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0153U - 发光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发光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0153U
CN212810153U CN202021692627.5U CN202021692627U CN212810153U CN 212810153 U CN212810153 U CN 212810153U CN 202021692627 U CN202021692627 U CN 202021692627U CN 212810153 U CN212810153 U CN 212810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circuit film
light sourc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26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0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0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62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1D translations or rotations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e.g. scroll wheels, sliders, knobs, rollers or be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1Mouse/trackball convertible devices, in which the same ball is used to track the 2D relative mov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Arrangements integrating additional peripherals in a keyboard, e.g. card or barcode reader, optical scanner
    • G06F3/0213Arrangements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in a keyboard, e.g. trackball, mini-joysti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模块及背光模块。按键模块包括底板、电路薄膜及键帽。电路薄膜设置于底板上,且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其中第二面朝向底板。键帽可移动地设置于电路薄膜的第一面上方。背光模块包括光源、反射板及导光板。光源设置于电路薄膜的第二面且电性连接于电路薄膜。反射板设置于底板的下方。导光板设置于底板与反射板之间,且具有开口,光源朝向导光板的开口。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按键结构具有较小的厚度。

Description

发光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按键结构,特别是厚度较小的发光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薄型化的电子装置是目前的趋势。以笔记本电脑来说,键盘会配置在主机体的上侧,若是以发光键盘而言,发光键盘会包括位于下方的背光模块与位于上方的按键模块,按键模块的底板以及发光模块会设置在主机体的内部,而使得背光模块的厚度会影响主机体的厚度。因此,要如何使背光模块的厚度降低是本领域研究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具有较小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模块及背光模块。按键模块包括底板、电路薄膜及键帽。电路薄膜设置于底板上,且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其中第二面朝向底板。键帽可移动地设置于电路薄膜的第一面上方。背光模块包括光源、反射板及导光板。光源设置于电路薄膜的第二面且电性连接于电路薄膜。反射板设置于底板的下方。导光板设置于底板与反射板之间,且具有开口,光源朝向导光板的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包括遮光膜,位于底板与导光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遮光膜包括基材、位于基材上的第一遮光层及位于第一遮光层上的第一反射层,第一反射层位于第一遮光层与导光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按键结构还包括胶层,位于遮光膜与底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第一反射层及第一遮光层,第一反射层位于导光板朝向底板的表面上,第一遮光层位于第一反射层朝向底板的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按键结构还包括胶层,位于第一遮光层与底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薄膜包括开关,光源对电路薄膜的投影重叠于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薄膜包括开关,光源对电路薄膜的投影位于键帽对电路薄膜的投影的范围内且不重叠于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光源对电路薄膜的投影位于键帽对电路薄膜的投影的范围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按键结构还包括框体,配置于电路薄膜的第一面上方,且具有通孔,按键模块还包括支撑结构,配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支撑结构位于通孔内,框体覆盖光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按键模块还包括第二反射层,设置于电路薄膜的第一面,且第二反射层位于键帽对电路薄膜的投影的范围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按键模块还包括第二遮光层,设置于第二反射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按键结构还包括保护层,电路薄膜包括位于第二面的光源线路,光源线路电性连接于光源,保护层设置电路薄膜的第二面,以覆盖光源与光源线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薄膜包括第一基底层、间隔层、第二基底层及开关,间隔层隔开第一基底层与第二基底层,第二面为第二基底层远离于间隔层的表面,间隔层具有孔洞,开关包括两导通件,两导通件位于孔洞内且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底层与第二基底层朝向于彼此的两表面上,两导通件常态下隔开于彼此,且于电路薄膜被压下时接触。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设置于电路薄膜的第二面且电性连接于电路薄膜。光源朝向导光板的开口,光源所发出的光会进入导光板。相较于习知的发光按键结构中光源设置在按键模块的底板之下,而使得背光模块可能受到光源的影响而具有较大的总厚度,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设置于按键模块的底板之上,以有效降低光源对背光模块的厚度的影响,而使发光按键结构可具有较小的整体厚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与底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与底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与底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发光按键结构;
20:框体;
22:通孔;
