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9810U - 码垛设备及码垛系统 - Google Patents

码垛设备及码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9810U
CN218859810U CN202222657045.9U CN202222657045U CN218859810U CN 218859810 U CN218859810 U CN 218859810U CN 202222657045 U CN202222657045 U CN 202222657045U CN 218859810 U CN218859810 U CN 218859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stacking
neatly
piece
ho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70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F Taise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70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9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9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9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码垛领域,提供一种码垛设备及码垛系统。码垛设备包括多个码垛结构,多个码垛结构共同围合形成码垛区,码垛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支撑件,以及均设置在支撑件朝向码垛区一侧的活动件和吊装件,活动件的一端与支撑件转动连接并可在竖直面转动,吊装件位于活动件的上侧,吊装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件和活动件,吊装件具有绷紧状态和松弛状态。该码垛设备即使在物体被码垛至一定高度后,也不会大幅增加码垛难度,从而可有效降低码垛难度,提高最终实现的码垛高度,提高库位空间利用率,减少仓库内搬运量。

Description

码垛设备及码垛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码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码垛设备及码垛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仓库内,往往需要将多个托盘码垛成一堆,以便于存放。目前,通常通过操作人员将托盘逐次逐个地堆叠码垛在库位上。然而,在将托盘码垛至一定高度后,码垛难度会大幅增加,导致操作人员难以继续堆叠码垛,致使最终实现的码垛高度较低,库位空间利用率较低,仓库内搬运量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垛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码垛难度较大,最终实现的码垛高度较低,库位空间利用率较低,仓库内搬运量增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码垛设备,包括多个码垛结构,多个所述码垛结构共同围合形成码垛区,所述码垛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支撑件,以及均设置在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码垛区一侧的活动件和吊装件,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并可在竖直面转动,所述吊装件位于所述活动件的上侧,所述吊装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活动件,所述吊装件具有绷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件在处于所述绷紧状态时垂直于所述支撑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部与所述活动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在所述吊装件处于所述绷紧状态时垂直于所述支撑件;
所述吊装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部连接至所述活动件的中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件为吊装带或吊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码垛设备还包括对应所述码垛区设置的码垛底座,所述码垛底座沿周向的至少一侧设有进出口,所述码垛底座沿周向的其余侧形成封闭侧,各所述码垛结构分设于所述码垛底座的各所述封闭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码垛底座包括底板,以及分设于所述底板的各所述封闭侧且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码垛底座还包括对应所述进出口设置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且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进出口的两个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连接至对应所述侧板,所述导向板朝向所述进出口的一侧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向远离所述码垛区的方向曲面延伸形成或倾斜延伸形成,使得所述进出口的口径在靠近所述码垛区的方向渐缩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码垛系统,包括搬运机构,以及所述码垛设备,所述搬运机构用于将物体搬运并存放至所述码垛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搬运机构为手动液压搬运车或电动液压搬运车。
