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2597U -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2597U
CN220442597U CN202222175965.7U CN202222175965U CN220442597U CN 220442597 U CN220442597 U CN 220442597U CN 202222175965 U CN202222175965 U CN 202222175965U CN 220442597 U CN220442597 U CN 220442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suction
shell
housing
clea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759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云闽
杜虹作
郭盛家
杨博
王军
黄现安
纪江鸿
覃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759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259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3554 priority patent/WO2023093730A1/zh
Priority to EP22897813.6A priority patent/EP440646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2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25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清洁设备及其水箱,包括底盘、主机身、第一仓、第二仓、第一抽吸装置和第二抽吸装置,主机身与底盘转动连接,第一仓设于主机身,第二仓与第一仓连通,第一抽吸装置与第一仓连通,第一抽吸装置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的动力,第二抽吸装置提供将第一仓的液体驱动进入第二仓的动力。由于第二抽吸装置使得有第一仓到第二仓的液体驱动力的存在,可以使得清洁设备在晃动、倾斜、或是主机身躺倒的情况下液体从第二仓回流进第一仓的概率降低,甚至能完全阻止液体回流,进而也能降低液体从第一仓进入第一抽吸装置的概率或是完全避免液体进入第一抽吸装置。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背景技术
随着保洁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保洁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对地板、瓷砖、大理石等各种硬质地面的清洁维护领域中出现了各种洗地机,其工作原理一般是清洁组件前端的滚刷体转动以对地面进行清洁,在滚刷体旋转的同时有清水从滚刷体处流出,以便对地面的污渍、油污、杂质清洗进行洗刷,而后再通过负压器吸取回收脏污并存放在清洁设备中。
但是,在用户使用或维护洗地机时,清洁设备内的液体容易在主机身躺倒倾斜或晃动时,从污水仓或清水仓回流或被抽入负压器内,一方面由于负压器进水会影响清洁设备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进入负压器的水通过清洁设备壳体的间隙泄漏,对待清洁设备造成二次污染;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通常是限制清洁设备的主机身的躺倒角度,以降低水进入负压器的风险,而该解决方案会导致洗地机的使用角度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及其水箱,能够通过第一抽吸装置将外部液体抽吸至第一仓中,而后再通过第二抽吸装置将第一仓内的液体抽吸至第二仓中,降低或者完全阻止第一仓内的液体倒流进入第一抽吸装置中,尤其是清洁设备在晃动、倾斜、或是主机身相对于底盘处于躺倒状态时。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底盘;主机身,所述主机身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第一仓,所述第一仓设于所述主机身;第二仓,与第一仓连通;第一抽吸装置,所述第一抽吸装置与所述第一仓连通,第一抽吸装置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的动力;第二抽吸装置,所述第二抽吸装置与所述第二仓连通,所述第二抽吸装置提供将第一仓的液体驱动进入第二仓的动力。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还包括姿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清洁设备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仓,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仓内的容纳物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抽吸装置用于将清洁设备外部污物抽吸至所述第一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仓设于所述主机身;或,所述第二仓设于所述底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仓与所述第二仓通过漏液结构连通,以使所述第一仓内的液体能够排入所述第二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漏液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仓的后侧;和/或,所述漏液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仓的下部;和/或,所述漏液结构前后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左右方向的最小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抽吸装置通过第一抽吸通道与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二抽吸装置通过第二抽吸通道与第二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抽吸装置包括气体抽吸装置;所述气体抽吸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二仓的气体进行抽吸以使得第二仓内形成负压;和/或,所述气体抽吸装置的流量小于所述第一抽吸装置的流量;和/或,所述第一仓和所述第二仓通过漏液结构连通,所述气体抽吸装置抽吸口的横截面积与所述漏液结构的横截面积相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抽吸装置和气体抽吸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仓的负压小于所述第二仓的负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二仓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气体抽吸装置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仓位于所述主机身,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进气口位于第二仓的前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仓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仓位于所述主机身,所述进气口和/或第二抽吸通道在所述主机身的前后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在所述主机身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横截面积自所述进气口朝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引导壁,所述引导壁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内的气流沿弯曲路径从所述进气口流向所述出气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三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是否有水进入第二抽吸通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仓内设置有第二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仓内的液位。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进风口;和/或,第二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进风口的后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一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二仓;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装配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或,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主机身,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二抽吸通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壁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和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外壁形成所述第二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一仓,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内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一仓;所述第二抽吸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壁面,或,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壁面,且与所述第一仓隔绝,另一部分由第一壳体的部分外壁和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共同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壁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壁面上;或,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壁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从所述第二壳体露出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与所述主机身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气口与设置在所述主机身上的气体抽吸装置的抽吸口密封对接。
