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9719U - 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9719U
CN218599719U CN202223040610.3U CN202223040610U CN218599719U CN 218599719 U CN218599719 U CN 218599719U CN 202223040610 U CN202223040610 U CN 202223040610U CN 218599719 U CN218599719 U CN 218599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flame
groove
holes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06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文盟
王孟君
祝钦
李中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06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9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9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9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火盖包括内侧壁、顶壁和外侧壁,顶壁连接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并合围形成混气室,外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与混气室的稳焰火槽,外侧壁和/或顶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与混气室的多个出火孔,稳焰火槽与多个出火孔彼此独立,稳焰火槽位于多个出火孔的下方且沿着火盖的周向方向延伸,稳焰火槽的宽度小于出火孔的内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火盖,稳焰火槽相比现有技术的稳焰火孔来说不仅加工工艺简单,加工难度小,而且相比稳焰火孔来说,稳焰火槽在宽度上的一致性也更高,稳焰效果更好。进一步地,稳焰火槽的宽度小于出火孔的内径,还可以避免燃气过多地从稳焰火槽中流出,争抢从出火孔处排出的燃气。

Description

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燃气灶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在家用燃气灶具的技术领域,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现有的火盖多设置有上下两排火孔,通常上排火孔为主火孔,下排火孔为稳焰火孔。在主火孔处燃烧的火焰主要用于提供热值。在稳焰火孔处燃烧的火焰主要用于为主火孔处燃烧的火焰提供辅助燃烧的作用,使主火孔处的火焰燃烧的更稳定。
但是,在现有火盖中,由于火盖的厚度较小,运用常规打孔加工方式很难满足性能要求,使得稳焰火孔加工一致性较差,稳焰效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火盖,包括内侧壁、顶壁和外侧壁,顶壁连接在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并合围形成混气室,外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与混气室的稳焰火槽,外侧壁和/或顶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与混气室的多个出火孔,稳焰火槽与多个出火孔彼此独立,稳焰火槽位于多个出火孔的下方且沿着火盖的周向方向延伸,稳焰火槽的宽度小于出火孔的内径。
由此可知,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火盖,稳焰火槽相比现有技术的稳焰火孔来说不仅加工工艺简单,加工难度小,而且相比稳焰火孔来说,稳焰火槽在宽度上的一致性也更高,这样,燃气就可以在火盖的周向方向上以更加均匀的方式排出,因此稳焰火槽对于其上方的出火孔处的火焰的稳焰效果更好。另外,由于稳焰火槽可以与多个出火孔相对应的设置,所以从稳焰火槽内排出的燃气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稳焰火孔来说连续性更好,尤其在两个相邻主火孔之间的位置处,也能够排出用于稳焰的燃气,可以对出火孔处的火焰形成连续以及稳定的拉扯作用,提高稳焰效果,有利于提高火力。进一步地,稳焰火槽的宽度小于出火孔的内径,还可以避免燃气过多地从稳焰火槽中流出,争抢从出火孔处排出的燃气。
示例性地,稳焰火槽的宽度与出火孔的内径的比值在3/13-4/11之间,具有该比值的火盖,可以更高地对出火孔和稳焰火槽处的出气量进行合理地分配,使得从稳焰火槽处排出的燃气量在不与出火孔过多地争夺燃气的前提下,燃烧后的稳焰火焰还可以对出火孔处的火焰起到稳焰的效果。
示例性地,多个出火孔的内径在2.2mm-2.6mm之间;和/或稳焰火槽的宽度在0.6mm-0.8mm之间。具有该尺寸的出火孔,可以满足出火孔处的火焰的热效率。具有该尺寸的稳焰火槽,在其可以起到稳焰的效果的同时,还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产品的成功率。
示例性地,多个出火孔的中心轴线沿着其出气方向向上倾斜延伸。这样,有利于对火盖上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示例性地,外侧壁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外侧壁和从第一外侧壁的顶端向内倾斜并连接至顶壁的外边缘的第二外侧壁,稳焰火槽设置在第一外侧壁,多个出火孔的出火口设置在第二外侧壁上。通过设置第一外侧壁和第二外侧壁,可以根据出火孔以及稳焰火槽的需要对第一外侧壁和第二外侧壁的倾斜角度分别进行设置,从而满足出火孔和稳焰火槽的倾斜角度,便于使用以及加工。
示例性地,多个出火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外侧壁的夹角在80°-100°。该角度的设置,可以降低出火孔的加工难度。
