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1257U - 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21257U CN219321257U CN202320154898.2U CN202320154898U CN219321257U CN 219321257 U CN219321257 U CN 219321257U CN 202320154898 U CN202320154898 U CN 202320154898U CN 219321257 U CN219321257 U CN 2193212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 coil
- armature
- movable spring
- mov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底座包括底板和线圈架,底板和线圈架一体成型构成L型,底板上插装有轭铁、推动卡、定位片、动簧和静簧,动簧和静簧间隔相对,定位片抵接动簧的背向静簧一侧并为动簧提供减小动簧在与静簧分断时的摆动振幅的朝向静簧的预压力。其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组装方便、安装精度高且稳定性较好,定位片吸收分断时动簧的动能,减少动静触点二次接通问题、提高了继电器动作部分的稳定性及抗冲击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输入端、输出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被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自动控制、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其主要有线圈、铁芯、轭铁、衔铁、推动块、动簧片、静簧片、底座、外壳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继电器是有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的,这些零部件之间紧密配合,保障了继电器能够正常工作。现有技术的继电器中普遍存在零件较多、组装困难、线圈需要用较大的功率才能使继电器动作,灵敏性低下,功耗较高,且由于空间紧凑,分断后存在触点二次接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其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组装方便、安装精度高且稳定性较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包括底座、坐落在底座上的线圈、位于线圈中的铁芯、与铁芯配合构成完整磁路的衔铁和轭铁、与衔铁配合可使衔铁复位的压簧、由衔铁驱动的推动卡、由推动卡推动的动簧、与动簧相对应的静簧,通过线圈通电或断电,使动簧、静簧上的触点接触或断开,底座包括底板和线圈架,底板和线圈架一体成型构成L型,底板上插装有轭铁、推动卡、定位片、动簧和静簧,动簧和静簧间隔相对,定位片抵接动簧的背向静簧一侧并为动簧提供减小动簧在与静簧分断时的摆动振幅的朝向静簧的预压力。
优选的,所述推动卡包括一端与衔铁连接、另一端与动簧接触的推杆,定位片位于推动卡和动簧之间,定位片上对应推杆位置设有为推杆让位的凹槽,凹槽侧边开口,底板上设有开口设在底板侧面的推动卡插槽,推动卡由底座侧面插装入推动卡插槽中,凹槽的开口与推动卡插槽的开口位于底板的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动簧包括动簧片和动触点,动簧片朝定位片倾斜以存储弹性预应力,定位片的远离底座的一端抵接动触点杆部末端。
优选的,所述定位片的下端插装在底板上,所述定位片中部靠下端的位置设有弯折部,弯折部上方的部位与线圈之间的距离大于弯折部下方的部位与线圈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线圈架设有上下两端贯穿底座的铁芯安装孔,铁芯置于铁芯安装孔中,线圈架外部缠绕线圈,底板呈长方形结构且底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各设有一个线圈引脚安装孔,每个线圈引脚安装孔插装有一个线圈引脚,线圈的两端分别缠绕在两个线圈引脚上,底板的背面设有两个线圈引脚安装槽,两个线圈引脚安装槽呈“八”字型倾斜设置,“八”字的头部朝右,两线圈引脚安装槽的外端分别朝底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延伸并分别连通两线圈引脚安装孔,两线圈引脚在对应的线圈引脚安装槽部位折弯成水平状嵌入。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在线圈架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轭铁安装槽、推动卡插槽、定位片安装槽、动簧安装槽和静簧安装槽,轭铁下端从轭铁安装槽穿出并与铁芯下端铆接,定位片安装槽、动簧安装槽和静簧安装槽皆在前后两端向左右两侧扩张形成毛刺让位空间,推动卡插槽的内底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毛刺让位槽。
优选的,所述定位片安装槽、动簧安装槽和静簧安装槽的槽口皆为便于插装的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衔铁呈L型,衔铁的一端与铁芯上端相对,衔铁的另一端位于线圈架右侧,衔铁的折弯部位设有插孔,压簧的顶端向衔铁一侧延伸出一个弯折的舌片,舌片插在该插孔内。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对着衔铁的折弯部位设有抵接衔铁的第一限位凸筋,外壳内部设有与静簧的背向动簧一侧接触的第二限位凸筋。