在一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的其余部分的所述第二抽吸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抽吸装置包括液体抽吸装置,所述液体抽吸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中;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液体抽吸装置的抽液端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液体抽吸装置的出液端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所述第一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所述第二仓;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装配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或,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主机身,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底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和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外壁形成所述第二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所述第一仓,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内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一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外壁设有扣手,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具有敞口;所述敞口朝向所述扣手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挤压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以对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周向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具有漏气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上方;所述漏气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敞口形成所述漏气部;和/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侧壁的侧部过滤孔,所述侧部过滤孔形成所述漏气部;和/或,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活动件,所述活动件至少形成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所述活动件之间或所述活动件与第一壳体的侧壁形成有缝隙,所述缝隙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所述缝隙形成所述漏气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可以至少包括一个相互活动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之间或所述活动件与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滑动或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外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共同围成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围绕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外侧,所述第二密封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围绕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活动装配于所述第二主体上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用于对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周向密封;或者,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四密封件周向密封,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五密封件周向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漏液结构,所述第二密封件围绕所述漏液结构设置;或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漏水缺口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漏液结构,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有密封条缺口,所述密封条缺口的位置与所述漏水缺口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吸污管道,所述吸污管道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污物抽入所述第一仓,所述吸污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仓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漏液结构与所述吸污管道的出口之间;所述第一仓内的所述吸污管道的出口至所述滤网的空间形成供固体垃圾容纳的固体垃圾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污管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进污管和与所述进污管连接的抽污管,所述抽污管用于将地面上的污物抽入所述进污管;
所述进污管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进污管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六密封件,用于填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进污管之间的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垃圾防漏管,所述吸污管道穿设在所述垃圾防漏管中;所述第六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垃圾防漏管的顶部或内侧壁上;和/或,所述垃圾防漏管的内壁上沿所述垃圾防漏管周向设置有凸沿,所述进污管的端面与所述凸沿抵接,所述吸污管的端面与所述凸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六密封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吸污管通孔,所述进污管穿设在所述吸污管通孔中,所述第六密封件设置在进污管外侧或设置在所述吸污管通孔的内壁。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另一种清洁设备,包括:底盘;主机身,所述主机身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第一仓,所述第一仓设于所述主机身;第二仓,与第一仓连通;第一抽吸装置,所述第一抽吸装置通过第一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装置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的动力,所述第一抽吸装置还通过第二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二仓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装置提供第一仓液体进入第二仓的动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包括吸污管道,所述吸污管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仓和外部;所述第一抽吸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仓的吸气口,所述第一抽吸装置通过所述吸气口与第一仓连通,以为第一仓提供负压;和/或,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包括全部或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仓侧壁上,所述第一抽吸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二仓连通,以为第二仓提供负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抽吸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横截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仓的负压大于第一仓的负压。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水箱,所述水箱被配置为安装于清洁设备的主机身,所述主机身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底盘转动连接,包括:第一仓,所述第一仓设于所述主机身,第一仓能够与第一抽吸装置连通,第一抽吸装置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的动力;第二仓,与第一仓连通;第二仓能够与第二抽吸装置连通,第二抽吸装置提供将第一仓的液体驱动进入第二仓的动力。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水箱,所述水箱被配置为安装于清洁设备的主机身,所述主机身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底盘转动连接;包括:第一仓,所述第一仓设于所述主机身;第二仓,与第一仓连通;第一抽吸装置,所述第一抽吸装置通过第一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装置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的动力,所述第一抽吸装置还通过第二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二仓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装置提供第一仓液体进入第二仓的动力。
本申请实施例设计了一种清洁设备及其水箱,包括底盘、主机身、第一仓、第二仓、第一抽吸装置和第二抽吸装置,其中,第一仓设置在主机身上,第一抽吸装置能够将外部液体抽吸至第一仓,而后第一抽吸装置或第二抽吸装置再将第一仓的液体抽吸至第二仓中,避免第一仓中的液体倒流进入第一抽吸装置中,影响第一抽吸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尤其是清洁设备在晃动、倾斜、或是主机身相对于底盘处于躺倒状态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的直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的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的躺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清洁设备的整体布局的一实施例;
图5清洁设备的整体布局的又一实施例;
图6清洁设备的整体布局的另一实施例;
图7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套设置时,第一仓和第二仓形成的一实施例;
图8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套设置时,第一仓和第二仓形成的另一实施例;
图9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套设置时,第一仓和第二仓形成的又一实施例;
图10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套设置时,第一仓和第二仓形成的再一实施例;
图11清洁设备水箱剖视图;
图12清洁设备躺倒状态下液位对比图;
图13第二抽吸通道的一实施例;
图14第二抽吸通道的另一实施例;
图15第一壳体嵌套设置在第二壳体时,第二抽吸通道设置的一实施例;
图16第一壳体嵌套设置在第二壳体时,第二抽吸通道设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7第一壳体嵌套设置在第二壳体时,第二抽吸通道设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18第一壳体漏气部的一实施例;
图19第一壳体漏气部另一实施例;
图20第一壳体漏气部又一实施例;
图21漏水通道的一实施例;
图22漏水通道的另一实施例;
图23清洁设备采用液体抽吸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24清洁设备采用液体抽吸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25清洁设备采用液体抽吸装置的又一实施例;
图26第一壳体拿取示意图;
图27滤网一实施例;
图28吸污管道示意图;
图29第一抽吸通道示意图;
图30第一抽吸通道再一示意图;
图31第六密封件的一实施例;
图32第六密封件的又一实施例;
图33第六密封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34第一抽吸装置为第二仓提供抽吸动力示意图一;
图35第一抽吸装置为第二仓提供抽吸动力示意图二;
图36第一抽吸装置为第二仓提供抽吸动力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清洁设备;
100、主机身;110、手柄;112、吸污管道;112a、抽污管;112b、进污管;112c、吸污管道的出口;
200、底盘;210、清洁件
300、水箱;
310、第一仓;310a、第一壳体;310b、顶壁;310c、侧壁;310d、漏气部;310e、活动件;310f第一主体;310g、第二主体;310h、前端面;310k、后端面;310m、端面;310n、吸污管通孔;