100、100c:按键模块;
110:底板;
112、114、116:破孔;
120:电路薄膜;
1201:孔洞;
121:第一面;
122:第二面;
123:第一基底层;
124:间隔层;
125:孔洞;
126:第二基底层;
127:开关;
128:导通件;
129:光源线路;
130:键帽;
140:第二反射层;
145:第二遮光层;
150:支撑结构;
160:弹性体;
200、200a:背光模块;
210:光源;
215:保护层;
220:反射板;
230:导光板;
232、234、236:开口;
240:遮光膜;
241、243、245:开孔;
242:基材;
244:第一遮光层;
246:第一反射层;
250: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10包括按键模块100及配置于按键模块100下方的背光模块200。按键模块100包括底板110、电路薄膜120、支撑结构150、弹性体160及键帽130。电路薄膜120设置于底板110上,且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21与第二面122,其中第一面121朝向键帽130,第二面122朝向底板110。
由图1左下方的放大图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电路薄膜120包括第一基底层123、间隔层124、第二基底层126及开关127,间隔层124隔开第一基底层123与第二基底层126。电路薄膜120的第一面121是第一基底层123远离于间隔层124的表面,也就是第一基底层123的上表面,第二面122为第二基底层126远离于间隔层124的表面,也就是第二基底层126的下表面。
间隔层124具有孔洞125,开关127包括两导通件128,两导通件128位于孔洞125内且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底层123与第二基底层126朝向于彼此的两表面上,两导通件128常态下隔开于彼此,且于电路薄膜120被压下时接触。
具体地说,当键帽130被压下时,弹性体160受到向下的力而变形且挤压到电路薄膜120,而使得电路薄膜120受到被压下的力量。位于第一基底层123的导通件128便会下移而接触到位于第二基底层126的导通件128以发出触发讯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127也可以是位于其他位置或是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不以图式为限制。
键帽130可移动地设置于电路薄膜120的第一面121上方。支撑结构150配置于底板110与键帽130之间。支撑结构150呈现剪刀脚的形式,可转动且部分可移动地配置于底板110与键帽130,用以使键帽130稳定且与底板110平行地上下移动。
弹性体160配置于电路薄膜120与键帽130之间,用以提供键帽130被下压之后的恢复力,而可顶升键帽130。弹性体160例如是橡胶或是矽胶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体160也可被省略,按键模块100的形式不限于此。
此外,背光模块200包括光源210、反射板220及导光板230。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10设置于电路薄膜120的第二面122且电性连接于电路薄膜120。由图1左下方的放大图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电路薄膜120包括位于第二面122的光源线路129,光源线路129电性连接于光源210。发光按键结构10还包括保护层215,保护层215设置电路薄膜120的第二面122,以覆盖光源210与光源线路129。
反射板220设置于底板110的下方。导光板230设置于底板110与反射板220之间,且具有开口232,光源210朝向导光板230的开口232,而使光源210所发出的光能够进入导光板23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200还包括遮光膜240与胶层250,遮光膜240位于底板110与导光板230之间。胶层250位于遮光膜240与底板110之间,以固定遮光膜240与底板1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固定背光模块200与按键模块100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0具有对应于光源210的破孔112,遮光膜240具有对应于破孔112的开孔241,导光板230的开口232对应于遮光膜240的开孔241,光源210所发出的光可依序穿过底板110的破孔112、遮光膜240的开孔241及导光板230的开口232而进入导光板230。
此外,如图1右下方的放大图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遮光膜240包括由上而下依序排列的基材242、第一遮光层244及第一反射层246。第一反射层246位于第一遮光层244与导光板230之间。光源210所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板230之后,若往遮光膜240的方向射去可被第一反射层246反射回导光板230,而被传送到其他按键处再射出于导光板230。此外,第一遮光层244可用来遮蔽光线,以避免不预期的部位发亮。
第一反射层246例如是白漆层,第一遮光层244例如是黑漆层,但第一反射层246与第一遮光层244的种类与颜色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246也可被省略。
相较于习知的发光按键结构中光源设置在按键模块的底板之下,而使得背光模块可能受到光源的影响而具有较大的总厚度,本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10的光源210设置于按键模块100的电路薄膜120的第二面122,而可将光源线路129配置于按键模块100的电路薄膜120的第二面122上,而可省去光源210专属的电路板,以降低厚度。
此外,由于光源210位于按键模块100的底板110之上,发光按键结构10从底板110到反射板220之间的总厚度可不受光源210的尺寸影响,而使底板110到反射板220之间可具有较小的整体厚度。由于发光按键结构10在底板110以下的结构会配置在电子装置(未示出)的机体内,底板110到反射板220之间具有较小的整体厚度可进一步地使电子装置的机体的厚度降低,而更符合薄型化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其他形式的发光按键结构,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仅说明这些实施例之间的主要差异之处,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表示,不再多加赘述。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2,图2的发光按键结构10a与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10的主要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200a省去了图1中的基材242,而将第一反射层246设置于导光板230朝向底板110的表面上,且第一遮光层244设置于第一反射层246朝向底板110的表面上。
也就是说,相较于图1是将第一反射层246设置在基材242的下表面,第一遮光层244设置在第一反射层246的下表面,且基材242、第一反射层246与第一遮光层244共同成为遮光膜2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246可直接被设置(例如是涂布)在导光板230朝向底板110的表面上,第一遮光层244再被设置(例如是涂布)在第一反射层246朝向底板110的表面上。如此一来,背光模块200a的厚度可进一步地被降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胶层250位于第一遮光层244与底板110之间,以进一步地固定导光板230与底板110的相对位置。
