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0723U - 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0723U
CN218780723U CN202223295368.4U CN202223295368U CN218780723U CN 218780723 U CN218780723 U CN 218780723U CN 202223295368 U CN202223295368 U CN 202223295368U CN 218780723 U CN218780723 U CN 218780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s
casing
face
shell
differential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53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晋华
郭樟树
熊绪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Qianyu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Qianyu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Qianyu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Qianyu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53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0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0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0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端面设置有凸台,且凸台的内部设置有过孔,所述壳体的右端面开设有槽腔,且槽腔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切槽,并且环形切槽的内壁开设有连轴插孔,所述壳体的右端面开设有销孔,所述壳体的左端面贯穿有多组安装螺栓,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壳体的左端面焊接有固定管,所述壳体的右端面的侧方安装有两组移动板,所述固定管设置有多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固定管,通过设置的固定管,在不影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连接工作的情况下,能够使安装螺栓及安装螺母与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一体存放,保障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能够顺利完成安装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其作用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差速器实际使用时,需要使用差速器壳体,完成差速器的连接和防护使用,实际使用具有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现有技术公开了公开号为:CN204533465U一种结构改进的差速器壳体,包括本体、凸台、过孔、槽腔、环形切槽、连轴插孔、销孔、卡槽、法兰和螺纹孔,现有的差速器的壳体的内壁上结构为一圆柱形的腔室,腔室的内壁上成型有球面形的环形槽,而本实用新型将球面形的环形槽修改为贯穿壳体的一侧壁的圆柱形的环形切槽,圆柱形的接触面相对与球面形的接触面而言,加工方便及检测方便,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加工精度及加工设备的要求,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不需再采用三座标仪测量,简化检测工具和方法。
上述实用新型,需要使用法兰、安装螺栓及与其配套的安装螺母,才可对结构改进的差速器壳体进行连接工作,安装螺栓及安装螺母与结构改进的差速器壳体分离存放,易造成安装螺栓或安装螺母的丢失,导致结构改进的差速器壳体安装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在不影响结构改进的差速器壳体连接工作的情况下,能够使安装螺栓及安装螺母与结构改进的差速器壳体一体存放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在不影响结构改进的差速器壳体连接工作的情况下,能够使安装螺栓及安装螺母与结构改进的差速器壳体一体存放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端面设置有凸台,且凸台的内部设置有过孔,所述壳体的右端面开设有槽腔,且槽腔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切槽,并且环形切槽的内壁开设有连轴插孔,所述壳体的右端面开设有销孔,所述壳体的左端面贯穿有多组安装螺栓,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壳体的左端面焊接有固定管,所述壳体的右端面的侧方安装有两组移动板,所述固定管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固定管的侧壁均贯穿焊接有螺纹管,且多组所述螺纹管的内部贯穿有调节螺栓,多组所述固定管的侧壁均开设有贯穿孔,且多组所述贯穿孔的内部均贯穿有拉绳,并且多组所述拉绳的一端端部均粘接有限位板,多组所述安装螺栓的侧壁均套接有安装螺母,且多组所述安装螺母的一侧均焊接有套管,并且多组所述套管的侧壁均开设有环形凹槽,多组所述环形凹槽的内部设置有滑环,多组所述拉绳的一端端部分别与多组所述滑环的侧壁粘接。
进一步的,多组所述安装螺栓与多组所述安装螺母螺纹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多组所述贯穿孔的截面尺寸小于多组所述限位板的截面尺寸。
进一步的,多组所述螺纹管与多组所述调节螺栓螺纹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右端面开设有两组内置槽,且两组所述内置槽的内壁均设置有两组卡轨槽,两组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均焊接有卡板,四组所述卡板分别位于四组所述卡轨槽的内部,两组所述内置槽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通孔,且两组所述螺纹通孔的内部均贯穿有紧固螺栓,两组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开设有多组球窝,且多组所述球窝的内部均设置有滚珠。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螺纹通孔与两组所述紧固螺栓螺纹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多组所述球窝开口处的截面尺寸小于多组所述滚珠的最大截面尺寸。