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0281U - 气雾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雾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0281U
CN218650281U CN202222050279.7U CN202222050279U CN218650281U CN 218650281 U CN218650281 U CN 218650281U CN 202222050279 U CN202222050279 U CN 202222050279U CN 218650281 U CN218650281 U CN 218650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ealing member
suction nozzle
generating device
vertic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502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陈时凯
段文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502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0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0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0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吸嘴组件和中心柱,外壳上设有第一插固结构,吸嘴组件上设有第二插固结构,当第一插固结构插入至第二插固结构内后,吸嘴组件的中轴线与外壳的中轴线重合,中心柱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吸嘴组件内设有吸气通道,吸气通道内设有第二卡接结构,当中心柱插入至吸气通道内时,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卡固连接;本申请的气雾发生装置,通过使外壳和吸嘴组件在通过第一插固结构和第二插固结构进行装配后,中心柱的中轴线可与吸气通道的中轴线重合,保证中心柱插入至吸气通道内不存在错位现象,同时第二卡接结构和第一卡接结构可对中心柱和吸气通道的装配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装配效果。

Description

气雾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气雾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雾发生装置一般包括吸嘴、中心柱和外壳。外壳设有用于存储油体的容纳腔,中心柱设置在容纳腔内。中心柱内设有气流通道,雾化芯可设置在气流通道内,中心柱上设有供油体浸入雾化芯的进油孔,使雾化芯可对油体进行加热雾化。吸嘴套接于中心柱上并与外壳连接,使雾化芯生成的雾气可经吸嘴被使用者吸出。
目前市面上的气雾发生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中心柱装配在外壳的中间。然而由于中心柱和外壳间存在装配的公差,导致中心柱安装后上并不是百分百分居中在外壳内,存在偏芯的问题。这导致在后续在装配吸嘴时,会出现吸嘴与中心柱错位的现象,影响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吸嘴与中心柱安装错位的问题,提供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插固结构;
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中心柱的中轴线与所述外壳的中轴线重合,所述中心柱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且所述中心柱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
吸嘴组件,所述吸嘴组件上设有第二插固结构,所述第二插固结构具有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吸嘴组件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吸嘴组件内设有吸气通道,且所述吸气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吸嘴组件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吸气通道内设有第二卡接结构;
当所述第二插固结构插入至所述第一插固结构内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固连接,所述中心柱的中轴线与所述外壳的中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固结构为环形插槽结构,所述环形插槽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插固结构为插环结构,所述插环结构设置在所述吸嘴组件的底面上,当所述第二插固结构插入至所述第一插固结构内后,所述吸嘴组件的底面与所述外壳的顶面接触。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较于其他结构,插环结构和环形插槽结构更便于加工,同时通过使插固后的吸嘴组件的底面与外壳的顶面接触,进一步保证吸嘴组件与外壳装配后的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环结构的外径长度随与所述吸嘴组件的距离的增加逐渐变小。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插环结构上宽下窄的特性,使插环结构具有导向作用,便于吸嘴组件在与外壳装配时,插环结构可迅速插入到环形插槽结构内,操作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组件包括壳体和内扣卡件,所述壳体的底面设有固定槽,所述内扣卡件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壳体和所述内扣卡件均为内部中空结构,且所述内扣卡件的中轴线与所述壳体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内扣卡件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卡接结构设置在内扣卡件上,使第二卡接结构可通过将内扣卡件装配到壳体内的方式,装配到吸嘴组件内,便于第二卡接结构与吸嘴组件间的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环绕设置在所述中心柱外侧面上的环形凹槽结构,当所述中心柱的顶部穿过所述内扣卡件