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9180U - 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9180U
CN218769180U CN202223089531.1U CN202223089531U CN218769180U CN 218769180 U CN218769180 U CN 218769180U CN 202223089531 U CN202223089531 U CN 202223089531U CN 218769180 U CN218769180 U CN 218769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extinguishing
static contact
contactor
arc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895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达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xing Electric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xing Electric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xing Electric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xing Electric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895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9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9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9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包括支座,支座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纳腔,单个容纳腔内分别安装有静触点组件,单个静触点组件端部朝上安装有静触头;位于静触头上方的容纳腔内还活动安装有动触头,动触头在容纳腔内上下移动而相对于静触头靠近接触或是远离;位于静触头外侧面的容纳腔内还安装有灭弧片,灭弧片朝着背离静触头的方向外凸,灭弧片外凸的内侧面与静触头之间形成引弧距离;通过外凸灭弧片的配合,在有限空间内有效延长了引弧距离,可靠保证将触头间的电弧迅速拉长后熄灭,有效提升了灭弧性能,助力于提升电磁接触器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用来远距离频繁地接通和断开交直流电路和大容量控制电流的电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由线圈、静铁芯和动铁芯(或称衔铁)构成的电磁机构,将电磁能转换成机械能,带动接触器的触头单元动作。
在现有的接触器中,主触头的通断,通常会带来高能量的电弧,电弧不仅会对设备回路造成破坏,甚至还会影响人生安全,因而会设置灭弧片来灭弧。
现有技术中接触器的灭弧片结构简单,强度不足,散热性差;在主触头频繁接通和断开过程中,触头间持续的拉弧,触头温度升高,极易导致灭弧片受高热变形,灭弧性能下降,导致触头烧损,电源回路造成破坏,接触器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从而在有限空间内有效延长了引弧距离,提升了灭弧性能,可靠保证将触头间的电弧迅速拉长后熄灭,助力于提升电磁接触器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纳腔,单个容纳腔内分别安装有静触点组件,单个静触点组件端部朝上安装有静触头;位于静触头上方的容纳腔内还活动安装有动触头,动触头在容纳腔内上下移动而相对于静触头靠近接触或是远离;位于静触头外侧面的容纳腔内还安装有灭弧片,灭弧片朝着背离静触头的方向外凸,灭弧片外凸的内侧面与静触头之间形成引弧距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位于两组静触点组件间隔处的支座内上下移动安装有可动支架,横向贯穿可动支架间隔安装有动触点组件,动触点组件底面的两端分别朝下安装有动触头,单个动触点组件底面的两个动触头分别位于两组静触点组件中相对称静触头的正上方。
从上至下扣装于支座顶面安装有顶盖,顶盖两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立板,立板将各个容纳腔从侧向进行遮挡;位于顶盖两个立板外部的支座上还分别配装有侧盖;所述立板上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一,侧盖上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二,通孔一、通孔二与各个灭弧片一一对应并均正对着灭弧片的外凸处。
所述灭弧片包括有两个竖向布设的端板,两个端板竖向边缘相互衔接,两个端板之间形成大于90°的钝角,两个端板相衔接的竖向边缘与静触头之间距离最远,构成灭弧片的外凸。
两个端板相背的竖向边缘分别弯折延伸有侧板,构成整体横截面呈U型结构的灭弧片,静触头包容于U型结构的内侧。
