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8266U - 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8266U
CN218878266U CN202223432499.2U CN202223432499U CN218878266U CN 218878266 U CN218878266 U CN 218878266U CN 202223432499 U CN202223432499 U CN 202223432499U CN 218878266 U CN218878266 U CN 218878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iston rod
cavity
valve structur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24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坤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324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8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8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8266U/zh
Priority to DE202023107584.3U priority patent/DE202023107584U1/de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CCLEANING, FILLING WITH LIQUIDS OR SEMILIQUIDS, OR EMPTYING, OF BOTTLES, JARS, CANS, CASKS, BARRELS, OR SIMILAR CONTAIN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UNNELS
    • B67C9/00Devices for emptying bott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22Details
    • B65D77/225Pressure relief-valves incorporated in a container wall, e.g. valv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astic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包括:储料仓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第一阀结构;泵组件包括泵体和活塞杆组件,储料仓和第一阀结构均与泵组件连接,活塞杆组件相对于泵体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具有将第一腔体内的物料吸出的第一位置和将第二腔体内的物料排出的第二位置,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和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连接件;开孔器,活塞杆和开孔器均与连接件连接,开孔器具有尖端,能够刺穿液料罐的罐底以在罐底上形成通气孔;并且在活塞杆组件的带动下,开孔器具有封堵通气孔的第一状态和与通气孔脱开的第二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长期稳定地控制水性漆的出料量,同时密封保存水性漆,延长保质期。

Description

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料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修补漆行业中,用于水性修补漆的出料机构的储料仓储存水性漆物料,当需要从储料仓中取出液体水性漆物料时,需要打开出料口,根据连通器原理,需要同时打开储料仓上的通气孔通气孔,才能保证储料仓顺利出料。目前在汽车修补漆行业中,为了方便使水性漆从容器中流出,水性漆的下料方式有软袋结构。但对于硬质的塑料桶,上述方法不能实现液体的正常流出,即难以控制出料量。
在发明人所知道的一种出料机构中,出料机构包括储料仓、第一阀结构、泵组件和连接结构,液料罐倒置在储料仓的进料孔处,以向储料仓内输送水性漆,在储料仓上开设通气孔,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活塞杆组件连接,连接结构的另一端能够封堵或脱离通气孔,通过设置连接结构,活塞杆组件的上下移动与通气孔的封堵和打开可以实现同步,从而可以实现大部分水性漆涂料的精准出料控制。但是对于一些粘稠度较高的水性漆,水性漆从液料罐进入到储料仓的过程中,这类水性漆会将出料仓内的通气孔糊住,因水性漆的粘性太高、阻力大,出料机构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一旦水性漆将通气孔完全封堵住,通气孔无法使储料仓内部与外界空气连通,储料仓内部的压力不均衡,泵组件与储料仓之间水性漆的稳定流动过程不能保障,最终导致泵组件无法长期稳定地精确出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出料机构因储料仓的通气孔被水性漆封堵而无法长期稳定地控制水性漆的出料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包括:储料仓,具有第一腔体以及与第一腔体均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被构造为能够与液料罐连接,进料口的中心轴线与出料口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阀结构,设置在储料仓外并位于出料口处;泵组件,第一阀结构和储料仓沿横向依次布置,泵组件和第一阀结构沿纵向依次布置,储料仓和第一阀结构均与泵组件连接,泵组件包括具有第二腔体的泵体和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的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相对于泵体