示例性地,稳焰火槽沿着出气方向具有均匀的宽度。这样,可以确保稳焰火槽再各个方向上的出气量是均匀的,从而保证了各个方向上的稳焰效果。
示例性地,稳焰火槽的开口方向与多个出火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在25°-45°之间。这样,出火孔的燃效效率较高,适宜在其上方放置锅具等。
示例性地,稳焰火槽在外侧壁的外侧面上的火槽出口呈连续的环形结构。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火盖,由于稳焰火槽的火槽出口呈连续的环形结构,所以可在外侧壁上形成连续的稳焰火焰,对于上方多个出火孔以及相邻两个出火孔之间处的火焰的稳焰效果更佳。
示例性地,稳焰火槽为多个且沿着火盖的周向方向排列,多个稳焰火槽在外侧壁的内侧面上的火槽入口沿着火盖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设置,以在相邻的稳焰火槽之间形成连接柱,连接柱与外侧壁的外侧面间隔开,以使多个稳焰火槽的火槽出口连接成环形结构。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火盖,由于稳焰火槽的火槽出口呈连续的环形结构,所以可在外侧壁上形成连续的稳焰火焰,对于上方多个出火孔以及相邻两个出火孔之间处的火焰的稳焰效果更佳。
示例性地,在外侧壁的外侧面上,多个出火孔与稳焰火槽沿火盖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间距在1mm-3mm之间。当该距离小于1mm时,稳焰火槽处的火焰容易与出火孔处的火焰争夺燃烧用的氧气,从而使得出火孔处的火焰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CO。当该距离大于3mm时,稳焰火槽的火焰离出火孔太远,稳焰火槽不能对出火孔处的火焰起到稳焰的作用。
示例性地,内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和混气室的引火孔,在火盖上还设置有引火槽,引火槽从内侧壁经由顶壁延伸至外侧壁且连通外部与混气室,其中,引火槽的第一端与引火孔相邻,引火槽的第二端与多个出火孔中的一部分相邻。具有连接柱的火盖,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示例性地,引火孔的内径在2.2mm-2.6mm之间;和/或引火槽的宽度在0.6mm-0.8mm之间。具有该设置的引火孔,从引火孔内排出燃气的气流速度,可以满足引火的需求,提高引火成功率,加快引火速度。具有该设置的引火槽,可以对引火孔内的燃气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使得引火孔处的排出燃气的气流速度满足引火需求,不会因为气流速度过高,使得引火孔的火焰远离火盖,也不会因为气流速度过低,难以引火。
示例性地,引火孔为两个,引火槽的第一端位于两个引火孔之间,引火槽的第二端位于相邻的两个出火孔之间且不与稳焰火槽连通。具有该设置的引火槽,由于第一端与引火孔相邻,第二端与出火孔相邻,所以引火槽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引火成功率。
示例性地,引火槽沿着火盖的径向方向延伸。这样,可以降低引火槽的加工难度。
示例性地,火盖为大火盖,引火孔构造为使其轴线与小火盖出火孔的轴线垂直。这样,引火孔可以以最短的距离引入小火盖的火焰,提高引火成功率。
示例性地,内侧壁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内侧壁和从第一内侧壁的顶端向外倾斜并连接至顶壁的内边缘的第二内侧壁,引火孔设置在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引火孔可以设置在呈圆角的连接过渡处,从而方便引火孔的加工。
示例性地,火盖为不锈钢火盖。不锈钢火盖的优点在于重量轻,相比现有的铜材质的火盖来说,加工难度小,产品成品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和上文中任一种火盖,火盖扣合在炉头的顶部。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火盖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火盖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火盖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的火盖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火盖的局部放大图;
图6-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火盖的俯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火盖;100、内侧壁;101、第一内侧壁;102、第二内侧壁;110、引火孔;120、引火槽;121、第一端;122、第二端;200、顶壁;300、外侧壁;301、第一外侧壁;302、第二外侧壁;310、出火孔;320、稳焰火槽;330、连接柱;331、第一侧表面;332、第二侧面表;333、内表面;400、混气室;20、炉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提高稳焰效果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火盖10,如图1-5所示。该火盖可以是大火盖,如果需要,小火盖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如图3-5所示,火盖10可以包括内侧壁100、顶壁200和外侧壁300。顶壁200可以连接在内侧壁100和外侧壁300之间,并合围形成混气室400。在火盖10上还设置有稳焰火槽320和多个出火孔310。稳焰火槽320和多个出火孔310均可以连通外部与混气室400。稳焰火槽320和多个出火孔310彼此独立。其中,稳焰火槽320可以设置在外侧壁300上。多个出火孔310可以设置在外侧壁300和顶壁200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示例性地,多个出火孔310可以均设置在外侧壁300,也可以均设置在顶壁200上。在多个出火孔310同时设置在外侧壁300和顶壁200上的实施例中,即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出火孔310设置在外侧壁300和顶壁200的连接处,以使该出火孔同时设置在外侧壁300和顶壁200上的情况,也可以包括部分出火孔310设置的外侧壁300上,部分出火孔310设置在顶壁200上的情况。稳焰火槽320可以位于多个出火孔310的下方且沿着火盖10的周向方向延伸。
