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1568U - 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1568U
CN218721568U CN202221040937.8U CN202221040937U CN218721568U CN 218721568 U CN218721568 U CN 218721568U CN 202221040937 U CN202221040937 U CN 202221040937U CN 218721568 U CN218721568 U CN 218721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slag discharging
communicated
cooling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09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广华
胡鑫
徐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Bengb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Bengb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Bengb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Bengb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09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1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1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1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排渣装置包括:冷灰斗,该冷灰斗用于设置在炉膛底部且具有用于与上述炉膛连通的排渣通道,冷灰斗上设置有围绕排渣通道的周向布置的内腔,内腔中供冷却水流通,以使得流经内腔的冷却水和穿过排渣通道的炉渣进行热交换,冷却斗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出口用于连通于锅炉水循环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却水和炉渣热的交换,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锅炉炉膛所排出的炉渣的热量流失问题。

Description

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锅炉排渣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锅炉炉膛底部排出的炉渣有较高的温度,且仍含有一定的热量,而直接将其排放到储渣仓将不仅会对储渣仓的耐热强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会造成炉渣内的热量大量流失,能量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以解决从炉膛内排出的热渣的热能量流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排渣装置,包括冷灰斗,冷灰斗用于设置在炉膛底部且具有用于与炉膛连通的排渣通道,冷灰斗上设置有围绕排渣通道的周向布置的内腔,内腔中供冷却水流通,以使得流经内腔的冷却水和穿过排渣通道的炉渣进行热交换,冷却斗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出口用于连通于锅炉水循环系统。
可选地,内腔中设置围绕排渣通道的周向且自冷灰斗的底端朝向冷灰斗的顶端延伸的螺旋流道,螺旋流道的底端与冷却水进口连通、顶端与冷却水出口连通。
可选地,冷灰斗的与排渣通道连通的排渣口处设有可启闭的阀门。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排渣系统,包括上述的排渣装置。
可选地,排渣系统包括排渣机和缓冲仓,排渣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输送带,壳体上具有排渣进口、排渣出口、进风口和出风口,排渣进口与冷灰斗的排渣口连通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的进料端,排渣出口位于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出风口通过负压管路用于与炉膛连通,负压管路上设置有风机,用于将壳体内的热气抽吸至所述炉膛中,排渣进口、排渣出口、进风口以及负压管道的出口处均各自设置有控制阀,排渣出口用于连通于缓冲仓。
可选地,负压管路上设置有沿热气的流动方向位于风机上游的除尘器,壳体上设置有位于第一输送带上方的回收口,除尘器的排灰口通过锁气器连通于回收口。
可选地,排渣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负压传感器,负压传感器用于设置在炉膛内,进风口处的控制阀构造为能够调节开度的电动风门,控制器分别与负压传感器、风机以及电动风门信号连接。
可选地,壳体内设置有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壳体内设置有位于第一输送带下方的刮板,刮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且刮板为耐高温刮板。
