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0307U - 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0307U
CN218760307U CN202223255298.XU CN202223255298U CN218760307U CN 218760307 U CN218760307 U CN 218760307U CN 202223255298 U CN202223255298 U CN 202223255298U CN 218760307 U CN218760307 U CN 218760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hannel
vacuum generator
communicated
vacu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552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n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n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n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nu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552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0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0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0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真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包括调节机构、前盖、后盖以及呈中空状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前盖、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后盖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后盖或第三腔体上开设有与第三通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第二腔体上开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真空输出孔。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真空发生器无法对进气压力进行调节,不能改变真空发生器进气、出气及抽真空的方向,导致真空发生器耗能过大和使用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真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
背景技术
真空发生器就是利用正压气源产生负压的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经济,小型的真空元器件,这使得在有压缩空气的地方,或在一个气动系统中同时需要正负压的地方获得负压变得十分容易和方便。在使用真空发生器时,通常会外接压力阀以对真空发生器进行监控,专利号为202122241997.8公开了一种带压力传感器型的真空发生器,包括真空发生器缸体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缸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端盖和出气端盖,所述进气端盖和出气端盖上分别设有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外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端盖的底部,所述进气端盖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进气管道相连通的检测口,检测口上固定安装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缸体内设有连通所述进气管道内端和所述出气管道内端的真空发生管道,所述出气管道上设有出气口,出气口的外部安装有消音器,所述真空发生管道内设有与所述进气管道相连接的喷射嘴,所述真空发生管道的侧壁在所述喷射嘴的位置上开设有抽真空孔,所述真空发生器缸体的外壁上设有吸气口。
虽然该真空发生器,在进气端盖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能够实现对真空发生器进行监控,但其无法对真空发生器抽取的真空度进行调节,容易导致正气压消耗过大,同时其抽真空孔和出气口无法根据需要自由改变方向,导致使用不便。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真空发生器无法对进气压力进行调节,同时不能根据需求改变真空发生器进气、出气及抽真空的方向,导致真空发生器耗能过大和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包括调节机构、前盖、后盖以及呈中空状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前盖、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后盖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前盖和后盖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内部的通道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调节机构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调节机构的进气端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所述后盖或第三腔体上开设有与第三通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第二腔体上开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真空输出孔。
优选的,所述前盖或第一腔体上开设有供调节机构的一端和/或调节机构的出气口穿置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的进气端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出气端与第一腔体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调压阀连通的压力显示器。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位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第一盖板上开设有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孔;第二盖板位于第三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开设有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第二连接孔。
优选的,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外侧对应所述真空输出孔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
优选的,于所述第三腔体或后盖的外侧对应所述出气孔的一端设置有消声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道内设置有若干个节流元件。
优选的,所述前盖与所述第一腔体为一体式构造,和/或所述后盖与第三腔体为一体式构造。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真空输出孔内侧和/或外侧的封闭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前盖、后盖、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形成密闭空间,当外部高压气体通入第一通道内,并从第一通道经过第二通道射向第三通道时,使高压气流在第二流道内快速流过,同时真空输出孔的端口处在该快速气流的作用下形成负压状态,进而满足真空发生器抽真空的效果;
2、令调节机构的出气端和进气端分别与第一腔体连通和外部高压气源连通,通过调节机构对进入第一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实时检测和调节,使真空发生器能够根据抽取的真空度对进气压力进行调节,以令所需真空度与进气压力相匹配,进而降低高压气体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本产品的节能性;
