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9694U - 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09694U CN215109694U CN202120939567.0U CN202120939567U CN215109694U CN 215109694 U CN215109694 U CN 215109694U CN 202120939567 U CN202120939567 U CN 202120939567U CN 215109694 U CN215109694 U CN 2151096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centrifugal fan
- motor
- slider
- fix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包括:第一风机支架,设置有第一固定杆;第二风机支架,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卡接,以将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风机支架与第二风机支架之间。通过在第一风机支架、第二风机支架上设置能够卡接的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这样电机能够固定在第一风机支架与第二风机支架之间,免去了电机支架的设置,减少了电机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减小进风口阻力,增加风机风量,还能强化电机的散热性能,延长电机寿命,且安装方式简化,无螺钉,工艺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由于风量大、成本低等优势,多翼离心风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技术领域,如油烟机、OTR微波炉等,大大提高了其吸油烟效果。现有多翼离心风机多用感应电机驱动,然而,感应电机体积大,效率低,因而其结构装配、散热需求均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举例来说,如图1所涉及的多翼离心风机100',其至少包括有一个中间分布的电机10',用于给风机100'提供动力;在电机10'左右两侧各有一套叶轮11'和蜗壳12',该风机100'为轴向进风径向出风的离心形式,因此,在电机10'两侧为风机100'的进风口13',一方面起到增大风量效果,另一方面该风口气流对电机10'起到散热效果。如图2所示,传统电机10'有转轴101'、电机支架102'、定子103'和转子组成;其中电机支架102'用于电机10'的安装固定,现有方案一般使用较厚的金属块,其体积大、成本高;此外,如图3所示,现有方案电机支架102'与风机支架104'采用螺钉紧固方案,一般一个风机支架104'、电机支架102'至少需要分别开设三个螺钉孔位14',然后使用三个紧固螺钉将其紧固,安装工艺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旨在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包括:
第一风机支架,设置有第一固定杆;
第二风机支架,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卡接,以将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风机支架与第二风机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如上所述的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离心风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卡接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方设有滑块,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固定杆适配的滑道,所述滑块的顶面凸出设置于所述凹槽,且与所述滑道的内顶面与所述滑块的顶面抵接,以对所述弹性件产生压力,所述滑道具有入口端以及出口端,于所述出口端的上方设置卡接部,其中,所述卡接部的底面与所述滑块的顶面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末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方设有滑块,所述第二固定杆开设与所述第一固定杆适配的滑道,所述滑块的顶面凸出设置于所述凹槽,且与所述滑道的内顶面与所述滑块的顶面抵接,以对所述弹性件产生压力,于所述滑道的上方开设与所述滑道连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滑块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截面呈T形,所述第一固定杆包括条形第一底座以及于所述第一底座垂直连接的加强筋条,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加强筋条上,所述第二固定杆开设有截面呈T形的滑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块的顶面为弧形过渡面,所述滑道的入口端具有与所述弧形过渡面配合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硅胶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两个蜗壳、两个叶轮以及电机,其中,所述电机位于两个蜗壳之间,每个蜗壳内均设置一个叶轮,所述电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风机支架以及第二风机支架与两个叶轮连接,所述第一风机支架、第二风机支架分别套设在所述蜗壳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第一风机支架、第二风机支架上设置能够卡接的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这样电机能够固定在第一风机支架与第二风机支架之间,免去了电机支架的设置,减少了电机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减小进风口阻力,增加风机风量,还能强化电机的散热性能,延长电机寿命,且安装方式简化,无螺钉,工艺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电机与风机支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电机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第一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第二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4中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4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离心风机100'、电机10'、叶轮11'、蜗壳12'、进风口13'、转轴101'、电机支架102'、定子103'、风机支架104'、螺钉孔位14'、离心风机100、蜗壳10、气流出口101、气流进口102、本体103、蜗舌104、连接件105、叶轮11、叶片110、分段部111、加强筋112、电机12、第一转动轴120、第二转动轴121、第一风机支架13、第一环形限位件130、第一定位筋131、第二风机支架14、第二环形限位件140、第二定位筋141、第一固定杆15、有凹槽150、第一底座151、加强筋条152、第一限位槽153、第二固定杆16、滑道160、第二底座161、第二限位槽162、弧形表面163、弹性件17、滑块18、弧形过渡面180、卡接部19。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参照图4-14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离心风机100。
