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298949U - 燃烧器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98949U
CN207298949U CN201721308398.0U CN201721308398U CN207298949U CN 207298949 U CN207298949 U CN 207298949U CN 201721308398 U CN201721308398 U CN 201721308398U CN 207298949 U CN207298949 U CN 207298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hroud
inner ring
burner
fire cov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083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戚正胜
吴伟良
任有忠
佟旭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083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98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98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98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涉及灶具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燃烧器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和锅架高度较高的问题而设计。该燃烧器包括内环补氧通道,内环补氧通道设置在内环出气口内部,内环补氧通道的下端连通外环境。燃烧器工作时,外环境中的空气进入内环补氧通道,并经内环火盖流动至锅底与内环火焰围成的区域中。外环引射管至少为一个,外环出气口为多个。该燃气灶包括灶具面板、锅架和上述燃烧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及燃气灶用于实现对锅具的高效加热。

Description

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灶具所使用的燃烧器种类多样,大致可分为:全预混燃烧和大气式燃烧(部分预混)。全预混燃烧所需的氧气由喷嘴一次性引入,无需另外补充氧气,但受到结构限制,热负荷普遍不高,无法满足市场上的大火力需求,且全预混燃烧器的表面不易清洁。
通常,家用灶具一般采用大气式引射燃烧器,由于燃烧器整体结构设计及外观要求等原因,使得内环火孔在燃烧时火焰外围与锅底形成密闭区域,即:贫氧区,这将会造成内环火焰无法充分燃烧,具体表现为里圈外焰模糊和一氧化碳排放较高。为了保证内环火焰的充分燃烧,并降低烟气排放,就需要参与燃烧的氧含量,通常做法是增加空气进入通道的高度,以使燃气在上升过程中得到充分燃烧。然而,这不仅大大增加了锅架的高度,使得用户在操作时出现吊手等不适感,并且,锅架高度的增加,还会使热量随着烟气损失,无法集中于锅底,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以解决现有燃烧器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和锅架高度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包括炉头座、混气室、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外环引射管和内环引射管和内环补氧通道,所述炉头座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外环火盖供气的外环出气口和用于为所述内环火盖供气的内环出气口,所述外环引射管连通所述外环出气口,所述内环引射管连通所述内环出气口,所述内环补氧通道设置在所述内环出气口内部,所述内环补氧通道的下端连通外环境。
燃烧器工作时,外环境中的空气进入所述内环补氧通道,并经所述内环火盖流动至锅底与内环火焰围成的区域中。
所述外环引射管至少为一个。
所述外环出气口为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盖包括盖帽,所述盖帽设置在所述内环火盖的本体上,且所述盖帽与所述内环火盖的本体之间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内环补氧通道中的空气通过的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盖包括内环火孔,所述内环补氧通道经所述出口排出的空气与所述内环火孔排出的火焰呈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盖帽的底部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且平滑过渡,所述内环补氧通道中的空气经所述凸面引导后,由所述出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火盖包括外环火孔,所述外环火孔沿所述外环火盖的周向布置。
所述外环火孔包括若干上火孔组和若干下火孔组,所述上火孔组包括多个上火孔,所述下火孔组包括多个下火孔,所述上火孔组与所述下火孔组沿所述外环火盖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述下火孔组低于所述上火孔组。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火盖的上表面包括多个外环补氧通道,所述外环补氧通道沿所述外环火盖的径向、由所述外环火盖的外周向内延伸,所述外环补氧通道与所述下火孔组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引射管为两个,两个所述外环引射管水平并排布置,且两个所述外环引射管对称设置在所述内环引射管两侧。
所述外环引射管为直筒状。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出气口为多个,所述炉头座包括分气腔,所述分气腔连通所述外环出气口和各所述外环引射管。
