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534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534U
CN215637534U CN202120901813.3U CN202120901813U CN215637534U CN 215637534 U CN215637534 U CN 215637534U CN 202120901813 U CN202120901813 U CN 202120901813U CN 215637534 U CN215637534 U CN 215637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air
wind wheel
flow wind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18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彬彬
张坤鹏
姚威
张引
周珊珊
李枝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018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外壳;进风口,设于所述空调器外壳的一侧,所述进风口面积为S1;出风口,设于所述空调器外壳的另一侧,所述出风口面积为S2;其中,所述空调器抗喘振能力系数K,其中K=S1/S2;所述空调器抗喘振能力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2.45~2.55。解决了因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积不等,导致空调器出现喘振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空调的舒适性要求也随之提高,噪声恰恰是空调舒适性优劣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壁挂式空调通常采用贯流风机进行送风,贯流风机出风柔顺、噪声低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卧室场景。但贯流风机压头低、抗风阻能力差的弱点也很突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极易产生喘振现象,间歇性的气流脉动和忽大忽小的噪声表现,恶化了人们对空调舒适性的使用体验,因此壁挂空调的喘振异音亟需解决。且现有技术中,有在贯流风机端部设置可拆卸的挡流板以避免回流,且挡流板的宽度设置为6-25mm,虽能解决回流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喘振,但是,设置可拆卸的挡流板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松动造成异响,且避免喘振效果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因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积不等,导致空调器出现喘振及耐用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外壳;进风口,设于所述空调器外壳的一侧,所述进风口面积为S1;出风口,设于所述空调器外壳的另一侧,所述出风口面积为S2其中,所述空调器抗喘振能力系数K,其中K=S1/S2;所述空调器抗喘振能力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2.45~2.55。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由于空调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积不一致,导致空调器的进风量和出风量不一致导致空调器出现出风喘振,将空调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比值设置为K时,使空调器的抗喘振能力达到最优;经实验证明,当进风口面积和出风口面积之间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2.45~2.55时,空调器的抗喘振能力达到最优,提高了空调器的耐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外壳,包括:空调器底座,所述空调器底座上设有风道侧容纳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贯流风轮,设于所述空调器外壳内,且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设置于风道侧容纳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侧容纳槽,包括:槽底,所述贯流风轮侧壁与所述槽底之间形成预留空间;底座台阶,设于靠近所述贯流风轮的一侧,且沿着远离所述槽底的方向延伸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贯流风轮在转动时不会接触槽底,防止其二者之间发生摩擦,从而对贯流风轮和槽底造成磨损;底座台阶设置于空调器底座上,来减少贯流风轮侧边的进气量,从而增加贯流风轮未和底座台阶重合部分的进气量,从而防止气流从侧边回流至进风口,提高空调器的抗喘振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台阶为环形且与所述槽底为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底座台阶为环形设置,可更好的较少贯流风轮侧边的进气量;且底座台阶和槽底为一体成型使底座台阶的稳定性更强,当贯流风轮工作时,底座台阶不会松动,从而不会产生异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贯流风轮和所述底座台阶的重合量为d的取值范围为7.0~7.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贯流风轮和底座台阶之间的配合长度越长可使抗喘振的能力越强,但是当贯流风轮和底座台阶之间的配合长度过长时,则会导致损失的风量较大,因此当所述贯流风轮和所述底座台阶的重合量为d时,空调器在保证抗喘振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最高出风量;经实验证明,当贯流风轮和底座台阶之间的重合量d的取值范围为7.0~7.5mm时,空调器在保证抗喘振能力的情况下,达到最高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台阶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件,且所述第一凸起件与所述贯流风轮侧壁相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装配时,可通过第一凸起件和贯流风轮侧壁对齐,从而使贯流风轮和底座台阶的重合量达到设定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台阶上还设置有第二凸起件,所述第一凸起件与第二凸起件之间的间距为d。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侧容纳槽上还设有轴承安装位,所述轴承安装位内安装有轴承;其中,所述贯流风轮的转轴与轴承装配。
