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4362U - 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 - Google Patents

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4362U
CN218594362U CN202222917142.7U CN202222917142U CN218594362U CN 218594362 U CN218594362 U CN 218594362U CN 202222917142 U CN202222917142 U CN 202222917142U CN 218594362 U CN218594362 U CN 218594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avity
chassis device
fram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71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普成龙
张泫舜
刘元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171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4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4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4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货物输送的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轮式底盘装置,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应用于运输小车,运输小车具有带横梁的车架,包括架体及移动轮组。架体具有供横梁贯穿的通腔,所述通腔沿Y轴方向贯穿,通腔的至少一侧腔壁和横梁的对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移动轮组包括轮架及滚轮,轮架与架体转动连接,用于引导运输小车的移动方向,滚轮连接于轮架。通腔的至少一侧腔壁和横梁的对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横梁能够相对于架体在通腔内移动。从而当运输小车经过崎岖不平的路段时,由于通腔的腔壁与横梁的外壁之间有间隙,轮式底盘装置与车体能够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减少移动轮组或者转轮被架空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货物输送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
背景技术
用户通过方向杆能够引导运输小车的移动方向,以便于通过运输小车短途输送货物。由于运输小车的使用环境复杂多样,例如会遇到路段崎岖不平的情况。当运输小车经过崎岖不平的路段时,容易发生侧翻倾倒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运输小车在经过崎岖不平的路段时能够保持稳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式底盘装置,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应用于运输小车,所述运输小车具有带横梁的车架,包括架体及移动轮组。所述架体具有供所述横梁贯穿的通腔,所述通腔沿Y轴方向贯穿,所述通腔的至少一侧腔壁和所述横梁的对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移动轮组包括轮架及滚轮,所述轮架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用于引导所述运输小车的移动方向,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轮架。
上述实施例的轮式底盘装置中,通腔的至少一侧腔壁和横梁的对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横梁能够相对于架体在通腔内移动。从而当运输小车经过崎岖不平的路段时,由于通腔的腔壁与横梁的外壁之间有间隙,轮式底盘装置与车体能够相对移动,从而轮式底盘装置与车体之间能够相对倾斜,当轮式底盘装置与车体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水平面发生倾斜时,另一个仍能够保持水平设置。从而能够减少移动轮组或者转轮被架空的情况发生,进而提升运输小车在崎岖不平的路段行驶时的稳定性。并且通腔的贯通方向与轮式底盘装置的移动方向垂直,通腔中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腔壁能够限定横梁沿X轴方向的移动范围,减少运输小车移动过程中,由于惯性车架相对于轮式底盘装置沿X轴方向移动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升运输小车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配合以形成通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轮架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轮式底盘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形成的通腔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横梁放置于第二连接件,再将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二连接件,以实现安装,横梁安装于通腔的方式更简便自由。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部、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背离所述移动轮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所述通腔。所述第一加强部设置于所述通腔。所述第二加强部设置于所述通腔,并与所述第一加强部间隔设置,用于支撑所述连接部。
上述实施例的轮式底盘装置中,第一加强部及第二加强部与连接部相连接,能够增加连接部的强度,以使通腔保持稳定,减少由于外力导致连接部形状改变的情况发生。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及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及所述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围合形成所述通腔。
