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7817U - 键盘 - Google Patents

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7817U
CN218647817U CN202222843928.9U CN202222843928U CN218647817U CN 218647817 U CN218647817 U CN 218647817U CN 202222843928 U CN202222843928 U CN 202222843928U CN 218647817 U CN218647817 U CN 218647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keyboard
insulating layer
sub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439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励生
廖镇坤
李魁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7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7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 H01H13/707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characterised by springs, e.g. Eule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0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1Miscellaneous combined with other elements on the same substrate
    • H01H2239/014Miscellaneous combined with other elements on the same substrate on both sid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键盘,包括底板、电路板、电子元件及绝缘部。底板具有贯孔。电子元件配置在电路板且与贯孔重叠。绝缘部位于贯孔的侧壁与电子元件的侧面之间。借此,绝缘部可阻隔底板与电子元件,避免底板与电子元件因为接触所导致的短路问题。

Description

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键盘,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电子元件的键盘。
背景技术
键盘包含许多部件。在键盘的组装过程中,由于公差(元件制造公差或组装公差)存在,可能导致组装后二部件彼此接触。然而,有些部件具有导电性或电路,前述接触问题会导致二部件短路,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键盘,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键盘,能够前述现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键盘。键盘包括一底板、一电路板、一电子元件及一绝缘部。底板具有一第一贯孔。电子元件配置在电路板且与第一贯孔重叠。绝缘部位于第一贯孔的侧壁与电子元件的侧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键盘。键盘包括一底板、一电子元件及一第一绝缘层。底板具有一第一贯孔。电子元件与第一贯孔重叠。第一绝缘层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破孔及一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连接第一本体且与第一本体之间形成第一破孔,第一破孔对应第一贯孔配置,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一贯孔的侧壁与电子元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键盘。键盘包括一底板、一电子元件及一第一绝缘层。底板具有一第一贯孔。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一破孔。第一贯孔、电子元件与第一绝缘层沿一按压方向重叠,第一破孔沿按压方向的一第一投影面积小于第一贯孔沿该按压方向的一第二投影面积,且电子元件沿按压方向的一第三投影面积小于第二投影面积。
其中,该绝缘部或该第一延伸部朝向该底板的一上表面延伸。
其中,该第一破孔包括一第一子破孔及一第二子破孔,该第一子破孔与该第二子破孔交叉。
其中,该第一子破孔的延伸方向与该电子元件的对角线重叠。
其中,该第一子破孔的长度大于该电子元件的对角线长度。
其中,该第一破孔包括一第一子破孔及一第二子破孔,该第二子破孔从该第一子破孔中相邻二侧边往外延伸。
其中,该绝缘部或该第一延伸部呈三角形。
其中,该键盘更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与对应该电子元件配置;其中,该第一绝缘层配置于该底板与该导光板之间。
其中,该键盘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具有一第三贯孔,该第三贯孔对应该电子元件配置;其中,该导光板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之间。
其中,该键盘更包括:一开关组件,配置在该底板上且具有一凹部;其中,该绝缘部或该第一延伸部部分位于该凹部内。
其中,该键盘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以及一导光板,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之间;其中,该第二绝缘层包括一第二本体、一第二破孔及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连接该第二本体且与该第二本体之间形成该第二破孔,该第二破孔对应该第一贯孔配置,该第二延伸部位于该第一贯孔的侧壁与该电子元件之间。
其中,该键盘更包括:一第二绝缘层,包覆该底板的边缘。