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的顶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结构的内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卡接结构设置为环形凹槽结构,使在进行对接操作时,无需特意将第二卡接结构与第一卡接结构进行对准,直接将中心柱插入至吸嘴组件内即可,方便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倾斜设置在所述内扣卡件上,且所述第二卡接结构靠近所述中心柱的侧面与所述内扣卡件的顶面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倾斜设置的板状结构,使第二卡接结构仅通过简单结构即可完成与环形凹槽结构的卡固效果,同时通过使第二卡接结构具有弧度,使第二卡接结构更便于与环形凹槽结构进行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接结构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接结构沿着所述内扣卡件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内扣卡件的顶面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多个第二卡接结构间的相互配合,使第二卡接结构与第一卡接结构间的固定效果更好,同时通过将第二卡接结构设置在内扣卡件的顶面,可使第二卡接结构可更靠近中心柱,进而更便于第二卡接结构与第一卡接结构间的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为内部中空结构,且所述密封件的中轴线与所述壳体中轴线重合,所述密封件的第一部分设置在固定槽内,且所述密封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内扣卡件抵接,所述密封件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吸嘴组件的外侧,当所述第二插固结构插入至所述第一插固结构内后,所述密封件的第二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通口的内侧面抵接,所述中心柱穿过所述密封件并与所述密封件的内侧壁抵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密封件保证吸嘴组件与外壳间的密封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雾化芯,所述中心柱内设有与所述吸气通道相通的气流通道,所述雾化芯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雾化芯生产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雾化芯电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供电组件为雾化芯进行供电,使雾化芯可生产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
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使吸气通道的中轴线与吸嘴组件的中轴线重合,中心柱的中轴线与外壳的中轴线重合,使得当外壳和吸嘴组件通过第一插固结构和第二插固结构进行装配后,中心柱的中轴线可与吸气通道的中轴线重合,保证中心柱可顺利插入至吸气通道内,不存在错位现象,同时第二卡接结构在与第一卡接结构进行卡固时,也可对中心柱和吸气通道的装配起到限位作用,使中心柱在存在偏心状态时可在第二卡接结构对第一卡接结构的限位效果下得到纠正居中,进一步提高装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气雾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外壳、吸嘴组件和中心柱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内扣卡件和中心柱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内扣卡件和中心柱间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壳;
11、第一保护壳;12、第二保护壳;
13、第一插固结构;
2、吸嘴组件;
21、壳体;22、内扣卡件;23、密封件;
24、第二插固结构;
25、吸气通道;
26、第二卡接结构;
3、中心柱;
31、第一卡接结构;
4、雾化芯;
5、供电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外壳1、吸嘴组件2和中心柱3。其中,外壳1为吸嘴组件2提供安装位,使吸嘴组件2可安装在外壳1上,同时也为中心柱3提供容纳空间,使中心柱3可安装在外壳1内。中心柱3用于安装雾化芯4,使雾化芯4产生的气溶胶可经中心柱3的内部通道输出。吸嘴组件2用于辅助使用者将雾化芯4产生的气溶胶吸出。
在具体设置时,外壳1内部设有容纳腔,外壳1上设有第一插固结构13和与容纳腔相通的通口。其中,第一插固结构13和通口均设置在外壳1的同一侧面上。当吸嘴组件2位于外壳1上侧时,第一插固结构13和通口均设置在外壳1的顶面。通口和容纳腔的中轴线均与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另外,外壳1包括第一保护壳11和第二保护壳12,第二保护壳12设置在第一保护壳11内部,且第二保护壳12外周面与第一保护壳11的内侧壁接触,中心柱3设置在第二保护壳12内。
吸嘴组件2上设有第二插固结构24,第二插固结构24具有斜面,且该斜面与吸嘴组件2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插固结构24在外壳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插固结构13在外壳1上的正投影重合,当第二插固结构24插入至第一插固结构13内后,吸嘴组件2的中轴线与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具体地,第二插固结构24与第一插固结构13的结构相匹配。第二插固结构24设置在吸嘴组件2靠近外壳1的侧面上。当吸嘴组件2位于外壳1上侧时,第二插固结构24设置在外壳1的底面。