311、第一抽吸通道;
312、漏液结构;312a、漏水缺口;
313、提手;313d、转轴;313e、把手;313f、抵顶部;3131f、第一表面;3132f、第二表面;3133f、抵顶面;
314、到位提示装置;314a、到位凸起;314b、到位凹槽;314c、限位部;
315、容纳槽;316、固体垃圾室;317、吸气口;
318、挡水结构;318a、第一挡水部;318b、第二挡水部;318c、第三挡水部;
319、垃圾防漏管;319a、凸沿;
320、第二仓;320a、第二壳体;320b、第一内壁;320c、第二内壁;320d、第一抵接面;320e第二抵接面;
321、第二抽吸通道;321a、出气口;321b、进气口;321c、隔板;3211c、第一隔板;3212c、第二隔板;3213c、挡板;321d、导流口;321e、单位气流通道;321f、第一侧壁;321g、第二侧壁;321h、引导壁;321k、第一开口;321m、第二开口;
322、隔板架;325、敞口;326、径缩部;327、扣手;
330、第一密封件;
340、第二密封件;340a、第一密封部;340b、第二密封部;340c、密封本体;340d、密封唇;
350、滤网;350a、第一滤网;350b、第二滤网;350c、滤网底板;350d、滤网侧板;351、转动副;352、过滤孔;353转动安装部;
360、容纳物检测组件;361、第一检测组件;362、第二检测组件;363、第三检测组件;364、电连接件;365、触点;3611第一电极;3612、第二电极;3631、第五电极;3632、第六电极;367、连接孔;
390、第三密封件;
400、第一抽吸装置;
500、第二抽吸装置;
600、控制装置;
910、第四密封件;
920、第五密封件;
930、第六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3,清洁设备10具有主机身100和底盘200,主机身100转动设置在底盘200,主机身100具有供用户握持的手柄110,清洁设备10在工作过程中,用户握持手柄110,利用主机身100推动底盘200,以控制清洁设备10前进、后退或转向,以利用底盘200上的清洁件210实现待清洁表面的清洁。通常清洁设备10具有清水箱和污水箱,清水箱为清洁件210或地面供水,水能够湿润待清洁表面,以使得清洁件210能够更好的清洁地面的脏污。在清洁过程中,清洁设备10利用第一抽吸装置400(如风机等负压源)将产生的脏污回收到污水箱中,第一抽吸装置400需要和污水箱连通,然而当污水箱或污水箱的部分位于清洁装置的主机身100上时,清洁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主机身100会出现晃动、倾斜(与水平面相比)或水平(与水平面相比)的状态,污水箱中的水或水汽容易进入到第一抽吸装置400中,进而导致第一抽吸装置400进水,甚至损坏,尤其是主机身100与水平面的角度越小,第一抽吸装置400进水的概率越大。因此,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第一抽吸装置400不会进水,通常会限制主机身100能够相对于底盘200转动的角度,此种解决方案,使得清洁设备10无法清洁床底、沙发底等低矮区域。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设备10,包括底盘200、主机身100、第一仓310、第二仓320、第一抽吸装置400和第二抽吸装置500,其中,主机身100与底盘200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主机身100相对于底盘200转动连接,以使得主机身100可以在直立状态(如图1)、倾斜状态(如图2)、躺倒状态(如图3)等状态切换。其中,在主机身100的长度方向(如图1虚线方向)与底盘200(或是水平面)大致(如与竖直方向呈±10°)处于垂直时,清洁设备10为直立状态,通常该状态为清洁设备10的放置姿态;主机身100的长度方向与底盘200(或是水平面)之间处于锐角状态时,清洁设备10为倾斜状态,通常该状态为清洁设备10工作时的常规工作姿态;而主机身100的长度方向与底盘200(或是水平面)大致处于平行(如与水平方向呈±10°)时,清洁设备10为躺倒状态,通常该状态为清洁设备10工作时的极限工作姿态,用于清洁低矮区域,如床底、沙发底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为了清楚地表示方位,对清洁设备10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进行定义;如图1所示,前侧是指清洁设备10在非转弯状态下的前进一侧;后侧则是与前侧相反的一侧,即指清洁设备10在非转弯状态下背离前进方向的一侧;左侧则是用户朝前侧站立时的左手侧;右侧则是用户朝前侧站立时的右手侧。而对于主机身100来说,前侧是指主机身100向前摆动的一侧,后侧是指主机身100向后摆动的一侧,主机身100摆动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当主机身100为直立状态(如图1)时,前侧为清洁设备10在非转弯状态下的前进方向的一侧,当主机身100为躺倒状态(如图3)时,前侧为此时主机身100的上侧,后侧为此时主机身100的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仓310可以设于主机身100,第二仓320设于底盘20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均设于主机身100。第一抽吸装置400和第二抽吸装置500可以同时设置在主机身100上,或者第一抽吸装置400设置在主机身100上,第二抽吸装置500设置在底盘200上,甚至第一抽吸装置400和第二抽吸装置500还可以设置在清洁设备10的外部,本申请不加以限制。
对于如何形成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如图4-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a,第一壳体310a形成有上述的第一仓310,第二壳体320a形成有上述的第二仓320,第一壳体310a可以通过装配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320a的外部(如图5所示);或,第一壳体310a设于主机身100,第二壳体320a设于底盘200(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相互独立,因此二者可以如图4所示互相装配固定于主机身100,这里的装配设置是指通过卡扣、扣接等方式安装固定在一起;也可如图4所示,分隔设置,分别置于主机身100和底盘200上。或者,如图6所示,清洁设备10包括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a,第一壳体310a的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二壳体320a内。示例性地,如图7-10所示,第二壳体320a的部分内壁和第一壳体310a的部分外壁形成第二仓320;第一壳体310a形成所述第一仓310(如图7、8所示),或者,第一壳体310a的部分内壁与第二壳体320的部分内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一仓310(如图9、10所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外部的液体可以是污物(污物包括固液混合物、污水),也可以是清水。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抽吸装置400主要为外部液体进入第一仓310提供驱动动力。其中,外部是指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之外的部分。
当抽吸的液体是污水或固液混合物时,水箱300是污水箱,第一抽吸装置400能够对清洁设备10清洁过程中产生的污物进行回收至污水箱,以方便用户后续的处理。
当抽吸的液体是清水时,此时,第一抽吸装置400可以将外部清水抽入第一仓310中。当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组成的是污水箱时,清水可以对第一仓310和/或第二仓320进行清洗,以对水箱进行维护。
下文主要以外部液体是固液混合物或污水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6所示,第一抽吸装置400可以用于将清洁设备10清洁过程中所外部的污物(包括固液垃圾、污水等)抽吸至第一仓310内,以便对地面的污渍、油污或杂质进行回收。其中,清洁设备10还可以将外部的固体垃圾以及污水的混合物抽吸至第一仓310内,本申请不加以限制。清洁设备10的底盘200设置有清洁件210,用于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清洁件210可以是滚刷等清洁部件,主机身100的一端设置有手柄110,用于供用户握持,用户握持手柄110带动主机身100推动底盘200前进后退或转向。第一仓310设置在主机身100,第二仓320与第一仓310连通,第一抽吸装置400与第一仓310连通,使得第一抽吸装置400能够提供将外部的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310的动力。示例性的,第一抽吸装置400可以是风机等能够提供负压的大流量负压源,以便能够将外部的液体抽吸至第一仓310中。第二仓320与第一仓310连通,第二仓320可理解为通过第一仓310与第一抽吸装置400间接连通,当第一仓310与第二仓320之间的连通通道被截止时,第一抽吸装置400仅与第一仓310连通。
如图4-图10所示,第一仓310与第二仓320之间具有分隔件,以使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相对独立,进而通过分隔件阻碍第二仓320内的液体回流至第一仓310;而第一仓310与第二仓320连通是指两者之间具有供液体流通的通道,其中,“通道”包括但不限于孔、管道、缝隙等,该通道用于允许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进入第二仓320。
第二抽吸装置500与第二仓320连通,第二抽吸装置500能够提供将第一仓310的液体驱动进入第二仓320的动力,从而更进一步阻碍第二仓320内的液体从供液体流通的通道回流至第一仓310。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二抽吸装置500将第一仓310内的液体驱动至第二仓320,能够减少第一仓310内的液体量或者去除第一仓310内的液体,从而降低第一抽吸装置400进液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抽吸装置400是用于将外部的液体驱动至第一仓310,其抽吸路径较长,所需抽吸流量较大;而第二抽吸装置500用于将第一仓310内的液体驱动至第二仓320,其所需的抽吸流量可以稍小;当第二抽吸装置500为气体抽吸装置时,第二抽吸装置500也具有一定的进液风险。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当面临同样的被抽吸液体量时,抽吸流量越大抽吸装置所面临的进液风险越大。而由于将第一仓310内的液体驱动至第二仓320所需的抽吸流量可以较小,因此,可以选用抽吸流量较小的第二抽吸装置500,进而也使得液体进入第二抽吸装置500的风险较低。由于将第一仓310内的液体驱动至第二仓320所需的流量可以较小,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与第二抽吸装置500连通的抽吸通道的风阻,例如增加一些阻碍水和/或水汽进入第二抽吸装置500的阻挡结构,以进一步降低第二抽吸装置500进液风险。另外,第一抽吸装置400进液的风险也可以通过增加阻挡结构降低,由于需要保证第一抽吸装置400始终能够提供较大的抽吸流量,以维持将外部液体抽吸至第一仓310的状态,对于阻挡结构的设计可以稍微简单,以适当降低风阻,降低第一抽吸装置400进水的风险,同时也尽量不影响第一抽吸装置400始终提供较大的抽吸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抽吸装置500包括气体抽吸装置,所述第一仓310和所述第二仓320通过漏液结构312连通,所述气体抽吸装置500抽吸口的横截面积与所述漏液结构的横截面积相相近。相近是指两者面积差异较小。示例性的,如小于20平方毫米。将两者的横截面积设置地相近,能够使得第二抽吸装置500的“吸力”作用力能够接近1:1的作用到漏液结构312处,提高了第一仓310的液体通过漏液结构312进入第二仓320的流畅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抽吸装置400直接与第一仓310连通,且第一仓310中具有从外部回收的液体,清洁设备10在工作过程中,尤其是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被灌满或是主机身100在倾斜状态或躺倒状态下,第一仓310中的液体容易直接从第一仓310进入到第一抽吸装置400中,通过设置第二抽吸装置500,第二抽吸装置500与第二仓320连通,通过第二抽吸装置500提供将第一仓310的液体驱动进入第二仓320的动力,使第一仓310内的液体始终较少,这样能够尽量避免第一仓310内的液体在主机身100晃动、倾斜、或躺倒的情况下进入第一抽吸装置400中,从而降低第一抽吸装置400进液,造成二次污染,甚至损坏的风险。并且,第二抽吸装置500能够有效防止第二仓320中的液体回流至第一仓310中造成第一抽吸装置400的失效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抽吸装置400和第二抽吸装置500为互相独立的抽吸源,二者的抽吸功率可以独立控制。
