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8698U - 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98698U CN218598698U CN202223218346.8U CN202223218346U CN218598698U CN 218598698 U CN218598698 U CN 218598698U CN 202223218346 U CN202223218346 U CN 202223218346U CN 218598698 U CN218598698 U CN 2185986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plate
- spring
- top plate
- connecting piece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包括顶板、底板和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弹簧,顶板和底板之间还设置有刚性连接组件,刚性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顶板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二连接件,该弹簧减振器包括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处于初始状态时,顶板和底板通过相互卡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弹簧压缩;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互脱离且跟随顶板和底板相对移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始终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应用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刚性连接组件防止顶板和底板完全脱开;同时无需在弹簧减振器的外部额外为刚性连接组件预留活动空间,这样该弹簧减振器对于使用环境的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减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
背景技术
常见的电梯包括升降式电梯和自动扶梯,无论哪种形式的电梯均包括驱动机构(曳引机或电动机)和承载机构(轿厢或踏步板),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驱动机构和承载机构均会发生振动。相关技术中具有用于电梯的减振装置,通过减振装置吸收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降低振动的负面影响。该减振装置一般包括两块上下间隔设置的承重板和设置于两块承重板之间的弹簧,其中一块承重板作为基座设置于安装工位上,另一块承重板用于直接与电梯设备(例如曳引机、轿厢等)接触并传导电梯设备产生的振动,再通过弹簧吸收振动能量。为防止两块承重板完全脱开,一般会在两块承重板之间设置限位结构,如专利CN214698957U公开了一种电梯曳引机机座,其中的底板和顶板即相当于上述的两块承重板,顶板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上开设有通槽,底板上螺纹连接有伸入至通槽内的限位杆,通过限位杆与通槽内壁的配合实现对底板、顶板的限位,防止两者完全脱开。然而这样的限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在振动时顶板会带动限位板相对底板移动,这样限位板会相对底板向下伸出,也即需要使用环境中保证预留有供限位板活动的空间,这样导致该减振装置对使用环境的要求较高;2、由于振动能量并非是单一方向传递的,因此顶板还会带动限位板相对底板发生轻微晃动,该过程中可能使得通槽两侧壁与限位杆之间发生刚性碰撞,将会严重影响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包括顶板、底板和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弹簧,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还设置有刚性连接组件,所述刚性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顶板上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二连接件,该弹簧减振器包括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顶板和底板通过相互卡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弹簧压缩;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互脱离且跟随顶板和底板相对移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始终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连接件设置在顶板上,第二连接件设置在底板上,在弹簧减振器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相互卡合,顶板和底板通过相互卡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弹簧压缩,这样刚性连接组件可对顶板和底板起到限制作用,防止两者完全脱开。另外,由于弹簧在初始状态就被预先压缩,能够取得更好的减振效果;
2、在弹簧减振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跟随顶板和底板相对移动,也即当振动发生时,顶板会相对底板移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会跟随产生相对移动,这样能够适应顶板与底板之间的间距变化。并且在该过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始终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无需在弹簧减振器的外部额外为刚性连接组件预留活动空间,这样该弹簧减振器对于使用环境的适用性强。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上的第一卡合段,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段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的第二卡合段,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相互卡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段与底板之间具有供第一卡合段相对底板移动的第一移动间距,所述第二卡合段与顶板之间具有供第二卡合段相对顶板移动的第二移动间距;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弹簧的长度为L,所述弹簧的最大压缩长度为Lmax,所述第一移动间距和第二移动间距均大于L-Lmax。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移动间距和第二移动间距,能够保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始终保持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且能够防止第一卡合段与底板发生碰撞、第二卡合段与顶板发生碰撞。
