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4342U - 电辅热结构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电辅热结构和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4342U
CN218864342U CN202221361332.9U CN202221361332U CN218864342U CN 218864342 U CN218864342 U CN 218864342U CN 202221361332 U CN202221361332 U CN 202221361332U CN 218864342 U CN218864342 U CN 218864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body
connecting terminal
heating structure
auxiliary he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613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613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4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4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4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电辅热结构和空调,电辅热结构,包括发热本体、电器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发热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电器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组件密封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处,将所述连接处遮蔽。避免接头因暴露在外容易受潮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以满足除湿时,可开启电辅热,降低电器相关的安全隐患,进而平衡除湿时的制冷量,降低环境湿度。

Description

电辅热结构和空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电辅热结构和空调。
背景技术
电辅热是指空调的PTC电辅热技术。理论上就是用额外的电加热增加制热量,效果上会明显好不少。PTC是一种半导体发热陶瓷,当外界温度降低,PTC的电阻值随之减小,发热量反而会相应增加。
现有电辅热只在制热时开启,对防湿防潮的要求不高,其相关接头均为开放式的,未有对接头进行密封处理。电辅热接头为开放式,未有密封结构,接头容易受潮等而造成失效而存在安全隐患。且在恒温除温的状态下,开启制冷的时候,电辅热也在开启的情况下,因为电辅热本体与电器组件的连接处裸露在外,连接处存在凝露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辅热结构和空调。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辅热结构,包括发热本体、电器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发热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电器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组件密封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连接处,将所述连接处遮蔽。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头本体和盖板,所述连接头本体内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穿设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连接头本体上,将所述第一容置腔遮蔽。
可选的,所述连接头本体与所述盖板通过卡接机构连接。
可选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头本体上的第一卡接件和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卡接孔和插销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卡接孔和插销中的另一者。
可选的,所述连接头本体与盖板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槽。
可选的,所述电器组件包括电器组件本体、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与所述电器组件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外部,所述连接组件上在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对应的位置处向内凹陷形成避让缺口。
可选的,所述连接头本体内设有第一过线槽和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一过线槽沿所述发热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过线槽沿所述发热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连接头本体在所述避让缺口内设置挡水筋,所述挡水筋设置在所述所述第二连接线从所述连接头本体穿出的位置处。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辅热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辅热结构,采用连接组件将电器组件的第二连接端子与发热本体的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处罩设在电器组件内,以将连接处遮蔽。避免接头因暴露在外容易受潮而造成的安全隐患,以满足除湿时,可开启电辅热,降低电器相关的安全隐患,进而平衡除湿时的制冷量,降低环境湿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结构在空调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结构的其他方位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视图;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结构的装配图;
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结构的第一装配过程图;
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结构的第二装配过程图;
图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辅热结构的第三装配过程图;
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器组件与连接组件的第一方位视图;
图1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器组件与连接组件的第二方位视图;
图1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器组件与连接组件的第三方位视图。
其中,1、发热本体;2、连接组件;3、第一螺钉;4、第二螺钉;5、电器组件;6、第三螺钉;7、第二连接头;8、卡接孔;9、插销;10、蒸发器;101、第一连接端子;21、连接头本体;22、盖板;21a、挡水筋;201、避让缺口;202、密封槽;202a、第一密封槽;202b、第二密封槽;211、第一容置腔;212、第一过线槽;213、第二过线槽;501、电器组件本体;501a、第二连接端子;502、第二连接线;503、第一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辅热结构,包括发热本体1、电器组件5和连接组件2,发热本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101,电器组件5设有第二连接端子501a,第二连接端子501a与第一连接端子101连接,连接组件2密封罩设在第一连接端子101和第二连接端子501a的连接处,将第一连接端子101和第二连接端子501a的连接处密封在连接组件2内。避免第一连接端子101和第二连接端子501a裸露在连接组件2的外部导致受潮的问题,即使在恒温除湿的环境下,开启电辅热,第一连接端子101和第二连接端子501a的连接处也不会受潮。
