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9978U - 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9978U
CN218879978U CN202221917182.5U CN202221917182U CN218879978U CN 218879978 U CN218879978 U CN 218879978U CN 202221917182 U CN202221917182 U CN 202221917182U CN 218879978 U CN218879978 U CN 218879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nching
mesh belt
groove
material receiving
sil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71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中堂
刘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odian Industrial Furna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odian Industrial Furna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odian Industrial Furna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odian Industrial Furna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71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9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9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9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设有多个淬火槽,所述淬火槽内设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侧壁上设有与淬火槽连通的穿孔;所述安装框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接料槽一一对应的网带提升装置,且所述网带提升装置的上料端设于接料槽的正下方。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利用一个网带炉就可以实现对不同性能要求的工件进行淬火,进而降低能耗以及成本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或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然后在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并提升其质量以及控制性能。金属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以及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金属或合金工件表面化学成分或者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是保证和提高金属或合金工件质量和使用寿命、充分发挥金属材料潜力的重要工序。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机械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网带炉在机械制造、铸造、五金、化工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网带炉是非常常用的热处理设备,普通网带炉是将工件传送至炉内进行加热,加热完成之后将工件放入到淬火槽中进行淬火,然后由网带将工件传送至下一工位。利用现有的普通网带炉虽然能完成对金属或者合金工件进行淬火,但是仍会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不同性能要求的工件,需要不同的淬火介质,或者不同浓度的淬火介质对工件进行淬火,但是现有的网带炉一般都仅有一个用于工件淬火的淬火槽,导致在对不同的工件进行淬火时需要对淬火槽内的淬火介质进行更换或者排放,操作非常的麻烦,并且耗能高、成本高。
2、工件从炉内放入到淬火槽中进行淬火时,由于淬火槽内注有淬火介质,而淬火介质大多为水、油等溶液,淬火介质对工件会产生一定的浮力,导致工件在淬火介质中下落到网带上时会在淬火介质的浮力作用下随处飘落,位置不够集中,导致在传送工件时工件容易从网带上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可以解决利用一个网带炉就可以实现对不同性能要求的工件进行淬火,进而降低能耗以及成本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设有多个淬火槽,所述淬火槽内设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侧壁上设有与淬火槽连通的穿孔;所述安装框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接料槽一一对应的网带提升装置,且所述网带提升装置的上料端设于接料槽的正下方。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一个网带炉便可实现对不同性能要求的工件进行淬火,进而节约能耗以及成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框架内设置三个淬火槽,可以在不同的淬火槽内注入不同的淬火介质,当需要对不能性能要求的工件进行淬火时,只需将工件放入到对应的介质溶液中进行淬火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三个淬火槽,相对于现有的仅有一个淬火槽的网带炉,可以不用频繁的对淬火介质进行更换或者排放,可以很好地节约能耗以及成本。
