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0293U - 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80293U CN218580293U CN202222888437.6U CN202222888437U CN218580293U CN 218580293 U CN218580293 U CN 218580293U CN 202222888437 U CN202222888437 U CN 202222888437U CN 218580293 U CN218580293 U CN 2185802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rib
- edge
- appearance
- thick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装饰件包括第一外观边、侧筋和加强筋,第一外观边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外观边的正表面为第一外观面,侧筋沿第一方向延伸,侧筋与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根部,根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的厚度,加强筋设置于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加强筋与侧筋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面连接,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正背方向相互垂直。一方面,根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的厚度,在注塑成型时,能够避免形成侧筋的熔体回流,从而减少第一外观面的流痕,另一方面,加强筋与第一方向相交,在注塑成型时,熔体快速流过加强筋的位置,加强筋对外观面影响较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设备的箱体被配置有装饰件,装饰件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相关技术中,装饰件的表面容易出现流痕,这种流痕不仅使得装饰件的外观质量满足不了生产要求,导致成品率低,还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流痕缺陷的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装饰件,用于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一缝隙,所述装饰件为一体注塑成型件,包括:
第一外观边,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外观边的正表面为第一外观面,所述第一外观边用于遮蔽所述第一缝隙;
侧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侧筋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根部,所述根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厚度;
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侧筋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面连接,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正背方向相互垂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所述侧边从所述第一外观边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朝背向弯折,所述第一外观边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侧边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观边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所述侧边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缝隙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前封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前封门之间,所述装饰件用于设置至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堆叠支架的前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包括第二外观边,所述第一外观边的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外观边,所述第二外观边从所述第一外观边沿第一方向的端部朝背向弯折,所述第二外观边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侧筋的表面为第二外观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位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沿左右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外观边用于遮蔽所述第二缝隙。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的固定筋,所述固定筋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厚度,所述固定筋位于所述第一外观边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固定筋用于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堆叠支架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厚度,所述连接筋用于与衣物处理设备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侧筋之间的夹角为9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所述侧筋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加强筋为加强筋单元,所述加强筋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加强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连接所述加强筋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所述支撑筋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部沿正背方向的尺寸在1.5mm~5mm之间,和/或,
所述根部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装饰件;
箱体,所述装饰件设置于所述箱体上。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模具,用于注塑成型装饰件,包括模仁,所述模仁包括:
第一外观边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
侧筋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侧筋型腔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背侧连通的局部部位为根部子腔,所述根部子腔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厚度;
