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4347U -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4347U
CN216744347U CN202122662713.2U CN202122662713U CN216744347U CN 216744347 U CN216744347 U CN 216744347U CN 202122662713 U CN202122662713 U CN 202122662713U CN 216744347 U CN216744347 U CN 216744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ring
flame
gas
bearing platform
ring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27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孙贺
范永日
王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627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4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4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4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外环火盖包括盖体,盖体的上部沿盖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火焰承台,火焰承台设有外环火孔,火焰承台包括承台上表面,各承台上表面均沿盖体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抬升,以在火焰承台形成低峰区和高峰区,相邻两个火焰承台的位置相对的高峰区和低峰区之间形成进氧通道;燃烧器包括分气盘、内环火盖和如上所述的外环火盖;燃气灶,包括锅架和炉头组件和如上所述的燃烧器。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中,避免了空气的直给,降低了火焰被吹灭的可能性,火势更加稳定,能够产生旋火,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烧器能效,更加节省燃气、节约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在厨房用具技术领域中,燃气灶是常用的一种采用明火式加热的加热设备,其主要包括锅架和设置于锅架上的炉头和燃烧器,燃烧器是保持燃气灶具有良好燃烧状况的重要部件,其主要由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以及分气盘组成,燃气经炉头输送至分气盘,分气盘将燃气输送至内、外环火盖。
外部空气向内、外火盖内的供给是决定燃气能否充分燃烧、火势是否均匀稳定以及架设于燃气灶上的锅具各处能否得到均匀受热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中的燃气灶依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外部空气补给量过大容易造成火焰的熄灭,特别在小火慢炖的情况下,空气的直给极易造成内环火盖上的火焰熄灭,导致锅具底部中心受热不足,影响加热效率,而且也容易造成内、外环火盖所喷出火焰的火势不稳定,容易出现部分区域火势大而另一部分区域火势小的状况,此外,在燃烧状态下,往往会出现燃气无法充分燃烧,降低了加热效率和增加了有害碳化物和硫化物气体的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外环火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的上部沿所述盖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火焰承台,所述火焰承台设有外环火孔,所述火焰承台包括承台上表面,各所述承台上表面均沿所述盖体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抬升,以在所述火焰承台形成低峰区和高峰区,相邻两个所述火焰承台的位置相对的所述高峰区和所述低峰区之间形成进氧通道。
本申请中的外环火盖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火焰承台包括承台内表面,所述外环火孔包括设于所述承台内表面的内圈火孔;所述承台内表面的斜率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在所述承台内表面形成内圈远心侧和内圈近心侧,所述内圈近心侧位于所述高峰区一侧,所述内圈远心侧位于所述低峰区一侧。
所述火焰承台包括承台外表面,所述外环火孔还包括设于所述承台外表面的外圈火孔;所述承台外表面的斜率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在所述承台外表面形成外圈远心侧和外圈近心侧,所述外圈近心侧与所述高峰区一侧,所述外圈远心侧位于所述低峰区一侧。
所述外圈火孔包括外圈主火孔和外圈稳焰孔,所述外圈主火孔位于所述外圈稳焰孔的上方,且所述外圈主火孔与所述外圈稳焰孔交替排列。
所述火焰承台的高峰区具有分别与所述承台内表面、所述承台上表面和所述承台外表面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设有引火槽,所述引火槽连通所述内圈火孔和所述外圈火孔;所述引火槽部分区域的位置高度高于与其所在的高峰区配合形成所述进氧通道的低峰区的位置高度。
