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2575U -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2575U
CN212442575U CN202021702853.7U CN202021702853U CN212442575U CN 212442575 U CN212442575 U CN 212442575U CN 202021702853 U CN202021702853 U CN 202021702853U CN 212442575 U CN212442575 U CN 212442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rod
adjusting
sleeve
pull rod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028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维清
董兴亮
邓兵
冯春安
何文祥
唐菠
魏稼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shang Tianjia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ishang Tianjia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ishang Tianjiao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ishang Tianjia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028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2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2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2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它包括机械手、调节座和移动机构;调节座包括调节顶板、调节底板和若干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位于调节顶板和调节底板之间,调节机构的上端与调节顶板相连,下端与调节底板相连;移动机构包括主架体、滑动座、丝杆、丝杆驱动装置;滑动座滑动设置在主架体上,丝杆转动设置主架体上;当丝杆转动时,丝杆带动滑动座沿丝杆在主架体上往复移动;丝杆驱动装置设置在主架体上,用于带动丝杆转动;机械手固定设置在调节顶板上,调节底板固定设置在滑动座上。该辅助工装为底面式辅助工装,能够方便的安装和拆卸辊轴,且该辅助工装结构稳定性好,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生产中的三辊轧机辅助工装领域,特指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钢材生产中,三辊轧机是将棒状钢材压轧成特定直径的钢材加工设备。为了轧制不同直径的钢材,经常需要更换三辊轧机上的辊轴,由于辊轴特别的重,导致辊轴安装、拆卸十分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其他辅助工装设备来安装和拆卸辊轴;准备车间现有辅助工装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传统的航吊加人工的形式;第二种是定角度的悬臂吊加人工辅助的形式。第一种方式是传统落后的最简易方式,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人员的安全,不具备推广性;第二种方式是定角度的悬臂吊,在一定的程度是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以及人员的安全性,但是整体结构是悬空的,对于整个工装设备的强度以及结构性能要求非常高,安全性值得考虑,辅助设备的现场安装都具有极高的要求。
因此,针对现有辅助工装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辅助工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该辅助工装为底面式辅助工装,能够方便的安装和拆卸辊轴,且该辅助工装结构稳定性好,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它包括机械手、调节座和移动机构;
所述调节座包括调节顶板、调节底板和若干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位于调节顶板和调节底板之间,所述调节机构的上端与调节顶板相连,下端与调节底板相连;各调节机构,相互配合,用于调节调节顶板和调节底板间的间距和/或调节调节顶板相对于调节底板的偏转角度;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主架体、滑动座、丝杆、丝杆驱动装置;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在主架体上,所述丝杆转动设置主架体上;当丝杆转动时,所述丝杆带动滑动座沿丝杆在主架体上往复移动;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设置在主架体上,用于带动丝杆转动;
所述机械手固定设置在调节顶板上,所述调节底板固定设置在滑动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包括外缸体、内缸体、活塞、拉杆套、拉杆、外夹套、内夹套和活动套;所述外缸体套设在内缸体外,所述内缸体作为外缸体的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内缸体内;所述拉杆套插入活塞内,并可在活塞内活动,所述拉杆套的前端和后端均伸出内缸套,所述拉杆套上设置有拉杆套挡块,所述拉杆套挡块至于活塞外,且位于活塞的后端;所述拉杆套的前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拉杆活动设置在拉缸套内,所述拉杆的前端为外六角结构,所述拉杆的后端设置有拉杆挡块,所述拉杆挡块置于拉杆套外;
