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1493U - 头枕、座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头枕、座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1493U
CN218661493U CN202222872655.0U CN202222872655U CN218661493U CN 218661493 U CN218661493 U CN 218661493U CN 202222872655 U CN202222872655 U CN 202222872655U CN 218661493 U CN218661493 U CN 218661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component
soft
frame strip
r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26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爽
刘臻青
陈秋锋
郭传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26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1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1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1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枕、座椅和车辆,其中,头枕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后盖;所述第一部件用于形成所述头枕的头颈支撑面;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并环绕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所述第二部件的贯通方向沿前后方向,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构成所述头枕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二部件用于连接所述头枕的后盖;第一部件与支撑杆的第一部分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第二部分位于头枕外,用以连接座椅的靠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头枕的背面设置后盖,可以对头枕内部结构进行遮挡,提升头枕的外观效果,增加整体的美观性。同时,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的支撑杆是固定至第一部件的,并不连接后盖,因此不会拉扯后盖导致变形。

Description

头枕、座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头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枕、座椅和车辆。
背景技术
座椅头枕的除了起到安全约束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给乘客头部提供舒适的支撑。但目前座椅头枕的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头枕、座椅和车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枕,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后盖;
所述第一部件用于形成所述头枕的头颈支撑面;
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并环绕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所述第二部件的贯通方向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构成所述头枕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二部件用于连接所述头枕的后盖;
所述第一部件与支撑杆的第一部分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第二部分位于头枕外,用以连接座椅的靠背。
可选地,所述头枕还包括面套,所述面套覆盖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头颈支撑面和底面,所述第二部件沿着所述面套的四周边缘设置,并与所述面套的四周边缘固定。
可选地,所述面套的边缘设有挂孔,所述第二部件设有卡扣,所述挂孔套设在所述卡扣上,且所述卡扣与所述后盖卡接。
可选地,所述面套遮挡在所述第二部件的外侧,且所述面套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后盖之间,并被所述后盖压紧。
可选地,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部件贴合设置,并覆盖所述第一部件的整个后侧面和左右侧面,以使得所述后盖构成所述头枕的左右侧面和后面,所述第一部件构成所述头枕的头颈支撑面及所述头枕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所述第一框条的两端对应与所述第二框条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框条的中部向上凹陷,所述第一框条的两端向下且向前延伸,且所述第一框条的两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框条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二框条的中部向后凹陷。
可选地,所述头枕还包括第一软质件和第二软质件,所述第一软质件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软质件的硬度;
所述第一软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前侧面,所述第一软质件的前侧面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软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软质件和所述第二软质件均位于所述空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软质件为高硬度聚氨酯发泡件,所述第二软质件为低硬度聚氨酯发泡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一体注塑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件为发泡件;和/或,所述第二部件为塑料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支撑杆一体发泡成型。