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固定管,实际安装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时,操作工人用手移动壳体,当多组安装螺栓与安装物的预留孔对位完成时,操作工人用手推动多组安装螺栓,当多组安装螺栓贯穿预留孔时,操作工人再将多组安装螺母分别移至多组安装螺栓的一端,此时利用多组安装螺栓与多组安装螺母螺纹相互配合,操作工人用手顺时针旋转多组安装螺母,此过程中多组安装螺母分别带动多组套管做同步运动,多组滑环不会跟随多组套管进行旋转运动,保障多组拉绳不与多组安装螺栓缠绕,当多组安装螺母与安装物紧密接触时,完成安装工作,利用多组螺纹管与多组调节螺栓螺纹相互配合,操作工人用手顺、逆时针旋转多组调节螺栓,可调节多组调节螺栓的使用位置,便于后期多组安装螺栓的拆卸使用,多组限位板能够防止多组拉绳脱离固定管,通过设置的固定管,在不影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连接工作的情况下,能够使安装螺栓及安装螺母与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一体存放,保障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能够顺利完成安装工作。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移动板,当需要移动使用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时,利用两组螺纹通孔与两组紧固螺栓螺纹相互配合,操作工人用手顺时针旋转两组紧固螺栓,两组紧固螺栓可将两组移动板逐渐推出两组内置槽的内部,当多组滚珠移出两组内置槽的内部时,可翻转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使多组滚珠接触放置平面,此时可移动使用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此过程中,多组滚珠受摩擦力作用,分别在多组球窝的内部滚动,由于多组滚珠的表面光滑,能够便于移动使用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四组卡板分别在四组卡轨槽的内部滑动,能够限位两组移动板的移动范围,通过设置的移动板,能够便于移动较重的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无需操作工人持续搬移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为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的移动使用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装螺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
1、壳体;2、凸台;3、过孔;4、槽腔;5、环形切槽;6、连轴插孔;7、销孔;8、卡槽;9、安装螺栓;10、固定管;11、移动板;12、螺纹管;13、调节螺栓;14、贯穿孔;15、拉绳;16、限位板;17、安装螺母;18、套管;19、环形凹槽;20、滑环;21、内置槽;22、卡轨槽;23、卡板;24、螺纹通孔;25、紧固螺栓;26、球窝;27、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端面设置有凸台2,且凸台2的内部设置有过孔3,壳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槽腔4,且槽腔4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切槽5,并且环形切槽5的内壁开设有连轴插孔6,壳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销孔7,壳体1的左端面贯穿有多组安装螺栓9,壳体1的外壁设置有卡槽8,壳体1的左端面焊接有固定管10,壳体1的右端面的侧方安装有两组移动板11,固定管10设置有多组,多组固定管10的侧壁均贯穿焊接有螺纹管12,且多组螺纹管12的内部贯穿有调节螺栓13,多组固定管10的侧壁均开设有贯穿孔14,且多组贯穿孔14的内部均贯穿有拉绳15,并且多组拉绳15的一端端部均粘接有限位板16,多组安装螺栓9的侧壁均套接有安装螺母17,且多组安装螺母17的一侧均焊接有套管18,并且多组套管18的侧壁均开设有环形凹槽19,多组环形凹槽19的内部设置有滑环20,多组拉绳15的一端端部分别与多组滑环20的侧壁粘接,通过设置的固定管10,在不影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连接工作的情况下,能够使安装螺栓9及安装螺母17与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一体存放,保障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能够顺利完成安装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组安装螺栓9与多组安装螺母17螺纹相互配合,便于调节多组安装螺母17的使用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组贯穿孔14的截面尺寸小于多组限位板16的截面尺寸,避免多组拉绳15脱离多组固定管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组螺纹管12与多组调节螺栓13螺纹相互配合,便于调节多组调节螺栓13的使用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两组内置槽21,且两组内置槽21的内壁均设置有两组卡轨槽22,两组移动板11的两侧均焊接有卡板23,四组卡板23分别位于四组卡轨槽22的内部,两组内置槽21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通孔24,且两组螺纹通孔24的内部均贯穿有紧固螺栓25,两组移动板11的一侧开设有多组球窝26,且多组球窝26的内部均设置有滚珠27,通过设置的移动板11,能够便于移动较重的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无需操作工人持续搬移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为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的移动使用带来便利。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组螺纹通孔24与两组紧固螺栓25螺纹相互配合,便于调节两组紧固螺栓25的使用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组球窝26开口处的截面尺寸小于多组滚珠27的最大截面尺寸,避免多组滚珠27脱离多组球窝26的内部。
工作原理:
实际安装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时,操作工人用手移动壳体1,当多组安装螺栓9与安装物的预留孔对位完成时,操作工人用手推动多组安装螺栓9,当多组安装螺栓9贯穿预留孔时,操作工人再将多组安装螺母17分别移至多组安装螺栓9的一端,此时利用多组安装螺栓9与多组安装螺母17螺纹相互配合,操作工人用手顺时针旋转多组安装螺母17,此过程中多组安装螺母17分别带动多组套管18做同步运动,多组滑环20不会跟随多组套管18进行旋转运动,保障多组拉绳15不与多组安装螺栓9缠绕,当多组安装螺母17与安装物紧密接触时,完成安装工作,利用多组螺纹管12与多组调节螺栓13螺纹相互配合,操作工人用手顺、逆时针旋转多组调节螺栓13,可调节多组调节螺栓13的使用位置,便于后期多组安装螺栓9的拆卸使用,多组限位板16能够防止多组拉绳15脱离固定管10,通过设置的固定管10,在不影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连接工作的情况下,能够使安装螺栓9及安装螺母17与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一体存放,保障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能够顺利完成安装工作,同时,当需要移动使用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时,利用两组