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具有将第一腔体内的物料吸出的第一位置和将第二腔体内的物料排出的第二位置,在活塞杆组件的带动下,第一腔体内的物料经第一阀结构排出,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和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活塞杆的背离活塞的一端伸出第二腔体;连接件,位于泵体的外侧;以及,开孔器,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活塞杆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开孔器连接,开孔器具有尖端,尖端被构造为能够刺穿液料罐的罐底,以在罐底上形成通气孔;并且在活塞杆组件的带动下,开孔器具有密封封堵通气孔的第一状态和与通气孔脱开的第二状态;当活塞杆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开孔器处于第一状态,当活塞杆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开孔器处于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开孔器为针状或棒状,并且开孔器具有截面为圆形的连接段和与连接段连接的锥形段,沿远离连接段的方向,锥形段的截面积逐渐减小,锥形段的端部形成尖端。
进一步地,出料机构还包括与开孔器连接并设置在开孔器外周的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与开孔器的连接段连接,以在开孔器封堵通气孔时,密封开孔器的外壁与通气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为泡沫橡胶片;和/或,第一密封件位于开孔器与连接件的连接位置处。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形成“Z”字型,其中,第一杆段与活塞杆连接,第三杆段与开孔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杆段和第三杆段均沿与活塞杆的轴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杆段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三杆段的长度小于第一杆段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杆段通过螺钉与活塞杆可拆卸地连接,第三杆段通过螺钉与开孔器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开孔器采用钢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阀式出料机构,包括:储料仓,具有第一腔体以及与第一腔体均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被构造为能够与液料罐连接,进料口的中心轴线与出料口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阀结构,设置在储料仓外并位于出料口处;泵组件,第一阀结构和储料仓沿横向依次布置,泵组件和第一阀结构沿纵向依次布置,储料仓和第一阀结构均与泵组件连接,泵组件包括具有第二腔体的泵体和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的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相对于泵体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具有将第一腔体内的物料吸出的第一位置和将第二腔体内的物料排出的第二位置,在活塞杆组件的带动下,第一腔体内的物料经第一阀结构排出,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和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活塞杆的背离活塞的一端伸出第二腔体;连接件,位于泵体的外侧;液料罐,倒置并位于储料仓的进料口处,液料罐的底部设有与液料罐的内部连通的通气孔;呼吸阀结构,位于通气孔处,呼吸阀结构用于根据液料罐的内部与外界的大气压差自动开启或关闭,以实现液料罐的内部与外界的连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呼吸阀结构为一个双向阀;或者,呼吸阀结构为两个开通方向相反的单向阀。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开孔器处于第一状态时,开孔器的外壁与通气孔的内壁配合,起到封堵通气孔的作用,这样能够密封液料罐,避免液料罐内的水性漆变质,延长水性漆的保质期;开孔器随着连接件上升,开孔器与通气孔脱开,空气从通气孔进入到液料罐中,这样,当第一腔体内的物料液面低于液料罐的出料口时,液料罐内的液料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一腔体内,直至第一腔体内的物料液面再次接触到液料罐的出料口并达到液料罐内液体重量和压力与外界气压达到平衡时,液料罐内的液料不再流出,以保证储料仓内的液料持续补给,并且在泵组件作用下,经第一阀结构排出。这样既能密封保存水性漆,又便于控制水性漆的下料量,利用开孔器在液料罐的罐底开孔,由于液料罐倒置在进料孔处,可以避免位于罐底的通气孔被粘稠的水性漆堵塞,从而确保出料机构能够长期稳定地精确出料。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液料罐未安装至进气出料机构上);
图2示出了图1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与液料罐的实施例一的装配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与液料罐的实施例一的装配示意图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液料罐未安装至进气出料机构上);
