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2958U - 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2958U
CN210122958U CN201920731480.7U CN201920731480U CN210122958U CN 210122958 U CN210122958 U CN 210122958U CN 201920731480 U CN201920731480 U CN 201920731480U CN 210122958 U CN210122958 U CN 210122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te
air
centrifugal fan
impell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14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Kelon Electrical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314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2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2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2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涉及离心风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离心风机在工作时的噪声较大的问题而发明。该离心风机,包括叶轮和蜗壳,叶轮设置于蜗壳内,蜗壳具有蜗舌,在蜗舌上,第一位置处的蜗舌与叶轮的间隙,小于第二位置处的蜗舌与叶轮的间隙;其中,沿蜗壳的轴向,第一位置离蜗壳的进风端的距离小于第二位置离蜗壳的进风端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可用于除湿机、移动空调等电器中。

Description

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以其吸力大、结构紧凑等优点在除湿机、移动空调等电器中取得广泛应用。蜗壳是离心风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将离开叶轮的气体导向蜗壳出口,并将气体的部分动压转变为静压。在离心风机的蜗壳的出风口处通常会设有蜗舌,蜗舌可以防止一部分气体在蜗壳内循环流动。蜗舌的结构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离心风机的性能。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离心风机,如图1所示,包括蜗壳01,蜗壳01具有蜗舌011。离心风机在工作过程中,气流是从轴向进风口012进入到蜗壳01内,通过叶轮02之后,然后从径向出风口013流出,气流在蜗壳01内需要转向90°。由于气流在蜗壳01内需要转向90°,这样使得气流沿蜗壳01的轴向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也就是沿蜗壳本体01的轴向不同的横截面内的气流流量是不同的,这样容易导致气流在部分横截面内与蜗壳01的壁面产生流动分离,从而产生很大的涡流噪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用来解决现有离心风机在工作时的噪声较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叶轮和蜗壳,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包括蜗壳本体,所述蜗壳具有蜗舌,在所述蜗舌上,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所述蜗舌与所述叶轮的间隙,小于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所述蜗舌与所述叶轮的间隙;其中,沿所述蜗壳的轴向,所述第一位置离所述蜗壳的进风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位置离所述蜗壳的进风端的距离。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及电器,由于在蜗舌上,位于第一位置处的蜗舌与叶轮的间隙小于位于第二位置处的蜗舌与叶轮的间隙,也就是沿蜗壳的轴向,在离蜗壳的进风端较近的位置处(也就是气流量分布的相对较少的位置处),蜗舌与叶轮之间间隙的尺寸设置得较小,这样可以防止该处的气流通过该间隙过多地进入到蜗壳的腔体内继续循环,从而避免该处的气流量过少;在离蜗壳的进风端较远的位置处(也就是气流量分布的相对较多的位置处),蜗舌与叶轮之间间隙较大,这样可以使该处的气流可以相对较多地通过该间隙进入到蜗壳的腔体内继续循环,从而可以减少该处气流量与其它位置处气流量的差异。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在蜗壳的轴向上气流量分布的均匀,更好地使气流沿蜗壳的轴向上均将通气通道充满,从而就可以避免气流与周围的蜗壳壁面产生流动分离所产生的涡流现象,进而更加有利于降低离心风机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这种离心风机的流场云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的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的流场云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的分析发现,如图1所示,离心风机的叶轮02在靠近蜗壳01上进风口012处的位置做功能力较弱,在远离蜗壳01的进风口012处的位置做功能力较强,也就是沿蜗壳01的轴向,在靠近蜗壳01的进风口012的截面内气流的流量较小,在远离蜗壳01的进风口012的截面内气流的流量较大,这是由于在离心风机工作时气流需要转向90°,在靠近蜗壳01的进风口012处气流拐弯拐的比较急,能量损耗较大,所以在靠近蜗壳01的进风口012的截面内气流的流量较小;在远离蜗壳01的进风口012处气流拐弯拐的相对比较平缓,能量损耗相对较小,所以在远离蜗壳01的进风口012的截面内气流的流量较大。在现有技术中的离心风机中,由于蜗舌011与叶轮02之间的间隙大小是恒定的,这样在靠近蜗壳01的进风口012的轴向截面内气流很容易再次进入到蜗壳01的风道内进行循环,使得该处气流量变得更少,那么该处气流不容易将靠近蜗壳01的进风口012的位置处的通风通道充满,从而导致气流与该处周围的蜗壳01的壁面产生流动分离,导致气流在该处产生涡流(如图2中流场所示,颜色深浅表示速度大小),从而产生很大的噪声。