在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出火孔310中的每个可以为圆孔、椭圆孔或其他多种形状的孔。稳焰火槽320可以为开设在多个出火孔310下方的长条槽。以火盖10在使用状态时呈扣设状为例,如图1和4所示,多个出火孔310可以在水平面内分布在外侧壁300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出火孔310也可以与水平面呈夹角的分布在外侧壁300上。稳焰火槽320可以呈连续的长槽或多个间隔设置的槽孔。稳焰火槽320可以通过在外侧壁300上切割开槽形成,也可以是火盖为上下分体式的,通过上下分体部分间隔开的间隙形成稳焰火槽320。其中,在通过切割开槽形成的稳焰火槽的实施例中,在稳焰火槽内部多需要形成下文所述的连接柱,以使火盖为一体件。在火盖为上下分体部分组合形成的稳焰火槽的实施例中,以稳焰火槽为分界,上下各部分可以通过各自的支撑件进行固定,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在稳焰火槽内部无需设置连接柱,所以稳焰火槽可以形成围绕外侧壁300设置的连续的通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式形成稳焰火槽320,不再赘述。
由此可知,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火盖10,稳焰火槽320相比现有技术的稳焰火孔来说不仅加工工艺简单,加工难度小,而且相比稳焰火孔来说,稳焰火槽320在宽度上的一致性也更高,这样,燃气就可以在火盖的周向方向上以更加均匀的方式排出,因此稳焰火槽320对于其上方的出火孔310处的火焰的稳焰效果更好。另外,由于稳焰火槽320可以与多个出火孔310相对应的设置,所以从稳焰火槽320内排出的燃气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稳焰火孔来说连续性更好,尤其在两个相邻主火孔310之间的位置处,也能够排出用于稳焰的燃气,可以对出火孔310处的火焰形成连续以及稳定的拉扯作用,提高稳焰效果,有利于提高火力。
进一步地,稳焰火槽320的宽度可以小于出火孔310的内径,这样可以避免燃气过多地从稳焰火槽中流出,争抢从出火孔处排出的燃气。
稳焰火槽320的宽度与出火孔310的内径的比值在3/13-4/11之间。具有该比值的火盖10,可以更好地对出火孔310和稳焰火槽320处的出气量进行合理地分配,使得从稳焰火槽320处排出的燃气量在不与出火孔310过多地争夺燃气的前提下,燃烧后的稳焰火焰还可以对出火孔310处的火焰起到稳焰的效果。
优选地,出火孔310的内径在2.2mm-2.6mm之间。稳焰火槽320的宽度在0.6mm-0.8mm之间。具有该尺寸的出火孔310,可以满足出火孔310处的火焰的热效率。具有该尺寸的稳焰火槽320,在其可以起到稳焰的效果的同时,还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产品的成功率。
示例性地,稳焰火槽320沿着出气方向具有均匀的宽度。这样,可以确保稳焰火槽320再各个方向上的出气量是均匀的,从而保证了各个方向上的稳焰效果。
示例性地,稳焰火槽320的开口方向可以与多个出火孔31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α在25°-45°之间,如图5所述。出火孔310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25°-45°,这样,出火孔310的燃效效率较高,适宜在其上方放置锅具等。
示例性地,在300外侧壁的外侧面上,多个出火孔310与稳焰火槽320可以沿火盖10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间距A在1mm-3mm之间。也就是说,在如图5所示的竖直方向上,出火孔310下表面到稳焰火槽320的距离在1mm-3mm之间。当该距离小于1mm时,稳焰火槽320处的火焰容易与出火孔310处的火焰争夺燃烧用的氧气,从而使得出火孔310处的火焰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CO。当该距离大于3mm时,稳焰火槽320的火焰离出火孔310太远,稳焰火槽320不能对出火孔310处的火焰起到稳焰的作用。
示例性地,多个出火孔310的中心轴线沿着其出气方向向上倾斜延伸。这样,有利于对火盖10上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示例性地,外侧壁300可以包括第一外侧壁301和第二外侧壁302。如图5所示,第一外侧壁301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外侧壁302可以从第一外侧壁301的顶端向内倾斜并连接至顶壁200的外边缘。稳焰火槽320可以设置在第一外侧壁301上。多个出火孔310的出火口可以设置在第二外侧壁302上。通过设置第一外侧壁301和第二外侧壁302,可以根据出火孔310以及稳焰火槽320的需要对第一外侧壁301和第二外侧壁302的倾斜角度分别进行设置,从而满足出火孔310的出火口和稳焰火槽320的倾斜角度,便于使用以及加工。
示例性地,多个出火孔310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外侧壁302的夹角可以在80°-100°。该角度的设置,可以降低出火孔310的加工难度。优选地,出火孔310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外侧壁302的夹角为直角。
示例性地,稳焰火槽320在外侧壁300的外侧面上的火槽出口呈连续的环形结构。其中,在稳焰火槽320通过上下分体部分组合的实施例中,外侧壁300的上下各部分可以设置为同心且半径相等的圆环,通过上下各部分靠近形成的间隙,从而形成连续的环形火槽出口。在稳焰火槽320内设置有连接柱的实施例中,连接柱可以设置在稳焰火槽320的内侧并与外侧壁300的外侧面间隔开,从而形成从外侧观察呈连续的环形结构。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使稳焰火槽320的火槽出口呈连续的环形结构,不再赘述。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火盖10,由于稳焰火槽的火槽出口呈连续的环形结构,所以可在外侧壁300上形成连续的稳焰火焰,对于上方多个出火孔310以及相邻两个出火孔310之间处的火焰的稳焰效果更佳。