示例性的,在第一抽吸装置400提供驱动动力使固液混合物、污水或清水进入第一仓310时,可能因环境因素调节抽吸功率,而第二抽吸装置500则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均保持较大功率将保证从第一仓310中抽吸液体进入第二仓3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清洁设备10包括水箱300,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形成于水箱300内。倘若收集的是污物,水箱300为污水箱。在清洁设备10处于直立状态时,第一仓310位于第二仓320的上方。其中,水箱300可拆卸安装在主机身100上,第一抽吸装置400和第二抽吸装置500设于主机身100,使得第一抽吸装置400能够将外部的液体抽吸至污水箱300的第一仓310中,第二抽吸装置500能够将第一仓310中的液体抽吸至第二仓320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清洁设备10还可包括第一检测组件361,第一检测组件361设置在第一仓310中,用于检测第一仓内的容纳物信息脏污量。示例的,如图第一仓310中可以设置有过滤网352,形成固液分离仓,此时容纳物信息可以指示为固体垃圾的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10、20-22,第一仓310与第二仓320通过漏液结构312连通,以使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二仓320。其中,漏液结构312可以是设置在第一仓310与第二仓320之间的漏水孔、漏水通道或者漏水间隙等,本申请不加以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漏液结构312所形成的漏液面积可以尽量小,以使得第一壳体310a的底壁的其余部分可以隔绝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而第二抽吸装置500的抽吸力集中在较小的漏液结构312上,能够将第一仓310中的液体快速吸入第二仓320中,如此,可以降低液体从第二仓320回流至第一仓310的风险或者是清洁设备10晃动时浪涌的液体返回至第一仓310,使得液体大部分留在第二仓320,减少第一仓310内的液体留存量,进而可降低第一抽吸装置400的进液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仓310位于第二仓320的上方时,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进入第二仓320的作用力可以包括液体的重力,以及第二抽吸装置500所提供的抽吸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22所示,漏液结构312可以设置在第一仓310的后侧如此,使得在主机身100向后倾斜或躺倒时,位于第一仓310后侧的漏液结构312可以正好处于第一仓310的最低点,以便在使用过程中或躺倒时更方便第一仓310的液体流入第二仓32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液结构312可以设置在第一仓310的下部。其中,第一仓310的下部是指第一仓310的侧壁310c更靠近底盘200的一侧或者底壁,漏液结构312设置在下部可以使主机身100倾斜或直立时,漏液结构312位于第一仓310的最下方,使第一仓310中的全部液体都可以通过漏液结构312流入第二仓3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漏液结构312设置在第一仓310的后侧下部,此时不论主机身100是倾斜、直立或躺倒,均能保证漏液结构312位于当时状态下第一仓310的最下方,使得第一仓310中的全部液体都可以通过漏液结构312流入第二仓32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1,漏液结构312其前后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左右方向的最小尺寸,能够更贴近于后侧,同时也保证了漏液结构312的流通效率。示例的,漏液结构312可以为扁平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抽吸装置500的选择可以是真空泵、风机等气体抽吸装置,也可以是水泵、蠕动泵等液体抽吸装置,当然,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只要能够提供将第一仓310内的液体驱动至第二仓320的动力即可。而下文先以第二抽吸装置500为气体抽吸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抽吸装置500包括气体抽吸装置500,其中,气体抽吸装置500与第二仓320连通,用于对第二仓320的气体进行抽吸以使得第二仓320内形成负压。如此,第一仓310中的液体除了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第二仓320外,气体抽吸装置500产生的负压力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将液体从第一仓310驱动至第二仓320的辅助力。气体抽吸装置500可以是真空泵、气泵、风机等能够对气体进行抽吸的装置。
如图4-6所示,第一抽吸装置400通过第一抽吸通道311与第一仓310连通,第二抽吸装置500通过第二抽吸通道321与第二仓320连通,使得第一仓310能够在第一抽吸装置400作用下产生负压力,以便外部的液体能够进入第一仓310内,而后第二仓320在第二抽吸装置500的作用下,将第一仓310中的液体抽入第二仓320中。示例性的,如图4、5所示,第二抽吸通道321为一抽吸接口;或者,如图6所示,第二抽吸通道321为一气路通道。
可以理解地,第一抽吸装置400和气体抽吸装置500处于工作状态时,在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连通处第一仓310的负压可以小于第二仓320的负压,以使得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能够顺畅流入第二仓320中;同时由于负压差的存在,在第一仓310中的污物能够很好的进入到第二仓320中,且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在清洁设备10倾斜、躺倒、晃动时,第二仓320中的液体也不会回流至第一仓310中,能够对第一抽吸装置400进行有效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仓310中设置过滤件,以将污物中的固体垃圾过滤停留在第一仓310中,而污物中的液体在气体抽吸装置的负压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下进入到第二仓320中。对于如何在第一仓310中设计过滤件,以及过滤件的具体形式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相比于相关技术,清洁设备10额外设置了第二抽吸装置500,当第二抽吸装置500为气体抽吸装置500时,和第一抽吸装置400类似,该气体抽吸装置500也面临了可能会进水导致损坏的问题,因此为进一步降低气体抽吸装置500(第二抽吸装置500)的进液风险,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10,第二抽吸通道321包括进气口321b和出气口321a,其中,进气口321b与第二仓320连通,出气口321a与气体抽吸装置500(第二抽吸装置500)连通,至于第二抽吸通道321的形状在此不加以限制。
示例性的,如图4-10所示,第二抽吸通道321的进气口321b可以位于第二仓320的前侧,如此设置,可以在清洁设备10处于躺倒状态时,使得进气口321b能够尽量远离第二仓320中的液面,以降低第二仓320内的液体吸入进气口321b中的概率。同时,由于在清洁设备10躺倒时,进气口321b离第二仓320的液面越远,能够利用的第二仓320的容积越大;例如,在清洁设备10躺倒状态下,进气口321b设置在第二仓320的前侧时,进入第二仓320的液体的高度可以逼近第二仓320的前侧,而如果将进气口321b设置在第二仓320的中部,为了降低液体从进气口321b进入第一抽吸装置400的概率,因此,只能控制进入第二仓320的液体的高度只能低于中部,前者可接受的液体高度更高,从而导致第二仓320的储液量不如将进气口321b设置在第二仓320的前侧。因此,将进气口321b设于第二仓320的前侧能增大第二仓320的有效利用容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10,第二抽吸通道321的进气口321b位于第二仓320的上方,这里的上方是指第二仓整体的上方,如此设置可以使得进气口321b能够远离第二仓320的液面,以降低第二仓320内的液体吸入第二抽吸通道321中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进气口321b在主机身100的前后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在主机身100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尺寸;示例性的,进气口321可以呈扁平状;倘若进气口321b的位置固定,进气口321b的形状如此设置,相当于在躺倒状态下进气口321b的开口的最低点能够尽量高,如此,在相同液位下,进气口321b的下方能够更加远离第二仓320内的液面,以减小第二仓320内的液体进入第二抽吸通道321的概率。同时,由于在清洁设备10躺倒时,进气口321b离第二仓320的液面越远,能够利用的第二仓320的容积越大。例如,如图12所示,在清洁设备10躺倒状态下,进气口321b为扁平状时,进入第二仓320的液体的高度可以更加逼近第二仓320的前侧,而如果将进气口321b设置在第二仓320不是扁平状而是前后方向的厚度增加,即在躺倒状态时,进气口321b的开口在高度方向上,则相当于降低开口位置,此时,为了降低液体从进气口321b进入第二抽吸装置500的概率,因此,只能控制进入第二仓320的液体的高度只能低于开口位置,相应的第二仓320的有效容积将会减小;因此将进气口321b设置为扁平状还能增大第二仓320的有效利用容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抽吸通道321整体也可以呈扁平状。
另外,进气口321b和/或第二抽吸通道321同时也位于第二仓320的前侧和/或上方,能够进一步降低液体进入进气口321b321的概率,以及增大第二仓320的有效容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二抽吸通道321的横截面积可以自进气口321b朝向出气口321a的方向逐渐减小,如此设置,可以使得进气口321b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大或宽地去设置,这样能够降低进气口321b完全被液体封堵的概率,这样即使进气口321b有部分被液体封堵,由于气体的流动性比液体的流动性大,气体抽吸装置在抽吸时仍然可以通过未被液体封堵的进气口321b的部分进行气体抽吸,因此,如此设置第二抽吸装置500仍可以继续工作,进而减小因进气口321b部分进水而导致第二抽吸装置500失效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沿第二抽吸通道321的抽吸方向,整个第二抽吸通道321的横截面积是逐渐减小的,即使有液体通过进气口321b进入第二抽吸通道321中,由于第二抽吸通道321的横截面积是逐渐减小的,被晃动进入第二抽吸通道321的液体容易撞击到第二抽吸通道321的内壁上,从而被第二抽吸通道321的内壁所遮挡,不易直接从出气口321a进入到气体抽吸装置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二抽吸通道321包括至少一个引导壁321h,引导壁321h用于引导第二抽吸通道321内的气流沿弯曲路径从进气口321b流向出气口321a。其中,利用引导壁321h在第二抽吸通道321内形成弯曲路径,即使有水气经进气口321b进入第二抽吸通道321,水气需遍历第二抽吸通道321内的弯曲路径才可能到达出气口321a;也就是说,水气经进气口321b到达出气口321a的路径变长,无疑增加了水气最终到达出气口321a后进入第二抽吸装置500的难度;此外,水气经过引导壁321h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水气分离以及水气遮挡的作用,防止水气沿第二抽吸通道321被直接抽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引导壁321h可以为第二抽吸通道321的侧壁弯曲形成;或者,第二抽吸通道321内包括弯曲的侧壁,弯曲的侧壁形成引导壁321h。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3、14所示,清洁设备10可以设置有第三检测组件363,用于检测是否有水进入第二抽吸通道321内,以降低气体抽吸装置500进入液体引起失效的风险;当检测到有水进入第二抽吸通道321时,可以控制关闭气体抽吸装置或减小气体抽吸装置的功率,以尽可能避免进入第二抽吸通道321中的液体进入气体抽吸装置。可选的,第三检测组件363可以是电极式的传感器,也可以是光电式的传感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二仓320内设置有第二检测组件362,用于检测第二仓320内的液位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测组件362为液位传感器,或有无水传感器。此时液位信息包括第二仓320内的液位具体信息,或是在晃动倾斜等情况下有水瞬间达到第二检测组件362的有无水信息。
示例性的,第二检测组件362的安装位置可以低于第二抽吸通道321的进风口321b,和/或,第二检测组件362的安装位置位于第二抽吸通道321的进风口321b的后方。第二检测组件362能够在液体或者液位到达其安装位置时触发有水信号,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二检测组件362不管是在直立状态还是在倾斜状态、躺倒状态,第二检测组件362相比于进风口321b都更加接近液面,因此能够在液体进入进风口321b之前触发报警,以降低液体从进风口321b进入到气体抽吸装置的概率。