如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100,该离心风机100可以应用在比如抽油烟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上,该离心风机100可以是双吸离心风机,当然该离心风机还可以是单吸离心风机,当本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100为双吸离心风机时,该离心风机100可以包括:两个蜗壳10、两个叶轮11、一个电机12以及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其中,该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可以同时把蜗壳10和电机12加以固定,具体地,该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风机支架13以及第二风机支架14,所述第一风机支架1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杆15,所述第二风机支架14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6,第一固定杆15与第二固定杆16卡接,以将电机12固定在第一风机支架13与第二风机支架1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蜗壳10的设计提高了离心风机100的排风量,每个蜗壳10均具有容纳腔,两个叶轮11与两个蜗壳10一一对应,每个蜗壳10的容纳腔内均设置有一个叶轮11,叶轮11的轴线与容纳腔的轴线平行或者重合,两个蜗壳10分别位于电机12的相对两侧,每个蜗壳10均具有气流出口10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气流进口102,电机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轴120以及第二转动轴121,第一转动轴120与第二转动轴121分别与两个叶轮11连接,以驱动叶轮11的转动。其中电机12位于蜗壳10外,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电机12的至少部分还可以位于蜗壳10的容纳腔内。电机12驱动叶轮11转动,叶轮11驱动气流流动并从气流进口102流向气流出口101。
可选地,电机12的径向尺寸小于容纳腔的径向尺寸。因此,电机12设在容纳腔内,还是容纳腔外,电机12的周壁与容纳腔的内壁在径向方向上均具有间隙,可以避免电机12封挡容纳腔的轴向一端,使得蜗壳10可以具有相对的两个气流进口102,可以提高离心风机100的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继续参照图6,第一转动轴120、第二转动轴121可以同步转动,当然,第一转动轴120、第二转动轴121也可以独立控制,由此可以增加离心风机100结构的多样性。
继续参照图6-7,第一风机支架13、第二风机支架14均呈中空矩形支架,第一风机支架13、第二风机支架14分别套设在两个蜗壳10的端部,且第一风机支架13、第二风机支架14的部分位于气流出口101处以使得两个蜗壳10的靠近彼此的气流进口102与相应的的气流出口101间隔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1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杆15的卡接端开设有凹槽150,所述凹槽150内设置有弹性件17,所述弹性件17的上方设有滑块18,所述第二固定杆16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5适配的滑道160,所述滑块18的顶面凸出设置于所述凹槽150,且与所述滑道160的内顶面与所述滑块18的顶面抵接,以对所述弹性件17产生压力,所述滑道160具有入口端以及出口端,于所述出口端的上方设置卡接部19,其中,所述卡接部19的底面与所述滑块18的顶面抵接。具体地,当需要将电机12进行固定时,可以将第一固定杆15的卡接端自入口端滑入第二固定杆16的滑道160,在第一固定杆15的卡接端在滑道160内滑动的过程中,滑块18的顶面与滑道160的内顶面抵接,以对滑块18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压缩弹性件17变形,直至第一固定杆15的卡接端从出口端滑出滑道160,滑道160的内顶面不在对滑块18产生向下的压力,弹性件17将滑块18弹起,弹起18的滑块18与卡接部19的底面抵接,进而与卡接部19形成过盈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固定杆15与第二固定杆16的卡接固定。相应地,当需要将卸下电机12,可以向下按压滑块18,此时弹性件17被压缩变形,滑块18自出口端滑入滑道160内,在滑道160内滑动的过程中,滑块18受到滑道160内顶面的作用力而压缩弹性件17,直至滑块18自入口端滑出滑道160之外,滑块18解除对弹性件17的压缩,弹性件17恢复形变,使得第一固定杆15脱离第二固定杆16,从而实现电机12的拆卸。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杆15与第二固定杆16还可以使用以下结构实现卡接,具体的配合结构如下:所述第一固定杆15的末端开设有凹槽150,所述凹槽150内设置有弹性件17,所述弹性件17的上方设有滑块18,所述第二固定杆16开设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5适配的滑道160,所述滑块18的顶面凸出设置于所述凹槽150,且与所述滑道160的内顶面与所述滑块18的顶面抵接,以对所述弹性件17产生压力,于所述滑道160的上方开设与所述滑道160连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滑块18适配。具体地,当需要将电机12进行固定时,可以将第一固定杆15的卡接端自入口端滑入第二固定杆16的滑道160,在第一固定杆15的卡接端在滑道160内滑动的过程中,滑块18的顶面与滑道160的内顶面抵接,以对滑块18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压缩弹性件17变形,直至滑块18沿着滑道160滑动至限位孔处时,由于滑道160接触对滑块18的抵接,弹性件17恢复形变,将滑块18弹出限位孔,此时滑块18的顶部被卡在限位孔内,从而实现第一固定杆15与第二固定杆16的卡接固定。相应地,当需要将卸下电机12,可以向下按压滑块18,此时弹性件17被压缩变形,滑块18自限位孔滑入滑道160内,在滑道160内滑动的过程中,滑块18受到滑道160内顶面的作用力而压缩弹性件17,直至滑块18滑出滑道160之外,滑块18解除对弹性件17的压缩,弹性件17恢复形变,使得第一固定杆15脱离第二固定杆16,从而实现电机12的拆卸。