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2372U -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2372U
CN219472372U CN202320476632.XU CN202320476632U CN219472372U CN 219472372 U CN219472372 U CN 219472372U CN 202320476632 U CN202320476632 U CN 202320476632U CN 219472372 U CN219472372 U CN 219472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fan
impeller
ai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66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慧冬
蒋婷婷
罗常
方佳旗
郑礼成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66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2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2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2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风机包括风机本体和第一壳体;风机本体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气体能够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风机本体内;第一壳体与风机本体连接,与风机本体围设出流道,流道与第一进气口连通;其中,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流道连接,流道的宽度由靠近第二进气口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减小。

Description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会设置有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用于将室外的空气通过管路输送到室内,实现清新空气的作用。
在相关技术中,新风系统设置有流道,室外的空气能够由流道的一端进入到流道内,并经过流道由流道的另一端进入风机中,进而实现向室内输送室外的空气。但由于气体在流道中流动时易产生涡流,进而导致气体的流量下降,影响新风系统的换气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新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风机本体和第一壳体;风机本体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气体能够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风机本体内;第一壳体与风机本体连接,与风机本体围设出流道,流道与第一进气口连通;其中,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流道连接,流道的宽度由靠近第二进气口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减小。
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机,包括风机本体和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风机本体连接,与风机本体围设出流道,风机本体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均与流道连通,在风机本体开始工作后,风机本体能够将流道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吸入风机本体的内部,流道内压力降低后,能够通过第二进气口将风机外部的气体吸入流道,例如将室外的空气吸入流道,并通过风机送入室内,进而实现气体的输送。由于流道的宽度由靠近第二进气口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减小,进而使得流道内的气体在流动时,流道的内壁能够对气体进行导向,降低流道对气体的阻力,进而降低流道内产生涡流的概率,提升流道内气体的流量,提升新风系统的换气效果。
具体地,流道的宽度由靠近第二进气口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减小,使得流道的横截面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结构,三角形结构的流道使得流道在第一进气口处的宽度较小,进而使得第一进气口的周向上不会产生过多的角落,降低了气体在流道的角落处产生涡流的概率,有效地提升了流道内气体的流量。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还包括管路,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进气口连接,第二端延伸至室外,以使室外的空气能够进入到流道内。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外部形状与流道的形状相适配,即第一壳体为厚度均匀的壳体,第一壳体的外部形状的宽度由靠近第二进气口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减小。
进一步地,风机还包括旋转轴,旋转轴能够与驱动电机电解,叶轮设置于旋转轴上,进而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叶轮在涡壳内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空间满足滤网安装。
具体地,气体由第二进气口向第一进气口流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流道的宽度是指在流道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第二方向与风机的轴向垂直,并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机,仿真分析,在同等尺寸范围和仿真设置下,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机的流量较方形壳体的风机提升7.5%的风量,可以有效减小扩压装置尾部分离,改善叶道涡流,从而有效降低流动损失,减小气动噪音。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包括侧壁、过渡部和顶壁;侧壁的第一侧与风机本体连接;过渡部的第一侧与侧壁的第二侧连接;顶壁与过渡部的第二侧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包括侧壁、过渡部和顶壁,侧壁与风机本体连接,顶壁通过过渡部与侧壁连接,顶壁、过渡部、侧壁和风机本体与侧壁连接的表面围设出流道。由于在侧壁与顶壁之间设置有过渡部,使得侧壁与顶壁之间的过渡更光滑,进而减少第一壳体的顶壁与侧壁之间的拐角,降低在第一壳体的顶壁与侧壁之间的拐角处形成涡流的概率,进一步提升流道内气体的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过渡部由第一侧至第二侧呈弧状延伸,过渡部的半径大于等于20毫米,且小于等于40毫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渡部由第一侧至第二侧呈弧状延伸,使得过渡部能够沿风机的轴向对气体的流动进行导向,进一步降低流道内产生涡流的概率,进而提升流道内的流量。并且通过调节过渡部的半径,实现了对过渡部的导流效果的提升和对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上的截面积的调整。通过将过渡部的半径设置为20毫米至40毫米,使得过渡部即可对气体进行更有效地导向,也可避免过渡部占用过多的侧壁和顶壁的空间,使得流道在第二方向上具备一定的截面积,进而避免因流道的截面积过小而影响流道内气体的流量。