优选的,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合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以及第二卡合段与第一连接段之间均始终具有用于防止两者发生刚性碰撞的间距。在该弹簧减振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由于振动能量并非是单一方向传递的,因此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除了发生沿弹簧伸缩方向的相对移动之外,还会沿弹簧的径向发生相对轻微移动。通过设置上述间距,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沿弹簧的径向发生轻微移动时,能够避免第一卡合段与第二连接段刚性碰撞,同时避免第二卡合段与第一连接段发生刚性碰撞。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L形折弯板且两者等长。L形折弯板便于制造,将L形折弯板上折弯的部分作为第一卡合段和第二卡合段;将两者设计为等长,这样在顶板与底板之间初始状态间距一定的情况下,为第一卡合段、第二卡合段预留的避让间距最长,这样在振动较大时,能够有效防止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与顶板或底板发生碰撞。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置有用于与顶板固定安装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连接段上设置有用于与底板固定安装的第二安装部。通过设置第一安装部实现第一连接件与顶板的固定安装,通过设置第二安装部实现第二连接件与底板的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顶板设置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在顶板上;和/或,所述底板设置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在底板上。这样可通过螺栓与长圆孔配合调节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的距离,便于该弹簧减振器整体进行装配。
优选的,所述刚性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弹簧的内部或外部。
优选的,所述顶板和底板均设置有用于防止弹簧沿径向偏移的定位部。通过设置定位部能够防止弹簧沿其自身径向相对顶板或底板发生偏移,保证弹簧减振器整体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为分别形成于顶板和底板上的凸块,并且所述凸块伸入至所述弹簧的内圈内;或,所述顶板和底板上均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部为所述凹槽的内壁,所述弹簧的端部置于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弹簧减振器的爆炸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顶板受压带动第一连接件相对第二连接件脱离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弹簧减振器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设置有另一种定位部的顶板、底板与弹簧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弹簧减振器的爆炸图。
其中:1.顶板,10.长圆孔,2.底板,3.弹簧,4.第一连接件,40.第一连接段,41.第一卡合段,42.第一安装部,5.第二连接件,50.第二连接段,51.第二卡合段,52.第二安装部,6.定位凸台,7.凹陷部,70.凹槽,8.定位柱,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该弹簧减振器用于对电梯的曳引机进行减振,使用时安装于曳引机机座下方的工位上,这样曳引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能量可以通过该弹簧减振器吸收。如图1、图2、图3和图4中所示,该弹簧减振器包括顶板1、底板2和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弹簧3,并且还在顶板1和底板2之间设置有刚性连接组件,本实施例中刚性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顶板1上的第一连接件4和设置在底板2上的第二连接件5。该弹簧减振器包括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的初始状态是指弹簧减振器自身完成装配但还未安装至相应工位上时的状态,所述的工作状态是指该弹簧减振器处于电梯运行时的状态。本实施例中,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初始状态时,顶板1和底板2通过相互卡合的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将弹簧3压缩。这样刚性连接组件可对顶板1和底板2起到限制作用,防止两者完全脱开,另外由于弹簧3在初始状态就被预先压缩,该弹簧减振器能够取得更好的减振效果。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相互脱离且跟随顶板1和底板2相对移动,并且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始终位于顶板1和底板2之间。也即当振动发生时,顶板1会相对底板2移动,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会跟随产生相对移动,这样能够适应顶板1与底板2之间的间距变化。并且在该过程中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始终位于顶板1和底板2之间,就无需在弹簧减振器的外部额外为刚性连接组件预留活动空间,这样该弹簧减振器对于使用环境的适用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还包括一个中间状态,所述的中间状态是指该弹簧减振器已经安装至相应工位上但电梯还未开始运行的状态。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由于该弹簧减振器安装在曳引机的下方,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中间状态时,相对于初始状态而言,在曳引机自身重量的压迫下,顶板1会向底板2靠近,弹簧3被进一步压缩,顶板1和底板2之间的间距变小,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相互脱离。也即本实施例中的该弹簧减振器在处于工作状态之前,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就已经相互脱离。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该弹簧减振器也可以应用至电梯导轨与电梯井壁之间,或者也可以应用至电梯轿厢与基座之间。在上述两种应用场景中,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中间状态时,电梯导轨或者电梯轿厢并不会像曳引机那样对顶板施压,这样在上述两种应用场景中,该弹簧减振器处于中间状态时与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状态一致。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段40和设置于第一连接段40上的第一卡合段41,第二连接件5包括第二连接段50和设置于第二连接段50上的第二卡合段51,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通过第一卡合段41和第二卡合段51相互卡合。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均为L形折弯板,通过将长条形钢板折弯制成。作为第一连接件4的L形折弯板上沿弹簧3伸缩方向的一段作为第一连接段40、沿弹簧3径向的一段作为第一卡合段41。以L形折弯板作为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便于制造,并且第一卡合段41和第二卡合段51易于配合形成卡合。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呈框形或弧形的钢板作为第一连接件4或第二连接件5,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刚度足够的金属或者硬塑材质来制造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
