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9447A -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9447A
CN117989447A CN202211346427.8A CN202211346427A CN117989447A CN 117989447 A CN117989447 A CN 117989447A CN 202211346427 A CN202211346427 A CN 202211346427A CN 117989447 A CN117989447 A CN 117989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cavity
appearance
thickness
r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64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仲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464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894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89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94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注塑件包括外观边、侧筋和加强筋,外观边沿第一方向延伸,外观边的外侧表面为外观面,侧筋沿第一方向延伸,侧筋与外观边的内侧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根部,根部的厚度小于外观边的厚度,加强筋设置于外观边的内侧表面上,加强筋与侧筋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面连接,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内外方向相互垂直。一方面,根部的厚度小于外观边的厚度,在注塑成型时,能够避免形成侧筋的熔体回流,从而减少外观面的流痕。另一方面,加强筋与第一方向相交,在注塑成型时,熔体快速流过加强筋的位置,加强筋对外观面影响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例如家用电器具有注塑件,通常注塑件具有功能和外观等作用。相关技术中,注塑件的外观面容易出现流痕缺陷,这种流痕缺陷严重影响注塑件的成品率,导致成产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流痕缺陷的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注塑件,用于家用电器,包括:
外观边,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外观边的外侧表面为外观面;
侧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侧筋与所述外观边的内侧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根部,所述根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外观边的厚度;
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观边的内侧表面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侧筋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面连接,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内外方向相互垂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侧筋之间的夹角为9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塑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所述侧边从所述外观边沿第二方向一个端部朝内弯折,所述侧边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观边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观边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所述侧边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侧筋和所述侧边之间的所述加强筋被定义为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连接所述侧边与所述侧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所述侧筋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加强筋为加强筋单元,所述加强筋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加强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塑件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连接所述加强筋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所述支撑筋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部沿内外方向的尺寸在1.5mm~5mm之间;和/或,所述根部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筋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头部,所述头部连接于所述根部远离所述外观边的一侧,所述头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根部的厚度。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注塑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模具,包括模仁,所述模仁包括:
外观边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
侧筋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侧筋型腔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后侧连通的局部部位为根部子腔,所述根部子腔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厚度;
加强筋型腔,与所述外观边型腔的内侧连通,所述加强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侧筋型腔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型腔与所述侧筋型腔之间的夹角为9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型腔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型腔,所述侧边型腔从所述外观边型腔沿第二方向一个端部朝内弯折且连通,所述侧边型腔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观边型腔的厚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观边型腔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所述侧边型腔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侧筋型腔和所述侧边型腔之间的所述加强筋型腔被定义为第一加强筋型腔,所述第一加强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连通所述侧边型腔与所述侧筋型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型腔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所述侧筋型腔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加强筋型腔为加强筋型腔单元,所述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加强筋型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仁包括支撑筋型腔,所述支撑筋型腔连通所述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型腔,所述支撑筋型腔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部子腔沿内外方向的高度在1.5mm~5mm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部子腔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注塑件,一方面,根部的厚度小于外观边的厚度,在注塑成型时,能够避免形成侧筋的熔体回流,保证外观边和根部相交处的流动场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外观面的流痕。