具体地,过渡部由第一侧至第二侧呈弧状延伸使得空气的流动方向由沿风机本体的表面流动转换成沿风机的轴向流动,有效改善流动分离,从而提高流体性能,增加系统风量。
具体地,过渡部的半径可为20毫米。
过渡部的半径也可为30毫米。
过渡部的半径也可为32.5毫米。
过渡部的半径还可为40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呈弧状延伸,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的半径大于等于40毫米,且小于等于80毫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呈弧状延伸,使得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能够更好地对气体的流动进行导向,进一步降低流道内产生涡流的概率,进而提升流道内的流量。并且通过调节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的半径,实现了对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的导流效果的提升。通过将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的半径设置为40毫米至80毫米,使得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即可对气体进行更有效地导向,也可避免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与第一进气口产生干涉,在提升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的导流效果的同时,确保流道内的气体能够更顺利地由第一进气口进入到风机本体的内部。
具体地,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的半径可为40毫米。
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的半径也可为52.5毫米。
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的半径也可为60毫米。
侧壁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的半径还可为80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实现了对第二进气口与流道内气体流动性的调整。并且将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0度至90度,使得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气体在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之间不会存在过大的夹角,进而使得气体经过第二进气口和流道时更顺畅,进一步提升流道内的流量,降低流道内出现涡流的概率。
具体地,中心线为壳体在流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中心线,该中心线上位于第二进气口的第一侧的部分与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之间夹角为0度至90度。该中心线上位于第二进气口的第二侧的部分与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之间夹角为90度至180度。
第二进气口的第一侧为第二进气口远离第一进气口的一侧。
第二进气口的第二侧为第二进气口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即中心线上位于第二进气口的第二侧的部分为中心线位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之间的部分。
具体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可为0度。
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也可为45度。
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还可为9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风机本体包括第二壳体、涡壳和叶轮,第二壳体的第一侧与第一壳体连接;涡壳与第二壳体连接,位于第二壳体的第二侧,与第二壳体围设出安装腔;叶轮设置于安装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本体包括第二壳体、涡壳和叶轮第二壳体和涡壳围设出安装腔,叶轮位于安装腔内,当点击驱动叶轮转动时,叶轮能够驱动气体流动,进而实现送风。
进一步地,叶轮为离心叶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流道通过第一进气口与安装腔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流道通过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第一进气口与安装腔连通,进而使得流道内的气体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到安装腔内,以便于通过叶轮与涡壳的配合对气体进行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风机本体还包括集流部件,集流部件沿第一进气口的周向呈环形布置,与第二壳体连接,且沿叶轮的轴向向安装腔内呈弧状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本体还包括集流部件,集流部件设置于第一进气口处,并且沿叶轮的轴向向安装腔内呈弧状延伸,使得集流部件能够对经过第一进气口的气体进行导向,使得气体在通过第一进气口后会运动至叶轮处,降低气体经过第一进气口后进入到叶轮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的概率,进而提升叶轮的效率,进一步提升风机的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集流部件在叶轮的轴向上的高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6毫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集流部件在叶轮的轴向上的高度的调节,实现了对集流部件的导流效果的调节。并且将集流部件在叶轮的轴向上的高度设置为0至6毫米,在避免集流部件与叶轮产生干涉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鸡柳部件的导流效果。
具体地,集流部件在叶轮的轴向上的高度可为2毫米。
集流部件在叶轮的轴向上的高度也可为4毫米。