可选地,所述头颈支撑面呈向后凹陷的曲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后盖;
所述第一部件用于形成所述头枕的头颈支撑面;
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并环绕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所述第二部件的贯通方向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构成所述头枕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二部件用于连接所述头枕的后盖;
所述第一部件与支撑杆的第一部分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第二部分位于头枕外,用以连接座椅的靠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座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头枕的背面设置后盖,可以对头枕内部结构进行遮挡,提升头枕的外观效果,增加整体的美观性。同时,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的支撑杆是固定至第一部件的,并不连接后盖,因此不会拉扯后盖导致后盖变形。第一部件作为结构加强件,支撑杆连接第一部件,可以保证支撑杆和第一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连接稳定性,使得支撑杆将头枕和座椅靠背很好相连接。再者,通过在第一部件的四周设置一圈第二部件,后盖与第二部件进行固定,方便第二部件更好多后盖进行对位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头枕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头枕 131 第二卡扣 141 第一卡扣
11 第一部件 132 第一框条 15 第一软质件
111 头颈支撑面 133 第二框条 16 第二软质件
12 支撑杆 14 后盖 17 面套
13 第二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则“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和/或”,则其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枕、座椅和车辆,可提升头枕的外观效果,增加美观性,且能够达到较大的强度,形成较好支撑。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枕10,包括: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3和后盖14,头枕10用以与支撑杆12连接,支撑杆12的第一部分位于头枕内,并连接第一部件11,支撑杆12的第二部分位于头枕外,并用以连接座椅的靠背。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3以及后盖14层叠设置,第一部件11用于形成头枕的头颈支撑面111,该头颈支撑面111为前侧面。第二部件13与第一部件11固定,并环绕第一部件11设置,第二部件13的贯通方向沿前后方向。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3构成头枕10的腔体结构,作为头枕10的主体架构。后盖14覆盖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后盖14与第二部件13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头枕10的背面设置后盖14,可以对头枕10内部结构进行遮挡,提升头枕10的外观效果,增加整体的美观性。同时,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的支撑杆12是固定至第一部件11的,而不是与后盖14连接,因此不会拉扯后盖14导致后盖14变形。第一部件11作为结构加强件,支撑杆12连接第一部件11,可以保证支撑杆12和第一部件11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连接稳定性,使得支撑杆12将头枕10和座椅靠背很好相连接。再者,通过在第一部件11的四周设置第二部件13,后盖14与第二部件13进行固定,方便第二部件13更好对后盖14进行对位安装。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支撑杆12呈杆状,例如圆杆、椭圆杆或者方杆等。为了增加头枕10被支撑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在头枕10和座椅的靠背之间设置两根支撑杆12,两根支撑杆12在头枕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以车辆为例,头枕10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当然,两根支撑杆1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通过一根支撑杆12一体弯折形成倒U形,其上端弯折的位置与第一部件11固定,支撑杆12下端的两根杆段则连接座椅的靠背,由此也类似于采用两根杆实现头枕10和座椅靠背的连接。
可选地,支撑杆12的材质为金属,例如但不限于不锈钢。金属材质的支撑杆12具有较大的强度,可以实现较好的支撑固定。当然,支撑杆12也可以采用强度硬度较高的一些塑料材质制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1和支撑杆12采用不同的材质进行注塑成型,例如第一部件11和支撑件均采用塑料材质,采用双色模的工艺注塑成型。或者,第一部件11为塑料材质,支撑件为金属材质,支撑件作为嵌件而与第一部件11一体注塑成型。或者,第一部件11为发泡件,第一部件11和支撑杆12一体发泡成型,第一部件11发泡成型并包裹支撑杆12的上端。该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1可以采用泡沫纸箱的材质。此外,支撑杆12还可以采用碳纤维。
第一部件11作为整个头枕的结构加强部件,其整体强度较高,起到供其它零部件安装和倚靠等作用。第一部件11大体呈块状,示例性的,第一部件11的上端在前后方向上较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较宽。
第二部件13的贯通方向沿前后方向,指的是第二部件13的中心轴线大体上沿前后方向,具体包括第二部件13的中心轴线完全与前后方向平行、以及第二部件13的中心轴线与前后方向大体平行这两种情况。因此第二部件13大体上是呈竖直状态摆放的,而由于后盖14也大体是呈竖直状态的,故第二部件13大体沿着后盖14的四周边缘设置,便于与后盖14的四周进行固定。