燃气经所述外环引射管引入至所述分气腔,并经多个所述外环出气口排出至所述混气室。
进一步的,所述混气室包括隔板、内环形侧壁和围设在所述内环形侧壁外部的外环形侧壁,所述内环形侧壁和所述外环形侧壁均固设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内环形侧壁和所述外环形侧壁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内环形侧壁围成的区域中。
所述内环火盖设置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外环出气口穿过所述环形槽的底部,为所述外环火盖供气。
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燃烧器中设置内环补氧通道,其中内环补氧通道设置在内环出气口内部,且内环补氧通道的下端与外环境连通。并且,外环引射管至少为一个,外环出气口为多个。
该燃烧器工作时,由于燃气在燃烧过程中将随烟气的排放而减少,此时,锅底与火焰之间将形成负压区域。在负压作用下,外环境中的空气将通过内环补氧通道的下端被压入至内环补氧通道中,在内环补氧通道的引导下,进而上升至锅底与内环火焰之间,以为上述密闭的负压区域补充足量的二次空气,从而在锅底与内环火焰之间形成富氧区。
该燃烧器通过设置内环补氧通道,以为锅底与内环火焰之间的封闭区域补充足量的二次空气,使得燃气能够在不增加锅架高度的前提下得以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损失,热效率较高。并且,燃气的充分燃烧还大大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燃烧工况较好。另外,通过设置多个外环出气口为外环火盖进行供气,还降低了外环引射管的引射阻力,使得在一定时间内更容易引入足量的一次空气,进一步保证了燃烧的充分程度,提高了热效率。此外,该燃烧器结构简单,方案易于实现,对于燃烧过程中热效率的提升及减少烟气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以解决现有燃烧器工作过程中易受到气流影响且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灶具面板、锅架和上述燃烧器。
所述燃烧器嵌设在所述灶具面板中,所述锅架置于所述灶具面板上,所述燃烧器喷出的火焰穿过所述锅架的中心孔,为锅具加热。
本实用新型燃气灶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相应的,该燃气灶具有上述燃烧器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通过将燃烧器嵌设在灶具面板中,使燃烧器喷出的火焰穿过锅架的中心孔为锅具进行加热,利用灶具面板将内环补氧通道的吸入口与上部排烟通道隔开,大大削弱了排烟通道气流对二次空气吸入气流造成的影响,使得二次空气能够被顺畅地吸入至内环火孔处。并且,燃烧器的这种整体下沉式的设置方式,还减少了燃气燃烧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散发的热量,使热量能够更加集中于锅底,有效地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另外,这种设置方式还减少了小火力烹饪时外界气流对其造成的干扰,改善了传统燃烧器工作时火焰易被风吹灭的不利情形,可靠性较高。此外,该燃气灶的聚热下沉式设置方式,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烧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烧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为氧气在内环补氧通道中的流动示意;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为氧气在外环补氧通道中的流动示意;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烧器中炉头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为由外环引射管引入燃气的流动示意;
图6为图5中炉头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烧器中另一种炉头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为由外环引射管引入燃气的流动示意;
图8为图7中炉头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燃烧器中外环火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外环火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炉头座;20-混气室;30-外环火盖;40-内环火盖;50-富氧区;60-锅底;11-外环引射管;12-内环引射管;13-外环出气口;14-内环出气口;15-内环补氧通道;31-外环火孔;32-外环补氧通道;311-上火孔组;312-下火孔组;41-内环火孔;42-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座10、混气室20、外环火盖30、内环火盖40、外环引射管11和内环引射管12,炉头座10上设置有用于为外环火盖30供气的外环出气口13和用于为内环火盖40供气的内环出气口14。其中,外环引射管11连通外环出气口13,内环引射管12连通内环出气口14,外环引射管11至少为一个,外环出气口13为多个。并且,该燃烧器还包括内环补氧通道15。具体的,如图2所示,内环补氧通道15设置在内环出气口14内部,且内环补氧通道15的下端与外环境连通。
该燃烧器工作时,由于燃气在燃烧过程中将随烟气的排放而减少,此时,锅底60与火焰之间将形成负压区域。在负压作用下,外环境中的空气将通过内环补氧通道15的下端被压入至内环补氧通道15中,在内环补氧通道15的引导下,进而上升至锅底60与内环火焰之间,以为上述密闭的负压区域补充足量的二次空气,从而在锅底60与内环火焰之间形成富氧区50。