本申请提供的码垛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码垛设备,在物体被搬运机构搬运至码垛区且被搬运机构自下而上地顶升经过活动件时,可借用物体对活动件的向上抵推力,促使活动件远离支撑件的一端可相对其转动连接至支撑件的一端向上且向靠近支撑件一侧摆动,同时促使连接于支撑件和活动件之间的吊装件出现弯曲、收缩等现象而处于松弛状态,直至物体被搬运机构顶升越过向靠近支撑件一侧收叠的活动件。而在物体被搬运机构顶升越过活动件后,在活动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活动件远离支撑件的一端可相对其转动连接至支撑件的一端向下摆动,直至吊装件绷紧于活动件和支撑件之间而处于绷紧状态,此时,即可经由各码垛结构的与支撑件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活动件和吊装件,共同对被搬运机构码垛至其上方的物体进行可靠支撑。如此循环反复,即可从码垛设备的底部逐次逐个地向上码垛物体,直至完成该码垛区的码垛作业。
相对于“通过操作人员将托盘逐次逐个地堆叠码垛在库位上”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码垛设备,便于从底部逐次逐个地向上码垛物体,即使在物体被码垛至一定高度后,也不会大幅增加码垛难度,从而可有效降低码垛难度,提高最终实现的码垛高度,提高库位空间利用率,减少仓库内搬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码垛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码垛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码垛设备在物体被搬运至码垛区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码垛设备在物体被顶升经过活动件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码垛设备在物体被顶升越过活动件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码垛设备在物体被码垛至吊装件和活动件上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码垛设备在下一待码垛物体被搬运至码垛区时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码垛设备,11-码垛结构,111-支撑件,112-活动件,1121-活动杆,1122-第一轴,1123-第二轴,113-吊装件,12-码垛区,13-码垛底座,131-进出口,132-底板,133-侧板,134-导向结构,1341-导向板,1342-导向面;20-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仓库内,往往需要将多个托盘码垛成一堆,以便于存放。目前,通常通过操作人员将托盘逐次逐个地堆叠码垛在库位上。然而,在将托盘码垛至一定高度后,码垛难度会大幅增加,导致操作人员难以继续堆叠码垛,致使最终实现的码垛高度较低,库位空间利用率较低,仓库内搬运量增加。
由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垛设备,即使在物体被码垛至一定高度后,码垛难度也不会大幅增加,从而可有效降低码垛难度,提高最终实现的码垛高度,提高库位空间利用率,减少仓库内搬运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垛设备10,包括多个码垛结构11,多个码垛结构11共同围合形成码垛区12,码垛结构11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支撑件111,以及均设置在支撑件111朝向码垛区12一侧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活动件112的一端与支撑件111转动连接并可在竖直面转动,吊装件113位于活动件112的上侧,吊装件113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件111和活动件112,吊装件113具有绷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码垛设备10可安装至仓库的预设库位上。码垛设备10可包括两个以上的码垛结构11,各码垛结构11所围合形成的内部空间为码垛区12,码垛区12为码垛设备10用于码垛物体20的空间。其中,物体20可指代任意被码垛、存放的物体20,不限制种类、形态,例如可为托盘。其中,同一码垛设备10所集中码垛的物体20优选为相同物体20,以便于分类存放。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码垛结构11中,支撑件111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本实施例对支撑件111的具体结构、形态不做限制,示例地,支撑件111可为支撑杆。支撑件111主要用于对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进行可靠支撑。此外,在物体20被搬运至码垛区12且被竖直移动的期间,各码垛结构11的支撑件111还可共同用于对物体20的移动方向、移动路径和移动姿态进行约束、引导和规正。
活动件112为刚性件。活动件112设置在支撑件111朝向码垛区12一侧。活动件112相对位于吊装件113的下侧。活动件112靠近支撑件111的一端与支撑件111转动连接,活动件112的第一轴1122线垂直于竖直方向,使得活动件112可受力绕活动件112的第一轴1122线在竖直面转动,即活动件112远离支撑件111的一端可相对于其靠近支撑件111的一端上下摆动。示例地,支撑件111可设置垂直于竖直方向的第一轴1122,活动件112靠近支撑件11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至第一轴1122,而使活动件112靠近支撑件111的一端与支撑件111实现转动连接,并使活动件112的第一轴1122线对应为第一轴1122的中轴线。本实施例对活动件112的具体结构、形态不做限制,示例地,如图2所示,活动件11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活动杆1121,两个活动杆1121的靠近支撑件111的一端通过第一轴1122相连,两个活动杆1121的远离支撑件111的一端通过第二轴1123相连。
吊装件113设置在支撑件111朝向码垛区12一侧。吊装件113相对位于活动件112的上侧。吊装件113靠近支撑件111的一端与支撑件111连接,本实施例对吊装件113靠近支撑件111的一端与支撑件111之间所采用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唯一限定。吊装件113远离支撑件111的一端与活动件112连接,本实施例对吊装件113远离支撑件111的一端与活动件112之间所采用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唯一限定。吊装件113为柔性件,吊装件113具有绷紧状态和松弛状态。吊装件113在处于绷紧状态时绷紧于活动件112和支撑件111之间,可对活动件112产生吊装拉力,可平衡活动件112的重力,使得活动件112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持续向下摆动,使得活动件112可相对于支撑件111稳定在某一位置。反之,在活动件112远离支撑件111的一端相对于其靠近支撑件111的一端向靠近支撑件111的一侧转动时,由于活动件112和支撑件111之间的夹角减小,连接于支撑件111和活动件112之间的吊装件113会出现弯曲、收缩等现象,使得吊装件113处于松弛状态。
