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6937U - 混凝土成型衬里和混凝土部件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成型衬里和混凝土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6937U
CN218786937U CN202090001051.5U CN202090001051U CN218786937U CN 218786937 U CN218786937 U CN 218786937U CN 202090001051 U CN202090001051 U CN 202090001051U CN 218786937 U CN218786937 U CN 218786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displacement body
holding element
moulding lining
lining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900010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菲利克斯·诺瓦克
卡斯滕·费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rman Unified Organiz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rman Unified Organiz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rman Unified Organiz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rman Unified Organizat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6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6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20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of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 or with only additional metal parts, e.g. concrete or plastics spacers with metal binding wires
    • E04C5/203Circular and spherical spac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04B5/326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hollow filling elements
    • E04B5/328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hollow filling elements the filling elements being spheric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成型衬里,该混凝土成型衬里构造用于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之前布置在型模中,该混凝土成型衬里包括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在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位移体。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特征在于,位移体具有贯通通道,并且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利用延伸穿过贯通通道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彼此连接。

Description

混凝土成型衬里和混凝土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成型衬里,该混凝土成型衬里构造用于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之前布置在型模中,包括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在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位移体。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混凝土成型衬里的混凝土部件。
背景技术
在制作混凝土盖板时,除了加强部之外,常常在被型模包围的空间中布置位移体。这具有如下优点,即可以节省混凝土并且可以制作较轻的混凝土盖板。
在EP 1 568 827 Al中提出,将例如构造为塑料球的位移体封锁在朝一侧敞开的格栅装置中,并且然后将该凹槽压入由混凝土构造的已经可以包含第一加固垫的第一层或第二层中。然后,这样制作的半成品在以后的制作中用混凝土物覆盖。
由DE 20 2006 002 540 Ul已知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部分、尤其是混凝土半成品或混凝土盖板的模块。该模块具有多个在纵向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可替换的位移体,优选塑料空心球、塑料球或塑料半壳,其中,多个并排布置的位移体分别不可丢失地布置在由杆组成的格栅装置中。模块设置用于,被压入混凝土层中,放置到下部的加强部上或者放置到毡板上。格栅装置具有沟槽状的形状,该沟槽状的形状具有窄的沟槽底部和宽的沟槽开口,并且在位移体未被使用时可以节省空间地堆叠。
由EP 2 075 387 Al已知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部分,尤其是混凝土半成品或相对薄的现浇混凝土盖板的模块。该模块具有多个在纵向方向上并排布置的可替换的位移体,其中,多个并排布置的位移体分别不可丢失地布置在由杆组成的格栅装置中。每个位移体构造为基本上扁长的旋转椭圆体,该旋转椭圆体具有两个至少略微压平的极部。
由EP 3 045 605 Al已知一种用于在现浇混凝土法或成品件制造中制作混凝土部分的模块,模块包括由多个沿水平的纵向方向并排布置的位移体组成的排,位移体不可丢失地保持在由至少两个单独的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格栅组成的格栅装置中,格栅的格栅面横向于水平线地定向,其中每个格栅都具有至少一个沿纵向方向平行地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以及多个彼此间隔开的并且横向于水平线定向的横杆,横杆分别与纵向杆连接。位移体中的至少一个对于每个格栅在其外侧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保持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二保持机构,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构造为,使得两个格栅分别通过将第一纵向杆容纳在第一保持机构中并且将第二纵向杆容纳在第二保持机构中而至少形状配合地并且不可丢失地被固定在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之间并且由此将所有位移体保持在一起。
迄今已知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具有的缺点尤其是,其制作非常复杂。这尤其是因为需要二维或三维的格栅装置,该格栅装置非常复杂并且与相应地使用的位移体的尺寸和形状相匹配,该格栅装置保持位移体并且将其相对于其余的位移体固定在其位置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成型衬里,其可以简单且稳定地、尤其也可以部分地直接在施工现场被制作,并且尽管如此仍可以特别灵活地使用。
该目的通过一种混凝土成型衬里实现,其特征在于,位移体具有贯通通道,并且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利用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彼此连接,该连接部件延伸穿过贯通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成型衬里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灵活地被应用并且可以简单地被实施。
该目的通过一种方法实现,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贯通通道的至少一个位移体,尤其是多个位移体布置在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之间并且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借助于连接部件被连接,该连接部件延伸穿过贯通通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非常特别的优点,即,混凝土成型衬里的制作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其中,尤其可以以有利的方式使用简单且廉价地获得的标准加强构件、例如分别是由结构钢制成的简单的加强杆或由结构钢制成的简单的加强垫来作为第一和/或第二保持元件。