示例性地,稳焰火槽320可以为多个且沿着火盖的周向方向排列。多个稳焰火槽320在外侧壁300的内侧面上的火槽入口沿着火盖1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设置,以在相邻的稳焰火槽320之间形成连接柱330。连接柱330可以与外侧壁300的外侧面间隔开,以使多个稳焰火槽320的火槽出口连接成环形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连接柱330在稳焰火槽320所在的平面内的横截面可以呈多种形状,例如圆形、方形或其他多种形状。连接柱330的作用是可以将稳焰火槽320的顶面和底面连接,以使外侧壁为一体结构。其中,连接柱330的形成可以是在外侧壁300上通过切割开槽所留下的部分。外侧壁300也可以通过铸造形成,并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稳焰火槽320和连接柱330。具有连接柱330的火盖10,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相邻的两个连接柱330分别具有第一侧表面331和第二侧表面332。第一侧表面331和第二侧表面332相对设置。第一侧表面331和第二侧表面332在预定平面内的投影可以位于预定平面内的虚拟圆的圆周上。在图6-8中,具有剖面线以及大体呈三角形的部分为连接柱330。虚拟圆的中心轴线可以与火盖10的中心轴线共面。在稳焰火槽320通过切割开槽的方式形成的实施例中,虚拟圆可以为锯片的外轮廓。当通过锯片切割形成稳焰火槽时,相邻的两个连接柱330上的第一侧表面331和第二侧表面332将形成与锯片的外轮廓相对应的弧形形状。连接柱330的大小与锯片的直径的大小以及切割深度有关。由此,具有该设置的火盖10,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在稳焰火槽320内形成连接柱330,其易于实现。
示例性地,稳焰火槽320可以平行于预定平面。预定平面可以为在火盖正常使用时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
示例性地,虚拟圆的中心轴线与火盖1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在-20°-20°之间,也就是说,稳焰火槽320在外侧壁300上由火盖的内部向火盖的外部延伸的方向,可以倾斜向上,可以倾斜向下,也可以与水平面平行。其作用是通过改变虚拟圆的中心轴线与火盖1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改变稳焰火槽320进深的长度,这样,就可以改变燃气在穿过稳焰火槽320过程的路径长度,从而改变燃气从稳焰火槽320排出时的阻力。根据混气室内的燃气的总量,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稳焰火槽320,以满足稳焰的作用。
示例性地,虚拟圆的半径与火盖10的半径之比0.35-1.54之间。其中,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虚拟圆的数量为10个,虚拟圆的半径与火盖10的半径之比为0.35。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虚拟圆的数量为6,虚拟圆的半径与火盖10的半径之比为1.54。当虚拟圆的半径与火盖10的半径之比在0.35-1.54之间,可以保证连接柱330的数量在6-12个之间,从而即保证了火盖的强度,也保证了稳焰火槽320的出气稳定性。
示例性地,虚拟圆与火盖10的中心距为D,火盖的半径为R,虚拟圆的半径为r,(D-R)/r在0.58-0.85之间。这样,可以保证连接柱330的尺寸不会太大而对稳焰火槽的出气量造成影响。
示例性地,沿着火盖10的周向方向,多个连接柱330中的每个都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出火孔之间。也就是说,从垂直于火盖10的预设平面的方向观察,连接柱330与出火孔310交叉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在出火孔310的下方处,避免因设置有连接柱330而影响稳焰火槽320的出气量,进而对出火孔310的稳焰效果产生影响。
示例性地,多个连接柱330可以沿火盖10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连接柱330的均布设置,可以使得火盖10在加热变形后在各个方向的形变更为均匀,从而也可以使得稳焰火槽320的出气更加均匀,稳焰效果也更加稳定。
示例性地,多个连接柱330中的每个都具有面向混气室的内表面,内表面与外侧壁300的内侧面共面。也就是说,从火盖的内部观察,火盖10的外侧壁300的内侧面呈光滑的表面,连接柱330并没有在外侧壁300的内侧面产生凸起或凹陷。这样,一方面便于加工,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混气室400内由于产生的凸起或凹陷对气流流动产生的影响,提高稳焰火槽320出气稳定性,提高稳焰效果。
示例性地,多个出火孔310和稳焰火槽320的数量之比可以在5-12之间。在如图6-8所示的实施例中,出火孔310的数量可以在60-72之间,稳焰火槽320的数量可以在6-12个之间。具有以上数量比的出火孔310和稳焰火槽320可以在保证燃烧效率的同时,提高稳焰的效果。
示例性地,内侧壁100上可以设置有连通外部和混气室400的引火孔110,如图2所示。引火孔110的形状可以呈圆形、方向或其他任意形状。以引火孔110设置在大火盖为例,由于灶具在点火时都是先将从小火盖处排出的燃气点燃,引火孔110的作用是可以将小火盖上的火焰引导至大火盖上,使大火盖处排出的燃气可以快速的点燃。
示例性地,在火盖10上还可以设置有引火槽120。引火槽120可以从内侧壁100经由顶壁200延伸至外侧壁300且连通外部与混气室400。其中,引火槽120的第一端121可以与引火孔110相邻。引火槽120的第二端122可以与多个出火孔310中的一部分相邻。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引火槽120可以为设置在火盖上的一段没有将火盖10分割开的长槽孔。长槽孔可以通过锯片切割形成。引火槽120的作用是可以对引火孔处的燃气进行分流,降低引火孔110处的出气速度,从而提高引火孔110的引火效率,提高引火成功率。