加强筋型腔,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背侧连通,所述加强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侧筋型腔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型腔,所述侧边型腔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朝背向弯折且连通,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侧边型腔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所述侧边型腔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仁包括第二外观边型腔,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外观边型腔,所述第二外观边型腔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沿第一方向的端部朝背向弯折且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型腔与所述侧筋型腔之间的夹角为9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型腔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型腔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所述侧筋型腔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加强筋型腔为加强筋型腔单元,所述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加强筋型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仁包括支撑筋型腔,所述支撑筋型腔连通所述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型腔,所述支撑筋型腔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部子腔沿正背方向的尺寸在1.5mm~5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部子腔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饰件,一方面,根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的厚度,在注塑成型时,能够避免形成侧筋的熔体回流,保证第一外观边和根部相交处的流动场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第一外观面的流痕。另一方面,加强筋用于增加侧筋的结构强度,加强筋与第一方向相交,在注塑成型时,熔体快速流过加强筋的位置,加强筋对外观面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装饰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外观型腔中的熔体遇到筋位结构时熔体的流动示意图,其中,虚线曲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回流熔体的流动方向,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外观型腔中的熔体的主要流动方向;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外观边型腔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筋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装饰件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装饰件和注料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外观边型腔以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筋位结构的一个示意图,曲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筋位结构中熔体回流的流动方向,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第一外观边型腔中熔体的流动方向;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外观边型腔以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筋位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第一外观边型腔中熔体的流动方向;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外观边型腔以及倾斜的筋位结构的示意图,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第一外观边型腔中熔体的流动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外观边100;第一外观面100a;侧筋200;根部210;加强筋300;侧边400;第二外观边500;第二外观面500a;固定筋600;过渡部610;固定孔600a;连接筋700;支撑筋800;
注料系统10;第一外观边型腔20;筋位结构1;凝固层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正”和“背”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1、图2和图4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衣物处理设备被配置有装饰件,为了提高衣物处理设备的观感,衣物处理设备通常具备绚丽的金属外观效果,装饰件采用塑料材质,为了使得装饰件能够具备绚丽的金属外观效果,相关技术中,装饰件制造工艺多为注塑+喷涂工艺,即在注塑成型的装饰件的外表面喷涂金属粉,喷涂后的装饰件具备绚丽金属外观效果,但喷涂工艺存在污染大、成本高、合格率低且报废后不可回收等缺点,严重影响环境和生产人员的健康,不符合绿色制造的概念。
为了解决喷涂工艺存在的不足,免喷涂热塑性工程塑料应运而生,采用免喷涂注塑能够给予产品金属外观效果,从而取消喷涂工艺,避免了喷涂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但是,不管是喷涂注塑工艺还是免喷涂注塑工艺,均容易出现流痕,尤其是在免喷涂注塑件含有金属粉且装饰件具有筋位结构等的情况下,由于在注塑过程中遇到阻碍例如筋位结构的型腔会造成金属粉排布不均,生产出来的装饰件产品在光的照射下出现光散射,在视觉上形成流痕,致使产品产生流痕缺陷,使得装饰件的外观质量不但满足不了生产要求,导致成品率低,造成生产材料浪费,使得生产成本高启,还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免喷涂注塑工艺对装饰件产品的结构设计要求十分严格,现有的免喷涂注塑仅应用于平板等结构简单的产品,由于装饰件不可避免地存在筋位结构,而筋位结构容易产生流痕,因此,具有筋位结构的装饰件很少采用免喷涂注塑工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能够减少流痕缺陷,以下对本申请的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进行详细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饰件为一体注塑成型件,例如可以为免喷涂一体注塑成型件。例如,以含有金属粉的基体构成的熔体通过注塑形成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饰件。以下以含有金属粉的基体构成的熔体通过注塑形成装饰件为例进行说明。
金属粉的类型不限,示例性的,金属粉包括但不限于铜、银和铝等等。
金属粉是指金属呈颗粒状的形态。本申请中对颗粒的大小不限。
基体的类型不限,示例性的,基体包括但不限于树脂等等。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饰件包括第一外观边100、侧筋200和加强筋300。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一外观边100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外观边100的正表面为第一外观面100a。也就是说,第一外观面100a为视觉展示面,在装饰件装配至衣物处理设备上的状态下,用户能够在视觉上看到第一外观面100a。