上述实施例的轮式底盘装置中,通过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及第三连接片能够形成凹槽,并与第二连接件围合以形成通腔,形成通腔的方式简单,通过连接部的扣合能够大致限定横梁的位置。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接触,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接触,并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片。
上述实施例的轮式底盘装置中,第一加强部安装于第一连接片,第二加强部与第二连接件接触能够对第二加强部位置定位,第二加强部安装于第二连接片能够,从而增加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的强度,以减少连接部由于外力导致变形的情况发生。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一侧与所述轮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件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承载件用于与方向杆连接,以调节所述运输小车移动方向。
上述实施例的轮式底盘装置中,通过承载件能够让轮架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并且承载件能够与方向杆连接,通过方向杆能够带动承载件转动,以控制运输小车的移动方向,控制运输小车移动方向的方式简单实用。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承载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及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所述轮式底盘装置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及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轮架连接,所述转动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及所述承载件。
上述实施例的轮式底盘装置中,转动件贯穿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及安装孔能够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承载件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并且能够在转动件的轴向方向限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承载件的相对位置。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及固定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正对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部依次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安装孔,并抵压所述第一转动部及所述承载件。
上述实施例的轮式底盘装置中,由于第一转动部设置于第一连接件,第二转动部设置于第二连接件与承载件之间,从而固定部抵压第一转动部及承载件时,承载件仍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件转动。而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接触,受到压紧力时能够保持位置固定。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架包括均与所述架体连接的前架及两个后架,所述前架与两个所述后架呈三角排布,所述滚轮包括前轮及两个后轮,所述前轮与所述前架连接,所述后轮与所述后架连接,沿X轴方向,所述前轮至所述后轮距离L1和所述车架的长度L2的关系为1/5L2≤L 1≤2/3L2。
上述实施例的轮式底盘装置中,通过前架与后架呈三角排布,能够让前轮与后轮的设置具有稳定性,能够增加运输小车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距离L1越接近长度L2表明距离L1越长,轮式底盘装置的稳定性越强,从而运输小车的稳定性也越强。由于前轮与后轮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当距离L1过于接近长度L2时,轮式底盘装置反而容易发生侧翻。1/5L2≤L 1≤2/3L2,能够让轮式底盘装置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并能够有效地防止侧翻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运输小车,包括车体及方向杆,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及转轮,所述转轮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横梁,所述运输小车还包括轮式底盘装置,所述横梁贯穿于所述轮式底盘装置的通腔,所述方向杆与所述轮式底盘装置的架体连接,用于引导所述运输小车移动方向。
上述实施例的运输小车中,横梁贯穿于通腔,由于通腔的腔壁与横梁的外壁具有间隙,从而在运输小车在崎岖不平的路段移动的过程中,运输小车能够保持稳定。
本申请的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通过架体形成通腔,横梁贯穿通腔,并且通腔的侧壁与横梁对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横梁能够相对于通腔移动,从而轮式底盘装置能够相对于车体倾斜。当运输小车移动至崎岖不平的路段时,轮式底盘装置或车体中的一个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时,另一个还可以保持水平,从而能够提升运输小车的稳定性,减少运输小车侧翻倾倒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方式中运输小车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轮式底盘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轮式底盘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2中架体、承载件、转动件及连杆的分解图。
图5是图2中轮式底盘装置的分解图。
图6是图1中运输小车的分解图。
图7是图1中运输小车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轮式底盘装置 100 第二连接孔 121 承载件 50
