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3108U - 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3108U
CN218753108U CN202222993999.7U CN202222993999U CN218753108U CN 218753108 U CN218753108 U CN 218753108U CN 202222993999 U CN202222993999 U CN 202222993999U CN 218753108 U CN218753108 U CN 218753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oods
way shuttle
jacking
adap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939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林华
沈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uyan Intelligent Logistics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uyan Intelligent Logistics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uyan Intelligent Logistics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uyan Intelligent Logistics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939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3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3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3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包括有车体以及设置于车体上用于顶升货物的顶升装置,其中该顶升装置包括有间隔设置的顶升板,所述顶升板包括有板体、调节板以及固定组件,所述板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缓震组件,所述调节板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缓震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能将板体与调节板固定呈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当货物的底部面积较大时,可将其设置成展开状态,增大与货物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将货物稳定的顶起,提高穿梭车在输送货物时的稳定性;再通过第一缓震组件和第二缓震组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四向穿梭车的减震性能,有利于运输时使承载货物更稳定,有利于避免货物受损。

Description

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四向穿梭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四向穿梭车结构包括有车体、横向行走机构、纵向行走机构以及顶升机构,通过顶升机构将货架中的货物顶起,然后通过横向行走机构和纵向行走机构在货架轨道中进行移动输送;其中,顶升机构包括有顶升动力组件以及顶升板,通过顶升板与货物底部接触并将其托起。
而且现有的四向穿梭车类型规格较多,在使用时,需要根据货物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如货物的底部面积较大时,需要使用顶升板较长的四向穿梭车,而现有的顶升板长度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需要更换合适的四向穿梭车,从而造成使用成本较高,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而且车体在快速移动时,容易导致在运输时货物承载不够稳,容易导致运输货物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一个问题以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包括有车体以及设置于车体上用于顶升货物的顶升装置,其中该顶升装置包括有间隔设置的顶升板,所述顶升板包括有板体、调节板以及固定组件,所述调节板设置有两个,并通过固定组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板体的两端,所述板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缓震组件,所述调节板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缓震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能将板体与调节板固定呈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板体两端的第一支撑板,在所述调节板的一端的下侧设置有限位槽,且在所述限位槽的外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还包括有L形连接板;
所述板体与调节板呈折叠状态时,第一缓震组件与第二缓震组件呈相抵靠状态,且所述L形连接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于第一支撑板上,L形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于限位槽内;
或所述板体与调节板呈展开状态时,第一缓震组件与第二缓震组件均朝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端面设置有定位槽口,所述L形连接板的一端能插入所述定位槽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能卡入所述限位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震组件与第二缓震组件结构相同,其中包括有分别设置在板体与调节板一端端面的矩形凹槽,在所述矩形凹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上设置有突出于矩形凹槽外的支撑托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缓震垫。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车体的顶端且位于板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车体的顶端还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内设置有盖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四向穿梭车还包括有横向行走机构和纵向行走机构,分别用于驱动车体向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固定组件可将板体和调节板组合成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从而当货物的底部面积较大时,可将其设置成展开状态,增大与货物底部的接触面积,无需配置多台不同规格四向穿梭车,降低使用成本,且适应能力较强;
2、再通过第一缓震组件和第二缓震组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四向穿梭车的减震性能,有利于运输时使承载货物更稳定,有利于避免货物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体与调节板呈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板体与调节板呈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板体与调节板呈展开状态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板体与调节板呈折叠状态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板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来帮助全面理解如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描述包括各种具体细节以帮助理解,但这些细节应被视为只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对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明,可省略对公开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字词不受限于字面含义,而只是被发明人用来使得能够对于本公开有清楚且一致的理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提供以下对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具有”、“可具有”、“包括”或“可包括”指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素等等的存在,但不限制额外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元素等等。此外,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具有”是要指示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征、数字、操作、元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应理解,当一元素(例如,第一元素)与另一元素(例如,第二元素)“连接”时,该元素可直接与另一元素连接,或者在该元素和另一元素之间可以有居间的元素(例如,第三元素)。
下面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包括有车体1以及设置于车体1上用于顶升货物的顶升装置,其中该顶升装置包括有间隔设置的顶升板2,所述顶升板2包括有板体3、调节板4以及固定组件,所述调节板4设置有两个,并通过固定组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板体3的两端,所述板体3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缓震组件,所述调节板4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缓震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能将板体3与调节板4固定呈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首先,通过固定组件可将板体3和调节板4组合成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从而当货物的底部面积较大时,可将其设置成展开状态,增大与货物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将货物稳定的顶起,提高穿梭车在输送货物时的稳定性;
然后再通过第一缓震组件和第二缓震组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四向穿梭车的减震性能,有利于运输时使承载货物更稳定,有利于避免货物受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板体3两端的第一支撑板21,在所述调节板4的一端的下侧设置有限位槽22,且在所述限位槽22的外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3,还包括有L形连接板24;
参见图2、图4所示,所述板体3与调节板4呈折叠状态时,第一缓震组件与第二缓震组件呈相抵靠状态,且所述L形连接板24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25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1上,L形连接板24的另一端设置于限位槽22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端面设置有定位槽口31,所述L形连接板24的一端能插入所述定位槽口31内。
呈折叠状态安装时,将L形连接板24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口31内,L形连接板24的另一端设置于限位槽22内,最后通过第一螺栓25将L形连接板24即可,从而能够将调节板4固定,并使其具有上下移动的缓震运动量。
参见图1、3所示,所述板体3与调节板4呈展开状态时,第一缓震组件与第二缓震组件均朝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支撑板23通过第二螺栓26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21能卡入所述限位槽22内。
呈展开状态安装时,通过将第一支撑板21卡入限位槽22内,第二支撑板23抵靠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上,最后通过第二螺栓26固定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震组件与第二缓震组件结构相同,其中包括有分别设置在板体3与调节板4一端端面的矩形凹槽51,在所述矩形凹槽51内设置有弹性件52,所述弹性件52上设置有突出于矩形凹槽51外的支撑托板53。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52为缓震垫。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车体1的顶端且位于板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71;该橡胶垫71的高度与顶升板2呈折叠状态时的高度平齐,可用于支撑货物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车体1的顶端还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内设置有盖板81。
本实施例中,该四向穿梭车还包括有横向行走机构91和纵向行走机构92,分别用于驱动车体1向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当然,在车体1内部设置有拉升机构,拉升机构用于控制纵向滚轮的高度,使其与地面分离或接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9)