请参阅图6,侧筋200沿第一方向延伸,侧筋200与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根部210,根部210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根部210也是沿第一方向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观面100a的正表面和第一外观面100a的背表面为第一外观边100沿正背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背离外观面,在装饰件装配至衣物处理设备的状态下,用户看不到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
请参阅图2和图6,加强筋300设置于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加强筋300与侧筋200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面连接,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正背方向相互垂直。加强筋300用于提高侧筋200的结构强度。
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一缝隙,第一外观边用于遮蔽第一缝隙。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可以沿第二方向堆叠。侧筋和加强筋均位于第一壳体内部和第二壳体内部,这样,第一外观面朝向外部,第一外观边、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能够呈现良好的外观一致性。
示例性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均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例如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均可以采用与装饰件的金属粉颜色相同或颜色不同的金属材质。这样,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不仅具备绚丽的金属外观效果,还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饰件包括侧筋200和加强筋300,熔体沿第一方向流动注塑成型过程中容易受到侧筋200和加强筋300这两个筋位结构的阻碍。为了能够清楚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饰件,先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模具能够用于注塑成型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饰件。
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包括模仁,模仁包括第一外观边型腔20、侧筋型腔和加强筋型腔。
第一外观边型腔20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外观边型腔20用于注塑成型第一外观边100。
侧筋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侧筋型腔与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背侧连通的局部部位为根部子腔,根部子腔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厚度。侧筋型腔用于注塑成型侧筋200,根部子腔用于注塑成型根部210。
加强筋型腔与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背侧连通,加强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与侧筋型腔连通。加强筋型腔用于注塑成型加强筋300。
针对流痕产生的原因具体分析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3,图3中虚线曲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回流熔体的流动方向,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外观型腔中熔体的流动方向,在熔体流动过程中,较热的熔体在流动过程中与较冷的模仁接触,较热的熔体在型腔的腔壁面快速冻结形成一层较薄的凝固层。凝固层中金属粉的流向决定着装饰件外观的优劣,稳定流动的金属粉能够形成一致的金属粉取向,获得较好的外观。示例性的,当外观型腔中的熔体流经筋位结构1的型腔时,熔体的流向一分为二,熔体的一部分继续沿着原来的流向即沿着第一方向流动,熔体的另一部分流向筋位结构1的型腔(请参阅图3),当熔体充满筋位结构1的型腔后,较热的熔体容易从筋位结构1的型腔回流到外观型腔中,在后续熔体不断地流动下,外观型腔位于筋位结构1所在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流动场,在流体压力不断作用下,外观型腔位于筋位结构1所在的外观面的凝固层被破坏,导致上述外观面的凝固层金属粉取向紊乱,表现为流痕。
需要说明的是,外观型腔是指形成具有外观面的结构的型腔。
本申请发现:与熔体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平行的筋位结构1越长,越容易大面积持续发生熔体回流,即熔体从筋位结构1的型腔回流至外观型腔造成对外观面的频繁冲击(请参阅图3),越容易在外观型腔位于筋位结构1所在的区域形成一个不稳定的流动场,在流体压力不断作用下,与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筋位结构1对应的外观面的凝固层被破坏,导致该区域凝固层金属粉取向紊乱,表现在外观上即为流痕。也就是说,与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筋位结构1容易造成外观面产生流痕。
本申请减少流痕的原理具体说明如下:
一方面,请参阅图4,图4中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第一外观边型腔20中熔体的流动方向,熔体由第一外观边型腔20流向侧筋型腔,根部子腔是侧筋型腔与第一外观边型腔20连通的部位,虽然根部子腔沿第一方向延伸,但是,本申请的根部子腔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厚度,如此,熔体由第一外观边型腔20进入侧筋型腔,根部子腔中的熔体能够迅速冷却冻结,侧筋型腔中的熔体难以通过根部子腔再次回流至第一外观边型腔20中,避免在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根部子腔所在的区域形成不稳定的流动场,保证流向侧筋型腔的熔体不会出现回流现象,使得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凝固层2的金属粉取向一致,从而减少流痕。另一方面,由于加强筋型腔与第一方向即熔体流动方向相交,熔体能够快速流过加强筋型腔,此时加强筋型腔对第一外观边型腔20中的熔体流动影响较小,也就是说,加强筋型腔对第一外观面100a影响较小。
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具,模仁可以用于注塑成型装饰件,一方面,根部子腔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厚度,在注塑成型时,能够避免进入侧筋型腔的熔体通过根部子腔再次回流至第一外观边型腔20中,保证第一外观边型腔20和根部子腔相交处的流动场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第一外观面100a的流痕。另一方面,加强筋型腔与第一方向相交,在注塑成型时,熔体快速流过加强筋型腔,加强筋型腔对第一外观面100a影响较小。