所述外夹套固定设置在外缸套的前端,所述内夹套固定设置在内缸套的前端,所述活动套活动套设在内夹套外。
进一步的,所述外夹套呈圆筒状,其后端与外缸体相连,所述外夹套的左右两侧面被切除掉。
进一步的,所述内夹套呈圆筒状,其后端与内缸体相连,所述内夹套前端内侧设置有若干定位键,所述定位键沿内夹套的周向等间隔排布;所述活动套呈圆筒状,活动套套设在内夹套上,并可沿内夹套的轴线方向移动和/或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的前端匹配套设有内六角螺母,所述内六角螺母与拉杆套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内缸体内设置有拉杆套支撑块,所述拉杆套挡块活动设置在拉杆套支撑块内。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为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调节螺栓,上调节螺母和下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栓从下至上依次贯穿调节顶板和调节底板,并与调节顶板和调节底板螺纹连接,所述上调节螺母和下调节螺母套设在调节螺栓上,所述下调节螺母位于调节底板的上方,所述上调节螺母位于调节顶板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后端通过安全联轴器与丝杆驱动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联轴器包括丝杆连接部和丝杆驱动装置连接部;
所述丝杆连接部包括丝杆连接套筒,所述丝杆连接套筒的前端与丝杆后端相连,所述丝杆连接套筒上固定套设有弹性机构限位盘和传动盘一;所述弹性机构限位盘和传动盘一间隔设置,所述传动盘一位于丝杆连接套筒的后端;
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连接部包括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的前端转动套设在传动盘一外侧,后端与丝杆传动装置相连;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的前端设置固定设置有传动盘二,所述传动盘二转动套设在丝杆连接套筒上,并位于传动盘一的前方;
所述丝杆连接套筒上套设有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的前端与弹性机构限位盘接触,后端与传动盘二的前端面接触,所述弹性机构推动丝杆连接套筒和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彼此远离,使传动盘二的后端面和传动盘一的前端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贯穿滑动座,所述丝杆上匹配套设有丝杆滑块,所述丝杆滑块与滑动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架体包括底座、丝杆安装座一、丝杆安装座二和丝杆驱动装置安装座;所述丝杆安装座一设置在底座的前端,丝杆安装座二设置在底座的后端,所述丝杆转动设置在丝杆安装座一和丝杆安装座二上;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安装座固定设置在丝杆安装座二或底座上,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丝杆驱动装置安装座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悬臂的形式的工装改为地面形式,降低了设备的加工难度及加工精度,减小了场地需求,同时提高了安全度以及可靠性,能够良好的保证设备稳定操作。该工装能够方便的在轧机上更换辊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调节座和移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移动机构剖视图;
图4是安全联轴器的结构图;
图5是机械手的结构图;
图6是机械手与辊轴相连时的结构图;
图7和8是辊轴的结构图;
图9是辊轴拆卸机械手的前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它包括机械手1、调节座2和移动机构3;
所述调节座2包括调节顶板203、调节底板201和若干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位于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之间,所述调节机构的上端与调节顶板203相连,下端与调节底板201相连;各调节机构,相互配合,用于调节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间的间距和/或调节调节顶板203相对于调节底板201的偏转角度;
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主架体、滑动座304、丝杆305、丝杆驱动装置;所述滑动座304滑动设置在主架体上,所述丝杆305转动设置主架体上;当丝杆305转动时,所述丝杆305带动滑动座304沿丝杆305在主架体上往复移动;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设置在主架体上,用于带动丝杆305转动;
所述机械手1固定设置在调节顶板203上,所述调节底板201固定设置在滑动座304上。
