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4979U - 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4979U
CN217684979U CN202221100268.9U CN202221100268U CN217684979U CN 217684979 U CN217684979 U CN 217684979U CN 202221100268 U CN202221100268 U CN 202221100268U CN 217684979 U CN217684979 U CN 217684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mixing chamber
wall
side wall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002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苑善通
方松青
劳春峰
贺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002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4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4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4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包括呈环形的燃气流道;火盖,设置于炉头的上部,包括顶壁,设置于顶壁下方的呈环形的内侧板和设置于内侧板外侧的呈环形的外侧板,顶壁、外侧板和内侧板围成与燃气流道相连通的混气室;外侧板设置有与混气室相连通的外火孔,内侧板设置有与混气室相连通的内火孔。本申请将炉头的燃气流道设置为环形,使火盖的混气室与燃气流道连通且为环形,火盖同时设置与混气室连通的内火孔和外火孔,从而使火盖具有一体式结构;以及,省去中心火盖的制作,使燃烧器便于加工制造,降低燃烧器成本,且火盖和炉头易于装配。

Description

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厨房的灶台上通常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器能够点燃燃气并使燃气持续燃烧,从而为烹饪提供热量。
相关技术中,燃烧器包括炉头、中心火盖和外火盖,中心火盖上设置有中心火孔,外火盖上设置有外火孔,炉头设置有分别与中心火孔和外火孔连通的燃气流道。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燃烧器采用分体式,包括中心结构和外环结构,加工复杂,成本较高且不易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火盖为一体式结构,炉头结构配合火盖设计,使燃烧器便于加工,成本降低,且火盖和炉头易于装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
炉头,包括呈环形的燃气流道;
火盖,设置于炉头的上部,包括顶壁,设置于顶壁下方的呈环形的内侧板和设置于内侧板外侧的呈环形的外侧板,顶壁、外侧板和内侧板围成与燃气流道相连通的混气室;外侧板设置有与混气室相连通的外火孔,内侧板设置有与混气室相连通的内火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火孔的孔道沿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延伸且向上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侧板沿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炉头包括:
第一侧壁,呈环形;
第二侧壁,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外侧,与第一侧壁共同限定出内环流道,内环流道被配置为流通燃气;
第三侧壁,设置于第二侧壁的外侧,与第二侧壁共同限定出外环流道,外环流道被配置为流通燃气;
其中,混气室包括呈环形的内混气室和设置于内混气室外侧的呈环形的外混气室,内混气室与内环流道连通,外混气室与外环流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的表面设置有二次空气出口,第三侧壁的表面设置有二次空气入口;燃烧器还包括:
隔板,围成二次空气通道,二次空气通道贯穿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且与二次空气入口和二次空气出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包括:顶侧壁、竖直壁以及连接顶侧壁和竖直壁的倾斜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壁包括:
第一斜壁,设置于顶侧壁的下方,且与顶侧壁的第一侧边连接,与顶侧壁的夹角为钝角;
第二斜壁,设置于顶侧壁的下方,与顶侧壁的第二侧边连接,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设置,与顶侧壁的夹角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围成内部空间,内部空间与内火孔连通,且内部空间上部和下部均与外界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空间设置有隔挡网,隔挡网与第一侧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槽,隔挡网的边缘设置于安装槽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将炉头的燃气流道设置为环形,使火盖的混气室与燃气流道连通且为环形,火盖同时设置与混气室连通的内火孔和外火孔,从而使火盖具有一体式结构;以及,省去中心火盖的制作,使燃烧器便于加工制造,降低燃烧器成本,且火盖和炉头易于装配。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火盖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炉头的俯视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部放大图;
图7是图5的A部放大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炉头;100、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内部空间;
20、隔板;210、二次空气入口;220、二次空气出口;230、顶侧壁;240、竖直壁;250、倾斜壁;2501、第一斜壁;2502、第二斜壁;