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饰件,一方面,根部210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在注塑成型时,能够避免形成侧筋200的熔体回流,保证第一外观边100和根部210相交处的流动场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第一外观面100a的流痕。另一方面,加强筋300用于增加侧筋200的结构强度,加强筋300与第一方向相交,在注塑成型时,熔体快速流过加强筋300的位置,加强筋300对外观面影响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筋位结构1的型腔的厚度与筋位结构1的厚度相等。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第一外观边100可以为等厚度结构,也就是说,第一外观边100任意位置处的厚度相等。如此,可以进一步避免第一外观边100厚度变化带来的流痕。
一实施例中,侧筋20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头部,头部连接于根部210远离第一外观边100的一侧,头部的厚度大于根部210的厚度。根部210和头部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根部21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和头部。如此,可以通过头部保证侧筋200的结构强度。
就模具而言,侧筋型腔包括头部子腔,头部子腔沿第一方向延伸,头部子腔与根部子腔远离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一侧连通,头部子腔的厚度大于根部子腔的厚度。头部子腔用于注塑成型头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装饰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装饰件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结构,结构强度好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外观和功能双重要求。
衣物处理设备的具体类型不限,示例性的,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可以包括两个处理筒,两个处理筒分别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两个处理筒中的一个为洗衣筒,两个处理筒中的另一个为干衣筒。这样,衣物处理设备既具有洗衣功能,又具有干衣功能。
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处理筒可以均为洗衣筒。又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处理筒可以均为干衣筒。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沿上下方向叠置,第一间隙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沿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如此,装饰件用于过渡和装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位置的外观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下是指朝向地面的方向,上与下相反。
请参阅图8,本申请发现:为避免筋位结构1的型腔与第一外观腔相连处形成不稳定的流动场,就需保证流向筋位结构1的型腔的熔体不能出现回流现象,即要求流向筋位结构1的型腔的熔体能够在筋位结构1的型腔中迅速冷却冻结,又要保证熔体能够充满筋位结构1的型腔,有鉴于此,在筋位结构1的型腔中的凝固层2的厚度h和筋位结构1的型腔的厚度H满足1≤H/h≤6时,既能够保证熔体在筋位结构1的型腔中迅速冷却冻结,又能够保证熔体充满筋位结构1的型腔。具体而言,由于在其他成形工艺固定的情况下,凝固层2的厚度h与充模时间成正相关,即充模时间越短,凝固层2的厚度h越薄。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凝固层2的厚度h约0.1mm,在合理的充模时间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筋位结构1的型腔的厚度H取0.1mm~0.6mm,在此种厚度范围内,筋位结构1与熔体的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任何角度例如0°都可满足产品有较好的外观。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根部210沿正背方向的尺寸L1在1.5mm~5mm之间。示例性的,根部210沿正背方向的尺寸L1为1.5mm、2.0mm、3.5mm、4.0mm、4.5mm或5.0mm等等。如此,根部210沿正背方向的尺寸适中,以更好地限制熔体回流。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根部子腔沿正背方向的尺寸在1.5mm~5mm之间。示例性的,根部子腔沿正背方向的尺寸为1.5mm、2.0mm、3.5mm、4.0mm、4.5mm或5.0mm等等。这样,既便于熔体充满侧筋型腔,又能够有效避免侧筋型腔中的熔体回流。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根部210的厚度L2在0.1mm~0.6mm之间。示例性的,根部210的厚度L2为0.1mm、0.2mm、0.3mm、0.4mm、0.5mm或0.6mm等等。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根部子腔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示例性的,根部子腔的厚度为0.1mm、0.2mm、0.3mm、0.4mm、0.5mm或0.6mm等等。这里,由于根部子腔沿第一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根部子腔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因此,根部子腔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以保证熔体筋位结构1的型腔中迅速冷却冻结,又能够保证熔体充满筋位结构1的型腔。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装饰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400,侧边400从第一外观边100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朝背向弯折,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侧边400的厚度。侧边400能够增加第一外观边100的刚度。侧边400不具备外观作用,也就是说,在装饰件装配至衣物处理设备的状态下,用户视觉上看不到侧边400。由于侧边400位于第一外观边100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需要保证侧边400与第一外观边100的连接强度,侧边400与第一外观边100的设置位置不同于侧筋200与第一外观边100的设置位置,不适用采取将侧边400与第一外观边100的连接的局部部位减薄处理。由于熔体容易从厚度相对较大的型腔流向厚度相对较小的型腔,因此,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侧边400的厚度,能够避免形成侧边400的熔体回流至第一外观边型腔20,从而减少对第一外观面100a的影响。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模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型腔,侧边型腔从第一外观边型腔20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朝背向弯折且连通,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侧边型腔的厚度。具体地,侧边型腔的正端与第一外观边型腔20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连通。侧边型腔用于注塑成型侧边400。由于熔体容易从厚度相对较大的型腔流向厚度相对较小的型腔,这样,熔体可以先充满第一外观边型腔再填充侧边型腔,如此能够避免侧边型腔中的流体和第一外观边型腔20中的流体之间的扰动,从而减少对第一外观面100a的影响。