尤其特别有利的是,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不需要具有专门与待使用的位移体匹配的尺寸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尤其以有利的方式允许,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将所需的部件提供到建筑工地,并且在当场,通过简单地且优选无需工具地组装这些部件来制作混凝土成型衬里。在此,例如特别有利的是,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分别构造为简单的加强杆。这种加强杆可以简单地并且廉价地获得并且可以节省空间地被运输。
本实用新型尤其具有很特别的优点,即包围位移体的空间,尤其水平地包围位移体的空间可以保持空出并且因此存在如下可能,在该空间中(尤其在第一浇筑混凝土过程之后,在该过程中例如仅混凝土盖板的下部被混凝土浇筑)布置附加的加强部。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原则上不排除使用用于连接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的附加的连接元件。也不排除使用附加的、直接将相邻的位移体彼此连接的位移体连接件。
连接部件可以有利地具有用于机械地联接至第一保持元件的第一连接元件。替代地或附加地,连接部件可以具有用于机械地联接至第二保持元件的第二连接元件。连接元件尤其可以相同地构造。然而也可能的是,连接元件尤其是在其用于建立与相应的保持元件的连接的作用方式方面不同。
在特别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具有长形的腹板,其中在腹板的一端布置有第一连接元件并且在腹板的另一端布置有第二连接元件。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关于其纵向延伸方向竖直地布置。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元件尤其可以布置在至少一个位移体下方,而第二保持元件布置在至少一个位移体上方。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可以借助第一连接元件不用工具并且尤其是在不用附加的连接件件的情况下固定至第一保持元件。为此,第一连接元件尤其可以构造为卡锁装置。这种实施方式基于独立的实用新型构思,该实用新型构思也可以在与位移体中存在的贯通通道脱离的情况下实现,并且可以在与连接部件是否延伸穿过这种连接通道脱离的情况下实现。
连接部件尤其可以有利地构造为,使得已经建立的连接事后可以无需工具地和/或无破坏地重新被拆卸。这种实施方式具有特别的优点,即,可以在建筑工地非常灵活地行动。
例如,第一连接元件可以具有钩,尤其是弹性的卡锁钩。卡锁钩可以有利地构造用于围绕第一保持元件的区段,尤其是第一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卡锁钩具有用于第一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的容纳部并且具有插入间隙,第一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通过该插入间隙可插入容纳部中。在此,可以特别有利地规定,插入间隙的通过宽度小于容纳部的内直径。以这种方式确保了连接部件在卡入之后不可以自动地从第一保持元件脱离。这尤其是即使当连接部件的第二连接元件还没有与第二保持元件连接时也不会脱离。更确切地说,第一连接元件有利地实施为,使得连接部件在其与第一保持部件的杆状区段连接之后可以围绕该杆状区段枢转,而不会从该杆状区段不期望地脱离。这种枢转运动尤其可以用于,将连接部件借助于第二连接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连接,这在下面还将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可以借助于第二连接元件无需工具地并且尤其在没有附加的连接件件的情况下固定至第二保持元件。为此,第二连接元件尤其可以构造为卡锁装置。例如,第二连接元件可以具有钩,尤其是弹性的卡锁钩。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元件具有用于第二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的凹处。尤其可以规定,第二连接元件具有带有引导面的邻接凹处的引导元件。当连接部件构造为,使得连接部件在固定至第一保持元件之后可以围绕第一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枢转,则这种实施方式是特别有利的。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首先将第一连接元件固定至第一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接着,可以将位移体安置到位置中,其中已经在第一保持元件上可枢转地固定的连接部件被引导穿过位移体的贯通通道。接着,将连接部件围绕第一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枢转,直至其到达第二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在进行枢转运动时,第二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沿着引导面滑动,由此第二连接元件的弹性的卡锁钩暂时地弯曲,直到杆状区段到达凹处并且被卡入。
连接部件的长度优选与位移体的高度相协调。这尤其可以以如下方式实现,即,位移体在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之间被夹紧。
一般来说,连接部件可以有利地构造为,使得该连接部件尤其以卡锁的方式首先借助第一连接元件可固定至第一保持元件,并且该连接部件接着通过实施枢转运动尤其以卡锁的方式与第二保持元件可连接。
连接部件可以制作为注塑件,尤其是塑料注塑件。替代地,例如也可以将连接部件制作为弯曲件,尤其板材弯曲件或者丝线弯曲件。尤其成本低廉且有效的是,连接部件单件式地制作,例如作为单件式的注塑件来制作。例如也可以有利地规定,连接部件由唯一的一块原材料制作。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具有多个位移体,尤其多个相同的位移体。于是,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可以有利地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之前尤其是并排地布置在型模中。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位移体由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组成。这种实施方式尤其从逻辑层面上是有利的,因为尤其是当位移体构件构造为可彼此嵌接堆叠时,单个的位移体构件可以特别节省空间地被运输。
贯通通道可以有利地在垂直于其纵向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平面中具有不同于圆形的形状。贯通通道在横截面中尤其可以构造为多边形,尤其正方形。贯通通道尤其可以以这种方式构造为,使得在不会不必要地构造贯通通道的情况下对于连接部件的固定运动存在足够的运动空间。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第一位移体构件具有第一贯通通道部分,并且第二位移体构件具有第二贯通通道部分,其中第一贯通通道部分和第二贯通通道部分一起形成贯通通道。在此,可以有利地规定,第一贯通通道部分在端侧具有第一靠置面,并且第二贯通通道部分在端侧具有第二靠置面,其中,第一靠置面和第二靠置面彼此靠置。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确保了,贯通通道部分可以彼此支撑并且因此可以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可靠地稳定位移体。
尤其为了防止贯通通道部分在负载作用下相对彼此移位,可以在第一贯通通道部分和第二贯通通道部分之间设置形状配合连接,尤其是销连接。
在特别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移体构件具有第一连接装置并且第二位移体构件具有第二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协同作用并且因此将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彼此连接。
优选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相同地构造。这种实施方式尤其是特别有利的,以便可以将相同的位移体构件作为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或仅在其高度方面不同的位移体构件)彼此连接。
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可以有利地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卡锁元件。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的卡锁是特别有利的,因为不需要附加的连接件件,并且因为连接装置尤其可以构造为,使得不需要用于连接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的工具。
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尤其可以分别构造为碗状,其中连接装置构造为,使得它们通过实施垂直于碗开口的平面的连接运动可以彼此连接。这种实施方式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其允许尤其也在建筑工地快速且有效地将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组装。