该燃烧器通过设置内环补氧通道15,以为锅底60与内环火焰之间的封闭区域补充足量的二次空气,使得燃气能够在不增加锅架高度的前提下得以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损失,热效率较高。并且,燃气的充分燃烧还大大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燃烧工况较好。另外,通过设置多个外环出气口13为外环火盖30进行供气,还降低了外环引射管11的引射阻力,使得在一定时间内更容易引入足量的一次空气,进一步保证了燃烧的充分程度,提高了热效率。此外,该燃烧器结构简单,方案易于实现,对于燃烧过程中热效率的提升及减少烟气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内环火盖40包括盖帽42。具体的,盖帽42设置在内环火盖40的本体上,且盖帽42与内环火盖40的本体之间形成有用于使内环补氧通道15中的空气通过的出口。
通过在内环火盖40的顶部设置盖帽42,有效地阻止了煮溢液或其他异物进入至内环火盖40的本体内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异物进入到内环补氧通道15中,保证了二次空气流通的顺畅性,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燃烧器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内环火盖40包括内环火孔41,内环补氧通道15经盖帽42与内环火盖40本体之间出口排出的空气与内环火孔41排出的火焰呈夹角。这样的设置,使得补入至锅底60与内环火焰之间的二次空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够与内环火孔41火焰的侧面汇合,从而增加了二次空气与内环火孔41喷出火焰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保证了燃气燃烧的充分性与高效性,燃烧工况较好,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燃烧器的热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盖帽42的底部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且平滑过渡,内环补氧通道15中的空气经凸面的引导作用后,由盖帽42与内环火盖40本体之间的出口处排出。
这样的设置,使得经内环补氧通道15补入的二次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经凸面进行反射,进而从出口排出。这样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盖帽42底部为平面而导致的二次空气流动至盖帽42底部上之后,无法及时排出的不利情形,利用对二次空气流动路径的优化缩短了二次空气的行程,保证了二次空气流动过程中的顺畅性,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燃烧器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1,并结合图4和图10,本实施例中,外环火盖30包括外环火孔31,其中,外环火孔31沿外环火盖30的周向布置。具体的,如图10所示,外环火孔31包括若干上火孔组311和若干下火孔组312,上火孔组311包括多个上火孔,下火孔组312包括多个下火孔,上火孔组311与下火孔组312沿外环火盖30的周向间隔布置,且下火孔组312低于上火孔组311。
燃烧器工作时,上火孔组311高于下火孔组312的设置形式,使得由上火孔组311喷射的火焰高于下火孔组312,进而使得在烹饪过程中,上火孔组311喷射的火焰直接与锅底60接触,而下火孔组312喷射的火焰则与锅架之间形成与外环火焰内圈相连通的通道。利用该通道,使得外环境中的空气能够流动至外环火焰的内圈,实现了对外环火盖30工作过程中空气的二次补给,从而增加了外环火焰燃烧的充分程度。并且,上火孔组311与下火孔组312的这种间隔设置形式,不仅使得下火孔组312能够将上火孔组311的火焰进行串联,以保证燃烧器工作的可靠性,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外环火焰对锅架造成的灼烧,延长了锅架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火孔组311与下火孔组312可以均匀间隔布置。这样的设置,保证了外环火孔31喷射火焰的均匀性,使得锅底60能够均匀受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锅底60受热不均而造成的烹饪口感变差的不利情形。
请继续参照图4,并结合图9,本实施例中,外环火盖30的上表面包括多个外环补氧通道32。具体的,外环补氧通道32沿外环火盖30的径向、由外环火盖30的外周向内延伸,并且,外环补氧通道32与下火孔组312对应设置。
通过设置多个外环补氧通道32,使得由下火孔组312与锅底60之间进入的二次空气能够沿着上述外环补氧通道32进入至燃烧器中,从而保证了二次空气补给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外环引射管11可以为两个,两个外环引射管11水平并排布置,且两个外环引射管11对称设置在内环引射管12的两侧。其中,外环引射管11为直筒状。
通过设置两个直筒状的外环引射管11,实现了在引射行程不变情况下对燃气通流面积的增加,从而增加了燃气与燃烧器内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燃烧效率。并且,通过将两个外环引射管11对称设置在内环引射管12的两侧,使得燃气的输出速度更为均匀,从而保证了燃烧器工作时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外环出气口13可以为多个,具体的,炉头座10包括分气腔,分气腔连通外环出气口13和各外环引射管11。燃气经外环引射管11引入至分气腔,并经多个外环出气口13排出至混气室20。