图5示出了图4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阀式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7的阀式出料机构的呼吸阀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储料仓;11、第一腔体;12、出料口;14、进料口;151、联轴器;152、第一偏心凸轮;153、柱塞杆;154、压紧弹簧;155、壳体;156、轴承;157、转轴;158、第二偏心凸轮;159、波纹管;161、连接管;162、第二支架;20、第一阀结构;21、阀体;211、通道;212、色浆注出口;22、阀芯;221、阀芯注出通道;30、泵组件;31、第二腔体;32、泵体;33、活塞杆组件;34、活塞;35、活塞杆;40、连接件;401、第一杆段;402、第二杆段;403、第三杆段;60、支撑架;70、第二阀结构;80、锁紧套;100、液料罐;1001、开孔器;1002、连接段;1003、锥形段;1100、呼吸阀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包括:储料仓10,具有第一腔体11以及与第一腔体11均连通的进料口14和出料口12,进料口14被构造为能够与液料罐100连接,进料口14的中心轴线与出料口12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阀结构20,设置在储料仓10外并位于出料口12处;泵组件30,第一阀结构20和储料仓10沿横向依次布置,泵组件30和第一阀结构20沿纵向依次布置,储料仓10和第一阀结构20均与泵组件30连接,泵组件30包括具有第二腔体31的泵体32和设置在第二腔体31内的活塞杆组件33,活塞杆组件33相对于泵体32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具有将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吸出的第一位置和将第二腔体31内的物料排出的第二位置,在活塞杆组件33的带动下,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经第一阀结构20排出,活塞杆组件33包括活塞34和与活塞34连接的活塞杆35,活塞杆35的背离活塞34的一端伸出第二腔体31;连接件40,位于泵体32的外侧;以及开孔器1001,连接件40的第一端与活塞杆35连接,连接件40的第二端与开孔器1001连接,开孔器1001具有尖端,尖端被构造为能够刺穿液料罐100的罐底,以在罐底上形成通气孔;并且在活塞杆组件33的带动下,开孔器1001具有密封封堵通气孔的第一状态和与通气孔脱开的第二状态;当活塞杆组件33处于第一位置时,开孔器1001处于第一状态,当活塞杆组件33处于第二位置时,开孔器1001处于第二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料罐100内的物料能够通过进料口14进入第一腔体11内,将储料仓10的第一腔体11与泵组件30的第二腔体31连通,且泵组件30的第二腔体31与第一阀结构20的出料孔断开,活塞杆35带动活塞34向上移动,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能够被吸入泵组件30的第二腔体31中;将储料仓10的第一腔体11与泵组件30的第二腔体31断开,且泵组件30的第二腔体31与第一阀结构20的出料孔连通,活塞杆35带动活塞34向下移动,第二腔体31内的物料能够被压入第一阀结构20内并由出料孔排出,从而实现精准出料。由于连接件40分别与活塞杆35和开孔器1001连接,在连接件40的带动下,活塞杆35和开孔器1001能够沿竖直方向同步移动。
通过上述设置,开孔器1001处于第一状态时,开孔器1001的外壁与通气孔的内壁密封配合,起到封堵通气孔的作用,这样能够密封液料罐100,避免液料罐100内的水性漆变质,延长水性漆的保质期;开孔器1001随着连接件40上升,开孔器1001与通气孔脱开,空气从通气孔进入到液料罐100中,这样,当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液面低于液料罐100的出料口时,液料罐100内的液料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一腔体11内,直至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液面再次接触到液料罐100的出料口并达到液料罐100内液体重量和压力与外界气压达到平衡时,液料罐100内的液料不再流出,以保证储料仓10内的液料持续补给,并且在泵组件30作用下,经第一阀结构20排出。既能密封保存水性漆,又便于控制水性漆的下料量,利用开孔器1001在液料罐100的罐底开孔,由于液料罐100处于倒置状态,可以避免位于罐底的通气孔被粘稠的水性漆堵塞,从而确保出料机构能够长期稳定地精确出料。
优选地,开孔器1001采用钢制成,钢材料具有较强的强度,可以刺穿液料罐100的罐底,以开设通气孔。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开孔器1001为针状或棒状,并且开孔器1001具有截面为圆形的连接段1002和与连接段1002连接的锥形段1003,沿远离连接段1002的方向,锥形段1003的截面积逐渐减小,锥形段1003的端部形成尖端。
通过上述设置,开孔器1001通过连接段1002与连接件40连接,在活塞杆组件33的带动下,连接件40能够带动开孔器1001上下移动,设置锥形段1003有利于形成尖端并刺破液料罐100的罐底,并且在开孔器1001向下移动以封堵通气孔时起导向作用;开孔器1001封堵通气孔时,连接段1002的外周面与通气孔的内壁面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开孔器1001也可以设置为刀片状,刀片状的开孔器1001具有矩形段和与矩形段连接的三角形段,三角形段的端部形成尖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出料机构还包括与开孔器1001连接并设置在开孔器1001外周的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与开孔器1001的连接段1002连接,以在开孔器1001封堵通气孔时,密封开孔器1001的外壁与通气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件位于开孔器1001与连接件40的连接位置处,这样,在活塞杆组件33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开孔器1001移动至第一密封件位于通气孔内,从而确保第一密封件能够密封开孔器1001的外壁与通气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避免液料罐100内的物料变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为泡沫橡胶片。