架体 10 通腔 16 安装孔 51
第一连接件 11 移动轮组 20 转动件 60
连接部 111 轮架 21 第一转动部 61
第一连接片 1111 前架 211 第一通孔 611
第二连接片 1112 后架 212 第二转动部 62
第三连接片 1113 滚轮 22 第二通孔 621
第一加强部 112 前轮 221 固定部 63
第二加强部 113 后轮 222 连杆 70
连接板 1131 车体 200 方向杆 80
定位板 1132 车架 30 运输小车 001
第一连接孔 114 横梁 31
第二连接件 12 转轮 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7,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90°。
当某参数大于、等于或小于某一端点值时,应该理解为端点值允许存在±10%的公差,比如,A比B大于10,应该理解为包括A比B大于9的情况,也包括A比B大于11的情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用户通过方向杆能够引导运输小车的移动方向,以便于通过运输小车短途输送货物。由于运输小车的使用环境复杂多样,例如会遇到路段崎岖不平的情况。当运输小车经过崎岖不平的路段时,容易发生侧翻倾倒的风险。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轮式底盘装置,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应用于运输小车,所述运输小车具有带横梁的车架,包括架体及移动轮组。所述架体具有供所述横梁贯穿的通腔,所述通腔沿Y轴方向贯穿,所述通腔的至少一侧腔壁和所述横梁的对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移动轮组包括轮架及滚轮,所述轮架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用于引导所述运输小车的移动方向,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轮架。
上述实施例的轮式底盘装置中,通腔的至少一侧腔壁和横梁的对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横梁能够相对于架体在通腔内移动。从而当运输小车经过崎岖不平的路段时,由于通腔的腔壁与横梁的外壁之间有间隙,轮式底盘装置与车体能够相对移动,从而轮式底盘装置与车体之间能够相对倾斜,当轮式底盘装置与车体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水平面发生倾斜时,另一个仍能够保持水平设置。从而能够减少移动轮组或者转轮被架空的情况发生,进而提升运输小车在崎岖不平的路段行驶时的稳定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小车001,可以理解的是,运输小车001包括多种类型,例如野营车、工业小推车、婴儿车、转运车等载物载人的小车。该运输小车001在崎岖不平的路段中移动时能够保持稳定,减少侧翻倾倒的情况发生。运输小车001包括轮式底盘装置100及车体200,轮式底盘装置100与车体200相连接,以使轮式底盘装置100和车体200能够一同移动,以实现货物的输送。
轮式底盘装置100包括架体10及移动轮组20,移动轮组20与架体10相连接,以使架体10能够随移动轮组20而移动。车体200包括车架30及转轮40,转轮40设置于车架30,车架30具有横梁31,横梁31与架体10相连接。
具体地,架体10具有通腔16,横梁31能够穿过该通腔16,以使架体10与车架30相连接。通腔16的至少一侧腔壁和横梁31的对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横梁31能够相对于架体10在通腔16内移动。从而当运输小车001经过崎岖不平的路段时,由于通腔16的腔壁与横梁31的外壁之间有间隙,轮式底盘装置100与车体200能够相对移动,从而轮式底盘装置100与车体200之间能够相对倾斜,当轮式底盘装置100与车体200的其中一个相对于水平面发生倾斜时,另一个仍能够保持水平设置。
为了便于更清楚地描述后续的技术方案,在图1及图2中建立了坐标系,后续关于运输小车100的各个方位的描述基于该坐标系进行,参见图1及图2,X轴为运输小车100的移动方向,Y轴在水平面内与X轴垂直,通腔16沿Y轴方向贯穿架体10。当移动轮组20驶入凹坑中,使得轮式底盘装置100整体沿X轴方向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倾斜,而车体200位于平面时,车体200会继续保持水平,并不会随轮式底盘装置100的倾斜而发生倾斜。再例如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的转轮40的其中一个驶入凹坑,而另一个位于平面时,车体200整体会Y轴方向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倾斜,而轮式底盘装置100位于平面时,轮式底盘装置100不会随车体200发生倾斜,而是能够保持水平。从而能够减少移动轮组20或者转轮40被架空的情况发生,进而提升运输小车001在崎岖不平的路段行驶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腔16任意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腔壁的距离大于横梁31对应的两个外壁的距离,以使腔壁与横梁31对应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隙。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腔16的其中两个相对设置的腔壁的距离等于横梁31对应的两个外壁的距离,通腔16的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腔壁的距离大于横梁31另外对应的两个外壁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腔16的两端沿Y轴方向,横梁31沿Y轴方向延伸,并贯穿于通腔16。由于车架30的整体形状为一矩形框架,沿Y轴方向延伸的横梁31能够作为该矩形框架的一部分。与横梁31沿X轴方向延伸相比,横梁31沿X轴方向延伸,需要在矩形框架的基础上,再额外增设沿X轴方向延伸的横梁31。并且,由于运输小车001沿X轴方向移动,通腔16中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腔壁能够限定横梁31沿X轴方向的移动范围,使得轮式底盘装置100与车体200能够在预定的范围内相对移动。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腔16的截面形状与横梁31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从而横梁31与通腔16的腔壁接触时,均为平面与平面接触,能够较佳的保持轮式底盘装置100与车体200之间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通腔16的截面形状与横梁31的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还可以是其他,例如圆形、五边形、不规则形状等。