30、燃气流道;310、内环流道;320、外环流道;
40、火盖;410、顶壁;420、内侧板;430、外侧板;440、混气室;4401、内混气室;4402、外混气室;450、外火孔;460、内火孔;4601、第一火孔;4602、第二火孔;470、点火孔;4701、第三火孔;4702、第四火孔;4703、第五火孔;490、间隔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水箱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水箱、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水箱、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3和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10和火盖40,炉头10包括呈环形的燃气流道30;火盖40设置于炉头10的上部,包括顶壁410,设置于顶壁410下方的呈环形的内侧板420和设置于内侧板420外侧的呈环形的外侧板430,顶壁410、外侧板430和内侧板420围成与燃气流道30相连通的混气室440;外侧板430设置有与混气室440相连通的外火孔450,内侧板420设置有与混气室440相连通的内火孔46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将炉头10的燃气流道30设置为环形,使火盖40的混气室440与燃气流道30连通且为环形,火盖40同时设置与混气室440连通的内火孔460和外火孔450,从而使火盖40具有一体式结构;以及,省去中心火盖40的制作,使燃烧器便于加工制造,降低燃烧器成本,且火盖40和炉头10易于装配。
燃气流道30内流通空燃混合气,炉头10的燃气流道30设置成环形,能够与火盖40的混气室440相适配,与混气室440连通形成封闭的使空燃混合气流动的空间。火盖40还设有与混气室440连通的内火孔460和外火孔450,空燃混合气能够从内火孔460和外火孔450流出,其中内火孔460附近设置点火针,能够将内火孔460处点燃,形成内圈火。通常火盖40上设置有传火槽,通过传火槽能够将火焰传递至外火孔450处,引燃外火孔450处的空燃混合气,形成外圈火。通过外圈火和内圈火对锅具进行加热。
传统的火盖40通常具有结构独立的外火盖40和内火盖40,外火盖40形成外圈火,内火盖40形成内圈火,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火盖40同时具有外火孔450和内火孔460,使火盖40不再划分为结构独立的内火盖40和外火盖40,而是一体成型,避免了燃烧器零部件过多,安装更加方便,同时便于加工,节约了成本。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火孔460的孔道沿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延伸且向上倾斜。内火孔460的孔道的延伸方向为从外侧到内侧方向,且向上方倾斜,这样,空燃混合气在内火孔460的孔道内沿着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流动,且向斜上方流动,在空燃混合气从内火孔460流出后,能够朝向圆心的方向以及上方流动,能够提高火焰的居中加热效果,相比普通向外倾斜火孔的内火盖40可以更快的提高锅底加热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火孔460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内侧板420间隔分布。内火孔460沿内侧板420分布,内侧板420为圆环形,多个内火孔460也围成圆环形。内火孔460的数量为多个,这里的内火孔460可认为是包括一组火孔的孔组,每个内火孔460均包括第一火孔4601以及设置于第一火孔4601两侧的第二火孔4602。多个内火孔460沿内侧板420间隔分布,使空燃混合气燃烧形成的火苗能够均匀分布在被加热的物体上,在将该火盖40应用到燃烧器时,能够提升燃烧器的加热效果。内火孔460配合外火孔450,能够使燃气在火盖40上燃烧时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对锅体的充分加热。
结合图5、6所示,可选地,内火孔460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内侧板420等间距间隔分布,第一火孔4601与第二火孔4602之间的间距为0.5mm~1.5mm,内侧板420为圆环形且板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内火孔460的孔道沿外侧板430到内侧板420的方向延伸且向上倾斜。这样,多个内火孔460形成圆环形的火焰,火焰倾斜并朝向圆心方向聚拢,能够提高火焰的居中加热效果,提高锅底加热速度。
结合图5、7所示,内侧板420还设置有点火孔470,点火孔470包括:第三火孔4701、第四火孔4702和第五火孔4703,其中,第四火孔4702设置于第三火孔4701的两侧,且孔径小于第三火孔4701;第五火孔4703对应第三火孔4701和第四火孔4702之间的区域设置。点火孔470通过设置第三火孔4701、第四火孔4702和第五火孔4703,能够提升稳焰效果,对于提升超高压力例如3kpa工况下的点火稳定性、热电偶稳火性能有较大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侧板420沿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这样,空燃混合气从内火孔460流出后能够朝向斜上方或斜下方流动,使火焰朝向圆环的中心聚拢,有助于在锅底形成均匀分布的火焰。
结合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炉头10包括:第一侧壁100、第二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20,其中,第一侧壁100呈环形;第二侧壁110设置于第一侧壁100的外侧,与第一侧壁100共同限定出内环流道310,内环流道310被配置为流通燃气;第三侧壁120设置于第二侧壁110的外侧,与第二侧壁110共同限定出外环流道320,外环流道320被配置为流通燃气;其中,混气室440包括呈环形的内混气室4401和设置于内混气室4401外侧的呈环形的外混气室4402,内混气室4401与内环流道310连通,外混气室4402与外环流道320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炉头10通过第一侧壁100、第二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20限定出独立的外环流道320和内环流道310,火盖40具有内混气室4401和外混气室4402,使外环流道320和外混气室4402连通,内环流道310和内混气室4401连通,能够实现将空燃混合气通过不同的流道分别输送至内火孔460和外火孔450。
