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6874U -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16874U
CN218616874U CN202222385738.7U CN202222385738U CN218616874U CN 218616874 U CN218616874 U CN 218616874U CN 202222385738 U CN202222385738 U CN 202222385738U CN 218616874 U CN218616874 U CN 218616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mounting
subframe
side wall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857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治辉
马祖国
施报伟
彭志伟
朱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Yizhe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EVC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EVC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857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16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16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16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包括副车架、稳定杆、将稳定杆组装在副车架上的固定座及安装螺柱,所述副车架包括两对侧壁,其中每对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安装螺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柱体位于所述第二侧壁外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总成,安装螺柱固定副车架和稳定杆,将安装螺柱设计成外径不同的两部分,使得安装时可方便地从副车架外侧对安装螺柱进行焊接,减少了安装难度,同时提高了副车架的受力强度。

Description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连接轮边系统和车身的桥梁,为稳定杆、转向器、摆臂拉杆、电机等零部件提供安装点,并固定在车身上,起到轮胎和车身之间力或力矩的传递作用。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布置在副车架正上面,通过在副车架上焊接安装螺柱或螺母,以和稳定杆进行装配,组装完成后,副车架带稳定杆一起与车身进行装配。但是此过程中可能会因干涉导致对安装螺栓或螺母焊接时不方便,或者焊接时副车架的单面受力,导致整个副车架受力较差。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副车架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方便焊接且整体受力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稳定杆、将稳定杆组装在副车架上的固定座及安装螺柱,所述副车架包括两对侧壁,其中每对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安装螺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外侧,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侧壁内侧,所述第二柱体位于所述第二侧壁外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组装在所述第二侧壁外侧,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固定座共同夹持所述第二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螺柱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柱体为光滑柱体,所述第二柱体上设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包括两个与所述副车架连接的固定片及位于所述固定片之间的弧形卡箍,所述稳定杆位于所述弧形卡箍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螺母,所述第二柱体穿过所述固定片后与所述安装螺母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柱体的直径为12mm,所述安装螺母的孔径为12mm。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卡箍内设有衬套,所述衬套套设在所述稳定杆上,所述衬套为橡胶衬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副车架总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副车架总成,稳定杆通过固定座和安装螺栓安装在副车架的第二侧壁上。安装螺柱包括外径不同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第一柱体一端焊接在第一侧壁外侧,另一端抵接在第二侧壁内侧,使得组装副车架总成时,方便从第一侧壁的外侧焊接,提高焊接便利性。同时,第二柱体从第二侧壁伸出后与固定座固定在一起,使得第二侧壁内外两侧都能受力,提高了第二侧壁受力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副车架总成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副车架与稳定杆连接部位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图1中副车架与稳定杆连接部位的另一角度的局部立体图;
图4为副车架与安装螺柱组装过程中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稳定杆与固定座组装后的后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副车架;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安装螺柱;131、第一柱体;132、第二柱体;14、安装螺母;15、垫片;200、稳定杆;300、固定座;31、固定片;311、第三安装孔;32、弧形卡箍;321、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副车架总成,副车架总成设于车辆内。如图1至图5所示的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100、稳定杆200、将稳定杆200组装在副车架100上的固定座300及安装螺柱13,稳定杆200固定在副车架100和固定座300之间。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副车架100包括两对侧壁,其中每对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侧壁11上设有一对第一安装孔,第二侧壁12上设有一对第二安装孔。
安装螺柱13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设置,并将固定座300固定在第二侧壁12上。安装螺柱13包括第一柱体131和第二柱体132,第一柱体131的外径大于第二柱体132的外径。第一柱体131为光滑柱体,第二柱体132上设有螺纹,第二柱体132的直径为12mm。
第一安装孔的孔径等于第一柱体131的外径,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大于等于第二柱体132的外径且小于第一柱体131的外径。
组装至副车架100时,第一柱体131一部分位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第一柱体131的一端焊接在第一侧壁11的外侧,另一端与第二侧壁12的内侧相抵接。第二柱体132位于第二侧壁12外并与固定座300相固定。从副车架100的第一侧壁11外侧将安装螺柱13焊接在副车架100上,安装螺柱13与副车架100之间无干涉,方便安装。
副车架总成还设有安装螺母14和垫片15,垫片15设在第二侧壁12外部,安装螺母14设在垫片15外侧,安装螺母14的孔径为12mm。安装螺母14通过与第二柱体132的螺纹配合将副车架10与固定座300固定。
如图5所示,固定座300包括两个与副车架100连接的固定片31及位于固定片31之间的弧形卡箍32。通过将固定片31固定至副车架100上,可以将稳定杆200固定至弧形卡箍32和副车架100之间。固定片31上设有第三安装孔311,第二柱体132穿过第三安装孔311与安装螺母14配合。