通腔16的截面形状与横梁31的截面形状不限于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通腔16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横梁3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架体10包括第一连接件11及第二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2一侧与移动轮组20相连接,第二连接件12的另一侧与第一连接件11相连接。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相配合以形成通腔16。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11及第二连接件12形成的通腔16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横梁31放置于第二连接件12,再将第一连接件11固定于第二连接件12,以实现安装。与将横梁31从车架30中拆卸,并将横梁31沿Y轴方向贯穿于通腔16后,再将横梁31与车架30连接的方式相比,横梁31安装于通腔16的方式更简便自由。不需要规定横梁31仅能够沿Y轴方向伸入通腔16中以实现安装,横梁31与车架30之间既可以是可拆卸设置,也可以是一体式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形成通腔16的方式不限于通过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的配合形成,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架体10为一体式结构,并在该一体式结构中开设有通腔16。再例如第一连接件11自身形成有通腔16等方式。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弯折以在第一连接件11靠近第二连接件12的一侧形成凹槽,第二连接件12靠近第一连接件11一侧为平面,通过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的配合以形成通腔1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形成通腔16的方式不限于第一连接件11为凹槽,第二连接件12为平面,还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第一连接件11为平面,第二连接件12为凹槽,平面与凹槽形成通腔16。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均形成有凹槽,两个凹槽配合形成通腔16等方式。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连接件11包括连接部111、第一加强部112及第二加强部113。连接部111设置于第二连接件12背离移动轮组20一侧,并与第二连接件12相配合以形成通腔16。第一加强部112及第二加强部113均设置于通腔16,第一加强部112及第二加强部113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加强部112及第二加强部113均连接于连接部111,用于支撑连接部111,以增加连接部111强度,减少连接部111变形的情况发生。并且第一加强部112与第二加强部113能够直接与横梁31接触,以进一步减少连接部111受力变形的情况。
连接部111包括第一连接片1111、第二连接片1112及第三连接片1113。第一连接片1111与第二连接片1112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片1111及第二连接片1112的形状均为L形,第三连接片1113位于第一连接片1111与第二连接片1112之间,用于将第一连接片1111与第二连接片1112连接。第一连接片1111、第二连接片1112及第二连接片1112形成凹槽,并与第二连接件12配合以形成通腔16。第二连接片1112的数量为两个,并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112与第二加强部113的形状相同,以减少第一连接件11的零件种类数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112的相对两侧朝同一方向弯折,以使第一加强部112的形状大致为“冂”形,第一加强部112能够通过弯折的两侧以扣合于连接部111的第一连接片1111的相对两侧,以增加第一加强部112与第一连接片1111的连接的位置精度。
第二加强部113包括连接板1131及两个定位板1132,两个定位板1132设置于连接板1131的两侧。连接板1131与两个第二连接片1112相连接。两个定位板1132位于两个第二连接片1112之间并能够通孔两个第二连接片1112之间的间隔空间伸出通腔16外。一个定位板1132与第二连接件12相接触,以限定连接板1131的高度,另一个定位板1132与第三连接片1113接触,以限定连接板1131水平方向的位置。
请参阅图4和图5,由于车架30的横梁31通过贯穿于通腔16,以实现车架30与架体10的连接,架体10与车架30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相对倾斜,但是架体10与车架30之间无法相对转动,以控制运输小车001的移动方向。所以,移动轮组20包括轮架21及滚轮22,轮架21与架体10转动连接,滚轮22设置于轮架21,通过轮架21的转动以控制运输小车001的移动方向。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轮式底盘装置100还包括承载件50,承载件50设置于第二连接件12与轮架21之间。承载件50的一侧与轮架21固定连接,承载件50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件12转动连接,承载件50相对于第二连接件12转动时能够带动轮架21转动,从而引导运输小车001的移动方向。
请参阅图6,运输小车001还包括方向杆80,方向杆80的一端具有把手用于供用户抓握,方向杆80的另一端与承载件50转动连接,并且方向杆80的转动轴线与Y轴平行。用户通过控制方向杆80,能够让承载件50相对转动第二连接件12转动,从而控制运输小车001的移动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方向杆80不限于与承载件50连接,还可以与其他结构连接,以实现控制运输小车001的移动方向。例如方向杆80与轮架21连接。
请再参阅回图4和图5,轮式底盘装置100还包括转动件60,转动件60用于与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及承载件50相连接,以使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相固定,并且承载件50能够相对与第二连接件12相对转动。