借由前述实施例,第一延伸部或绝缘部可位于第一贯孔的侧壁与电子元件之间,以阻隔底板与电子元件,避免底板与电子元件因为接触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如短路。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键盘的俯视图。
图2绘示图1的键盘的立体图。
图3及图4绘示图2的键盘于不同视角的分解图。
图5绘示图1的键盘沿方向5-5’的剖面图。
图6~8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的俯视图。
图9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键盘的分解图。
图10绘示图9的键盘组合后的一局部剖面图。
图1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键盘的分解图。
图12绘示图11的键盘组合后的一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为例示。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任何所述实施例的轻易替代、修改、等效变化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以之后的权利要求书为准。在说明书的描述中,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有较完整的了解,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及实施范例;然而,这些特定细节及实施范例不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众所周知的步骤或组件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免造成本实用新型不必要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5,图1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键盘100的俯视图,图2绘示图1的键盘100的立体图,图3及图4绘示图2的键盘100于不同视角的分解图,而图5绘示图1的键盘100沿方向5-5’的剖面图。键盘100本身可以是独立产品,或应用一电子装置,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家电等各种需要按键的产品。
如图1、3及5所示,键盘100包括底板110、至少一第一电路板120、至少一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B及130C、第一绝缘层140、至少一第二电子元件150、第二电路板155、发光模块160、按键模块165、开关组件170、导光板175及第二绝缘层180。底板110具有至少一第一贯孔110a。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配置在第一电路板120且与第一贯孔110a重叠。第一绝缘层140包括第一本体141、至少一第一破孔142a及至少一第一延伸部143,第一延伸部143连接第一本体141且与第一本体141之间形成至少一第一破孔142a,第一破孔142a对应第一贯孔110a配置。第一延伸部143位于第一贯110a的侧壁110a1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之间,以阻隔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避免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因为接触所导致的各种问题。
图5仅绘示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中的第一电子元件130A,其余二第一电子元件130B及130C与第一绝缘层140的几何相对关系类似或同于第一电子元件130A与第一绝缘层140的几何相对关系,于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之间存在公差(例如,制造公差及/或组装公差),由于第一绝缘层140能阻隔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不会接触。或者说,由于第一绝缘层140能阻隔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因此容许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之间存在公差。
如图1及3所示,底板110例如是导电底板,如金属底板,其可采用例如是冲压、折弯或其组合工法制成。第一电路板120例如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第一电子元件130A及/或第一电子元件130B例如是芯片或电连接器(connector),其配置且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120,以传递、处理、分析一电子元件(例如,第二电子元件150及/或发光模块160)的讯号。第一电子元件130C例如是软性电路板或柔性扁平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其一端连接于第一电路板120,而另一端可连接于第二电子元件150,以电性连接第二电子元件150与第一电路板120(或位于第一电路板120上的第一电子元件130B)。
如图1所示,此些电子元件的一者或一些可整个与第一贯孔110a重叠,而另一者或另一些可局部与第一贯孔110a重叠。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元件130A整个及第一电子元件130B整个与第一贯孔110a重叠,而第一电子元件130C部分与第一贯孔110a重叠。
如图1所示,第一电路板120及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B可邻近按键模块165的一侧,如下侧配置。然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第一电路板120及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B相对按键模块165的位置,其也可邻近按键模块165的上侧、左侧、右侧、中间位置或角落位置配置。