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
i)将空调器的进风口面积和其出风口面积之间的比值取值范围设置为 2.45~2.55,使空调器的抗喘振能力达到最优。
ii)将空调器的贯流风轮和其底座台阶之间的重合量d的取值范围设置为7.0~7.5mm,使空调器在保证抗喘振能力的情况下,达到最高出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区域I的放大图。
图5为风道侧容纳槽60和贯流风轮4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00为空调器;10为空调器外壳;20为进风口;30为出风口;40为贯流风轮;50为空调器底座;60为风道侧容纳槽;61为预留空间;62为底座台阶;621为第一凸起件;622为第二凸起件;63为环形凸起件;64为环形凹槽;65为环形固定板;66为轴承;67为槽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空调器100例如包括:空调器外壳10、进风口20和出风口30。其中,进风口20设于空调器外壳10的一侧,且进风口20的面积为S1;出风口30 设于空调器外壳10的另一侧,且出风口30的面积为S2
具体的,空调器100的抗喘振能力系数为K,其中K=S1/S2;且K的取值范围为2.45~2.55。
举例来说,进风口20的面积S1和出风口30的面积为S2不同,会导致进风量和出风量不同,但是为保证空调器100能保持尽可能小的进风阻力,可把功尽可能多的转化为有效功,以此提高空调器100的使用效率,因此将进风口20的面积S1设置的比出风口30的面积S2大;但是将进风口20 的面积S1设置的比出风口30的面积S2大的过多时,空调器100的抗喘振能力会降低,经实验所得当进风口20的面积S1和出风口30的面积S2之比为2.45~2.55时,空调器100的抗喘振能力较高。
优选的,当进风口20的面积S1和出风口30的面积S2之比为2.50时,空调器100的抗喘振能力最高。
具体的,参见图2,进风口20设置于空调器100的顶端,相对的出风口30设置于空调器100的底端,使进风口20的风可更容易的从进风口20 进入,也使出风口30的风更容易的从出风口30排出。
优选的,在进风口20的内侧上设置有滤网,防止空调器100的使用空间内的灰尘进入空调器100的内部。
进一步的,当进风口20上安装有所述滤网时,会导致进风口20处的进风量减少,因此当进风口20上设有所述滤网时,可适当的增加进风口20 的面积,使进风口20的实际进风面积达到出风口30的面积的2.45~2.55倍。
具体的,结合图3和图4,空调器100例如还包括:空调器底座50、电机以及贯流风轮40;其中,空调器底座50的远离电机的一端上设有风道侧容纳槽60;贯流风轮40设于空调器外壳10的内部,一端设于电机处,相对的另一端设于风道侧容纳槽60内。
进一步的,风道侧容纳槽60例如包括:槽底67和底座台阶62。其中,贯流风轮40的侧壁与槽底67之间形成预留空间61;底座台阶62设于靠近贯流风轮40的一侧且沿着远离槽底67的方向延伸设置。
举例来说,预留空间61即为贯流风轮40和风道侧容纳槽60之间的配合间隙,由于贯流风轮40的一端连接电机,而另一端则转动连接至风道侧容纳槽60内;当贯流风轮40随电机转动时,其另一端则会和风道侧容纳槽60产生一定的相对位移,因此设置预留空间61,使贯流风轮40在转动时不会接触风道侧容纳槽60的侧壁,防止其二者之间发生摩擦,从而对贯流风轮40和风道侧容纳槽60造成磨损。
具体的,贯流风轮40和底座台阶62的重合量为d时,空调器100在保证抗喘振能力的情况下,达到最高出风量。
举例来说,当贯流风轮40转动时,贯流风轮40的上部吸进空气形成气流,由于贯流风轮40的长度较长,贯流风轮40的两侧的进气量较少,而贯流风轮40中部的进气量较多,从而使得空调器100的内部压力较大,同时由于偏心涡的不稳定,偏心涡内部移动,会使空调器100两端气流向进风口20流出,造成回流,回流过程会使整个风道有喘振现象,出风不稳定,忽大忽小。
进一步的,贯流风轮40和底座台阶62之间的配合长度越长,则相对的出风口30的长度缩短从而导致其面积S2减小,但实际的出风总量保持不变,可使抗喘振的能力越强;但是当贯流风轮40和底座台阶62之间的配合长度过长时,则相对的出风口30的长度增长从而导致其面积S2增大,但实际的出风总量保持不变,则会导致损失的风量较大。
具体的,当进风口20的面积S1和出风口30的面积S2之比为2.45~2.55 时,且贯流风轮40和底座台阶62的重合量为d时,空调器100在保证抗喘振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最高出风量。优选的,当进风口20的面积S1 和出风口30的面积S2之比为2.45~2.55时,经实验所得贯流风轮40和底座台阶62的重合量为d为7.0~7.5mm时,空调器100在保证抗喘振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较高的出风量。
优选的,当贯流风轮40和底座台阶62的重合量为d为7.3mm时,空调器100在保证抗喘振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最高出风量。
优选的,底座台阶62为环形且与槽底67为一体成型。举例来说,底座台阶62为环形设置,可更好的较少贯流风轮40侧边的进气量;且底座台阶62和槽底67为一体成型使底座台阶62的稳定性更强,当贯流风轮40 工作时,底座台阶62不会松动,从而空调器100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异响。
具体的,参见图5,底座台阶62为固定设置于空调器底座50上,且底座台阶62位于空调器底座50和贯流风轮40之间,来减少贯流风轮40侧边的进气量,从而增加贯流风轮40未和底座台阶62重合部分的进气量,进而防止气流从侧边回流至进风口20,提高空调器100的抗喘振能力。
优选的,底座台阶62上设有第一凸起件621和第二凸起件622。其中,第一凸起件621与贯流风轮40的侧壁相对齐;第一凸起件621与第二凸起件622之间的间距为d。
举例来说,在装配时,可通过第一凸起件621和贯流风轮40的侧壁对齐,从而使贯流风轮40和底座台阶62的重合量达到设定值d。
具体的,风道侧容纳槽60例如还包括: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和轴承 66。其中,风道侧容纳槽60靠近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的一侧上设有环形凸起件63;相对的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上设有环形凹槽64。