请回到图1,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10对电路薄膜120的投影重叠于开关127,且光源210与开关127均对应于底板110上位于中央的破孔112。图3是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与底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要说明的是,图3仅示意性地以俯视的视角绘示出光源210与底板110之间的位置关系。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10的位置对应于底板110上位于中央的破孔112,且光源线路129沿着底板110上未破孔的区域延伸。当然,光源210相对于底板110的位置不以此为限制。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与底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同样地,图5仅示意性地以俯视的视角绘示出光源210与底板110之间的位置关系。请参阅图4与图5,图4的发光按键结构10b与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10的主要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10对电路薄膜120的投影位于键帽130对电路薄膜120的投影的范围内且不重叠于开关127。
也就是说,光源210的位置仍在键帽130的下方,而被键帽130覆盖。然而,光源210不对应于键帽130的正中央,即光源210不对应于图5的底板110上位于中央的破孔112。光源210对应于键帽130靠近边缘的部位,即光源210对应于图5的底板110上位于边缘的破孔114。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10所发出的光穿过底板110的破孔114、遮光板240的开孔243、导光板230的开口234进入导光板230之后,会沿着导光板230传输,并可从遮光板240的开孔241、底板110的破孔112、电路薄膜120的孔洞1201往键帽130的方向射出,以使此按键以及其他未示出的按键发光。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6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与底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同样地,图7仅示意性地以俯视的视角绘示出光源210与底板110之间的位置关系。请参阅图6与图7,图6的发光按键结构10c与图1的发光按键结构10的主要差异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10对电路薄膜120的投影位于键帽130对电路薄膜120的投影的范围外。也就是说,光源210不位在键帽130的下方,而使位在键帽130的覆盖范围之外。
在本实施例中,以两按键为例,光源210位在电路薄膜120上的位置会对应于两按键之间。图7中绘示了底板110对应于两按键的部位,光源210位在底板110上对应两按键之间的区域(此区域如同隔开两块田的田埂区)上,且对应于位于田埂区上的破孔116。
请回到图6,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模块100c还包括第二反射层140及第二遮光层145,第二反射层140设置于电路薄膜120的第一面121,且第二反射层140位于键帽130对电路薄膜120的投影的范围外。也就是说,第二反射层140位于在两键帽130之间的区域。第二遮光层145设置于第二反射层140上。第二反射层140可将光源210所发出的光向下反射至导光板230,第二遮光层145可遮挡光线,以避免外界从此处看到亮光。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10所发出的光穿过底板110的破孔116、遮光板240的开孔245、导光板230的开口236进入导光板230之后,会沿着导光板230传输,并可从遮光板240的开孔241、底板110的破孔112、电路薄膜120的孔洞1201往键帽130的方向射出,以使按键发光。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层140例如是白漆层,第二遮光层145例如是黑漆层,但第二反射层140与第二遮光层145的种类与颜色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层140也可被省略。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发光按键结构10c可以例如是巧克力键盘的一部分。发光按键结构10还可选择地包括框体20(以图6的虚线表示),配置于电路薄膜120的第一面121上方。框体20具有通孔22,支撑结构150位于通孔22内,键帽130则略高于框体20。在本实施例中,框体20的分布位置即是按键以外的区域(田埂区),由于光源210位在底板110上对应两按键之间的区域,光源210会被框体20遮蔽。因此,第二反射层140或/且第二遮光层145也可选择地被省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图4与图6均有绘示遮光膜240,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地省去基材242的设计,不以图式为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设置于电路薄膜的第二面且电性连接于电路薄膜。光源朝向导光板的开口,光源所发出的光会进入导光板。相较于习知的发光按键结构中光源设置在按键模块的底板之下,而使得背光模块可能受到光源的影响而具有较大的总厚度,本实用新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设置于按键模块的底板之上,以有效降低光源对背光模块的厚度的影响,而使发光按键结构可具有较小的整体厚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模块,包括:
底板;
电路薄膜,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底板;以及
键帽,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电路薄膜的所述第一面上方;
背光模块,包括:
光源,设置于所述电路薄膜的所述第二面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薄膜;
反射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以及
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反射板之间,且具有开口,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遮光膜,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膜包括基材、位于所述基材上的第一遮光层及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上的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层,位于所述遮光膜与所述底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第一反射层及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反射层位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反射层朝向所述底板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底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薄膜包括开关,所述光源对所述电路薄膜的投影重叠于所述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薄膜包括开关,所述光源对所述电路薄膜的投影位于所述键帽对所述电路薄膜的投影的范围内且不重叠于所述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对所述电路薄膜的投影位于所述键帽对所述电路薄膜的投影的范围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体,配置于所述电路薄膜的所述第一面上方,且具有通孔,所述按键模块还包括支撑结构,配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键帽之间,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框体覆盖所述光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块还包括第二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电路薄膜的所述第一面,且所述第二反射层位于所述键帽对所述电路薄膜的投影的范围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块还包括第二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层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所述电路薄膜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面的光源线路,所述光源线路电性连接于所述光源,所述保护层设置所述电路薄膜的所述第二面,以覆盖所述光源与所述光源线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薄膜包括第一基底层、间隔层、第二基底层及开关,所述间隔层隔开所述第一基底层与所述第二基底层,所述第二面为所述第二基底层远离于所述间隔层的表面,所述间隔层具有孔洞,所述开关包括两导通件,所述两导通件位于所述孔洞内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层与所述第二基底层朝向于彼此的两表面上,所述两导通件常态下隔开于彼此,且于所述电路薄膜被压下时接触。
