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5925U - 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5925U
CN218635925U CN202222176004.8U CN202222176004U CN218635925U CN 218635925 U CN218635925 U CN 218635925U CN 202222176004 U CN202222176004 U CN 202222176004U CN 218635925 U CN218635925 U CN 218635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cleaning apparatus
housing
bi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760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云闽
杜虹作
杨博
郭盛家
覃万龙
纪江鸿
王军
黄现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760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5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5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5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抽吸底盘、主机身、抽吸管道、第一仓、第二仓和抽吸装置,所述主机身与所述抽吸底盘转动连接;所述抽吸管道用于抽吸外部液体;所述抽吸管道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一仓上方设置有吸气口;所述第二仓设置在所述主机身,所述第二仓通过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二仓上方设置有抽气口;所述抽吸装置通过所述抽气口与所述第二仓连通,依次通过所述第二仓和所述第一仓为所述抽吸管道提供抽吸外部液体的抽吸动力。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保洁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保洁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对地板、瓷砖、大理石等各种硬质地面的清洁维护领域中出现了各种洗地机,其工作原理一般是清洁组件前端的滚刷体或履带刷体转动以对地面进行清洁,在滚刷体或履带刷体旋转的同时有清水从滚刷体或履带刷体处流出,以便对地面的污渍、油污、杂质清洗进行洗刷,而后再通过负压器吸取滚刷体清洁后残留的污水并存放在清洁设备中。
但是,在用户使用或维护洗地机时,清洁设备内的液体容易在主机身躺倒、倾斜或晃动时,从污水仓或清水仓回流或被抽入负压器内,影响清洁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能够通过抽吸装置为抽吸管道提供将外部液体抽吸至第一仓中的动力,同时也通过设置在第一仓上的吸气口和第二仓上的抽气口,来避免抽吸管道内的液体直接进入抽吸装置,以提高抽吸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抽吸底盘;
主机身,所述主机身与所述抽吸底盘转动连接;
抽吸管道,用于抽吸外部液体;
第一仓,所述抽吸管道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一仓上方设置有吸气口;
第二仓,所述第二仓设置在所述主机身,所述第二仓通过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二仓上方设置有抽气口;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通过所述抽气口与所述第二仓连通,依次通过所述第二仓和所述第一仓为所述抽吸管道提供抽吸外部液体的抽吸动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抽吸底盘、主机身、抽吸管道、第一仓、第二仓和抽吸装置,其中,第二仓的上方设置有抽气口,第一仓的上方设置有吸气口,第二仓通过吸气口与第一仓连通,抽吸管道与第一仓连通,抽吸装置通过抽气口与第二仓连通并为抽吸管道提供抽吸外部液体的抽吸动力,使得外部液体能够进入第一仓中,同时又通过吸气口和抽气口避免抽吸管道内的液体直接进入抽吸装置,以提高抽吸装置的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第二仓位于主机身上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仓位于抽吸底盘上的一种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主机身躺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仓中抽气口和抽吸管道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第二壳体形成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仓中设置旋风分离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仓中设置旋风分离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壳体的后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A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D-D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第二壳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C-C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第二壳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16是密封圈和径缩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抽吸管道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挡水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疏水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第二壳体上设置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主机身100;
