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49516U - 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49516U
CN218749516U CN202221286841.XU CN202221286841U CN218749516U CN 218749516 U CN218749516 U CN 218749516U CN 202221286841 U CN202221286841 U CN 202221286841U CN 218749516 U CN218749516 U CN 218749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s
plate
mounting
groups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868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蔼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ngde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ngde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ngde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ngde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868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49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49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495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内部靠中间的位置通过液压缸安装有下模座,底板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支撑板,两组支撑板的对应一侧均安装有滑槽,两组滑槽的顶端内壁均安装有第一伸缩杆,两组第一伸缩杆的底端分别与安装杆的顶端对应位置相固定,安装杆的底端安装有贴合板,两组支撑板的顶端分别通过对应固定螺栓安装有安装板,两组安装板的对应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活动槽,两组安装板的内部均活动设置有调整板。通过调整板、齿条板、转动杆、齿轮、安装盘和手持杆等零部件设置作用下可有效解决当合模板发生倾斜时,不能方便、快捷将其调整至水平状态的问题。

Description

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合模操作,而合模时需要将合模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从而才能将合模板紧密的贴合与模具,完成合模,但是在一系列操作完之后,合模板很难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就需要一种贴合度调节装置进行相应调节,但现有的这种调节装置存在诸多问题。故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现有的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存在当合模板发生倾斜时,不能方便、快捷将其调整至水平状态的问题,同时存在调整完毕后,不能方便的将安装盘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对应调整板能够随意上下移动,从而对后续合模操作造成影响的问题,给实际操作时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靠中间的位置通过液压缸安装有下模座,所述底板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支撑板,两组所述支撑板的对应一侧均安装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的顶端内壁均安装有第一伸缩杆,两组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端分别与安装杆的顶端对应位置相固定,所述安装杆的底端安装有贴合板,两组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分别通过对应固定螺栓安装有安装板,两组所述安装板的对应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活动槽,两组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均活动设置有调整板,两组所述调整板的对应一侧均安装有齿条板,两组所述安装板的对应一侧靠对应活动槽的上方位置均安装有安装座,两组所述安装座的底端均安装有第二伸缩杆,两组所述调整板的对应一侧分别与水平杆的对应一端相固固定,所述水平杆的顶端安装有两组安装块,两组所述安装块的对应一侧分别与对应水平仪的对应一端相固定,两组所述安装板的对应一侧靠对应活动槽的对应一侧位置均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杆,两组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均安装有齿轮,两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安装有安装盘,两组所述安装盘的对应一侧均安装有手持杆,所述安装杆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限位板,两组所述限位板的内部靠顶端的位置均活动螺接有螺杆,两组所述螺杆的对应一端分别通过对应轴承安装有磁铁块。
优选的,两组所述安装板的大小相等,且两组安装板的形状均为L形设置,两组安装板的一端内部呈空心设置。
优选的,两组所述齿条板的大小相等,且两组齿条板分别通过对应活动槽贯穿于对应安装板的对应一侧内壁。