基于上述结构,码垛设备10的作业流程可参考为:
如图3、图4、图5所示,当物体20被搬运机构(图中未示出)搬运至码垛区12且被搬运机构自下而上地顶升经过活动件112时,在物体20的向上抵推力的作用下,活动件112远离支撑件111的一端可相对其转动连接至支撑件111的一端向上且向靠近支撑件111一侧摆动,同时,由于活动件112和支撑件111之间的夹角减小,连接于支撑件111和活动件112之间的吊装件113会出现弯曲、收缩等现象,而处于松弛状态,此时,物体20可被搬运机构顶升越过向靠近支撑件111一侧收叠的活动件112。
如图5、图6所示,当物体20被搬运机构顶升越过活动件112后,活动件112不再受到物体20对其的向上抵推力,此时,受活动件112自身重力的作用,活动件112远离支撑件111的一端可相对其转动连接至支撑件111的一端向下摆动,同时,吊装件113可从松弛状态逐渐向绷紧状态变化,直至吊装件113处于绷紧状态,即吊装件113绷紧于活动件112和支撑件111之间,此时,吊装件113可对活动件112产生吊装拉力,可平衡活动件112的重力,使得活动件112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持续向下摆动,使得活动件112可相对于支撑件111稳定在某一位置,使得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与支撑件111围合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
如图6所示,当吊装件113处于绷紧状态,活动件112相对于支撑件111稳定在某一位置后,物体20被搬运机构落至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上,此时,由于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与支撑件111围合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与支撑件111可在一定程度彼此支撑,各码垛结构11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可共同对码垛的物体20进行可靠支撑。至此可完成单次码垛动作。
如图7所示,可重复上述步骤,从底部逐次逐个地向上码垛物体20,直至完成码垛作业。
反之,当需要将码垛成一堆的物体20垛转移走时,可使搬运机构先移动至码垛区12,再向上顶升码垛成一堆的物体20垛,使得码垛成一堆的物体20垛被顶升脱离各码垛结构11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再整体搬运走码垛成一堆的物体20垛。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码垛设备10,在物体20被搬运机构搬运至码垛区12且被搬运机构自下而上地顶升经过活动件112时,可借用物体20对活动件112的向上抵推力,促使活动件112远离支撑件111的一端可相对其转动连接至支撑件111的一端向上且向靠近支撑件111一侧摆动,同时促使连接于支撑件111和活动件112之间的吊装件113出现弯曲、收缩等现象而处于松弛状态,直至物体20被搬运机构顶升越过向靠近支撑件111一侧收叠的活动件112。而在物体20被搬运机构顶升越过活动件112后,在活动件112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活动件112远离支撑件111的一端可相对其转动连接至支撑件111的一端向下摆动,直至吊装件113绷紧于活动件112和支撑件111之间而处于绷紧状态,此时,即可经由各码垛结构11的与支撑件111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共同对被搬运机构码垛至其上方的物体20进行可靠支撑。如此循环反复,即可从码垛设备10的底部逐次逐个地向上码垛物体20,直至完成该码垛区12的码垛作业。
相对于“通过操作人员将托盘逐次逐个地堆叠码垛在库位上”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码垛设备10,便于从底部逐次逐个地向上码垛物体20,即使在物体20被码垛至一定高度后,也不会大幅增加码垛难度,从而可有效降低码垛难度,提高最终实现的码垛高度,提高库位空间利用率,减少仓库内搬运量。
此外,现有技术码垛后的规整程度会相对较差。对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码垛设备10,可在物体20被搬运机构搬运至码垛区12、被顶升、被码垛至各码垛结构11的与支撑件111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上等期间,通过各码垛结构11的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件111共同对物体20的移动方向、移动路径和移动姿态进行约束、引导和规正,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保障并提高码垛后的物体20的规整程度。
此外,相关行业还可能雇佣堆高叉车司机驾驶堆高叉车,将托盘逐次逐个地堆叠码垛在库位上,或将托盘逐次逐个地堆叠码垛在人工码垛的托盘垛上面。基于此,需在库位的周侧为堆高叉车预留出用于供堆高叉车升降托盘、平移托盘以调整托盘码垛姿态等的作业空间,对作业空间要求较高。对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码垛设备10可允许搬运机构直接将物体20搬运至码垛区12,再顶升物体20使物体20越过向靠近支撑件111一侧收叠的活动件112,再将物体20回落码垛在各码垛结构11的与支撑件111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上。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码垛设备10明显可节省在库位的周侧为搬运机构预留的用于供搬运机构升降物体20、平移物体20以调整物体20码垛姿态等的作业空间,从而可降低作业空间要求,提高仓库的空间利用率。
此外,相关行业还可能在高度自动化立体库项目上,设计自动化托盘码垛设备10,并配套自动化输送线一起使用,且考虑到自动化输送线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所以还需借助堆高叉车将各托盘供料至自动化输送线。基于此,现有技术明显需耗费较高的投资成本,且整体占用空间较大。对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码垛设备10明显简化结构,简化码垛方式,可有效降低设备成本投入,可有效压缩所需占用空间,可有效提高仓库的空间利用率。