可选地,排渣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排渣机和缓冲仓之间的挤渣机和碎渣机,挤渣机的进口与排渣机的排渣出口连通,挤渣机的出口与碎渣机的进口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连通;碎渣机的出口与缓冲仓的进口之间通过第三输送带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冷灰斗设置在炉膛底部并使排渣通道与冷灰斗连通,围绕冷灰斗的排渣通道周向布置内腔,并往内腔中供冷却水流通,令通入的冷却水和经过排渣通道的炉渣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却水经过升温可以用于锅炉水循环系统,排出炉渣的热量得以回收利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锅炉炉膛的热量流失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第一方面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渣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本公开第一方面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渣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本公开第二方面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渣系统的示意简图;
图4是本公开第二方面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渣系统的示意简图;
图5是本公开第二方面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渣系统的示意简图;
图6是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的排渣系统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冷灰斗;101-排渣通道;102-内腔;103-螺旋流道;104-冷却水进口;105-冷却水出口;106-阀门;2-排渣机;201-壳体;202-第一输送带;203-排渣进口;204-排渣出口;205-进风口;206-出风口;207-回收口;208-电动风门;209-刮板;3-缓冲仓;4-负压管路;5-风机;6-除尘器;7-锁气器;8-控制器;9-负压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1-挤渣机;12-碎渣机;13-第二输送带;14-第三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排渣装置,参考图1所示,包括:冷灰斗1,冷灰斗1用于设置在炉膛底部且具有用于与炉膛连通的排渣通道101,冷灰斗1上设置有围绕排渣通道101的周向布置的内腔102,内腔102中供冷却水流通,以使得流经内腔102的冷却水和穿过排渣通道101的炉渣进行热交换,冷却斗1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腔102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出口用于连通于锅炉水循环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本公开的排渣装置,将冷灰斗1设置在炉膛底部,且冷灰斗1具有与炉膛连通的用于排渣的排渣通道101,同时围绕排渣通道101周向布置内腔102,用于通入冷却水,在排渣过程中炉渣穿过排渣通道101时与内腔102中通入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炉渣的热量转移至冷却水中,而加热后的冷却水经出水口流出并用于连通于锅炉水循环系统,从而回收了高温炉渣热量,有效解决了炉膛排出炉渣的热量流失的问题,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其中加热后的冷却水用于锅炉水循环系统,可以包括多种使用方式,例如,加热后的水可以进入低压加热器,水由于加热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温度,再加热时可以减少抽汽,从而降低了煤耗。
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可以在内腔102中围绕所述排渣通道101的周向且自冷灰斗1的底端朝向冷灰斗1的顶端设置延伸的螺旋流道103,螺旋流道103的底端与冷却水进口104连通、顶端与冷却水出口105连通。螺旋流道103的设置,可以使得在内腔102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冷却水的流通路径,这样增加了冷却水与炉渣的换热时间,提高冷却效率,使效果更佳。而将螺旋流道103底端连通进水口、上端连通出水口,同样是为了增加冷却水与炉渣的热交换时间,优化冷却效果。
更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可在冷灰斗1的与排渣通道101连通的排渣口处设有可启闭的阀门106。此设计可以是在排渣过程中,令阀门106暂时关闭,让炉渣在排渣通道101处稍作停放,使之与内腔102中的冷却水充分热交换后,再打开阀门106继续后面的排渣环节;也可以是当后面的排渣环节不顺畅时,例如在后面某个仓内炉渣因堵塞而使排渣系统故障时,可以先令阀门106关闭,待下游设备的炉渣清理通畅后,再重新打开阀门106,这样可以保证排渣过程的顺畅、安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如图3至5所示,还提供一种排渣系统,包括上述的排渣装置,以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排渣过程中所排出炉渣的热能大量流失的问题,且具有上述排渣系统的所有有益效果,本公开再此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5所示,排渣系统中包括:排渣机2和缓冲仓3,其中排渣机2包括壳体201和设置在壳体201内的第一输送带202,壳体201上具有排渣进口203、排渣出口204、进风口205和出风口206,其中出风口206通过负压管路4与炉膛连通,排渣出口204与缓冲仓3相连通。