3、通过前盖、后盖、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之间可拆卸设置,使前盖、后盖、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之间可以自由转动,以令出气孔、安装孔以及真空输出孔能够根据需求自由调节朝向,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适应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多功能真空发生器立体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多功能真空发生器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多功能真空发生器的气路示意图;
其中:1、前盖;2、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第三腔体;5、后盖;7、调节机构;31、真空输出孔;71、调压阀;72、压力显示器;11、第一盖板;12、第二盖板;8、连接组件;9、消声器;32、节流元件;33、封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现有真空发生器无法对进气压力进行调节,同时不能根据需求改变真空发生器进气、出气及抽真空的方向,导致真空发生器耗能过大和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1-3,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包括调节机构7、前盖1、后盖5以及呈中空状的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前盖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后盖5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前盖1和后盖5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内部的通道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调节机构7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腔体2内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调节机构7的进气端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所述后盖5或第三腔体4上开设有与第三通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第二腔体3上开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真空输出孔31。
具体的,通过前盖1、后盖5、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形成密闭空间,当外部高压气体通入第一通道内,并从第一通道经过第二通道射向第三通道时,使高压气流在第二流道内快速流过,同时真空输出孔31的端口处在该快速气流的作用下形成负压状态,进而满足真空发生器抽真空的效果;令调节机构的出气端和进气端分别与第一腔体2连通和外部高压气源连通,通过调节机构7对进入第一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实时检测和调节,使真空发生器能够根据抽取的真空度对进气压力进行调节,以令所需真空度与进气压力相匹配,进而降低高压气体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本产品的节能性;通过前盖1、后盖5、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之间可拆卸设置,使前盖1、后盖5、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之间可以自由转动,以令出气孔、安装孔以及真空输出孔31能够根据需求自由调节朝向,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适应性和便捷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真空发生器的真空保持效果,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真空输出孔31内侧和/或外侧的封闭组件33,通过封闭组件33对真空输出孔31内部以及外部的连接管道之间进行闭合,以防止外部的负压状态的真空度遭到破坏;示例性的,封闭组件33包括封闭接头,当真空发生器工作时,封闭接头打开,真空发生器对外部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发生器停止工作时,封闭接头关闭,以保持外部环境的真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盖1与所述第一腔体2为一体式构造,所述后盖5与第三腔体4为一体式构造,以减少前盖1、后盖的组装工序,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生产效率,同时通过一体式构造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强度,进而提高真空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盖1或第一腔体2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供调节机构7的出气端插入,调节机构7的出气端插入安装孔后与第一通道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7包括调压阀71,所述调压阀71的进气端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出气端与第一通道连通;通过调节调压阀71即可实现对进入第一通道内的气压进行调节的功能;同时还包括与调压阀71连通的压力显示器72,通过压力显示器72即可实时观察调压阀71的实际调节压力,有利于实现使用者根据真空度对真空发生器的进气压力进行精准调节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调节机构7安装,令调压阀71安装在第一腔体2或前盖1的外侧,使调压阀71的出气端穿过安装孔与第一通道进行连通,即可实现其调压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产品的美观性和提高调节机构7安装的稳固性,通过法兰或螺栓等连接件于第一腔体2内作用于调压阀71的出气端,以令调压阀71在第一腔体2或前盖1上进行固定,进而避免此类连接件显现在真空发生器外部,达到美观的作用,同时令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后盖5通过内置的贯穿螺栓依次连接在第一腔体2上,进一步提高了真空发生器整体的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所述第一盖板11位于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之间,第一盖板11上开设有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孔;第二盖板12位于第三腔体4和第二腔体3之间,所述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第二盖板12上开设有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将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隔离开来,同时令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内分别形成相互独立的密闭空间,再使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进行连通,以令高压气体在第二腔体3内沿固定路径流过,进而提高真空发生器的射流效果,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抽真空效率。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的设置,便于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的拆装和维护,且第一盖板11能够密封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之间的间隙,第二盖板12能够密封第二腔体3与第三腔体4之间的间隙,密封效果好,避免漏气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三腔体4或后盖5的外侧对应所述出气孔的一端设置有消声器9,使从出气孔流出的高速气流经过消声器9,通过消声器9对气流进行消声,进而降低本产品的噪声,有利于提高本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二腔体3的外侧对应所述真空输出孔3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8,通过连接组件8使真空发生器与外部管道或者有负压需求的环境进行快速连接,以提高本产品的安装效率;示例性的,连接组件8包括内(外)螺纹孔、法兰连接盘、卡扣连接盘等快速连接结构,即可实现真空发生器与外部管道或者有负压需求的环境进行快速连接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内设置有若干个节流元件32;通过若干个节流元件32以对流经第二通道内的气流进行稳定,使真空输出孔31的端口处形成均匀且稳定的负压状态,避免真空输出孔31的端口处发生负压波动,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发生稳定性;优选的,节流元件32为节流阀。