中心柱3的第一端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且中心柱3的中轴线与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中心柱3的第二端穿过外壳1,且中心柱3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31,吸嘴组件2内设有吸气通道25,且吸气通道25的中轴线与吸嘴组件2的中轴线重合,吸气通道25内设有第二卡接结构26,当中心柱3的第二端插入至吸气通道25内时,第一卡接结构31与第二卡接结构26卡固连接,且中心柱3的中轴线与吸气通道25的中轴线重合。具体地,中心柱3为内部中空结构,吸嘴组件2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中心柱3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中心住的顶部穿过通口并插入至吸嘴组件2的吸气通道25内。使中心柱3可与吸嘴组件2相通,使用者可经吸嘴组件2将中心柱3内的空气吸出。中心柱3的顶部具有倒角,通过倒角的导向作用,能够使中心柱3迅速插入到吸嘴组件2的吸气通道25内,操作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外壳1上设有与中心柱3的内部通道相通的进气孔,外壳1外侧的空气可经进气孔进入到中心柱3内,并与雾化芯4产生的气溶胶混合,最后经吸气通道25被吸入到使用者口腔内。
上述气雾发生装置,通过使吸气通道25的中轴线与吸嘴组件2的中轴线重合,中心柱3的中轴线与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使得当外壳1和吸嘴组件2通过第一插固结构13和第二插固结构24进行装配后,外壳1的中轴线可与吸嘴组件2的中轴线重合,进而使中心柱3的中轴线可与吸气通道25的中轴线重合,保证中心柱3可顺利插入至吸气通道25内,不存在错位现象。同时中心柱3在插入至吸气通道25内时,可通过第二卡接结构26与第一卡接结构31对中心柱3和吸气通道25进行限位,使中心柱3在存在偏心状态时可在第二卡接结构26对第一卡接结构31的限位效果下得到纠正居中,进一步提高装配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固结构13为环形插槽结构,环形插槽结构设置在外壳1的顶面上,第二插固结构24为插环结构,插环结构设置在吸嘴组件2的底面上,当第二插固结构24插入至第一插固结构13内后,吸嘴组件2的底面与外壳1的顶面接触。具体地,该环形插槽结构的中轴线与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插环结构的中轴线与吸嘴组件2的中轴线重合。保证当第二插固结构24插入至第一插固结构13内后,吸嘴组件2的中轴线与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相较于其他结构,插环结构和环形插槽结构更便于加工,同时通过使插固后的吸嘴组件2的底面与外壳1的顶面接触,进一步保证吸嘴组件2与外壳1装配后的稳固性。另外,外壳1包括第一保护壳11和第二保护壳12,第二保护壳12设置在第一保护壳11的内部,第二保护壳12的顶面低于第一保护壳11的顶面,第二保护壳12的顶面与第一保护壳11的内侧面围成该环形插槽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环结构的外侧面与吸嘴组件2的底面间的夹角为锐角,插环结构的外径长度随与吸嘴组件2的距离的增加逐渐变小。具体地,插环结构的纵向剖面为一上宽下窄的加长倒角结构。且插环结构与吸嘴组件2为一体成型结构。当将吸嘴组件2装配到外壳1上时,加长倒角结构先进入外壳1的环形插槽结构,之后随着吸嘴组件2逐渐靠近外壳1,加长倒角结构完全进入到环形插槽结构内。与此同时,第二卡接结构26对与中心柱3的外壁形成挤压,使中心柱3居中,直至第二卡接结构26卡入第一卡接结构31内,完成吸嘴组件2与外壳1和中心柱3间的组装。
上述气雾发生装置,通过使插环结构上宽下窄的特性,使插环结构具有导向作用,便于吸嘴组件2在与外壳1装配时,插环结构可迅速插入到环形插槽结构内,操作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嘴组件2包括壳体21和内扣卡件22,壳体21的底面设有固定槽,内扣卡件22设置在固定槽内,壳体21和内扣卡件22均为内部中空结构,且内扣卡件22的中轴线与壳体21中轴线重合,第二卡接结构26设置在内扣卡件22上。具体地,第二卡接结构26的底部与内扣卡件22连接,第二卡接结构26的顶部位于吸嘴组件2的吸气通道25内,使中心柱3的顶部在穿过内扣卡件22并伸入至后吸气通道25内,第二卡接结构26的顶部可卡入中心柱3的第一卡接结构31内。另外,内扣卡件22具有第一竖直部、第二竖直部和水平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均为内部中空结构,且第一竖直部的外径小于第二竖直部的内径,第二竖直部套设在第一竖直部外侧,水平部设置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之间,第二卡接结构26设置在第一竖直部的顶面上。
上述气雾发生装置,通过将第二卡接结构26设置在内扣卡件22上,使第二卡接结构26可通过将内扣卡件22装配到壳体21内的方式,进而装配到吸嘴组件2内,便于第二卡接结构26与吸嘴组件2间的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31为环绕设置在中心柱3外侧面上的环形凹槽结构,中心柱的第二端上设有倒角,且倒角位于第一卡接结构31的上侧,当中心柱3的顶部穿过内扣卡件22后,第二卡接结构26的顶部位于环形凹槽结构的内部。具体地,中心柱3靠近顶部的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结构,且该环形凹槽结构的中轴线与中心柱3的中轴线重合。通过将第一卡接结构31设置为环形凹槽结构,使在进行对接操作时,无需特意将第二卡接结构26与第一卡接结构31进行对准,直接将中心柱3插入至吸嘴组件2内即可,方便操作。
参阅图2-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卡接结构26为弧形板状结构,第二卡接结构26倾斜设置在第一竖直部的顶面上,且第二卡接结构26靠近中心柱3的侧面与第一竖直部的顶面间的夹角为锐角。具体地,第二卡接结构26位于固定槽和中心柱3之间,第二卡接结构26的第一侧面靠近固定槽的内侧壁,第二卡接结构26的第二侧面靠近中心柱3,第二卡接结构26的第二侧面与内扣卡件22的顶面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卡接结构26的底面与内扣卡件22的顶面连接,第二卡接结构26的顶面可与环形凹槽结构接触。
上述气雾发生装置,通过倾斜设置的板状结构,使第二卡接结构26仅通过简单结构即可完成与环形凹槽结构的卡固效果,同时通过使第二卡接结构26具有弧度,使第二卡接结构26更便于与环形凹槽结构进行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卡接结构26至少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卡接结构26沿着内扣卡件22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内扣卡件22的顶面上。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卡接结构26设有四个,四个第二卡接结构26沿着内扣卡件22的轴向方向均匀设置在内扣卡件22的顶面上,且每两个第二卡接结构26间均存有空隙。通过多个第二卡接结构26间的相互配合,使第二卡接结构26与第一卡接结构31间的固定效果更好,同时通过将第二卡接结构26设置在内扣卡件22的顶面,可使第二卡接结构26可更靠近中心柱3,进而更便于第二卡接结构26与第一卡接结构31间的固定。