螺纹通孔24与两组紧固螺栓25螺纹相互配合,操作工人用手顺时针旋转两组紧固螺栓25,两组紧固螺栓25可将两组移动板11逐渐推出两组内置槽21的内部,当多组滚珠27移出两组内置槽21的内部时,可翻转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使多组滚珠27接触放置平面,此时可移动使用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此过程中,多组滚珠27受摩擦力作用,分别在多组球窝26的内部滚动,由于多组滚珠27的表面光滑,能够便于移动使用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四组卡板23分别在四组卡轨槽22的内部滑动,能够限位两组移动板11的移动范围,通过设置的移动板11,能够便于移动较重的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无需操作工人持续搬移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为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的移动使用带来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左端面设置有凸台(2),且凸台(2)的内部设置有过孔(3),所述壳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槽腔(4),且槽腔(4)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切槽(5),并且环形切槽(5)的内壁开设有连轴插孔(6),所述壳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销孔(7),所述壳体(1)的左端面贯穿有多组安装螺栓(9),所述壳体(1)的外壁设置有卡槽(8),所述壳体(1)的左端面焊接有固定管(10),所述壳体(1)的右端面的侧方安装有两组移动板(11),所述固定管(10)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固定管(10)的侧壁均贯穿焊接有螺纹管(12),且多组所述螺纹管(12)的内部贯穿有调节螺栓(13),多组所述固定管(10)的侧壁均开设有贯穿孔(14),且多组所述贯穿孔(14)的内部均贯穿有拉绳(15),并且多组所述拉绳(15)的一端端部均粘接有限位板(16),多组所述安装螺栓(9)的侧壁均套接有安装螺母(17),且多组所述安装螺母(17)的一侧均焊接有套管(18),并且多组所述套管(18)的侧壁均开设有环形凹槽(19),多组所述环形凹槽(19)的内部设置有滑环(20),多组所述拉绳(15)的一端端部分别与多组所述滑环(20)的侧壁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安装螺栓(9)与多组所述安装螺母(17)螺纹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贯穿孔(14)的截面尺寸小于多组所述限位板(16)的截面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螺纹管(12)与多组所述调节螺栓(13)螺纹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端面开设有两组内置槽(21),且两组所述内置槽(21)的内壁均设置有两组卡轨槽(22),两组所述移动板(11)的两侧均焊接有卡板(23),四组所述卡板(23)分别位于四组所述卡轨槽(22)的内部,两组所述内置槽(21)的内部均开设有螺纹通孔(24),且两组所述螺纹通孔(24)的内部均贯穿有紧固螺栓(25),两组所述移动板(11)的一侧开设有多组球窝(26),且多组所述球窝(26)的内部均设置有滚珠(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螺纹通孔(24)与两组所述紧固螺栓(25)螺纹相互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球窝(26)开口处的截面尺寸小于多组所述滚珠(27)的最大截面尺寸。
CN202223295368.4U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Active CN218780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5368.4U CN218780723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5368.4U CN218780723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0723U true CN218780723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11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5368.4U Active CN218780723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0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42900B (zh) 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
CN218780723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CN110227834A (zh) 一种油缸和液压站内置的双组螺旋式自定心液压卡盘
CN113427327B (zh) 一种大深径比长管零件的相交孔边缘加工方法及装置
CN108941643A (zh) 一种节省尾料的切管机
CN111331464A (zh) 一种冰箱精密部件加工生产用定位打磨抛光装置
CN110165606B (zh) 一种便于线缆装夹的线缆穿管用滑车
CN215797554U (zh) 一种灵活性高的弱电工程用线缆放线装置
CN215510275U (zh) 一种内孔磨削装置
CN213196663U (zh) 一种与钻攻一体机相适配的自动换刀机构
CN104148461A (zh) 一种使用卷板机卷制锥筒的方法
CN210256038U (zh) 一种汽车零配件加工用升降架
CN221135211U (zh) 一种曳引轮生产用打磨装置
CN220575931U (zh) 一种检测设备用机械臂
CN219861528U (zh) 一种翻板机构及镀膜设备
CN219075603U (zh) 一种生产电力金具用多功能工作台
CN218017686U (zh) 商用车桥毛坯打磨设备
CN219155610U (zh) 辊道式移载接驳装置
CN209830135U (zh) 一种压簧机送线机构
CN220498413U (zh) 一种具有双重定位的传动轴加工机床定位结构
CN216403733U (zh) 一种转子通用磁钢推放支撑装置
CN214603937U (zh) 电主轴表面精加工用夹具
CN217800009U (zh) 一种变电站现场施工扩孔设备
CN211277142U (zh) 一种自行车力矩传感器生产用焊接设备
CN212442575U (zh)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Differential Hous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331

Pledgee: 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Co.,Ltd. Nanchang Xinjian District Branch

Pledgor: JIANGXI QIANYUA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41083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