至少一个位移体尤其可以构造为空心体,尤其构造为填充有空气的空心体。位移体尤其可以具有硬的壳,该壳包围尤其填充有气体、例如空气的空腔。当至少一个位移体尤其直接在执行混凝土浇筑的现场由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组装时,则这尤其可简单地实现。尤其可以规定,至少一个位移体不是泡沫体和/或不是填充有泡沫材料的和/或不具有由泡沫材料制成的壳。这种实施方式可以特别简单和廉价地制作,并且此外在使用相对少的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构造得特别坚固。尤其是在贯通通道的构造方面并且尤其是在多件式地实施位移体的方面,泡沫材料的使用为使达到所需要的稳定性会是有问题的。然而,原则上并不排除使用泡沫材料。尤其不排除,至少一个位移体是泡沫体和/或填充有泡沫材料和/或具有由泡沫材料制成的壳。
如已经提到的,尤其可以有利地规定,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相同地构造。然而也可以有利的是,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具有不同的高度。这种实施方式基于独立的实用新型思想,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位移体的高度方面的特别的可变性,即,在其它方面相同的然而在高度方面不同的位移体构件可以彼此连接,以便分别形成位移体。
就这点而言,例如可以将位移体构件准备为具有两个不同的高度且优选在其它方面相同地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性地形成具有三个不同高度的位移体,因为只是低的位移体构件作为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彼此可连接,或者替代地,只是高的位移体构件作为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彼此可连接,或者作为第三种可能性,分别有一个高的位移体构件和一个低的位移体构件作为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可以彼此连接。
在三种不同类型的不同高度的位移体构件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组合可能性可以实现总共六种不同的结构高度。例如,例如,高度为30mm、50mm、70mm、90mm、110mm、130 mm、160mm、190mm和220mm的(优选地在其他方面相同的)位移体构件的类型是特别有利的。可以利用这种类型来满足对于几乎所有的混凝土盖板的高度要求。该处理方法形成独立的实用新型构思,该实用新型构思也可以在与无需工具地可安装的连接部件的存在脱离并且尤其也与贯通通道和/或延伸穿过贯通通道的连接部件的实现脱离的情况下而有利地实现。优选也建立并且准备不同长度的连接部件的相类型。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位移体在其外侧上具有多个尤其向上和向下指向的突出的肋。向下指向的肋尤其可以用作支脚,其保证位移体不会倾倒。此外,肋还尤其确保了相邻的加强装置与位移体的外侧保持距离。以这种方式确保,加强装置的加强杆在浇筑混凝土之后以所需要的方式由混凝土包围。
肋优选地具有从位移体的外侧开始的在10mm至25mm的范围内的高度,尤其在15mm至20mm的范围内的高度,尤其为15mm或20mm的高度。
至少一个位移体可以在其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承元件,该至少一个第一支承元件具有尤其构造为凹槽的、用于第一保持元件的区段的容纳部。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有利地规定,位移体在其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承元件,该至少一个第二支承元件具有尤其构造为凹槽的、用于第二保持元件的区段的容纳部。支承元件例如可以由交叉的肋构成,其中,交叉的肋中的一个分别具有用于第一保持元件或第二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的凹槽。以这种方式有利地确保,位移体不能够相对于保持元件移动。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位移体在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之间被夹紧。这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连接部件或多个连接部件构造为,使得它们连续地将指向位移体的力施加到保持元件上。
优选地,连接部件是与位移体分开和/或分开制作的部件。
第一保持元件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杆,尤其加强杆。尤其可以有利地规定,第一保持元件具有杆,尤其是加强杆,该杆是加强格栅的一部分,或者第一保持元件仅由杆,尤其是加强杆组成。
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有利地规定,第二保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杆,尤其是加强杆。第二保持元件尤其可以具有杆,尤其加强杆,该杆是加强格栅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是,第二保持元件仅由杆,尤其是加强杆组成。
在特别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彼此平行地布置。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共同布置在平面中,该平面是至少一个位移体的对称平面。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装配特别简单。此外,这种实施方式仍然是特别稳定的;这尤其是当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分别仅由单个的加强杆组成时也是如此。
如已经提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优选具有分别具有贯通通道的多个位移体,其中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分别利用连接部件彼此连接,该连接部件分别延伸穿过贯通通道中的一个。如果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构造为彼此平行的杆,则结果导致了长形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尤其可以将多个混凝土成型衬里平行并排地布置在型模中。尤其可以有利地规定,多个位移体布置在同一第一保持元件与同一第二保持元件之间,尤其被夹紧在其间。
在特别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位移体分别利用位移体连接件直接彼此连接。尤其可以有利地规定,位移体连接件可以无需工具地被安装,尤其是可以钩入到或卡入到位移体上。
根据独立的实用新型构思,具有至少两个位移体的混凝土成型衬里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该至少两个位移体直接接触地在竖直上相叠置地布置并且具有彼此嵌接的联接装置,该实用新型构思在与如下脱离的情况下也可实现:位移体是否具有贯通通道以及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是否利用延伸穿过贯通通道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彼此连接。尤其在静态力学方面以及经济的方面有利的是,如果涉及到用混凝土浇筑相应厚的建筑物组成部分时,则将位移体相叠置地布置。对于一些混凝土部件,该变型方案甚至比使用更大的位移体更有利。以这种方式尤其也可以在建造建筑物时针对所有混凝土部件使用具有相同位移体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中针对建造相对薄的混凝土部件,位移体是单层的并且针对建造较厚的混凝土部件位移体是多层的,尤其是两层的、相叠置地布置的。
通过联接装置有利地避免了位移体尤其是在浇筑混凝土过程期间相对于彼此移动。联接装置可以有利地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凸起和/或至少一个凹陷。尤其可以有利地规定,位移体的联接装置与位移体的壳单件地一起制作。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位移体中的至少一个,尤其每一个位移体的联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位移体的外侧上的、突出的肋。位移体中的至少一个,尤其每一个位移体的联接装置尤其可以包括多个布置在位移体的外侧上的、突出的肋。在此可以有利地规定,肋中的至少两个在平面中延伸,这些肋相对彼此具有不同于零度的角度和/或相对彼此具有直角 (90度)。这种实施方式允许位移体的简单联接,并且保证了叠置地布置的位移体在所有水平的空间方向上的移动。替代地或附加地,肋可以有利地成对地彼此平行地布置。特别有利的是,每个位移体不仅在上侧上而且在下侧上都具有联接装置。由此允许使用相同构件。此外,在最下部的位移体的下侧上的联接装置(或联接装置)可以有利地用作支脚(或用作多个支脚)。