第一连接件11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4,第二连接件12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21,承载件50开设有安装孔51,当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及承载件50安装至对应位置时,第一连接孔114、第二连接孔121及安装孔51的位置正对。转动件60能够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14、第二连接孔121及安装孔51,以使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及承载件50相连接。可选的,第一连接孔114位于第一连接件11的第一连接片1111。
转动件60包括第一转动部61、第二转动部62及固定部63。第一转动部61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1背离第二连接件12一侧,第二转动部62设置于承载件50与第二连接件12之间。也即从上之下按照第一转动部61、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第二转动部62、承载件50的顺序层叠设置。第一转动部61开设有第一通孔611,第一通孔611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孔114的位置正对,第二转动部62开设有第二通孔621,第二通孔621的位置与第二连接孔121的位置正对。以使固定部63能够依次穿过第一通孔611、第二连接孔121、第二连接孔121、第二通孔621及安装孔51,且固定部63的一端抵压第一转动部61,另一端抵压承载件50,以将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及承载件50连接。
可选的,第一转动部61及第二转动部62为型号相同的轴承。固定部63为螺栓,螺栓的螺母抵压于轴承,螺栓的螺杆的头部抵压于承载件50。
在安装轮式底盘装置100时,可以先将承载件50与第一连接件11及第二连接件12连接,随后再将轮架21安装于承载件50。轮架21包括前架211及后架212,滚轮22包括前轮221及后轮222,前轮221设置于前架211,后轮222设置于后架212,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架211及后架212能够均设置于承载件5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架211与承载件50相连接,后架212与第二连接件12转动连接。从而在前轮221转向时,后轮222不会同步随前轮221转向,而是在前轮221转向并持续移动的过程中,后轮222逐步随前轮221进行转向,使得运输小车001转向过程更加平稳。可选的,前轮221为驱动轮具备自转的动力。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轮式底盘装置100还包括连杆70,连杆70沿Y轴方向延伸,连杆70固定于第二连接件12,且连杆70的两端伸出第二连接件12外。后架212的数量为两个,并转动地设置于连杆70的两端,每个后架212上安装一个后轮222,以使前轮221与后轮222成三角排布,以便于轮式底盘装置100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并且由于前轮221与后轮222呈三角排布,与车架30连接的转轮4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转轮40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从而横梁31需要靠第二连接件12支撑,横梁31相对于通腔16移动更加灵敏。可以理解的是,前轮221与后轮222不限于三角排布还是可以其他方式,例如前轮221与后轮222均为两个,以形成矩形排布。
请参阅图7,沿X轴方向,前轮221至后轮222的距离L1和车架30的长度L2中,在一定范围内距离L1越接近长度L2表明距离L1越长,轮式底盘装置100的稳定性越强,从而运输小车001的稳定性也越强。由于前轮221与后轮222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当距离L1过于接近长度L2时,轮式底盘装置100反而容易发生侧翻。因此,距离L1与车长度L2的关系为1/5L2≤L1≤2/3L2。能够让轮式底盘装置100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并能够有效地防止侧翻的情况发生。可选的,L 1=1/3L2。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运输小车001,通过架体10形成通腔16,横梁31贯穿通腔16,并且通腔16的侧壁与横梁31对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横梁31能够相对于通腔16移动,从而轮式底盘装置100能够相对于车体200倾斜。当运输小车001移动至崎岖不平的路段时,轮式底盘装置100或车体200中的一个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时,另一个还可以保持水平,从而能够提升运输小车001的稳定性,减少运输小车001侧翻倾倒的情况发生。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轮式底盘装置,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应用于运输小车,所述运输小车具有带横梁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具有供所述横梁贯穿的通腔,所述通腔沿Y轴方向贯穿,所述通腔的至少一侧腔壁和所述横梁的对应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移动轮组,所述移动轮组包括轮架及滚轮,所述轮架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用于引导所述运输小车的移动方向,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轮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配合以形成通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轮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式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背离所述移动轮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所述通腔;
第一加强部,设置于所述通腔;