一实施例中,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侧边400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例如,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为2.5mm,侧边400的厚度为2.0mm。又例如,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为3.5mm,侧边400的厚度为3.5mm。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侧边型腔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如此,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和侧边400的厚度均适中,既保证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又便于熔体快速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mm为国际单位毫米。
由于侧边400为非视觉展示结构即非外观结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模具包括浇口,浇口与侧边型腔远离侧筋型腔的一侧连通。浇口用于将熔体注入模仁。注料系统10中的熔体通过浇口进入侧边型腔和第一外观边型腔20,熔体在第一外观边型腔20中沿第一方向流动,在熔体流动过程中,第一外观边型腔20中的熔体进入侧筋型腔和加强筋型腔。一方面,由于侧边400为非外观结构,将浇口与侧边型腔连通,浇口成型区形成在侧边400上,不会对第一外观面100a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熔体会向厚度相对较大的型腔流动速度快于厚度相对较小的型腔,并容易从厚度相对较大的型腔流向厚度相对较小的型腔,而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厚度相对较大,熔体会先充满第一外观边型腔20,再随着熔体持续流动充满侧边型腔,这样,能够将第一外观边型腔20中的气体和杂质等物质驱赶至侧边型腔中,从而进一步改善第一外观面100a的外观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具注塑出装饰件坯件并脱模后,浇口处的熔体会残留部分在装饰件坯件上并形成浇口成型部,浇口成型区即为该浇口成型部所在的区域。可以对装饰件坯件进行再处理以切除或部分切除该浇口成型部,当然,也可以对装饰件坯件的浇口成型部不处理,即在浇口成型区保留该浇口成型部,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浇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浇口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浇口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沿第一方向依次开启。也就是说,多个浇口不会同时开启注胶,而是存在先后顺序。示例性的,以三个浇口为例,三个浇口按照第一方向分别定义为浇口一、浇口二和浇口三,在注塑过程中,可以是先开启浇口一,再开启浇口二,最后开启浇口三。一方面,采用多个浇口,避免装饰件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过长,单个浇口注胶难以快速充满第一外观边型腔20。另一方面,多个浇口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沿第一方向依次开启能够保证熔体单向流动,避免出现不稳定的流动场。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间隔的具体时长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不予限制。
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浇口之间的间距在150mm(毫米)~200mm之间。具体地,相邻两个浇口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相邻两个浇口成型区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例如,相邻两个浇口之间的间距为150mm、180mm、200mm等等。
一实施例中,位于侧筋200和侧边400之间的加强筋300被定义为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侧边400与侧筋200。如此,第一加强筋能够增加侧边400的结构强度,避免侧边400变形。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位于侧筋型腔和侧边型腔之间的加强筋型腔被定义为第一加强筋型腔,第一加强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通侧边型腔与侧筋型腔。第一加强筋型腔用于注塑成型第一加强筋。
一实施例中,第一缝隙位于第一壳体的前封门和第二壳体的前封门之间,装饰件用于设置至衣物处理设备的堆叠支架的前侧。由于为了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提升美感,不同型号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前封门设计形状不同,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者的左侧板、右侧板和背侧板变化不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者的左侧板、右侧板和背侧板基本为较少装饰变化的平板结构,堆叠支架用于装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者的左侧板、右侧板和背侧板之间的间隙,第一外观边用于装饰第一壳体的前封门和第二壳体的前封门,这样,面对不同型号衣物处理设备,第一壳体的前封门和第二壳体的前封门做了设计修改,堆叠支架可以不做更换,只需要适配不同的装饰件即可,这样,堆叠支架可以为标准件以适配不同型号的衣物处理设备,更换不同的装饰件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的前封门、左侧板、右侧板和背侧板共同围设形成上下敞开的六面体结构。第二壳体的前封门、左侧板、右侧板和背侧板共同围设形成上下敞开的六面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缝隙位于第一壳体的前封门和第二壳体的前封门之间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正方向与前方一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装饰件包括第二外观边500,第一外观边100的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外观边500,第二外观边500从第一外观边100沿第一方向的端部朝背向弯折,第二外观边500沿第一方向远离侧筋200的表面为第二外观面500a,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第二缝隙位于衣物处理设备沿左右方向的一侧,第二外观边用于遮蔽第二缝隙。例如,第一外观边100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外观边500。又例如,第一外观边100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外观边500,侧筋200位于两个第二外观边500之间;这样,第二外观面500a有两个。第二外观边500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二外观边500位于第一外观边100沿第一方向的端部,第二外观边500基本不影响第一外观面100a。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模仁包括第二外观边型腔,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外观边型腔,第二外观边型腔从第一外观边型腔20沿第一方向的端部朝背向弯折且连通。具体地,第二外观边型腔的正端与第一外观边型腔20连通。第二外观边型腔用于注塑成型第二外观边500。