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4417U -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4417U
CN218754417U CN202222837628.XU CN202222837628U CN218754417U CN 218754417 U CN218754417 U CN 218754417U CN 202222837628 U CN202222837628 U CN 202222837628U CN 218754417 U CN218754417 U CN 218754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car structure
buffer
base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376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鹏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28376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4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4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4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底座和顶板,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缓冲座,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第二缓冲座,所述第一缓冲座的顶部设有多个减震复位组件,所述减震复位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电梯运行中减轻电梯带来的振动,提高电梯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商品房以及办公楼的楼层数不断地提高,电梯己经成为高楼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现有技术中的电梯主要以轿厢式电梯为主,对于轿厢式电梯而言,在电梯运转过程中,由高速移动状态下在到达某个楼层时突然减速停止,如果电梯没有减震作用,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影响乘坐体验,并且降低电梯使用寿命。
而现有技术的减震方式大多都是在电梯首层的底部安装有阻尼器,所以在电梯的运行中不能很好的减轻电梯带来的振动,从而影响电梯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结构,该实用新型能够在电梯运行中减轻电梯带来的振动,提高电梯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底座和顶板,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缓冲座,所述顶板的顶部设有第二缓冲座,所述第一缓冲座的顶部设有多个减震复位组件,所述减震复位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座的顶部中心设有缓冲橡胶柱,所述缓冲橡胶柱的外侧套设有弹簧。
优选地,多个所述减震复位组件沿所述缓冲橡胶柱周向设置。
优选地,每个所述减震复位组件均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缓冲座顶部的滑槽以及设于所述滑槽内的第一减震器和滑块,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滑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所述底座的底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座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多个第二减震器,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器的底部连接有缓冲气垫,所述缓冲气垫设于所述顶板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器设有四个。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方形凹槽,四个所述第二减震器分别设于所述凹槽的四角。
优选地,由所述轿厢本体的多个内壁相互形成的拐角处均设有多个固定三脚架,多个所述固定三脚架沿拐角处由上至下分布,且在所述固定三脚架的外侧套设有固定三角块。
优选地,电梯轿厢结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座的一侧面设有拉条,所述拉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的底部和顶板的顶部分别设置第一缓冲座和第二缓冲座,在第一缓冲座的底部设置减震复位组件,使得当电梯下降过程中在楼层停靠时,减震复位组件抵消掉大部分的冲力和振动,带动第一缓冲座和底座自动复位,提高轿厢本体内乘客的舒适度和稳定性;当电梯上升过程中在楼层停靠时,第二缓冲座对顶板传的力进行大部分抵消,提高提高轿厢本体内乘客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缓冲座的顶部中心设置缓冲橡胶柱,缓冲橡胶柱的外侧套设弹簧,使得当减震复位组件被较大的冲力和振动力压缩到一定的低度时,缓冲橡胶柱和弹簧对底座和第一缓冲座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进一步的保证的乘客的舒适度和轿厢本体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三脚架和固定三角块,提高了轿厢本体内部拐角处的稳定性,防止长时间的使用导致轿厢本体的拐角处出现开裂散架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减震复位组件和缓冲橡胶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第二缓冲座、第二减震器和缓冲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轿厢本体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1、轿厢本体,2、底座,3、顶板,4、第一缓冲座,5、第二缓冲座,6、缓冲橡胶柱,7、弹簧,8、滑槽,9、第一减震器,10、滑块,11、液压杆,12、固定块,13、凹槽,14、第二减震器,15、缓冲气垫,16、固定三角架,17、固定三角块,18、支撑架,19、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厢本体1,轿厢本体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底座2和顶板3,底座2的底部设有第一缓冲座4,顶板3的顶部设有第二缓冲座5;第一缓冲座4的顶部设有多个减震复位组件。
工作原理:当电梯下降过程中在楼层停靠时,重力由上往下,重力通过轿厢本体1传到底座2,然后从底座2传到第一缓冲座4,设于第一缓冲座4上的减震复位组件抵消掉大部分的冲力和振动,带动第一缓冲座4和底座2自动复位,提高轿厢本体1内乘客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当电梯上升过程中在楼层停靠时,重力由下往上,重力通过轿厢本体1传到顶板3,然后从顶板3传到第二缓冲座5,第二缓冲座5对顶板3传的力进行大部分抵消,提高提高轿厢本体1内乘客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个减震复位组件均包括设于第一缓冲座4顶部的滑槽8以及设于滑槽8内的第一减震器9和滑块10,第一减震器9的一端与滑槽8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0连接,滑块10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液压杆11,液压杆11远离滑块10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顶部与底座2的底部连接。
当电梯下降过程中在楼层停靠时,停靠的一瞬间,重力由上往下,重力通过轿厢本体1传到底座2,然后从底座2传到第一缓冲座4,第一缓冲座4带动液压杆11向下移动,液压杆11把力传到第一减震器9的表面,第一减震器9抵消掉大部分的冲击和振动,然后第一减震器9带动第一缓冲座4和底座2自动复位,提高轿厢本体1内乘客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缓冲座4的顶部中心设有缓冲橡胶柱6,缓冲橡胶柱6的外侧套设有弹簧7。
当液压杆11被较大的冲力和振动力压缩到一定的低度时,底座2的底部会和缓冲橡胶柱6的顶部进行接触,从而使得缓冲橡胶柱6和弹簧7对底座2和第一缓冲座4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进一步的保证的乘客的舒适度和轿厢本体1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多个减震复位组件沿缓冲橡胶柱6周向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3所示,第二缓冲座5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13,凹槽13内设有多个第二减震器14,每个第二减震器14的底部连接有缓冲气垫15,缓冲气垫15设于顶板3的上方。