集流部件在叶轮的轴向上的高度还可为6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叶轮的叶片的入口角的角度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调整叶轮的叶片的入口角的角度,实现对叶轮驱动气体能力的调节。并且通过将叶轮的叶片的入口角的角度设置为50度至90度,提升风机的流量,进一步提升新风系统的换气速率。
具体地,叶轮的叶片的入口角的角度可为50度。
叶轮的叶片的入口角的角度也可为80度。
叶轮的叶片的入口角的角度还可为90度。
具体地,叶轮的叶片的入口角为叶片靠近叶轮轴线的一侧与叶片靠近叶轮轴线的一侧所在圆的切向之间的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叶轮的叶片的出口角的角度大于等于150度,且小于等于170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调整叶轮的叶片的出口角的角度,实现对叶轮驱动气体能力的调节。并且通过将叶轮的叶片的出口角的角度设置为150度至170度,提升风机的流量,进一步提升新风系统的换气速率。
具体地,叶轮的叶片的出口角的角度可为150度。
叶轮的叶片的出口角的角度也可为160度。
叶轮的叶片的出口角的角度还可为170度。
具体地,叶轮的叶片的出口角为叶片远离叶轮轴线的一侧与叶片远离叶轮轴线的一侧所在圆的切向之间的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涡壳设置有出气口,风机本体还包括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第一格栅与涡壳连接,位于出气口处;第二格栅与第二壳体连接,位于第一进气口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格栅与涡壳连接,位于出气口处,第二格栅与第二壳体连接,位于第一进气口处,可通过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对进气口和出气口处的气流进行调节,进而降低进气口和出气口处的气流噪声。并且通过在出气口设置第一格栅,在进气口设置第二格栅,还可避免杂物由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处进入到风机本体内,进而确保叶轮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在风机本体的轴向上的高度大于等于40毫米,且小于等于80毫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在风机本体的轴向上的高度为40毫米至80毫米,在提升流道的风量的同时,减小风机的体积,提升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壳体在风机本体的轴向上的高度可为40毫米。
第一壳体在风机本体的轴向上的高度也可为60毫米。
第一壳体在风机本体的轴向上的高度还可为80毫米。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风机,因此该新风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风机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风机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新风系统,因此该空调器具备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风机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新风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之一;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的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之三;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本体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叶轮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风机本体,110第一进气口,120第二壳体,130涡壳,140安装腔,150叶轮,160集流部件,170第一格栅,180第二格栅,200第一壳体,210第二进气口,220侧壁,230过渡部,240顶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风机本体100和第一壳体200;风机本体100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10,气体能够通过第一进气口110进入风机本体100内;第一壳体200与风机本体100连接,与风机本体100围设出流道,流道与第一进气口110连通;其中,第一壳体200设置有第二进气口210,第二进气口210与流道连接,流道的宽度由靠近第二进气口210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减小。
在该实施例中,风机包括风机本体100和第一壳体200,第一壳体200与风机本体100连接,与风机本体100围设出流道,风机本体100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10,第一壳体200设置有第二进气口210,第一进气口110和第二进气口210均与流道连通,在风机本体100开始工作后,风机本体100能够将流道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110吸入风机本体100的内部,流道内压力降低后,能够通过第二进气口210将风机外部的气体吸入流道,例如将室外的空气吸入流道,并通过风机送入室内,进而实现气体的输送。由于流道的宽度由靠近第二进气口210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减小,进而使得流道内的气体在流动时,流道的内壁能够对气体进行导向,降低流道对气体的阻力,进而降低流道内产生涡流的概率,提升流道内气体的流量,提升新风系统的换气效果。
具体地,流道的宽度由靠近第二进气口210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减小,使得流道的横截面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结构,三角形结构的流道使得流道在第一进气口110处的宽度较小,进而使得第一进气口110的周向上不会产生过多的角落,降低了气体在流道的角落处产生涡流的概率,有效地提升了流道内气体的流量。
进一步地,新风系统还包括管路,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进气口210连接,第二端延伸至室外,以使室外的空气能够进入到流道内。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200的外部形状与流道的形状相适配,即第一壳体200为厚度均匀的壳体,第一壳体200的外部形状的宽度由靠近第二进气口210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减小。
进一步地,风机还包括旋转轴,旋转轴能够与驱动电机电解,叶轮150设置于旋转轴上,进而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叶轮150在涡壳130内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200内部设置空间满足滤网安装。