2、可以使得工件在淬火介质中下落时能集中下落,防止工件在淬火介质的浮力作用下下落位置分散,不便于传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淬火槽内设置接料槽,当工件从淬火炉内落出时,可以沿着接料槽下落,而在安装框架上固定连接有网带提升装置,且网带提升装置的上料端设于接料槽的正下方,当工件下落时在接料槽的限位下,工件能集中的落在网带提升装置的上料端,可以很好地防止工件下落位置太过分散甚至落到网带提升装置外,更加便于后续对工件的传送。
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接料槽的侧壁上设置与淬火槽连通的穿孔,可以使得淬火槽内的淬火介质与接料槽内的淬火介质能更好的循环流动,进而防止接料槽内长时间落入工件使得接料槽内的淬火介质温度太高。
进一步,所述网带提升装置两侧设有挡板,且接料槽的出件口位于网带提升装置两侧的挡板中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网带提升装置两侧设置挡板,并且接料槽的出件口位于网带提升装置两侧的挡板中间,当工件从淬火炉内进入到接料槽后,可以沿着接料槽成功的落到网带提升装置上,而在网带提升装置两侧设置挡板,可以使得在利用网带提升装置传送工件时,能挡住工件,防止工件从网带提升装置两侧掉落。
进一步,所述安装框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淬火槽一一对应的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连通于淬火槽远离接料槽的一侧侧壁上、出水端连通于接料槽靠近槽口的一端侧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框架上固定连接与淬火槽一一对应的循环水泵,当工件在淬火槽内进行淬火时,可以利用循环水泵将淬火槽内的淬火介质进行抽取然后喷回到淬火槽内,使得淬火槽内的淬火介质形成循环流动,使得淬火介质能加速冷却;由于工件是从接料槽内下落到网带提升装置上的,所以在靠近接料槽的区域的淬火介质的温度相对于淬火槽其他区域的淬火介质会高一些,而将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连通于淬火槽远离接料槽的一侧侧壁上、出水端连通于接料槽靠近槽口的一端侧壁上,可以利用循环水泵将淬火槽内远离接料槽的相对温度更低的淬火介质抽取,然后从接料槽的槽口喷出落入到接料槽内,与接料槽内的相对温度更高的淬火介质进行换热,从而使得接料槽内的淬火介质温度能快速的降低,另外当工件在落入接料槽内时,循环水泵出水端喷出的淬火介质在接料槽的槽口形成水幕,工件穿过水幕也可以进行降温。
进一步,所述接料槽靠近槽口的侧壁上环绕设置有两个安装片,所述两个安装片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靠近接料槽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连接于支撑管的进水口,且接料槽侧壁与支撑管上开口正对处设有水幕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泵从淬火槽内抽出的淬火介质进入到支撑管内,然后从支撑管侧壁的开口喷出,进入到安装片、支撑管以及接料槽侧壁围成的空间内,由于支撑管固定连接于两个环绕设置在接料槽侧壁上的安装片中间,而接料槽侧壁与支撑管上开口正对处设有水幕缝,所以从支撑管内喷出的淬火介质经水幕缝被喷到接料槽的槽口,能更好的形成水幕,进而对从淬火炉落入到接料槽内的工件更好的降温;另外,由于接料槽的侧壁上设有水幕缝,利用安装片以及支撑管还能起到支撑接料槽水幕缝上下端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与进水端分别连接有出水管与进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于支撑管的进水端;所述淬火槽内远离接料槽的一侧设有滤网,通过滤网隔离有进水腔室,所述进水管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连通于进水腔室底部;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上均连接有阀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循环水泵的出水端以及进水端分别连接出水管以及进水管,并在出水管与进水管上均连接阀门,首先可以更好控制循环水泵的进水量与出水量;另外,当需要对循环水泵进行检修或者更换时,只需将出水管以及进水管上的阀门关闭,即可对循环水泵进行检修或者更换,可以防止在将旧的循环水泵检修或者更换时,淬火槽内的淬火介质流出,造成资源浪费;在对循环水泵进行检修或者更换时,也可以不用将淬火槽内的淬火介质排放就可以进行,使得检修更换工作能更加的方便;而通过在在淬火槽内远离接料槽的一侧设置滤网,通过滤网隔离出进水腔室,当循环水泵在抽取淬火槽内的淬火介质时,滤网可以将淬火槽内的杂质阻挡在进水腔室外,防止杂质进入到进水管内,进而防止杂质进入到循环水泵内对循环水泵的工作造成影响或者对循环水泵造成损坏。
进一步,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上连接有喷管,所述喷管上连接有可调整倾斜角度的喷头,所述喷头设于网带提升装置上料端的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出水管上连接分流接头,在分流接头上连接喷管,并在喷管上连接可调整倾斜角度的喷头,而将喷头设于网带提升装置上料端的上方,当利用循环水泵将淬火槽内远离接料槽的相对温度更低的淬火介质抽取后,部分淬火介质经分流接头进入到喷管内,然后经喷头喷射到网带提升装置的上料端,既可以对落到网带提升装置上料端的工件再一次进行降温,也可以对网带提升装置进行降温,防止网带提升装置的上料端温度过高,对工件造成影响。