由于上述结构,移动机构3设置在底面上,当机械手1夹住辊轴,移动机构3带动机械手1移动,便可完成辊轴在轧机上的装配和拆卸。该工装,将悬臂的形式调整为地面形式,降低了设备的加工难度及加工精度,减小了场地需求,同时提高了安全度以及可靠性,能够良好的保证设备稳定操作。同时,调节座2通过各调节机构的相互配合,能够调节机械手1的高度和偏转角度,进而能够更加方便的装配和拆卸辊轴。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1包括外缸体103、内缸体104、活塞1011、拉杆套107、拉杆109、外夹套102、内夹套1013和活动套101;所述外缸体103套设在内缸体104外,所述内缸体104作为外缸体103的活塞1011;所述活塞1011设置在内缸体104内;所述拉杆套107插入活塞1011内,并可在活塞1011内活动,所述拉杆套107的前端和后端均伸出内缸套,所述拉杆套107上设置有拉杆套挡块108,所述拉杆套挡块108至于活塞1011外,且位于活塞1011的后端;所述拉杆套107的前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拉杆109活动设置在拉缸套内,所述拉杆109的前端为外六角结构,所述拉杆109的后端设置有拉杆挡块106,所述拉杆挡块106置于拉杆套107外;所述拉杆挡块106为拉杆把手;所述外夹套102固定设置在外缸套的前端,所述内夹套1013固定设置在内缸套的前端,所述活动套101活动套101设在内夹套1013外。
所述外夹套102呈圆筒状,其后端与外缸体103相连,所述外夹套102的左右两侧面被切除掉。
所述内夹套1013呈圆筒状,其后端与内缸体104相连,所述内夹套1013前端内侧设置有若干定位键,所述定位键沿内夹套1013的周向等间隔排布;所述活动套101呈圆筒状,活动套101套设在内夹套1013上,并可沿内夹套1013的轴线方向移动和/或转动。
所述活动套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凸起1020或定位槽,所述定位凸起1020或定位槽沿活动套的周向等间隔排布。
所述外缸体103、内缸体104、内夹套1013或外夹套102通过连接件与调节顶板203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套101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操作把手。所述活动套10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操作孔1014。
现有的辊轴是一个装配体,更换辊轴时经常需要将辊轴整体从轧机上拆下,或对辊轴上的辊环进行拆卸,拆卸辊环时,必须将辊轴中的辊轴拉杆1019拔出,整个辊轴才能拆卸开,进而将辊环从辊轴取下。
如图7和8所示,图7和8为待拆卸的辊轴结构,该辊轴的左端设置有用来夹紧辊环图中未示出的左夹紧法兰1016和右夹紧法兰1017,辊轴的左端设置有左夹紧螺母1015,右端设置有右夹紧螺母1018,所述左夹紧螺母1015和右夹紧螺母1018通过辊轴拉杆1019相连,辊轴拉杆1019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螺母,且辊轴拉杆1019的右端开设有内六角。
如图8,辊轴上设置有花键1021和活动套定位槽或活动套定位凸起1022。
工作时,辊轴右端是置于轧机外的,因此整体拆卸辊轴时,所述外夹套102和内夹套1013套设住辊轴右端的轮廓,其中,外夹套102所套辊轴处的直径大,且外夹套的前端面用于顶住轧机的机体或辊轴上的元件,用于限制机体和辊轴上的元件向右端移动。内夹套1013套在辊轴开设花键1021处,内夹套1013内的定位键嵌入花键1021的键槽内,在卸辊轴时,用于限制辊轴转动;当内夹套1013夹住辊轴时,活动套101滑动至内夹套1013的前端,然后转动活动套,使活动套前端的定位凸起1020或定位槽嵌入辊轴上的活动套定位槽或活动套定位凸起1022内,然后限制活动套转动,然后再通过螺栓等连接件,使活动套与辊轴固定连接,然后便可以开始卸辊;
卸辊时,内缸体104向后移动,便能够将整个辊轴拔出轧机。同时,移动机构3向后移动,能够起搬运辊轴的作用,也能够辅助卸辊。
在拔取辊轴拉杆1019时,拉杆109前端的外六角插入辊轴拉杆1019端部的内六角内,带动辊轴拉杆1019转动,使辊轴拉杆1019与左夹紧螺母1015和右夹紧螺母1018断开连接,并使辊轴拉杆1019的右端与拉杆套107的前端螺纹连接,连接好后,活塞1011向后移动,顶住拉杆套挡块108,使拉杆套107后移,同时拉杆套107顶住拉杆109限位块,使拉杆109后移,最后将整个辊轴拉杆1019拔出。左夹紧法兰1016在没有左夹紧螺母1015的限制作用下,便可拆下,进而拆卸辊环。
在上述结构中,外夹套102的左右两侧面被切除掉,能够方便调节活动套101便于转动把手。活动套101上设置操作孔1014,当辊轴上需要加压来分离辊轴上的元件时,便可通过该操作孔1014向辊轴上的气孔注气,或则也可在该操作孔1014内插入螺母等连接件,使活动套101与辊轴连接,这样也能够方便拆卸辊轴。
所述拉杆109的前端匹配套设有内六角螺母1012,所述内六角螺母1012与拉杆套107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内六角螺母1012用于支撑拉杆109,起着导向定位作用。所述内缸体104内设置有拉杆套支撑块105,所述拉杆套挡块108活动设置在拉杆套支撑块105内,所述支撑块对拉杆套107起着导向定位作用。
所述活塞1011和拉杆套支撑块105间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010。由于传感器的存在,能够更好的测量拉杆109的拔出长度。
所述位移传感器1010包括传感器头部和传感器身部,所述传感器头部插入传感器身部中,并可在传感器身部中伸缩;所述传感器头部嵌入活塞1011内,所述传感器身部嵌入拉杆套支撑块105内。
所述调节机构位于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的边部区域。
当调节机构为气缸等自动调节结构时,调节机构可以设置在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的中部,但是调节机构为手动调节机构时,调节机构设置在边部更利于操作,而在中部则会影响操作。
所述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呈圆形,所述调节机构均布在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的边部区域。