第二外观边型腔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一外观边型腔20中的熔体进入第二外观边型腔背能够快速冷却,第二外观边型腔对第一外观边型腔20中的熔体流动影响较小,也就是说,第二外观边型腔对第一外观面100a影响较小。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5,装饰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的固定筋600,固定筋600与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过渡部610,过渡部610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固定筋600位于第一外观边100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固定筋600用于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堆叠支架连接。通过固定筋600能够将装饰件固定至衣物处理设备上。固定筋600连接于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从而避免影响第一外观面100a,过渡部610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能够避免形成固定筋600的熔体回流。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模仁包括设置于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背侧的固定筋型腔,固定筋型腔与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背侧连通的局部部位为过渡部子腔,过渡部子腔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厚度,固定筋型腔位于第一外观边型腔20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固定筋型腔用于注塑成型固定筋600。过渡部子腔用于注塑成型过渡部610。来自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熔体单向流入固定筋型腔中,过渡部子腔能够避免熔体回流至第一外观边型腔20,因此,固定筋型腔基本不会影响第一外观面100a。
固定筋600可以用于与堆叠支架螺钉连接或螺栓连接,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固定筋600远离过渡部610的部位形成有固定孔600a,固定孔600a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固定孔600a可以为光面孔也可以为螺纹孔,固定孔600a可以用于装配螺钉或螺栓。
示例性的,堆叠支架可以为免喷涂一体注塑成型件。堆叠支架包括支撑板和两个第三外观边,第三外观边的厚度方向与支撑板的厚度方向相互垂直,第三外观边的宽度方向与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一致。两个第三外观边位于支撑板的左右两侧,第三外观边远离支撑板的面为第三外观面,第三外观边形成有定位孔,螺钉穿设于定位孔和固定孔600a中;或者,螺栓穿设于定位孔和固定孔600a中。如此,装饰件与堆叠支架能够实现快速装卸。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三外观边分别用于遮蔽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者沿左右方向的间隙。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装饰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的连接筋700,连接筋700与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收缩部,收缩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连接筋700用于与衣物处理设备连接。通过连接筋700能够将装饰件固定至衣物处理设备上。连接筋700连接于第一外观边100的背表面从而避免影响第一外观面100a,收缩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100的厚度能够避免形成连接筋700的熔体回流。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模仁包括设置于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背侧的连接筋型腔,连接筋型腔与第一外观边100的背侧连通的局部部位为收缩部子腔,收缩部型腔的厚度小于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厚度。连接筋型腔用于注塑成型连接筋700。收缩部子腔用于注塑成型收缩部。来自第一外观边型腔20的熔体单向流入连接筋型腔中,收缩部子腔能够避免熔体回流至第一外观边型腔20,因此,连接筋型腔基本不会影响第一外观面100a。
示例性的,连接筋700可以用于与衣物处理设备卡接。如此,可以将装饰件快速定位装配至衣物处理设备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连接筋7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筋700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如此,可以减小单个连接筋700的受力,单个连接筋70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也可以较小。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筋型腔的数量也为多个,这样,连接筋型腔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也可以较小,从而进一步便于连接筋型腔中的熔体快速冷却。
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连接筋7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筋700位于两个固定筋600之间。装配时,可以将装饰件插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连接筋700与衣物处理设备卡接定位,再通过螺钉或螺栓将固定孔600a和定位孔螺接。如此,便捷地将装饰件可拆卸连接至衣物处理设备上。
一实施例中,侧筋200形成有缺口,连接筋700位于缺口中,连接筋700沿第一方向的两个壁面均与缺口的壁面连接,连接筋700沿正背方向的尺寸大于侧筋200沿正背方向的尺寸。一方面,连接筋700与缺口的壁面连接,以便连接筋700与侧筋200能够共同提高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连接筋700沿正背方向的尺寸大于侧筋200沿正背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连接筋700凸出于侧筋200的背侧,这样,减少侧筋200对连接筋700的干涉,便于连接筋700与衣物处理设备连接。
请参阅图8和图9,本申请发现:在筋位结构1的型腔与熔体的流动方向即第一方向垂直时(请参阅图9),熔体快速流过筋位结构1的型腔,筋位结构1的型腔中的熔体不会回流,筋位结构1对第一外观面100a基本没有影响。因此,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加强筋300与侧筋200之间的夹角为90°。如此,进一步减小加强筋300对第一外观面100a的影响。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加强筋型腔与侧筋型腔之间的夹角为90°。因此,加强筋型腔垂直于侧筋型腔,即加强筋型腔垂直于第一方向,加强筋300对产品外观影响更小。
请参阅图8,本申请发现:在筋位结构1的型腔与熔体的流动方向即第一方向垂直时,由于熔体快速流过筋位结构1的型腔,筋位结构1的型腔的厚度可以相对较厚,也基本不会影响第一外观面100a的外观效果,也就是说,加强筋300的厚度可以相对较厚,不会在第一外观面100a的加强筋300所在的位置留下流痕。