优选的,还包括与底座配合的外壳,外壳内部对着动、静簧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磁钢安装槽,磁钢安装槽中设有顶部贴着隔磁贴片的磁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底座与线圈架一体式设计提高了继电器空间的利用,动静簧、推动卡、轭铁、铁芯、压簧、衔铁等磁路组件以L形底座为安装基准进行装配,即L形底座为唯一的装配基准,使得简化结构,减少装配误差,提高装配精度,实现小体积大功能,减少空间资源浪费,有效降低零件开发成本。
2、L型结构的一体式底座,使得继电器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减少了组装工序与工时,可实现底座与静簧片、动簧片、推动卡、压簧、轭铁、衔铁、铁芯、线圈、线圈端子等部件的自动化组装。
3、增设定位片吸收分断时动簧的动能,减少动静触点二次接通问题、提高了继电器动作部分的稳定性及抗冲击性能,定位片的折弯设计使得触点间隙容易调整,进而满足不同的应用负载场合。
4、具有L型结构的底座-线圈架一体式底座,使得结构较为简单,且提高拉拔强度,同时,通过设置毛刺让位槽,减少动、静簧插入底座产生的毛屑问题。
5、外壳内部设置限位凸筋,以及衔铁与压簧的精准压接,提高了继电器动作部分的稳定性及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交直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交直流继电器去掉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视图;
图4是定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衔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底座的仰视图;
图7是底座的俯视图;
图8是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底板;2、线圈架;3、轭铁;4、推动卡;5、定位片;6、线圈引脚安装孔;7、线圈引脚安装槽;8、线圈引脚;9、轭铁安装槽;10、推动卡插槽;11、定位片安装槽;12、动簧安装槽;13、静簧安装槽;14、外壳;15、毛刺让位空间;16、毛刺让位槽;17、衔铁;18、插孔;19、第一限位凸筋;20、第二限位凸筋;21、压簧;22、磁钢;23、动簧;24、静簧;51、弯折部;52、凹槽;41、推杆;4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包括底座、坐落在底座上的线圈、位于线圈中的铁芯、与铁芯配合构成完整磁路的衔铁17和轭铁3、与衔铁17配合可使衔铁17复位的压簧21、由衔铁17驱动的推动卡4、由推动卡4推动的动簧23、与动簧23相对应的静簧24,通过线圈通电或断电,使动簧23、静簧24上的触点接触或断开,其中,底座包括底板1和线圈架2,底板1和线圈架2一体成型构成L型,底板1上在线圈架2右侧从左至右依次插装轭铁3、推动卡4、定位片5、动簧23和静簧24,动簧23和静簧24间隔相对,定位片5是不起载流作用独立于动静簧片单独插设的簧片结构,将其插设在最内侧(相对动静簧片更靠近推动卡4),则只需要在定位片5做开槽让位推动卡4,不需要在载流簧片上开槽,这样的排设顺序有利于减少对产品整体载流性能的影响。定位片5抵接动簧23的背向静簧24一侧并为动簧23提供朝向静簧24的预压力以减小动簧23在与静簧24分断时的摆动振幅。L型结构的一体式底座,使得继电器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各零部件以L形的底座为唯一的装配基准,使得简化结构,减少装配误差,提高装配精度,实现小体积大功能。
当继电器从吸合状态到完全释放后,动簧23会随着弹性势能释放而发生幅度较大的往复振动,触点在动簧23的摆动过程中易造成二次接通。通过设置定位片5,动簧23朝定位片5倾斜以存储弹性预应力,定位片5对动簧提供朝右的预压力,分断时动簧23朝远离静簧的一侧运动,定位片5吸收动簧23的动能,减小动簧23振动幅度,避免触点二次接通。如图3所示,动簧23包括动簧片和动触点,定位片5的下端插座在底座上,由于在动簧23摆动过程中动触点位置质量最大且弹力最大,作为一种较佳方式,定位片5上端位于动簧的背向静簧一侧并抵接动触点杆部末端(也就是远离静簧触点的一端)。定位片5连接动触点正后方,相比抵接动簧片,缓冲效果最佳,减小振幅的效果最好。定位片5可以在结构上相对动簧片做加厚加宽设计,有利于提高定位5片的支撑强度,达到有效减小动簧23振幅的作用。
如图3和图4,定位片5中部靠下部位设有两道折弯,两道折弯使定位片5中部靠下部位形成朝右上方倾斜的弯折部51,弯折部51上方的部位与线圈之间的距离大于弯折部51下方的部位与线圈之间的距离,以此增加线圈与定位片5的绝缘距离,使定位片5尽量远离线圈,增加爬电距离,同时使定位片5更为靠近动触点,避免动触片倾斜角度过大而导致动、静触点之间间距过大而影响吸合。设置弯折部51还可有利于增加定位片5的强度。此外,定位片5的折弯结构便于实现动簧与静簧之间间隙的调整(通过改变折弯角度来实现),针对交直流两种应用领域有不同效果,交流负载使用小间隙有利于提高负载电寿命次数,直流负载使用大间隙有利于触点灭弧,避免电弧引起的性能失效。
如图3和图4,推动卡4包括转轴、连接在转轴上的推动块、连接在推动块右侧的推杆41,推杆41的一端与衔铁17连接、另一端与动簧23连接。定位片5上对应推杆41位置设有为推杆41让位的凹槽52,凹槽52侧边开口,底板1上设有开口设在底板侧面的推动卡插槽10,推动卡4的转轴由底座侧面装入推动卡插槽10,凹槽52的开口与推动卡插槽10的开口位于底座的同一侧,如此,推动卡4从侧向插装在底座时不会与定位块干涉,拆装更简便。