当电梯上升过程中在楼层停靠时,停靠的一瞬间,重力由下往上,重力通过轿厢本体1传到顶板3,缓冲气垫15对顶板3传的力进行大部分的抵消,通过设有的第二减震器14,可以进一步提高缓冲气垫15的缓冲效果,提高乘客使用的舒适度和稳定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减震器14设有四个。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凹槽13为方形凹槽,四个第二减震器14分别设于凹槽13的四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4所示,由轿厢本体1的多个内壁相互形成的拐角处均设有多个固定三脚架16,多个固定三脚架16沿拐角处由上至下分布,且在固定三脚架16的外侧套设有固定三角块17。
固定三脚架16和固定三角块17的设置,提高了轿厢本体1内部拐角处的稳定性,防止长时间的使用导致轿厢本体1的拐角处出现开裂散架的现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多个固定三脚架16沿拐角处由上至下均匀分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梯轿厢结构还包括支撑架18,支撑架18的一端与第一缓冲座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缓冲座5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缓冲座4的一侧面设有拉条19,拉条19的一端与支撑架18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当电梯下降过程中在楼层停靠时,停靠的一瞬间,重力由上往下,重力通过轿厢本体1传到底座2,然后从底座2传到第一缓冲座4,第一缓冲座4带动液压杆11向下移动,液压杆11把力传到第一减震器9的表面,第一减震器9抵消掉大部分的冲击和振动,然后第一减震器9带动第一缓冲座4和底座2自动复位,提高轿厢本体1内乘客的舒适度和稳定性。
当液压杆11被较大的冲力和振动力压缩到一定的低度时,底座2的底部会和缓冲橡胶柱6的顶部进行接触,从而使得缓冲橡胶柱6和弹簧7对底座2和第一缓冲座4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进一步的保证的乘客的舒适度和轿厢本体1的稳定性。
当电梯上升过程中在楼层停靠时,重力由下往上,重力通过轿厢本体1传到顶板3,重力通过轿厢本体1传到顶板3,缓冲气垫15对顶板3传的力进行大部分的抵消,通过设有的第二减震器14,可以进一步提高缓冲气垫15的缓冲效果,提高乘客使用的舒适度和稳定的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包括轿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本体(1)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底座(2)和顶板(3),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有第一缓冲座(4),所述顶板(3)的顶部设有第二缓冲座(5),所述第一缓冲座(4)的顶部设有多个减震复位组件,所述减震复位组件与所述底座(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座(4)的顶部中心设有缓冲橡胶柱(6),所述缓冲橡胶柱(6)的外侧套设有弹簧(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减震复位组件沿所述缓冲橡胶柱(6)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减震复位组件均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缓冲座(4)顶部的滑槽(8)以及设于所述滑槽(8)内的第一减震器(9)和滑块(10),所述第一减震器(9)的一端与所述滑槽(8)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10)连接,所述滑块(10)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液压杆(11),所述液压杆(11)远离所述滑块(10)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顶部与所述底座(2)的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座(5)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内设有多个第二减震器(14),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器(14)的底部连接有缓冲气垫(15),所述缓冲气垫(15)设于所述顶板(3)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器(14)设有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为方形凹槽,四个所述第二减震器(14)分别设于所述凹槽(13)的四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轿厢本体(1)的多个内壁相互形成的拐角处均设有多个固定三脚架(16),多个所述固定三脚架(16)沿拐角处由上至下分布,且在所述固定三脚架(16)的外侧套设有固定三角块(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梯轿厢结构还包括支撑架(18),所述支撑架(1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冲座(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缓冲座(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座(4)的一侧面设有拉条(19),所述拉条(19)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18)连接。
CN202222837628.XU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Active CN218754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7628.XU CN218754417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37628.XU CN218754417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4417U true CN218754417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702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37628.XU Active CN218754417U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4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0472B (zh) 一种用于智慧楼宇的建筑电梯防坠落减震装置
CN218754417U (zh) 一种电梯轿厢结构
CN209702068U (zh)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
CN211110549U (zh)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CN210457068U (zh) 一种可提高电梯安全舒适性的曳引装置
CN111847198B (zh) 一种新型轿厢托架
CN210928389U (zh)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计算机机柜
CN205423656U (zh) 一种驾驶室减噪用减震块
CN108750881B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垂直电梯
CN210558789U (zh) 一种观光电梯轿厢减震结构
CN211254909U (zh) 电梯的改进型减震保护装置
CN210013110U (zh) 一种桥梁减震结构
CN212690682U (zh) 一种新型的集合包带机床
CN214003743U (zh) 一种多重减震的无机房电梯
CN212198043U (zh) 一种无基坑电梯用具有隔震结构的底板
CN108706425B (zh)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方法
CN210558791U (zh) 电梯立柱用防振装置
CN209210119U (zh) 电梯轿厢缓冲装置
CN208791001U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缓冲减震装置
CN210313018U (zh) 一种电梯坠落缓冲装置
CN212863690U (zh) 一种缓冲保护性好的电梯轿厢
CN217920930U (zh)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CN209054016U (zh) 一种轨道车用弹性减振结构
CN220906876U (zh) 一种内置多级缓冲的电梯梯井
CN216471661U (zh) 一种带有阻尼防震的轿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