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6922U - 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 - Google Patents

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16922U
CN218616922U CN202223214676.XU CN202223214676U CN218616922U CN 218616922 U CN218616922 U CN 218616922U CN 202223214676 U CN202223214676 U CN 202223214676U CN 218616922 U CN218616922 U CN 218616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rriage
panel
compartment
upright pos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46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彦华
李华田
张俊鹏
赵建江
陈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Zhumadian CIMC Huajun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46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16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16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16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部件的生产及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厢板结构包括框架、下厢板以及上厢板。框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立柱以及连接于两立柱之间的横梁,横梁设置于立柱的中部区域。下厢板设置于两立柱之间,并位于横梁的下方;上厢板设置于两立柱之间,并位于横梁的上方,两立柱之间减少了横梁的数量且省略了竖梁从而减轻自重。上厢板包括交替相连的波峰部和波谷部,通过将上厢板折弯形成相连的波峰部和波谷部以增加了上厢板的强度,减少自重的同时能够保证结构强度。由于减少了横梁数量和省略了竖梁,在制作工艺上也减少了焊接量,使工艺更加简单。

Description

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部件的生产及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对半挂车运输规范越来越严格。标吨运输情况下,为了能够达到更多载重,一种好的选择就是轻量化车厢。其中厢板作为侧包围件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半挂车厢板多为一体结构,为增加厢板结构的强度需增加多道横梁和竖梁。但是厢板结构的自重就会较重,不符合当前市场减重需求,如果减轻自重就只能减少横梁和竖梁的数量就会导致厢板强度不足,并且在制作时焊接量大导致工艺繁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进而克服减轻自重的同时强度不足的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厢板结构,用于半挂车车厢,包括:
框架,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立柱以及连接于两所述立柱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中部区域;
下厢板,其设置于两所述立柱之间,并位于所述横梁的下方;
上厢板,其设置于两所述立柱之间,并位于所述横梁的上方;所述上厢板包括交替相连的波峰部和波谷部。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波峰部向外侧凸伸,且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所述波峰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波谷部的宽度。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所述下厢板包括两端板以及位于两所述端板之间的辅板,所述端板的其中一侧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辅板位于两所述端板之间,且所述辅板包括交替设置的凸起部和凹陷部。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所述厢板结构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位于所述横梁的下方,所述斜撑位于所述辅板两侧,且所述斜撑位于所述端板的外侧,所述凹陷部向内凸出,且所述斜撑的一端与所述辅板的凹陷部连接。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所述辅板的两端均为所述凹陷部,所述端板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凹陷部的外侧。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向外凸出,所述凸起部上设有用于安装油缸的安装孔。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所述厢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两所述立柱顶部的帽檐,所述帽檐包括帽檐本体,所述帽檐本体上间隔设有向下凸伸的至少两凸条,各所述凸条平行于所述横梁;
各所述凸条的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所述厢板结构还包括对应的两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与两所述立柱对应连接,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卡槽;
所述卡槽与所述凸条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凸条卡置于所述卡槽中。
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卷曲部,所述卷曲部由所述支撑板下边缘向内部折弯。
在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半挂车车厢,包括底板以及上述厢板结构,所述厢板结构垂直设于所述底板。
本公开方案的一种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厢板结构包括框架、下厢板以及上厢板。框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立柱以及连接于两立柱之间的横梁,横梁设置于立柱的中部区域。下厢板设置于两立柱之间,并位于横梁的下方;上厢板设置于两立柱之间,并位于横梁的上方,两立柱之间减少了横梁的数量且省略了竖梁从而减轻自重。上厢板包括交替相连的波峰部和波谷部,减少自重的同时能够保证结构强度。