所述火焰承台包括分别与所述承台上表面相连的承台内表面和承台外表面,所述火焰承台的高峰区具有分别与所述承台内表面、所述承台上表面和所述承台外表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火焰承台的低峰区具有分别与所述承台内表面、所述承台上表面和所述承台外表面连接的第二连接面;一个所述火焰承台的第一连接面和与该所述火焰承台相邻的另一火焰承台的第二连接面彼此相对以配合形成所述进氧通道,且用于配合形成所述进氧通道的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以扩大所述进氧通道。
本申请所提供的燃烧器包括分气盘、内环火盖和位于所述内环火盖外侧的外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设有内环火孔,所述分气盘设有用于安装内环火盖的内环安装位和用于安装所述外环火盖的外环安装位,所述外环火盖为如上所述的外环火盖。
进一步地,所述外环火盖和所述分气盘配合形成外环混气腔,所述分气盘设有与所述外环混气腔连通的外环燃气通道,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与所述外环混气腔的连接口与所述盖体设置所述进氧通道的位置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分气盘绕所述分气盘内圈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相邻两个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之间形成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的上部和下部均与外部连通。
本申请所提供的燃气灶包括锅架和炉头组件,所述炉头组件包括内环引射器和外环引射器,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燃烧器,所述锅架围绕所述燃烧器布置,所述内环引射器为所述内环火孔供给燃气,所述外环引射器为所述外环火孔供给燃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所提供的外环火盖中,通过将盖体上形成的多个火焰承台的上表面均沿所述盖体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抬升,形成倾斜的导流面,相较于火焰承台上表面为平整表面而言,避免了空气的直给,能够大大降低火焰被吹灭的可能性,尤其能够降低小火慢炖时内环火盖的火焰被吹灭的可能性,而且,火焰承台逐渐抬升的结构造型减缓了空气进入焰区时的流速,避免了燃烧状态下因流速过大导致的火焰、火势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而且,在相邻两火焰承台之间形成进氧通道,也可为燃烧器的内环火盖火焰燃烧及外环火盖的内圈火焰的燃烧提供氧气,使内部燃气循环通路供氧充足,燃气燃烧充分,减少有害碳化物、硫化物等气体的产生,同时,进氧通道也作为整个燃烧器气流循环的通路,有助于提高燃烧器能效。
此外,盖体周向设置的多个火焰承台的上表面无论沿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抬升,均为同一绕向高升或者反向低降,能够使得相邻两火焰承台之间形成的进氧通道的截面积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各区域处空气的均衡进给,保证了燃烧的稳定性,使得在烹饪时,锅具能够均匀受热,同时还能够沿盖体周向形成旋火,使燃气燃烧更加充分,在同样的燃气供给流量下更加节省燃气、节约使用成本。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使设置有内圈火孔的承台内表面的斜率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在所述承台内表面形成内圈远心侧和内圈近心侧,使得同一火焰承台上的内圈火孔至内环火盖中心的距离自一侧向另一侧由近及远的分布形式,内圈近心侧的内圈火孔增加了引火性能,使得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同步点燃燃气的灵敏性提高,而逐步远离外环火盖中心的内圈远心侧的内圈火孔可使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之间的燃烧空间进一步拉大,有助于稳焰能力的增强。另外,承台内表面的斜率变化,一方面能够避免内圈火孔的火焰与内环火孔的火焰的粘连交叉而引起火焰燃烧不充分造成燃烧时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另一方面其配合内圈火孔的角度变化有利于火焰由内环向外环引火,火孔出气并燃烧的角度越向上,火焰根部被折叠区域更少,燃烧和传热更加充分。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使设置有外圈火孔的承台外表面的斜率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在所述承台外表面形成外圈远心侧和外圈近心侧,能够与承台内表面和承台上表面的走向配合,使得火焰承台呈外高内低的结构造型,有利于内部火焰的聚能,提升燃烧能效。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使外圈火孔包括外圈主火孔和外圈稳焰孔,外圈主火孔位于外圈稳焰孔的上方,且外圈主火孔与外圈稳焰孔交替排列,能有效地将燃气气流打散,使得经火焰承台的外圈相邻火孔排出的气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大降低,降低了湍流发生的概率,使燃气在外环火盖上的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了燃烧效率,保证了燃气流动的通畅性和燃烧的稳定性、充分性,进一步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引火槽设置于火焰承台的高峰区的分别与承台内表面、承台上表面和承台外表面连接的连接面上,使得由内圈火孔喷出的火焰与外圈火孔喷出的火焰相互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引火槽处的出火能够对与进氧通道相邻的未被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火苗覆盖的锅具区域进行加热,提升加热效率。