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连接件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段401、第二杆段402和第三杆段403,第一杆段401、第二杆段402和第三杆段403形成“Z”字型,其中,第一杆段401与活塞杆35连接,第三杆段403与开孔器1001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杆段401和第三杆段403均沿与活塞杆35的轴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杆段402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可以弥补活塞杆组件33的顶端与开孔器1001的顶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第三杆段403的长度小于第一杆段401的长度;并且第一杆段401和第二杆段402垂直,第二杆段402和第三杆段403垂直,也能够减小连接件40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第一杆段401通过螺钉与活塞杆35可拆卸地连接,第三杆段403通过螺钉与开孔器1001可拆卸地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储料仓10上的支撑架60,泵组件30通过支撑架60与储料仓10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还包括与储料仓10连接的第二阀结构70,第二阀结构70设置在进料口14处,第二阀结构70用于控制进料口14的通断。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还包括锁紧套80,锁紧套80能够与储料仓10的部分外壁面螺纹配合,并且锁紧套80能够与第二阀结构70抵接或连接,以将第二阀结构70锁紧在储料仓10上。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第一阀结构20与泵组件30连接,可实现第一阀结构20的阀芯22处于不同转动位置,可使泵组件30内的第二腔体31仅同第一腔体11连通,或仅同色浆注出口212连通。阀芯22处于使第二腔体31仅同出料口12连通的角度位置上时,活塞杆组件33处于可将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吸出的第一位置;阀芯22处于使第二腔体31仅同色浆注出口212连通的角度位置上时,活塞杆组件33处于可将第二腔体31内的物料从色浆注出口212排出的第二位置,即在活塞杆组件33向下运动的压力下,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可经第一阀结构20的色浆注出口212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阀结构20包括与储料仓10连接的阀体21和阀芯22,阀体21内设阀芯腔体,阀芯22可转动地置于阀芯腔体内。阀体21上设通道211,通道211的一端与泵组件30的第二腔体31相连通,通道211的另一端与阀芯腔体连通;阀芯22上设置有阀芯注出通道221和阀芯吸出通道。阀芯注出通道221可以通过通道211与第二腔体31连通,阀芯吸出通道可以通过通道211与第二腔体31连通;阀芯22相对于阀体21可转动地设置,以仅使阀芯注出通道221与第二腔体31连通,或仅使阀芯吸出通道与第二腔体31连通。通道211与第二腔体31连通,可通过阀芯22相对于阀体21的转动,使储料仓10的出料口12与阀芯吸出通道连通,此时,阀芯吸出通道与通道211连通,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经出料口12吸出并可经过阀芯吸出通道和通道211进入泵体32的第二腔体31内;可通过阀芯22相对于阀体21的转动,使通道211与阀芯注出通道221连通,第一阀结构20的阀体21上设有色浆注出口212,阀芯注出通道221与色浆注出口212连通时,活塞杆组件33可使第二腔体31内的液料从色浆注出口212处注出;在阀芯22处在使第二腔体31仅同出料口12连通的角度位置上时,活塞杆组件33可将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吸出,活塞杆组件33处于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状态时,活塞杆组件33可将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经出料口12吸出,物料经过阀芯吸出通道和通道211进入泵体32的第二腔体31内,此时,通气孔从处于关闭变为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顺利进入第二腔体31内;在阀芯22处在使第二腔体31仅同色浆注出口212连通的角度位置上,活塞杆组件33处于第二位置以及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活塞杆组件33可将第二腔体31内的物料经第一阀结构20排出去,具体地,第二腔体31内物料经通道211进入阀芯注出通道221并经色浆注出口212排出去;从而实现出料目的,并能够对液料罐100内的物料进行密封。
另外,第二阀结构70的结构以及液料罐100与储料仓10的具体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描述。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泵组件30为波纹管泵。
如图4至图6所示,波纹管泵动力输入端的联轴器151上设置有第一偏心凸轮152,通气孔和第一偏心凸轮152之间设置有往复式柱塞封闭结构(也就是连接件40),往复式柱塞封闭结构包括第二支架162、柱塞杆153和压紧弹簧154,柱塞杆153设置在第二支架162上,并且能够沿着第二支架162做往复直线运动,柱塞杆153和第二支架162设置有压紧弹簧154,压紧弹簧154保证柱塞杆153的一端始终与第一偏心凸轮152相接触,随着第一偏心凸轮152的转动,柱塞杆153做直线往复运动,柱塞杆153的另一端头部设置为开孔器1001,在本实施例二中,开孔器1001为穿孔针,柱塞杆153做直线往复运动时,穿孔针可以将液料罐100中上部的瓶壁刺穿打孔,允许空气从该孔进入到液料罐100中上部。