具有叠置地布置的位移体的混凝土成型衬里优选具有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将位移体相对于彼此保持在位置中。尤其可以有利地规定,叠置地布置的位移体布置在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之间,尤其被夹紧在其间。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可以借助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彼此连接。
具有叠置地布置的位移体的混凝土成型衬里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叠置地布置的位移体具有彼此对齐的贯通通道,连接部件延伸穿过该贯通通道,该连接部件将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彼此连接。该独立的实用新型构思尤其可以有利地利用以上描述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
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混凝土部件,尤其是混凝土盖板是特别有利的。
为了简化安装过程,根据独立的实用新型构思可以使用定位辅助件或由多个定位辅助件组成的系统。该实用新型方面可以有利地在安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中使用,然而也可以在安装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中使用。
定位辅助件优选地构造用于或设置为,针对安装过程暂时地保持至少一个位移体。定位辅助件尤其可以有利地构造用于将位移体保持为,使得位移体直立并且不会无意地倾斜。
定位辅助件可以具有凹部,该凹部专门用于(尤其夹紧地)容纳位移体的尤其突出的部分和/或用于容纳连接部件的区段和/或用于容纳保持元件中的一个。
定位辅助件尤其可以构造为板,该板具有上述的凹部。定位辅助件例如可以由轻质材料,尤其由泡沫材料或硬质泡沫材料制作。
尤其可以有利地规定,多个定位辅助件尤其可以分别通过形状配合连接彼此连接。形状配合连接部例如可以造为类似于拼图件。
例如,定位辅助件可以构造用于,针对安装过程将单个的位移体保持得直立。通过连接多个这种的定位辅助件,可以简单地建立定位辅助系统,该定位辅助系统独特地构造为,适配于待连接的位移体的所需数量。
然后,混凝土成型衬里的安装过程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即首先将定位辅助件以所需的数量彼此连接并且布置在地面上。接着将第一保持元件和所需的连接部件插入到定位辅助件的为此设置的凹部中。在下一步骤中,将位移体定位,其中分别将连接部件引导穿过贯通通道,并且其中相应的位移体的突出的部分(例如突出的肋和/或支承元件)被插入到相应的定位辅助件的相应的凹部中,使得位移体结果被定位辅助件保持得直立。然后,将连接部件与第二保持元件连接。
然后,完成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可以从定位辅助件上脱离并且被安置到为浇筑混凝土过程设置的位置。然后,该定位辅助件可以重新用于下一个混凝土成型衬里的安装。最后,定位辅助件可以再次彼此脱离。为了运输,定位辅助件可以有利地彼此堆叠。优选地,所有的定位辅助件都相同地构造。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本实用新型的主题被示例性且示意性地示出并且接下来参考附图进行描述,其中,相同的或起相同作用的元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大多也以同一的附图标记来标注。其中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一实施例;
图2以立体图示出了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一实施例;
图3从上方以俯视图示出了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第一实施例;
图4示出了多个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布置;
图5示出了混凝土盖板的局部的横截面视图,该混凝土盖板包含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一实施例;
图6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位移体的第一位移体构件的实施例;
图7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位移体的第二位移体构件的实施例;
图8从上方以俯视图示出了第二位移体构件;
图9示出了在制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时的一种可能的处理方法的图示;
图10从上方以俯视图示出了被夹紧在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之间的位移体;
图11在允许看到内部的视图中示出了被夹紧在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之间的位移体;
图12示出了允许看到贯通通道的内部的另一细节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二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细节图;
图15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的位移体的细节图;
图16示出了无工具地可安装的连接部件的实施例;
图17示出了连接部件如何使用的图示;
图18示出了连接部件如何使用的另一图示;
图19示出了连接部件如何使用的另一图示;
图20示出了无工具地可安装的连接部件的类型;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三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22从上方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三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23从下方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三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四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五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六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27示出了位移体连接件的实施例;
图28示出了位移体连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29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可替换的结构形式中的第一位移体构件;
图30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可替换的结构形式中的第二位移体构件;
图31示出了定位辅助件的实施例;
图32示出了定位辅助件的系统的实施例;以及
图3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的第七实施例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第一实施例,其构造用于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之前布置在型模中。混凝土成型衬里1具有第一保持元件2,其构造为第一加强杆3。混凝土成型衬里1还具有第二保持元件4,其构造为第二加强杆5。第一加强杆3和第二加强杆5布置为处于彼此平行并且竖直上重叠。
此外,混凝土成型装置1具有多个位移体6,这些位移体布置在第一保持元件2与第二保持元件4之间。
第一保持元件2和第二保持元件5借助多个无需工具地可安装的连接部件7彼此连接。位移体6中的每一个具有贯通通道8,连接部件7中的一个分别延伸穿过该贯通通道。
图2以另一视角以立体图示出混凝土成型衬里。
图3从上方以俯视图示出混凝土成型衬里1。
图4示出多个混凝土成型衬里1在(未示出的)型模中的布置。混凝土成型衬里1布置在第一加强装置9上,该第一加强装置构造为第一加强格栅。在图4中,为了更好的清晰性,仅部分地示出第一加强装置9。第二加强装置10位于混凝土成型衬里1上,该第二加强装置构造为第二加强格栅。为了更好的清晰性,同样仅部分地示出第二加强装置10。
在将加强装置9、10和混凝土成型衬里1布置在(未示出的)型模内之后,混凝土可以被填入型模中。尤其也可以在多个时间上间隔开的步骤中实施浇筑混凝土过程。
图5以横截面图示出混凝土盖板的局部,该混凝土盖板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混凝土成型衬里1布置在第一加强装置9和第二加强装置10之间。位移体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着其赤道周部均匀地分布的四个销钉状的距离保持器11,这些距离保持器确保遵守在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位移体6与(未示出的)相邻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位移体6之间的期望的距离。
位移体6中的每一个由第一位移体构件13和第二位移体构件14组成,这在下面还要详细阐述。
位移体6中的每一个在其外侧上具有突出的、成对交叉状地布置的肋12,这些肋从相应的位移体6的外侧开始具有优选在10mm至25mm的范围中,尤其为15mm的高度。肋 12尤其确保了加强装置9、10与位移体6的外侧保持距离,使得确保加强装置9、10的加强杆被混凝土35以所需的方式包围。此外,下部的肋12起到支脚的作用,其保证位移体6 不倾倒。