且外部空气经进氧通道进入外环火盖内侧的过程中,引火槽的出火能够对空气进行预热处理,提高空气温度,从而提升空气与燃气混合燃烧的充分性,提高燃气燃烧效率。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一个火焰承台和与该火焰承台相邻的另一火焰承台的用于配合形成进氧通道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以扩大进氧通道,能够增大燃烧时进氧通道处的补氧量,保证内环火盖中燃气燃烧所需的氧气量,进而保证了内环火盖以及内圈火孔处燃气燃烧的充分性,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燃烧器中,通过使外环燃气通道与外环混气腔的连接口与盖体设置进氧通道的位置相邻,而进氧通道处未设置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仅设置有外圈稳焰孔,受高压影响较低,同时外环燃气通道的出口处气流对冲外环火盖或分气盘侧壁后,气流方向与引火槽的延伸方向呈角度分开,同时也避免引火槽处出现高压而造成无法被引燃问题,进而增加了燃烧器的稳定传火能力,提高了对于燃烧器高压环境下使用的适用性。
8.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使分气盘绕分气盘内圈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外环燃气通道,相邻两个外环燃气通道之间形成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的上部和下部均与外部连通,使得对内环火盖以及内圈火孔的氧气补给不仅能够通过进氧通道实现,还能够通过过气通道实现,形成内外立体进风,内外环双向补氧,提升内环火焰的燃烧效率,提高能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外环火盖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视角下的燃烧器与炉头组件所形成的装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视角下的燃烧器与炉头组件所形成的装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视角下的燃烧器与炉头组件所形成的装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A方向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外环火盖,11盖体,12火焰承台,121外环火孔,122承台上表面,123承台内表面,124内圈火孔,125承台外表面,126外圈火孔,1261外圈主火孔,1262外圈稳焰孔,127第一连接面,128第二连接面,129引火槽,13进氧通道;
2内环火盖,21内环火孔;
3分气盘,31外环燃气通道,311进气口,312连接口,32过气通道;
4外环混气腔;
5炉头组件,51内环引射器,52外环引射器,53点火针,54热电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了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外环火盖1、如图5至图6所示的燃烧器以及如图7至图10所示的燃气灶,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下述内容,均是在图示产品结构基础上进行的阐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仅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和示意性的说明,并不能构成对于本申请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外环火盖1包括盖体11,所述盖体11的上部沿所述盖体1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火焰承台12,所述火焰承台12设有外环火孔121,所述火焰承台12包括承台上表面122,各所述承台上表面122均沿所述盖体11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抬升,以在所述火焰承台12形成低峰区和高峰区,相邻两个所述火焰承台12的位置相对的所述高峰区和所述低峰区之间形成进氧通道13。
本申请所提供的外环火盖1中,通过将盖体11上形成的多个火焰承台12的上表面均沿所述盖体11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抬升,形成倾斜的导流面,相较于火焰承台12上表面为平整表面而言,避免了空气的直给,能够大大降低火焰被吹灭的可能性,尤其能够降低小火慢炖时内环火盖2的火焰被吹灭的可能性,而且,火焰承台12逐渐抬升的结构造型减缓了空气进入焰区时的流速,避免了燃烧状态下因流速过大导致的火焰、火势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而且,在相邻两火焰承台12之间形成进氧通道13,也可为燃烧器的内环火盖2火焰燃烧及外环火盖1的内圈火焰的燃烧提供氧气,使内部循环通路供氧充足,燃烧充分,减少有害碳化物、硫化物的产生,同时进氧通道13也作为整个燃烧器气流循环的通路,进一步提高燃烧器能效。
此外,盖体11周向设置的多个火焰承台12的上表面无论沿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抬升,均为同一绕向高升或者反向低降,能够使得相邻两火焰承台12之间形成的进氧通道13的截面积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各区域处空气的均衡进给,保证了燃烧的稳定性,使得在烹饪时,锅具能够均匀受热。