第二部件13环绕第一部件11设置时,第二部件13可以完全环绕第一部件11的一圈形成一个闭合环状;或者,第二部件13基本上环绕第一部件11的一圈,但未形成闭合环状,还存在一个较小的缺口。示例性的,第二部件13呈闭合环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13包括第一框条132和第二框条133,所述第一框条132的两端对应与所述第二框条133的两端连接,即第一框条132和第二框条133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第一框条132大体上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框条132的中部向上凹陷,所述第一框条132的两端向下且向前延伸,且所述第一框条132的两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形成渐扩的结构;所述第二框条133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二框条133的中部向后凹陷。因此第一框条132和第二框条133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两者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具体地,第二框条133相当于是对应于第一部件11的底面边缘设置,而第一框条132对应于第一部件11的前侧边缘设置。该实施例中,支撑杆12设置在第二框条133所围合形成的区域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3可以采用一体设置,或者,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3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1与第二部件13一体注塑成型。示例性的,第一部件11为发泡件,第二部件13为塑料件,发泡件和塑料件进行一体成型。
可选地,支撑杆12、第一部件11、塑料第二部件13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减少装配件数量,减少装配工序,避免出现连接间隙,从而避免了由于间隙产生的晃动风险。再者,第一部件11采用发泡件,例如第一部件11采用EPP材质(即泡沫纸箱),发泡件具有吸能作用,可减轻碰撞冲击伤害值。同时,发泡件的重量较轻,头枕10的整个结构加强结构例如EPP第一部件11和塑料第二部件13,可减少塑料部分的使用,减轻重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后盖14与第二部件13可以采用一体式设置,即两者不可拆卸。当然,后盖14与第二部件13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由此便于后盖14和第二部件13的拆装,便于更换后盖14。
后盖14和第二部件13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钉连接。具体地,后盖14设置第一卡扣141,第二部件13设置第二卡扣131,第一卡扣141和第二卡扣131卡接。或者,后盖14设置卡槽,第二部件13设置第二卡扣131而与卡槽卡接。当然,也可以在后盖14设置第二卡扣131,在第二部件13设置卡槽。可选地,第二部件13设置多个第二卡扣131,多个第二卡扣131沿着第二部件13的周向依次间隔分布,后盖14对应设置多个第一卡扣141,因此后盖14的四周均能够被第二部件13很好固定,避免后盖14和第二部件13两者脱离,同时避免后盖14的边缘翘起。头枕10后盖14与塑料第二部件13通过周圈卡扣连接,保证强度的同时可控制间隙,提升美观效果。
当然,第二部件13上可以设置部分第二卡扣131和部分卡槽,后盖14上同样设置部分第一卡扣141和部分卡槽,第二部件13上的第二卡扣131与后盖14上的卡槽卡接,第二部件13上的卡槽与后盖14上的第一卡扣141卡接。或者,第二部件13上设置卡槽,后盖14设置第一卡扣1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盖14遮挡在第二部件13的外侧,即后盖14将第二部件13盖合在内,第二部件13完全隐藏在后盖14的内侧面,避免第二部件13显露在外,从而可以提升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盖14与第一部件11贴合设置,后盖14和第一部件11之间基本上是完全贴合而未存在缝隙,或者仅部分位置存在较小的缝隙,该后盖14依附于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通过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进行支撑,可以避免后盖14鼓包以及被挤压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盖14覆盖第一部件11的整个后侧面,可以对第一部件11的整个后侧面进行遮盖,避免其显露在外,提升美观性。
进一步地,后盖14还覆盖第一部件11的左右两个侧面,将第一部件11的整个侧面都遮盖在内,后盖14自身会形成头枕10的侧面外观和背面外观,具有美观的效果。
后盖14还可以采用皮纹和喷漆处理,具有较好的精致外观。
可选地,后盖14为塑料件,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也方便批量加工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可以呈一直面或者曲面,当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为曲面时,该曲面可以是向后凸出的曲面,曲面的中间位置向后凸出,曲面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后盖14的形状大体上与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类似,两者呈仿形设置,即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为平直面时,后盖14也是正平直的状态,例如两者均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为曲面时,后盖14也呈弯曲设置,两者可同时为圆弧状。由此,可以实现后盖14和第一部件11后侧面更好贴合,以及后盖14完全覆盖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
进一步地,头枕10还包括第一软质件15和第二软质件16,第一软质件15的硬度大于第二软质件16的硬度。第一软质件15设置在第一部件11的前侧面即上述中的头颈支撑面111,第一软质件15的前侧面设有安装槽(图未标示),第二软质件16设置在安装槽内。本实施例中,两种硬度的软质件的使用,其中较硬的第一软质件15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很好支撑整个头部,降低头部受伤的可能性。较软的第二软质件16则可以提供较为柔软的触感,提升使用效果。