如图4至图6所示,在第一阀结构20中通道211与泵组件30连通,泵组件30为波纹管泵。波纹管泵动力输入端的联轴器151上设置有第一偏心凸轮152。泵组件30包括壳体155,壳体155的上部设置有动力输入端的联轴器151,波纹管泵动力输入端的联轴器151上设置有第一偏心凸轮152,壳体155上设置有轴承156,轴承156内设置有转轴157,转轴157的上端位于壳体155外部,且与联轴器151相连接,转轴157的下端位于壳体155内部,且转轴157的下端外圆面上设置有第二偏心凸轮158,壳体155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波纹管159,波纹管159的一端与第二偏心凸轮158相接触,波纹管159的另一端与壳体155固定连接,波纹管159上设置有连接管161,通过连接管161连通波纹管159和第一阀结构20,当第二偏心凸轮158压缩波纹管159的时候,波纹管159中的液料从第一阀结构20中排出,当第二偏心凸轮158继续转动,释放对波纹管159的压缩,波纹管159由于自身的弹性,在其轴线方向上形状恢复,依靠自身的吸力,将液料从储料仓10中吸进波纹管159中。
安装到位后的液料罐100上部和第一偏心凸轮152之间设置有往复式柱塞结构(也就是连接件40),往复式柱塞结构包括第二支架162、柱塞杆153和压紧弹簧154,柱塞杆153设置在第二支架162上,并且能够在第一偏心凸轮152的带动下沿着第二支架162做往复直线运动,柱塞杆153和第二支架162设置有压紧弹簧154,柱塞杆153上压紧弹簧154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销或者限位挡片,压紧弹簧154保证柱塞杆153的一端始终与第一偏心凸轮152相接触,随着第一偏心凸轮152的转动,柱塞杆153做直线往复运动,柱塞杆153的另一端头部设置为穿口刺,柱塞杆153做直线往复运动时,穿口刺可以将液料罐100中上部的瓶壁刺穿,从而开设出通气孔,空气能够从该通气孔进入到液料罐100中上部,随着穿口刺与液料罐100上的通气孔接触和分离,使得液料罐100与外部空气在连通和断开之间进行状态转换。
本实施例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泵组件30的种类和连接件40的具体结构做了具体改变,整个装置的其它结构不变,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阀式出料机构,包括:储料仓10,具有第一腔体11以及与第一腔体11均连通的进料口14和出料口12,进料口14被构造为能够与液料罐100连接,进料口14的中心轴线与出料口12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阀结构20,设置在储料仓10外并位于出料口12处;泵组件30,第一阀结构20和储料仓10沿横向依次布置,泵组件30和第一阀结构20沿纵向依次布置,储料仓10和第一阀结构20均与泵组件30连接,泵组件30包括具有第二腔体31的泵体32和设置在第二腔体31内的活塞杆组件33,活塞杆组件33相对于泵体32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具有将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吸出的第一位置和将第二腔体31内的物料排出的第二位置,在活塞杆组件33的带动下,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经第一阀结构20排出,活塞杆组件33包括活塞34和与活塞34连接的活塞杆35,活塞杆35的背离活塞34的一端伸出第二腔体31;连接件40,位于泵体32的外侧;呼吸阀结构1100位于通气孔处,呼吸阀结构1100用于根据液料罐100的内部与外界的大气压差自动开启或关闭,以实现液料罐100的内部与外界的连通或断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呼吸阀结构1100为两个开通方向相反的单向阀(如图8所示)。如图8所示,每个单向阀均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弹簧和与弹簧一端连接的阀芯,弹簧用于为阀芯提供使其封堵外壳的阀口的作用力。当液料罐100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外界大气压能够将图8中位于右侧的单向阀内的阀芯压下,位于右侧的单向阀的阀口打开,外界空气能够进入液料罐100内,而图8中位于左侧的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液料罐100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时,液料罐100内的气体能够将图8中位于左侧的单向阀内的阀芯向上压,单向阀的阀口打开,液料罐100内的气体能够进入外部环境;此时图8中位于右侧的单向阀则处于关闭状态。
通过上述设置,呼吸阀结构1100能够根据液料罐100的内部与外界的大气压差自动开启或关闭。当液料罐100中的水性漆流进第一腔体11内,液料罐100内的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大气压顶开呼吸阀结构1100,外界空气能够进入液料罐100内;当液料罐100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差缩小到一定范围时,呼吸阀结构1100自动关闭;当一次配料完成后,泵组件30中还有剩余的水性漆,在活塞杆组件33的带动下,剩余的水性漆被压入第一腔体11及液料罐100内保存,此时,液料罐100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液料罐100内的气体顶开呼吸阀结构1100,液料罐100内的空气能够进入外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呼吸阀结构1100的两个单向阀的外壳也可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呼吸阀结构1100也可以为一个双向阀,当液料罐100的内部与外界的大气的压差大于双向阀的额定值时,双向阀打开,连通液料罐100的内部与外界环境;反之,双向阀关闭,液料罐100切断与外部环境的连通。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开孔器处于第一状态时,开孔器的外壁与通气孔的内壁配合,起到封堵通气孔的作用,这样能够密封液料罐,避免液料罐内的水性漆变质,延长水性漆的保质期;开孔器随着连接件上升,开孔器与通气孔脱开,空气从通气孔进入到液料罐中,这样,当第一腔体内的物料液面低于液料罐的出料口时,液料罐内的液料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一腔体内,直至第一腔体内的物料液面再次接触到液料罐的出料口并达到液料罐内液体重量和压力与外界气压达到平衡时,液料罐内的液料不再流出,以保证储料仓内的液料持续补给,并且在泵组件作用下,经第一阀结构排出。