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大小相等,且两组第二伸缩杆的底端分别与对应齿条板的顶端相固定。
优选的,两组所述齿轮的大小相等,且两组齿轮分别与对应齿条板呈啮合连接。
优选的,两组所述调整板的大小相等,且两组调整板的底面分别与安装杆的顶面对应位置相贴合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调整板、齿条板、转动杆、齿轮、安装盘和手持杆等零部件设置作用下可有效解决当合模板发生倾斜时,不能方便、快捷将其调整至水平状态的问题。
2.通过安装盘、限位板、螺杆和磁铁块等零部件的设置可有效的解决调整完毕后,不能方便的将安装盘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对应调整板能够随意上下移动,从而对后续合模操作造成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下模座;2、支撑板;21、滑槽;22、第一伸缩杆;23、安装杆;24、贴合板;3、安装板;31、固定螺栓;32、活动槽;33、调整板;34、齿条板;35、安装座;36、第二伸缩杆;37、水平杆;38、安装块;39、水平仪;4、转动杆;41、齿轮;42、安装盘;43、手持杆;5、限位板;51、螺杆;52、磁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内部靠中间的位置通过液压缸安装有下模座11,底板1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支撑板2,两组支撑板2的对应一侧均安装有滑槽21,两组滑槽21的顶端内壁均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2,两组第一伸缩杆22的底端分别与安装杆23的顶端对应位置相固定,安装杆23的底端安装有贴合板24。
两组支撑板2的顶端分别通过对应固定螺栓31安装有安装板3,两组安装板3的大小相等,且两组安装板3的形状均为L形设置,两组安装板3的一端内部呈空心设置,两组安装板3的对应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活动槽32,两组安装板3的内部均活动设置有调整板33,两组调整板33的大小相等,且两组调整板33的底面分别与安装杆23的顶面对应位置相贴合设置,两组调整板33的对应一侧均安装有齿条板34,两组齿条板34的大小相等,且两组齿条板34分别通过对应活动槽32贯穿于对应安装板3的对应一侧内壁,两组安装板3的对应一侧靠对应活动槽32的上方位置均安装有安装座35,两组安装座35的底端均安装有第二伸缩杆36,两组第二伸缩杆36的大小相等,且两组第二伸缩杆36的底端分别与对应齿条板34的顶端相固定,两组调整板33的对应一侧分别与水平杆37的对应一端相固固定,水平杆37的顶端安装有两组安装块38,两组安装块38的对应一侧分别与对应水平仪39的对应一端相固定,水平仪39内部含有水银柱和观察球,当贴合板24、安装杆23以及水平杆37处于水平状态时,观察球会处于水平仪39内部最中间的位置。
两组安装板3的对应一侧靠对应活动槽32的对应一侧位置均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杆4,两组转动杆4的外表面均安装有齿轮41,两组齿轮41的大小相等,且两组齿轮41分别与对应齿条板34呈啮合连接,两组转动杆4的一端安装有安装盘42,两组安装盘42的为铁制品,故两组磁铁块52分别与对应安装盘42的对应一侧相吸附固定,两组安装盘42的对应一侧均安装有手持杆43,安装杆23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限位板5,两组限位板5的内部靠顶端的位置均活动螺接有螺杆51,两组螺杆51的对应一端分别通过对应轴承安装有磁铁块52。
在合模前使用人员可观察水平仪39内部的观察球位置来判断贴合板24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当观察球处于水平仪39内部靠一端的位置时,说明贴合板24的同一侧低于贴合板24的另一侧,此时使用人员只需将同侧设置的螺杆51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对应磁铁块52与对应安装盘42进行分离。此时可通过对应手持杆43将对应安装盘42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对应转动杆4以及对应齿轮41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对应齿条板34以及对应调整板33能够随之进行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安装杆23能够在同一侧设置的第一伸缩杆22收缩作用下进行向上移动,在两组齿条板34进行相应向上移动时,对应第二伸缩杆36会随之进行相应的向上移动,当观察球处于水平仪39内部最中间时,使用人员便可停止对应安装盘42的转动,此时贴合板24、安装杆23以及水平杆37均处于水平状态,此时便可将下模座11通过液压缸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下模座11的顶面与贴合板24的底面相贴合设置,进而完成合模操作,由于下模座11的顶面和贴合板24的底面均处于水平状态,故能够紧密的进行贴合,通过以上的操作可完成对贴合度进行调整的操作,操作完毕后,可通过对应螺杆51和对应磁铁块52将对应安装盘42进行固定,使用人员也可将贴合板24的另一侧进行向下移动,也能使得贴合板24处于水平状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部靠中间的位置通过液压缸安装有下模座(11),所述底板(1)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支撑板(2),两组所述支撑板(2)的对应一侧均安装有滑槽(21),两组所述滑槽(21)的顶端内壁均安装有第一伸缩杆(22),两组所述第一伸缩杆(22)的底端分别与安装杆(23)的顶端对应位置相固定,所述安装杆(23)的底端安装有贴合板(24),两组所述支撑板(2)的顶端分别通过对应固定螺栓(31)安装有安装板(3),两组所述安装板(3)的对应一侧表面均开设有活动槽(32),两组所述安装板(3)的内部