抽吸底盘200;
第一壳体300、第一仓310、吸气口320、第一挡水凸沿321、第三挡板330、可拆卸滤网340;
第二壳体400、第二仓410、抽气口420、第二挡水凸沿421、导流罩430、旋风分离装置440、出气口441、电机442、环形叶轮443、第一挡板450、间隙451、挡水沿452、疏水表面453、第二挡板460、第四挡板470、漏水孔480、提手490;
抽吸装置500;
抽吸管道600、管道出口610、围挡620、导流管630;
径缩部710、密封圈720、密封圈本体721、密封唇7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20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抽吸底盘200、主机身100、第一仓310、第二仓410、抽吸装置500和用于抽吸外部液体的抽吸管道600,其中,抽吸管道600与第一仓310连通,第二仓410设置在主机身100,主机身100与抽吸底盘200转动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抽吸底盘200在直立状态和非直立状态之间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仓310上方设置有吸气口320,第二仓410通过吸气口320与第一仓310连通,第二仓410上方设置有抽气口420,抽吸装置500通过抽气口420与第二仓410连通,依次通过第二仓410和第一仓310为抽吸管道600提供抽吸外部液体的抽吸动力,通过在第一仓310和抽吸装置500间设置第二仓410,减小第一仓310中储存的液体因主机身100倾斜、躺倒、运动或晃动时流入或被抽入抽吸装置500中的风险,以提高清洁设备的可靠性。
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抽吸装置500通过第二仓410上的抽气口420为第二仓410提供抽吸动力,使得第二仓410能够通过吸气口320为第一仓310中的抽吸管道600提供抽吸外部的液体的抽吸动力,外部液体被抽吸管道600抽入第一仓310中储存,气体被抽吸管道600抽入后则经过第一仓310、吸气口320、第二仓410及抽气口420进入抽吸装置500中,当主机身100倾斜、躺倒、运动或晃动时,液体储存在第一仓310中,由于第一仓310和抽吸装置500间设置有第二仓410,最多会有少量液体会通过吸气口320流入或被抽入第二仓410中,而不是抽吸装置500,进而减少了液体直接进入抽吸装置500的风险,减少抽吸装置500在抽吸过程因液体进入而出现故障的问题,即本申请通过增加第二仓410,能够将抽吸装置500与第一仓310之间进行隔断,有效避免了第一仓310中的液体直接进入抽吸装置500。
当用户在移动清洁设备时,用户握持在主机身100以带动抽吸底盘200前进、后退、左移或者右移,使得抽吸底盘200能够对地面进行清洁,而抽吸装置500则能够将抽吸底盘200外部的液体抽吸到第一仓310和/或第二仓410中,示例性的,外部液体可以是清洁时产生的固液混合物,被抽入作为污水储存箱使用的第一仓310储存起来;外部液体也可以是清水,在加水时被抽入作为清水储存箱使用的第一次储存起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吸气口320设置在前侧,以阻止清洁设备处于躺倒状态时,第一仓310中的液体从吸气口320进入第二仓410中。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前侧是指主机身100向前摆动的一侧,后侧是指主机身100向后摆动的一侧,主机身100摆动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当主机身100直立时,前侧为清洁设备在非转弯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的一侧,当主机身100躺倒时,如图所示,前侧为此时主机身100的上侧,即此时吸气口320位于主机身100的上侧,距液面最远,能够进一步减少此时液体从第一仓310进入到第二仓410的风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仓310由第一壳体300形成,第二仓410由第二壳体400形成,第一壳体300与第二壳体400可拆卸密封连接,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均位于主机身100,清洁设备能够通过抽吸装置500将外部液体抽吸至第一壳体300的第一仓310内,当需要对清洁设备进行维护时,可以将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同步拆下,并单独拆开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单独对壳体和仓室进行如清洁、倾倒等维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仓310由第一壳体300形成,第二仓410由第二壳体400形成,第二壳体400位于主机身100,即此时可以将第一壳体300灵活设置,可以同样设置在主机身100中,如图1所示,也可以设置在抽吸底盘200上,而后通过管道相互连通第一仓310和第二仓410,如图2所示,使清洁设备的功能组件在主机身100和抽吸底盘200上的堆叠更灵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抽吸管道600通过管道出口610与第一仓310连通,管道出口610位于前侧,吸气口320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管道出口610的左右两侧,这样可以避免液体从管道出口610中直接进入吸气口320中,其需要从管道出口610流动到其两侧后才从吸气口320进入至第二仓410中,能够阻挡抽吸管道600中的液体直接从吸气口320进入至第二仓410中,且抽吸管道600的管道出口610位于前侧,以及吸气口320位于前侧,在主机身100躺倒时,该侧为主机身100的上侧,躺倒时管道出口610和吸气口320均位于第一仓310的上方,距离第一仓310的液面最远,进而进一步减小了主机身100躺倒状态下第一仓310中液体通过管道出口610和抽吸管道600回流至外部或通过抽气口420流入第二仓410的风险,吸气口320设置为了两个一方面为了将吸气口320与管道出口610设置在同侧,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对第一仓310的两侧产生对称的吸力。