请参阅图1、图2、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吊装件113在处于绷紧状态时垂直于支撑件111。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吊装件113在处于绷紧状态时垂直于支撑件111,从而使得吊装件113在处于绷紧状态时能够对活动件112施加水平的吊装拉力,使得活动件112能够可靠稳定在相对于支撑件111和吊装件113倾斜的状态,使得吊装件113和活动件112与支撑件111能够围合形成类直角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基于此,在物体20被码垛至各码垛结构11的与支撑件111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上时,各码垛结构11即可通过活动件112远离支撑件111的端部和/或吊装件113对物体20进行更可靠的支撑。
请参阅图1、图2、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吊装件113远离支撑件111的端部与活动件112远离支撑件111的端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吊装件113处于绷紧状态时,保障吊装件113和活动件112与支撑件111能够围合形成类直角三角形且各边无冗余段的稳定结构,保障活动件112和支撑件111能够分别对吊装件113的相对两端进行可靠支撑,基于此,在物体20被码垛至各码垛结构11的与支撑件111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上时,各码垛结构11即可通过吊装件113与物体20大面积接触,而对物体20进行主要的柔性支撑,同时通过活动件112远离支撑件111的端部对物体20进行辅助的刚性支撑,而综合实现对物体20进行更可靠的支撑。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吊装件113远离支撑件111的端部可连接至活动件112的中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基于此设置,在物体20被码垛至各码垛结构11的与支撑件111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上时,各码垛结构11将主要通过活动件112远离支撑件111的端部对物体20进行支撑。
请参阅图1、图2,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吊装件113为吊装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采用吊装带作为吊装件113,以连接于活动件112和支撑件111之间,而实现保障并提高吊装件113的强度、耐磨损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从而可保障并延长吊装件113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2,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吊装件113为吊索。示例地,吊索可为但不限于为钢丝绳。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采用吊索作为吊装件113,以连接于活动件112和支撑件111之间,而实现保障并提高吊装件113的强度和负荷能力,从而可保障并提高吊装件113的使用性能,可保障并延长吊装件113的使用寿命,可使码垛设备10适用于码垛重量较大的物体20,从而可利于扩大化码垛设备10的适用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码垛设备10还包括对应码垛区12设置的码垛底座13,码垛底座13沿周向的至少一侧设有进出口131,码垛底座13沿周向的其余侧形成封闭侧,各码垛结构11分设于码垛底座13的各封闭侧。
需要说明的是,各码垛结构11均安装在码垛底座13上,各码垛结构11和码垛底座13可组成模块化的码垛设备10,可便于码垛设备10整体的拆装、转移,而无需逐一从库位拆装各码垛结构11。
其中,码垛底座13可安装在预设库位上,以确保码垛设备10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码垛底座13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落地式碳钢框架,可根据要求调整码垛底座13的框架厚度。可选地,码垛底座13和地面之间的安装方式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膨胀螺栓紧固或斜拉杆加固。
需要说明的是,搬运机构可将待码垛的物体20从码垛底座13的进出口131搬运至码垛区12内。
各码垛结构11分设于码垛底座13的各封闭侧,如此设置,可相对均衡各码垛结构11的分布情况,以在物体20被码垛至各码垛结构11的与支撑件111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上后,便于分布均衡的各码垛结构11共同对物体20进行可靠支撑。
请参阅图1、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码垛底座13包括底板132,以及分设于底板132的各封闭侧且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133。
需要说明的是,码垛底座13的底板132用于与地面进行接触和连接,以确保码垛设备10整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底板132还用于划定码垛底座13及码垛设备10的占地面积和码垛区12域。
可选地,底板132和地面之间的安装方式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膨胀螺栓紧固。
可选地,底板132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碳钢制成,以保障底板132具有足够的抗冲击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底板132的各封闭侧均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133。示例地,如图1所示,码垛底座13的一侧设有进出口131;码垛底座13沿周向的其余三侧均设有侧板133,形成封闭侧。
如图1、图3所示,在搬运机构将待码垛的物体20从码垛底座13的进出口131搬运至码垛区12内时,位于进出口131相对两侧的侧板133,可对物体20的导入形态进行引导、规正,有助于保障并提高后续码垛的规整程度;位于进出口131对侧的侧板133,可对物体20进行止挡,而限制待码垛的物体20被搬运机构过度搬运而从进出口131对侧凸出码垛区12。