均活动设置有调整板(33),两组所述调整板(33)的对应一侧均安装有齿条板(34),两组所述安装板(3)的对应一侧靠对应活动槽(32)的上方位置均安装有安装座(35),两组所述安装座(35)的底端均安装有第二伸缩杆(36),两组所述调整板(33)的对应一侧分别与水平杆(37)的对应一端相固固定,所述水平杆(37)的顶端安装有两组安装块(38),两组所述安装块(38)的对应一侧分别与对应水平仪(39)的对应一端相固定,两组所述安装板(3)的对应一侧靠对应活动槽(32)的对应一侧位置均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杆(4),两组所述转动杆(4)的外表面均安装有齿轮(41),两组所述转动杆(4)的一端安装有安装盘(42),两组所述安装盘(42)的对应一侧均安装有手持杆(43),所述安装杆(23)的顶端靠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限位板(5),两组所述限位板(5)的内部靠顶端的位置均活动螺接有螺杆(51),两组所述螺杆(51)的对应一端分别通过对应轴承安装有磁铁块(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安装板(3)的大小相等,且两组安装板(3)的形状均为L形设置,两组安装板(3)的一端内部呈空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齿条板(34)的大小相等,且两组齿条板(34)分别通过对应活动槽(32)贯穿于对应安装板(3)的对应一侧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二伸缩杆(36)的大小相等,且两组第二伸缩杆(36)的底端分别与对应齿条板(34)的顶端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齿轮(41)的大小相等,且两组齿轮(41)分别与对应齿条板(34)呈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调整板(33)的大小相等,且两组调整板(33)的底面分别与安装杆(23)的顶面对应位置相贴合设置。
CN202221286841.XU 2022-05-26 2022-05-26 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 Active CN218749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6841.XU CN218749516U (zh) 2022-05-26 2022-05-26 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6841.XU CN218749516U (zh) 2022-05-26 2022-05-26 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49516U true CN218749516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88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86841.XU Active CN218749516U (zh) 2022-05-26 2022-05-26 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495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49516U (zh) 合模时模具贴合度调节装置
CN214353750U (zh) 一种箱体发泡快速成型模具用脱模装置
CN109970322B (zh) 一种便于装卸检修的玻璃生产用石墨模具
CN214566677U (zh) 一种水胶体成型包装机压制机构
CN213137674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理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2823089U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切割装置
CN216635543U (zh) 一种可调节模具形面的模具装置
CN110695209A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
CN218798641U (zh) 一种模具快速调试装置
CN217570515U (zh) 一种用于金属框生产的冲压模具固定装置
CN216830515U (zh) 一种具有快速定位功能的模具维护保养装置
CN211135183U (zh) 一种具有新型卸料结构的模具
CN217254278U (zh) 一种可旋转更换安装模具块的精密零部件夹持机构
CN214773550U (zh) 一种可调节的模具快速定位装置
CN114406830B (zh) 一种模具制作用内圆角磨圆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220028434U (zh) 一种卧式冲床定位装置
CN216607083U (zh) 一种工作效率高的智能锻造自动化生产线
CN216182384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注塑模具
CN219899836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背板成型装置
CN220838992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夹具
CN218193766U (zh) 一种全自动模具图纹雕刻装置
CN210524433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可调节式工作台
CN214111627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14173925U (zh) 一种易脱模的混凝土试模
CN212636693U (zh) 一种新材料压合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