如图5所示,第一电子元件130A与底板110分别位于第一绝缘层140的相对二侧,因此第一电子元件130A与底板110能有效被第一绝缘层140阻隔。此外,第一延伸部143例如是自第一本体141一体延伸且可弯折的绝缘部。第一绝缘层140的第一延伸部143可位于第一贯孔110a的侧壁110a1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的侧面130s之间,借以阻隔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避免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因为接触所导致的电性问题,如短路。
如图5所示,第一绝缘层140配置于底板110与导光板175之间。第一绝缘层140例如是透光材质形成,例如是采用聚酯薄膜(如PET薄膜)制成。此外,第一绝缘层140具有厚度t1,其例如是介于0.0125mm与0.1mm之间,例如0.025mm、0.05mm或其它实数。第一绝缘层140具有可挠性,因此第一延伸部143相对第一本体141是可挠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43与第一本体141例如是一体成型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43可另外形成后,再使用贴合、黏合、卡合或其它暂时性或永久性地结合,结合于第一本体141。
如图1及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若电子元件130A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导光板175与第二绝缘层180的堆叠厚度,则在第一绝缘层140与底板110组装后,基于第一延伸部143的可挠性,第一延伸部143可形变而朝向底板110的上表面110u延伸或相对底板110的上表面110u突出。视第一延伸部143的长度L1(例如,沿图1的Y轴的长度)而定,第一延伸部143可延伸至或可不延伸至第一电子元件130A的顶面130u。此外,第一延伸部143的形状及/或长度可视第一破孔142a的图案而定。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破孔142a包括第一子破孔142a1及第二子破孔142a2,其中第一子破孔142a1与第二子破孔142a2交叉,而形成至少一第一延伸部143,每一第一延伸部143呈三角形。第一破孔142a可提供第一延伸部143较佳的可挠性,减少第一延伸部143的形变应力。
如图1及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破孔142a1及/或第二子破孔142a2例如是长条孔,如此,可形成具有足够的长度L1的第一延伸部143,其可延伸至第一电子元件130A的顶面130u。此外,第一子破孔142a1及/或第二子破孔142a2的延伸方向例如是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的对角线大致上重叠,且第一子破孔142a1的长度L2及/或第二子破孔142a2的长度L3例如大于第一电子元件130A的对角线长度L4,然亦可大致上等于对角线长度L4。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第一子破孔142a1的长度及/或第二子破孔142a2的长度,其可视第一延伸部143的长度设计值及/或几何型态而定。
如图1及5所示,以俯视面积关系来说,第一绝缘层140、第一贯孔110a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与沿按压方向-Z重叠,第一破孔142a沿按压方向-Z的第一投影面积A1小于第一贯孔110a沿按压方向-Z的第二投影面积A2,使第一延伸部143至少部分与第一贯孔110a重叠,而实现前述阻隔效果。此外,第一电子元件130A沿按压方向-Z的一第三投影面积A3小于第一贯孔110a的第二投影面积A2,使第一电子元件130A能位于或穿过第一贯孔110a。
如图5所示,第一绝缘层14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40u及第二表面140b,其中第一表面140u面向底板110,而第二表面140b面向导光板175。虽然未绘示,键盘100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图案化遮光层及至少一第一图案化反射层,其可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40。至少一第一图案化反射层可设置于导光板175与第一图案化遮光层之间。例如,第一图案化反射层可形成于第一表面140u,以将背光反射回导光板175,而第一图案化遮光层可形成于第一图案化反射层上(例如,底板110与第一图案化反射层之间)以遮蔽漏光,且/或另一第一图案化反射层可形成于第二表面140b,以进一步将背光反射回导光板175;或者,第一图案化反射层可形成于第二表面140b,以将背光反射回导光板175,而第一图案化遮光层可形成于第一表面140u以遮蔽漏光。此外,第一绝缘层140也可提升键盘100的防水功能,在水汽(若有的话)渗漏穿过底板110后提供阻隔。
如图1及3所示,第二电子元件150例如是一指向元件,其可从按键模块165露出,以接受使用者的操控及/或触发指令。第二电子元件150可位于按键模块165的任一位置,例如是按键模块165中邻近中间的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电子元件150例如是指纹分析器,其同样可位于按键模块165的任一位置,例如是靠近按键模块165的一角落或位于按键模块165的边缘的位置。
如图1及3所示,第二电子元件150与第一电路板120分别位于不同位置,二者可通过第一电子元件130C连接。第二电子元件150的感测讯号(未绘示)可通过第一电子元件130C传送给第一电子元件130B,再通过第一电路板120及第二电路板155传送给一控制器(未绘示),控制器据以执行对应的功能。此外,第二电路板155例如是软性电路板或柔性扁平排线。
如图3及4所示,前述第一电路板120可配置在且电性连接于第二电路板155。配置于第一电路板120上的第一电子元件130A可通过第一电路板120及第二电路板155电性连接于控制器(未绘示),控制器可处理/分析来自于第一电子元件130A的讯号。
如图3及4所示,发光模块160例如是包含至少一发光件(未绘示)及电路板161,发光件配置且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61上。发光模块160的发光件可提供光(未绘示)进入导光板175而作为背光源。