在位移体6之间的间隙以及在混凝土成型衬里1上方和下方的空间完全被混凝土35填充,使得加强装置9、10也完全被包围在混凝土35中。
图6示例性地示出第一位移体构件13,该第一位移体构件与在图7中示出的第二位移体构件14可以无需工具地,即通过卡锁过程,被组合成位移体6。
在图6中示出的第一位移体构件13构造为扳手状并且在开口的周部边缘处具有第一连接装置,该第一连接装置在周部边缘处环周地交替地包括卡锁接板15和卡锁凸起16。
第一位移体构件13具有第一贯通通道部分17,尤其在图11和图12中详细地示出的:第一贯通通道部分与第二位移体构件14的第二贯通通道部分18(如例如在图7中示出的) 形成了位移体6的贯通通道8。
第一贯通通道部分17在端侧具有第一靠置面19。靠置面19承载两个销20并且还具有两个通孔21。销20和通孔21用于与第二位移体构件14的互补地构造的第二贯通通道部分18建立形状配合连接。
第一位移体构件13具有均匀地分布在外周部边缘处的四个突出的距离保持件11,这些距离保持件在组装的状态中与第二位移体构件14的相应的距离保持件11靠置到一起。距离保持件11确保,在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位移体6和与相邻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位移体6之间遵守期望的距离。为此规定,将位移体6布置为,使得相邻的位移体6的距离保持件 11的自由端部接触。
第一位移体构件13在其外侧具有(图6中不可见的)突出的肋12,如已经提及的,该肋确保相对相邻的加强件的必要的距离。此外,肋12用作支脚并且保证位移体6可以可靠地直立。
第二位移体构件14在其外侧上具有多个(在图6中不可见的)支承元件22,支承元件构造用于与第一保持元件2共同作用。支承元件以与在图7中示出的第二位移体构件14完全一样的方式构造。
图7示出第二位移体构件1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位移体构件14构造为与图6中示出的第一位移体构件相同。这在使用相同构件方面是有利的。然而,这不是强制必需的。相反,也可以有利的是,第一位移体构件13和第二位移体构件14不完全相同地构造,而是至少在其高度上不同,这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地解释。
第二位移体构件14在其外侧上具有突出的肋12,如已经提及的,该肋确相对相邻的加强件的必要的距离。第二位移体构件14在开口的周部边缘处环周地交替地具有卡锁接板15 和卡锁凸起16。第二位移体构件14的卡锁接板15确定成用于与第一位移体构件13的卡锁凸起16共同作用,而第二位移体构件14的卡锁凸起16构造用于与第一位移体构件13的卡锁接板15共同作用。
第一位移体构件13和第二位移体构件14可以通过实施分别垂直于其碗开口的平面的连接运动借助于连接装置的卡锁接板15和卡锁凸起16而彼此卡锁地连接。
第二位移体构件14在其外侧上具有多个支承元件22,这些支承元件构造用于,与第二保持元件4协同作用。支承元件22分别由交叉的肋组成,其中,交叉的肋中的一个分别具有凹槽23,其用于构造为加强杆5的第二保持元件4。支承元件22分别布置在两个彼此平行的肋12之间并且被设计尺寸为,使得插入的第二保持元件4向上不突出于肋12。
总共存在四对支承元件22,其中,在使用构造为加固杆的第二保持元件的情况下,仅需要四个支承元件22,它们布置成两对并且在贯通通道8的开口两侧布置成直线。另外四个支承元件22(其沿着直线布置,其垂直于直线布置,其中所使用的支承元件22沿着该直线布置)在使用构造为加强杆的第二保持元时是不需要的。
然而,支承元件的特别的布置使得可以将第一位移体构件13作为第二位移体构件14使用,并且反之亦然。就这方面来说,位移体构件13、14的关于延伸穿过贯通通道8的中轴线的旋转对称的构造是特别有利的。在当前的情况中,位移体构件13、14具有四重旋转对称。当位移体构件具有不同的高度时,该原理也可有利地落实。
图8从上方以俯视图示出第二位移体构件14。
如已经提及的,第二位移体构件14具有第二贯通通道部分18,其与第一位移体构件13 的第一贯通通道部分17一起形成贯通通道8。第二贯通通道部分18在端侧具有环周的凸缘 25,该凸缘具有两个第二贯通开口24。第一位移体构件13的第一销20可以形状配合地接合到贯通开口24中。凸缘25在它那方面承载(在该图中不可见)销,销接合到第一位移体构件13的通孔21中。环周的凸缘25在图8中不可见的侧部上提供第二靠置面,该第二靠置面靠置在第一位移体构件13的第一靠置面19上。
图9示出在制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时的一种可能的处理方法。为此,第一位移体构件13与第二位移体构件14卡锁地连接,其中,实施垂直于碗开口的平面的连接运动。在卡锁过程中,卡锁接板15和卡锁凸起16彼此卡锁。同时,第一贯通通道部分 17和第二贯通通道部分18的第一靠置面彼此靠置,其中同时在第一贯通通道部分17和第二贯通通道部分18之间建立形状配合连接,即销连接。
接着,通过借助于延伸穿过贯通通道8的连接部件7无需工具地连接保持元件2、4,将位移体6夹紧在第一保持元件2与第二保持元件2之间。
图10从下方以俯视图示出被夹紧在第一保持元件2和第二保持元件4之间的位移体6,其中,仅示出形成第一保持元件2的加强杆3的区段,以便在图中不遮盖距离保持件11。
图11在允许看到内部的视图中示出被夹紧在第一保持元件2和第二保持元件4之间的位移体6。尤其可看到,第一贯通通道部分17和第二贯通通道部分18彼此靠置并且共同形成贯通通道8。贯通通道8在垂直于其纵向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平面中具有不同于圆形的形状,即正方形的形状。
图12示出另一细节图,其允许看到贯通通道8的内部,连接部件7延伸穿过该贯通通道。
图13和图1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第二实施例的细节。与图1至图12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不同,第一位移体构件13和第二位移体构件14在该实施方式中不同地构造,在其在贯通通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高度方面不同。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位移体构件13例如可以具有110mm的高度,而第二位移体构件14具有例如50mm的高度。
然而,第一位移体构件13的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位移体构件14的第二连接装置构造为相同的并且尤其是旋转对称的,使得可以选择性地仅连接例如高度为50mm的较低的位移体构件13、14,以便最终实现总高度为100mm的位移体6,或者仅将例如高度为110mm的较高的位移体构件13、14彼此连接,以便最终实现总高度为220mm的位移体6,或者以便(如在本示例中)将较低和较高的位移体构件13、14彼此连接,以便最终实现总高度为160mm 的位移体6。
以这种方式,通过仅两种类型的位移体构件13、14的不同组合可能性,可以实现总共三个不同的高度。在不同高度的三个不同的位移体构件13、14的数量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组合可能性可以实现总共六个不同的结构高度。该处理方法形成独立的实用新型构思,该实用新型构思也可以在与无需工具地可安装的连接部件的存在脱离并且尤其也与贯通通道8 和/或延伸穿过贯通通道的连接部件7的实现脱离的情况下而有利地实现。
图15示出具有160mm的总高度的组装的位移体6的细节图。
图16示出无需工具地可安装的连接部件7的实施例,利用该连接部件,第一保持元件 2和第二保持元件4彼此可连接。连接部件7具有第一连接元件26,该第一连接元件构造用于机械地联接至第一保持元件2。此外,连接部件7具有第二连接元件27,该第二连接元件尤其构造用于机械地联接至第二保持元件4。第一连接元件26构造为卡锁装置并且具有弹性的卡锁钩28。卡锁钩28构造用于,尤其形状配合地围绕第一保持元件2的杆状区段。为此,弹性的卡锁钩28具有用于第一保持元件2的杆状区段的容纳部29和插入间隙30,通过该插入间隙,第一保持元件2的杆状区段可插入到容纳部29中。插入间隙30的通过宽度小于容纳部29的内径。以这种方式确保了连接部件7在卡入之后不可以自动地从第一保持元件2脱离。这尤其是即使当第二连接元件27还没有与第二保持元件4连接时也不会脱离。更确切地说,第一连接元件26有利地实施为,使得连接部件7在其与第一保持部件2的杆状区段连接之后可以围绕该杆状区段枢转,而不会从该杆状区段中不期望地脱离。
第二连接元件27也构造为卡锁装置,并且具有弹性的卡锁钩,该卡锁钩具有用于第二保持元件4的杆状区段的凹处31。具有引导面33的引导元件32邻接凹处31。
连接部件7具有长形的腹板34。在腹板的一端布置有第一连接元件26。在腹板34的另一端布置有第二连接元件27。
图17至图19示意性地说明了如何使用连接部件。
首先,将第一连接元件26与第一保持元件2的杆状区段卡锁,这在图17中示出。现在连接部件7尤其可以被引导穿过贯通通道8,然而,为了更好的清晰性,这在本图中未被示出。
接着,将连接部件7围绕第一保持元件2的杆状区段枢转,直至其到达第二保持元件4 的杆状区段,这在图18中示出。在进行枢转运动时,第二保持元件4的杆状区段沿着引导面33滑动,由此第二连接元件27的弹性的卡锁钩暂时地弯曲,直到杆状区段到达凹处31并且被卡入,这在图19中示出。
图20示出无需工具地可安装的具有不同长度的连接部件7的类型。该类型尤其可以与不同的总高度的位移体6的应用相关联地使用,例如用于不同高度的混凝土盖板。该类型优选地与如下相协调:通过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位移体构件13和第二位移体构件14的组合来实现许多不同的总高度。
图21以细节图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使用了在图16中示出的连接部件7。细节图允许看穿贯通通道8。尤其可看到,第一保持元件2与第一连接元件26卡锁,而第二保持元件47与连接部件7的第二连接元件27卡锁。