本公开中,在横梁的上下方安装上厢板和下厢板,本设计只需要一个横梁且省略了竖梁,从而减轻了自重。通过将上厢板折弯形成相连的波峰部和波谷部以增加了上厢板的强度,减少自重的同时能够保证结构强度。由于减少了横梁数量和省略了竖梁,在制作工艺上也减少了焊接量,使工艺更加简单。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厢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厢板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厢板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厢板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厢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板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板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帽檐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帽檐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板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框架;110、立柱;120、横梁;130、加强梁;200、下厢板;300、上厢板;310、波峰部;320、波谷部;400、端板;500、辅板;510、凸起部;520、凹陷部;530、安装孔;600、斜撑;700、帽檐;710、帽檐本体;711、平檐部;712、竖檐部;720、凸条;800、支撑板;810、卡槽;820、卷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半挂车车厢,半挂车车厢用于承载货物,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对半挂车运输规范越来越严格。标吨运输情况下,为了能够达到更多载重,一种好的选择就是轻量化车厢。半挂车车厢包括底板和厢板结构,其中厢板结构作为侧包围件尤为重要。底板连接底盘,厢板结构垂直设于底板上形成载斗。厢板结构包括前厢板和侧厢板,本实施例中的厢板结构可以作为前厢板和/或侧厢板,在减轻自重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结构强度。其中,以下实施例中将以厢板结构运用于前厢板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载斗的装载区为车厢的内侧,相对于装载区的一侧为外侧;其中连接于底板的一方为下方,相对于底板的一方为上方。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厢板结构,参照图1和图2所示,该厢板结构包括框架100、下厢板200以及上厢板300。框架100起主要的支撑作用,框架100包括两立柱110和横梁120,两立柱110平行间隔设置,横梁120设置于立柱110的中部区域。下厢板200设置于两立柱110之间,并位于横梁120的下方。上厢板300设置于两立柱110之间,并位于横梁120的上方。上厢板300的结构强度大于下厢板200的结构强度,通过上厢板300和下厢板200将框架100的间隔处封装形成厢板结构。
本实施例中,框架100的立柱110为中空结构,立柱110的一侧设有与中空结构连通的开口;开口处封装有封板,能够减轻自重。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横梁120垂直焊接于立柱110之间,将立柱110之间的间隔处分隔形成上安装区和下安装区,上安装区的高度高于下安装区的高度。上安装区安装有结构强度更强的上厢板300,下安装区安装有结构强度弱于上厢板300的下厢板200,通过这样的结构优化提高厢板的整体强度和减少成本。
参照图2所示,框架还包括加强梁130,加强梁130设于立柱110底部以加强立柱110底部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4和图5所示,上厢板300为弯折板,通过冲压工艺在上厢板300的表面上冲压形成波峰部310和波谷部320,波峰部310和波谷部320交替相连。其中波峰部310沿立柱110的长度方向向外凸伸,即波峰部310沿立柱1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向装载区外凸伸;波谷部320沿立柱110的长度方向向内凸伸,即波谷部320沿立柱1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向装载区外凸伸。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波峰部310的宽度方向以及波谷部320的宽度方向平行于横梁方向,波峰部310的宽度小于波谷部320的宽度,波峰部310能够替代现有厢板结构中的竖梁,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同时为了减少冲压的次数将波峰部310的长度设为小于波谷部320的长度,节约工序时间。
参照图2所示,上厢板300安装在上安装区后,两侧与立柱110焊接,上方与立柱110平齐,下方与横梁120焊接,避免在上安装区出现缝隙,防止装载货物时出现泄露。
本实施例中,波峰部310和波谷部320需满足整体强度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波峰部310与波谷部320的宽度。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下厢板200包括两端板400以及位于两端板400之间的辅板500,辅板500沿立柱110的长度方向设置,辅板500位于两端板400之间,端板400的其中一侧与立柱110连接,另一侧与辅板500连接。辅板500包括交替设置的凸起部510和凹陷部520,其中凸起部510平行于立柱110的长度方向向外凸伸,凹陷部520平行于立柱110的长度方向向内凸伸。能够方便安装其他的零部件,也能够增加辅板500的强度。
参照图2所示,端板400为平板,两端板400焊接于辅板500两侧,且每个端板400相对侧焊接于立柱110,在下安装区避免出现缝隙,防止装载货物时出现泄露。其中,两端板400的宽度相同,两端板400对称设于辅板500的两侧,两个相同的端板400在制造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模具和设备,使工艺更加简单。
参照图6和图7所示,辅板500的两端均为凹陷部520,端板400连接于对应的凹陷部520的外侧,焊接时两端的凹陷部520朝向内侧,即凹陷部520朝向装载区的一侧。以使内侧更加平整,能够避免卸货时货物积留在凹陷部520。
参照图6和图7所示,两端的凹陷部520的宽度小于中间凹陷部520的宽度,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节省材料,降低辅板500的成本。凸起部510向外凸出,凸起部510上设有安装孔530,能够用于安装油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一个辅板500和一个端板400,端板400和辅板500连接,端板400的一侧连接立柱110,辅板500的一侧连接另一立柱110,这样能够使工艺更加简单。
参照图2所示,厢板结构还包括斜撑600,斜撑600为中空结构,能够减轻自重。斜撑600位于横梁120的下方,且斜撑600倾斜设于下安装区,斜撑600位于端板400的外侧,能够起到加强端板400结构强度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端板400为两个,辅板500为一个时,斜撑600设置两个,两斜撑600对称倾斜设于安装区,两斜撑600的上方焊接于辅板500和横梁120,下方焊接于立柱110,在下安装区形成梯形结构,能够起到更好支撑效果。两斜撑600分别位于辅板500两侧,且斜撑600位于端板400的外侧,每个斜撑600焊接于端板400且朝外,对端板400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凹陷部520向内凸出,且斜撑600的一端与辅板500的凹陷部520焊接,使焊接更方便。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端板400为一个,辅板500为一个时,斜撑600设置一个,斜撑600的上方焊接于辅板500和横梁120,下方焊接于立柱110。斜撑600焊接于端板400且朝外,对端板400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凹陷部520向内凸出,且斜撑600的一端与辅板500的一个凹陷部520连接,另一凹陷部520与立柱110焊接,使焊接更方便。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厢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两立柱110顶部的帽檐700,帽檐700设于立柱110的上方,能够对车头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货物溢出砸在车头上。