再者,外环火孔121的角度还能够随着火焰承台12的抬升造型产生变化,使得沿盖体11周向形成旋火,使燃气燃烧更加充分,在同样的燃气供给流量下更加节省燃气、节约使用成本,而且,直火一般以平底锅为主,旋火相较于直火对锅型的匹配适用性更高,基本能适用于各种锅型,火力集中,加热面更广,加热快。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示意性地表示了所述火焰承台12沿所述盖体11的逆时针方向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抬升,当然,在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火焰承台沿所述盖体的顺时针方向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抬升。
而且,所述承台上表面122的结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其既可以如图1所示的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倾斜设置的平面结构。此外,所述火焰承台12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优选数量为6至8个,使得在保证足够外环火孔数量的基础上,还能够保证有足量得进氧通道13实现氧气补给。
实施方式一:如图2所示,所述火焰承台12包括承台内表面123,所述外环火孔121包括设于所述承台内表面123的内圈火孔124;所述承台内表面123的斜率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在所述承台内表面123形成内圈远心侧和内圈近心侧,所述内圈近心侧位于所述高峰区一侧,所述内圈远心侧位于所述低峰区一侧。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承台内表面123的内圈近心侧的边缘位置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内圈近心侧的边缘位置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夹角β大于夹角α,且承台内表面123自低峰区至高峰区由平缓趋于陡斜,斜率逐渐增大。
同一火焰承台12上的内圈火孔124至外环火盖1中心的距离自一侧向另一侧由近及远的分布形式,内圈近心侧的内圈火孔124增加了引火性能,使得燃烧器设置有内环火盖2时,内环火盖2和外环火盖1同时点燃的灵敏性提高,而逐步远离外环火盖1中心的内圈远心侧的内圈火孔124可使内环火盖2和外环火盖1之间的燃烧空间进一步拉大,有助于稳焰能力的增强。另外,承台内表面123的斜率变化所带来的内圈火孔124的倾斜角度变化,使内圈火孔124朝向远离内环火孔21的方向喷射燃气和火焰,一方面能够避免内圈火孔124的火焰与内环火孔21的火焰的粘连交叉而引起火焰燃烧不充分造成燃烧时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另一方面配合内圈火孔124的角度变化有利于火焰由内环向外环引火,火孔出气并燃烧的角度越向上,火焰根部被折叠区域更少,燃烧和传热更加充分。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火焰承台12包括承台外表面125,所述外环火孔121还包括设于所述承台外表面125的外圈火孔126;所述承台外表面125的斜率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在所述承台外表面125形成外圈远心侧和外圈近心侧,所述外圈近心侧与所述高峰区一侧,所述外圈远心侧位于所述低峰区一侧。
首先,作为优选,承台外表面125应当朝向外环火盖1的内侧倾斜,以保证燃烧时经外圈火孔126喷出的火焰能够向上包裹锅具的底壁或侧壁,减少火焰浪费。其次,通过使承台外表面125的斜率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在承台外表面125形成位于低峰区的外圈远心侧和位于高峰区的外圈近心侧,能够与承台内表面123和承台上表面122的走向配合,使得火焰承台12呈外高内低的结构造型,有利于内部火焰的聚能,提升燃烧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对所述承台内表面123以及所述承台外表面125结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二者既可以为呈环绕盖体11中心设置的弧面结构,当然,其也可以为平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承台上表面122、所述承台外表面125以及所述承台内表面123均设为曲面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对各火孔喷出的燃气及火焰导流的顺畅性,以促进旋火的形成,此外,多个曲面的过渡连接,降低了外环火盖1各处的尖锐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环火盖1的美观性。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外圈火孔126包括外圈主火孔1261和外圈稳焰孔1262,所述外圈主火孔1261位于所述外圈稳焰孔1262的上方,且所述外圈主火孔1261与所述外圈稳焰孔1262交替排列。
外圈主火孔1261与外圈稳焰孔1262交替排列,能有效地将燃气气流打散,使得经火焰承台12的外圈相邻火孔排出的气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大降低,降低了湍流发生的概率,使燃气在外环火盖1上的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了燃烧效率,保证了燃气流动的通畅性和燃烧的稳定性、充分性,进一步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火焰承台12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内圈火孔124和所述外圈火孔126的引火槽129。引火槽129的设置使得由内圈火孔124喷出的火焰与外圈火孔126喷出的火焰相互连接以形成整体式火焰,有助于增大火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引火槽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可以将所述引火槽设置于所述承台上表面122,有助于内圈火焰和外圈火焰连接后朝向位于火焰承台12上方锅具流动,增大火焰承台12上表面处的火势。