这样既能密封保存水性漆,又便于控制水性漆的下料量,利用开孔器在液料罐的罐底开孔,由于液料罐倒置在进料孔处,可以避免位于罐底的通气孔被粘稠的水性漆堵塞,从而确保出料机构能够长期稳定地精确出料。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料仓(10),具有第一腔体(1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11)均连通的进料口(14)和出料口(12),所述进料口(14)被构造为能够与液料罐(100)连接,所述进料口(1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出料口(12)的中心轴线垂直;
第一阀结构(20),设置在所述储料仓(10)外并位于所述出料口(12)处;
泵组件(30),所述第一阀结构(20)和所述储料仓(10)沿横向依次布置,所述泵组件(30)和所述第一阀结构(20)沿纵向依次布置,所述储料仓(10)和所述第一阀结构(20)均与所述泵组件(30)连接,所述泵组件(30)包括具有第二腔体(31)的泵体(32)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31)内的活塞杆组件(33),所述活塞杆组件(33)相对于所述泵体(32)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具有将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吸出的第一位置和将所述第二腔体(31)内的物料排出的第二位置,在所述活塞杆组件(33)的带动下,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经所述第一阀结构(20)排出,所述活塞杆组件(33)包括活塞(34)和与所述活塞(34)连接的活塞杆(35),所述活塞杆(35)的背离所述活塞(34)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腔体(31);
连接件(40),位于所述泵体(32)的外侧;以及,
开孔器(1001),所述连接件(40)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杆(35)连接,所述连接件(40)的第二端与开孔器(1001)连接,所述开孔器(1001)具有尖端,所述尖端被构造为能够刺穿所述液料罐(100)的罐底,以在所述罐底上形成通气孔;并且在所述活塞杆组件(33)的带动下,所述开孔器(1001)具有密封封堵所述通气孔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通气孔脱开的第二状态;当所述活塞杆组件(3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孔器(1001)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活塞杆组件(33)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孔器(1001)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器(1001)为针状或棒状,并且所述开孔器(1001)具有截面为圆形的连接段(1002)和与所述连接段(1002)连接的锥形段(1003),沿远离所述连接段(1002)的方向,所述锥形段(1003)的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锥形段(1003)的端部形成所述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开孔器(1001)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开孔器(1001)外周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开孔器(1001)的连接段(1002)连接,以在所述开孔器(1001)封堵所述通气孔时,密封所述开孔器(1001)的外壁与所述通气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泡沫橡胶片;和/或,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开孔器(1001)与所述连接件(40)的连接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杆段(401)、第二杆段(402)和第三杆段(403),所述第一杆段(401)、所述第二杆段(402)和所述第三杆段(403)形成“Z”字型,其中,所述第一杆段(401)与所述活塞杆(35)连接,所述第三杆段(403)与所述开孔器(100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段(401)和所述第三杆段(403)均沿与所述活塞杆(35)的轴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杆段(402)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杆段(40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杆段(401)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段(401)通过螺钉与所述活塞杆(35)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三杆段(403)通过螺钉与所述开孔器(1001)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器(1001)采用钢制成。
9.一种阀式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料仓(10),具有第一腔体(1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11)均连通的进料口(14)和出料口(12),所述进料口(14)被构造为能够与液料罐(100)连接,所述进料口(1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出料口(12)的中心轴线垂直;