优选的,环形凸起件63为一侧斜面,一侧垂直于风道侧容纳槽60的平面设置。举例来说,在安装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时,将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从靠近所述斜面的一侧插入,当环形凸起件63位于环形凹槽64内时,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固定于风道侧容纳槽60内。
优选的,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例如还包括:环形固定板65。其中,环形固定板65设置于靠近空调器100内侧的一端。举例来说,当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固定于风道侧容纳槽60内后,其远离空调器100的一端上环形凹槽64的平面和环形凸起件63的垂直于风道侧容纳槽60的平面配合,可防止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向空调器100内侧移动;环形固定板 65和空调器外壳10配合,可防止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向空调器100 外侧移动,从而提高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贯流风轮40安装组件的内侧上还设有轴承安装位。其中,轴承66安装于所述轴承安装位中,且贯流风轮40的一端转动连接至轴承66。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器外壳(10);
进风口(20),设于所述空调器外壳(10)的一侧,所述进风口(20)面积为S1
出风口(30),设于所述空调器外壳(10)的另一侧,所述出风口(30)面积为S2
其中,所述空调器抗喘振能力系数K,其中K=S1/S2;所述空调器抗喘振能力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2.45~2.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外壳(10),包括:空调器底座(50),所述空调器底座(50)上设有容纳空间以及风道侧容纳槽(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贯流风轮(40),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贯流风轮(40)的一端设置于风道侧容纳槽(6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侧容纳槽(60),包括:
槽底(67),所述贯流风轮(40)侧壁与所述槽底(67)之间形成预留空间(61);
底座台阶(62),设于靠近所述贯流风轮(40)的一侧,且沿着远离所述槽底(67)的方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台阶(62)为环形且与所述槽底(67)为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40)和所述底座台阶(62)的重合量为d的取值范围为7.0~7.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台阶(62)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件(621),且所述第一凸起件(621)与所述贯流风轮(40)侧壁相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台阶(62)上还设置有第二凸起件(622),所述第一凸起件(621)与第二凸起件(622)之间的间距为d。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侧容纳槽(60)上还设有轴承安装位,所述轴承安装位内安装有轴承(66);
其中,所述贯流风轮(40)的转轴与轴承装配。
CN202120901813.3U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5637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1813.3U CN215637534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1813.3U CN215637534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534U true CN215637534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37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1813.3U Active CN215637534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5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7830A (zh) * 2021-04-28 2022-10-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7830A (zh) * 2021-04-28 2022-10-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0825B2 (en) Centrifugal blower
CN108869405B (zh) 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CN107061320B (zh) 电风机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5637534U (zh) 一种空调器
JPH05332293A (ja) 多翼送風機
CN115247835A (zh) 一种空调器
CN114352574B (zh) 一种具有防涡片的离心风机
JPH05149297A (ja) 遠心フアン
CN216044508U (zh) 一种叶片、叶轮及离心风机
WO2022143328A1 (zh) 离心风机、家用电器、蜗壳和烹饪器具
CN214617112U (zh) 蜗壳风机和扫地机器人
JP3387987B2 (ja) 多翼送風ファン
CN219472372U (zh)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JPH1068397A (ja) 電動送風機
JP3938252B2 (ja) 多翼送風機
JPH11324991A (ja) 遠心ファンのケーシング
CN114109869A (zh) 一种风机及使用该风机的家电
JP2809867B2 (ja) 電動送風機
CN218266402U (zh) 一种双出口离心风机
JP4029333B2 (ja) 電動送風機
JP2001173596A (ja) 多翼送風機
JP2778266B2 (ja) 電動送風機
CN116136222A (zh) 风机、新风系统和空调器
CN219809951U (zh) 油烟机
CN218624741U (zh) 一种离心风轮及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