参阅图1和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嘴组件2还包括密封件23,密封件23为内部中空结构,且密封件23的中轴线与壳体21中轴线重合,密封件23的第一部分设置在固定槽内,且密封件23的第一部分与内扣卡件22抵接,密封件23的第二部分位于吸嘴组件2的外侧,当第二插固结构24插入至第一插固结构13内后,密封件23的第二部分的外侧面与第二保护壳12的内侧面抵接,密封件23的第一部分的底面与第二保护壳12的顶面抵接,密封件23的第一部分的外侧面与第二插固结构24的内侧面抵接,中心柱3穿过密封件23并与密封件23的内侧壁抵接。具体地,内扣卡件22上设有凸环结构,密封件23上设有凹环结构,通过凸环结构和凹环结构的配合连接,可增强密封件23与内扣卡件22间的固定效果,防止装配时密封件23发生滑动现象,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密封件23的内径和内扣卡件22的内径均与中心柱3的外径一致,进一步保证中心柱3与密封件23和内扣卡件22间的稳固性。
上述气雾发生装置,通过密封件23保证吸嘴组件2与外壳1间的密封效果,也保证中心柱3与吸嘴组件2间的密封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雾化芯4,中心柱3内设有与吸气通道25相通的气流通道,雾化芯4设置在气流通道内。具体地,外壳1包括第一保护壳11和第二保护壳12,第二保护壳12设置在第一保护壳11内部,且第二保护壳12外周面与第一保护壳11的内侧壁接触。第二保护壳12内的空间可用于容纳油体。中心柱3设置在第二保护壳12内,中心柱3上设有进油口,第二保护壳12内的油体可经进油口浸入到雾化芯4内,以便雾化芯4生产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气流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中心柱3的顶部位于吸嘴组件2内,气流通道通过出气口与吸嘴组件2的吸气通道25相通。第一保护壳11上设有进气孔,中心柱3的底部穿过第二保护壳12,气流通道通过进气口与进气孔相通,进而通过进气孔与外部空气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雾发生装置还包括供电组件5,供电组件5设置在外壳1上,且供电组件5与雾化芯4电连接。通过供电组件5为雾化芯4进行供电,使雾化芯4可生产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外壳(1)上设有第一插固结构(13);
中心柱(3),所述中心柱(3)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中心柱(3)的中轴线与所述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所述中心柱(3)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1),且所述中心柱(3)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31);
吸嘴组件(2),所述吸嘴组件(2)上设有第二插固结构(24),所述第二插固结构(24)具有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吸嘴组件(2)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吸嘴组件(2)内设有吸气通道(25),且所述吸气通道(25)的中轴线与所述吸嘴组件(2)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吸气通道(25)内设有第二卡接结构(26);
当所述第二插固结构(24)插入至所述第一插固结构(13)内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31)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6)卡固连接,所述中心柱(3)的中轴线与所述外壳(1)的中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固结构(13)为环形插槽结构,所述环形插槽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插固结构(24)为插环结构,所述插环结构设置在所述吸嘴组件(2)的底面上,当所述第二插固结构(24)插入至所述第一插固结构(13)内后,所述吸嘴组件(2)的底面与所述外壳(1)的顶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环结构的外侧面与所述吸嘴组件(2)的底面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插环结构的外径长度随与所述吸嘴组件(2)的距离的增加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第一保护壳(11)和第二保护壳(12),所述第二保护壳(12)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壳(11)的内部,所述第二保护壳(12)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一保护壳(11)的顶面,所述第二保护壳(12)的顶面与所述第一保护壳(11)的内侧面围成所述环形插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2)包括壳体(21)和内扣卡件(22),所述壳体(21)的底面设有固定槽,所述内扣卡件(22)设置在固定槽内,所述壳体(21)和所述内扣卡件(22)均为内部中空结构,且所述内扣卡件(22)的中轴线与所述壳体(21)中轴线重合,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6)设置在所述内扣卡件(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卡件(22)具有第一竖直部、第二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均为内部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内径,所述第二竖直部套设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外侧,所述水平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之间,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6)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顶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6)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6)