示例性地,引火孔110的内径可以在2.2mm-2.6mm之间。引火槽120的宽度在0.6mm-0.8mm之间。具有该设置的引火孔110,从引火孔110内排出燃气的气流速度,可以满足引火的需求,提高引火成功率,加快引火速度。具有该设置的引火槽120,可以对引火孔110内的燃气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使得引火孔110处的排出燃气的气流速度满足引火需求,不会因为气流速度过高,使得引火孔处的火焰远离火盖,也不会因为气流速度过低,难以引火。
示例性地,引火孔110可以为两个。引火槽120的第一端121可以位于两个引火孔110之间。引火槽120的第二端122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出火孔310之间且不与稳焰火槽320连通。具有该设置的引火槽120,由于第一端121与引火孔110相邻,第二端与出火孔310相邻,所以引火槽120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引火成功率。
示例性地,引火槽120可以沿着火盖10的径向方向延伸。这样,可以降低引火槽120的加工难度。
示例性地,火盖10可以为大火盖。引火孔110可以构造为使其轴线与小火盖出火孔的轴线垂直。图中未示出小火盖,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道小火盖位于大火盖的中心处。从小火盖排出的燃气所形成的形状通常以小火盖的中心轴线为轴呈倒圆锥形或倒圆台形。引火孔110可以与该倒圆锥或倒圆台的外周面垂直。这样,引火孔110可以以最短的距离引入小火盖的火焰,提高引火成功率。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内侧壁100可以包括第一内侧壁101和第二内侧壁102。第一内侧壁101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内侧壁102的顶端可以向外倾斜并连接至顶壁200的内边缘。引火孔110可以设置在第一内侧壁101和所述第二内侧壁102之间的连接处。在如图3和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内侧壁100可以呈多折线段。第一内侧壁101和第二内侧壁102之间呈圆角的连续过渡。引火孔110可以设置在呈圆角的连接过渡处,从而方便引火孔110的加工。
示例性地,火盖10可以为不锈钢火盖。不锈钢火盖的优点在于重量轻,相比现有的铜材质的火盖来说,加工难度小,产品成品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如图9-10。燃烧器可以包括炉头20和上文中任一种火盖10。火盖10可以扣合在炉头20的顶部。炉头20内设置有燃气通道。燃气可以通过燃气通道进入到混气室400内并从出火孔310和稳焰火槽320中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区域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区域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区域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5)

1.一种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壁、顶壁和外侧壁,所述顶壁连接在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之间并合围形成混气室,所述外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与所述混气室的稳焰火槽,所述外侧壁和/或所述顶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与所述混气室的多个出火孔,所述稳焰火槽与所述多个出火孔彼此独立,所述稳焰火槽位于所述多个出火孔的下方且沿着所述火盖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稳焰火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出火孔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火槽的宽度与所述出火孔的内径的比值在3/13-4/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出火孔的内径在2.2mm-2.6mm之间;和/或
所述稳焰火槽的宽度在0.6mm-0.8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火孔的中心轴线沿着其出气方向向上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壁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外侧壁和从所述第一外侧壁的顶端向内倾斜并连接至所述顶壁的外边缘的第二外侧壁,所述稳焰火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外侧壁,所述多个出火孔的出火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外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火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外侧壁的夹角在80°-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焰火槽沿着出气方向具有均匀的宽度;和/或