下面对于如何形成第一仓310、第二仓320,以及第二抽吸通道321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清洁设备10包括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a,第一壳体310a形成有上述的第一仓310,第二壳体320a形成有上述的第二仓320,第一壳体310a通过装配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320a的外部(如图5所示),而装配的方式是指通过卡扣、扣接,卡接等方式将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安装在一起;或,第一壳体310a设于主机身100,第二壳体320a设于底盘200(如图4所示),此种设置方式,主机身100的重力能够减轻,使用户对主机身100执行推行或扭转等操作时能够更加轻松。
此时,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相互独立设置,第二抽吸通道321的出气口321a设置在第二壳体320上,且位于第二仓320顶部,用于与第二抽吸装置500的接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10,清洁设备10包括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a,第一壳体310a的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二壳体320a内,其中,第二仓320是由第二壳体320a的部分内壁和第一壳体310a的部分围合形成(如图6-10);而第一仓310的形成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为:第一仓310是由第一壳体310a形成(如图7、8),或是利用第一壳体310a的部分内壁和第二壳体320a的部分内壁共同围合形成(如图9、10)。
此时,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均安装于主机身100,且通过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a嵌套形成。第二抽吸通道321可以全部设置于第一壳体310a的壁面(如图19、20所示)或第二壳体320的壁面,即实体结构内部。或者,第二抽吸通道321的部分设置于第一壳体310a的壁面,且与第一仓310隔绝,另一部分由第一壳体310a的部分外壁和第二壳体320的部分内壁共同形成(如图21所示),形成第一仓310的第二壳体320的部分内壁和形成第二抽吸通道321的第二壳体320的部分内壁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16所示,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a嵌套设置,此时第一壳体310a的外壁开槽与第二壳体320a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二抽吸通道32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抽吸通道321的出气口321a设置在第二壳体320a的壁面上。
示例性的,如图6-10、15-17所示,第一壳体310a嵌套在第二壳体320中,第一壳体310a形成第一仓310,第一壳体310a底部和第二壳体320的部分内壁形成第二仓320,第一壳体310a上方与第二壳体320上方密封,其中出气口321a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320a中部第二仓320的上方,直接对第二仓320顶部进行抽吸,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320a的上部,并通过第一壳体310a外壁和第二壳体320内壁形成的第二抽吸通道321对第二仓320的顶部进行抽吸,出气口321a用于和第二抽吸装置500的接口对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17所示,第一壳体310a部分嵌套于第二壳体320a内,出气口321a设于第一壳体310a的壁面上,且位于第一壳体310a上从第二壳体320a露出的部分。
示例性的,如图15-17所示,该方案与图7-10中的方案相比,第一壳体310a的上方未完全被第二壳体320a嵌套,且第一壳体310a未被嵌套处开设有出气口321a,此时第二抽吸通道321开设在第一壳体310a的实体结构的内部,第一壳体310a下方开有第二抽吸通道321与第二仓320的连接口,且第一壳体310a内第二抽吸通道321与第一仓310a互相隔绝。该方案中,无需在第二壳体320a上加工出气口321a,能够保证第二壳体320的完整性,且由于第二壳体320更多的是用于存放液体的作用,第二壳体320的侧壁的完整,可以减小漏液情况的出现,进而可以提高第二壳体320容纳液体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310a或第二壳体320a与主机身100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在第一壳体310a或第二壳体320内的液体或脏污满态时,能够方便用户取下第一壳体310a和/或第二壳体320,用于对第一壳体310a和/或第二壳体320a里面的污物进行处理。出气口321a与设置在主机身100上的气体抽吸装置500的抽吸口密封对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当第二抽吸通道321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310a的壁面时,第二抽吸通道321的其余部分由第一壳体310a的外壁与第二壳体320a的内壁围合形成。
进一步地,如图11、13,清洁设备10可以包括第一密封部340a,所述第一密封部340a用于密封如上所述图21所示的第一壳体310a的外壁与第二壳体320a的内壁围合形成的其余部分的第二抽吸通道321。由于第一壳体310a的外壁与第二壳体320a的内壁围合形成的其余部分的第二抽吸通道321的周边均会存在缝隙,会使得在第二仓320的后侧的水亦或是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a的缝隙之间的水更加容易进入抽吸通道321中。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密封部340a,使得第二抽吸通道321的抽吸力能够集中在进气口321b,便于控制液体来源,进而方便对进气口321b的位置进行设置,使清洁设备10无论在躺倒状态、直立状态、倾斜状态都不会有太大进水风险。
当第一壳体310a的部分嵌套在第二壳体320中时,为了保证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相对独立(仅通过漏液结构312连通)且密封,进行如下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8,第一壳体310a与第二壳体320a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330,第一密封件330挤压于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a之间,以对第一壳体310a与第二壳体320a周向密封。此时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为完整的侧壁,第一密封件330用于将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a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使得第一壳体310a的部分外壁和第二壳体320a的部分内壁之间形成第二仓320,且保证第二仓320中的液体不会往外流造成泄漏,同时气体抽吸装置500抽吸的作用力也能作用到漏液结构3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5、17,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为不完整的侧壁,即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具有漏气部310d,第一壳体310a与所述第二壳体320a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件340,第一密封件330与所述第二密封件340沿第一壳体310a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密封件330在第二密封件340的上方。其中,漏气部310d位于第一密封件330与第二密封件340之间。由于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漏气部310d的存在,导致无法形成气密的第一仓310,因此,利用密封件和将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之间以及外界进行隔绝以保证相对独立地形成气密的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从而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内可形成负压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15、17,第一壳体310a的敞口325形成上述的漏气部310d。可以理解地,当第一壳体310a从第二壳体320中取出时,第一壳体310a设置敞口325可以方便第一仓310中脏污的倾倒,提升用户体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设有过滤孔352,侧部过滤孔352形成上述的漏气部310d,该过滤孔352可以对第一仓310的脏污进行固液分离,使得固体垃圾留在第一仓310中,液体在将第一壳体310a从第二壳体320a中拿出时,掉落至第二仓320中。同时,侧部过滤孔352的设置相对于敞口325设置来说,能够防止在将第一壳体310a从第二壳体320a中拿出时第一仓310中的垃圾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20所示,所述第一壳体310a包括至少一个活动件310e,所述活动件310e至少形成所述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所述活动件310e之间或与活动件310e与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形成有缝隙,所述缝隙位于所述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所述缝隙形成所述漏气部310d。由于活动件310e形成第一壳体310a的侧面,使得第一壳体310a在从第二壳体320取出的过程中,垃圾并不容易掉落,而同时为了方便处理第一仓310内的垃圾,进而将侧壁设置成活动件310e,以方便倒垃圾时用户进行操作。同时,活动件310e上同样可以设置过滤孔352,进一步加强固液分离。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310a可以至少包括1个相互活动的活动件310e,活动件310e为滑动连接、转动连接(示例的如图18-20),活动件310e之间的缝隙形成了上述的漏气部310d。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8所示,第一壳体310a包括第一主体310f和第二主体310g,第一主体310f活动装配于第二主体310g上部,即第一主体310f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二主体310g上。通常第一主体310f上方安装有保护第一抽吸装置400的海帕,第一主体310f与第二主体310g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390,第三密封件390用于对第一主体310f和第二主体310g之间周向密封;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一主体310f与第二主体310g间隔设置在第二壳体320a内以形成第一仓310,且第一主体310f与所述第二壳体320a之间通过第四密封件910周向密封,第二主体310g与第二壳体320a之间通过第五密封件920周向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3、17所示,第一壳体310a的部分外壁与第二壳体320a的部分内壁共同围成第二抽吸通道321的至少部分。其中,第二密封件340包括第一密封部340a和第二密封部340b,第一密封部340a围绕于第二抽吸通道321外侧,第二密封部340b沿第一壳体310a的周向围绕第一壳体310a,且第一密封部340a和所述第二密封部340b连接。此时的第二密封件340既起到形成第二抽吸通道321形状的作用,也能起到将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隔离的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外侧开设有漏水缺口312a,漏水缺口312a与第二壳体320a的内壁形成上述的漏液结构312;漏水缺口312a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310a底壁的外侧,第二密封件340上设有密封条缺口,密封条缺口的位置与漏水缺口312a的位置相对应。将漏水缺口312a设置在第二密封件340的密封缺口处,能使得在主机身100倾斜或躺倒时,漏液结构312设置在主机身100的后侧,使得漏水缺口312a能够更贴近后侧,以及处于较低的水位上,因此能够更加方便第一仓310的液体流入到第二仓320中,防止液体在第一仓310中积累,对第一抽吸装置400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这样的设置,在第一壳体310a从第二壳体320a上拆卸下来后该漏液结构312仅剩一个漏水缺口312a,从而方便对漏水缺口312a的清洁。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漏液结构312设置在第一壳体310a的底壁,第二密封件340围绕所述漏液结构312设置。