或者所述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形状相同,所述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均为多边形,所述调节机构位于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的顶角和/或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每条边的中心处。如图2所示,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为四边形,调节机构位于四边形的顶角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为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调节螺栓202,上调节螺母204和下调节螺母205;所述调节螺栓202从下至上依次贯穿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并与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螺纹连接,所述上调节螺母204和下调节螺母205套设在调节螺栓202上,所述下调节螺母205位于调节底板201的上方,所述上调节螺母204位于调节顶板203的下方。
该调节座2在使用时,调节上调节螺母204和下调节螺母205的间距便可调节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间的间距,实现机械手1的高度调节和角度调节。当每个调节螺栓202上的上调节螺母204和下调节螺母205的间距一致时,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相互平行;当一个或多个调节螺栓202上的上调节螺母204和下调节螺母205的间距不一致时,调节顶板203相对于调节底板201偏转。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305后端通过安全联轴器307与丝杆驱动装置相连。
由于上述结构,丝杆305通过安全联轴器307与丝杆驱动装置相连,则当滑动座304上的负载过大,丝杆驱动装置无法带动滑动座304移动时,安全联轴器307会自动断开丝杆305与丝杆驱动装置间的动力传递,保证丝杆驱动装置的安全。当滑动座304上的负载减小时,则安全联轴器307自动将丝杆305和丝杆驱动装置相连,保证动力传递,使丝杆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滑动座304在主架体上沿丝杆305移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辊轴卡住时,能够保证丝杆驱动装置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联轴器307包括丝杆连接部和丝杆驱动装置连接部;所述丝杆连接部包括丝杆连接套筒3071,所述丝杆连接套筒3071的前端与丝杆305后端相连,所述丝杆连接套筒3071上固定套设有弹性机构限位盘3072和传动盘一3075;所述弹性机构限位盘3072和传动盘一3075间隔设置,所述传动盘一3075位于丝杆连接套筒3071的后端;
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连接部包括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3074,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3074的前端转动套设在传动盘一3075外侧,后端与丝杆305传动装置相连;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3074的前端设置固定设置有传动盘二3076,所述传动盘二3076转动套设在丝杆连接套筒3071上,并位于传动盘一3075的前方;
所述丝杆连接套筒3071上套设有弹性机构3073,所述弹性机构3073的前端与弹性机构限位盘3072接触,后端与传动盘二3076的前端面接触,所述弹性机构3073推动丝杆连接套筒3071和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3074彼此远离,使传动盘二3076的后端面和传动盘一3075的前端面接触。所述弹性机构3073弹簧;实际制造时,丝杆连接套筒3071、弹性机构限位盘3072、传动盘一3075可一体成型;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3074和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3074可一体成型。
由于上述结构,当丝杆305和丝杆驱动装置连接时,传动盘二3076的后端面和传动盘一3075的前端面在弹性机构3073的作用下相互接触,此时可以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将丝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给丝杆305;当滑动座304上的负载过大,丝杆驱动装置输出的最大动力大于传动盘一3075和传动盘二3076间的摩擦力,仍然不足以带动滑动座304移动时,则传动盘一3075和传动盘二3076会彼此相对转动,断开丝杆305与丝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保证丝杆驱动装置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305贯穿滑动座304,所述丝杆305上匹配套设有丝杆滑块3011,所述丝杆滑块3011与滑动座304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结构,滑动座304通过丝杆滑块3011与丝杆305相连,这样便于生产加工制造,可以直接购买现成丝杆305螺母机构,避免在滑动座304上开设螺纹,降低加工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架体包括底座301、丝杆安装座一302、丝杆安装座二306和丝杆驱动装置安装座308;所述丝杆安装座一302设置在底座301的前端,丝杆安装座二306设置在底座301的后端,所述丝杆305转动设置在丝杆安装座一302和丝杆安装座二306上;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安装座308固定设置在丝杆安装座二306或底座301上,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丝杆驱动装置安装座308上。