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杆15还可以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固定杆16上还可以设有卡槽,第一固定杆15与第二固定杆16通过卡扣、卡槽实现卡接。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固定杆15、第二固定杆16的卡接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满足第一固定杆15、第二固定杆16的卡接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继续参照图10-11,所述第一固定杆15的截面呈T形,所述第一固定杆15包括条形第一底座151以及于所述第一底座151垂直连接的加强筋条152,所述凹槽150开设于所述加强筋条152上,所述第二固定杆16开设有截面呈T形的滑道160。其中,第一底座15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杆15上,且于加强筋条152远离凹槽150的一端开设第一限位槽153,环绕第一风机支架13的中空位置第一环形限位件130,第一限位槽153与第一环形限位件130卡接,从而实现第一固定杆15与第一风机支架13的固定。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2,第二固定杆16包括T形第二底座161以及于第二底座161的顶部设置的卡接部19,卡接部19的底面与第二底座161的表面构成第二限位槽162,环绕第二风机支架14的中空位置第二环形限位件140,第二限位槽162与第二环形限位件140卡接,从而实现第二固定杆16与第二风机支架14的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继续参照图6-7,第一风机支架13的第一环形限位件130上均匀设置3个第一固定杆15,相应地,在第二风机支架14的第二环形限位件140的对应位置也设置3个第二固定杆16,这样第一风机支架13、第二风机支架14通过其上的固定杆将电机12稳定固定在第一风机支架13、第二风机支架1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6-7,第一风机支架13的至少两个边角处设置第一定位筋131,第二风机支架14的对应位置设置第二定位筋141,第一定位筋131与第二定位筋14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在将第一固定杆15与第二固定杆16进行卡接之前,可以先通过第一定位筋131与第二定位筋141将第一风机支架13与第二风机支架14进行定位,然后再进行第一固定杆15、第二固定杆16的卡接,从而提高了第一固定杆15与第二固定杆16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继续参照图11-12,所述滑块18的顶面为弧形过渡面180,所述滑道160的入口端具有与所述弧形过渡面180配合的弧形表面163。具体地,弧形表面163可以对弧形过渡面180起到导向的作用,当滑块18滑入滑道160时,可以通过弧形过渡面180与弧形表面163的配合减少滑块18滑入滑道160的阻力,使得滑块18能够顺利的滑入滑道160内。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蜗壳10包括本体103和蜗舌104。具体而言,本体103形成为开环形,具体地,本体103为圆形的开环形。蜗舌104的一端与本体103周向方向的一端连接以共同形成容纳腔,蜗舌104的另一端与本体103周向方向的另一端间隔开以形成气流出口101。容纳腔内可以设置叶轮11,叶轮11的轴线与本体103的轴线平行或重合,容纳腔的轴向两端可以形成为气流进口102。气体在叶轮11的作用下从气流进口102进入容纳腔内,再从气流出口101流出。其中,蜗舌104的设置可以提高离心风机100的效率和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蜗舌104的朝向气流出口101的一端的轮廓为朝向远离气流出口101的方向凹入的弧形。由此可以使得气流出口101的出风速度更加均匀,有利于降低噪声。可以理解的是,在蜗壳10的轴向方向上,中间位置的风量较大,两端位置的风量较小,将气流出口101的中间位置设置的较宽,两端位置设置的较窄,可以使得气流出口101在蜗壳10的轴向方向上风速较为均匀,防止气流出口101处的流动分离、涡旋等,可以降低噪声。
进一步地,沿蜗壳10的轴向方向,气流出口101中间位置宽度最宽,在中间向两端的方向上,气流出口101的宽度逐渐减小。由此可以更好的使得气流出口101的出风速度均匀,更好的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蜗舌104的朝向气流出口101的端面在垂直于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横截面上的形状为朝向气流出口101凸出的弧形。由此可以对气流的流动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降低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3,在蜗壳10的轴向方向上,气流出口101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有连接件105,连接件105的两端分别连接本体103和蜗舌104。由此可以使得气流进口102和气流出口101分隔开,避免从气流进口102进入的气流与从气流出口101排出的气流发生干涉或从气流出口101流出的气流再次流回到气流进口102。
继续参照图5,叶轮11包括叶片110和设置在叶片110上的分段部111以及加强筋112,分段部111将叶片110分隔成两部分,具体地,加强筋112位于分段部111的一侧,加强筋112与叶片110相连接,且位于叶片110背离叶轮11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分段部111将叶片110分隔成靠近气流出口101的部分和远离气流出口101的部分,靠近气流出口101的部分的叶片110将流体由外界输送到蜗壳10内,其速度方向更偏向于叶轮11的轴线方向,以增大离心风机100的风量,远离气流出口101的部分的叶片110一般为将流体甩出蜗壳10,也即其速度方向更偏向于叶轮11的径向方向,给流体提供向气流出口101流动的压力,以增大流体向气流出口101流动的速度,因此使得气流出口101中间部分的流体的流量大于气流出口101两端的流体的流量。
进一步地,叶轮11还可以通过多个分段部111将其分隔成更多段,则蜗壳10的气流出口101应根据叶轮11进行相应的分段设计,每段的型线也应该根据叶轮11的流动规律进行分别设计。
其中,如图14所示,叶轮11通过分段部111分为两段,一般地,前端叶轮作用是将流体从外界输送到蜗壳10中,其速度方向更偏向于轴向,以增大流量;而后端叶轮作用一般为将流体甩出蜗壳10,给流体提供压力,其速度一般更偏向于径向。这样的特点造成蜗壳10的气流出口101的截面的速度分布有明显的前后段差异,分布不均匀,因此可以将气流出口101的截面处的形状按照叶轮11的分段形式,亦分为两段,蜗舌104的“V形”的转折点,也即叶轮11前后段的分割点,蜗舌104两段的型线分布规律也是按照叶轮11前后段的作用不同分别进行设计,其与叶轮11前后段的长度、转速等参数相关,可以分别设计成倾斜直线形、圆弧形、多段式圆弧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机支架,设置有第一固定杆;