结合图5、8所示,可选地,火盖40包括顶壁410和侧板,侧板包括:内侧板420、外侧板430和间隔侧板490,内侧板420与顶壁410的内边缘连接且向下延伸;外侧板430与顶壁410的外边缘连接且向下延伸;间隔侧板490设置于内侧板420和外侧板430之间,且与顶壁410连接,间隔侧板490与内侧板420之间形成内混气室4401,与外侧板430之间形成外混气室4402。
在该实施例中,内侧板420、外侧板430和间隔侧板490围成内混气室4401和外混气室4402,内混气室4401和外混气室4402内均流通空燃混合气,内混气室4401与内火孔460连通,外混气室4402与外火孔450连通。
结合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00的表面设置有二次空气出口220,第三侧壁120的表面设置有二次空气入口210;燃烧器还包括隔板20,隔板20围成二次空气通道,二次空气通道贯穿第一侧壁100、第二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20,且与二次空气入口210和二次空气出口220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在炉头10的燃气流道30内用隔板20围成二次空气通道,使第三侧壁120的外侧的空气作为二次空气通过二次空气通道从第一侧壁100围成的内部空间130流出,为燃气的燃烧补入充足的二次空气,使燃气能够充分燃烧,避免产生较多烟气;同时多余的二次空气可与烟气顺着锅底流动至外火孔450上边缘被外火孔450处的空燃混合气燃烧继续使用。
结合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0包括:顶侧壁230、竖直壁240以及连接顶侧壁230和竖直壁240的倾斜壁250。在该实施例中,将隔板20设置成包括顶侧壁230、竖直壁240以及连接顶侧壁230和竖直壁240的倾斜壁250的形式,能够使燃气流道30内的燃气在流经隔板20时,在倾斜壁250的作用下流动阻力降低。这样,在保证补充二次空气的情况下,炉头10内的燃气流动更加顺畅,从而使火焰燃烧更加稳定。
可选地,隔板20厚度均匀。这样,既能够降低气流在空燃混合气流道内上升时的流动阻力,又能够尽量保证二次空气的流量。
可选地,二次空气入口210、二次空气出口220和二次空气通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这样,空气在经过二次空气通道时流动顺畅,能够保证一定的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壁250包括第一斜壁2501和第二斜壁2502,第一斜壁2501设置于顶侧壁230的下方,且与顶侧壁230的第一侧边连接,与顶侧壁230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斜壁2502设置于顶侧壁230的下方,与顶侧壁230的第二侧边连接,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设置,与顶侧壁230的夹角为钝角。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炉头10,第一斜壁2501和第二斜壁2502相对设置,与顶侧壁230连接,并且第一斜壁2501与顶侧壁230的夹角以及第二斜壁2502与顶侧壁230的夹角均为钝角,能够将空燃混合气的气流向顶侧壁230的上方引导,缩短气流与竖直面的作用时间,减小气流的流动阻力。第一斜壁2501和第二斜壁2502与顶侧壁230的夹角均为钝角,也能够使二次空气通道的横截面积尽量大,以使较多的空气流经二次空气通道。
可选地,第一斜壁2501和第二斜壁2502厚度均匀。这样,既能够降低气流在空燃混合气流道内上升时的流动阻力,又能够使二次空气保持在一定的流量,以满足火焰稳定燃烧的需求。
结合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10和火盖40,炉头10包括:第一侧壁100、第二侧壁110和第三侧壁120,第一侧壁100呈环形,第一侧壁100围成内部空间130,内部空间130与内火孔460连通,且内部空间130上部和下部均与外界连通;第二侧壁110设置于第一侧壁100的外侧,与第一侧壁100共同限定出内环流道310,内环流道310被配置为流通燃气;第三侧壁120设置于第二侧壁110的外侧,与第二侧壁110共同限定出外环流道320,外环流道320被配置为流通燃气;火盖40设置于炉头10的上部,包括顶壁410,设置于顶壁410下方的呈环形的内侧板420和设置于内侧板420外侧的呈环形的外侧板430,顶壁410、外侧板430和内侧板420围成与燃气流道30相连通的混气室440,混气室440包括呈环形的内混气室4401和设置于内混气室4401外侧的呈环形的外混气室4402,内混气室4401与内环流道310连通,外混气室4402与外环流道320连通。外侧板430设置有与外混气室4402相连通的外火孔450,内侧板420设置有与内混气室4401相连通的内火孔460。
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火盖40为一体式结构,炉头10具有内环流道310和外环流道320,分别与内火孔460和外火孔450连通,如此,避免了燃烧器零部件过多,安装更加方便,同时便于加工,节约了成本。并且,燃烧器的内部空间130上部和下部均与外界连通,节省了燃烧器部分材料,燃烧器的高度可以更低,燃烧器重量更轻、成本也更便宜。内圈火所需的二次空气由内部空间130流出,为了防止内部空间130掉落食物残渣等,可在内部空间130安装格栅片,可使得空气流过,但食物残渣等不易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空间130设置有隔挡网,隔挡网与第一侧壁100连接。通过设置隔挡网,能够对杂物进行阻隔,防止掉落下来的食物残渣进入内部空间130。将隔挡网与第一侧壁100连接,能够实现对隔挡网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00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槽,隔挡网的边缘设置于安装槽内。通过在第一侧壁100内侧设置安装槽,将隔挡网边缘固定在安装槽内,能够使隔挡网牢固固定。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包括呈环形的燃气流道;
火盖,设置于所述炉头的上部,包括顶壁,设置于所述顶壁下方的呈环形的内侧板和设置于所述内侧板外侧的呈环形的外侧板,所述顶壁、外侧板和所述内侧板围成与所述燃气流道相连通的混气室;所述外侧板设置有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的外火孔,所述内侧板设置有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的内火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孔的孔道沿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延伸且向上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沿从外侧到内侧的方向延伸且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包括:
第一侧壁,呈环形;
第二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与所述第一侧壁共同限定出内环流道,所述内环流道被配置为流通燃气;
第三侧壁,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与所述第二侧壁共同限定出外环流道,所述外环流道被配置为流通燃气;
其中,所述混气室包括呈环形的内混气室和设置于所述内混气室外侧的呈环形的外混气室,所述内混气室与所述内环流道连通,所述外混气室与所述外环流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设置有二次空气出口,所述第三侧壁的表面设置有二次空气入口;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隔板,围成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贯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且与所述二次空气入口和所述二次空气出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顶侧壁、竖直壁以及连接所述顶侧壁和所述竖直壁的倾斜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壁包括:
第一斜壁,设置于所述顶侧壁的下方,且与所述顶侧壁的第一侧边连接,与所述顶侧壁的夹角为钝角;
第二斜壁,设置于所述顶侧壁的下方,与所述顶侧壁的第二侧边连接,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设置,与所述顶侧壁的夹角为钝角。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围成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内火孔连通,且所述内部空间上部和下部均与外界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空间设置有隔挡网,所述隔挡网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隔挡网的边缘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CN202221100268.9U 2022-05-09 2022-05-09 燃烧器 Active CN217684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0268.9U CN217684979U (zh) 2022-05-09 2022-05-09 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0268.9U CN217684979U (zh) 2022-05-09 2022-05-09 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4979U true CN217684979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6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00268.9U Active CN217684979U (zh) 2022-05-09 2022-05-09 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49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64981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17684979U (zh) 燃烧器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7464428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9944334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
CN217685002U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214581069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9283323U (zh) 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CN217685004U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11212875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7685003U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215863399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7685001U (zh) 火盖及燃烧器
CN210511663U (zh) 内火盖和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8096057U (zh) 燃气灶
CN219674219U (zh) 一种内火盖及其燃烧器
CN218883970U (zh) 外环火盖和灶具炉头
CN217356879U (zh) 带有引射混合系统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8064879U (zh) 外环火盖、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7423240U (zh)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8895403U (zh)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4198662U (zh) 一种防回火燃烧器及灶具
CN215637173U (zh) 聚能罩的上罩及燃气灶
CN215637162U (zh)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8295722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