作为一种优选示例,如图2所示,还可以将所述火焰承台12的高峰区具有分别与所述承台内表面123、所述承台上表面122和所述承台外表面125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设有引火槽129,所述引火槽129连通所述内圈火孔124和所述外圈火孔126。
将引火槽129设置于连接面上,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引火槽129处的出火能够对与进氧通道13相邻的未被内圈火孔124和外圈火孔126火苗覆盖的锅具区域进行加热,提升加热效率。且外部空气经进氧通道13进入外环火盖1内侧的过程中,引火槽129的出火能够对空气进行预热处理,提高空气温度,从而提升空气与燃气混合燃烧的充分性,提高燃气燃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引火槽129部分区域的位置高度高于与其所在的高峰区配合形成所述进氧通道13的低峰区的位置高度。换言之,相邻两个火焰承台12的其中一个火焰承台12的高峰区与另一个火焰承台12的低峰区配合形成进氧通道13,而设置于该高峰区的引火槽129的部分区域在竖直方向上高于该低峰区,使得燃烧时,减少低峰区对引火槽129处所喷出火焰的遮挡,有利于引火槽129火焰燃烧后的扩展,从而增加引火性能。
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承台上表面122均沿所述盖体11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抬升以在所述火焰承台12形成低峰区和高峰区的基础上,仍然可以借鉴前述实施方式一中所述火焰承台12包括分别与所述承台上表面122相连的承台内表面123和承台外表面125的技术方案,而实施方式一与实施方式二的本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实施方式一中虽然所述火焰承台12的高峰区具有分别与所述承台内表面123、所述承台上表面122和所述承台外表面125连接的连接面,但在所述火焰承台12的低峰区处并未限定所述承台内表面123、所述承台上表面122以及所述承台外表面125的连接形式,三者既可以为通过一个连接面实现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线实现连接,例如火焰承台12的横截面为角形结构,而承台上表面122、承台内表面123和承台外表面125的连接处相当于角形结构的角端。
而本实施方式二中,可以在实施方式一基础上对火焰承台12的结构造型做出进一步优化。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火焰承台12包括分别与所述承台上表面122相连的承台内表面123和承台外表面125,所述火焰承台12的高峰区具有分别与所述承台内表面123、所述承台上表面122和所述承台外表面125连接的第一连接面127,所述火焰承台12的低峰区具有分别与所述承台内表面123、所述承台上表面122和所述承台外表面125连接的第二连接面128;一个所述火焰承台12的第一连接面127和与该所述火焰承台12相邻的另一火焰承台12的第二连接面128彼此相对以配合形成所述进氧通道13,且用于配合形成所述进氧通道13的所述第一连接面127和所述第二连接面128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以扩大所述进氧通道13。
第一连接面127相当于实施方式一中的连接面,并在低峰区通过第二连接面128连接承台上表面122、承台内表面123和承台外表面125,通过将一个火焰承台12和与该火焰承台12相邻的另一火焰承台12的用于配合形成进氧通道13的第一连接面127和第二连接面128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以扩大进氧通道13,能够增大燃烧时进氧通道13处的补氧量,保证内环火盖2以及内圈火孔124处燃气燃烧所需的氧气量,进而保证了内环火盖2燃气燃烧的充分性,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所提供的燃烧器包括分气盘3、内环火盖2和位于所述内环火盖2外侧的外环火盖1,所述内环火盖2设有内环火孔21,所述分气盘3设有用于安装内环火盖2的内环安装位和用于安装所述外环火盖1的外环安装位,所述外环火盖1为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及示例中所述的外环火盖1。
本申请所提供的燃烧器中,分气盘3设置有内环安装位和外环安装位,装配时,可以将内环火盖2和外环火盖1装入分气盘3之后,通过分气盘3一起装入适配的燃气灶即可,操作方便、快捷。此外,分气盘3还承担了将炉头引射出的燃气分配入内环火盖2以及外环火盖1的作用,燃烧时,内环火盖2形成内环火焰与外环火盖1形成双环外环火焰配合一起执行加热工作,保证了烹饪器具各处能够均匀受热,进而有助于加热效率及烹饪效率的提高。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外环火盖1和所述分气盘3配合形成外环混气腔4,所述分气盘3设有与所述外环混气腔4连通的外环燃气通道31,所述外环燃气通道31与所述外环混气腔4的连接口与所述盖体11设置所述进氧通道13的位置相邻。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外环燃气通道31具有用于与燃气灶的炉头连接以引入燃气的进气口311,和与外环混气腔4对接连通的连接口312以将燃气供入外环燃气腔,虽然通过外环燃气通道31将燃气供入外环混气腔4整周的任意位置,均可以通过燃气在外环混气腔4内向各火孔流动实现燃气分配,但在本实施例中,在外环火盖1沿周向形成多个火焰承台12且相邻火焰承台12之间形成进氧通道13的结构造型中,本实施例将外环燃气通道31与外环混气腔4的连接口312设置在了与盖体11形成有进氧通道13的区域相邻的的正下方,燃气气流从该连接口312刚喷入外环混气腔4的瞬间,燃气气流的上方为进氧通道13的底面。