参照图8和图9所示,帽檐700包括帽檐本体710,帽檐本体710上间隔设有向下凸伸的至少两凸条720,优选两个凸条。各凸条720平行于横梁120;各凸条720的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即从帽檐本体710上冲压形成梯形结构,能够加强帽檐700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9所示,帽檐主体710包括平檐部711和两竖檐部712,两竖檐部712一体设于平檐部711的两侧,且两竖檐部712向同一方向延伸以形成U形结构。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厢板结构还包括对应的两支撑板800,两支撑板800分别设于U形结构的两侧,且两支撑板800与两立柱110对应连接。各支撑板800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卡槽810,卡槽810与凸条720一一对应设置,卡槽810为与梯形结构对应的梯形槽,且凸条720卡置于卡槽810中,以能够使积水从凸条720中向两侧流出。
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支撑板800包括卷曲部820,卷曲部820由支撑板800下边缘向内部折弯,能够增加支撑板800下边缘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10所示,支撑板800底部由靠近上厢板300的一侧向远离上厢板300的一侧倾斜,支撑板800底部处于悬空状态,在满足强度的情况下倾斜设置能够减少用料。其倾斜角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本公开中,在横梁120的上下方安装上厢板300和下厢板200,本设计只需要一个横梁120且省略了竖梁,从而减轻了自重。通过将上厢板300折弯形成相连的波峰部310和波谷部320以增加了上厢板300的强度,减少自重的同时能够保证结构强度。由于减少了横梁120数量和省略了竖梁,在制作工艺上也减少了焊接量,使工艺更加简单。并且在上厢板300上方设置帽檐700能够对车头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设有)”、“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公开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公开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厢板结构,用于半挂车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立柱以及连接于两所述立柱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中部区域;
下厢板,其设置于两所述立柱之间,并位于所述横梁的下方;
上厢板,其设置于两所述立柱之间,并位于所述横梁的上方;所述上厢板包括交替相连的波峰部和波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峰部向外侧凸伸,且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所述波峰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波谷部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厢板包括两端板以及位于两所述端板之间的辅板,所述端板的其中一侧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辅板位于两所述端板之间,且所述辅板包括交替设置的凸起部和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板结构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位于所述横梁的下方,所述斜撑位于所述辅板两侧,且所述斜撑位于所述端板的外侧,所述凹陷部向内凸出,且所述斜撑的一端与所述辅板的凹陷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板的两端均为所述凹陷部,所述端板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凹陷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向外凸出,所述凸起部上设有用于安装油缸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两所述立柱顶部的帽檐,所述帽檐包括帽檐本体,所述帽檐本体上间隔设有向下凸伸的至少两凸条,各所述凸条平行于所述横梁;
各所述凸条的尺寸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厢板结构还包括对应的两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与两所述立柱对应连接,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卡槽;
所述卡槽与所述凸条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凸条卡置于所述卡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卷曲部,所述卷曲部由所述支撑板下边缘向内部折弯。
10.一种半挂车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厢板结构,所述厢板结构垂直设于所述底板。
CN202223214676.XU 2022-11-30 2022-11-30 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 Active CN218616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4676.XU CN218616922U (zh) 2022-11-30 2022-11-30 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4676.XU CN218616922U (zh) 2022-11-30 2022-11-30 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16922U true CN218616922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53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4676.XU Active CN218616922U (zh) 2022-11-30 2022-11-30 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16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2203Y (zh) 铁路普通平车用敞口货物箱
CN210212375U (zh) 具有底架组成的粮食漏斗车
CN202923451U (zh) 自卸车厢及自卸车
CN201856823U (zh) 新型框架式车厢及使用该车厢的汽车
CN218616922U (zh) 厢板结构及半挂车车厢
CN111114563B (zh) 铁路共用平车
CN211223010U (zh) 一种新能源货车电池包支架框架
CN106005050A (zh) 钢铝混合结构栏板车
CN112026808B (zh) 侧墙单元、车体及轨道车辆
CN103332223A (zh) 一种整体承载底架及全承载货厢
CN210912161U (zh) 底部加强型轻量化自卸车厢结构
CN110843495A (zh) 一种新能源货车电池包支架框架
CN210416744U (zh) 一种低平板半挂车的固定后坡道车架结构
CN113581301A (zh) 一种车厢及电动车
CN217623810U (zh) 一种运输厢体以及运输设备
CN216102436U (zh) 一种多功能前厢及其半挂车
CN2241092Y (zh) 厢式半挂车
CN210191604U (zh) 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
CN219790328U (zh) 一种防涨箱货栏结构
CN217623548U (zh) 一种铁路平车及其车体
CN215752686U (zh) 一种车厢加强边框结构
CN220947988U (zh) 一种用于多级均衡铁路平车的中底架及底架组件
CN114524024B (zh) 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和侧板组装方法
CN220130229U (zh) 一种车厢底板与副架安装结构
CN217416849U (zh) 一种框架式箱顶板及仓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