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4682U - 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4682U
CN218844682U CN202222928073.XU CN202222928073U CN218844682U CN 218844682 U CN218844682 U CN 218844682U CN 202222928073 U CN202222928073 U CN 202222928073U CN 218844682 U CN218844682 U CN 218844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olute
wind wheel
air supply
suppl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280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闯
李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280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4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4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4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送风结构和空调器,其中,送风结构包括:蜗壳,蜗壳形成有出风口,其中,蜗壳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壁;风轮组件,设置在蜗壳内;其中,蜗壳形成有蜗舌,蜗舌靠近风轮组件的一侧形成有凸起,凸起在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为流线形。通过风轮组件转动产生离心力,将蜗壳内的空气从出风口送出,形成负压,以使环境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入蜗壳内,产生源源不断的气流。通过设置蜗舌,减少气流在蜗壳内循环流动,提高送风效率。通设置凸起减少蜗舌与风轮组件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送风效率。

Description

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空调器送风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在其蜗壳与出气口的连接处常有一种由壳壁形成,状如舌头的“舌状”结构,称为蜗舌。在相关技术中,蜗舌与风轮的间隙较大,导致送风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送风结构,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形成有出风口,其中,所述蜗壳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壁;
风轮组件,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其中,所述蜗壳形成有蜗舌,所述蜗舌靠近所述风轮组件的一侧形成有凸起。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在所述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为流线形。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的坡度大于所述凸起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的坡度。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轮组件包括:
风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加强筋,连接于所述风轮远离所述安装壁的一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连接于所述安装壁;
所述凸起沿所述蜗壳轴向的高度尺寸为h1,所述蜗壳沿所述蜗壳轴向的高度尺寸为h2,h1<h2。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在所述蜗舌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蜗舌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蜗舌靠近所述风轮的一侧在所述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1;
所述凸起在所述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与风轮在所述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2;
所述风轮直径为D;
其中,d1-d2≥0.02D。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轮包括:
框体,连接于所述加强筋;
叶片,连接于所述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内;
其中,所述叶片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方向与所述风轮转动方向相反。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结构还包括:
进风件,连接于所述蜗壳远离所述安装壁的一端,所述进风件形成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出口对应于所述风轮组件。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结构还包括:
导风圈,设置在所述进风件和所述风轮组件之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面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结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结构设置有蜗壳和风轮组件,其中,蜗壳形成有出风口,且蜗壳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壁,风轮组件设置在蜗壳内,通过风轮组件的转动产生离心力,将蜗壳内的空气从出风口送出,并形成负压,以使环境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入蜗壳内,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气流。在蜗壳靠近出风口处形成有蜗舌,当输送至出风口处的气流经过蜗舌时,蜗舌将气流分为两部分,其中大部分气流从出风口输送至环境内,少部分气流则通过蜗舌与风轮组件之间的间隙流回蜗壳,在蜗壳内旋转一周后再次经过蜗舌重新分流,通过设置蜗舌,减少气流在蜗壳内循环流动,提高送风效率。在蜗舌靠近风轮组件的一侧形成有凸起,通过设置凸起进一步减少了蜗舌与风轮组件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送风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送风结构的剖视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送风结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送风结构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送风结构的剖视图之二;
图5为图4所示的送风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蜗壳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蜗壳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风轮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之一;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风轮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之二。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蜗壳,120风轮组件,130进风件,140导风圈;
111出风口,112安装壁,113蜗舌,121风轮,122加强筋;
1131凸起,1211框体,1212叶片,1213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送风结构,包括:蜗壳110,上述蜗壳110形成有出风口111,其中,上述蜗壳110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壁112;风轮组件120,设置在上述蜗壳110内;其中,上述蜗壳110形成有蜗舌113,上述蜗舌113靠近上述风轮组件120的一侧形成有凸起113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结构设置有蜗壳110和风轮组件120,其中,蜗壳110形成有出风口111,且蜗壳110靠近出风口111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壁112,风轮组件120设置在蜗壳110内,通过风轮组件120的转动产生离心力,将蜗壳110内的空气从出风口111送出,并形成负压,以使环境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入蜗壳110内,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气流。在此过程中,蜗壳110用于收集被风轮组件120甩出的空气,并将空气引导至出风口111排出,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从风轮组件120处获得的部分动压能会转化为静压能,以形成风压,提高送风距离和风速。
在蜗壳110靠近出风口111处形成有蜗舌113,当输送至出风口111处的气流经过蜗舌113时,蜗舌113将气流分为两部分,其中大部分气流从出风口111输送至环境内,少部分气流则通过蜗舌113与风轮组件120之间的间隙流回蜗壳110,在蜗壳110内旋转一周后再次经过蜗舌113重新分流,通过设置蜗舌113,有效地防止了气流在蜗壳110内循环流动,减少流量的损失,提高送风效率。
示例性的,可根据送风结构的用途选择蜗舌113的种类,其中,高效率的送风结构通常选用尖舌,低效率的送风机构通常选用平舌,低转速的送风结构通常选用深舌,高转速的送风结构通常选用短舌。
在一些实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上述凸起1131在上述安装壁112上的正投影为流线形。
可以理解的是,在蜗舌113靠近风轮组件120的一侧形成有凸起1131,且凸起1131在安装壁112上的正投影为流线形,通过设置凸起1131进一步减少了蜗舌113与风轮组件120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送风效率。并且气流以层流的形式经过流线形的凸起1131表面,减少出现湍流,从而降低气流经过蜗舌113处的噪声,并使得气流受到的阻力较小,降低风阻,减少耗能。
可以理解的是,蜗壳110的出风口111处设置有延伸段,以对输出的气流起到导流作用,使得出风口111出风更加集中。
在一些实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上述凸起1131靠近上述出风口111的一侧的坡度大于上述凸起1131远离上述出风口111的一侧的坡度。
可以理解的是,流线形的凸起1131在靠近风轮组件12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坡面,其中,凸起1131靠近出风口111的一侧的坡度大于凸起1131远离出风口111的一侧坡度,且坡面均为弧形。从凸起1131在安装壁112上的正投影方向看,两个坡度的连接处距离风轮组件120的距离最近。如此设置,当通过风轮组件120的转动产生离心力,将蜗壳110内的空气从出风口111送出的过程中,气流送至蜗舌113处,通过凸起1131靠近出风口111的一侧的较大坡度,有效地减少了气流在蜗壳110内循环流动量,提高了气流经出风口111向环境的输送量,提高了送风效率。且少部分气流会经凸起1131远离出风口111的一侧的较小坡度面引导,流至蜗壳110内进行循环,减少与蜗壳110内壁面的撞击,降低噪声。并且两个坡面的弧形设置,使得气流以层流的形式经过,减少出现湍流,在保证送风效率较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地降低噪声,并使得气流受到的阻力较小,降低风阻,减少耗能。
示例性的,凸起1131沿进风方向设置有多个间隔,每个间隔形成有气流通道,如此设置,当气流流经凸起1131时,可减少气流对凸起1131的冲击,以降低凸起1131附近气流的压力梯度,增加了气流有效通流面积,抑制壳体区域噪声的迭加,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气动噪声。