为了保证丝杆305的光滑转动,所述丝杆305可以通过轴承设置在丝杆安装座一302和丝杆安装座二306上。为了保证丝杆305的光滑转动,所述丝杆305可以通过轴承设置在丝杆安装座一302和丝杆安装座二306上。
所述底座301上设置有导轨303,所述滑动座304底部设置有导轨滑块3010,所述导轨滑块3010滑动设置在导轨303上。所述导轨滑块3010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301左右两边各设置有2个导轨滑块3010。
所述导轨303的两侧开设有沿导轨303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导轨滑块3010底部设置有卡爪;当导轨滑块3010匹配设置在导轨303上时,所述卡爪嵌入卡槽内,并可在卡槽内沿卡槽滑动。
由于上述结构,可以避免导轨滑块3010脱离导轨303,保证整个设备的稳定运行。
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包括丝杆驱动电机3012和减速器309,所述丝杆驱动电机3012过减速器309与安全联轴器307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械手(1)、调节座(2)和移动机构(3);
所述调节座(2)包括调节顶板(203)、调节底板(201)和若干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位于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之间,所述调节机构的上端与调节顶板(203)相连,下端与调节底板(201)相连;各调节机构,相互配合,用于调节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间的间距和/或调节调节顶板(203)相对于调节底板(201)的偏转角度;
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主架体、滑动座(304)、丝杆(305)、丝杆驱动装置;所述滑动座(304)滑动设置在主架体上,所述丝杆(305)转动设置主架体上;当丝杆(305)转动时,所述丝杆(305)带动滑动座(304)沿丝杆(305)在主架体上往复移动;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设置在主架体上,用于带动丝杆(305)转动;
所述机械手(1)固定设置在调节顶板(203)上,所述调节底板(201)固定设置在滑动座(30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1)包括外缸体(103)、内缸体(104)、活塞(1011)、拉杆套(107)、拉杆(109)、外夹套(102)、内夹套(1013)和活动套(101);所述外缸体(103)套设在内缸体(104)外,所述内缸体(104)作为外缸体(103)的活塞(1011);所述活塞(1011)设置在内缸体(104)内;所述拉杆套(107)插入活塞(1011)内,并可在活塞(1011)内活动,所述拉杆套(107)的前端和后端均伸出内缸套,所述拉杆套(107)上设置有拉杆套挡块(108),所述拉杆套挡块(108)至于活塞(1011)外,且位于活塞(1011)的后端;所述拉杆套(107)的前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拉杆(109)活动设置在拉缸套内,所述拉杆(109)的前端为外六角结构,所述拉杆(109)的后端设置有拉杆挡块(106),所述拉杆挡块(106)置于拉杆套(107)外;
所述外夹套(102)固定设置在外缸套的前端,所述内夹套(1013)固定设置在内缸套的前端,所述活动套(101)活动套(101)设在内夹套(1013)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套(102)呈圆筒状,其后端与外缸体(103)相连,所述外夹套(102)的左右两侧面被切除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套(1013)呈圆筒状,其后端与内缸体(104)相连,所述内夹套(1013)前端内侧设置有若干定位键,所述定位键沿内夹套(1013)的周向等间隔排布;所述活动套(101)呈圆筒状,活动套(101)套设在内夹套(1013)上,并可沿内夹套(1013)的轴线方向移动和/或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09)的前端匹配套设有内六角螺母(1012),所述内六角螺母(1012)与拉杆套(107)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内缸体(104)内设置有拉杆套支撑块(105),所述拉杆套挡块(108)活动设置在拉杆套支撑块(105)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为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调节螺栓(202),上调节螺母(204)和下调节螺母(205);所述调节螺栓(202)从下至上依次贯穿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并与调节顶板(203)和调节底板(201)螺纹连接,所述上调节螺母(204)和下调节螺母(205)套设在调节螺栓(202)上,所述下调节螺母(205)位于调节底板(201)的上方,所述上调节螺母(204)位于调节顶板(203)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05)后端通过安全联轴器(307)与丝杆驱动装置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联轴器(307)包括丝杆连接部和丝杆驱动装置连接部;