基于上述分析,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如图3和图6所示,包括蜗壳100,蜗壳100具有蜗舌110,在蜗舌110上,位于第一位置M1处的蜗舌110与叶轮200的间隙,小于位于第二位置M2处的蜗舌110与叶轮200的间隙;其中,沿蜗壳100的轴向,第一位置M1离蜗壳100的进风端的距离小于第二位置M2离蜗壳100的进风端的距离。
其中,该离心风机可以是单吸离心风机,也可以是双吸离心风机,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该离心风机不但可以应用在诸如除湿机、移动空调等家用电器中,还可以应用在其它需要驱动空气流动的电器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如图3和图6所示,由于在蜗舌110上,位于第一位置M1处的蜗舌110与叶轮200的间隙小于位于第二位置M2处的蜗舌110与叶轮200的间隙,也就是沿蜗壳100的轴向,在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较近的位置处(也就是气流量分布的相对较少的位置处),蜗舌110与叶轮200之间间隙的尺寸设置得较小,这样可以防止该处的气流通过该间隙过多地进入到蜗壳100的腔体内继续循环,从而避免该处的气流量过少;在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较远的位置处(也就是气流量分布的相对较多的位置处),蜗舌110与叶轮200之间间隙较大,这样可以使该处的气流可以相对较多地通过该间隙进入到蜗壳100的腔体内继续循环,从而可以减少该处气流量与其它位置处气流量的差异。通过上述设置,保证在蜗壳100的轴向上气流量分布的均匀,更好地使气流沿蜗壳100的轴向上均将通气通道14充满,从而就可以避免气流与周围的蜗壳壁面产生流动分离所产生的涡流现象(如图7中所示的流场,颜色深浅表示速度大小),进而更加有利于降低离心风机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在上述实施例中,沿蜗壳100的轴向,蜗舌110与叶轮200的间隙的设置方式也不唯一,比如可以为以下方式:如图6所示,沿蜗壳100的轴向且沿蜗壳100的进风的方向,蜗舌110与叶轮200的间隙逐渐增大,也就是蜗舌110与叶轮200的间隙是连续性变化的。另外,还可以为以下方式:沿蜗壳100的轴向,蜗舌110具有依次相连的多个蜗舌段,每个蜗舌段与叶轮200的间隙恒定,并且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近的蜗舌段与叶轮200的间隙,大于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远的蜗舌段与叶轮200的间隙,也就是蜗舌110与叶轮200的间隙是呈分段式变化的。由于气流沿蜗壳100的轴向上的分布是呈连续性变化,因此,相比后者,前者的蜗舌110与叶轮200的间隙是连续性变化,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通气通道14内气流在沿蜗壳100的轴向上的分布的不均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证在沿蜗壳100的轴向的各个截面内的气流流量分布均匀。
在蜗壳100中,沿蜗壳100的轴向,当蜗舌110与叶轮200的间隙的范围为(0.02~0.12)D(D为叶轮的直径)时,可以使蜗舌110与叶轮200的最小间隙既不过小,还可以使蜗舌110与叶轮200的最大间隙也不过大,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在蜗壳100的轴向上各个位置处气体再次进入到蜗壳100的腔体内继续循环的量,进而使得通气通道14在蜗壳100的轴向上的气体量趋于相等。
在离心风机中,蜗舌110的深度的设置方式也不唯一,比如沿蜗壳100的轴向,蜗舌110的深度L可以是变化的,如图3和图4所示,位于第一位置M1处的蜗舌110的深度大于位于第二位置M2处的蜗舌110的深度。另外,沿蜗壳100的轴向,蜗舌110的深度L也可以是恒定的。相比蜗舌110的深度L是恒定的实施例,蜗舌110的深度L是变化的实施例中,就可以调节通气通道14的宽度d,以使在蜗壳100的轴向上,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近的位置处的通气通道14的宽度小于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远的位置处的通气通道14的宽度,从而使靠近蜗壳100的进风端处的气流将通气通道14充满,避免了气流与周围的蜗壳壁面产生流动分离所产生的涡流现象,进而更加有利于降低离心风机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同时,也可以避免远离蜗壳100的进风端处的通气通道14内的气流过多,从而可以保证在沿蜗壳100的轴向的截面内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
其中,如图4所示,蜗舌110的深度L具体是指:蜗舌110的舌尖(也就是蜗舌110的顶端)到第一平面3的距离,第一平面3为与蜗壳100的轴线5平行、且与蜗壳100的出风口平面4垂直的平面,并且第一平面3与蜗壳100内的曲线风道6的内壁的中部相切;如图4所示,蜗壳100的曲线风道6的内壁的中部是指沿蜗壳100内的曲线风道6的型线的延伸方向,曲线风道6除了起始端A、末端B之外的部分。曲线风道6的起始端A是指曲线风道6离蜗壳100的轴线5距离小的一端,曲线风道6的末端B是指曲线风道6离蜗壳100的轴线5距离大的一端。蜗舌110的深度L越大,那么蜗舌110与其相对的蜗壳100的壁面之间的通气通道14的宽度d也就越小;反之,蜗舌110的深度L越小,那么蜗舌110与其相对的蜗壳100的壁面之间的通气通道14的宽度d也就越大。