进一步,所述安装框架底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于安装框架底部的滑轮和与滑轮配合的滑轨;所述安装框架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滑轮转动的驱动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不同的工件进行淬火时,可以利用驱动机构驱动滑轮在滑轨上滑动,从而将不同的淬火槽移动到淬火炉的下方,进而实现对不同的工件实现淬火;利用驱动机构驱动滑轮转动,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以及电机,所述减速机输入轴连接于电机的转轴上,减速机的输出轴用于驱动滑轮转动,所述电机上电连接有切换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装有不同淬火介质的淬火槽转换到淬火炉的下方时,只需通过切换开关控制电机转动/停止转动,利用电机带动减速机和滑轮,进而将淬火槽进行移动;而由于安装框架整体质量比较大,移动时惯性较大,通过在滑轮与电机之间连接减速机,在移动安装框架时,可以更好的实现减速,防止安装框架惯性太大滑动距离不好控制。
进一步,所述接料槽的顶部连接有密封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接料槽的顶部连接密封条,当淬火炉内的工件在往接料槽捏转移时,将淬火炉的出件口与接料槽的进件口对接时,密封条可以使得淬火炉与接料槽之间的对接更加密闭,防止淬火炉与接料槽之间存在间隙,进而防止外界冷空气进入到淬火炉内,造成工件氧化。
进一步,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设有安装腔室,所述循环水泵与减速机均安装于安装腔室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框架的底部设置安装腔室,将循环水泵与减速机均安装于安装腔室内,可以使得整体设备的占用空间更小,也可以使得安装框架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实施例一中的半剖视图(网带提升装置未示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实施例一中左侧的透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安装框架1、接料槽2、淬火槽3、循环水泵4、进水管5、出水管6、减速机7、滑轮8、滑轨9、网带提升装置11、挡板11、喷管12、喷头13、连接块14、密封条15、连接杆16、第一皮带轮17、第二皮带轮18、支撑座19、进水腔室20、滤网21、网带22、安装片23、支撑管24、水幕缝25、液位线26。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包括安装框架1,安装框架1内设有多个相同的淬火槽3,淬火槽3内注有不同的淬火介质,本实施例具体为3个,淬火槽3内设有接料槽2,接料槽2底部镂空设置。接料槽2靠近进料口的一端侧壁上设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上穿设有螺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淬火槽3的槽壁顶部;连接块14上设有凹槽,凹槽内卡紧有密封条15,本实施例中密封条15具体为陶瓷纤维盘根,当淬火炉与接料槽2对接时,密封条15可以使得淬火炉与接料槽2之间的对接更加的密闭,防止外界冷空气进入到淬火炉内,造成工件氧化;接料槽2的侧壁上还设有穿孔,使得接料槽2侧壁与淬火槽3连通,便于淬火槽3内的淬火介质能更加方便的进入到接料槽2以及接料槽2内的淬火介质能更加方便的与淬火槽3内的淬火介质流通,进而对接料槽2内的淬火介质更好的进行降温;接料槽2靠近进料口的一端侧壁上围绕着接料槽2的侧壁焊接有两个安装片23,在两个安装片23之间焊接有支撑管24,支撑管24的内测形成如图3所示的开口,使得支撑管24的截面为C形;且在支撑管24上通过分流接头连接有如图1所示的支撑进水管5,支撑进水管5的进水口与连接于循环水泵4上的出水管6的出水端连接,接料槽2侧壁与支撑管24上的开口正对的地方设有如图3所示的水幕缝25,水幕缝25围绕接料槽2周向设置,进而将接料槽2分为上下两部分,通过安装片23与出水管6对接料槽2上下两部分进行支撑,且接料槽2的下部分位于液位线26以下。
结合图2所示,安装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横向隔板以及斜向隔板,且斜向隔板设置于安装框架1内远离接料槽2的一侧,使得斜向隔板与安装框架1底部内壁之间形成安装腔室,在安装腔室内通过螺栓连接有循环水泵4与减速机7,减速机7上连接有电机,且减速机7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7,循环水泵4连接有三个,三个循环水泵4与三个淬火槽3一一对应;横向隔板一端与斜向隔板焊接,横向隔板远离斜向隔板的一端与安装框架1的内壁之间焊接,使得横向隔板的下方形成一个容纳腔;循环水泵4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5与出水管6,进水管5与出水管6上均连接有阀门;出水管6的下部位于横向隔板下方的容纳腔内,且出水管6的右端穿过斜向隔板与循环水泵4连通,出水管6的左端向上弯折并穿过横向隔板与接料槽2连通,且在出水管6上连接有分流接头,通过分流接头连接有喷管12,喷管12上连接有可调整倾斜角度的喷头13,出水管6以及喷管12均通过卡扣固定连接于安装框架1的侧壁内部;在安装腔室的上方还焊接有进水隔板,进水隔板与安装腔室的侧壁之间形成进水腔室20,且每一个淬火槽3内均设有一个进水腔室20,进水隔板上设有进水口,在进水口外侧(此外侧为远离进水腔室20的一侧)设有滤网21,进水管5远离循环水泵4的一端连通于进水腔室20的底部。