第二风机支架,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卡接,以将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风机支架与第二风机支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卡接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方设有滑块,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开设与所述第一固定杆适配的滑道,所述滑块的顶面凸出设置于所述凹槽,且与所述滑道的内顶面与所述滑块的顶面抵接,以对所述弹性件产生压力,所述滑道具有入口端以及出口端,于所述出口端的上方设置卡接部,其中,所述卡接部的底面与所述滑块的顶面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末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上方设有滑块,所述第二固定杆开设与所述第一固定杆适配的滑道,所述滑块的顶面凸出设置于所述凹槽,且与所述滑道的内顶面与所述滑块的顶面抵接,以对所述弹性件产生压力,于所述滑道的上方开设与所述滑道连通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滑块适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卡槽。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截面呈T形,所述第一固定杆包括条形第一底座以及于所述第一底座垂直连接的加强筋条,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加强筋条上,所述第二固定杆开设有截面呈T形的滑道。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顶面为弧形过渡面,所述滑道的入口端具有与所述弧形过渡面配合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硅胶垫。
8.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蜗壳、两个叶轮以及电机,其中,所述电机位于两个蜗壳之间,每个蜗壳内均设置一个叶轮,所述电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风机支架以及第二风机支架与两个叶轮连接,所述第一风机支架、第二风机支架分别套设在所述蜗壳上。
10.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离心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39567.0U CN215109694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39567.0U CN215109694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09694U true CN215109694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291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39567.0U Active CN215109694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096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31060A (zh) * | 2021-12-29 | 2022-03-04 | 南方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钛铝合金芯轴的空气静压高速电主轴 |
-
2021
- 2021-04-30 CN CN202120939567.0U patent/CN2151096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31060A (zh) * | 2021-12-29 | 2022-03-04 | 南方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钛铝合金芯轴的空气静压高速电主轴 |
CN114131060B (zh) * | 2021-12-29 | 2022-11-11 | 南方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钛铝合金芯轴的空气静压高速电主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06211B2 (en) | Counter-rotating fan | |
CN108252949A (zh) | 混流风轮及混流风机 | |
CN110219828B (zh) | 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电器 | |
CN107061320B (zh) | 电风机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15109694U (zh) | 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 |
CN112780599A (zh) | 离心风机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0196137U (zh) | 离心风机及其蜗壳和家用电器 | |
CN109958638B (zh) |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 |
CN215109673U (zh) | 蜗壳、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 |
CN210122958U (zh) | 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 | |
CN110185640B (zh) | 离心风机、家用电器 | |
CN114352574B (zh) | 一种具有防涡片的离心风机 | |
WO2022143328A1 (zh) | 离心风机、家用电器、蜗壳和烹饪器具 | |
CN216044508U (zh) | 一种叶片、叶轮及离心风机 | |
CN109931289A (zh) | 一种无蜗壳风机的无叶扩压器 | |
CN113107898B (zh) | 离心风机用叶片、叶轮、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 |
CN213419398U (zh) | 一种风道组件及家用电器 | |
CN209840275U (zh) | 贯流风叶及其风叶单元 | |
CN113309714A (zh) | 多翼离心风机和家用电器 | |
CN112177947A (zh) | 一种风道组件及家用电器 | |
CN219472372U (zh) |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 |
JP3387987B2 (ja) | 多翼送風ファン | |
CN114688046A (zh) | 风机组件和吸尘器 | |
CN215860864U (zh) | 导流式风扇 | |
CN217152365U (zh) | 一种高稳定性离心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