由外向内于两个端板相互衔接的竖向边缘处冲压,在两个端板内侧面上形成横向布设的凸筋。
位于两个端板相衔接处竖向边缘的顶部和底部均内凹设置有凹口。
单个端板上均内外贯穿开设有散热孔。
所述静触点组件支承位于对应容纳腔的内底面上,容纳腔内底面上方的两侧侧壁上相向向内延伸分别形成凸边,凸边内端头向下延伸并与容纳腔内底面衔接而形成朝外的台阶一;所述静触点组件上设置有台阶二,静触点组件贴合着容纳腔内底面进行插装,直至台阶二与台阶一接触相抵。
所述静触点组件内端头向上180°弯折延伸后于顶面安装静触头;静触头的位置高于凸边的位置;所述凸边内端头贴合容纳腔内壁面下凹形成凹槽,灭弧片底边缘向下延伸有凸块,凸块向下插装至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使用方便,通过外凸灭弧片的配合,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有效延长引弧距离,从而有效提升了灭弧性能,可靠保证将触头间的电弧迅速拉长后熄灭,助力于提升电磁接触器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优点:
将灭弧片的引弧面设置为折角的外凸结构,有效保证了灭弧片本身的强度,保障其本身的抗变形能力;外凸内侧面上的凸筋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灭弧片的结构强度;
灭弧片的外凸设计,有效保证了引弧距离,提升空间散热性能;并结合灭弧片上内外贯通散热孔、凹口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散热效果,有效降低触点间的温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顶盖和侧盖)。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座上静触头组件与灭弧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灭弧片与相接触的动触头、静触头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引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座;2、静触点组件;3、灭弧片;4、侧盖;5、顶盖;6、动触点组件;7、可动支架;
11、容纳腔;12、凸边;13、凹槽;14、台阶一;
21、静触头;22、台阶二;
31、凸块;32、侧板;33、凹口;34、端板;35、凸筋;36、散热孔;
41、通孔二;
51、通孔一;52、立板;
61、动触头;62、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包括支座1,支座1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纳腔11,单个容纳腔11内分别安装有静触点组件2,单个静触点组件2端部朝上安装有静触头21;位于静触头21上方的容纳腔11内还活动安装有动触头61,动触头61在容纳腔11内上下移动而相对于静触头21靠近接触或是远离;位于静触头21外侧面的容纳腔11内还安装有灭弧片3,灭弧片3朝着背离静触头21的方向外凸,灭弧片3外凸的内侧面与静触头21之间形成引弧距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外凸灭弧片3的配合,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有效延长引弧距离,即灭弧片3外凸处内侧面与静触头21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提升了灭弧性能,可靠保证将触头间的电弧迅速拉长后熄灭。
如图2和图3所示,位于两组静触点组件2间隔处的支座1内上下移动安装有可动支架7,横向贯穿可动支架7间隔安装有动触点组件6,动触点组件6底面的两端分别朝下安装有动触头61,单个动触点组件6底面的两个动触头61分别位于两组静触点组件2中相对称静触头21的正上方,从而由静触头21结合动触头61构成接触器紧凑的内部空间布局。
从上至下扣装于支座1顶面安装有顶盖5,顶盖5两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立板52,立板52将各个容纳腔11从侧向进行遮挡;位于顶盖5两个立板52外部的支座1上还分别配装有侧盖4;从而通过顶盖5、结合侧盖4,将支座1,尤其是其上由容纳腔11构成的触点空间进行遮挡防护,并保证内部动作、接触的顺利和顺畅性。
立板52上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一51,侧盖4上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二41,通孔一51、通孔二41与各个灭弧片3一一对应并均正对着灭弧片3的外凸处;由通孔一51、通孔二41,助力于提升内部触点空间中的散热排气,有效降低触头灭弧过程中的热量。
如图5和图6所示,灭弧片3包括有两个竖向布设的端板34,两个端板34竖向边缘相互衔接,两个端板34之间形成大于90°的钝角,两个端板34相衔接的竖向边缘与静触头21之间距离最远,构成灭弧片3的外凸;两个端板34共同构成了折角形式的外凸结构。
本实施例中,将灭弧片3的引弧面设置为折角的外凸结构,有效保证了灭弧片3本身的强度,保障其本身的抗变形能力。
本实施例中,端板34之间夹角的设置,一方面用于提升引弧距离,另一方面亦助力于提升灭弧片3本身的结构强度;在不同的使用空间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夹具进行设置,均可以通过引弧距离的小增加而带来接触器使用可靠性的有效提升。