具体地,气体由第二进气口210向第一进气口110流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流道的宽度是指在流道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第二方向Y与风机的轴向垂直,并且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
如图4所示,流道的宽度由靠近第二进气口210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减小,也可为流道的宽度由A点至B点减小。
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机,仿真分析,在同等尺寸范围和仿真设置下,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机的流量较方形壳体的风机提升7.5%的风量,可以有效减小扩压装置尾部分离,改善叶道涡流,从而有效降低流动损失,减小气动噪音。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200包括侧壁220、过渡部230和顶壁240;侧壁220的第一侧与风机本体100连接;过渡部230的第一侧与侧壁220的第二侧连接;顶壁240与过渡部230的第二侧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0包括侧壁220、过渡部230和顶壁240,侧壁220与风机本体100连接,顶壁240通过过渡部230与侧壁220连接,顶壁240、过渡部230、侧壁220和风机本体100与侧壁220连接的表面围设出流道。由于在侧壁220与顶壁240之间设置有过渡部230,使得侧壁220与顶壁240之间的过渡更光滑,进而减少第一壳体200的顶壁240与侧壁220之间的拐角,降低在第一壳体200的顶壁240与侧壁220之间的拐角处形成涡流的概率,进一步提升流道内气体的流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所示,过渡部230由第一侧至第二侧呈弧状延伸,过渡部230的半径R1大于等于20毫米,且小于等于40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过渡部230由第一侧至第二侧呈弧状延伸,使得过渡部230能够沿风机的轴向对气体的流动进行导向,进一步降低流道内产生涡流的概率,进而提升流道内的流量。并且通过调节过渡部230的半径R1,实现了对过渡部230的导流效果的提升和对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Y上的截面积的调整。通过将过渡部230的半径R1设置为20毫米至40毫米,使得过渡部230即可对气体进行更有效地导向,也可避免过渡部230占用过多的侧壁220和顶壁240的空间,使得流道在第二方向Y上具备一定的截面积,进而避免因流道的截面积过小而影响流道内气体的流量。
具体地,过渡部230由第一侧至第二侧呈弧状延伸使得空气的流动方向由沿风机本体100的表面流动转换成沿风机的轴向流动,有效改善流动分离,从而提高流体性能,增加系统风量。
具体地,过渡部230的半径R1可为20毫米。
过渡部230的半径R1也可为30毫米。
过渡部230的半径R1也可为32.5毫米。
过渡部230的半径R1还可为40毫米。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4所示,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呈弧状延伸,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的半径R2大于等于40毫米,且小于等于80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呈弧状延伸,使得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能够更好地对气体的流动进行导向,进一步降低流道内产生涡流的概率,进而提升流道内的流量。并且通过调节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的半径R2,实现了对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的导流效果的提升。通过将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的半径R2设置为40毫米至80毫米,使得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即可对气体进行更有效地导向,也可避免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与第一进气口110产生干涉,在提升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的导流效果的同时,确保流道内的气体能够更顺利地由第一进气口110进入到风机本体100的内部。
具体地,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的半径R2可为40毫米。
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的半径R2也可为52.5毫米。
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的半径R2也可为60毫米。
侧壁22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的半径R2还可为80毫米。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4所示,第二进气口210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20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1的角度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二进气口210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20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实现了对第二进气口210与流道内气体流动性的调整。并且将第二进气口210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20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1设置为0度至90度,使得第二进气口210的进气方向与气体在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之间不会存在过大的夹角,进而使得气体经过第二进气口210和流道时更顺畅,进一步提升流道内的流量,降低流道内出现涡流的概率。
具体地,中心线为壳体在流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的中心线,该中心线上位于第二进气口210的第一侧的部分与第二进气口210的进气方向之间夹角a1为0度至90度。该中心线上位于第二进气口210的第二侧的部分与第二进气口210的进气方向之间夹角为90度至180度。
第二进气口210的第一侧为第二进气口210远离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
第二进气口210的第二侧为第二进气口210靠近第一进气口110的一侧,即中心线上位于第二进气口210的第二侧的部分为中心线位于第一进气口110和第二进气口210之间的部分。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进气口210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20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1可为0度,即第二进气口210沿第一方向X布置。
