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1927U -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1927U
CN218701927U CN202223040273.8U CN202223040273U CN218701927U CN 218701927 U CN218701927 U CN 218701927U CN 202223040273 U CN202223040273 U CN 202223040273U CN 218701927 U CN218701927 U CN 218701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cold
roller
main body
inn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02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02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1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1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1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包括辊轮主体,所述辊轮主体内设有用于对辊轮主体的表面加热的热流道和用于冷却的冷流道,所述热流道和冷流道均沿辊轮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热流道有多条,所述冷流道有两条,多条所述热流道以及两条冷流道共同环绕所述轴向,并沿所述辊轮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且两条所述冷流道沿所述轴向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通过设置两条对称的冷流道,两处冷流道处产生的变形也对称分布,这样,这两个变形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力能够趋于一个平衡状态,从而保证了辊轮主体转动的稳定性,缓解了甩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射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
背景技术
激光镭射辊轮可用于压印雷射膜,然而,现有的辊轮在使用时会出现甩动现象。如中国专利CN201010161974.X公开了一种无版缝镭射膜版膜压辊,其中包括压辊、压辊装版膜部位、压辊二头闷盖、压辊二头的轴、压辊的热油孔道,在压辊装版膜部位紧靠装版膜二头处,即紧靠夹持板处设有压辊的冷油孔道。以上现有技术的压辊,由于冷油孔道和热油孔道之间的温差的作用,致使辊轮表面发生较大的变形,即该变形的位置的半径发生变化,这使得其与对称位置的半径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这两个位置受到的力(如向心力)不同,导致压辊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甩动,压辊发生甩动严重影响了雷射膜的生产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保证辊轮稳定转动的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包括辊轮主体,所述辊轮主体内设有用于对辊轮主体的表面加热的热流道和用于冷却的冷流道,所述热流道和冷流道均沿辊轮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
所述热流道有多条,所述冷流道有两条,多条所述热流道以及两条冷流道共同环绕所述轴向,并沿所述辊轮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且两条所述冷流道沿所述轴向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流道内设有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径小于冷流道的口径,所述第一内管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第一内管的另一端为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将第一内管内的冷却液体输出至第一内管与冷流道之间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辊轮主体的端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主连通流道和第一连通流道,所述第一主连通流道远离第一连通流道的端部与外部的冷却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通流道远离第一主连通流道的端部与第一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辊轮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二连通流道,所述第二连通流道的一端与第一主连通流道连通,第二连通流道的另一端与冷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主连通流道内设有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径小于第一主连通流道的口径,所述第二内管的端部设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设有连通第二内管的内腔与第一连通流道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和第二连通流道与冷流道连通的位置位于第一密封部的两侧。
上述辊轮主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
上述辊轮主体的表面设有用于缩小其变形量的第一功能层。
上述辊轮主体的直径不小于500mm。
上述辊轮主体的材料为钢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辊轮主体内设置两条冷流道,使用时,两条冷流道和热流道之间由于存在温度差,会发生变形;由于两条冷流道是对称设置的,这两处变形也对称分布,这样,这两个变形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力能够趋于一个平衡状态,从而保证了辊轮主体转动的稳定性,缓解了甩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辊轮主体1;热流道11;冷流道12;第一主连通流道13;第一连通流道14;第二连通流道15;第二主连通流道16;第三连通流道17;第四连通流道18;第一内管2;第二内管3;第一密封部31;第三内管4。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参见图1-5,包括辊轮主体1,辊轮主体1内设有用于对辊轮主体1的表面加热的热流道11和用于冷却的冷流道12,热流道11用热油加热,冷流道12用冷油冷却,热流道11和冷流道12均沿辊轮主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热流道11和冷流道12的设置优选为平行于辊轮主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多条热流道11以及两条冷流道12共同环绕辊轮主体1的轴向,并沿辊轮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且两条冷流道沿轴向对称设置。
以上的辊轮主体1内设置两条冷流道12,使用时,两条冷流道12和热流道11之间由于存在温度差,会发生变形;由于两条冷流道12是对称设置的,这两处变形也对称分布,这样,这两个变形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力能够趋于一个平衡状态,从而保证了辊轮主体1转动的稳定性,缓解甩动的问题。另外,应当说明的是,在生产雷射膜时,若冷流道12为单冷却流道或者不对称的冷却流道,为了降低甩动造成的影响,一般会降低辊轮主体1的转速,这无疑会降低雷射膜的生产效率。以上通过设置对称的两个冷流道能够缓解甩动的问题,从而提高辊轮主体1的极限转速(为一个临界转速,在该转速范围内辊轮主体能够正常转动,超过这个转速,辊轮主体产生的甩动会不利于生产),进而提高镭射膜的生产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两条冷流道12内均设有第一内管2,第一内管2的外径小于冷流道12的口径,装配时,第一内管2穿进冷流道12内,此时第一内管2的外侧壁与冷流道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内管2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第一内管2的另一端为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用于将第一内管内的冷油输出至第一内管2与冷流道12之间的间隙内。使用时,从第一内管2的第一输入端输入冷油,冷油在第一内管2内流动至第一输出端并从第一输出端流出,随后冷油在第一内管2与冷流道之间的间隙流动,最终流出,在第一内管2与冷流道12之间的间隙流动时实现对辊轮主体1的冷却。