进一步的,参照图7和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头本体21和盖板22,连接头本体21内设有第一容置腔211,第一连接端子101穿设在第一容置腔211内,盖板22盖设在连接头本体21上,将第一容置腔遮蔽。具体的,发热本体1的第一连接端子101有两个,呈八字形设置在发热本体1的一端,连接组件2上设置两个第一容置腔,在沿发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容置腔211的两端敞开,第一连接端子101从第一容置腔211的一端伸入,从另一端伸出;电器组件5的第二连接端子501a有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端子101电连接,盖板22扣在连接头本体21上,将第一容置腔211遮蔽,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进而将第一连接端子101与第二连接端子501a的连接处密封在由盖板22和连接头本体21形成的密闭空间内。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本体21和盖板22之间设有卡接机构,并通过卡接机构连接。具体的,卡接机构的一部分位于连接头本体21上,另一部分位于盖板22上,两部分配合实现卡接,以将连接头本体21和盖板22固定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头本体21和盖板22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连接到一起,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卡接机构进行连接,一方面方便连接头本体21和盖板22的快速连接固定,另一方面也方便需要对内部连接处进行检修时,快速拆卸。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机构包括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设置在连接头本体21上,第二卡接件设置在盖板22上,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配合。具体的,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卡接件包括卡接孔8,第二卡接件包括插销9,插销9与卡接孔8相互配合,或者第一卡接件为插销9,第二卡接件为卡接孔8。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本体21的端部设置卡接孔8,盖板22上设置插销9,在安装时,盖板22上的插销9的位置与卡接孔8的位置相对应,将插销9插入到卡接孔8内实现盖板22与连接头本体21的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接孔8和插销9的数量均设置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在图1的实施例中,卡接孔8和插销9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卡接孔8在连接头本体21上对称设置,盖板22上的两个插销9与两个卡接孔8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连接头本体与发热本体的固定,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螺钉3将连接头本体21和发热本体1固定在一起,同时采用第二螺钉4将连接头本体21与盖板22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本体21与盖板22的连接处均设置密封槽202。具体的,密封槽202设置在连接头本体21与盖板22的装配面上;连接头本体21的装配面上设有第一密封槽202a,第一密封槽202a设置在连接头本体21的装配面的外侧,也就是说在连接头本体21的装配面的外侧凹陷形成第一密封槽202a,进而在装配面的内侧形成第一凸起;第二密封槽202b设置在盖板22的装配面的上,在盖板22的装配面的内侧凹陷形成第二密封槽202b,进而在盖板22的装配面的外侧形成第二凸起,在安装时,第二凸起插入到第一密封槽202a内,第一凸起插入到第二密封槽202b内,通过这种结构密封的方式实现盖板22与连接头本体21的密封连接,避免外部水汽进入到第一容置腔211内使第一连接端子101和第二连接端子501a的连接处受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内、外”是相对于物体中心来说的,靠近中心的喂内侧,远离中心的为外侧。同样的,也可以将第一密封槽202a设置在连接头本体21的装配面的内侧,进而第一凸起形成在连接头本体21的装配面的外侧,第二密封槽202b设置在盖板22的装配面的外侧,第二凸起形成在盖板22的装配面的内侧。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器组件5包括电器组件本体501、第一连接线503和第二连接线502,第一连接线503和第二连接线502分别与电器组件本体501连接,其中,第二连接线502的一端与电器组件本体501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子501a,用于与发热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端子101连接,第一连接线503的一端连接在电器组件本体501上,另一端用于与电控盒相连,电器组件本体501通过第一连接线503和第二连接线502实现了发热本体1与电控盒的电连接。在连接组件2上第二连接线502的出线位置向内凹陷形成避让缺口201,具体的,避让缺口201形成在连接组件2的侧面,防止第二连接线502与蒸发器的距离太小。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本体21内设有第一过线槽212和第二过线槽213,其中第一过线槽212沿发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过线槽213沿发热本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具体的,第一过线槽212和第二过线槽213主要为第二连接线502过线所设,第二连接线502的第二连接端子501a在与第一连接端子101电连接之后,第二连接线502首先经过第一过线槽212,使第二连接线502沿着发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然后经过第二过线槽213使第二连接线502沿发热本体1的宽度方向(也就是与发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穿出连接头本体,第二连接线502从第二过线槽213穿出后,沿发热本体1的厚度方向在连接头本体21的外部延伸,最后与电器组件本体501连接,实现电器组件本体501与发热本体1的电连接。第二连接线502在连接头本体21的外侧实现了侧面出线,并且在第二连接线502位于连接头本体21的外部的位置处设置避让缺口201,防止出线后与蒸发器其他件距离太小。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本体21上设有挡水筋21a,挡水筋21a设置在避让缺口201内,且设置在第二连接线502从连接头本体21穿出的位置,具体的,设置在第二过线槽213的外侧,挡水筋21a呈U字形设置,其内侧形成槽位于第二过线槽213的延长线上,在使用时,连接头本体21位于盖板22的上侧,第二过线槽213的开口朝下,挡水筋21a呈倒U字形设置在连接头本体21的外部,因此,挡水筋21a凸出于连接头本体21的外表面,避免水经第二过线槽213流入到第一容置腔211内,使第一连接端子101和第二连接端子501a的连接处受潮,降低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发热本体的另一端也设有第二连接头6,该第二连接头6可以采用常规的连接头,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通过第三螺钉7与发热本体1连接。