第二进气口210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20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1也可为45度。
如图4所示,第二进气口210的进气方向与第一壳体200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a1还可为90度,即第二进气口210沿第二方向Y布置。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2所示,风机本体100包括第二壳体120、涡壳130和叶轮150,第二壳体120的第一侧与第一壳体200连接;涡壳130与第二壳体120连接,位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侧,与第二壳体120围设出安装腔140;叶轮150设置于安装腔140内。
在该实施例中,风机本体100包括第二壳体120、涡壳130和叶轮150第二壳体120和涡壳130围设出安装腔140,叶轮150位于安装腔140内,当点击驱动叶轮150转动时,叶轮150能够驱动气体流动,进而实现送风。
进一步地,叶轮150为离心叶轮。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120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10,流道通过第一进气口110与安装腔140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流道通过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的第一进气口110与安装腔140连通,进而使得流道内的气体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到安装腔140内,以便于通过叶轮150与涡壳130的配合对气体进行输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7和图8所示,风机本体100还包括集流部件160,集流部件160沿第一进气口110的周向呈环形布置,与第二壳体120连接,且沿叶轮150的轴向向安装腔140内呈弧状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风机本体100还包括集流部件160,集流部件160设置于第一进气口110处,并且沿叶轮150的轴向向安装腔140内呈弧状延伸,使得集流部件160能够对经过第一进气口110的气体进行导向,使得气体在通过第一进气口110后会运动至叶轮150处,降低气体经过第一进气口110后进入到叶轮15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间隙的概率,进而提升叶轮150的效率,进一步提升风机的流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集流部件160在叶轮150的轴向上的高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6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集流部件160在叶轮150的轴向上的高度的调节,实现了对集流部件160的导流效果的调节。并且将集流部件160在叶轮150的轴向上的高度设置为0至6毫米,在避免集流部件160与叶轮150产生干涉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鸡柳部件的导流效果。
具体地,集流部件160在叶轮150的轴向上的高度可为2毫米。
集流部件160在叶轮150的轴向上的高度也可为4毫米。
集流部件160在叶轮150的轴向上的高度还可为6毫米。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9所示,叶轮150的叶片的入口角β2的角度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叶轮150的叶片的入口角的角度,实现对叶轮150驱动气体能力的调节。并且通过将叶轮150的叶片的入口角β2的角度设置为50度至90度,提升风机的流量,进一步提升新风系统的换气速率。
具体地,叶轮150的叶片的入口角β2的角度可为50度。
叶轮150的叶片的入口角β2的角度也可为80度。
叶轮150的叶片的入口角β2的角度还可为90度。
具体地,叶轮150的叶片的入口角为叶片靠近叶轮150轴线的一侧与叶片靠近叶轮150轴线的一侧所在圆的切向之间的夹角。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9所示,叶轮150的叶片的出口角β1的角度大于等于150度,且小于等于170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调整叶轮150的叶片的出口角β1的角度,实现对叶轮150驱动气体能力的调节。并且通过将叶轮150的叶片的出口角β1的角度设置为150度至170度,提升风机的流量,进一步提升新风系统的换气速率。
具体地,叶轮150的叶片的出口角β1的角度可为150度。
叶轮150的叶片的出口角β1的角度也可为160度。
叶轮150的叶片的出口角β1的角度还可为170度。
具体地,叶轮150的叶片的出口角为叶片远离叶轮150轴线的一侧与叶片远离叶轮150轴线的一侧所在圆的切向之间的夹角。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8所示,涡壳130设置有出气口,风机本体100还包括第一格栅170和第二格栅180。第一格栅170与涡壳130连接,位于出气口处;第二格栅180与第二壳体120连接,位于第一进气口110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格栅170与涡壳130连接,位于出气口处,第二格栅180与第二壳体120连接,位于第一进气口110处,可通过第一格栅170和第二格栅180对进气口和出气口处的气流进行调节,进而降低进气口和出气口处的气流噪声。并且通过在出气口设置第一格栅170,在进气口设置第二格栅180,还可避免杂物由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处进入到风机本体100内,进而确保叶轮150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机,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200在风机本体100的轴向上的高度H1大于等于40毫米,且小于等于80毫米。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0在风机本体100的轴向上的高度H1为40毫米至80毫米,在提升流道的风量的同时,减小风机的体积,提升风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壳体200在风机本体100的轴向上的高度H1可为40毫米。
第一壳体200在风机本体100的轴向上的高度H1也可为60毫米。