当发生振动时,顶板1相对底板2下移,为确保在该过程中第一卡合段41与底板2不发生碰撞、第二卡合段51与顶板1不发生碰撞,在第一卡合段41与底板2之间具有供第一卡合段41相对底板2移动的第一移动间距,在第二卡合段51与顶板1之间具有供第二卡合段51相对顶板1移动的第二移动间距。为实现上述目的,还需要对第一移动间距和第二移动间距的大小作出设计,具体的,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设定弹簧3的长度为L,再设定弹簧3的最大压缩长度为Lmax,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间距和第二移动间距均大于L-Lmax。这样,在发生振动时,第一卡合段41跟随顶板1相对底板2移动的过程不会造成碰撞,同时,也可以保证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始终位于顶板1与底板2之间。其中,弹簧3的最大压缩长度Lmax是指弹簧被压缩至极限达到的最短长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将两根L形折弯板设计为等长,这样在顶板1与底板2之间初始状态下的间距一定的情况下,为第一卡合段41、第二卡合段51预留的第一移动间距、第二移动间距最长。换言之,在第一移动间距、第二移动间距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顶板1和底板2之间初始状态下的间距可以设置较小,使得该弹簧减振器整体体积更小。
如前所述,在该弹簧减振器处于工作状态时,顶板1和底板2在发生振动时会相对移动,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跟随发生相对移动,由于振动能量并不沿单一方向传递,因此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既能够发生沿竖直方向的移动,也会发生沿水平方向的轻微晃动。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沿弹簧的径向(本实施例中即为水平方向)发生轻微晃动时,为避免第一卡合段与第二连接段刚性碰撞以及为避免第二卡合段与第一连接段发生刚性碰撞,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卡合段41与第二连接段50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以及在第二卡合段51与第一连接段40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以使得在处于工作状态时,利用上述间距来防止第一卡合段41与第二连接段50以及第二卡合段51与第一连接段40发生刚性碰撞。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段40上设置有用于与顶板1固定安装的第一安装部42,在第二连接段50上设置有用于与底板2固定安装的第二安装部52。通过设置第一安装部42实现第一连接件4与顶板1的固定安装,通过设置第二安装部52实现第二连接件5与底板2的固定安装。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部42和第二安装部52均为在L形折弯板上通过折弯加工形成,便于制造。
为便于装配,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42与顶板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安装,第二安装部52与底板2之间也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安装。也可以采用紧配合、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安装。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在顶板1上设置有长圆孔10,长圆孔10内设置有用于将顶板1与第一安装板进行螺纹连接的螺栓9,这样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9螺纹连接至顶板1上。这样可通过螺栓9与长圆孔10配合调节第一安装部42与第二安装部52之间的距离,便于该弹簧减振器整体进行装配。具体原理说明如下:在装配时,先将第一连接件4通过第一安装板与顶板1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5通过第二安装板与底板2螺纹连接,该过程中使得螺栓9位于长圆孔10内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且无需将第一安装部42与顶板1锁紧;再将弹簧3套入第二连接件5并置于底板2上,之后将第一连接件4伸入弹簧3并将顶板1压在弹簧3上;向下压缩弹簧3,使得第一卡合段41移动至第二卡合段51的下方(由于螺栓9位于长圆孔10内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可以使得第一卡合段41和第二卡合段51沿水平方向错开);再沿着长圆孔10推动第一连接件4向第二连接件5靠近,使得第一卡合段41和第二卡合段51沿水平方向部分重叠;最后取消对弹簧3的压力,弹簧3向上顶起顶板1,同时带动第一连接件4上移,使得第一卡合段41和第二卡合段51相互卡合,旋紧螺栓9即完成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长圆孔10设置在底板2上,或者同时在顶板1和底板2上均设置长圆孔10。另外,也可以不设置长圆孔10,这样在装配时需要相对底板2转动顶板1,使得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沿水平方向相对错位,在压缩弹簧3使得第一卡合段41移动至第二卡合段51的下方,之后再次转动顶板1使得第一卡合段41和第二卡合段51沿水平方向部分重叠。最后取消对弹簧3的压力,弹簧3向上顶起顶板1,同时带动第一连接件4上移,使得第一卡合段41和第二卡合段51相互卡合。
为了防止弹簧3沿其自身径向相对顶板1或底板2发生偏移,本实施例中的顶板1和底板2均设置有用于防止弹簧3沿径向偏移的定位部,这样能够保证弹簧减振器整体的稳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定位部为分别形成于顶板1和底板2上的凸块,该凸块为一个整体的定位凸台6,并且该定位凸台6伸入至所述弹簧3的内圈内,也即定位凸台6的外侧壁对弹簧3起到定位作用。
如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还示出了另一种结构的定位部,具体的,在顶板1和底板2上均形成有凹陷部7,凹陷部7设置有凹槽70,定位部即为凹槽70的内壁,弹簧3的端部置于凹槽70内。也即凹槽70的内壁对弹簧3起到定位作用。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中将刚性连接组件设置于弹簧3的内部,而本实施例中将刚性连接组件设置于弹簧3的外部。另外,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凸块。如图6和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凸块为分别形成于顶板1和底板2上的多根定位柱8,并且定位柱8伸入至弹簧3的内圈内,也即定位柱8的部分外圈面对弹簧3起到定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实施例中另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或者限定,否则实施例中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和“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理解的,也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等;当然,还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通过中间媒介进行间接连接,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包括顶板(1)、底板(2)和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弹簧(3),所述顶板(1)和底板(2)之间还设置有刚性连接组件,所述刚性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顶板(1)上的第一连接件(4)和设置在底板(2)上的第二连接件(5),其特征在于,