优选地,真空输出孔31内还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只允许气流从真空输出孔31进入第二通道内。
根据上述的多功能真空发生器,通过前盖1、后盖5、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形成密闭空间,当外部高压气体通入第一通道内,并从第一通道经过第二通道射向第三通道时,使高压气流在第二流道内快速流过,同时真空输出孔31的端口处在该快速气流的作用下形成负压状态,进而满足真空发生器抽真空的效果;令调节机构7的出气端和进气端分别与第一腔体2连通和外部高压气源连通,通过调节机构7对进入第一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实时检测和调节,使真空发生器能够根据抽取的真空度对进气压力进行调节,以令所需真空度与进气压力相匹配,进而降低高压气体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本产品的节能性;通过前盖1、后盖5、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之间可拆卸设置,使前盖1、后盖5、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之间可以自由转动,以令出气孔、安装孔以及真空输出孔31能够根据需求自由调节朝向,有利于提高真空发生器的适应性和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包括调节机构(7)、前盖(1)、后盖(5)以及呈中空状的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前盖(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后盖(5)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分别形成有能够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前盖(1)和后盖(5)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内部形成密闭空间;所述调节机构(7)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腔体(2)内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调节机构(7)的进气端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所述后盖(5)或第三腔体(4)上开设有与第三通道连通的出气孔;所述第二腔体(3)上开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真空输出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调压阀(71),所述调压阀(71)的进气端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出气端与第一腔体(2)内的第一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调压阀(71)连通的压力显示器(7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所述第一盖板(11)位于第一腔体(2)和第二腔体(3)之间,第一盖板(11)上开设有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第一连接孔;第二盖板(12)位于第三腔体(4)和第二腔体(3)之间,所述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第二盖板(12)上开设有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第二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腔体(3)的外侧对应所述真空输出孔(3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三腔体(4)或后盖(5)的外侧对应所述出气孔的一端设置有消声器(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内设置有若干个节流元件(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与所述第一腔体(2)为一体式构造,和/或所述后盖(5)与第三腔体(4)为一体式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真空输出孔(31)内侧和/或外侧的封闭组件(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或第一腔体(2)上开设有供调节机构的一端和/或调节机构的出气口穿置的安装孔。
CN202223255298.XU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 Active CN218760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5298.XU CN218760307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55298.XU CN218760307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0307U true CN218760307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80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55298.XU Active CN218760307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0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60307U (zh) 一种多功能真空发生器
CN214466542U (zh) 一种防气蚀活塞式调流调压阀和压力管道系统
CN218669703U (zh) 便于散热的压缩机
ATE245768T1 (de) Ansauganordnung für einen hermetischen verdrängerverdichter
CN108980042B (zh) 一种水环式真空泵
CN214618481U (zh) 自带可调节防水锤装置的分体式空气阀
CN213176054U (zh) 一种用于补气增焓的补气结构及涡旋压缩机
CN213016699U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吸气阀片及阀板阀片排气结构
CN210068448U (zh) 气体隔膜泵
KR200389049Y1 (ko) 초기 흡입유량을 증가시킨 진공 발생기
CN220378442U (zh) 一体式压缩机
CN218454811U (zh) 使用单向阀降噪的换气结构及压缩泵
CN219176521U (zh) 一种消音泵阀一体系统
CN201133370Y (zh) 用于双吸泵的内置循环密封冲洗结构
CN220227102U (zh) 一种能测压的手动打气泵
CN213839070U (zh) 小流量集装式真空发生器
CN110565747A (zh) 一种变频加压供水设备
CN207363854U (zh) 一种微型隔膜气泵
CN214007507U (zh) 一种螺杆泵排气稳压结构
CN219994451U (zh) 一种阀门及气泵
CN218913117U (zh) 一种微型气泵
CN220622296U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式真空发生器
CN212130916U (zh) 真空泵和节能装置
CN216589113U (zh) 一种变频干式涡卷式真空泵
CN220849933U (zh) 一种用于微型泵的紧凑型封闭式消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