安装框架1的底部外壁上连接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连接于安装框架1底部外壁上的滑轮8和与滑轮8配合的滑轨9,滑轨9通过螺钉固定在地上;安装框架1底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连接杆16,且在三个淬火槽3的下方分别连接有一根连接杆16,连接杆16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滑轮8;连接杆16靠近安装腔室的一端焊接或者涨紧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8,通过第二皮带轮18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安装腔室内的减速机7以及电机,第二皮带轮18通过皮带与减速机7输出轴上的第一皮带轮17连接;电机上电连接有切换开关,切换开关包括左切换开关、中切换开关以及右切换开关,三个切换开关分别对应三个淬火槽3,切换开关与电机之间电连接有控制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具体为PLC控制器,当按压不同的切换开关时,控制器控制电机转轴往不同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减速机7的输出轴往不同的方向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杆16与滑轮8往不同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将需要使用的淬火槽3移动到淬火炉的下方。
在每一个淬火槽3内还设有与接料槽2对应的网带提升装置11,网带提升装置11包括机架、网带22以及固定在机架上用于传动网带22的辊轮组,辊轮组包括主动辊轮与从动辊轮,主动辊上连接有电机,网带22连接于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之间;机架的两侧设有挡板11,两挡板11相对的面均为斜面,使得两挡板11上端之间的距离远、下端的距离近,进而使得当工件下落时能更好的集中到网带22中间。结合图2所示,网带提升装置11的低端为上料端,从动辊轮设置在低端,且该端的机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安装框架1内的横向隔板上,接料槽2的出件口位于网带提升装置11两侧的挡板11中间,且连接于出水管6上的喷头13设于网带提升装置11上料端的上方;当对工件淬火时,淬火介质会将接料槽2下端以及网带提升装置11的上料端淹没;机架设有主动辊轮的一端设于安装框架1上方且位于安装框架1的侧壁之外,使得机架形成一端高一端低的斜坡形,在安装框架1的侧壁上焊接有用于支撑机架设有主动辊轮一端的支撑座19。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当需要对工件进行淬火时,先将淬火炉的出件口与装有与淬火炉内工件对应淬火介质的接料槽2的槽口对接,然后将淬火炉内的工件传送至接料槽2内,在工件进入到接料槽2内的同时,启动对应的循环水泵4,循环水泵4将进水腔室20内的淬火介质进行抽取,进水管5在抽取进水腔室20内的淬火介质时,由于进水隔板的进水口外侧设有滤网21,所以可以很好地防止淬火槽3内的杂质进入到进水腔室20中,进而对进水管5以及循环水泵4更好的保护。淬火介质从进水管5进入到循环水泵4之后,从出水管6内流出,当淬火介质在出水管6内流动,流经出水管6上的分流接头时,部分淬火介质会从分流接头流入到喷管12内,然后经喷头13喷出,对网带提升装置11的上料端以及刚从接料槽2内落入到网带提升装置11上的工件进行降温。出水管6内的另外一部分淬火介质便会直接沿着出水管6流到支撑管24内,而由于支撑管24靠近接料槽2的一侧设有开口,而接料槽2侧壁与支撑管24上开口正对的地方设有水幕缝25,当淬火介质进入到支撑管24内后便会从开口喷出,然后经水幕缝25喷到接料槽2内,当工件从淬火炉下落时,从水幕缝25内喷出的淬火介质可以先对工件进行降温。利用循环水泵4将进水腔室20内的淬火介质抽取然后经出水管6以及喷管12喷回到淬火槽3的过程中,淬火槽3内的淬火介质可以不断的循环流动,进而可以加速淬火槽3内淬火介质的冷却,而通过在接料槽2的侧壁上设置穿孔,可以防止接料槽2内的淬火介质流动不便,当淬火槽3内的淬火介质流动时,接料槽2内第一时间与工件接触过的相对温度更高的淬火介质与淬火槽3内相对温度更低的淬火介质混合,进而使得接料槽2内的淬火介质能快速冷却,防止接料槽2内的淬火介质温度过高对工件造成影响。而进水腔室20位于淬火槽3内远离接料槽2内的一侧,淬火槽3内远离接料槽2的一侧相对于靠近接料槽2的地方淬火介质的温度能更低,通过循环水泵4将相对温度更低的淬火介质抽取后喷到接料槽2内,可以进一步加速接料槽2内以及靠近接料槽2的淬火介质的温度。当工件从接料槽2内落下,由于淬火槽3内的淬火介质在不断的流动,通过接料槽2槽壁还可以很好的避免工件随着淬火介质的流动无法正好落在网带提升装置11上。而在网带提升装置11的两侧还设有挡板11,且接料槽2的出件口位于网带提升装置11两侧的挡板11中间,当工件从接料槽2的槽口落出时,便能正好落在网带提升装置11上,通过网带提升装置11将工件从淬火槽3内传输到下一工序,并且在网带提升装置11对工件进行传送时,两侧隔板也能防止工件从网带提升装置11的两侧掉落,进而使得能将工件成功的传输至下一工序。
当需要对不同性能要求的工件进行淬火时,便可以在另外的淬火槽3内注入不同的淬火介质,然后按压与该淬火槽3对应的切换开关,控制器便控制电机往对应的方向转动,进而带动减速机7的转轴转动,减速机7的输出轴上的第一皮带轮17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18转动,从而使得滑轮8在滑轨9上转动,进而使得对应的淬火槽3移动到淬火炉的出件口下方,然后重复上面的落料、淬火以及传输过程即可。