如图3所示,按键模块165包括至少一键帽1651、至少一升降机构(未绘示)及至少一弹性体(未绘示)。各升降机构可配置在对应的键帽1651与底板110之间,并枢接键帽1651与底板110,以带动键帽1651沿按压方向-Z或释放方向+Z移动。弹性体可配置于键帽1651与开关组件170之间。当键帽1651沿按压方向-Z移动时,可迫使弹性体型变,而按压开关组件17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述第一破孔142a及第一贯孔110a可对应一键帽1651配置,然本实用新型不受此限。
如图3及5所示,开关组件170例如是薄膜开关层,其为一多层结构。例如,开关组件170包括第一薄膜171、第二薄膜172、阻隔层173、第一导电层(未绘示)及第二导电层(未绘示),其中阻隔层173位于第一薄膜171与第二薄膜172之间,第一导电层形成于第一薄膜171的下表面,而第二导电层形成于第二薄膜172的上表面。第二薄膜172具有一表面172b,其面向底板110。此外,第一薄膜171、第二薄膜172及阻隔层173例如是由透光绝缘材质制成。
虽然未绘示,然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分别包括至少一第一接垫及至少一第二接垫,第一接垫与第二接垫相对配置。第一接垫及第二接垫例如是由金属制成,例如是银、铜或其合金。键帽1651可沿按压方向-Z移动,以驱使弹性体型变,而按压第一薄膜171与第二薄膜172,使第一接垫与第二接垫接触而导通(按键触发)。第一接垫与第二接垫导通后,产生一导通讯号,并传送给控制器(未绘示),控制器据以执行对应该按键触发的功能,而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
如图5所示,开关组件170配置在底板110上且例如是具有一凹部170r。第一延伸部143可部分位于凹部170r内,如此可避免或减少第一延伸部143与第一薄膜171的干涉量。此外,凹部170r可从第二薄膜172的表面172b往第一薄膜171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凹部170r贯穿第二薄膜172及阻隔层173。在另一实施例中,凹部170r可贯穿部分第二薄膜172。在另一实施例中,凹部170r可贯穿整个第二薄膜172及部分阻隔层173。在另一实施例中,凹部170r可贯穿整个第二薄膜172、整个阻隔层173及部分第二薄膜172。在其它实施例中,凹部170r可以是贯孔,其贯穿整个第一薄膜171、整个阻隔层173及整个第二薄膜172,在此例子中,由于第一贯孔110a对应一键帽1651配置,受到键帽1651的遮蔽,避免第一贯孔110a从凹部170r(贯孔)露出。
如图3及5所示,导光板175配置在第一绝缘层140与第二绝缘层180之间。导光板175可传导发光模块160的发光件(未绘示)所发出的光(未绘示),引导背光从按键模块165出光,以照亮按键模块165。此外,导光板175具有至少一第二贯孔175a,第二贯孔175a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B沿按压方向-Z重叠,使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B能穿过或部分容纳于第二贯孔175a。
如图3及5所示,第二绝缘层180配置在导光板175与第一电路板120之间。第二绝缘层180具有至少一第三贯孔180a,第三贯孔180a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B重叠,使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B能穿过或部分容纳于第三贯孔180a。第二绝缘层18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80u及第二表面180b,其中第一表面180u面向导光板175,而第二表面180b面向第一电路板120。虽然未绘示,键盘100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图案化遮光层及至少一第二图案化反射层,其可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80。第二图案化反射层可设置于导光板175与第二图案化遮光层之间。例如,第二图案化反射层可形成于第一表面180u,以将背光反射回导光板175,而第二图案化遮光层可形成于第二表面180b,以防止光自键盘100的底部漏出,且/或另一第二图案化遮光层可形成于第二图案化反射层上,以调节光效;或者,当第二绝缘层180材质(如掺杂有扩散剂的透光材质)本身具有反射效果时,可选择性地不额外设置第二图案化反射层,仅需在第二表面180b形成第二图案化遮光层即可。此外,第二绝缘层180具有类似或同于第一绝缘层140的特征(例如,结构、材质、厚度等特征),于此不再赘述。在一实施例中,当电子元件130A的厚度远大于或等于导光板175与第二绝缘层180的堆叠厚度时,可通过垫高第二绝缘层180或导光板175,而减少第一延伸部143相对底板110的上表面110u突出的高度,并提升背光亮度。举例而言,第二绝缘层180具有厚度t2,其可大于或等于第一绝缘层170的厚度t1。
如图3所示,第二绝缘层180可包覆底板110的边缘。例如,第二绝缘层180更包含一包覆部181,当键盘100组装后,包覆部181可反折包覆住底板110的边缘,以稳定底板110与第二绝缘层180及二者间组件的相对位置。在一实施例中,包覆部181为第二绝缘层180的一体成形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包覆部181可另外形成后,再使用黏合、贴合、卡合等方式结合于第二绝缘层180的本体。
虽然未绘示,然底板110、至少一第一电路板120、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B及130C)、第一绝缘层140、第二电子元件150、第二电路板155、发光模块160、按键模块165、开关组件170、导光板175与第二绝缘层180中相邻二者之间可使用黏合层结合,其中黏合层例如是双面胶、水胶或压克力黏着剂。
请参照图6~8,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层的俯视图。前述键盘100的第一绝缘层140可以后述的第一绝缘层240、340与440的任一者取代。
