添加雾化水汽对纤维进行加湿,减少毛羽的扩散。
本实用新型中在旋流加捻机构内部进行空气旋流加捻,并在纱线出口端设置滤刷让纱线穿过将打湿粘附在啥线上的毛羽刷出,通过设置负压回流管进行毛羽收集。
本实用新型将旋流加捻机构倾斜设置,用于控制凝结成的水珠顺势排出减少在旋流室内部扩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加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室与出纱通道剖面后旋流加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室与出纱通道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室、出纱通道及换向底座剖面后旋流加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送风导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底座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1、旋流加捻机构;2、负压回流管;3、滤刷;4、出纱通道;41、进口;42、出口;5、旋流室;6、送风导管;61、内管;62、外管;63、小孔;64、出水口;7、换向底座;71、弧形纱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7,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包括用于将多根纤维通过旋流的方式加捻的旋流加捻机构1、设于旋流加捻机构1出纱下方用于毛羽回收的负压回流管2,以及设于旋流加捻机构1出纱上方,用于刷下多余毛羽的滤刷3;
负压回流管2与滤刷3在同一竖直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旋流加捻机构1上有纱线进口和纱线出口,纱线进口处通多根纤维,纤维被高压气流带入旋流加捻机构1的内部,并在旋流加捻机构1内部旋转将纤维加捻成纱,加捻后的纱线由旋流加捻机构1中部排出,排出的纱线被向上牵引进入收卷工序。
旋流加捻机构1整体呈倾斜设置,是由出纱通道4、旋流室5、送风导管6、换向底座7组成,旋流室5为锥形内腔且一端敞口,换向底座7安装在旋流室5的敞口端,出纱通道4一端穿过换向底座7通入旋流室5内部,送风导管6有另一端穿入旋流室5内部并正对出纱通道4,出纱通道4与送风导管6在同一轴线上。
换向底座7内部设有弧形纱道71,弧形纱道71一端作为纱线进口与送纱管连通、另一端朝向旋流室5内壁切面处,纤维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弧形纱道71中后,沿弧形轨迹旋转半圈后进入旋流室5,纤维平行与旋流室5内腔切面进入,此后纤维会沿着旋流室5内壁旋转至其底部,而出纱通道4的一端部则靠近旋流室5底端。
送风导管6位于旋流室5的底端中部,送风管道6内部会通入高压气流,高压气流会经过旋流室5直接进入出纱通道4内部,在旋流室5内部旋转的纤维端部接触到高压气流后被吹入出纱通道4内部,并穿出旋流加捻机构1,纤维从旋流加捻机构1中穿出后将停止旋转加捻,持续进入旋流室5的纤维会在高速旋转后加捻。
需要说明的是,送风导管6由内管61及外管62组成,内管61穿入外管62内部并与其同心设置,外管62穿入旋流室5中并开设有小孔63,高压气流通过内管61中经小孔63进入旋流室5内部。
另外还将雾化的水汽通入内管61中随高压气流进入旋流室5内部,对正在加捻的纤维进行加湿,由于出纱通道4与小孔63间距较小可减少湿气在旋流室5中扩散。
本申请中旋流加捻机构1向出纱端倾斜设置,主要是雾化的水汽会在内管61及出纱通道4凝结,积成的水珠可倾斜流出,其中出纱通道4产生的水珠可从出口处流出并落入负压回流管2内部。而内管61的内端与小孔63保持一定距离,让那个内管61内壁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外管62中,同时内管61与小孔63保持较小间距可避免气压进入旋流室5前大量扩散削弱。另外在外管62上开设了出水口64,该出水口64可与小孔63齐平或略低于小孔63,凝结的水珠在外管62中堆积后在进入旋流室5之前会从出水口64排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以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流加捻机构(1),用于将多根纤维通过旋流的方式加捻,
负压回流管(2),设于所述旋流加捻机构(1)出纱下方用于毛羽回收;
滤刷(3),设于所述旋流加捻机构(1)出纱上方,用于刷下多余毛羽;
所述负压回流管(2)与滤刷(3)在同一竖直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加捻机构(1)包括出纱通道(4)、旋流室(5)、送风导管(6),所述出纱通道(4)与送风导管(6)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出纱通道(4)与送风导管(6)分别设于旋流室(5)的两端并与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纱通道(4)包括进口(41)、出口(42),所述进口(41)、出口(42)均为曲面喇叭口状分别用于纱线进出,所述滤刷(3)与负压回流管(2)分别设置出口(42)上下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室(5)为锥形内腔且一端敞口,所述旋流室(5)敞口端安装有换向底座(7),所述换向底座(7)内部设有弧形纱道(71),所述弧形纱道(71)一端与送纱管连通、另一端朝向旋流室(5)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纱通道(4)穿过换向底座(7)延伸至旋流室(5)内部,所述送风导管(6)一端穿入旋流室(5)内部并朝向进口(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导管(6)由内管(61)及外管(62)组成,所述内管(61)穿入外管(62)内部并与其同心设置,所述外管(62)穿入旋流室(5)中并开设有小孔(63),所述内管(61)中通入热风及水汽通过小孔(63)进入旋流室(5)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61)在外管(62)中通过棉网支撑其内径相同与小孔(63)相同,所述内管(61)端部与小孔(63)保持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62)一端底部开设有出水口(6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加捻机构(1)向出纱端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64)与小孔(63)在同一水平方向。
CN202223086200.2U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 Active CN218880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6200.2U CN218880201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6200.2U CN218880201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0201U true CN218880201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77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6200.2U Active CN218880201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0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0826B (zh) 气流纺纱装置
CN218880201U (zh) 一种多纤维混纺的纱线加捻装置
CN1761780A (zh) 用于生产纺成纱的装置
CN214361924U (zh) 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
CN211256185U (zh) 一种涡流纺纱喷嘴装置
CN206828709U (zh) 用于捻线机的合线装置
CN209412389U (zh) 基于涡流纺技术的涤纶纤维连续化生产设备
CN105862214A (zh) 一种空气变形丝喷嘴结构
CN207699742U (zh) 一种新型涡流纺纱喷嘴结构
CN103103660A (zh) 一种前罗拉加湿装置
CN205775057U (zh) 空气变形丝喷嘴结构
US4450678A (en) Air nozzle utilized for fasciated yarn spinning
CN215668349U (zh) 细纱机吸棉笛管
CN213951608U (zh) 一种纱线蒸汽加湿装置
CN110656407A (zh) 一种涡流纺纱喷嘴装置
JPH04118468U (ja) 紡績装置
JP2517616Y2 (ja) 紡績装置
JPH04110766U (ja) 紡績装置
JPH04131665U (ja) 紡績装置
JPH04131663U (ja) 紡績装置
JPH0770833A (ja) 空気紡績装置
JPH0514168U (ja) 紡績装置
JPH0610371U (ja) 紡績装置
CN2923752Y (zh) 精密纺纱机的纤维集束器
JPH0612484U (ja) 紡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