为了防止用户在取出第一壳体310a的过程中,不小心将第一壳体310a内部的污物洒落,因此,提出如下设计,
如图26所示,对于第一壳体310a嵌套设于第二壳体320a的实施方式,为便于第一壳体310a从第二壳体320a中取出,第二壳体320a外壁可以设有扣手327,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具有敞口325,敞口325朝向扣手327设置。扣手327能够用于用户拿持水箱300。敞口325朝向扣手327设置是为了方便污水箱300在取下后,用户在一只手(如图26中,如右手)拿住第二壳体320a的扣手327,另一只手(如图26中,左手)拿住第一壳体310a,将第一壳体310a沿大致水平的方向从第二壳体320a中取出,此时,第一仓310的开口大致朝向上,第一仓310中的污物由第一壳体310a的非敞口的侧壁310c遮挡,能够有效防止第一仓310内的污物掉落。
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二抽吸装置500为气体抽吸装置,而由于气体抽吸装置也具有一定的进水风险,为进一步解决气体抽吸装置的进水的问题,对第二抽吸通道321进行了气液分离设计,如设计隔板结构等。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抽吸装置500也可以为液体抽吸装置,液体抽吸装置本身可以允许液体通过,因此也不存在需要解决其进水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3-25,第二抽吸装置500包括液体抽吸装置500,液体抽吸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321中;其中,第二抽吸通道321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液体抽吸装置的抽液端连通,出液口与液体抽吸装置的出液端连通。此时,第二抽吸通道321和漏液结构312的通道为同一通道,液体抽吸装置用于将进入到第一仓310中的污水进行抽吸驱动进入第二仓320。该设置方式不用担心液体抽吸装置进水损坏的问题;为了使得液体抽吸装置能够更好工作,可进一步在第一仓310中设置滤网350,将第一仓310从外界抽吸进入的污物,进行固液分离,进而只需将分离出的污水通过液体抽吸装置驱动进入第二仓320中。同时,此种设置方式,无论清洁设备10处于倾斜、躺倒、晃动还是直立状态,都能够有效防止第二仓320中的液体回流至第一仓310中;也能保证第一仓310中的液体及时排出,防止第一抽吸装置400进水。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清洁设备10清洁待清洁面后产生的污物为固液混合物,而对于用户来说处理固液混合物并不容易,如果将固液混合物倒入下水道,存在把下水道堵塞的风险;如果将固液混合物倒入垃圾桶,又存在垃圾袋破损漏液的风险;对于上述特定的技术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清洁设备10还包括吸污管道112,吸污管道的出口112c与第一仓310连通。当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如图4、5所示相互独立时,吸污管道的出口112c与第一仓310直接连通。如图6-10所示,当第一壳体310a至少部分嵌套于第二壳体320时,吸污管道112包括抽污管112a和进污管112b,抽污管112a布置在清洁设备10的底盘200和主机身100,即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的外部,而进污管112b设置在水箱内部,进污管112b的出水口即吸污管道的出口112c,用于将从外部的污物驱动进入第一仓310中。第一抽吸装置400能够依次通过第一抽吸通道311、第一仓310和第一抽吸通道311抽吸气体形成负压,以将外部的脏污抽吸至第一仓310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示例性的,如图18、20、28所示,第一仓310内设有滤网350,滤网350设置在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的漏液结构312与吸污管道的出口112c之间;其中,第一仓310位于出口端的一侧形成供固体垃圾容纳的固体垃圾室316,使得第一抽吸装置400通过吸污管道112将外部的脏污抽吸至第一仓310中,而后第一仓310能够将脏污里的固体垃圾堆积在固体垃圾室316,而液体则通过漏液结构312流入或被第二抽吸装置500抽入第二仓320中,以实现固液分离。
设置滤网350能够将清洁过程中产生污物进行分离,分离成固体垃圾存放在第一仓310中,以及分离成液体存放在第二仓320中,如此设置能够方便用户对不同类型的脏污分离处理,以减小如堵塞下水道或液体洒落在地上等不好的用户体验的发生的概率。且此时,将分离出来的液体通过第二抽吸装置500(包括气体抽吸装置以及液体抽吸装置)驱动进去第二仓320中能提升第一仓310中空间的干燥程度,减少第一仓310中的水或水汽进入第一抽吸装置400的概率,甚至完全阻止;同时,也能提升固液垃圾的干燥程度,以便于减少用户在处理固体垃圾时由于滴水而产生的不良体验。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滤网350位于第一仓310的底部,即第一壳体310a的底壁的上方设置有滤网350,而漏液结构设置于滤网350的下方,如此,污物也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固液分离,滤网350上方形成固体垃圾室316用于堆积固体垃圾,滤网350的下方形成有漏液结构312可以使得从脏污中过滤出的液体流向第二仓320。
第一抽吸装置400在清洁设备10中常采用风机等能够产生负压的装置,第一抽吸装置400通过第一抽吸通道311和第一仓310连通,用于提供将清洁设备1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脏污抽吸回第一仓310的动力,然而脏污中通常带有水或者水汽,这些水或水汽容易经过第一抽吸通道311进入到第一抽吸装置400中,进而造成第一抽吸装置400的损坏或液体泄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如下改进: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9、30所示,第一壳体310a可以设有吸气口317,吸气口317用于将第一抽吸装置400与第一仓310连通,吸气口317的通道构成了上述第一抽吸通道311的一部分。第一抽吸装置400通过吸气口317为第一仓310提供抽吸动力,以便外部的脏污能够抽吸至第一仓310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310a嵌套设置于第二壳体320中时,由于需要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相对独立,进而保证气体抽吸装置的抽吸力尽量作用到漏液结构312上,因此第一壳体310a和第二壳体320之间尽可能的需要减少缝隙的存在,而由于用于对清洁装置产生的脏污进行回收的吸污管道112通过第二壳体320后再连通第一仓310,同时为了方便第一仓310内的垃圾处理,需要将第一壳体310a可拆卸的设置,因此,吸污管道112与第一壳体310a之间则形成了缝隙,为减小此缝隙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8-33所示,吸污管道112还包括设于第二壳体320a的进污管112b和与所述进污管112b连接的抽污管112a,所述抽污管112a用于将地面上的污物和污水抽入所述进污管112b,其中,进污管112b与第一仓310连通,且进污管112b与第一壳体310a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用于填充第一壳体310a与进污管112b之间的间隙,以保证第二抽吸装置500的吸力能够集中在漏液结构312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310a内设置有垃圾防漏管319,进污管112b穿设在垃圾防漏管319中,在取下第一壳体310a后,垃圾防漏管319能够防止第一仓310内的垃圾从与进污管112b连通的开口处向外掉落。进一步的,在垃圾防漏管319和进污管112b间可设置有第六密封件930,以隔绝进污管112b和第二仓320。其中第六密封件930可以是设置在垃圾防漏管319的顶部或内侧壁上方,这样可以减小在取放第一壳体310a的过程中进污管112b和垃圾防漏管319间密封圈带来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壳体310a的取放更加顺畅。其中第六密封件930也可以设置在垃圾防漏管319的底部,使得第六密封件930可以从第一壳体310a底部的垃圾防漏管319的开口装入,便于第六密封件930的装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2所示,垃圾防漏管319的内壁上沿垃圾防漏管319周向设置有凸沿319a,所述进污管112b的端面与所述凸沿319a抵接,所述进污管112b的端面与所述凸沿319a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件930,当进污管112b插入垃圾防漏管319且到位后,二者会对第六密封件930施加轴向的压力,且二者的装入和拆卸过程中,第六密封件930均未与另一部件接触,消除了密封圈在安装和取出过程中带来的摩擦阻力,使得第一壳体310a的取放更加顺畅。同时,由于第一壳体310a安装入第二壳体320时是过盈配合,能够使得第一壳体310a与第二壳体320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稳定,如此也能保证密封圈此处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310a设置有进污管通孔310n,其中,进污管112b穿设在进污管通孔310n中,第六密封件930设置在进污管112b外侧或设置在进污管通孔310n的内壁,进污管112b插入进污管通孔310n后,进污管112b和进污管通孔310n通过周面互相密封,降低了使用端面密封时,会因进污管112b未插接到位或密封圈没有安装到位而影响密封效果的可能性。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中第一密封件-第六密封件均可采用密封圈。
如图34-3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10,包括底盘200、主机身100、第一仓310、第二仓320和第一抽吸装置400,其中,主机身100与所述底盘200转动连接,第一仓310设于主机身100,第二仓320与第一仓310连通,第一抽吸装置400通过第一抽吸通道311与第一仓310连通,第一抽吸装置400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310的动力,第一抽吸装置400还通过第二抽吸通道321与第二仓320连通,第一抽吸装置400提供第一仓310液体进入第二仓320的动力,以便能够共用一个第一抽吸装置400为第一仓310提供将外部液体抽吸至第一仓310内的动力及为第二仓320提供将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进入第二仓320的的动力,第一抽吸装置400分别通过互相独立的第一抽吸通道311和第二抽吸通道321对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进行抽吸,当外部液体被抽入第一仓310后,气体通过第一抽吸通道311被抽出,液体通过将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连通的漏液结构312抽入第二仓320中储存起来,使得第一仓310内的液体始终较少,避免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被灌满,或在清洁设备10在晃动、倾斜或是处于躺倒状态时,避免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进入第一抽吸装置400中,且由于第一抽吸装置400还会对漏液结构312有一定的抽吸作用,能够有效防止第二仓320中的液体倒流至第一仓310中,结构简单实用。该方案与如图4-图6所示的方案相比,该方案只需采用第一抽吸装置400这一个动力源就能实现将外部液体抽吸回收,同时又能降低第一抽吸装置400进水的概率,能够节省成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清洁设备10包括吸污管道311,吸污管道311用于连通第一仓310和外部;第一抽吸通道311包括设置在第一仓310的吸气口317,第一抽吸装置400通过吸气口317与第一仓310连通,以为第一仓310提供负压,使得外部的液体能够从吸污管道311进入第一仓310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抽吸通道321包括全部或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310a的侧壁310c上,其中,第一抽吸装置400通过第二抽吸通道321与第二仓320连通,以为第二仓320提供负压,这样可以使得第一仓310中的液体除了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二仓320以外,还能利用第一抽吸装置400的抽吸力以辅助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能够加速进入第二仓320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抽吸通道31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抽吸通道321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一仓310于第二仓320能够在一个抽吸装置的作用下形成负压差,以便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能够更好地进入第二仓320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仓320的负压大于第一仓310的负压,使得第一仓310内的液体能够更好地进入第二仓320中。