在一些实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上述风轮组件120包括:风轮121,设置在上述蜗壳110内;加强筋122,连接于上述风轮121远离上述安装壁112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风轮组件120设置有风轮121和加强筋122,其中,风轮121设置在蜗壳110内,通过风轮121的转动产生离心力,将蜗壳110内的空气从出风口111送出,并形成负压,以使环境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入蜗壳110内,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气流。且加强筋122连接于风轮121远离安装壁112的一端,以保证风轮组件120有效送风部位于蜗壳110内,以保证送风效率,并提高风轮组件120的结构强度,提高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风轮121和加强筋122可由一体注塑成型,以提高结构强度,避免叶片1212在长时间工作后发生变形。由于注塑模具的出模需求,加强筋122的直径尺寸略大于风轮121的直径尺寸,因此,凸起1131在进风方向的高度应避开加强筋122,避免与加强筋122干涉,提高可靠性。
在一些实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凸起1131连接于上述安装壁112;上述凸起1131沿上述蜗壳轴向的高度尺寸为h1,上述蜗壳110沿上述蜗壳轴向的高度尺寸为h2,h1<h2。
可以理解的是,设定凸起1131沿蜗壳轴向的高度尺寸为h1,设定蜗壳110沿蜗壳轴向的高度尺寸为h2,h1应小于h2,以避免凸起1131超出蜗壳110,影响蜗壳110与其他零件的装配,避免发生干涉。具体地,在风轮组件120设置有加强筋122,且加强筋122的直径尺寸略大于风轮121的直径尺寸的情况下,h2和h1之间的差值应满足加强筋122的安装要求,以免凸起1131与加强筋122干涉。
可以理解的是,h1的设置尺寸应尽可能等同于风轮121沿蜗壳轴向的高度尺寸,以更好地对风轮121处的气流进行分流,有效地防止了气流在蜗壳110内循环流动,减少流量的损失,提高送风效率。
在一些实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凸起1131在上述蜗舌113上的正投影与上述加强筋122在上述蜗舌113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可以理解的是,在凸起1131在进风方向的高度低于蜗壳110在进风方向的高度的情况下,凸起1131与蜗壳110之间的高度差为加强筋122留有安装空间,在风轮121转动时,会发生震动,为了避免加强筋122与凸起1131发生剐蹭,将凸起1131在蜗舌113上的正投影与加强筋122在蜗舌113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mm,以为加强筋122留有振动的空间,提高可靠性。
在一些实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蜗舌113靠近上述风轮121的一侧在上述安装壁112上的正投影与上述加强筋122在上述安装壁112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1;上述凸起1131在上述安装壁112上的正投影与风轮121在上述安装壁112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2;上述风轮121直径为D;其中,d1-d2≥0.02D。
可以理解的是,当满足d1-d2≥0.02D的情况下,一方面,保证了凸起1131与风轮121之间的间隙较小,提高送风效率的同时,保证气流对凸起1131的冲击较小,降低了经过凸起1131和风轮121之间的间隙时产生的噪声,进一步地,凸起1131靠近于风轮121的一侧型面为流线形,使得气流以层流的形式经过,减少出现湍流,在保证送风效率较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地降低噪声,并使得气流受到的阻力较小,降低风阻,减少耗能。另一方面,避免了由于间隙过小,当风轮121转动发生振动时,风轮121与凸起1131发生剐蹭,避免风轮121剐蹭变形,保证了风轮121能够正常使用,提高可靠性。
在一些实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上述风轮121包括:框体1211,连接于上述加强筋122;叶片1212,连接于上述框体1211,位于上述框体1211内;其中,上述叶片1212形成有凹陷部1213,上述凹陷部1213的凹陷方向与上述风轮121转动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风轮121设置有框体1211和叶片1212,其中,框体1211连接于加强筋122,叶片1212设置有多个,多个叶片1212位于框体1211内,叶片1212的侧部连接于框体1211,且叶片1212的根部连接于加强筋122,通过加强筋122提高叶片1212的结构强度,避免叶片1212发生变形。同时,叶片1212形成有凹陷部1213,以增加对气流的扰动,形成气流,且凹陷部1213的凹陷方向与风轮121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凹陷部1213的凹陷方向朝向与气流的运动方向,以减小气体与叶片1212之间的撞击,能量损失较小,产生的噪声较小,且提高了送风效率。
在一些实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送风结构还包括:进风件130,连接于上述蜗壳110远离上述安装壁112的一端,上述进风件130形成有进风腔,上述进风腔的出口对应于上述风轮组件120。
可以理解的是,送风结构还设置有进风件130,具体地,蜗壳110远离安装壁112的一端为进风端,进风件130连接于进风端。当风轮121转动产生离心力时,将蜗壳110内的空气从出风口111送出,并形成负压,以使环境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经进风件130输送至蜗壳110内,以补充气压,从而在风轮121的持续转动下,产生源源不断的气流。
可以理解的是,蜗壳110的进风端和出风口111之间形成有风道,风轮121设置于风道内,进风件130形成有进风腔,进风腔连通于风道,且进风腔的出口处对应于风轮121位置,以使输送至风轮组件120处的空气更加集中,减少流动损失,提高送风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送风件的进风口的位置可根据送风结构的使用场景选择,进风口可开设在送风件的顶部或侧面。
在一些实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送风结构还包括:导风圈140,设置在上述进风件130和上述风轮组件1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送风结构还设置有导风圈140。具体地,导风圈140设置在进风件130和风轮组件120之间,导风圈140边缘为弧形,起到导流,稳定风场的作用。进风件130输送至风轮121的气流会经过导风圈140导流、稳定,改善风轮121处气流流动情况,以提高送风结构的送风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所述蜗壳形成有出风口,其中,所述蜗壳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壁;