图22从上方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第三实施例的细节图,而图23 从下方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第三实施例的细节图。
图2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第四实施例的细节图,其中,为了更好的清晰性而未画出第一保持元件2和第二保持元件4和连接元件7。在本实施例中,位移体6在位移体6的赤道高度处利用位移体连接件35彼此连接。附加的连接部件35尤其也确保,遵守位移体6彼此间的所期望的距离。图28示出位移体连接件35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细节图。
图2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第五实施例的细节图,其中,为了更好的清晰性而未画出第一保持元件2和第二保持元件4和连接元件7。在本实施例中,位移体6在顶部处利用位移体连接件36彼此连接。位移体连接件36分别钩入到支承元件22中。位移体连接件36尤其也确保,遵守位移体6彼此间的所期望的距离。在图29中示出位移体连接件36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细节图。
图2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第六实施例的细节图,其中,为了更好的清晰性而未画出第一保持元件2和第二保持元件4和连接元件7。
在本实施例中,位移体6在位移体6的赤道高度处利用位移体连接件35而连接,并且附加地,在顶部处利用位移体连接件36彼此连接。
图29和图30示出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可替换的结构形式中的第一位移体构件13和第二位移体构件14,尤其是用于如同其在图24、图25和图26中示出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位移体构件13、14相同地构造并且具有多个沟槽37,可以将(未示出的)导线,尤其是电导线放置到这些沟槽中。尤其可以有利地规定,在将导线敷设之后,将第二保持元件4安装,使得通过第二保持元件4附加地确保导线在其位置中。替代地,例如也可以将导线从第二保持元件4下部拉动穿过或者敷设在第二保持元件4的上方。
由第一位移体构件13和第二位移体构件14构成的位移体6具有平坦的侧面,并且与其直径相比构造得特别高。平坦的侧面可以实现,以尽可能均匀厚的混凝土层填充在相邻的位移体6之间的间隙。这些位移体6尤其被确定用于,在特别厚的混凝土盖板的情况下使用。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行的是,(根据独立的实用新型构思)将不同高度的第一位移体构件13 和第二位移体构件14彼此组合,或者替代地使用相同的位移体构件13、14。
图31示出定位辅助件38的实施例,该定位辅助件构造为板状。该定位辅助件38可以在安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时使用。
该定位辅助件38构造用于,使得对于安装过程正好一个位移体6保持直立。定位辅助件38具有第一凹部39,其专门构造和布置用于容纳位移体6的突出的肋12。定位辅助件38具有第二凹部40,其专门构造和布置用于容纳位移体6的支承元件22。定位辅助件38 具有第三凹部41,其专门构造和布置成用于容纳连接部件7的第一连接元件26。定位辅助件38具有第四凹部42,其专门构造用于容纳连接部件7的腹板34。定位辅助件38具有第五凹部43,其专门构造和布置用于容纳第一保持元件2。
定位辅助件38具有形状配合区段44,其使得多个类似的定位辅助件38可以彼此连接成定位辅助系统45,这在图32中示出。形状配合连接部构造为类似于拼图件。
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安装过程以这种方式进行,即首先将多个定位辅助件38以所需的数量彼此连接并且布置在地面上。接着,将第一保持元件2和所需的连接部件7插入到定位辅助件38的为此设置的凹部421、42、43中。在下一步骤中,将位移体6定位,其中,将连接部件7分别引导穿过贯通通道8,并且其中,将各个位移体6的肋12和支承元件22(优选夹紧地)插入各个定位辅助件38的相应的凹部39、40中,使得位移体6结果被定位辅助件38保持得直立。然后将连接部件7与第二保持元件4联接。
然后,完成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从定位辅助件3脱离并被安置到为浇筑混凝土过程设置的位置上。然后,该定位辅助件38可以重新用于下一个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安装。最后,定位辅助件38可以再次彼此分离。为了运输,定位辅助件38可以有利地彼此堆叠。
图3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成型衬里1的第七实施例,其构造用于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之前布置在型模中。该混凝土成型衬里1具有构造为第一加强杆3的第一保持元件2。此外,混凝土成型衬里1具有构造为第二加强杆5的第二保持元件4。第一加强杆3和第二加强杆5布置为处于彼此平行并且竖直上重叠。
此外,混凝土成型装置1具有多个相同的位移体6,这些位移体成排地成对地叠置地布置在第一保持元件2与第二保持元件4之间。也可以分别叠置地布置不同的、尤其是不同高度的位移体6。
第一保持元件2和第二保持元件5借助多个无需工具地可安装的连接部件7彼此连接。位移体6中的每一个具有贯通通道8。相应叠置布置的位移体6的贯通通道8彼此对齐。分别有一个连接部件7延伸穿过相应叠置布置的位移体的对齐的贯通通道8,该连接部件将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彼此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部的位移体6的指向下的肋12和下部的位移体6的指向上的肋12起联接器件的作用,他们彼此嵌接。通过联接器件有利地避免了,位移体6尤其是在浇筑混凝土过程期间相对于彼此移动。
附图标记列表
1  混凝土成型衬里
2  第一保持元件
3  第一加强杆
4  第二保持元件
5  第二加强杆
6  位移体
7  连接部件
8  贯通通道
9  第一加强装置
10 第二加强装置
11 距离保持件
12 肋
13 第一位移体构件
14 第二位移体构件
15 卡锁接板
16 卡锁凸起
17 第一贯通通道部分
18 第二贯通通道部分
19 靠置面
20 销
21 通孔
22 支承元件
23 凹槽
24 通孔
25 凸缘
26 第一连接元件
27 第二连接元件
28 弹性的卡锁钩
29 容纳部
30 插入间隙
31 凹处
32 引导元件
33 引导面
34 腹板
35 位移体连接件
36 位移体连接件
37 沟槽
38 定位辅助件
39 第一凹部
40 第二凹部
41 第三凹部
42 第四凹部
43 第五凹部
44 形状配合区段
45 定位辅助系统。

Claims (50)

1.一种混凝土成型衬里,其构造用于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之前布置在型模中,混凝土成型衬里包括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在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位移体,其特征在于,位移体具有贯通通道并且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利用延伸穿过贯通通道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彼此连接,并且位移体包括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具有用于机械地联接至第一保持元件的第一连接元件,并且连接部件具有用于机械地联接至第二保持元件的第二连接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借助于第一连接元件无需工具地可固定至第一保持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元件构造为卡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元件具有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元件具有弹性的卡锁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卡锁钩围绕第一保持元件的区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卡锁钩围绕第一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卡锁钩具有用于第一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的容纳部并且具有插入间隙,通过插入间隙,第一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可插入到容纳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插入间隙的通过宽度小于容纳部的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借助于第二连接元件无需工具地可固定至第二保持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元件构造为卡锁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元件具有钩。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元件具有弹性的卡锁钩。