可选地,第一软质件15和第二软质件16均为发泡件。示例性的,第一软质件15为高硬度聚氨酯发泡件,第二软质件16为低硬度聚氨酯发泡件例如舒适海绵。双层硬度发泡的使用,聚氨酯发泡件提供支撑,舒适海绵的硬度低,可有效提升睡眠头枕10舒适度,该舒适海绵提供柔软触感。
可选地,安装槽设置在第一软质件15的中间区域,此处是中间区域指的是第一软质件15前侧面的中间区域,该中间区域为包含第一软质件15前侧面的中心点所在的一个区域,并基本上对应用户后脑勺的中心,由此可以未后脑勺提供柔软触感。
可选地,第二软质件16基本上全部嵌入到安装槽内,且第二软质件16可以部门凸出在安装槽外,当受到用户头部的作用力时,第二软质件16可以变形并完全与第一软质件15平齐。
第二软质件16与第一软质件15之间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第一软质件15和第二软质件16之间可以设置磁铁进行磁吸;或者,第一软质件15和第二软质件16之间粘接固定。以粘接为例,第一软质件15和第二软质件16之间可以设置魔术贴进行粘接;或者第一软质件15和第二软质件16之间采用胶水粘接。胶水可以是固态胶,例如双面胶,或者胶水为液态胶。
传统的头枕10,其内部填充发泡偏硬,舒适性差,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枕10内部两种硬度的软质件的使用,其中较硬的第一软质件15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很好支撑整个头部,降低头部受伤的可能性。较软的第二软质件16则可以提供较为柔软的触感,舒适性佳,提升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头枕10还包括位于后盖14前侧的面套17,面套17的四周边缘孔缘和后盖14和四周边缘拼接,第一部件11、第一软质件15和第二软质件16位于面套17和后盖14之间。由此面套17和后盖14共同形成头枕10的外观件,将第一部件11、第一软质件15和第二软质件16等部件完全遮盖在内部,提升美观性。其中,面套17的材质可以是布艺或者皮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套17覆盖在第一部件11的头颈支撑面111和底面,由此面套17形成头枕的前侧面和底面的外观,面套17的形状基本上由第一部件11的头颈支撑面111和底面决定,基本与之相似。同时上述中的后盖14形成头枕左右侧面和背面的外观。面套17和后盖14共同形成头枕10的全部外观。
头枕10整体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可以类似于锥形,头枕10的顶部宽度较小,可以忽略为未设置平直的顶面,即形成头枕10主体结构的第一部件11的头颈支撑面111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向后倾斜,以直接连接到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套17遮挡在第二部件13的外侧,且面套17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部件13和所述后盖14之间,并被所述后盖14压紧在第二部件13或者第一部件11上。
面套17可以固定在第二部件13、第一部件11或者第一软质件15和第二软质件16上。可选地,面套17与第二部件13固定。示例性的,面套17的边缘设有挂孔(图未示出),第二部件13设有第二卡扣131,挂孔套设在第二卡扣131上,且第二卡扣131与后盖14卡接。具体地,在进行组装时,可以先将面套17上的挂孔挂接在第二部件13的第二卡扣131上,再将后盖14覆盖在第二部件13的外侧,并且后盖14上的卡槽与第二部件13上的第二卡扣131卡接,此时面套17的边缘则被夹紧在第二部件13和后盖14之间,即面套17的边缘被封边处理,避免面套17的边缘显露在外,实现面套17被牢牢固定的同时,实现面套17和后盖14之间接触位置的平整性,提升整体的美观性。
此外,面套17和第二部件13之间或者面套17和第一软质件15之间也可以采用魔术贴的形式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枕10的前侧面呈向后凹陷的曲面,即头枕10的前侧面呈中间向后凹陷、左右两侧向前凸伸的形状,更好契合用户的头部,提供更加舒适的效果。具体地,第一部件11的头颈支撑面111呈向后凹陷的曲面。
此外,头枕1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较大,提供更好的舒适性,作为睡眠头枕10使用。
在对头枕10进行组装时,第一部件11、支撑杆12和第二部件13三者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无需进行组装。因此可将第一软质件15和第二软质件16粘接好后,将第一软质件15置于第一部件11的前侧面,两者对齐。然后将面套17覆盖在第一软质件15的前侧面,并将面套17挂接在第二部件13上的第二卡扣131。接着将后盖14覆盖在第一部件11的后侧面,并将后盖14与第二卡扣131卡接,从而将面套17的边缘夹持在第二部件13和后盖14之间。最后,将支撑杆12插入到靠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座椅,座椅包括靠背和头枕10,头枕10通过支撑杆12与靠背固定。可选地,靠背可以设置插孔供支撑杆12插接。支撑杆12与靠背可以采用活动插接,以实现头枕10上下高度的可调节。头枕10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座椅还可以包括坐垫,靠背的下端与坐垫相连,两者形成类似于L形结构。靠背和坐垫之间可以采用转动配合,如此能够调节靠背和坐垫之间的夹角,为用户带来更佳的体验。
座椅可以应用在车辆、飞机等产品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座椅,座椅可以是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或者是后排座椅等等,座椅的具体结构也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应用场景一:
当用户坐在座椅上时,用户的头部倚靠在头枕10,并与头枕10的面套17直接接触,后脑勺的中间对应于面套17后方的第二软质件16即舒适海绵,具有柔软的触感。后脑勺的其它区域对应于面套17后方的第一软质件15即聚氨酯(PUR)发泡体,同样具有一定的软质触感,且第一软质件15具有缓冲吸能作用。由此头枕10可以更好支撑起整个头部,为用户带来舒适体验,同时降低头部受到碰撞损伤的可能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后盖;
所述第一部件用于形成所述头枕的头颈支撑面;
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并环绕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所述第二部件的贯通方向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构成所述头枕的腔体结构,所述第二部件用于连接所述头枕的后盖;