该弹簧减振器包括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顶板(1)和底板(2)通过相互卡合的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将弹簧(3)压缩;
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相互脱离且跟随顶板(1)和底板(2)相对移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始终位于顶板(1)和底板(2)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段(40)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0)上的第一卡合段(41),所述第二连接件(5)包括第二连接段(50)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50)上的第二卡合段(51),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通过第一卡合段(41)和第二卡合段(51)相互卡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段(41)与底板(2)之间具有供第一卡合段(41)相对底板(2)移动的第一移动间距,所述第二卡合段(51)与顶板(1)之间具有供第二卡合段(51)相对顶板(1)移动的第二移动间距;
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弹簧(3)的长度为L,所述弹簧(3)的最大压缩长度为Lmax,所述第一移动间距和第二移动间距均大于L-Lmax。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弹簧减振器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合段(41)与第二连接段(50)之间以及第二卡合段(51)与第一连接段(40)之间均始终具有用于防止两者发生刚性碰撞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均为L形折弯板且两者等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0)上设置有用于与顶板(1)固定安装的第一安装部(42),所述第二连接段(50)上设置有用于与底板(2)固定安装的第二安装部(5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设置有长圆孔(10),所述长圆孔(10)内设置有螺栓(9),所述第一安装部(42)通过螺栓(9)螺纹连接在顶板(1)上;
和/或,所述底板(2)设置有长圆孔,所述长圆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第二安装部(52)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在底板(2)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弹簧(3)的内部或外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和底板(2)均设置有用于防止弹簧(3)沿径向偏移的定位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分别形成于顶板(1)和底板(2)上的凸块,并且所述凸块伸入至所述弹簧(3)的内圈内;
或,所述顶板(1)和底板(2)上均形成有凹陷部(7),所述凹陷部(7)设置有凹槽(70),所述定位部为所述凹槽(70)的内壁,所述弹簧(3)的端部置于所述凹槽(70)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8346.8U CN218598698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18346.8U CN218598698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98698U true CN218598698U (zh) | 2023-03-10 |
Family
ID=85408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18346.8U Active CN218598698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98698U (zh) |
-
2022
- 2022-11-30 CN CN202223218346.8U patent/CN2185986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12645B (zh) | 摇枕、摇枕减振组件和转向架 | |
CN115594053B (zh) | 一种用于曳引机的自适应减振器 | |
CN218598698U (zh) | 一种用于电梯的弹簧减振器 | |
CN217134542U (zh) | 一种换电式电池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 |
CN211616738U (zh) |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液压机 | |
CN212285539U (zh) | 一种汽车钢板弹簧用冲孔成形复合模具 | |
CN215944265U (zh) | 一种矿用自卸车电池箱减震器及矿用自卸车 | |
CN103978113B (zh) | 冲压模具的上模以及冲压模具 | |
CN212442750U (zh) | 一种减震的金属冲压机台 | |
CN210029690U (zh) | 一种电动扶梯驱动总成的减震机构 | |
CN115853961B (zh) | 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减振装置 | |
US5501300A (en) | Mover vibration absorbing device for linear motor elevator | |
CN105060076A (zh) | 一种具有双重减震效果的电梯轿底高效减震装置 | |
CN105291801A (zh) | 一种减震支架总成 | |
CN220028484U (zh) | 一种冲压机床的脱模装置 | |
CN213167703U (zh) | 发动机悬置装置及汽车 | |
CN220075693U (zh) | 一种压力机缓冲装置 | |
CN213413434U (zh) | 一种汽车控制臂橡胶衬套 | |
CN219588023U (zh) | 一种无机房客梯曳引机底座 | |
CN213088608U (zh) | 一种汽车用新型减震器压缩阀座 | |
CN202984449U (zh) | 带有反侧向力机构的滑车模具 | |
CN219341360U (zh) | 一种电梯减震支架 | |
CN215392087U (zh) | 一种高速冲压级进模分体式模架结构 | |
CN217647900U (zh) | 一种顶伸限位装置 | |
CN220760729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杆冲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