一实施例中,加强筋300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示例性的,加强筋300的厚度为0.5mm、1.0mm、1.5mm或2.0mm等等。由于加强筋300与第一方向垂直,因此,加强筋300的厚度可以相对较厚,也基本不会影响第一外观面100a的外观。如此,加强筋300的厚度适中,既便于加强筋300能够有效支撑侧筋200,又便于熔体能够充满加强筋型腔,并且加强筋型腔中的熔体能够快速冷却成型。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加强筋型腔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示例性的,加强筋型腔的厚度为0.5mm、1.0mm、1.5mm或2.0mm等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加强筋300的数量为多个,侧筋200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置有加强筋300。如此,能够更稳定地支撑侧筋200,以提高结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加强筋300的数量为多个,位于侧筋200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加强筋300为加强筋单元,加强筋单元中的多个加强筋300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示例性的,侧筋200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筋单元。如此,受力更加均衡,单个加强筋300的受力更小。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加强筋型腔的数量为多个,位于侧筋型腔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加强筋型腔为加强筋型腔单元,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的多个加强筋型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示例性的,侧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筋型腔单元。
请参阅图10,本申请发现:当筋位结构1的型腔与熔体的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成锐角的情况下,为避免筋位结构1的型腔中的熔体回流,筋位结构1需要与熔体的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此种情况下,虽然筋位结构1与熔体的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不垂直,但熔体仍然可以快速流过,此时熔体流经筋位结构1所在处时对产品外观例如第一外观面100a影响较小,因此,筋位结构1的型腔例如支撑筋型腔与熔体的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呈上述设定角度α时才可制作出外观较好的产品。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装饰件包括支撑筋800,支撑筋800连接加强筋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加强筋300,支撑筋800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例如,支撑筋800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40°、45°或60°等。一方面,通过支撑筋800进一步增强结构强度,以增强装饰件的受力能力。另一方面,支撑筋800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便于熔体快速流过支撑筋800,减少第一外观面100a的流痕。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模仁包括支撑筋型腔,支撑筋型腔连通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加强筋型腔,所述支撑筋型腔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支撑筋型腔用于注塑成型支撑筋80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后,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后。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装饰件,用于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一缝隙,所述装饰件为一体注塑成型件,所述装饰件包括:
第一外观边,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外观边的正表面为第一外观面,所述第一外观边用于遮蔽所述第一缝隙;
侧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侧筋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根部,所述根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厚度;
加强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侧筋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面连接,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正背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所述侧边从所述第一外观边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朝背向弯折,所述第一外观边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侧边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所述侧边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前封门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前封门之间,所述装饰件用于设置至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堆叠支架的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包括第二外观边,所述第一外观边的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外观边,所述第二外观边从所述第一外观边沿第一方向的端部朝背向弯折,所述第二外观边沿第一方向远离所述侧筋的表面为第二外观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位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沿左右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外观边用于遮蔽所述第二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的固定筋,所述固定筋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厚度,所述固定筋位于所述第一外观边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固定筋用于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堆叠支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背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外观边的厚度,所述连接筋用于与衣物处理设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侧筋之间的夹角为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所述侧筋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加强筋为加强筋单元,所述加强筋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加强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连接所述加强筋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所述支撑筋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沿正背方向的尺寸在1.5mm~5mm之间,和/或,