在蜗舌110的深度是变化的实施例中,沿蜗壳100的轴向,蜗舌110的深度的分布方式并不唯一,比如可以为以下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沿蜗壳100的轴向且沿蜗壳100的进风的方向(例如图3所示的X方向),蜗舌110的深度逐渐减小,也就是蜗舌110的深度是连续性变化的。另外,还可以为以下方式:沿蜗壳100的轴向,蜗舌110具有依次相连的多个蜗舌段,每个蜗舌段的深度恒定,并且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近的蜗舌段的深度大于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远的蜗舌段的深度;也就是蜗舌110的深度是呈分段式变化的。由于气流沿蜗壳100的轴向上的分布是呈连续性变化,因此,相比后者,前者的蜗舌110的深度是连续性变化,这样能够使通气通道14的宽度d是连续变化的,从而较好地解决气流在沿蜗壳100的轴向上的分布的不均的问题,保证在沿蜗壳100的轴向的各个截面内的气流流量分布均匀。
在蜗壳100中,沿蜗壳100的轴向,当蜗舌110的深度的范围为(0.6~1.0)C时,可以使通气通道14的宽度d处于最佳的范围,此时通气通道14的最大宽度dmax既不过宽,最小宽度dmin也不过窄,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气流在沿蜗壳100的轴向上的分布的不均的问题,从而保证通气通道14内在沿蜗壳100的轴向的气流流量分布均匀。
其中,如图4所示,C为蜗壳100的风道张开度的大小,风道张开度就是蜗壳100的轴线5到第二平面7的距离,第二平面7为与蜗壳100的轴线5平行、且与蜗壳100的出风口平面4垂直的平面,并且第二平面7与蜗壳100的曲线风道6的末端B的内壁相切,例如图4所示,第二平面7与蜗舌110所对的通气通道14的内壁重合。
在离心风机的蜗壳中,蜗舌110的半径R的设置方式并不唯一,比如沿蜗壳100的轴向,蜗舌110的半径R可以是变化的,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位于第一位置M1处的蜗舌110的半径小于位于第二位置M2处的蜗舌110的半径。另外,沿蜗壳100的轴向且沿蜗壳100的进风的方向,蜗舌110的半径R也可以是恒定的。相比蜗舌110的半径R是恒定的实施例,蜗舌110的半径R是变化的实施例中,就可以通过蜗舌110的半径R的大小与蜗舌110的深度L相配合,进一步精确调节通气通道14的宽度d,以使在蜗壳100的轴向上,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近的位置处的通气通道14的宽度小于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远的位置处的通气通道14的宽度,从而使靠近蜗壳100的进风端处的气流将通气通道14充满,避免了气流与周围的蜗壳壁面产生流动分离所产生的涡流现象,进而更加有利于降低离心风机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同时,也可以避免远离蜗壳100的进风端处的通气通道14内的气流过多,从而可以保证在沿蜗壳100的轴向的截面内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蜗舌110的半径R越小,那么通气通道14的宽度d就越小。
在蜗舌110的半径R可以是变化的实施例中,沿蜗壳100的轴向,蜗舌110的半径的设置方式也不唯一,比如可以为以下方式:如图3和图5所示,沿蜗壳100的轴向且沿蜗壳100的进风的方向,蜗舌110的半径逐渐增大,也就是蜗舌110的半径是连续性变化的。另外,还可以为以下方式:沿蜗壳100的轴向,蜗舌110具有依次相连的多个蜗舌段,每个蜗舌段的半径恒定,并且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近的蜗舌段的半径小于离蜗壳100的进风端远的蜗舌段的半径;也就是蜗舌110的半径是呈分段式变化的。由于气流沿蜗壳100的轴向上的分布是呈连续性变化,因此,相比后者,前者的蜗舌110的半径是连续性变化,这样可以使通气通道14的宽度d是连续变化的,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通气通道14中的气流在沿蜗壳100的轴向上的分布的不均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证通气通道14在沿蜗壳100的轴向的各个截面内的气流流量分布均匀。
在蜗壳100中,沿蜗壳100的轴向,当蜗舌110的半径的范围为(0.02~0.1)D(D为叶轮200的直径)时,通过与蜗舌110的深度相配合,可以使通气通道14的宽度d处于最佳的范围,此时通气通道14的最大宽度dmax既不过宽,最小宽度dmin也不过窄,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气流在沿蜗壳100的轴向上的分布的不均的问题,从而保证通气通道14内在沿蜗壳100的轴向的气流流量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可以是单吸离心风机,也可以是双吸离心风机,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器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的技术效果,均与第一方面中的离心风机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电器可以是除湿机、移动空调、风管机、吸油烟机等具有离心风机的电器。