第一壳体200在风机本体100的轴向上的高度H1还可为80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机,因此该新风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机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机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因此该空调器具备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风机或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本体,所述风机本体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所述风机本体内;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风机本体连接,与所述风机本体围设出流道,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流道连接,所述流道的宽度由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口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侧壁,所述侧壁的第一侧与所述风机本体连接;
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第一侧与所述侧壁的第二侧连接;
顶壁,所述顶壁与所述过渡部的第二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由第一侧至第二侧呈弧状延伸,所述过渡部的半径大于等于20毫米,且小于等于4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一侧呈弧状延伸,所述侧壁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一侧的半径大于等于40毫米,且小于等于8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本体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涡壳,所述涡壳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壳体围设出安装腔;
叶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流道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本体还包括:
集流部件,所述集流部件沿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周向呈环形布置,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沿所述叶轮的轴向向所述安装腔内呈弧状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部件在所述叶轮的轴向上的高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6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叶片的入口角的角度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叶片的出口角的角度大于等于150度,且小于等于170度。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壳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风机本体还包括:
第一格栅,所述第一格栅与所述涡壳连接,位于所述出气口处;
第二格栅,所述第二格栅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风机本体轴向上的高度大于等于40毫米,且小于等于80毫米。
14.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或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新风系统。
CN202320476632.XU 2023-03-14 2023-03-14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Active CN219472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6632.XU CN219472372U (zh) 2023-03-14 2023-03-14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6632.XU CN219472372U (zh) 2023-03-14 2023-03-14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2372U true CN219472372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6632.XU Active CN219472372U (zh) 2023-03-14 2023-03-14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2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42644A1 (en) Counter-rotating fan
CN210196137U (zh) 离心风机及其蜗壳和家用电器
CN211692946U (zh) 一种吹风效果好的吹吸机
CN219472372U (zh)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CN209818397U (zh) 一种前置导叶与有叶扩压器联合调节装置
CN110494654B (zh) 远心风扇、成型用模具及流体输送装置
CN116136222A (zh)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US20120171026A1 (en) Centrifugal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CN216044508U (zh) 一种叶片、叶轮及离心风机
CN215109694U (zh) 离心风机用固定机构、离心风机以及家用电器
CN112377457B (zh) 一种叶轮、应用有该叶轮的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CN209840275U (zh) 贯流风叶及其风叶单元
CN108469073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220870996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新风空调
CN215637534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4109910B (zh) 自吸式离心高压风机
CN217540885U (zh) 送风模块以及空调室内机
CN218624741U (zh) 一种离心风轮及新风机
CN213744053U (zh) 蜗壳及离心风机
CN214837367U (zh) 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19220779U (zh)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CN220227284U (zh) 一种双卧式结构盘管风机
CN219119506U (zh) 离心风机叶轮、离心风机及通气治疗设备
CN215409425U (zh) 一种双联离心风道蜗舌结构
CN217002324U (zh) 一种风机系统及应用有该风机系统的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