另一方面,加强筋用于增加侧筋的结构强度,加强筋与第一方向相交,在注塑成型时,熔体快速流过加强筋的位置,加强筋对外观面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注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注塑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注塑件又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注塑件和注料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中外观型腔中的熔体遇到筋位结构型腔的情况下的流动示意图,其中,虚线曲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回流熔体的流动方向,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外观型腔中熔体的流动方向;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外观边型腔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筋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外观边型腔以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筋位结构的一个示意图,其中,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外观边型腔中熔体的流动方向;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外观边型腔以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筋位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其中,曲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筋位结构中熔体回流的流动方向,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第一外观边型腔中熔体的流动方向;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外观边型腔以及倾斜的筋位结构的示意图,其中,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外观边型腔中熔体的流动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外观边1;外观面1a;侧筋2;根部21;头部22;加强筋3;侧边4;支撑筋5;
注料系统100;筋位结构200;外观边型腔300;凝固层400;
外观型腔10;筋位结构型腔2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外”和“内”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1至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相关技术中,由于注塑件具有外观作用,通常需要在注塑件的外表面通过喷涂工艺喷涂金属粉,使得喷涂后的注塑件呈现出绚丽的金属效果,但喷涂工艺存在污染大、成本高、合格率低且报废后不可回收等缺点,严重影响环境和生产人员的健康,不符合绿色制造的概念。为了解决喷涂工艺存在的不足,免喷涂热塑性工程塑料应运而生,采用免喷涂注塑能够给予产品金属外观效果,从而取消喷涂工艺,避免了喷涂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但是,不管是喷涂注塑工艺还是免喷涂注塑工艺,均容易出现流痕,尤其是在免喷涂注塑件含有金属粉且注塑件具有筋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在注塑过程中遇到阻碍例如筋位结构的型腔会造成金属粉排布不均,生产出来的注塑件产品在光的照射下出现光散射,在视觉上形成流痕,致使产品产生流痕缺陷,使得注塑件的外观质量不但满足不了生产要求,导致成品率低,造成生产材料浪费,使得生产成本高启,还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免喷涂注塑工艺对注塑件产品的结构设计要求十分严格,现有的免喷涂注塑仅应用于结构简单的产品。用于家用电器的注塑件结构复杂,注塑件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筋位结构,筋位结构容易造成产品产生流痕,因此,免喷涂注塑工艺难以应用至具有筋位结构的注塑件。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流痕缺陷的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注塑件用于家用电器,模具能够用于注塑形成本申请的注塑件,以下对本申请的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进行详细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件可以为免喷涂注塑件。例如,以含有金属粉的基体构成的熔体通过注塑形成本申请实施例的注塑件。以下以含有金属粉的基体构成的熔体通过注塑形成注塑件为例进行说明。
金属粉的类型不限,示例性的,金属粉包括但不限于铜、银和铝等等。
金属粉是指金属呈颗粒状的形态。本申请中对颗粒的大小不限。
基体的类型不限,示例性的,基体包括但不限于树脂等等。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件包括外观边1、侧筋2和加强筋3。
外观边1沿第一方向延伸,外观边1的外侧表面为外观面1a。也就是说,外观面1a为视觉展示面,在注塑件装配至家用电器上的状态下,用户能够在视觉上看到外观面1a。
请参阅图4,侧筋2沿第一方向延伸,侧筋2与外观边1的内侧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根部21,根部21的厚度小于外观边1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根部21也是沿第一方向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外观边1的外侧表面和外观边1的内侧表面为外观边1沿内外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外观边1的内侧表面背离外观面1a,在注塑件装配至家用电器的状态下,用户看不到外观边1的内侧表面。
请参阅图1至图3,加强筋3设置于外观边1的内侧表面,加强筋3与侧筋2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面连接,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内外方向相互垂直。加强筋3用于提高侧筋2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件包括侧筋2和加强筋3,熔体沿第一方向流动注塑成型过程中容易受到侧筋2和加强筋3这两个筋位结构的阻碍。为了能够清楚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塑件,先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模具能够用于注塑成型本申请实施例的注塑件。