如图1至图3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箱300,该水箱300被配置为安装于清洁设备10的主机身100,主机身100与清洁设备10的底盘200转动连接。其中,水箱300包括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第一仓310设于主机身100,第一仓310能够与第一抽吸装置400连通,第一抽吸装置400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310的动力;第二仓320与第一仓310连通,第二仓320能够与第二抽吸装置500连通,第二抽吸装置500提供将第一仓310的液体驱动进入第二仓320的动力。
如图1至3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箱300,该水箱300被配置为安装于清洁设备10的主机身100,所述主机身100与所述清洁设备10的底盘200转动连接。其中,水箱300包括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第一仓310设于所述主机身100;第二仓320,与第一仓310连通;清洁设备10的包括第一抽吸装置400,第一抽吸装置400通过第一抽吸通道311与第一仓310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0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310的动力,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0还通过第二抽吸通道321与所述第二仓320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装置400提供第一仓310液体进入第二仓320的动力。
本申请通过为清洁设备10或水箱300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仓310和第二仓320,且为第二仓320提供一个额外的动力以驱动第一仓310的液体进入第二仓320中,以降低与第一仓310连通的第一抽吸装置400进水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7)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主机身,所述主机身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
第一仓,所述第一仓设于所述主机身;
第二仓,与第一仓连通;
第一抽吸装置,所述第一抽吸装置与所述第一仓连通,第一抽吸装置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的动力;
第二抽吸装置,所述第二抽吸装置与所述第二仓连通,所述第二抽吸装置提供将第一仓的液体驱动进入第二仓的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姿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清洁设备的当前运动状态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仓,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仓内的容纳物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抽吸装置用于将清洁设备外部污物抽吸至所述第一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仓设于所述主机身;或,所述第二仓设于所述底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仓与所述第二仓通过漏液结构连通,以使所述第一仓内的液体能够排入所述第二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液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仓的后侧;和/或,
所述漏液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仓的下部;和/或,
所述漏液结构前后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左右方向的最小尺寸;和/或,
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水箱,所述第一仓和所述第二仓形成于所述水箱,所述漏液结构的面积与所述水箱横截面积占比的比例小于1/4;和/或,
所述漏液结构的面积为小于1平方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抽吸装置通过第一抽吸通道与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二抽吸装置通过第二抽吸通道与第二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抽吸装置包括气体抽吸装置;
所述气体抽吸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二仓的气体进行抽吸以使得第二仓内形成负压;和/或,
所述气体抽吸装置的流量小于所述第一抽吸装置的流量;和/或,
所述第一仓和所述第二仓通过漏液结构连通,所述气体抽吸装置抽吸口的横截面积与所述漏液结构的横截面积相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抽吸装置和气体抽吸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仓的负压小于所述第二仓的负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二仓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气体抽吸装置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仓位于所述主机身,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进气口位于第二仓的前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仓的上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仓位于所述主机身,所述进气口和/或第二抽吸通道在所述主机身的前后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在所述主机身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尺寸。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横截面积自所述进气口朝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引导壁,所述引导壁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内的气流沿弯曲路径从所述进气口流向所述出气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三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是否有水进入第二抽吸通道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仓内设置有第二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仓内的液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二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进风口;和/或,
第二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进风口的后方。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一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二仓;
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装配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或,
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主机身,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底盘;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壁面。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和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外壁形成所述第二仓;
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一仓,
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内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一仓;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壁面,或,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壁面,且与所述第一仓隔绝,另一部分由第一壳体的部分外壁和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共同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壁面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壁面上;或,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壁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从所述第二壳体露出的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与所述主机身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气口与设置在所述主机身上的气体抽吸装置的抽吸口密封对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的其余部分的所述第二抽吸通道。
2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抽吸装置包括液体抽吸装置,所述液体抽吸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中;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液体抽吸装置的抽液端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液体抽吸装置的出液端连通。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所述第一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所述第二仓;
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装配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或,
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主机身,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底盘。
2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和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外壁形成所述第二仓;
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所述第一仓,