所述丝杆连接部包括丝杆连接套筒(3071),所述丝杆连接套筒(3071)的前端与丝杆(305)后端相连,所述丝杆连接套筒(3071)上固定套设有弹性机构限位盘(3072)和传动盘一(3075);所述弹性机构限位盘(3072)和传动盘一(3075)间隔设置,所述传动盘一(3075)位于丝杆连接套筒(3071)的后端;
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连接部包括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3074),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3074)的前端转动套设在传动盘一(3075)外侧,后端与丝杆(305)传动装置相连;所述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3074)的前端设置固定设置有传动盘二(3076),所述传动盘二(3076)转动套设在丝杆连接套筒(3071)上,并位于传动盘一(3075)的前方;
所述丝杆连接套筒(3071)上套设有弹性机构(3073),所述弹性机构(3073)的前端与弹性机构限位盘(3072)接触,后端与传动盘二(3076)的前端面接触,所述弹性机构(3073)推动丝杆连接套筒(3071)和丝杆驱动装置连接套筒(3074)彼此远离,使传动盘二(3076)的后端面和传动盘一(3075)的前端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05)贯穿滑动座(304),所述丝杆(305)上匹配套设有丝杆滑块(3011),所述丝杆滑块(3011)与滑动座(304)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辊轴辅助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包括底座(301)、丝杆安装座一(302)、丝杆安装座二(306)和丝杆驱动装置安装座(308);所述丝杆安装座一(302)设置在底座(301)的前端,丝杆安装座二(306)设置在底座(301)的后端,所述丝杆(305)转动设置在丝杆安装座一(302)和丝杆安装座二(306)上;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安装座(308)固定设置在丝杆安装座二(306)或底座(301)上,所述丝杆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丝杆驱动装置安装座(308)上。
CN202021702853.7U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Active CN212442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2853.7U CN212442575U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2853.7U CN212442575U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2575U true CN212442575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5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02853.7U Active CN212442575U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2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5941A (zh) 一种纳米薄壁管件自动焊接装置
CN108000361B (zh) 一种珩磨机珩磨双进给机构
CN217413094U (zh) 一种钢丝螺套自动拧紧机构
CN108189217B (zh) 自动管桩成型张拉一体机
CN111842502A (zh)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CN206286336U (zh) 油压式钢管拉拔机
CN212442575U (zh) 一种轧机辊轴辅助工装
CN108032153A (zh) 一种大中型零件长内孔研磨设备
CN211386921U (zh) 一种高效高压合金钢管焊接坡口加工设备
CN110802241A (zh) 一种高效高压合金钢管焊接坡口加工设备
CN106238480B (zh) 油压式钢管拉拔机
CN105437046A (zh) 一种电热水壶壶身自动抛光进给装置
CN219757984U (zh) 耐磨抗撕裂面料检测装置
CN209288194U (zh) 冷镦机脱料机构
CN106903930B (zh) 一种高效静音节能纵切机
CN213033259U (zh) 一种夹具移动装置及三辊轧机辅助工装
CN212398768U (zh) 一种发动机与控制舱内螺套连接定力矩自动拧紧设备
CN212825115U (zh) 一种辊轴拆卸机械手及辊轴拆卸装置
CN110281193B (zh) 一种挤压、旋拧、拉拔一体化拆卸液压支架柱体销轴装置
CN113682817A (zh) 一种玻璃生产制造加工夹具
CN212341054U (zh) 自转式夹具
CN216180210U (zh) 内置式轴承拆卸拉马
CN112975833A (zh) 一种导向轴套拆装装置
CN112024609A (zh) 一种快速更换冷轧轧机传动轴的方法
CN114147095B (zh) 一种金属波纹管自动整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