现有技术中采用直线型线圈引脚,直线型线圈引脚限制了磁路的绕线空间,不利于磁路吸力的提升,为兼容市场上大部分继电器PCB板的引脚布置位置,请参阅图6和图7,线圈架2设有上下两端贯穿底座的铁芯安装孔,铁芯置于铁芯安装孔中,线圈架2外部缠绕线圈,底板1呈长方形结构且底板1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各设有一个线圈引脚安装孔6,每个线圈引脚安装孔6插装有一个线圈引脚8,线圈的两端分别缠绕在两个线圈引脚8上,底板1的背面设有两个线圈引脚安装槽7,两个线圈引脚安装槽7呈“八”字型倾斜设置,“八”字的头部朝右,两线圈引脚安装槽7的外端分别朝底板1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延伸并分别连通两线圈引脚安装孔6,两线圈引脚8在对应的线圈引脚安装槽7部位折弯成水平状嵌入。这种折弯的线圈引脚8,使得裸露在底座正面的部分与线圈架之间的距离增大,提升了磁路绕线空间。对线圈端子进行折弯设计,既不会改变穿出继电器底座的两接线端子之间的间距,又改善了磁路的绕线空间。
如图7,底板1上在线圈架2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轭铁安装槽9、推动卡插槽10、定位片安装槽11、动簧安装槽12和静簧安装槽13,轭铁3下端与铁芯下端铆接,轭铁3上端从轭铁安装槽9穿出位于线圈右侧,定位片5、动簧23和静簧24皆是从上往下插装在底板1上,定位片安装槽11、动簧安装槽12和静簧安装槽13的槽口皆为便于插装的倾斜设置。
继电器在工作过程中,动静触点因不断闭合、断开会产生触点飞溅物,飞溅物会散落、附着在簧片表面、推动卡4表面、底座表面、外壳14内表面等,使现有底座结构的底座上表面的飞溅物会越来越多,导致继电器耐压不符合产品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定位片安装槽11、动簧安装槽12和静簧安装槽13皆在前后两端向左右两侧扩张形成毛刺让位空间15(如图7),推动卡插槽10的内底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毛刺让位槽16(如图3)。
请参阅图5和图6,衔铁17呈L型,衔铁17的一端与铁芯上端相对,衔铁17的另一端位于线圈架2右侧,衔铁17的折弯部位设有插孔18,压簧21的顶端向衔铁17一侧延伸出一个弯折的舌片,舌片插在该插孔18内,该位置的搭接配合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精准压接(对准轭铁3刀口),压接更精准,形成压簧21与衔铁17更稳定的固定连接。如图3,推动卡4左侧设有凸起42,衔铁17上设有与该凸起42匹配的卡槽,凸起42插入卡槽中对推动卡4进行卡接限位。
如图8,外壳14内部对着衔铁17的折弯部位设有抵接衔铁17的第一限位凸筋19,避免衔铁17发生晃动,外壳14内部设有接触静簧24右侧的第二限位凸筋20,第一限位凸筋19和第二限位凸筋20在继电器受冲击过程起到了保护作用。衔铁17与压簧21的配合以及第一限位凸筋19、第二限位凸筋20提高了继电器动作部分的稳定性及抗冲击性能。
该继电器是带有磁钢22结构的单触点转轴式推卡继电器,还包括与底座配合的外壳14,外壳14内部对着动、静簧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磁钢安装槽,如图2和图3,磁钢安装槽中设有顶部贴着隔磁贴片的磁钢22,磁钢22用于磁吹灭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包括底座、坐落在底座上的线圈、位于线圈中的铁芯、与铁芯配合构成完整磁路的衔铁和轭铁、与衔铁配合可使衔铁复位的压簧、由衔铁驱动的推动卡、由推动卡推动的动簧、与动簧相对应的静簧,通过线圈通电或断电,使动簧、静簧上的触点接触或断开,其特征在于:底座包括底板和线圈架,底板和线圈架一体成型构成L型,底板上插装有轭铁、推动卡、定位片、动簧和静簧,动簧和静簧间隔相对,定位片抵接动簧的背向静簧一侧并为动簧提供减小动簧在与静簧分断时的摆动振幅的朝向静簧的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包括一端与衔铁连接、另一端与动簧接触的推杆,定位片位于推动卡和动簧之间,定位片上对应推杆位置设有为推杆让位的凹槽,凹槽侧边开口,底板上设有开口设在底板侧面的推动卡插槽,推动卡由底座侧面插装入推动卡插槽中,凹槽的开口与推动卡插槽的开口位于底板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包括动簧片和动触点,动簧片朝定位片倾斜以存储弹性预应力,定位片的远离底座的一端抵接动触点杆部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的下端插装在底板上,所述定位片中部靠下端的位置设有弯折部,弯折部上方的部位与线圈之间的距离大于弯折部下方的部位与线圈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架设有上下两端贯穿底座的铁芯安装孔,铁芯置于铁芯安装孔中,线圈架外部缠绕线圈,底板呈长方形结构且底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各设有一个线圈引脚安装孔,每个线圈引脚安装孔插装有一个线圈引脚,线圈的两端分别缠绕在两个线圈引脚上,底板的背面设有两个线圈引脚安装槽,两个线圈引脚安装槽呈“八”字型倾斜设置,“八”字的头部朝右,两线圈引脚安装槽的外端分别朝底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延伸并分别连通两线圈引脚安