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外环出气口13可以为三个,三个外环出气口13环形均布在炉头座10上,三个外环出气口13可以以内环引射管12的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当燃气在两个外环引射管11的引射作用下流动至外环引射管11的末端时,燃气将在分气腔的作用下进行分流,由左侧的外环引射管11引入的燃气,其一部分将回流至靠近左侧的外环引射管11位置处的外环出气口13下部,并从该外环出气口13处排出,另一部分将沿着与其相反的方向运动至远离内环喷射管的外环出气口13下部,并从该外环出气口13处排出;而由右侧的外环引射管11引入的燃气,其运动过程与由左侧的外环引射管11引入的燃气的运动过程镜像,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三个外环出气口13,使得引出的气流的截面积更大,从而使得引射一次空气的阻力更小,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更加容易地引入足量的一次空气,使得燃烧过程更加充分,热效率大大提高。并且,三个外环出气口13的设置形式,能够形成稳定支撑,使得混气室20的安装更为稳定。此外,三个外环出气口13还使得输入到混气室20中的燃气更为均匀,从而保证了锅底60受热的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外环出气口13可以是上述三个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数量形式,如:图7和图8示出的两个的结构形式。故其只要是通过这种结构形式的外环出气口13,能够实现将外环引射管11中的燃气引入至混气室20中,并实现对混气室20的可靠支撑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混气室20包括隔板、内环形侧壁和围设在内环形侧壁外部的外环形侧壁,内环形侧壁和外环形侧壁均固设在隔板上,内环形侧壁和外环形侧壁之间形成环形槽,隔板上设置由通孔,通孔设置在内环形侧壁围成的区域中。其中,内环火盖40设置在通孔中,外环出气孔穿过环形槽的底部,为外环火盖30供气。
这种将内环火盖40与混气室20之间设置为敞开结构的形式,使得内环火盖40与外环火盖30均能够得到足够的二次空气补充,从而使燃烧器的燃烧更加充分。并且,该燃烧器将分气结构集中于炉头座10中,使得混气室20无需另外设置分气结构,改善了传统混气室20需要螺丝锁合的繁琐装配步骤,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该混气室20结构简单,易于清洁。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内环补氧通道15和外环补氧通道32,以为燃烧器补充足量的二次空气,从而保证了燃烧器的燃烧充分性,并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改善了以往燃烧器需要增加锅架高度来保证燃烧充分性的弊端,从而使得本实施例燃烧器的整体结构更为薄形,甚至是超薄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烹饪过程中吊手的问题,满足了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燃烧器的总高度可以为64mm,比常规燃烧器的95mm低了将近30mm。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灶具面板、锅架和上述燃烧器。具体的,燃烧器嵌设在灶具面板中,锅架置于灶具面板上,燃烧器喷出的火焰穿过锅架的中心孔,为锅具加热。
相应的,该燃气灶具有上述燃烧器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通过将燃烧器嵌设在灶具面板中,使燃烧器喷出的火焰穿过锅架的中心孔为锅具进行加热,利用灶具面板将内环补氧通道15的吸入口与上部排烟通道隔开,大大削弱了排烟通道气流对二次空气吸入气流造成的影响,使得二次空气能够被顺畅地吸入至内环火孔41处。并且,燃烧器的这种整体下沉式的设置方式,还减少了燃气燃烧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散发的热量,使热量能够更加集中于锅底60,有效地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另外,这种设置方式还减少了小火力烹饪时外界气流对其造成的干扰,改善了传统燃烧器工作时火焰易被风吹灭的不利情形,可靠性较高。此外,该燃气灶的聚热下沉式设置方式,易于实现,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座(10)、混气室(20)、外环火盖(30)、内环火盖(40)、外环引射管(11)和内环引射管(12),所述炉头座(10)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外环火盖(30)供气的外环出气口(13)和用于为所述内环火盖(40)供气的内环出气口(14),所述外环引射管(11)连通所述外环出气口(13),所述内环引射管(12)连通所述内环出气口(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环补氧通道(15),所述内环补氧通道(15)设置在所述内环出气口(14)内部,所述内环补氧通道(15)的下端连通外环境;
燃烧器工作时,外环境中的空气进入所述内环补氧通道(15),并经所述内环火盖(40)流动至锅底(60)与内环火焰围成的区域中;
所述外环引射管(11)至少为一个;
所述外环出气口(13)为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40)包括盖帽(42),所述盖帽(42)设置在所述内环火盖(40)的本体上,且所述盖帽(42)与所述内环火盖(40)的本体之间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内环补氧通道(15)中的空气通过的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40)包括内环火孔(41),所述内环补氧通道(15)经所述出口排出的空气与所述内环火孔(41)排出的火焰呈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42)的底部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且平滑过渡,所述内环补氧通道(15)中的空气经所述凸面引导后,由所述出口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30)包括外环火孔(31),所述外环火孔(31)沿所述外环火盖(30)的周向布置;