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抽吸管道600通过管道出口610与第一仓310连通,管道出口610设置在前侧,在主机身100躺倒时,该侧为主机身100的上侧,及主机身100处于躺倒状态时,管道出口610位于此时第一仓310的最上方,距第一仓310内的液体最远,进一步减小第一仓310内的液体从管道出口610倒流进入抽吸管道600的风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抽吸管道600通过管道出口610与第一仓310连通,其中,管道出口610的前侧高度小于管道出口610的后侧高度,即管道出口610由于后侧高度较高,在后侧形成围挡620,当主机身100倾斜或躺倒时,后侧的管道出口610所形成的围挡620能够阻挡从第一仓310后侧漫上来的液体,降低第一仓310后侧漫上来的液体倒灌进入抽吸管道600中的风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抽吸管道600通过管道出口610与第一仓310连通,管道出口610处设置有导流管630,导流管630用于引导液体向前或向后流出,导流管630可以对液体进行减速和改变方向,防止抽吸管道600抽出的液体直接冲击第一仓310的顶部,其中,导流管630将液体向第一仓310的前侧时,当主机身100倾斜或躺倒时,导流管630抬高了液体倒灌进抽吸管道600的入口,能够降低该状态下液体从导流管630倒灌进入抽吸管道600中的风险;导流管630将液体向第一仓310的后侧时,由于抽吸管道600位于第一仓310的前侧,第一仓310后侧具有的较大空间,因此从抽吸管道600的后侧排出液体可以直接排入较大空间中,防止在抽吸管道600出口处发生堵塞。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6所示,抽吸管道600通过管道出口610与第一仓310连通,其中,管道出口610的外侧设有导流罩430,导流罩430不仅能够隔断管道出口610和吸气口320的作用,避免管道出口610中的液体未经气液分离就被直接进入吸气口320中,设置导流罩430后,由于导流罩430的作用从管道出口610抽出的气体和液体会经过至少两次转向,再被抽入吸气口320,转向过程中,液体会被甩出。进而和气体分离,使得气体能够从吸气口320进入第二仓410中,而液体在导流罩430中向上甩出,进而阻挡在导流罩430中并沿导流罩430的侧壁向下流动以汇集在第一仓310中,或从导流罩430下方经过时直接被甩入第一次底部;同时,导流罩430设置在管道出口610外侧,对管道出口610具有保护的作用,在主机身100倾斜或躺倒时,还可以减少第一仓310中液体震荡导致倒灌回流至管道出口610的风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导流罩430与第二壳体400下方连接;或如图6、图12、图14所示,第二壳体400底部向凹设形成上述的导流罩430,导流罩430与第二壳体400连接,可以随第二壳体400一起拆卸,进而方便对导流罩430和第一壳体300形成的第一仓310进行清洗,进一步的,导流罩430由第一壳体300的顶部朝向第二仓410的方向凹设以形成用于容纳管道出口610的空间,将第二壳体400和第一壳体300组合时,抽吸管道600会伸入第二壳体400凹设的空间了,压缩了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组合后的高度,使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更为紧凑,而其对于气液分离和对抽吸管道600出口的防护效果与导流罩430设置在第二壳体400的底部相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第二仓410内设有旋风分离装置440,其中,旋风分离装置440的出气口441与抽气口420连通,使得旋风分离装置440将进入第二仓410内的气液进行分离,利用气旋使液体甩出,进一步降低液体从抽气口420进入到抽吸装置500的风险,其中旋风分离装置440可以是主动旋风分离装置440,利用动力源带动叶轮形成气旋;也可以是被动旋风分离装置440,通过沿竖直方向设置漏斗状的分离仓和沿分离仓径向设置的进气口,通过进气产生气旋,如图8所示。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旋风分离装置440为电机442带动的环形叶轮443,其中,环形叶轮443的中部与抽气口420连通,环形叶轮443转动产生气旋,使得进入旋风分离装置440中的气液能够进行液体与气体分离,其中,液体在气旋的作用下从环形叶轮443的侧面甩出到第二仓410中,并从第二仓410底部流入第一仓310中,而气体则在抽吸装置500的抽吸作用下从环形叶轮443的中部进入抽气口420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9-图12所示,第二仓410内设有第一挡板450,第一挡板450设置在抽气口420与吸气口320之间,用于改变抽气口420与吸气口320之间的气流流向,气流流经第一挡板450边缘时会将液体甩出,同时增加气流流经的路径,使得气流的流速减慢,从而可以防止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再次被气流带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450倾斜设置,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气流流经的路径,同时还可以引导第一挡板450上的液体向下流动并落入第二仓410的底部,而后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二仓410的底部流入第一仓310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450的前侧高于第一