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包括模仁,模仁包括外观边型腔300、侧筋型腔和加强筋型腔。
外观边型腔300沿第一方向延伸。外观边型腔300用于注塑成型外观边1。
侧筋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侧筋型腔与外观边型腔300的后侧连通的局部部位为根部子腔,根部子腔的厚度小于外观边型腔300的厚度。侧筋型腔用于注塑成型侧筋2,根部子腔用于注塑成型根部21。
加强筋型腔与外观边型腔300的后侧连通,加强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与侧筋型腔连通。加强筋型腔用于注塑成型加强筋3。
针对流痕产生的原因具体分析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6,图6为相关技术中,筋位结构型腔20和外观型腔10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示意图,图6中虚线曲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回流熔体的流动方向,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外观型腔10中熔体的流动方向,在熔体流动过程中,较热的熔体在流动过程中与较冷的模仁接触,较热的熔体在型腔的腔壁面快速冻结形成一层较薄的凝固层。凝固层中金属粉的流向决定着注塑件外观的优劣,稳定流动的金属粉能够形成一致的金属粉取向,获得较好的外观。示例性的,请参阅图6,当外观型腔10中的熔体流经筋位结构型腔20时,熔体的流向一分为二,熔体的一部分继续沿着原来的流向即沿着第一方向流动,熔体的另一部分流向筋位结构型腔20,当熔体充满筋位结构型腔20后,较热的熔体容易从筋位结构型腔20回流到外观型腔10中,在后续熔体不断地流动下,外观型腔10位于筋位结构型腔20所在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流动场,在流体压力不断作用下,外观型腔10位于筋位结构型腔20所在的外观面的凝固层被破坏,导致上述外观面的凝固层金属粉取向紊乱,表现为流痕。
本申请发现:与熔体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平行的筋位结构型腔20越长,越容易大面积持续发生熔体回流,即熔体从筋位结构型腔20回流至外观型腔10造成对外观面的频繁冲击(请参阅图6),越容易在外观型腔10位于筋位结构型腔20所在的区域形成一个不稳定的流动场,在流体压力不断作用下,与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筋位结构型腔20对应的外观面的凝固层被破坏,导致该区域凝固层金属粉取向紊乱,表现在外观上即为流痕。也就是说,与熔体流动方向平行的筋位结构型腔20容易造成外观面产生流痕。
需要说明的是,外观型腔是指用于注塑形成具有外观面的结构的型腔。
本申请减少流痕的原理具体说明如下:
一方面,请参阅图7,图7中直线箭头示意性地展示出了外观边型腔300中熔体的流动方向,熔体由外观边型腔300流向侧筋型腔,根部子腔是侧筋型腔与外观边型腔300连通的部位,虽然根部子腔沿第一方向延伸,但是,本申请的根部子腔的厚度小于外观边型腔300的厚度,如此,熔体由外观边型腔300进入侧筋型腔,根部子腔中的熔体能够迅速冷却冻结,侧筋型腔中的熔体难以通过根部子腔再次回流至外观边型腔300中,避免在外观边型腔300的根部子腔所在的区域形成不稳定的流动场,保证流向侧筋型腔的熔体不会出现回流现象,使得外观边型腔300的凝固层400的金属粉取向一致,从而减少流痕。另一方面,由于加强筋型腔与第一方向即熔体流动方向相交,熔体能够快速流过加强筋型腔,此时加强筋型腔对外观边型腔300中的熔体流动影响较小,也就是说,加强筋型腔对外观面1a影响较小。
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具,模仁可以用于注塑成型注塑件,一方面,根部子腔的厚度小于外观边型腔300的厚度,在注塑成型时,能够避免进入侧筋型腔的熔体通过根部子腔再次回流至外观边型腔300中,保证外观边型腔300和根部子腔相交处的流动场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外观面1a的流痕。另一方面,加强筋型腔与第一方向相交,在注塑成型时,熔体快速流过加强筋型腔,加强筋型腔对外观面1a影响较小。
本申请实施例的注塑件,一方面,根部21的厚度小于外观边1的厚度,在注塑成型时,能够避免形成侧筋2的熔体回流,保证外观边1和根部21相交处的流动场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外观面1a的流痕。另一方面,加强筋3用于增加侧筋2的结构强度,加强筋3与第一方向相交,在注塑成型时,熔体快速流过加强筋3的位置,加强筋3对外观面1a影响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筋位结构200的型腔的厚度与筋位结构200的厚度相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侧筋2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头部22,头部22连接于根部21远离外观边1的一侧,头部22的厚度大于根部21的厚度。根部21和头部2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根部21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外观边1的内侧表面和头部22。如此,可以通过头部22保证侧筋2的结构强度。
就模具而言,侧筋型腔包括头部子腔,头部子腔沿第一方向延伸,头部子腔与根部子腔远离外观边型腔300的一侧连通,头部子腔的厚度大于根部子腔的厚度。头部子腔用于注塑成型头部2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家用电器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注塑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注塑件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结构,结构强度好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外观和功能双重要求。
示例性的,家用电器包括但不限于衣物处理设备。
衣物处理设备的具体类型不限,示例性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洗衣机、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
一实施例中,注塑件可以为装饰把手,箱体具有装饰口,装饰把手设置于装饰口处。示例性的,侧筋2和加强筋3均位于箱体中,外观面1a位于装饰口中并朝向外部。具体地,外观面1a可以封闭至少部分装饰口。这样,装饰把手可以具有外观和功能双重作用,用户可以视觉看到装饰把手的外观面1a。
箱体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例如箱体可以采用与金属粉颜色相同或不同的金属材质。如此,装饰把手和箱体整体呈绚丽的金属效果,外观一致性好。
洗干一体机可以包括均位于箱体中的洗涤筒和干衣筒,洗涤筒和干衣筒可以沿上下方向布置,装饰口位于箱体沿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如此,装饰把手可以用于过渡和装饰洗涤筒和干衣筒连接位置的外观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下是指朝向地面的方向,上与下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注塑件不仅可以为装饰把手,注塑件还可以为衣物处理设备上的其他零部件,例如,注塑件还可以为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面板或工作台等等。
本申请发现:请参阅图8和图9,在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与熔体的流动方向即第一方向垂直时,熔体快速流过筋位结构200的型腔,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中的熔体不会回流,筋位结构200对外观面1a基本没有影响。
有鉴于此,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加强筋3与侧筋2之间的夹角为90°。如此,进一步减小加强筋3对外观面1a的影响。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加强筋型腔与侧筋型腔之间的夹角为90°。因此,加强筋型腔垂直于侧筋型腔,即加强筋型腔垂直于第一方向,加强筋3对产品外观影响更小。