装孔,两线圈引脚在对应的线圈引脚安装槽部位折弯成水平状嵌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在线圈架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轭铁安装槽、推动卡插槽、定位片安装槽、动簧安装槽和静簧安装槽,轭铁下端从轭铁安装槽穿出并与铁芯下端铆接,定位片安装槽、动簧安装槽和静簧安装槽皆在前后两端向左右两侧扩张形成毛刺让位空间,推动卡插槽的内底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毛刺让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安装槽、动簧安装槽和静簧安装槽的槽口皆为便于插装的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呈L型,衔铁的一端与铁芯上端相对,衔铁的另一端位于线圈架右侧,衔铁的折弯部位设有插孔,压簧的顶端向衔铁一侧延伸出一个弯折的舌片,舌片插在该插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底座配合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对着衔铁的折弯部位设有抵接衔铁的第一限位凸筋,外壳内部设有与静簧的背向动簧一侧接触的第二限位凸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直流继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对着动、静簧之间的部位设置有磁钢安装槽,磁钢安装槽中设有顶部贴着隔磁贴片的磁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54898.2U CN219321257U (zh) | 2023-02-06 | 2023-02-06 | 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54898.2U CN219321257U (zh) | 2023-02-06 | 2023-02-06 | 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21257U true CN219321257U (zh) | 2023-07-07 |
Family
ID=87031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54898.2U Active CN219321257U (zh) | 2023-02-06 | 2023-02-06 | 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21257U (zh) |
-
2023
- 2023-02-06 CN CN202320154898.2U patent/CN2193212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50990U (zh) | 一种小型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4651253U (zh) | 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4668248U (zh) | 磁保持继电器的接触系统 | |
JP4116022B2 (ja) | 電磁リレー | |
CN107658186B (zh) | 一种衔铁改良式继电器 | |
CN219321257U (zh) | 一种交直流继电器结构 | |
CN219979462U (zh) |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 |
CN110970266A (zh) | 电磁继电器 | |
EP0070717A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204651252U (zh) | 继电器屏蔽罩的安装结构 | |
CN213845169U (zh) | 磁保持继电器 | |
CN218957642U (zh) | 接触器电磁驱动机构的弹簧的安装结构 | |
CN217788293U (zh) |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推片结构 | |
CN110942952A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
CN214226833U (zh) | 一种板式吸附式多触头电磁继电器 | |
CN204668242U (zh) | 磁保持继电器的外壳结构 | |
CN216084743U (zh) | 一种无漏磁磁保持继电器 | |
CN220106369U (zh) | 交流接触器 | |
CN221596301U (zh) | 引出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 |
CN216015207U (zh) | 一款低弹跳快速吸合的磁保持继电器 | |
CN219163279U (zh) | Pcb板焊接式直流接触器的主触头结构 | |
CN210925898U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
CN213459581U (zh) | 大负载电磁继电器 | |
CN217641137U (zh) | 一种触点区域开槽的继电器 | |
CN217562485U (zh) | 一种具有新型拨片和基座的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