挡板450的后侧,即气流在从吸气口320进入到抽气口420的过程中,由于吸气口320和抽气口420均设置在第一仓310的前侧,因此,气流需要从第一挡板450前侧的下方流经至第一挡板450后侧的下方,再从第一挡板450后侧的下方流经后侧的上方并流经至第一挡板450前侧的上方,其中由于从吸气口320处流出的气流中含水量最高,在此处向下倾斜设置的挡板可以将引导气流发生超过度的转向,增大气液分离效果,在增加气流流经的路径同时,对吸气口320处流出的气流起到了更好的气液分离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450与第二仓410的前侧连接,对第二仓410前侧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分隔,避免气流从位于第二仓410前侧吸气口320的和抽气口420直接连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450与第二仓410的后侧具有间隙451,使得气流能够从第一挡板450后侧的间隙451流经从第一挡板450后侧的上方,并从第一挡板450后侧的上方流经第一挡板450前侧的上方后进入抽气口420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19所示,第一挡板450朝向吸气口320的一侧设有挡水沿452,第一挡板450会直接阻挡吸气口320流出的气体,因此其下方会因水汽冲击附着形成液滴,当液滴沿第一挡板450下方流动至挡水沿452后会向下滴落,避免了这部分液滴流动至第一挡板450的边缘,再经过边缘处经过的气流吹散进而继续被气流带动抽入抽气口420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挡水沿452的位置与设置在第二仓410底部的漏水孔480的位置相对应,以便当液滴流动至挡水沿452时能够顺着挡水沿452滴落至漏水孔480中并从漏水孔480进入第一仓310内。
或者,挡水沿452的位置与设置在第二仓410内的吸气口320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当液滴流动至挡水沿452时会直接滴落至吸气口320中并从吸气口320进入第一仓310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第一挡板450至少有部分表面为疏水表面453,当第一挡板450下方形成的水滴沿第一挡板450流动至疏水表面453时,会因表面张力变化,无法继续沿疏水表面453流动,进而向下滴落至第二仓410的底部,其效果与在第一挡板450下方设置的挡水沿452相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抽气口420设置在第二仓410的前侧,当主机身100躺倒时,该侧为此状态下第二仓410的上方,即此时抽气口420距第二仓410中的液体液位的距离最远,降低了第二仓410中残留液体在躺倒时,沿抽气口420倒灌进入抽吸装置500的风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6所示,抽气口420的周侧设有第二挡水凸沿421,第二挡水凸沿421与第二仓410侧壁具有间距,以阻挡第二仓410侧上的壁挂液体水,示例性的,第二挡水凸沿421为环形,设置在抽气口420的周侧,在抽气口420对第二仓410进行抽吸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滴或水膜沿第二仓410侧壁向上被抽吸,第二挡水凸沿421能够防止这部分水滴或水膜继续沿侧壁继续流动进入抽气口42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2、图14所示,抽气口420呈扁平状,其中,抽气口420前后尺寸小于左右尺寸,在确保抽气口420大小的基础上,使抽气口420尽可能贴近前侧,以使主机身100处于躺倒状态时,第二仓410中的液体液位和抽气口420的最下侧距离更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仓410沿横向设置有第二挡板460,第二挡板460与第二仓410的顶部连接,第二挡板460位于抽气口420的后侧,当主机身100倾斜或躺倒时,第二挡板460可以阻挡从第二仓410后侧震荡至抽气口420的液体,防止这部分液体进入抽气口420,同时第二挡板460能够使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气体经过第二挡板460后,在第二挡板460底部发生转向,再向上进入到抽气口420中,进而将液体甩出,提高气液分离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仓410内还设置有第四挡板470,第四挡板470上侧与第二挡板460连接,第四挡板470朝向前侧倾斜设置,当气流经过第四挡板470时,能进一步增大气流的转向角度,提高气液分离的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第二仓410的底部倾斜设置,第二仓410设置有漏水孔480,漏水孔480位于第二仓410底部的最低处,使得第二仓410内的液体能够顺沿第二仓410的倾斜底部流动至最低处的漏水孔480,并进一步通过漏水孔480流入第一仓310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仓410底部设置有漏水孔480,漏水孔480位于第二仓410的前侧,当主机身100躺倒或倾斜时,漏水孔480与第一仓310的连通位置始终位于第一仓310的最上方,使第一仓310中的液体不易从漏水孔480倒灌进入第二仓410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4所示,第二壳体400下方或第一壳体300内设置有第一挡水凸沿321,第一挡水凸沿321位于吸气口320周侧,且第一挡水凸沿321与第一壳体300或第二壳体400的相邻侧壁具有间隙451,在吸气口320对第一仓310的抽吸的过程中,同样会因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滴或水膜沿第一仓310侧壁向上被抽吸,第二挡水凸沿421能够防止这部分水滴或水膜继续沿第一仓310侧壁继续流动进入吸气口32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第二壳体400下方或第一壳体300内沿横向设置有第三挡板330,第三挡板330位于吸气口320后侧,当主机身100倾斜或躺倒时,第三挡板330可