如图6所示,第一绝缘层240包括第一本体141、第一破孔242a及第一延伸部(或绝缘部)243。第一延伸部243连接第一本体141且与第一本体141之间形成至少一第一破孔24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破孔242a包括第一子破孔242a1及数个第二子破孔242a2,其中此些第二子破孔242a2分别从第一子破孔242a1的数个不同位置往外延伸。第二子破孔242a2交叉可提供第一延伸部243一可挠性,且可减少第一延伸部243的形变应力。第一子破孔242a1的形状例如是多边形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多边形例如是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其它类型的多边形。各第二子破孔242a2从第一子破孔242a1的相邻二侧边242e1的连接处往外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破孔242a1的数个侧边242e1的至少一者例如是直侧边。此外,此些第二子破孔242a2之间的第一绝缘层240的实体材料可定义为第一延伸部243,其与第一贯孔110a(以虚线绘制)至少部分重叠。
如图7所示,第一绝缘层340包括第一本体141、第一破孔342a及第一延伸部(或绝缘部)343。第一延伸部343连接第一本体141且与第一本体141之间形成至少一第一破孔34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破孔342a包括第一子破孔342a1及数个第二子破孔242a2,其中此些第二子破孔242a2分别从第一子破孔342a1的数个不同位置往外延伸。第二子破孔342a2交叉可提供第一延伸部343一可挠性,且可减少第一延伸部343的形变应力。与前述第一子破孔242a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子破孔342a1具有至少一侧边342e1,数个侧边342e1的至少一者例如是曲形侧边。此外,此些第二子破孔342a2之间的第一绝缘层340的实体材料可定义为第一延伸部343,其与第一贯孔110a(以虚线绘制)至少部分重叠。
如图8所示,第一绝缘层440包括第一本体141、第一破孔442a及第一延伸部(或绝缘部)443。第一延伸部443连接第一本体141且与第一本体141之间形成至少一第一破孔44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破孔442a的形状例如是多边形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多边形例如是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其它类型的多边形。第一破孔442a具有至少一侧边442e1,其中数个侧边442e1的至少一者例如是直侧边。此外,第一绝缘层440中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重叠的的实体材料可定义为第一延伸部443。
综上可知,第一绝缘层440的第一破孔具有至少一侧边,其中数个侧边的至少一者可具有直线型态、曲线型态或其组合。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第一延伸部的几何型态,其可视第一破孔的图案而定。此外,第一延伸部顺应第一破孔形成,因此第一延伸部的侧边与第一破孔的侧边例如是同一侧边。
请参照图9及10,图9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键盘200的分解图,而图10绘示图9的键盘200组合后的一局部剖面图。图10的剖面与图5的剖面对应键盘的同一局部。
如图9及10所示,键盘200包括底板110、至少一第一电路板120、至少一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B及130C、第一绝缘层140、至少一第二电子元件150、第二电路板155、发光模块160、按键模块165、开关组件170、导光板175、第二绝缘层280及垫高层285。在另一实施例中,键盘200的第一绝缘层140可以前述的第一绝缘层240、340与440的任一者取代。
键盘200包括类似或同于前述键盘100的特征(结构、材料及/或几何等特征),不同处之一例如是,第二绝缘层280具有相异于第二绝缘层180的结构。
如图9及10所示,第二绝缘层280包括第二本体281、至少一第二破孔282a及至少一第二延伸部283,第二延伸部283连接第二本体281且与第二本体281之间形成至少一第二破孔282a,第二破孔282a对应第一贯孔110a配置,第二延伸部283位于第一贯孔110a的侧壁110a1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之间,以阻隔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避免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因为接触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图9绘示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中的第一电子元件130A,其余二第一电子元件130B及130C与第二绝缘层280的几何相对关系类似或同于第一电子元件130A与第二绝缘层280的几何相对关系,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9及10所示,在第二绝缘层280与底板110组装后,第二绝缘层280位于第一绝缘层140下方,并可接触第一绝缘层140(不限定)。在第二绝缘层280与底板110组装后,基于第二延伸部283的可挠性,第二延伸部283可形变而相对底板110的上表面110u突出。视第二延伸部283的长度(例如,沿Y轴的长度)而定,第二延伸部283可延伸至或可不延伸至第一电子元件130A的顶面130u。此外,第二延伸部283的形状及/或长度可视第二破孔282a的图案而定。例如,如图9所示,第二破孔282a包括第一子破孔282a1及第二子破孔282a2,其中第一子破孔282a1与第二子破孔282a2交叉,而形成至少一第二延伸部283,第二延伸部283呈三角形。第二子破孔282a2交叉可提供第二延伸部283的可挠性,且可减少第二延伸部283的形变应力。
此外,第二绝缘层280可具有类似前述第一绝缘层140、第一贯孔110a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的俯视面积关系(如图1所示)。例如,第二绝缘层280、第一贯孔110a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与沿按压方向-Z重叠,第二破孔282a沿按压方向-Z的第一投影面积小于第一贯孔110a沿按压方向-Z的第二投影面积,使第二延伸部283至少部分与第一贯孔110a重叠,而实现前述阻隔效果。此外,第一电子元件130A沿按压方向-Z的一第三投影面积小于第二投影面积,使第一电子元件130A能位于或穿过第一贯孔110a。