在电器为除湿机的实施例中,除湿机的具体结构并不唯一,比如可以为以下结构:如图8所示,该除湿机包括第一壳体400,第一壳体400内设有第一蒸发器500、第一冷凝器600和离心风机300,第一蒸发器500和第一冷凝器600连接于冷媒循环管路中,第一壳体400上开设有进风口410和第一出风口420,离心风机300可将第一壳体400外部的风由进风口410抽入第一壳体400内,并依次经过第一蒸发器500和第一冷凝器600后由第一出风口420排出。该除湿机的除湿原理是:离心风机300将湿润空气抽入第一壳体400内,湿润空气先经过第一蒸发器500,利用第一蒸发器500与湿润空气的温差(第一蒸发器500的温度较低),使湿润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第一蒸发器500上,达到除湿的目的,然后再经过第一冷凝器600对第一冷凝器600进行散热以及离心风机300,最后从第一出风口420排出。
另外,还可以为以下结构:如图9所示,该除湿机包括第一壳体400,第一壳体400内设有第一蒸发器500、第一冷凝器600和离心风机300,第一蒸发器500和第一冷凝器600连接于冷媒循环管路中,第一壳体400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411、第二进风口412和第一出风口420,离心风机300可将第一壳体400外部的风由第一进风口411抽入第一壳体400内,并经过第一蒸发器500后由第一出风口420排出,离心风机300可将第一壳体400外部的风由第二进风口412抽入第一壳体400内,并经过第一冷凝器600后由第一出风口420排出。该除湿机开始工作时,离心风机300将第一壳体400外部的风由第一进风口411抽入第一壳体400内,并经过第一蒸发器500,当风经过温度较低的第一蒸发器500时,气流中的水分遇冷凝结在第一蒸发器500上,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经过除湿后的风由第一出风口420排出,同时,离心风机300也将第一壳体400外部的风由第二进风口412抽入第一壳体400内,并经过温度较高的第一冷凝器600,这时风气流能够带走第一冷凝器600中冷媒的热量,达到第一冷凝器600散热的目的,经过热交换后的风由第一出风口420排出。相比图8所示的实施例,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壳体400上开设有两个进风口410,从其中一个进风口410进入的风只经过第一蒸发器500或第一冷凝器600一个换热部件,这样进风阻力就会大大减小,减小了风在第一蒸发器500和第一冷凝器600在进风侧的风压,从而降低了风穿过第一蒸发器500或第一冷凝器600的风速,第一蒸发器500或第一冷凝器600的翅片振动就会减弱,进而降低了它们发出的噪音。
在除湿机的第一壳体400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411、第二进风口412的实施例中,离心风机300的设置方式也不唯一,比如可以采用两个单吸离心风机背靠背设置,另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置一个双吸离心风机。相比设置背靠背设置两个单吸离心风机,设置一个双吸离心风机,能够大大减小了离心风机300的占用空间,缩小净化除湿机的整体尺寸,简化了除湿机的结构,从而方便了其拆装。
在电器为空调器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空调器包括第二壳体700,第二壳体700内设有第二蒸发器800、第二冷凝器900和离心风机300,第二蒸发器800和第二冷凝器900连接于冷媒循环管路中,第二壳体700上开设有第三进风口710和第二出风口720,离心风机300可将第二壳体700外部的风由第三进风口710抽入第二壳体700内,并经过第二蒸发器800后由第二出风口720排出。工作时,离心风机300将空气抽入第二壳体700内,空气经过第二蒸发器800并产生热交换,空气的温度降低,然后再经过离心风机300,最后从第二出风口720排出。
其中,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离心风机300可以设置在第二蒸发器800的前方,也就是离心风机300的出风口与第二蒸发器800相对;还可以设置在第二蒸发器800的后方,如图10所示,也就是离心风机300的入风口与第二蒸发器800相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离心风机,包括叶轮和蜗壳,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具有蜗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蜗舌上,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所述蜗舌与所述叶轮的间隙,小于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所述蜗舌与所述叶轮的间隙;
其中,沿所述蜗壳的轴向,所述第一位置离所述蜗壳的进风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位置离所述蜗壳的进风端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蜗壳的轴向且沿所述蜗壳的进风的方向,所述蜗舌与所述叶轮的间隙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蜗壳的轴向,所述蜗舌与所述叶轮的间隙的范围为(0.02~0.12)D;其中,D为所述叶轮的直径。
4.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为除湿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第一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离心风机,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一冷凝器连接于冷媒循环管路中,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机可将所述第一壳体外部的风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抽入所述第一壳体内,并经过所述第一蒸发器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所述离心风机可将所述第一壳体外部的风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抽入所述第一壳体内,并经过所述第一冷凝器后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为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第二蒸发器、第二冷凝器和所述离心风机,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于冷媒循环管路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离心风机可将所述第二壳体外部的风由所述第三进风口抽入所述第二壳体内,并经过所述第二蒸发器后由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