在燃气灶实际工作过程中,外环混气腔4可能会由于外环燃气通道31的气流引入而在两者的连接口处和周边形成局部高压,若高压区正对火孔,容易造成正对的位置处的火孔出火的火势过大,而其余区域的火势较弱,从而造成各处火势不均,火焰高低不均,导致燃气燃烧不够充分问题,锅具受热也不均匀。
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外环燃气通道31与外环混气腔4的连接口与盖体11设置进氧通道13的位置相邻,燃气气流从该连接口刚喷入外环混气腔4的瞬间,其上方为进氧通道13的底面,在进氧通道13的底面未设置内圈火孔124和外圈火孔126,仅在进氧通道13沿径向方向的侧面设置有外圈稳焰孔1262,受高压影响较低,同时外环燃气通道31的出口处气流对冲外环火盖1或分气盘3侧壁后,气流方向与引火槽129的延伸方向呈角度分开,同时也避免引火槽129处出现高压而造成无法被引燃问题,进而增加了燃烧器的稳定传火能力,提高了对于燃烧器高压环境下使用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分气盘3绕所述分气盘3内圈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外环燃气通道31,相邻两个所述外环燃气通道31之间形成过气通道32,所述过气通道32的上部和下部均与外部连通。
通过过气通道32的设置,使得对内环火盖2以及内圈火孔124的氧气补给不仅能够通过进氧通道13实现,还能够通过过气通道32实现,形成内外立体进风,内外环双向补氧,提升内环火焰的燃烧效率,提高能效。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提供的燃气灶包括锅架和炉头组件5,所述炉头组件5包括内环引射器51和外环引射器52,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燃烧器,所述锅架围绕所述燃烧器布置,所述内环引射器51为所述内环火孔21供给燃气,所述外环引射器52为所述外环火孔121供给燃气。其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内环引射器51直接向内环火孔21供给燃气,外环引射器52通过分气盘3的外环燃气通道31向外环火孔121供给燃气。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炉头组件5还包括用于点燃燃气的点火针53和用于测温的热电偶54。此外,虽然附图中并未对所述锅架进行绘示,但在本申请中,可以使所述锅架包括支撑在燃气灶的灶台工作位的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支撑角片,支撑角片用于置放锅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外环火盖及燃烧器对于所述的燃气灶类型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为台式燃气灶、嵌入式燃气灶等等。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外环火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的上部沿所述盖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火焰承台,所述火焰承台设有外环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承台包括承台上表面,各所述承台上表面均沿所述盖体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抬升,以在所述火焰承台形成低峰区和高峰区,相邻两个所述火焰承台的位置相对的所述高峰区和所述低峰区之间形成进氧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承台包括承台内表面,所述外环火孔包括设于所述承台内表面的内圈火孔;所述承台内表面的斜率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在所述承台内表面形成内圈远心侧和内圈近心侧,所述内圈近心侧位于所述高峰区一侧,所述内圈远心侧位于所述低峰区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承台包括承台外表面,所述外环火孔还包括设于所述承台外表面的外圈火孔;所述承台外表面的斜率自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以在所述承台外表面形成外圈远心侧和外圈近心侧,所述外圈近心侧与所述高峰区一侧,所述外圈远心侧位于所述低峰区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火孔包括外圈主火孔和外圈稳焰孔,所述外圈主火孔位于所述外圈稳焰孔的上方,且所述外圈主火孔与所述外圈稳焰孔交替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承台的高峰区具有分别与所述承台内表面、所述承台上表面和所述承台外表面连接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设有引火槽,所述引火槽连通所述内圈火孔和所述外圈火孔;
所述引火槽部分区域的位置高度高于与其所在的高峰区配合形成所述进氧通道的低峰区的位置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承台包括分别与所述承台上表面相连的承台内表面和承台外表面,所述火焰承台的高峰区具有分别与所述承台内表面、所述承台上表面和所述承台外表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火焰承台的低峰区具有分别与所述承台内表面、所述承台上表面和所述承台外表面连接的第二连接面;