在另一实施例中,键盘200的第二绝缘层280可具有类似或同于前述第一绝缘层240、340与440的任一者的特征(例如,破孔及/或延伸部等特征)。此外,第二绝缘层280可具有类似前述第二绝缘层180的包覆部181,以提供包覆底板110的技术效果,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垫高层285配置于第一电路板120与第二绝缘层280之间,可垫高导光板175的高度。在一实施例中,垫高层285例如是黏合层(如双面胶、水胶或压克力黏着剂)、缓冲层(如泡棉)或上述两者的组合。
请参照图11及12,图1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键盘300的分解图,而图12绘示图11的键盘300组合后的一局部剖面图。图12的剖面与图5的剖面对应键盘的同一局部。键盘300包括底板110、至少一第一电路板120、至少一第一电子元件130A、第一绝缘层140、至少一第二电子元件150、第二电路板155、按键模块165(未绘示)、开关组件170、第二绝缘层180、第三电路板330、第三绝缘层375及按钮385。如前述,第一绝缘层140可阻隔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避免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因为接触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在另一实施例中,键盘300的第一绝缘层140可以前述的第一绝缘层240、340与440的任一者取代,且/或第二绝缘层180也可具有类似或同于前述绝缘层280、240、340与440的任一者的特征(例如,破孔及/或延伸部等特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键盘300具有类似或同于前述键盘100的特征,不同处之一例如是,键盘300为无背光键盘,可省略导光板175及发光模块160。此外,在此实施例中,键盘300更包含按钮385,其例如是作为第二电子元件150的对应触发。
如图11及12所示,第三电路板330连接第二电子元件150与第一电路板120,以电性连接第二电子元件150与第一电路板120。第三电路板330例如是软性电路板。按钮385可连接于开关组件170,并在受按压后,触发开关组件170的一开关(前述一组第一接垫与第二接垫)。
如图12所示,第三绝缘层375配置在第一绝缘层140与第二绝缘层180之间。第三绝缘层375可垫高第二绝缘层180,而降低邻近侧面130s的绝缘层堆叠与电子元件130A之间的厚度差,减少第一延伸部143朝向底板110的上表面110u突出的高度落差,以完整阻隔底板110与第一电子元件130A~130C。第三绝缘层375具有厚度t3,其大于第一绝缘层140的厚度t1及第二绝缘层180的厚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375的厚度t3大致上接近或等于前述键盘100的导光板175的厚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键盘,其至少包含底板、电子元件及绝缘部。底板具有至少一贯孔,电子元件对应底板的贯孔配置,绝缘部延伸于贯孔的侧壁与电子元件之间,借以阻隔底板与电子元件。在一实施例中,电子元件至少部分位于贯孔内。电子元件例如是芯片、电路板等与底板的贯孔重叠的电子零件。在一实施例中,绝缘部例如是位于底板与导光板之间的一绝缘层的局部,例如是延伸部或可挠部。在一实施例中,延伸部为绝缘层的一体成形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绝缘部可另外形成后,再使用黏合、贴合、卡合等方式结合于绝缘层的本体。在一实施例中,绝缘部例如是在一破孔形成后成形,其中绝缘部的图案或形状可由破孔的图案或形状决定。在其它实施例中,绝缘部也可以是硬式结构,例如是位于底板与导光板之间的一硬板的局部,如折弯部,其中硬板例如是塑料板、绝缘板等。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包括:
一底板,具有一第一贯孔;
一电路板;
一电子元件,配置在该电路板且与该第一贯孔重叠;以及
一绝缘部,位于该第一贯孔的侧壁与该电子元件的侧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绝缘部朝向该底板的一上表面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绝缘部呈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更包括:
一开关组件,配置在该底板上且具有一凹部;
其中,该绝缘部部分位于该凹部内。
5.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包括:
一底板,具有一第一贯孔;
一电子元件,与该第一贯孔重叠;以及
一第一绝缘层,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破孔及一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连接该第一本体且与该第一本体之间形成该第一破孔,该第一破孔对应该第一贯孔配置,该第一延伸部位于该第一贯孔的侧壁与该电子元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朝向该底板的一上表面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呈三角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更包括:
一开关组件,配置在该底板上且具有一凹部;
其中,该第一延伸部部分位于该凹部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更包括:
一第二绝缘层;以及
一导光板,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之间;
其中,该第二绝缘层包括一第二本体、一第二破孔及一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连接该第二本体且与该第二本体之间形成该第二破孔,该第二破孔对应该第一贯孔配置,该第二延伸部位于该第一贯孔的侧壁与该电子元件之间。
10.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包括:
一底板,具有一第一贯孔;
一电子元件;以及
一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一破孔;