第二加强部,设置于所述通腔,并与所述第一加强部间隔设置,用于支撑所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式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及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接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及所述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围合形成所述通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式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接触,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接触,并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式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一侧与所述轮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件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承载件用于与方向杆连接,以调节所述运输小车移动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式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承载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及所述安装孔同轴设置,所述轮式底盘装置还包括:
转动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及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轮架连接,所述转动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及所述承载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式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
第一转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侧,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正对的第一通孔;
第二转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正对的第二通孔;
固定部,依次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安装孔,并抵压所述第一转动部及所述承载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包括均与所述架体连接的前架及两个后架,所述前架与两个所述后架呈三角排布,所述滚轮包括前轮及两个后轮,所述前轮与所述前架连接,所述后轮与所述后架连接,沿X轴方向,所述前轮至所述后轮距离L1和所述车架的长度L2的关系为1/5L2≤L1≤2/3L2。
10.一种运输小车,包括车体及方向杆,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及转轮,所述转轮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小车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式底盘装置,所述横梁贯穿于所述轮式底盘装置的通腔,所述方向杆与所述轮式底盘装置的架体连接,用于引导所述运输小车移动方向。
CN202222917142.7U 2022-10-31 2022-10-31 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 Active CN218594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7142.7U CN218594362U (zh) 2022-10-31 2022-10-31 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7142.7U CN218594362U (zh) 2022-10-31 2022-10-31 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4362U true CN218594362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7142.7U Active CN218594362U (zh) 2022-10-31 2022-10-31 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4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08087B2 (en) Mobile load carrier with castor mounting arrangement
JP5364283B2 (ja) 運搬台車
JPH10305705A (ja) 運搬用台車及び昇降キャスター
CN218594362U (zh) 轮式底盘装置及运输小车
US5114207A (en) Body for battery-powered industrial vehicle
CN108860308A (zh) 一种全向电驱动平台车
CN212708744U (zh) 一种自动物流小车的承载万向轮机构
CN212243384U (zh) 一种电动工艺转向架
JP5208667B2 (ja) 台車
JP7548500B2 (ja) 牽引台車
CN202242768U (zh) 用于电动托盘搬运车的前双承载轮
CN219115179U (zh) 一种冲焊结构多功能车桥上导向装置
EP1451052A1 (en) Steerable trolleys
CN217198345U (zh) 一种异车同轨可循迹转向底盘结构
CN215883847U (zh) 一种行走机构及平台车
CN214356359U (zh) 一种万向行驶防倾倒的物料车底盘结构
CN215883873U (zh) 一种可调节车架
CN111017091A (zh) 一种三轮车
CN217864445U (zh) 一种agv舵轮悬挂底盘结构
CN2167914Y (zh) 楼梯手拉拖车
CN212738138U (zh) 一种用于移动周转车的工具车
CN217917792U (zh) 底盘结构及无人驾驶车辆
CN114644042B (zh) 一种万向移动式agv小车
CN217173175U (zh) 行走纠偏装置及叉车
CN219523843U (zh) 一种挂车主动防侧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orkshop A202, Foun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rth of Songbai highway, Longte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