两个端板34相背的竖向边缘分别弯折延伸有侧板32,构成整体横截面呈U型结构的灭弧片3,静触头21包容于U型结构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由U型结构的灭弧片3将静触头21包容,也就是将接触触碰时的静触头21、动触头61一起包容,从而在灭弧片3内侧形成触点空间。
灭弧片3中侧板32的设置还用于实现其在支座1上的可靠安装。
由外向内于两个端板34相互衔接的竖向边缘处冲压,在两个端板34内侧面上形成横向布设的凸筋35,凸筋35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灭弧片3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灭弧片3采用冲压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位于两个端板34相衔接处竖向边缘的顶部和底部均内凹设置有凹口33。
单个端板34上均内外贯穿开设有散热孔36。
本实施例中,灭弧片3的外凸设计,有效保证了引弧距离,提升空间散热性能;并结合灭弧片3上内外贯通散热孔36、凹口33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散热效果,有效降低触点间的温升。
如图4所示,静触点组件2支承位于对应容纳腔11的内底面上,容纳腔11内底面上方的两侧侧壁上相向向内延伸分别形成凸边12,凸边12内端头向下延伸并与容纳腔11内底面衔接而形成朝外的台阶一14;静触点组件2上设置有台阶二22,静触点组件2贴合着容纳腔11内底面进行插装,直至台阶二22与台阶一14接触相抵,形成静触点组件2在容纳腔11中插装操作时的限位。
静触点组件2内端头向上180°弯折延伸后于顶面安装静触头21;静触头21的位置高于凸边12的位置;凸边12内端头贴合容纳腔11内壁面下凹形成凹槽13,灭弧片3底边缘向下延伸有凸块31,凸块31向下插装至凹槽13中,从而实现灭弧片3在支座1容纳腔11中的快速、可靠安装。
本实施例中,可动支架7在电磁力作用下相对于支座1下行,带动动触头61同步下行而与下方的静触头21接触,使得接触器接通,可动支架7的下行将使得相应的弹簧压缩储能;在电磁力消失时,可动支架7则将在弹簧弹性力作用下上行而复位;本实施例中可动支架7顶面中部向上延伸有向上伸出支座1的凸柱62,由凸柱62起到可动支架7相对于支座1上下移动时的导向作用。
当然,在动触点组件6贯穿安装于可动支架7时,也可以通过弹性件来对可动支架7上的动触点组件6进行支承,从而使得动触点组件6在随着可动支架7上下移动时具备一定的缓冲性能。
本实施例中,将灭弧片3正对着触点空间的侧面进行外凸设计,有效延长并保证了引弧距离,从而迅速拉长电弧,使得电弧的能量迅速减小直至熄灭,并有效提升了空间散热性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灭弧片3的侧面设置为外凸,由2.6mm长引弧距离的增加,提升了灭弧性能,获得了接触器使用耐久度25%以上的提升,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布局巧妙合理,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延长了引弧距离,有效提升灭弧性能,助力于提升电磁接触器的使用性能。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包括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两侧沿着长度方向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纳腔(11),单个容纳腔(11)内分别安装有静触点组件(2),单个静触点组件(2)端部朝上安装有静触头(21);位于静触头(21)上方的容纳腔(11)内还活动安装有动触头(61),动触头(61)在容纳腔(11)内上下移动而相对于静触头(21)靠近接触或是远离;位于静触头(21)外侧面的容纳腔(11)内还安装有灭弧片(3),灭弧片(3)朝着背离静触头(21)的方向外凸,灭弧片(3)外凸的内侧面与静触头(21)之间形成引弧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位于两组静触点组件(2)间隔处的支座(1)内上下移动安装有可动支架(7),横向贯穿可动支架(7)间隔安装有动触点组件(6),动触点组件(6)底面的两端分别朝下安装有动触头(61),单个动触点组件(6)底面的两个动触头(61)分别位于两组静触点组件(2)中相对称静触头(21)的正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扣装于支座(1)顶面安装有顶盖(5),顶盖(5)两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立板(52),立板(52)将各个容纳腔(11)从侧向进行遮挡;位于顶盖(5)两个立板(52)外部的支座(1)上还分别配装有侧盖(4);所述立板(52)上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一(51),侧盖(4)上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二(41),通孔一(51)、通孔二(41)与各个灭弧片(3)一一对应并均正对着灭弧片(3)的外凸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片(3)包括有两个竖向布设的端板(34),两个端板(34)竖向边缘相互衔接,两个端板(34)之间形成大于90°的钝角,两个端板(34)相衔接的竖向边缘与静触头(21)之间距离最远,构成灭弧片(3)的外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两个端板(34)相背的竖向边缘分别弯折延伸有侧板(32),构成整体横截面呈U型结构的灭弧片(3),静触头(21)包容于U型结构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由外向内于两个端板(34)相互衔接的竖向边缘处冲压,在两个端板(34)内侧面上形成横向布设的凸筋(35)。