以阻挡从第一仓310后侧震荡至吸气口320的液体,防止这部分液体进入吸气口32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仓310内设有可拆卸滤网340,滤网能够对从抽吸管道600进入的液体进行固液分离,当抽吸污水时,使得液体能够透过滤网流入第一仓310的底部,而液体中的固体垃圾则被分离在滤网的上方,当用户倾倒固体垃圾时,可以先将滤网及滤网上方的固体垃圾从第一仓310中取出,再对第一仓310中的液体进行倾倒,可以满足用户需要将固液垃圾分开倾倒的需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拆卸滤网340与第二壳体400可拆卸连接,使得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300分离时,第二壳体400能够连同滤网一同取出,而后再将滤网从第二壳体400上拆卸出来进行固体垃圾的倾倒,无需额外从第一壳体300取出滤网。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400内形成与抽气口420和吸气口320连通的封闭式腔体,封闭式腔体构成上述的第二仓410,使得抽吸装置500能够通过第二仓410为设置在第一仓310中的抽吸管道600提供抽吸力,以确保抽吸管道600内的抽吸力,此时无需额外隔绝第一仓310和第二仓41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二壳体400内形成有侧面敞口结构的半开放式腔体,抽气口420和吸气口320分别与腔体的上下两侧连通,第二壳体400装入第一壳体300后,半开放式腔体与第一壳体300的部分内侧壁形成上述的第二仓410,半开放设置的第二仓410在拆下第二壳体400后,能够对第二仓410进行清洗和维护。进一步的,第二壳体400的底部与第一壳体300的中部密封连接,以确保第二仓410内的封闭性,从而保证了抽气口420为吸气口320提供的抽吸力。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16所示,第二壳体400的底部外侧设置有密封圈720,第一壳体300内侧的另一者在密封处设置有径缩部710,所述径缩部710上方第一壳体300内径大于下方第一壳体300内径,第二壳体400的下部密封圈720抵接在径缩部710上,能够使得第二壳体400能够稳固地安装在第一壳体300的内部,同时,密封圈720与径缩部710抵接,使得密封圈720产生形变,进而能够使得密封圈720与第一壳体300之间密封更好,进而能够很好地隔离第一仓310和第二仓410,使得第一仓310和第二仓410能够相对独立。另外,由于密封圈720能够与第一壳体300的径缩部710以上的部位存在间隙451,因此,当第二壳体400从第一壳体300中取出时,仅需克服径缩部710与密封圈720刚开始分离时的摩擦力,分离后,后续的取出过程第二壳体400的下部密封圈720和第一壳体300内壁不再接触,无摩擦阻力,进而更加方便地将第二壳体400取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圈720包括密封圈720本体和多个密封唇722,多个密封唇722自密封圈720本体向外延伸,多个密封唇722抵接在径缩部710,以确保第一仓310的密封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密封唇722向外延伸的长度自第二壳体400的安装方向逐渐减少,方便第二壳体400插接在第一壳体300内,能够使得第二壳体400在安装过程中(即该密封圈720与径缩部710抵接到位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顺滑。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密封唇722的厚度自第二壳体400的安装方向逐渐减少,使得先与径缩部710接触的密封唇722更易形变进而继续与径缩部710作用,最后与径缩部710接触的密封唇722相较不易形变,进而保证到位时的密封,使得第二壳体400安装更顺畅,同时确保第二壳体400连接在第一壳体300后形成的第一仓310的密封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密封唇722沿密封圈720本体倾斜延伸并朝向第二壳体400的拆卸方向,便于第二壳体400的安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唇722向外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壳体300与第二壳体400的第二内壁的间隙451,小于第一壳体300与第二壳体400的第一内壁的间隙451。即在第一壳体300安装到位后,密封圈720能够与第一壳体300内壁抵接并密封,在第一壳体300未安装到位或取出时,密封圈720位于第一壳体300内壁,且未与第一壳体300内壁接触,进而避免在装入和取出的过程中产生额外的摩擦阻力,使得第二壳体400的安装和拆卸更顺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第二壳体400上安装有提手490,提手490与第二仓410活动连接,将第一壳体300第二壳体400安装在清洁设备上工作时,提手490活动至收纳状态,当需要分离第一壳体300和第二壳体400时,提手490活动至漏出状态,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提手490将第二壳体400从第一壳体300中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8)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吸底盘;
主机身,所述主机身与所述抽吸底盘转动连接;
抽吸管道,用于抽吸外部液体;
第一仓,所述抽吸管道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一仓上方设置有吸气口;
第二仓,所述第二仓设置在所述主机身,所述第二仓通过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二仓上方设置有抽气口;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通过所述抽气口与所述第二仓连通,依次通过所述第二仓和所述第一仓为所述抽吸管道提供抽吸外部液体的抽吸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口设置在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道用于将清洁设备运行所产生的污水混合物抽吸至所述第一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乎,所述第一仓由第一壳体形成,所述第二仓由第二壳体形成,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位于所述主机身;或,