风轮组件,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其中,所述蜗壳形成有蜗舌,所述蜗舌靠近所述风轮组件的一侧形成有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所述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为流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的坡度大于所述凸起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的坡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组件包括:
风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加强筋,连接于所述风轮远离所述安装壁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连接于所述安装壁;
所述凸起沿所述蜗壳轴向的高度尺寸为h1,所述蜗壳沿所述蜗壳轴向的高度尺寸为h2,h1<h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在所述蜗舌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蜗舌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舌靠近所述风轮的一侧在所述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1;
所述凸起在所述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与风轮在所述安装壁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2;
所述风轮直径为D;
其中,d1-d2≥0.02D。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包括:
框体,连接于所述加强筋;
叶片,连接于所述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内;
其中,所述叶片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方向与所述风轮转动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风件,连接于所述蜗壳远离所述安装壁的一端,所述进风件形成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出口对应于所述风轮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风圈,设置在所述进风件和所述风轮组件之间。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结构。
CN202222928073.XU 2022-10-31 2022-10-31 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Active CN218844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28073.XU CN218844682U (zh) 2022-10-31 2022-10-31 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28073.XU CN218844682U (zh) 2022-10-31 2022-10-31 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4682U true CN218844682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3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28073.XU Active CN218844682U (zh) 2022-10-31 2022-10-31 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4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6211B2 (en) Counter-rotating fan
EP1337758B1 (en) High-efficiency, inflow-adapted, axial-flow fan
KR101348012B1 (ko) 프로펠러 팬, 성형용 금형 및 유체 이송 장치
JP3516909B2 (ja) 遠心送風機
CN218844682U (zh) 送风结构和空调器
CN210829857U (zh) 轴流风轮、风机和家用电器
CN208778336U (zh) 耐用节能型风机
CN114046270B (zh) 离心风机和电器设备
CN216044508U (zh) 一种叶片、叶轮及离心风机
CN110494654B (zh) 远心风扇、成型用模具及流体输送装置
CN217558634U (zh) 一种导风圈、风机及电器设备
CN216618002U (zh) 动叶轮、电风机及吸尘器
CN215109694U (zh) 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CN108506246B (zh) 轴流风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0921614U (zh) 送风风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9818391U (zh) 轴流风轮及空调器
JP4749176B2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と流体送り装置
JP3842901B2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
CN214065247U (zh) 一种基于康达效应的离心风道
JP4749175B2 (ja) プロペラファンと流体送り装置
CN221098792U (zh) 一种天花机风叶、风轮组件及空调器
CN217233838U (zh) 风量增强型轴流风扇
CN217301019U (zh) 一种轴流风机及其轴流风叶
CN217783857U (zh) 一种集风加压降噪离心风机及其蜗壳
CN219809167U (zh) 一种风轮结构及风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