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位于两个端板(34)相衔接处竖向边缘的顶部和底部均内凹设置有凹口(33)。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单个端板(34)上均内外贯穿开设有散热孔(3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点组件(2)支承位于对应容纳腔(11)的内底面上,容纳腔(11)内底面上方的两侧侧壁上相向向内延伸分别形成凸边(12),凸边(12)内端头向下延伸并与容纳腔(11)内底面衔接而形成朝外的台阶一(14);所述静触点组件(2)上设置有台阶二(22),静触点组件(2)贴合着容纳腔(11)内底面进行插装,直至台阶二(22)与台阶一(14)接触相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点组件(2)内端头向上180°弯折延伸后于顶面安装静触头(21);静触头(21)的位置高于凸边(12)的位置;所述凸边(12)内端头贴合容纳腔(11)内壁面下凹形成凹槽(13),灭弧片(3)底边缘向下延伸有凸块(31),凸块(31)向下插装至凹槽(13)中。
CN202223089531.1U 2022-11-21 2022-11-21 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 Active CN218769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9531.1U CN218769180U (zh) 2022-11-21 2022-11-21 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89531.1U CN218769180U (zh) 2022-11-21 2022-11-21 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9180U true CN218769180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1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89531.1U Active CN218769180U (zh) 2022-11-21 2022-11-21 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9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80527U (zh) 继电器
US4401863A (en) Contact device for low voltage switch devices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N218769180U (zh) 小空间提升灭弧性能的接触器
US20140070908A1 (en) Stationary contact arm assembly for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N208970443U (zh) 一种小型电磁继电器
KR20130000092U (ko) 전자접촉기
CN220306132U (zh) 一种静触头结构和框架式断路器
CN219321257U (zh) 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
CN214226833U (zh) 一种板式吸附式多触头电磁继电器
CN217544485U (zh) 接触器触头机构
CN217426594U (zh) 一种安全稳定的接触器
CN218867024U (zh) 隔弧结构及断路器
CN214165500U (zh) 手持式封口机的发热模块安装结构
CN218730461U (zh) 压簧式开关柜触头组件
CN218957642U (zh) 接触器电磁驱动机构的弹簧的安装结构
CN219958802U (zh) 触头机构
CN214068655U (zh) 一种降低触点电弧融化的推杆式继电器
CN216161659U (zh) 一种改良式继电器用动簧片
CN218939566U (zh) 静触头组件及断路器
CN214956513U (zh) 低温升直流接触器触头结构
CN117174535A (zh) 继电器
CN216902688U (zh) 一种设有单磁钢辅助灭弧的电磁继电器
CN220020905U (zh) 一种改良双电源开关结构
CN104795282B (zh) 交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