所述根部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
13.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装饰件。
14.一种模具,用于注塑成型装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仁,所述模仁包括:
第一外观边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
侧筋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侧筋型腔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背侧连通的局部部位为根部子腔,所述根部子腔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厚度;
加强筋型腔,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背侧连通,所述加强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侧筋型腔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型腔,所述侧边型腔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朝背向弯折且连通,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侧边型腔的厚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所述侧边型腔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包括第二外观边型腔,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外观边型腔,所述第二外观边型腔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沿第一方向的端部朝背向弯折且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型腔与所述侧筋型腔之间的夹角为90°。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型腔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型腔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所述侧筋型腔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加强筋型腔为加强筋型腔单元,所述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加强筋型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包括支撑筋型腔,所述支撑筋型腔连通所述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型腔,所述支撑筋型腔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4~21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子腔沿正背方向的尺寸在1.5mm~5mm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4~21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子腔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88437.6U CN218580293U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88437.6U CN218580293U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80293U true CN218580293U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76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88437.6U Active CN218580293U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80293U (zh) |
-
2022
- 2022-10-31 CN CN202222888437.6U patent/CN2185802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476852A (en) | Method of molding thermoplastic articles | |
KR101915147B1 (ko) | 스팀유로가 개선된 금형장치 | |
CN112626798A (zh) |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 |
CN218580293U (zh) | 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 |
KR101905751B1 (ko) | 분할형 캐비티와 코어를 구비하는 금형장치 | |
CN107839165B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10061838U (zh) | 一种bmc冷流道模具 | |
CN112522921A (zh) |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 |
CN112522920A (zh) | 分配器把手、分配器、衣物处理设备和把手模具 | |
CN218599438U (zh) |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 |
CN214244974U (zh) | 衣物处理设备的门圈、衣物处理设备及模具 | |
CN112626802B (zh) | 衣物处理设备的门圈、衣物处理设备及模具 | |
CN214244986U (zh) | 工作台、衣物处理设备和工作台模具 | |
CN214831266U (zh) |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 |
CN117947613A (zh) | 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 |
CN112522914B (zh) |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 |
CN117989447A (zh) |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 |
CN214496858U (zh) | 控制面板、衣物处理设备和面板模具 | |
CN214831283U (zh) | 分配器把手、分配器、衣物处理设备和把手模具 | |
CN212072769U (zh) | 一种双穴套杆模具 | |
CN112458705A (zh) | 工作台、衣物处理设备和工作台模具 | |
CN218821230U (zh) | 一种注塑件、模具及家用电器 | |
CN117988065A (zh) | 一种堆叠支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 |
JP2571276Y2 (ja) | 繊維強化樹脂成形用コア材 | |
CN211709911U (zh) | 一种具有双层模腔的塑胶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