其中,该第一贯孔、该电子元件与该第一绝缘层沿一按压方向重叠,该第一破孔沿该按压方向的一第一投影面积小于该第一贯孔沿该按压方向的一第二投影面积,且该电子元件沿该按压方向的一第三投影面积小于该第二投影面积。
11.如权利要求5或10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破孔包括一第一子破孔及一第二子破孔,该第一子破孔与该第二子破孔交叉。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破孔的延伸方向与该电子元件的对角线重叠。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子破孔的长度大于该电子元件的对角线长度。
14.如权利要求5或10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破孔包括一第一子破孔及一第二子破孔,该第二子破孔从该第一子破孔中相邻二侧边往外延伸。
15.如权利要求5或10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更包括:
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与对应该电子元件配置;
其中,该第一绝缘层配置于该底板与该导光板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更包括:
一第二绝缘层,具有一第三贯孔,该第三贯孔对应该电子元件配置;
其中,该导光板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5或10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更包括:
一第二绝缘层,包覆该底板的边缘。
CN202222843928.9U 2021-10-25 2022-10-25 键盘 Active CN2186478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71231P 2021-10-25 2021-10-25
US63/271,231 2021-10-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7817U true CN218647817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7190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1603.4A Pending CN116031094A (zh) 2021-10-25 2022-10-19 按键结构
CN202222800268.6U Active CN218631770U (zh) 2021-10-25 2022-10-24 按键装置
CN202222843928.9U Active CN218647817U (zh) 2021-10-25 2022-10-25 键盘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1603.4A Pending CN116031094A (zh) 2021-10-25 2022-10-19 按键结构
CN202222800268.6U Active CN218631770U (zh) 2021-10-25 2022-10-24 按键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9207A1 (zh)
CN (3) CN11603109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04725B1 (de) * 2017-10-30 2022-03-23 Cherry GmbH Tastenmodul für eine tastatur und tastatu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1770U (zh) 2023-03-14
US20230129207A1 (en) 2023-04-27
CN116031094A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2632B1 (ko) 시트 스위치 모듈
EP0552497B1 (en) Light illumination membrane switch with reduced size and improved light illumination
KR101221813B1 (ko) 커넥터
CN111653447B (zh) 电路结构、应用其的背光模块及发光按键装置
CN111627737B (zh) 背光模块
TWI492258B (zh) 發光鍵盤及其導光板模組與製造方法
JP2006073206A (ja) Ffc用コネクタ
CN215266044U (zh) 键盘
WO2020259025A1 (zh)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US20170294278A1 (en) Keyswitch device, keyboard, and membrane circuit board
CN108346538B (zh) 发光键盘
US1128789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illuminated keyboard
CN218647817U (zh) 键盘
CN113506795A (zh) 静电防护结构及显示模组
KR100699407B1 (ko) 발광소자가 장착된 정전용량 스위치 모듈
CN212810153U (zh) 发光按键结构
TW201925993A (zh) 發光鍵盤
US11769642B2 (en) Push switch and illuminated switch device
TWI578350B (zh) 按鍵及其鍵盤
JP2004193060A (ja) 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
TWM535343U (zh) 按鍵裝置及鍵盤
CN110957162A (zh) 适用于按键模块的背光模块
JP2019148862A (ja) カード挿入部およびカードリーダ
JPH0719071Y2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CN214202331U (zh) 一种人机交互设备及其触控背光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