CN201920731480.7U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 Active CN210122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1480.7U CN210122958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1480.7U CN210122958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2958U true CN210122958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2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1480.7U Active CN210122958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29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1425A (zh) * 2020-06-30 2020-11-1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113309714A (zh) * 2021-05-31 2021-08-2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多翼离心风机和家用电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1425A (zh) * 2020-06-30 2020-11-1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113309714A (zh) * 2021-05-31 2021-08-2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多翼离心风机和家用电器
CN113309714B (zh) * 2021-05-31 2024-02-2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多翼离心风机和家用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9828B (zh) 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电器
CN111279085B (zh) 离心送风机、送风装置、空调装置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US9964118B2 (en) Sirocco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108644905B (zh)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EP3315785B1 (en) Air conditioner
US20070154308A1 (en) Heat-dissipating fan
CN210122958U (zh) 一种离心风机及电器
CN209877119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9840264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JP2017053347A (ja) ディフューザ、気流発生装置、及び電気装置
JP4995464B2 (ja) 送風装置
CN112780599A (zh) 离心风机以及烹饪器具
CN210014459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0196137U (zh) 离心风机及其蜗壳和家用电器
US20140314575A1 (en) Turbo fan
CN210371327U (zh) 叶轮、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10122967U (zh) 一种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电器
CN210014450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JP4670285B2 (ja) インペラ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送風ファン
JP2004353510A (ja) 遠心送風機及び遠心送風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KR20130109515A (ko) 공조기기의의 실외기의 축류팬
CN110185640B (zh) 离心风机、家用电器
CN111442401B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9877170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11442397B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