所述第一仓由第一壳体形成,所述第二仓由第二壳体形成,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主机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乎,所述抽吸管道通过管道出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管道出口位于前侧,所述吸气口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管道出口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道通过管道出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管道出口设置在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道通过管道出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管道出口的前侧高度小于所述管道出口的后侧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道通过管道出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管道出口处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用于引导所述液体向前或向后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道通过管道出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管道出口的外侧设有导流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与所述第二壳体下方连接;或,所述第二壳体底部向凹设形成所述导流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仓内设有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出气口与抽气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为电机带动的环形叶轮,所述环形叶轮中部与抽气口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仓内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抽气口与吸气口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倾斜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前侧高于后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仓的前侧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仓的后侧具有间隙。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朝向所述吸气口的一侧设有挡水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沿的位置与设置在所述第二仓底部的漏水孔的位置相对应;或,
所述挡水沿的位置与设置在所述第二仓吸气口的位置相对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至少有部分表面为疏水表面,使得所述第二仓内的水汽或水滴能够汇集在所述疏水表面后滴落至所述第二仓的底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仓的前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口的周侧设有第二挡水凸沿,所述第二挡水凸沿与所述第二仓侧壁具有间距。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口呈扁平状,所述抽气口前后尺寸小于左右尺寸。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仓沿横向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仓顶部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抽气口的后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仓内还设置有第四挡板,所述第四挡板上侧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第四挡板朝向前侧倾斜设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仓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仓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位于所述第二仓底部的最低处。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仓底部设置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位于所述第二仓的前侧。
2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下方或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水凸沿,所述第一挡水凸沿位于所述吸气口周侧,所述第一挡水凸沿与第一壳体的相邻侧壁具有间隙。