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元件具有用于第二保持元件的杆状区段的凹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元件具有带有引导面的邻接凹处的引导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具有长形的腹板,其中在腹板的一端布置有第一连接元件并且在腹板的另一端布置有第二连接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构造为,使得其首先借助于第一连接元件可固定至第一保持元件,并且接着其通过实施枢转运动与第二保持元件可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以卡锁的方式可固定至第一保持元件,并且以卡锁的方式与第二保持元件可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构造为注塑件或塑料注塑件,或者构造为弯曲件或板材弯曲件或者丝线弯曲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单件式地制作。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贯通通道在垂直于其纵向延伸方向的横截面平面中具有不同于圆形的形状,或者贯通通道在横截面中构造为多边形。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贯通通道在横截面中构造为正方形。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位移体构件具有第一贯通通道部分,并且第二位移体构件具有第二贯通通道部分,其中第一贯通通道部分和第二贯通通道部分共同形成贯通通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贯通通道部分在端侧具有第一靠置面,并且第二贯通通道部分在端侧具有第二靠置面,其中第一靠置面和第二靠置面彼此靠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贯通通道部分和第二贯通通道部分之间存在形状配合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贯通通道部分和第二贯通通道部分之间存在销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位移体构件具有第一连接装置,并且第二位移体构件具有第二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协同作用并且将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相同地构造。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卡锁元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分别构造为碗状,并且通过实施垂直于碗开口的平面的连接运动借助于连接装置彼此可连接或被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位移体构件和第二位移体构件具有不同的高度。
3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位移体在其外侧上具有多个突出的肋,或者位移体在其外侧上具有多个突出的肋并且肋从外侧开始具有在10mm至25mm的范围中的高度。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肋从外侧开始具有在15mm至20mm的范围中的高度。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肋从外侧开始具有15mm或20mm的高度。
3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位移体在其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承元件,至少一个第一支承元件具有用于第一保持元件的区段的容纳部,和/或位移体在其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承元件,至少一个第二支承元件具有用于第二保持元件的区段的容纳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支承元件的容纳部构造为凹槽,并且至少一个第二支承元件的容纳部构造为凹槽。
38.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位移体被夹紧在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之间,或者位移体借助于连接部件被夹紧在第一保持元件与第二保持元件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连接部件将指向位移体的力分别施加到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上。
40.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是与位移体分开的部件和/或与位移体分开制作的部件。
4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
a.第一保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杆;或者,
b.第一保持元件具有杆,杆是加强格栅的一部分;或者,
c.第一保持元件仅由杆组成。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持元件的杆是加强杆。
4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
a.第二保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杆;或者,
b.第二保持元件具有杆,杆是加强格栅的一部分;或者,
c.第二保持元件仅由杆组成。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持元件的杆是加强杆。
4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彼此平行地布置,和/或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共同布置在平面中,平面是至少一个位移体的对称平面。
4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
a.混凝土成型衬里构造用于,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之前,除了加强部之外,混凝土成型衬里被布置在型模中;或者,
b.混凝土成型衬里构造用于,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之前,混凝土成型衬里在型模中布置在两个加强装置之间。
4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存在多个具有贯通通道的位移体,其中,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分别利用连接部件彼此连接,连接部件分别延伸穿过贯通通道中的一个。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位移体分别利用位移体连接件直接彼此连接。
49.一种混凝土部件,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成型衬里。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混凝土部件,其特征在于,混凝土部件是混凝土盖板。
CN202090001051.5U 2019-11-05 2020-11-03 混凝土成型衬里和混凝土部件 Active CN2187869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LULU101468 2019-11-05
LU101468A LU101468B1 (de) 2019-11-05 2019-11-05 Betonformungseinlag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Betonformungseinlage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etonbauteils
PCT/EP2020/080838 WO2021089560A1 (de) 2019-11-05 2020-11-03 Betonformungseinlag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betonformungseinlage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etonbauteil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6937U true CN218786937U (zh) 2023-04-04

Family

ID=68762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90001051.5U Active CN218786937U (zh) 2019-11-05 2020-11-03 混凝土成型衬里和混凝土部件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6558A1 (zh)
EP (2) EP4055232A1 (zh)
CN (1) CN218786937U (zh)