第一阀结构(20),设置在所述储料仓(10)外并位于所述出料口(12)处;
泵组件(30),所述第一阀结构(20)和所述储料仓(10)沿横向依次布置,所述泵组件(30)和所述第一阀结构(20)沿纵向依次布置,所述储料仓(10)和所述第一阀结构(20)均与所述泵组件(30)连接,所述泵组件(30)包括具有第二腔体(31)的泵体(32)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31)内的活塞杆组件(33),所述活塞杆组件(33)相对于所述泵体(32)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具有将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吸出的第一位置和将所述第二腔体(31)内的物料排出的第二位置,在所述活塞杆组件(33)的带动下,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物料经所述第一阀结构(20)排出,所述活塞杆组件(33)包括活塞(34)和与所述活塞(34)连接的活塞杆(35),所述活塞杆(35)的背离所述活塞(34)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腔体(31);
连接件(40),位于所述泵体(32)的外侧;
液料罐(100),倒置并位于所述储料仓(10)的进料口(14)处,所述液料罐(10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液料罐(100)的内部连通的通气孔;
呼吸阀结构(1100),位于所述通气孔处,所述呼吸阀结构(1100)用于根据所述液料罐(100)的内部与外界的大气压差自动开启或关闭,以实现所述液料罐(100)的内部与外界的连通或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式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阀结构(1100)为一个双向阀;或者,所述呼吸阀结构(1100)为两个开通方向相反的单向阀。
CN202223432499.2U 2022-12-21 2022-12-21 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 Active CN218878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2499.2U CN218878266U (zh) 2022-12-21 2022-12-21 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
DE202023107584.3U DE202023107584U1 (de) 2022-12-21 2023-12-21 Abgabemechanismus einer Luftansaugnadel und Ventilaustragsmechanism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2499.2U CN218878266U (zh) 2022-12-21 2022-12-21 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8266U true CN218878266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1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2499.2U Active CN218878266U (zh) 2022-12-21 2022-12-21 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8266U (zh)
DE (1) DE202023107584U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23107584U1 (de) 202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04249B1 (ko) 기포 제거와 형성 방지를 위한 액체 시린지 충진기
CA2429685C (en) Foam forming unit
CA2607914A1 (en) Orthopaedic paste delivering tool and method for continually delivering the paste, an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the delivery of the orthopaedic paste
CN209164210U (zh) 一种增压油箱装置
CN109760940B (zh) 一种按压式容器
CN100529392C (zh) 压射泵以及可变速型双液计量混合装置
CN107107005A (zh) 向高粘度材料混入气体的方法以及气体混入装置
CN218878266U (zh) 针刺式进气出料机构及阀式出料机构
WO2020143816A1 (zh) 一种具有打气出液的容器
CN209522037U (zh) 一种按压式容器
CN111594420A (zh) 一种兼顾吸力和扬程的隔膜泵
CN115384829B (zh) 定量灌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6955389U (zh) 用于医学实验的液体加注装置
CN208295197U (zh) 一种静态搅拌液体混合阀
CN213505929U (zh) 一种多工位灌装机
CN214145835U (zh) 一种具有补气功能的微型泵
CN214294484U (zh) 一种3d打印挤压头
CN104148239A (zh) 一种用于模压烟花点胶的点胶阀
CN209939379U (zh) 一种可定量的打气出液容器
CN210769232U (zh) 泵及液体输送设备
CN208049846U (zh) 可倾式真空均质乳化装置
CN215333685U (zh) 一种按压组件
CN221068555U (zh) 一步法灌装系统
CN111893688A (zh) 一种用于印染机染料的气动均化装置
CN219388081U (zh) 一种组合式计量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