2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下方或所述第一壳体内沿横向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所述吸气口后侧。
3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仓内设有可拆卸滤网。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滤网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与所述抽气口和所述吸气口连通的封闭式腔体。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有侧面敞口结构的半开放式腔体,所述抽气口和吸气口分别与所述腔体的上下两侧连通。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密封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内侧沿周向设置有径缩部,所述径缩部上方第一壳体内径大于下方第一壳体内径。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和多个密封唇,多个所述密封唇自所述密封圈本体向外延伸,多个所述密封唇抵接在所述径缩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密封唇向外延伸的长度自所述第二壳体的安装方向逐渐减少;和/或,
多个所述密封唇的厚度自所述第二壳体的安装方向逐渐减少;和/或,
多个所述密封唇沿所述密封圈本体倾斜延伸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拆卸方向;和/或,
所述密封唇向外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二内壁间隙,小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内壁间隙。
3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安装有提手,所述提手与所述第二仓活动连接。
CN202222176004.8U 2022-08-17 2022-08-17 清洁设备 Active CN218635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6004.8U CN218635925U (zh) 2022-08-17 2022-08-17 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6004.8U CN218635925U (zh) 2022-08-17 2022-08-17 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5925U true CN218635925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9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76004.8U Active CN218635925U (zh) 2022-08-17 2022-08-17 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5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59783B1 (en) Vacuum cleaner
JP2003135335A (ja) ダストカップと電気掃除機
US10898047B2 (en) Fluid collection system for floor maintenance machine
JP3898503B2 (ja) 建設機械
KR20110021552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습식집진장치
CN218635925U (zh) 清洁设备
JP2002089380A (ja) 建設機械
JP2010068903A (ja) 洗浄機能付きウエット&ドライ電気掃除機
CN112754374A (zh) 自移动清洁机器人
CN219166311U (zh) 污水箱及清洁设备
CN100417360C (zh) 湿式清洁装置
KR20100093446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JP5395561B2 (ja) 液体分離機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吸引装置
CN107581967A (zh) 一种表面清洁器
CN114587215A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8870184U (zh) 水箱及其清洁设备
CN115381353B (zh) 水循环系统及清洗机器人
JP3201593U (ja) 流出防止弁
CN220442597U (zh)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CN201042408Y (zh) 蒸汽吸尘器
WO2024011819A1 (zh) 多角度使用安全的清洗机
CN219050648U (zh) 水气分离装置及清洗机器人
CN215502759U (zh)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机系统
CN220344332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装置及清洁机
CN220124630U (zh) 一种吸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 Yunzhongcheng A2901, Wanke Yuncheng Phase 6, Dashi Er Road, Xili Community, Xi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building 7, No. 4, Xingye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ONGGUAN) Co.,Ltd.

Patentee before: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