AR (1) AR120369A1 (zh)
AT (1) AT17861U2 (zh)
AU (1) AU2020377447A1 (zh)
DE (1) DE202020106300U1 (zh)
JO (1) JOP20220096A1 (zh)
LU (1) LU101468B1 (zh)
WO (1) WO20210895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1110A1 (en) * 2017-03-07 2018-09-13 Nxt Ip Pty Ltd Building system
LU500045B1 (de) 2021-04-16 2022-10-17 Anna Hamburg Verdrängungskörper und Betonformungseinlage
BR112023021103A2 (pt) 2021-04-16 2023-12-12 Anna Hamburg Corpo de deslocamento e inserto de modelagem de concreto
LU500046B1 (de) 2021-04-16 2022-10-17 Anna Hamburg Betonformungseinlage
DE102021117719A1 (de) 2021-07-08 2023-01-12 Unidome Deutschland Gmbh Betonformungseinlage
LU500409B1 (de) 2021-07-08 2023-01-13 Unidome Deutschland Gmbh Betonformungseinl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2935A1 (fr) * 2001-05-16 2002-11-21 Penta-Ocean Construction Co., Ltd. Unite de materiaux encastres, panneau en beton prefabriqu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dit panneau en beton, dalle et procede de construction de cette dalle
JP3877686B2 (ja) * 2003-02-14 2007-02-07 五洋建設株式会社 中空材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設置方法
EP1568827A1 (de) 2004-02-25 2005-08-31 Cobiax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und Hilfsmittel zur Herstellung von Betonteilen, insbesondere von Betonhalbzeug und/oder von Betondecken sowie Hilfsmittel zur Herstellung von Betondecken
JP2006077520A (ja) * 2004-09-10 2006-03-23 Trade Jun:Kk 2方向性コンクリート中空スラブ及びその埋込体
DE202006002540U1 (de) 2006-02-17 2006-08-03 Cobiax Technologies Ag Modul zur Herstellung von Betonteilen
ES2288441B1 (es) * 2007-06-14 2008-09-16 Jorge De Mas Caral Plantilla para montaje de aligeramientos en forjados reticulares.
PT2075387E (pt) 2007-12-28 2014-12-02 Cobiax Technologies Ag Módulo para fabrico de componentes de betão
ES2356546B2 (es) * 2010-06-28 2011-09-14 Alberto Alarcón García Un forjado o elemento estructural similar aligerado por el que pueden discurrir instalaciones registrables.
SI3045605T1 (sl) 2015-01-16 2020-01-31 Heinze Gruppe Verwaltungs Gmbh Modul za izdelavo betonskih delov
US10753088B2 (en) * 2016-06-09 2020-08-25 Contruss Engineering Co. Slab filler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fillers in two-way concrete slab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55232A1 (de) 2022-09-14
JOP20220096A1 (ar) 2023-01-30
AU2020377447A1 (en) 2022-06-09
WO2021089560A1 (de) 2021-05-14
AR120369A1 (es) 2022-02-09
US20230056558A1 (en) 2023-02-23
EP4105404A1 (de) 2022-12-21
LU101468B1 (de) 2021-05-11
DE202020106300U1 (de) 2021-02-10
AT17861U2 (de) 202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86937U (zh) 混凝土成型衬里和混凝土部件
RU2700353C2 (ru) Модуль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бетонных изделий, пустот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применение решетки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модуля и бетонное изделие
KR101439488B1 (ko) 슬래브 성형용 탈형 데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래브 시공방법
WO2015078479A1 (en) A building plate for a toy building set and a toy building set including such building plate
US10662642B2 (en) Floor dowel sleeve with integral spacing chambers
WO2018034684A1 (en) Mountable feed bucket
CN109790711B (zh) 混凝土天花板、用于生产混凝土天花板的套件和方法
EP2322733A1 (en) Modular building element for forming cavities, for example in ventilated under-floor spaces, floors and ceilings
WO2008007863A1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precast concrete pier segment having connecting structure using steel duct
EP2582503B1 (en) Moul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tection and securing element of the mattress type
KR200465477Y1 (ko) 건축용 영구 거푸집
KR20100092347A (ko) 티형 리브드 슬래브, 그 제조방법 및 시공방법
KR20170102724A (ko) 판형벽체 구조체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KR200461500Y1 (ko) 방수턱 거푸집
KR20090000525U (ko) 건축용 관통슬리브
JP6209306B2 (ja) 鉄筋配設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
KR100848381B1 (ko) 골판형 합성상판
EP2474788B1 (en) Grid element, moulded form part, grid, and method of mounting a heating and/or cooling pipe to a concrete building structure
US11566423B2 (en) Lattice of hollow bodies with reinforcement member supports
KR200491798Y1 (ko) 데크플레이트의 멍에 지지구
KR101564435B1 (ko) 거푸집대용 조립식 블록
JP6401535B2 (ja) 基礎の構築に用いられる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部材
JP3195032U (ja) 鉄筋配設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
KR101691624B1 (ko) 절곡형 데크플레이트에의 고정 설치를 위한 중공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경량 슬래브 구조의 시공방법
CN115419216A (zh) 一种适于安装预埋管的固定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