壳体201上的排渣进口203,与冷灰斗1的排渣口相连通,炉渣从锅炉中落到第一输送带202进料端后,由第一输送带202输送至位于第一输送带202出料端的排渣出口204,在输送炉渣过程中,可通过进风口205把外界的冷风引入排渣机2的壳体201中,作用有两点:第一,以帮助热渣中未完全燃烧的碳继续燃烧;第二,引入风还可与炉渣进行热交换,将炉渣的热量通过负压管路4带入炉膛。同时负压管路4上设置有风机5,风机5在负压管路4上提供负压,使在出风口206处可将壳体201内的热气抽吸至炉膛中,从而将炉渣的热量以及炉渣在排渣机2中燃烧后再次放出的热量引入炉膛,完成对所排出炉渣热量的回收,提高了锅炉热效率。另外,排渣进口203、排渣出口204、进风口205以及负压管路4的出口处均各自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例如,均可以采用电动阀、电磁阀或手动阀等,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更进一步地,如图4、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压管路4上设置有沿热气的流动方向位于风机5上游的除尘器6,壳体201上设置有位于第一输送带202上方的回收口207,除尘器6的排灰口通过锁气器7连通于回收口207。除尘器6的设计是为了过滤出在回收炉渣热量过程中风机5吸入至负压管路4中的炉渣,并且由锁气器7将过滤出的炉渣通过回收口207排回至第一输送带202上,最终在排渣出口204排到缓冲仓3内。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公开的排渣系统还可以包括负压传感器9,负压传感器9用于设置在炉膛内,控制进风口205处的阀门为可控制开度的电动风门208。设置负压传感器9和电动风门208,可以随时监测的炉膛内的压力,根据该炉膛内的气压变化控制电动风门208的开度,使壳体201内保持一个适合的进风量。此外该排渣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8,令控制器8分别与风机5、电动风门208、负压传感器9信号连接,以实现自动化控制,使该系统运转更加方便,其中,控制器8可以为PLC控制器或单片机等,还可以以有线和/或无线的方式与上述三个器件信号连接,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排渣机2的壳体201内还可以设置用于监测壳体201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并且温度传感器10与控制器8信号连接,这样既可以实时监测壳体201内的温度,避免部件过热而使系统出现故障;同时通过监测壳体201内的温度,还可以知道在前一流程炉渣在冷灰斗1内的冷却效果,由此根据反馈设定、调整后面系统的工作状态,例如:设计合理的第一输送带202的速度、进风门的开度,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5所示,壳体201内还设置有位于第一输送带202下方的刮板209,刮板209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201内,用于将从第一输送带202上掉落的炉渣清理出排渣机2;可选择地,刮板209为耐高温刮板,该耐高温刮板可以采用耐高温材质,一般在可以承受700度以上高温为宜。
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所示,该排渣系统还可以在排渣机2和缓冲仓3之间顺次设置挤渣机11和碎渣机12,即挤渣机11的进口与排渣机2的排渣出口204连通,挤渣机11的出口与碎渣机12的进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输送带13连通;碎渣机12的出口与缓冲仓3的进口之间通过第三输送带14连通。令炉渣依次分别在挤渣机11、碎渣机12完成挤压、破碎两道工序,可以使挤碎后炉渣达到储渣要求,最终储存在缓冲仓3内。其中,第一输送带202、第二输送带13以及第三输送带14选用耐高温材质,例如:钢带输送带、不锈钢输送带等,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定。
本公开示例性地描述该排渣系统的工作步骤,具体如下:
S1、炉膛内的炉渣排放到冷灰斗后,令冷灰斗的排渣口阀门关闭,冷灰斗内腔中通入冷却水,炉渣堆积在冷灰斗的排渣通道内,炉渣与冷却水发生热交换,待热交换一定时间后,打开冷灰斗与排渣出口处的排渣阀门和排渣机壳体上排渣进口处的阀门,经冷却后初步的炉渣排入排渣机,冷灰斗内加热后的冷却水流入锅炉水循环系统。
S2、炉渣从排渣进口处掉入第一输送带的进料端,第一输送带开始运转将其输送至出料端,同时打开负压管路上的控制阀、风机、进风门、以及除尘器、锁气器,使炉渣在输送至第一输送带出料端过程中继续燃烧放热,引入的风将热能量从负压管路回收到炉膛中,并且随时观察负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反馈到控制器的情况,实时调整进风门的开度,使之时刻保持合适的开度;
S3、待炉渣燃烧完全后由第一输送带从排渣机排渣出口排出并输送至挤渣机内完成挤渣工序,之后再由第二输送带输送到碎渣机内完成碎渣工序,最终由第三输送带将炉渣排入缓冲仓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例如,可以在壳体201上多增设一些进风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灰斗,所述冷灰斗用于设置在炉膛底部且具有用于与所述炉膛连通的排渣通道,所述冷灰斗上设置有围绕所述排渣通道的周向布置的内腔,所述内腔中供冷却水流通,以使得流经所述内腔的冷却水和穿过所述排渣通道的炉渣进行热交换,所述冷灰斗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出口用于连通于锅炉水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中设置围绕所述排渣通道的周向且自所述冷灰斗的底端朝向所述冷灰斗的顶端延伸的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的底端与所述冷却水进口连通、顶端与所述冷却水出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灰斗的与所述排渣通道连通的排渣口处设有可启闭的阀门。