可选地,侧板133可与底板132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当然,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提高码垛底座13及码垛设备1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各侧板133还可分别与地面连接,侧板133和地面之间可通过但不限于通过斜拉杆加固。
可选地,侧板133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碳钢制成,以保障侧板133具有足够的抗冲击性。
请参阅图1、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码垛底座13还包括对应进出口131设置的导向结构134,导向结构134包括相对设置且共同围合形成进出口131的两个导向板1341,导向板1341连接至对应侧板133,导向板1341朝向进出口131的一侧设有导向面1342,导向面1342向远离码垛区12的方向曲面延伸形成或倾斜延伸形成,使得进出口131的口径在靠近码垛区12的方向渐缩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当码垛底座13仅一侧设有进出口131时,码垛底座13仅于当侧设有导向结构134。当码垛底座13多侧均设有进出口131时,码垛底座13于设有进出口131的各侧均设有导向结构134。即导向结构134的设置数量等于进出口131的设置数量。
每个导向结构134中,两个导向板1341可分别连接至对应侧板133。当然,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提高导向结构134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两个导向板1341还可分别与地面连接,导向板1341和地面之间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螺栓紧固。
可选地,导向板1341可采用但不限于采用优质的钢材制成,以保障导向板1341具有足够的抗冲击性。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导向结构134中,任意导向板1341的导向面1342均朝向另一导向板1341的导向面1342设置,且导向面1342远离侧板133的一侧相对于其与侧板133连接的一侧向远离码垛区12的方向曲面延伸设置或倾斜延伸设置。基于此,两个导向板1341之间可形成类喇叭状的进出口131,进出口131的口径在靠近码垛区12的方向渐缩设置。
由此,如图1、图3所示,在搬运机构带动待码垛的物体20移动经过口径在靠近码垛区12的方向渐缩设置的进出口131时,分设于进出口131两侧的两个导向板1341的导向面1342可对物体20进行引导、规正,保障物体20能够以相对居中且规正的姿态进入码垛区12,从而有助于提前规范码垛的规整程度。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码垛系统,包括搬运机构以及码垛设备10,搬运机构用于将物体20搬运并存放至码垛设备10,且用于将码垛的物体20从码垛设备10转移走。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将码垛设备10与搬运机构搭配使用,而形成作业强度低、操作简单高效、投入成本低的码垛系统,可高效、快速、简易地实现物体20码垛,且最终可实现的物体20码垛高度较高,码垛规整程度较高。
综合上述各实施例,请顺序参阅图3、图4、图5、图6、图7,码垛系统的工作流程可参考为:
S1、作业准备:检测码垛系统的初始状况,尤其确保码垛设备10的安装稳定性,及确保码垛结构11灵活性满足使用要求。
S2、单次物体20码垛:搬运机构获取一个物体20,并带动物体20移动经过口径在靠近码垛区12的方向渐缩设置的进出口131,以通过分设于进出口131两侧的两个导向板1341的导向面1342,对物体20进行引导、规正,保障物体20能够以相对居中且规正的姿态进入码垛区12。判断物体20完全进入码垛区12后,搬运机构慢慢顶升物体20,顶升过程中,物体20首先会接触到活动件112。活动件112受向上抵推力的作用开始向靠近支撑件111的一侧转动,同时促使连接于支撑件111和活动件112之间的吊装件113出现弯曲、收缩等现象而处于松弛状态,直至物体20被搬运机构顶升越过向靠近支撑件111一侧收叠的活动件112。在物体20被搬运机构顶升越过活动件112后,活动件112不再受物体20对其的向上抵推力,而是受活动件112自身重力的影响,开始复位转动,直至吊装件113绷紧于活动件112和支撑件111之间而处于绷紧状态。随后,搬运机构将物体20落至各码垛结构11的与支撑件111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上,使得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可以类似于悬臂货架的形式支撑住物体20。随后,搬运机构可脱离物体20,撤出码垛区12。
S3、物体20逐个堆叠码垛:重复S2步骤,从码垛结构11的底部逐次逐个向上码垛物体20,完成每个码垛设备10的码垛作业。
S4、完成码垛的物体20垛取出:当需要将码垛成一堆的物体20垛转移走时,可使搬运机构先移动至码垛区12,再向上顶升码垛成一堆的物体20垛,使得码垛成一堆的物体20垛被顶升脱离各码垛结构11,再整体搬运走码垛成一堆的物体20垛。随后,码垛设备10恢复至空闲状态。
请参阅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搬运机构为手动液压搬运车或电动液压搬运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为手动液压搬运车或电动液压搬运车的搬运机构,操作简便、快捷、高效地完成物体20的转移、顶升、码垛动作,作业强度较低,且成本较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请参考图1、图2、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件112在吊装件113处于绷紧状态时垂直于支撑件111;吊装件113远离支撑件111的端部连接至活动件112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活动件112在吊装件113处于绷紧状态时垂直于支撑件111,从而使得吊装件113在处于绷紧状态时相对于支撑件111和活动件112倾斜设置,使得吊装件113在处于绷紧状态时能够对活动件112施加斜向的吊装拉力,且斜向的吊装拉力的竖直分力可平衡活动件112的重力,使得吊装件113和活动件112与支撑件111能够围合形成类直角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基于此,在物体20被码垛至各码垛结构11的与支撑件111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的活动件112和吊装件113上时,各码垛结构11即可通过活动件112的凸出于其和吊装件113的连接处的部分对物体