所述外环火孔(31)包括若干上火孔组(311)和若干下火孔组(312),所述上火孔组(311)包括多个上火孔,所述下火孔组(312)包括多个下火孔,所述上火孔组(311)与所述下火孔组(312)沿所述外环火盖(30)的周向间隔布置,且所述下火孔组(312)低于所述上火孔组(3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30)的上表面包括多个外环补氧通道(32),所述外环补氧通道(32)沿所述外环火盖(30)的径向、由所述外环火盖(30)的外周向内延伸,所述外环补氧通道(32)与所述下火孔组(312)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引射管(11)为两个,两个所述外环引射管(11)水平并排布置,且两个所述外环引射管(11)对称设置在所述内环引射管(12)两侧;
所述外环引射管(11)为直筒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出气口(13)为多个,所述炉头座(10)包括分气腔,所述分气腔连通所述外环出气口(13)和各所述外环引射管(11);
燃气经所述外环引射管(11)引入至所述分气腔,并经多个所述外环出气口(13)排出至所述混气室(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室(20)包括隔板、内环形侧壁和围设在所述内环形侧壁外部的外环形侧壁,所述内环形侧壁和所述外环形侧壁均固设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内环形侧壁和所述外环形侧壁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内环形侧壁围成的区域中;
所述内环火盖(40)设置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外环出气口(13)穿过所述环形槽的底部,为所述外环火盖(30)供气。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具面板、锅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所述燃烧器嵌设在所述灶具面板中,所述锅架置于所述灶具面板上,所述燃烧器喷出的火焰穿过所述锅架的中心孔,为锅具加热。
CN201721308398.0U 2017-10-11 2017-10-11 燃烧器及燃气灶 Active CN207298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8398.0U CN207298949U (zh) 2017-10-11 2017-10-11 燃烧器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08398.0U CN207298949U (zh) 2017-10-11 2017-10-11 燃烧器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98949U true CN207298949U (zh) 2018-05-01

Family

ID=62414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08398.0U Active CN207298949U (zh) 2017-10-11 2017-10-11 燃烧器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989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1741A (zh) * 2017-10-11 2017-12-12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燃气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1741A (zh) * 2017-10-11 2017-12-12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燃气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1741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4930555B (zh) 一种采用二次空气补充通道的燃气灶具
CN109185883A (zh)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3364130U (zh) 燃烧器
CN207298949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9959004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1556058B (zh) 通风塔式下进风燃气灶
CN201672516U (zh) 一种烤炉燃烧器
CN208983352U (zh)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01725987B (zh) 内焰式聚能立管型燃气燃烧器
CN110094728B (zh) 一种燃烧器
CN110094727B (zh) 一种燃烧器
CN110440254B (zh) 多孔直射高速加热燃烧器
CN110186042B (zh) 一种三环火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08282111U (zh) 一种广域三环火装置
CN206145733U (zh) 低噪音燃烧器
CN201310940Y (zh) 一种具有预热功能的立体进风节能燃气灶
CN111102571A (zh) 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CN2615509Y (zh) 家用燃气灶燃烧器
CN217875946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7503748U (zh) 一种定向补氧的节能型猛火灶
CN219841563U (zh) 燃气炉头和家用大气式燃烧方式燃气灶具
CN220355407U (zh) 一种补气装置、燃烧装置和燃气灶
CN213630421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6744347U (zh) 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