CN202021692627.5U 2019-12-29 2020-08-14 发光按键结构 Active CN21281015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54647P 2019-12-29 2019-12-29
US62/954,647 2019-12-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0153U true CN212810153U (zh) 2021-03-26

Family

ID=7218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2471.8U Active CN212064498U (zh) 2019-12-29 2020-04-30 电路板
CN202010405910.3A Active CN111596775B (zh) 2019-12-29 2020-05-14 滚轮模块
CN202020905525.0U Active CN212062936U (zh) 2019-12-29 2020-05-26 快充电缆
CN202021692627.5U Active CN212810153U (zh) 2019-12-29 2020-08-14 发光按键结构
CN202022106738.XU Active CN213691840U (zh) 2019-12-29 2020-09-23 遮光片及背光键盘
CN202022281488.3U Active CN212967489U (zh) 2019-12-29 2020-10-14 按键结构
CN202022699149.7U Active CN214099471U (zh) 2019-12-29 2020-11-20 键盘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2471.8U Active CN212064498U (zh) 2019-12-29 2020-04-30 电路板
CN202010405910.3A Active CN111596775B (zh) 2019-12-29 2020-05-14 滚轮模块
CN202020905525.0U Active CN212062936U (zh) 2019-12-29 2020-05-26 快充电缆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06738.XU Active CN213691840U (zh) 2019-12-29 2020-09-23 遮光片及背光键盘
CN202022281488.3U Active CN212967489U (zh) 2019-12-29 2020-10-14 按键结构
CN202022699149.7U Active CN214099471U (zh) 2019-12-29 2020-11-20 键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3384B2 (zh)
CN (7) CN21206449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0427A (zh) * 2023-06-27 2023-07-28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板测试用电源连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5857A (zh) * 2011-07-29 2013-02-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應用於輸入裝置之滾輪模組
CN103455173A (zh) * 2012-06-04 2013-12-18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滚轮鼠标
WO2018231145A1 (en) * 2017-06-13 2018-12-20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Input device
TW201917536A (zh) * 2017-10-20 2019-05-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電磁鐵模組的滑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4498U (zh) 2020-12-01
CN111596775A (zh) 2020-08-28
US11163384B2 (en) 2021-11-02
US20210200336A1 (en) 2021-07-01
CN214099471U (zh) 2021-08-31
CN213691840U (zh) 2021-07-13
CN212062936U (zh) 2020-12-01
CN212967489U (zh) 2021-04-13
CN111596775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8305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US5661279A (en) Pushbutton switch
US20200041840A1 (en) Input device and pointing unit
US8847090B2 (en) Switch module
US9230753B2 (en) Illuminated touch keyboard
JP4728067B2 (ja) シート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US8188397B2 (en) Sheet switch module
EP1039493B1 (en) El-combined sheet switch
US9430049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CN210129448U (zh) 按键结构与发光键盘
US20080100580A1 (en) Keypad assembly
CN205725699U (zh) 输入装置
US9383504B2 (en) Backlit keyboard and light guide modul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US20140138227A1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CN111653447B (zh) 电路结构、应用其的背光模块及发光按键装置
CN108346538B (zh) 发光键盘
CN212810153U (zh) 发光按键结构
US1128789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illuminated keyboard
JP2007073445A (ja) キー操作部及び電子機器
CN114242500B (zh) 一种可发光的键盘和电子设备
TW201925993A (zh) 發光鍵盤
TWM435661U (en) Luminous keyboard
JP2007323880A (ja) キー装置
JPH11345532A (ja) 照光式押釦スイッチ装置
CN217719397U (zh) 按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