本申请发现:请参阅图9,在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与熔体的流动方向即第一方向垂直时,由于熔体快速流过筋位结构200的型腔,筋位结构200的型腔的厚度可以相对较厚,也基本不会影响外观面1a的外观效果,也就是说,加强筋3的厚度可以相对较厚,不会在外观面1a的加强筋3所在的位置留下流痕。
一实施例中,加强筋3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示例性的,加强筋3的厚度为0.5mm、1.0mm、1.5mm或2.0mm等等。由于加强筋3与第一方向垂直,因此,加强筋3的厚度可以相对较厚,也基本不会影响外观面1a的外观。如此,加强筋3的厚度适中,既便于加强筋3能够有效支撑侧筋2,又便于熔体能够充满加强筋型腔,并且加强筋型腔中的熔体能够快速冷却成型。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加强筋型腔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示例性的,加强筋型腔的厚度为0.5mm、1.0mm、1.5mm或2.0mm等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加强筋3的数量为多个,侧筋2沿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面均设置有加强筋3。如此,能够更稳定地支撑侧筋2,以提高结构稳定性。
请参阅图7和图9,本申请发现:为避免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与外观边型腔300相连处形成不稳定的流动场,就需保证流向筋位结构200的型腔的熔体不能出现回流现象,即要求流向筋位结构200的型腔的熔体能够在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中迅速冷却冻结,又要保证熔体能够充满筋位结构200的型腔,有鉴于此,在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中的凝固层400的厚度h和筋位结构200的型腔的厚度H满足1≤H/h≤6时,既能够保证熔体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中迅速冷却冻结,又能够保证熔体充满筋位结构200的型腔。具体而言,由于在其他成形工艺固定的情况下,凝固层400的厚度h与充模时间成正相关,即充模时间越短,凝固层400的厚度h越薄。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凝固层400的厚度h约0.1mm,在合理的充模时间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筋位结构200的型腔的厚度H取0.1mm~0.6mm,在此种厚度范围内,筋位结构200与熔体的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任何角度例如0°都可满足产品有较好的外观。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根部21沿内外方向的尺寸D1在1.5mm~5mm之间。示例性的,根部21沿内外方向的尺寸D1为1.5mm、2.0mm、3.5mm、4.0mm、4.5mm或5.0mm等等。如此,根部21沿内外方向的尺寸适中,以更好地限制熔体回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mm为国际单位毫米。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根部子腔沿内外方向的尺寸在1.5mm~5mm之间。示例性的,根部子腔沿内外方向的尺寸为1.5mm、2.0mm、3.5mm、4.0mm、4.5mm或5.0mm等等。这样,既便于熔体充满侧筋型腔,又能够有效避免侧筋型腔中的熔体回流。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根部21的厚度D2在0.1mm~0.6mm之间。示例性的,根部21的厚度D2为0.1mm、0.2mm、0.3mm、0.4mm、0.5mm或0.6mm等等。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根部子腔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示例性的,根部子腔的厚度为0.1mm、0.2mm、0.3mm、0.4mm、0.5mm或0.6mm等等。这里,由于根部子腔沿第一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根部子腔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零,因此,根部子腔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以保证熔体在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中能够迅速冷却冻结,又能够保证熔体充满筋位结构200的型腔。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注塑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4,侧边4从外观边1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朝内弯折,外观边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侧边4的厚度。侧边4能够增加注塑件的刚度。侧边4不具备外观作用,也就是说,在注塑件装配至家用电器的状态下,用户视觉上看不到侧边4。由于侧边4位于外观边1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需要保证侧边4与外观边1的连接强度,侧边4与外观边1的设置位置不同于侧筋2与外观边1的设置位置,不适用采取将侧边4与外观边1的连接的局部部位减薄处理。由于熔体容易从厚度相对较大的型腔流向厚度相对较小的型腔,因此,外观边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侧边4的厚度,能够避免形成侧边4的熔体回流至外观边型腔300,从而减少对外观面1a的影响。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模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型腔,侧边型腔从外观边型腔300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朝内弯折且连通,侧边型腔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外观边型腔300的厚度。具体地,侧边型腔的前端与外观边型腔300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部连通。侧边型腔用于注塑成型侧边4。由于熔体容易从厚度相对较大的型腔流向厚度相对较小的型腔,这样,熔体可以先充满外观边型腔300再填充侧边型腔,如此能够避免侧边型腔中的流体和外观边型腔300中的流体之间的扰动,从而减少对外观面1a的影响。
一实施例中,外观边1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侧边4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例如,外观边1的厚度为2.5mm,侧边4的厚度为2.0mm。又例如,外观边1的厚度为3.5mm,侧边4的厚度为3.5mm。再例如,外观边1的厚度为3.5mm,侧边4的厚度为2.0mm。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外观边型腔300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侧边型腔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如此,外观边1的厚度和侧边4的厚度均适中,既保证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又便于熔体快速冷却。