或者,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内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一仓。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外壁设有扣手,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具有敞口;
所述敞口朝向所述扣手设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挤压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以对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周向密封。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具有漏气部;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还设有第二密封件;
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所述第二密封件的上方;
所述漏气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的敞口形成所述漏气部;
和/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侧壁的侧部过滤孔,所述侧部过滤孔形成所述漏气部;
和/或,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活动件,所述活动件至少形成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所述活动件之间或所述活动件与第一壳体的侧壁形成有缝隙,所述缝隙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所述缝隙形成所述漏气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可以至少包括一个相互活动的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之间或所述活动件与第一壳体的侧壁之间滑动或转动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的部分外壁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内壁共同围成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至少部分;
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围绕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外侧,所述第二密封部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周向围绕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活动装配于所述第二主体上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用于对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周向密封;
或者,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四密封件周向密封,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第五密封件周向密封。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漏液结构,所述第二密封件围绕所述漏液结构设置;或
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漏水缺口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漏液结构,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有密封条缺口,所述密封条缺口的位置与所述漏水缺口的位置相对应。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吸污管道,所述吸污管道用于将待清洁面上的污物抽入所述第一仓,所述吸污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仓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漏液结构与所述吸污管道的出口之间;所述第一仓内的所述吸污管道的出口至所述滤网的空间形成供固体垃圾容纳的固体垃圾室。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污管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进污管和与所述进污管连接的抽污管,所述抽污管用于将地面上的污物抽入所述进污管;
所述进污管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进污管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第六密封件,用于填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进污管之间的间隙。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垃圾防漏管,所述吸污管道穿设在所述垃圾防漏管中;所述第六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垃圾防漏管的顶部或内侧壁上;和/或,
所述垃圾防漏管的内壁上沿所述垃圾防漏管周向设置有凸沿,所述进污管的端面与所述凸沿抵接,所述吸污管的端面与所述凸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六密封件。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吸污管通孔,所述进污管穿设在所述吸污管通孔中,所述第六密封件设置在进污管外侧或设置在所述吸污管通孔的内壁。
42.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主机身,所述主机身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
第一仓,所述第一仓设于所述主机身;
第二仓,与第一仓连通;
第一抽吸装置,所述第一抽吸装置通过第一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装置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的动力,所述第一抽吸装置还通过第二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二仓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装置提供第一仓液体进入第二仓的动力。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设备包括吸污管道,所述吸污管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仓和外部;
所述第一抽吸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仓的吸气口,所述第一抽吸装置通过所述吸气口与第一仓连通,以为第一仓提供负压;和/或,
所述第二抽吸通道包括全部或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仓侧壁上,所述第一抽吸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二仓连通,以为第二仓提供负压。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吸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抽吸通道的横截面积。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仓的负压大于第一仓的负压。
46.一种水箱,所述水箱被配置为安装于清洁设备的主机身,所述主机身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底盘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仓,所述第一仓设于所述主机身,第一仓能够与第一抽吸装置连通,第一抽吸装置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的动力;
第二仓,与第一仓连通;第二仓能够与第二抽吸装置连通,第二抽吸装置提供将第一仓的液体驱动进入第二仓的动力。
47.一种水箱,所述水箱被配置为安装于清洁设备的主机身,所述主机身与所述清洁设备的底盘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仓,所述第一仓设于所述主机身;
第二仓,与第一仓连通;
第一抽吸装置,所述第一抽吸装置通过第一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装置提供将外部液体驱动进入第一仓的动力,所述第一抽吸装置还通过第二抽吸通道与所述第二仓连通,所述第一抽吸装置提供第一仓液体进入第二仓的动力。
CN202222175965.7U 2021-11-24 2022-08-17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Active CN220442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5965.7U CN220442597U (zh) 2022-08-17 2022-08-17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PCT/CN2022/133554 WO2023093730A1 (zh) 2021-11-24 2022-11-22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EP22897813.6A EP4406465A1 (en) 2021-11-24 2022-11-22 Cleaning device and water tank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5965.7U CN220442597U (zh) 2022-08-17 2022-08-17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2597U true CN22044259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8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75965.7U Active CN220442597U (zh) 2021-11-24 2022-08-17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25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3800B2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KR102656583B1 (ko) 로봇 청소기
CN2917530Y (zh) 集尘容器及装有这种集尘容器的电动吸尘器
KR20060119587A (ko) 진공 청소기
CN107811575B (zh) 手持型残留水吸入装置
KR102000611B1 (ko) 진공 청소기
KR20170124880A (ko) 진공 청소기
CN216495160U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WO2023124082A1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9166311U (zh) 污水箱及清洁设备
WO2023093730A1 (zh)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CN220442597U (zh) 清洁设备及其水箱
CN219578807U (zh) 洗地机
WO2023124015A1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KR20190007293A (ko) 진공 청소기
CN216854606U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6854603U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115813285A (zh) 清洁机器和清洁系统
CN114587215A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114601400A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WO2023093141A1 (zh) 清洁设备及其污水箱
CN114587217A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8870184U (zh) 水箱及其清洁设备
CN218635925U (zh) 清洁设备
CN216854602U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