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应该上述电辅热结构提高空调的制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辅热结构,将电器组件与发热本体的连接处密封在连接组件内部,避免了连接处外露造成的容易受潮的问题,降低了安全隐患,即使在恒温除湿的条件下,开启制冷的时候,电辅热在开启的情况下,也不会因为连接处外露,而造成连接处存在凝露水,进而使空调满足除湿时也可以开启电辅热的要求,以平衡除湿时的制冷将降低环境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辅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本体(1)、电器组件(5)和连接组件(2),所述发热本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101),所述电器组件(5)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1)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501a);所述连接组件(2)密封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01a)的连接处,将所述连接处遮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辅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头本体(21)和盖板(22),所述连接头本体(21)内设有第一容置腔(211),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01)穿过所述第一容置腔(21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01a)电连接,所述盖板(22)盖设在所述连接头本体(21)上,将所述连接处密封在所述盖板(22)与所述连接头本体(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辅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本体(21)与所述盖板(22)通过卡接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辅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头本体(21)上的第一卡接件和设置在所述盖板(22)上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和所述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辅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卡接孔(8)和插销(9)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卡接孔(8)和插销(9)中的另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辅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本体(21)与盖板(22)的装配面上均设有密封槽(20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辅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组件(5)包括电器组件本体(501)、第一连接线(503)和第二连接线(502),所述第一连接线(503)和所述第二连接线(502)分别与所述电器组件本体(50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01a)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线(502)的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线(502)位于所述连接组件(2)的外部,所述连接组件(2)上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线(503)对应的位置处向内凹陷形成避让缺口(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辅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本体内设有第一过线槽(202a)和第二过线槽(202b),所述第一过线槽(202a)沿所述发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过线槽(202b)沿所述发热本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辅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本体(21)在所述避让缺口(201)内设置挡水筋(21a),所述挡水筋(21a)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线(502)从所述连接头本体(21)穿出的位置处。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辅热结构。
CN202221361332.9U 2022-05-31 2022-05-31 电辅热结构和空调 Active CN218864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1332.9U CN218864342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辅热结构和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1332.9U CN218864342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辅热结构和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4342U true CN218864342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76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61332.9U Active CN218864342U (zh) 2022-05-31 2022-05-31 电辅热结构和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4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2574B2 (ja) 特に自動車用の電気加熱装置
US7740504B2 (en) Fuse and power circuit breaker including the same
US8338755B2 (en) On-vehicle heat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8864342U (zh) 电辅热结构和空调
KR100537748B1 (ko) 히트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프리히터
JP2013008451A (ja) 端子台及びこの端子台を備えた設備機器
CN217235864U (zh) Ptc组件及空调
KR20040001395A (ko) 전기발열소자를 사용하는 프리히터
US11254189B2 (e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KR102553090B1 (ko) 피티씨 히터
JPH0452956Y2 (zh)
CN215581974U (zh) 电源板盒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109195233A (zh) 一种ptc加热器件
CN211995082U (zh) 用于电加热装置的控制器壳体以及电加热装置
CN215597535U (zh) 电加热安装结构和空调器
CN219529273U (zh) 一种油泵控制器装置
CN219797481U (zh) 壳体组件及加湿器
CN217904879U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及其防水线控器
CN109168202A (zh) 一种ptc加热器件及含有该ptc加热器件的电器
CN109152110A (zh) 一种ptc加热器件及含有该ptc加热器件的电器
JPH01198244A (ja) 温度ヒューズ取付装置
CN114980584A (zh) 电源板盒及具有其的热水器
CN106376106A (zh) 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JP2511143Y2 (ja) スイツチ
JPH01151190A (ja) 発熱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