由于侧边4为非视觉展示结构即非外观结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模具包括浇口,浇口与侧边型腔远离侧筋型腔的一侧连通。浇口用于将熔体注入模仁。注料系统100的熔体通过浇口进入侧边型腔和外观边型腔300,熔体在外观边型腔300中沿第一方向流动,在熔体流动过程中,外观边型腔300中的熔体进入侧筋型腔和加强筋型腔。一方面,由于侧边4为非外观结构,将浇口与侧边型腔连通,浇口成型区形成在侧边4上,不会对外观面1a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熔体会向厚度相对较大的型腔流动速度快于厚度相对较小的型腔,并容易从厚度相对较大的型腔流向厚度相对较小的型腔,而外观边型腔300的厚度相对较大,熔体会先充满外观边型腔300,再随着熔体持续流动充满侧边型腔,这样,能够将外观边型腔300中的气体和杂质等物质驱赶至侧边型腔中,从而进一步改善外观面1a的外观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非外观结构是指不用于视觉展示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具注塑出注塑件坯件并脱模后,浇口处的熔体会残留部分在注塑件坯件上并形成浇口成型部,浇口成型区即为该浇口成型部所在的区域。可以对注塑件坯件进行再处理以切除或部分切除该浇口成型部,当然,也可以对注塑件坯件的浇口成型部不处理,即在浇口成型区保留该浇口成型部,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浇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浇口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浇口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沿第一方向依次开启。也就是说,多个浇口不会同时开启注胶,而是存在先后顺序。示例性的,以三个浇口为例,三个浇口按照第一方向分别定义为浇口一、浇口二和浇口三,在注塑过程中,可以是先开启浇口一,再开启浇口二,最后开启浇口三。一方面,采用多个浇口,避免注塑件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过长,单个浇口注胶难以快速充满外观边型腔300。另一方面,多个浇口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沿第一方向依次开启能够保证熔体单向流动,避免出现不稳定的流动场。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间隔的具体时长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不予限制。
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浇口之间的间距在150mm~200mm之间。具体地,相邻两个浇口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相邻两个浇口成型区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例如,相邻两个浇口之间的间距为150mm、180mm、200mm等等。
一实施例中,位于侧筋2和侧边4之间的加强筋3被定义为第一加强筋3,第一加强筋3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侧边4与侧筋2。如此,第一加强筋3能够增加侧边4的结构强度,避免侧边4变形。
示例性的,一实施例中,位于侧筋型腔和侧边型腔之间的加强筋型腔被定义为第一加强筋型腔,第一加强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通侧边型腔与侧筋型腔。第一加强筋型腔用于注塑成型第一加强筋3。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加强筋3的数量为多个,位于侧筋2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加强筋3为加强筋单元,加强筋单元中的多个加强筋3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示例性的,侧筋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筋单元。如此,受力更加均衡,单个加强筋3的受力更小。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加强筋型腔的数量为多个,位于侧筋型腔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加强筋型腔为加强筋型腔单元,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的多个加强筋型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示例性的,侧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筋型腔单元。
请参阅图10,本申请发现:当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与熔体的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成锐角的情况下,为避免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中的熔体回流,筋位结构200需要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β在30°~60°之间,此种情况下,虽然筋位结构200不垂直于熔体的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但熔体仍然可以快速流过,此时熔体流经筋位结构200所在处时对产品外观例如外观面1a影响较小,因此,筋位结构200的型腔例如支撑筋型腔与熔体的流动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呈上述设定角度β时才可制作出外观较好的产品。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注塑件包括支撑筋5,支撑筋5连接加强筋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加强筋3,支撑筋5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例如,支撑筋5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0°、40°、45°或60°等。一方面,通过支撑筋5进一步增强结构强度,以增强注塑件的受力能力。另一方面,支撑筋5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便于熔体快速流过支撑筋5,减少外观面1a的流痕。
就模具而言,一实施例中,模仁包括支撑筋型腔,支撑筋型腔连通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相邻的两个加强筋型腔,所述支撑筋型腔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支撑筋型腔用于注塑成型支撑筋5。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注塑件,用于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观边,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外观边的外侧表面为外观面;
侧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侧筋与所述外观边的内侧表面连接的局部部位为根部,所述根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外观边的厚度;
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外观边的内侧表面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侧筋沿第二方向的一个端面连接,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内外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侧筋之间的夹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所述侧边从所述外观边沿第二方向一个端部朝内弯折,所述侧边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观边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边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所述侧边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侧筋和所述侧边之间的所述加强筋被定义为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连接所述侧边与所述侧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所述侧筋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加强筋为加强筋单元,所述加强筋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加强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件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连接所述加强筋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所述支撑筋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沿内外方向的尺寸在1.5mm~5mm之间;和/或,