以上通过在冷流道12设置第一内管2,冷油在第一内管2内流动后流出至第一内管2与冷流道12之间的间隙,最终流出,其不用另设冷油的输出流道,结构简单紧凑。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辊轮主体1的右端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主连通流道13和第一连通流道14,第一主连通流道13远离第一连通流道14的端部与外部的冷却结构(如旋转接头)连接,第一连通流道14远离第一主连通流道13的端部与第一输入端连通。使用时,向第一主连通流道13内输入冷油,随后冷油流经第一连通流道13、第一内管2,最后从第一内管2与冷流道12之间的间隙流出。以上通过设置第一主连通流道13和第一连通流道14同时向第一内管2输入冷却液,结构简单。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辊轮主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连通流道15,第二连通流道15的一端与第一主连通流道13连通,第二连通流道15的另一端与冷流道12连通。第一主连通流道13内设有第二内管3,第二内管3的外径小于第一主连通流道13的口径,第二内管3的端部设有第一密封部31,第一密封部31设有连通第二内管3的内腔与第一连通流道14的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二连通流道15与冷流道12连通的位置位于第一密封部31的两侧。使用时,向第二内管3内输入冷油,随后冷油依次流经第一连通流道14、第一内管2、第一内管2与冷流道12之间的间隙、第二连通流道15、第一主连通流道12与第二内管3之间的间隙,最后流出。应当说明的是,在冷油从第二内管3流进第二连通流道15中时,由于第一密封部31的作用,冷油不会流进第一主连通流道13与第二内管3之间的间隙,同理,当冷油从第二连通流道15流进第一主连通流道13与第二内管3之间的间隙,冷油也不会流进第一连通流道14中。
在本实施例中,热油在辊轮主体中流动的流道结构与冷油的流道结构原理相同。其中,多条热流道之间是串联的,具体的,辊轮主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主连通流道16、第三连通流道17、第四连通流道18,第二主连通流道16内设第三内管4,使用时,向第三内管4内输入热油,随后热油在串联的热流道中流动,随后依次流经第四连通流道18、第二主连通流道16与第三内管4之间的间隙,最后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辊轮主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一个旋转接头提供冷油循环,另一个旋转接头提供热油循环。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上述辊轮主体1的表面设有用于缩小其变形量的第一功能层。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辊轮主体1的表面经过热研磨处理,这样能降低其变形量,有利于提高辊轮主体的极限转速,提高雷射膜的生产效率。另外,辊轮主体1的材料优选为钢材,钢材的辊轮主体的韧性大,刚性稳定,有利于保证雷射膜的质量。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辊轮主体1的直径不小于500mm。现有的辊轮主体1的直径一般不超过200mm,将辊轮主体1的直径增至不小于500mm,在同等转速的情况下,这提高雷射膜的生产效率。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辊轮主体,所述辊轮主体内设有用于对辊轮主体的表面加热的热流道和用于冷却的冷流道,所述热流道和冷流道均沿辊轮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
所述热流道有多条,所述冷流道有两条,多条所述热流道以及两条冷流道共同环绕所述轴向,并沿所述辊轮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且两条所述冷流道沿所述轴向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流道内设有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径小于冷流道的口径,所述第一内管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第一内管的另一端为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用于将第一内管内的冷却液体输出至第一内管与冷流道之间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主体的端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主连通流道和第一连通流道,所述第一主连通流道远离第一连通流道的端部与外部的冷却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通流道远离第一主连通流道的端部与第一输入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二连通流道,所述第二连通流道的一端与第一主连通流道连通,第二连通流道的另一端与冷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主连通流道内设有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径小于第一主连通流道的口径,所述第二内管的端部设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设有连通第二内管的内腔与第一连通流道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和第二连通流道与冷流道连通的位置位于第一密封部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主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主体的表面设有用于缩小其变形量的第一功能层。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主体的直径不小于5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主体的材料为钢材。
CN202223040273.8U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 Active CN218701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0273.8U CN218701927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0273.8U CN218701927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1927U true CN218701927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9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0273.8U Active CN218701927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1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01927U (zh) 一种双冷型激光镭射辊轮
CN106767052B (zh) 螺旋板壳式换热器
CN204880169U (zh) 一种冷渣机的冷渣筒
CN212682381U (zh) 一种辊面带导槽结构的冷却辊
CN209350855U (zh) 薄膜生产用冷却辊
JPS5921452A (ja) 2部材構造の鋳造ホイール
CN204786468U (zh) 一种水冷风冷式高效冷渣机
CN213803859U (zh) 一种双螺旋水道高炉风口小套
CN105299665A (zh) 一种水冷风冷式高效冷渣机
JPH06277808A (ja) 内部水冷型ロール
CN213421175U (zh) 燃气轮机环形燃烧室的支撑结构
CN213866351U (zh) 一种用于加热炉炉内出钢的水冷辊套装置
CN114498990A (zh) 一种电机转子的内冷却结构
CN214137006U (zh) 一种耐高温的加热辊筒
CN220102024U (zh) 一种间隔设计流道
KR101182118B1 (ko) 주조용 롤
CN217727075U (zh) 一种冷却型连铸辊
CN219483775U (zh) 加热辊及辊压设备
CN219944553U (zh) 一种用于钕铁硼铸片生产的水冷系统
CN111121497A (zh) 一种新型回热器结构
CN220062692U (zh) 一种切向式圆柱型石墨换热块
CN212458053U (zh) 一种均匀导热的旋转辊装置
CN220304364U (zh) 基于钛钢复合管板的热交换器管箱结构
CN216911529U (zh) 一种组合式支撑辊
CN211489545U (zh) 一种连铸机改进型辊芯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