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顶面上,且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6)靠近所述中心柱(3)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顶面间的夹角为锐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31)为环绕设置在所述中心柱(3)外侧面上的环形凹槽结构,所述中心柱(3)的第二端上设有倒角,且所述倒角位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31)的上侧,当所述中心柱(3)的顶部穿过所述内扣卡件(22)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6)的顶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结构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6)至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接结构(26)沿着所述内扣卡件(22)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内扣卡件(2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2)还包括密封件(23),所述密封件(23)为内部中空结构,且所述密封件(23)的中轴线与所述壳体(21)中轴线重合,所述密封件(23)的第一部分设置在固定槽内,且所述密封件(23)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内扣卡件(22)抵接,所述密封件(23)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吸嘴组件(2)的外侧,当所述第二插固结构(24)插入至所述第一插固结构(13)内后,所述密封件(23)的第二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保护壳(12)的内侧面抵接,所述密封件(23)的第一部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保护壳(12)的顶面抵接,所述密封件(23)的第一部分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插固结构(24)的内侧面抵接,所述中心柱(3)穿过所述密封件(23)并与所述密封件(23)的内侧壁抵接。
CN202222050279.7U 2022-08-04 2022-08-04 气雾发生装置 Active CN218650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0279.7U CN218650281U (zh) 2022-08-04 2022-08-04 气雾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0279.7U CN218650281U (zh) 2022-08-04 2022-08-04 气雾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0281U true CN218650281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54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50279.7U Active CN218650281U (zh) 2022-08-04 2022-08-04 气雾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0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1168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0881689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378535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EP3871536A1 (en) Body unit for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non-combustion-type inhaler
CN218650281U (zh) 气雾发生装置
CN21259024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407797U (zh) 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US20210112866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13142651A (zh) 油杯件、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US20220264951A1 (en) Cartridge and non-combustion type suction device
CN21475913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340099U (zh) 雾化装置的底座、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1960894U (zh) 雾化器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04908U (zh) 一种弹针及其雾化装置
CN22083191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74034U (zh) 雾化器和气雾生成装置
CN115336797A (zh) 一种电池杆组件及其雾化装置
CN218831993U (zh) 雾化装置
CN218185262U (zh) 雾化组件及气雾发生装置
CN217242704U (zh) 一种控油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27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381428U (zh) 进气座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03783U (zh) 油杯件、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CN220916613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20458619U (zh) 雾化器及包含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