所述根部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注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筋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头部,所述头部连接于所述根部远离所述外观边的一侧,所述头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根部的厚度。
11.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注塑件。
12.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仁,所述模仁包括:
外观边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
侧筋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侧筋型腔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后侧连通的局部部位为根部子腔,所述根部子腔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外观边型腔的厚度;
加强筋型腔,与所述外观边型腔的内侧连通,所述加强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侧筋型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型腔与所述侧筋型腔之间的夹角为9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型腔的厚度在0.5mm~2.0mm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边型腔,所述侧边型腔从所述外观边型腔沿第二方向一个端部朝内弯折且连通,所述侧边型腔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外观边型腔的厚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边型腔的厚度在2.5mm~3.5mm之间,所述侧边型腔的厚度在2.0mm~3.5mm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侧筋型腔和所述侧边型腔之间的所述加强筋型腔被定义为第一加强筋型腔,所述第一加强筋型腔沿第二方向的两端连通所述侧边型腔与所述侧筋型腔。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型腔的数量为多个,位于所述侧筋型腔沿第二方向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加强筋型腔为加强筋型腔单元,所述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加强筋型腔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包括支撑筋型腔,所述支撑筋型腔连通所述加强筋型腔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型腔,所述支撑筋型腔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60°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子腔沿内外方向的高度在1.5mm~5mm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子腔的厚度在0.1mm~0.6mm之间。
CN202211346427.8A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Pending CN1179894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6427.8A CN117989447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6427.8A CN117989447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9447A true CN117989447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895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6427.8A Pending CN117989447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8944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6798A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112430978A (zh) 控制面板、衣物处理设备和面板模具
CN214831267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117989447A (zh)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112522913A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218599438U (zh)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112522921A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214244974U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门圈、衣物处理设备及模具
CN112522912A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209395188U (zh) 一种侧键注塑装置
CN218580293U (zh) 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CN117947613A (zh) 一种装饰件、衣物处理设备和模具
CN112626802A (zh) 衣物处理设备的门圈、衣物处理设备及模具
CN214244986U (zh) 工作台、衣物处理设备和工作台模具
CN107839165A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4496857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112522914A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214831283U (zh) 分配器把手、分配器、衣物处理设备和把手模具
CN218599439U (zh) 一种注塑件、家用电器以及模具
CN112458705A (zh) 工作台、衣物处理设备和工作台模具
CN214244966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214831266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和模具
CN205467042U (zh) 一种注塑用喷嘴
CN217098691U (zh) 外观部件、家用电器及模具
CN218666784U (zh) 把手、衣物处理设备及把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