一个所述火焰承台的第一连接面和与该所述火焰承台相邻的另一火焰承台的第二连接面彼此相对以配合形成所述进氧通道,且用于配合形成所述进氧通道的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以扩大所述进氧通道。
7.一种燃烧器,包括分气盘、内环火盖和位于所述内环火盖外侧的外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设有内环火孔,所述分气盘设有用于安装内环火盖的内环安装位和用于安装所述外环火盖的外环安装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为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外环火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环火盖和所述分气盘配合形成外环混气腔,所述分气盘设有与所述外环混气腔连通的外环燃气通道,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与所述外环混气腔的连接口与所述盖体设置所述进氧通道的位置相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气盘绕所述分气盘内圈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外环燃气通道,相邻两个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之间形成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的上部和下部均与外部连通。
10.一种燃气灶,包括锅架和炉头组件,所述炉头组件包括内环引射器和外环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燃烧器,所述锅架围绕所述燃烧器布置,所述内环引射器为所述内环火孔供给燃气,所述外环引射器为所述外环火孔供给燃气。
CN202122662713.2U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Active CN216744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2713.2U CN216744347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2713.2U CN216744347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4347U true CN216744347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24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2713.2U Active CN216744347U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4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1741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0566945A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6744347U (zh)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6130975U (zh) 带定位点火及稳焰结构的双混合双补氧燃烧器
CN209042356U (zh) 燃烧器
CN112128749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09140445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140444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0241573U (zh) 直喷式内环火盖
CN210891635U (zh) 一种红外燃烧器
CN210861099U (zh) 一种具有提高燃烧效率的燃烧器
CN21019728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7298949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4949003U (zh) 一种燃气灶节能燃烧器
CN220355407U (zh) 一种补气装置、燃烧装置和燃气灶
CN2906349Y (zh) 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728542B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21403037U (zh) 燃气火盖及带该燃气火盖的炉头座
CN112815314B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0035590U (zh) 一种燃烧器及使用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CN11212875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7356885U (zh) 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CN213713150U (zh) 灶具燃烧器
CN214406056U (zh) 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9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