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实施案例涉及的领域,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包括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内设有多个淬火槽,所述淬火槽内设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侧壁上设有与淬火槽连通的穿孔;所述安装框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接料槽一一对应的网带提升装置,且所述网带提升装置的上料端设于接料槽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提升装置两侧设有挡板,且接料槽的出件口位于网带提升装置两侧的挡板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淬火槽一一对应的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连通于淬火槽远离接料槽的一侧侧壁上、出水端连通于接料槽靠近槽口的一端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槽靠近槽口的侧壁上环绕设置有两个安装片,所述两个安装片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靠近接料槽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连接于支撑管的进水口,且接料槽侧壁与支撑管上开口正对处设有水幕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与进水端分别连接有出水管与进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连接于支撑管的进水端;所述淬火槽内远离接料槽的一侧设有滤网,通过滤网隔离有进水腔室,所述进水管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连通于进水腔室底部;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上均连接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分流接头,所述分流接头上连接有喷管,所述喷管上连接有可调整倾斜角度的喷头,所述喷头设于网带提升装置上料端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底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于安装框架底部的滑轮和与滑轮配合的滑轨;所述安装框架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滑轮转动的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以及电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于电机的转轴上,减速机的输出轴用于驱动滑轮转动,所述电机上电连接有切换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槽的顶部连接有密封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底部设有安装腔室,所述循环水泵与减速机均安装于安装腔室内。
CN202221917182.5U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 Active CN218879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7182.5U CN218879978U (zh)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7182.5U CN218879978U (zh)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9978U true CN218879978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8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7182.5U Active CN218879978U (zh) 2022-07-22 2022-07-22 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99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0054A (zh) 一种用于箱式工件的淬火冷却系统及其淬火冷却方法
CN109226703B (zh) 铸锭冷却方法及为该方法专门设计的水循环冷却装置
CN218879978U (zh) 用于网带炉淬火的三槽机构
CN102352428B (zh) 带有底插螺旋桨内槽的组合式淬火槽
CS205071B2 (en) Device for heat treatment of material
CN210305677U (zh) 一种避免产生内部缺陷的引线框架铜合金铸锭装置
JPH08199230A (ja) ワークを冷却する方法と装置
CN116837187A (zh) 一种锻件淬火自动转运器
FI70047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kontinuerlig haerdning av en stolskiva
CN217831252U (zh) 一种耐高温钢坯输送装置
CN218642778U (zh) 一种金属生产用淬火装置
CN115198282A (zh) 一种连续式酸洗设备
CN211999830U (zh) 一种用于箱式工件的淬火冷却系统
CN212316174U (zh) 一种提高锻件加工效率的淬火装置
CN211227261U (zh) 高碳型超低磨耗热轧球磨钢球回火系统
CN212761074U (zh) 一种小型铸件冷却装置
CN211445837U (zh) 一种用于金属工件加工的调制处理装置
CN209113956U (zh) 一种用于桶形工件的淬火装置
CN215288885U (zh) 一种槽内辊道全浸没式盐浴热处理装置
CN112619250A (zh) 一种金属冶炼高炉熔渣底滤法过滤系统
CN217149249U (zh) 链轨节热处理淬火提升系统
CN219409809U (zh) 固熔时效辊棒式热处理炉
CN211170769U (zh) 一种铸造磨球淬火装置
CN220246190U (zh) 网带炉双液换向淬火装置
CN220707826U (zh) 一种耐磨钢球加工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