20进行更可靠的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码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码垛结构,多个所述码垛结构共同围合形成码垛区,所述码垛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形成的支撑件,以及均设置在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码垛区一侧的活动件和吊装件,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并可在竖直面转动,所述吊装件位于所述活动件的上侧,所述吊装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活动件,所述吊装件具有绷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件在处于所述绷紧状态时垂直于所述支撑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码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部与所述活动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在所述吊装件处于所述绷紧状态时垂直于所述支撑件;
所述吊装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部连接至所述活动件的中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件为吊装带或吊索。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码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垛设备还包括对应所述码垛区设置的码垛底座,所述码垛底座沿周向的至少一侧设有进出口,所述码垛底座沿周向的其余侧形成封闭侧,各所述码垛结构分设于所述码垛底座的各所述封闭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码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垛底座包括底板,以及分设于所述底板的各所述封闭侧且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码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码垛底座还包括对应所述进出口设置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且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进出口的两个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连接至对应所述侧板,所述导向板朝向所述进出口的一侧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向远离所述码垛区的方向曲面延伸形成或倾斜延伸形成,使得所述进出口的口径在靠近所述码垛区的方向渐缩设置。
9.一种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搬运机构,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码垛设备,所述搬运机构用于将物体搬运并存放至所述码垛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码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构为手动液压搬运车或电动液压搬运车。
CN202222657045.9U 2022-10-08 2022-10-08 码垛设备及码垛系统 Active CN218859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7045.9U CN218859810U (zh) 2022-10-08 2022-10-08 码垛设备及码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7045.9U CN218859810U (zh) 2022-10-08 2022-10-08 码垛设备及码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9810U true CN218859810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1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7045.9U Active CN218859810U (zh) 2022-10-08 2022-10-08 码垛设备及码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9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39605U (zh) 一种桁架式码垛机
KR20240052017A (ko) 물품 이송 장치 및 적재창고 시스템
CN218859810U (zh) 码垛设备及码垛系统
CN21059365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堆垛机
CN209142489U (zh) 一种纸板包装输送线
CN218859809U (zh) 码垛装置及码垛系统
CN215514280U (zh) 一种水泥条捆扎装置
CN210683074U (zh) 一种倾斜式可升降物流装载装置
CN209905657U (zh) 编组站及包含其的装卸系统
CN2386034Y (zh) 多级升降台
CN220011350U (zh) 一种提升码垛机
CN221050930U (zh) 一种传感器码垛下线设备
CN217100926U (zh) 零件托盘
CN214456544U (zh) 物料抬升机构
CN217627418U (zh) 一种桁架排列搬运机
CN205709690U (zh) 一种托架升运车
CN110562878A (zh) 一种方便楼层板堆放的移动式升降机构
CN216234759U (zh) 货物顶升机构
CN219488954U (zh) 一种箱体码垛移转平台
CN219990520U (zh) 一种带有防掉落功能的码垛机
CN219193834U (zh) 一种吊装发运生产线
CN220131358U (zh) 一种旋转式纸箱码垛结构
CN219488885U (zh) 自动码垛供栈机
CN213036861U (zh) 底托盘推送机构
CN213505829U (zh) 堆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