所述稳焰火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多个出火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在25°-4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火槽在所述外侧壁的外侧面上的火槽出口呈连续的环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火槽为多个且沿着所述火盖的周向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稳焰火槽在所述外侧壁的内侧面上的火槽入口沿着所述火盖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设置,以在相邻的所述稳焰火槽之间形成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外侧壁的外侧面间隔开,以使多个所述稳焰火槽的所述火槽出口连接成所述环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壁的外侧面上,所述多个出火孔与所述稳焰火槽沿所述火盖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间距在1mm-3mm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部和所述混气室的引火孔,在所述火盖上还设置有引火槽,所述引火槽从所述内侧壁经由所述顶壁延伸至所述外侧壁且连通外部与所述混气室,其中,所述引火槽的第一端与所述引火孔相邻,所述引火槽的第二端与所述多个出火孔中的一部分相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火孔的内径在2.2mm-2.6mm之间;和/或
所述引火槽的宽度在0.6mm-0.8mm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火孔为两个,所述引火槽的第一端位于两个所述引火孔之间,所述引火槽的第二端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出火孔之间且不与所述稳焰火槽连通;和/或
所述引火槽沿着所述火盖的径向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为不锈钢火盖。
15.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和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盖,所述火盖扣合在所述炉头的顶部。
CN202223040610.3U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Active CN218599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0610.3U CN218599719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0610.3U CN218599719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9719U true CN218599719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7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0610.3U Active CN218599719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97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8605A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218599719U (zh) 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09990276B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218599720U (zh) 一种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JP2003166718A (ja) ガスコンロ
CN211450924U (zh) 燃烧器的外环火盖
CN219318436U (zh) 燃烧器
CN213656742U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CN218721484U (zh) 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
JP2003207106A (ja) ガスコンロ用バーナ
CN217684979U (zh) 燃烧器
CN217383022U (zh) 分气盘、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7356885U (zh) 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CN215336325U (zh) 燃烧器的火盖及燃气灶
CN217684985U (zh) 灶具的炉头、燃烧器以及灶具
CN216744347U (zh)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1060116U (zh) 火盖和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563715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20229154U (zh) 钣金火盖、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CN220355419U (zh) 一种外环火盖及燃烧器
CN218410026U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218993390U (zh) 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7423240U (zh)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8993391U (zh) 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6897302U (zh) 易于引火的外环火盖、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