1.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包括有车体(1)以及设置于车体(1)上用于顶升货物的顶升装置,其中该顶升装置包括有间隔设置的顶升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板(2)包括有板体(3)、调节板(4)以及固定组件,所述调节板(4)设置有两个,并通过固定组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板体(3)的两端,所述板体(3)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缓震组件,所述调节板(4)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缓震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能将板体(3)与调节板(4)固定呈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板体(3)两端的第一支撑板(21),在所述调节板(4)的一端的下侧设置有限位槽(22),且在所述限位槽(22)的外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3),还包括有L形连接板(24);
所述板体(3)与调节板(4)呈折叠状态时,第一缓震组件与第二缓震组件呈相抵靠状态,且所述L形连接板(24)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25)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1)上,L形连接板(24)的另一端设置于限位槽(22)内;
或所述板体(3)与调节板(4)呈展开状态时,第一缓震组件与第二缓震组件均朝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与第二支撑板(23)通过第二螺栓(2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端面设置有定位槽口(31),所述L形连接板(24)的一端能插入所述定位槽口(3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能卡入所述限位槽(2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震组件与第二缓震组件结构相同,其中包括有分别设置在板体(3)与调节板(4)一端端面的矩形凹槽(51),在所述矩形凹槽(51)内设置有弹性件(52),所述弹性件(52)上设置有突出于矩形凹槽(51)外的支撑托板(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2)为缓震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1)的顶端且位于板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7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体(1)的顶端还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内设置有盖板(8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其特征在于:该四向穿梭车还包括有横向行走机构(91)和纵向行走机构(92),分别用于驱动车体(1)向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
CN202222993999.7U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 Active CN218753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3999.7U CN218753108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93999.7U CN218753108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3108U true CN218753108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93999.7U Active CN218753108U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31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5489C (zh) 用于有轨车辆端面的能量吸收装置
CN113043906A (zh) 一种换电式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结构
US7328660B2 (en) Flexible connection device between a bogey side beam and an axle-box
KR880701189A (ko) 자동차 현가장치
CN218753108U (zh) 一种适应性强且具有缓震结构的四向穿梭车
CN111364407A (zh) 一种清障装置及轨道列车
WO2020062429A1 (zh) 一种磁浮车辆及其悬浮架组件
CN210941855U (zh) 一种物流设备用可移动支架
CN204488811U (zh) 一种铁路货车及其轴箱弹性悬挂装置
CN108482046B (zh) 一种限位支架及钢板弹簧悬架系统
CN113830127B (zh) 导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12401050U (zh) 运输平板车
CN112441148A (zh) 用于承载天线的半挂车装置和变位方法
CN103762409B (zh) 天线传动结构
CN210528167U (zh) 一种轿式电梯用底部缓冲梁装置
CN210083346U (zh) 一种仪表台管梁总成及汽车
CN217778526U (zh) 移动式交通显示屏运输稳定装置
CN214984694U (zh) 板簧、车具及电动三轮车
CN221068227U (zh) 一种客车车架及客车
CN217419166U (zh) 一种可调式轨道交通减振降噪装置
CN109017853B (zh) 空气弹簧组件及具有其的悬挂车
CN214028115U (zh) 一种防震型抗压汽车悬架
CN217294176U (zh) 一种钢板弹簧悬架支撑结构
CN219154625U (zh) 一种agv运输车减震装置
CN217146137U (zh) 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