所述第一部件与支撑杆的第一部分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第二部分位于头枕外,用以连接座椅的靠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还包括面套,所述面套覆盖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头颈支撑面和底面,所述第二部件沿着所述面套的四周边缘设置,并与所述面套的四周边缘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套的边缘设有挂孔,所述第二部件设有卡扣,所述挂孔套设在所述卡扣上,且所述卡扣与所述后盖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套遮挡在所述第二部件的外侧,且所述面套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后盖之间,并被所述后盖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部件贴合设置,并覆盖所述第一部件的整个后侧面和左右侧面,以使得所述后盖构成所述头枕的左右侧面和后面,所述第一部件构成所述头枕的头颈支撑面及所述头枕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所述第一框条的两端对应与所述第二框条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框条的中部向上凹陷,所述第一框条的两端向下且向前延伸,且所述第一框条的两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框条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二框条的中部向后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一体注塑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发泡件;和/或,所述第二部件为塑料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支撑杆一体发泡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还包括第一软质件和第二软质件,所述第一软质件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软质件的硬度;
所述第一软质件设置在所述头颈支撑面,所述第一软质件的前侧面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软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质件为高硬度聚氨酯发泡件,所述第二软质件为低硬度聚氨酯发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颈支撑面呈向后凹陷的曲面。
13.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靠背;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枕,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靠背连接。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
CN202222872655.0U 2022-10-28 2022-10-28 头枕、座椅和车辆 Active CN218661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2655.0U CN218661493U (zh) 2022-10-28 2022-10-28 头枕、座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2655.0U CN218661493U (zh) 2022-10-28 2022-10-28 头枕、座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1493U true CN218661493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6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2655.0U Active CN218661493U (zh) 2022-10-28 2022-10-28 头枕、座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1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27103B2 (en) Removable bolster for ISOFIX
US3758159A (en) Vehicle seat construction
WO2009061077A4 (en) Multipurpose & compatible pillow/headrest
JP377917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218661493U (zh) 头枕、座椅和车辆
JP2002153350A (ja) ヘッドレスト用枕
CN210310057U (zh) 座椅头枕及汽车
JPH0450835Y2 (zh)
JP550442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4745781B2 (ja) シート用パッド、並びにその成形型及び製造方法
JP2569748Y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0729894Y2 (ja) ヘッドレスト
JPH0537805Y2 (zh)
JPH0414043Y2 (zh)
CN216002305U (zh) 儿童安全座椅头枕
JP3623812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バック用クッション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195199U (zh) 一种座椅头枕模组
CN213442216U (zh) 一种头枕高度可调的桶型运动座椅
JP3752001B2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レスト
JP2007098776A5 (zh)
JPH0129732B2 (zh)
JP2531681Y2 (ja) ヘッドレスト
JPH09215551A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レスト
JP2536175Y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におけるシートバックのパッド
JP2024113606A (ja) シートバック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