4.一种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渣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系统包括排渣机和缓冲仓,所述排渣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输送带,所述壳体上具有排渣进口、排渣出口、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排渣进口与所述冷灰斗的排渣口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进料端,所述排渣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所述出风口通过负压管路用于与炉膛连通,所述负压管路上设置有风机,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热气抽吸至所述炉膛中,所述排渣进口、排渣出口、进风口以及所述负压管路的出口处均各自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排渣出口用于连通于所述缓冲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路上设置有沿热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所述风机上游的除尘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方的回收口,所述除尘器的排灰口通过锁气器连通于所述回收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负压传感器,所述负压传感器用于设置在所述炉膛内,所述进风口处的控制阀构造为能够调节开度的电动风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负压传感器、风机以及所述电动风门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下方的刮板,所述刮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刮板为耐高温刮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渣机和所述缓冲仓之间的挤渣机和碎渣机,所述挤渣机的进口与所述排渣机的排渣出口连通,所述挤渣机的出口与所述碎渣机的进口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连通;所述碎渣机的出口与所述缓冲仓的进口之间通过第三输送带连通。
CN202221040937.8U 2022-04-28 2022-04-28 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 Active CN218721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937.8U CN218721568U (zh) 2022-04-28 2022-04-28 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937.8U CN218721568U (zh) 2022-04-28 2022-04-28 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1568U true CN21872156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1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0937.8U Active CN218721568U (zh) 2022-04-28 2022-04-28 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1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16993U (zh) 一种硫铁矿焙烧炉余热回收装置
CN108855557A (zh) 可切换生产水泥或矿粉的立磨生产系统
CN218721568U (zh) 排渣装置及排渣系统
CN201724384U (zh) 节能环保高温喷流式热风炉
CN210802044U (zh) 废钢输送机
CN211147251U (zh) 一种一体式烘干机
CN219433782U (zh) 一种换热式再生加热炉
CN201672794U (zh) 一种隧道炉
CN208733197U (zh) 一种连续低熔点金属精炼炉
CN113443842B (zh) 一种轻烧镁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04807015A (zh) 一种热解焚烧熔融一体化的废弃物处理装置
CN206563304U (zh) 一种具有清扫功能的蓄热式焚烧装置
CN210532689U (zh) 一种新型热风机
CN210512155U (zh) 一种稻壳类环保节能悬浮炉
CN112665366A (zh) 一种粮食烘干以及排粮装置
CN211651252U (zh) 一种预热风机
CN208357187U (zh) 铜线漆包机烘炉
CN207196918U (zh) 自动高效的集成式取暖炉
CN218154232U (zh) 特种废物流化床焚烧炉冷渣机余热利用装置
CN212584974U (zh) 一种干式除渣系统
CN220728531U (zh) 一种生物质热风装置
CN213021032U (zh) 一种烧结机烟气余热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CN110793306A (zh) 一种一体式烘干机
CN212800473U (zh) 一种金矿预处理砷硫炉
CN211552493U (zh) 一种珍珠岩膨化余热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