弧形卡箍32的直径大于稳定杆200的外径,弧形卡箍32内还设有环形衬套321,衬套321优选地采用橡胶衬套。安装时,先将衬套321套设在稳定杆200上,然后再将弧形卡箍32安装在衬套321外部。
安装时,先将安装螺柱13定位在副车架100上,随后从副车架100外部将第一柱体131的一端焊接在第一侧壁11上,第一柱体131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侧壁12的内侧。第二柱体132从第二侧壁12伸出,随后将组装后的稳定杆200与固定座300安装到第二柱体132上。再将垫片15安装在第二柱体132上,并用安装螺母14将第二柱体132锁紧。
安装后,第一柱体131与第二侧壁12的内侧相抵接,第一柱体131和固定座300共同夹持第二侧壁12。该结构使得第二侧壁12内外两侧均可受力,在组装或焊接时提高第二侧壁12的受力强度。
本申请提供的副车架总成,稳定杆200通过固定座300安装在副车架100的侧壁上,安装螺柱13包括外径不同的第一柱体131和第二柱体132,第一柱体131的一端焊接在第一侧壁11的外侧,可避免焊枪与副车架100产生干涉,提高焊接的便利性。副车架总成组装完成后,第一柱体131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12的内侧相抵,固定座300与第二侧壁12的外侧相抵,使得副车架100两侧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都可受力,进而提高副车架100整体的受力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申请的内容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100)、稳定杆(200)、将稳定杆(200)组装在副车架(100)上的固定座(300)及安装螺柱(13),所述副车架(100)包括两对侧壁,其中每对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螺柱(13)包括第一柱体(131)和第二柱体(132),所述第一柱体(13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柱体(132)的外径,所述第一柱体(131)的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侧壁(11)外侧,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侧壁(12)内侧,所述第二柱体(132)位于所述第二侧壁(12)外并与所述固定座(3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00)组装在所述第二侧壁(12)外侧,所述第一柱体(131)和所述固定座(300)共同夹持所述第二侧壁(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上设有一对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侧壁(12)上设有一对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螺柱(13)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一柱体(131)的外径,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柱体(132)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第一柱体(131)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131)为光滑柱体,所述第二柱体(132)上设有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00)包括两个与所述副车架(100)连接的固定片(31)及位于所述固定片(31)之间的弧形卡箍(32),所述稳定杆(200)位于所述弧形卡箍(32)和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螺母(14),所述第二柱体(132)穿过所述固定片(31)后与所述安装螺母(14)锁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体(132)的直径为12mm,所述安装螺母(14)的孔径为12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卡箍(32)内设有衬套(321),所述衬套(321)套设在所述稳定杆(200)上,所述衬套(321)为橡胶衬套。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总成。
CN202222385738.7U 2022-09-07 2022-09-07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8616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5738.7U CN218616874U (zh) 2022-09-07 2022-09-07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5738.7U CN218616874U (zh) 2022-09-07 2022-09-07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16874U true CN218616874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66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85738.7U Active CN218616874U (zh) 2022-09-07 2022-09-07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16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25159U (zh) 一种带拖钩的第一横梁总成
US20020167148A1 (en) Rear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CN218616874U (zh) 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JP4356506B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支持部構造
CN210821702U (zh) 一种麦弗逊悬架形式的前下控制臂
JP3562343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とセンタメンバとの連結構造
JP6680184B2 (ja) 車両用部材取付構造
CN102658835B (zh) 一种中重型汽车转向机固定支架
KR20160080362A (ko) 차량의 서브 프레임용 마운팅 유닛
JP3540775B2 (ja) 後部車体構造
CN111497542B (zh) 一种越野汽车后减振器装配结构和具有其的越野汽车
JP4015085B2 (ja) 車両用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支持部構造の組立方法
JP2001301462A (ja) ブラケットレスドアビーム
CN217435837U (zh) 一种副车架与车身连接支架及汽车车体
JP2004330928A (ja) トーションビーム式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JP3759563B2 (ja) 燃料ボンベ付自動車の燃料ボンベ搭載構造
US10137937B1 (en)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218750163U (zh) 一种摆臂后衬套安装支架组件、悬架总成和车辆
CN215321867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和稳定杆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415910U (zh) 防飞溅装置及车辆
CN221090967U (zh) 一种汽车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
CN212860998U (zh) 一种全地形车后稳定杆装置
KR200278798Y1 (ko) 이륜자동차의 머플러 지지 브래킷
KR100980881B1 (ko) 차량용 트레일링 암 마운팅 유닛
KR20100007184A (ko) 차량용 트레일링 암 마운팅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izhe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inglun electric vehic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