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4332U - 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74332U
CN218574332U CN202222963333.7U CN202222963333U CN218574332U CN 218574332 U CN218574332 U CN 218574332U CN 202222963333 U CN202222963333 U CN 202222963333U CN 218574332 U CN218574332 U CN 218574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driving
transfer
longitudinal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633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an Zhengye Filt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an Zhengye Fil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an Zhengye Filt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an Zhengye Fil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633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74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74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74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通过设置两个测漏工位与自动排序进料机构以及滤清器下料机构合作实现双工位加工,避免等待,提高加工效率,通过将原先转运夹板上半圆形的夹口改为第一V型夹口,使其第一V型夹口能用同一副夹板夹持不同规格的滤清器,使其不需要频繁的更换主、副夹具,极大的提高了夹板的适配性,翻转机构使水中的滤清器能充分暴露其泄漏点,将原先滤清器下方的泄漏点转向上方,使其检测更加精准,避免误检,并通过设置缓冲空间,避免划伤安装螺孔。

Description

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清器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背景技术
空气滤清器是发动机的重要配件之一,其性能不仅决定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还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空气滤清器的气密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动设备的质量,所以汽车滤清器的调压、测漏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领域。
现有的滤清器包括有壳体、盖板,在壳体与盖板之间设有容腔,在容腔内设有纸芯,盖板上设有进油口(出油口),壳体底部设有出油口(进油口),壳体与盖板经螺钉固定连接或者在二者的连接处加工成双层咬口,用于保证滤清器盖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而滤清器中心会设置供安装在汽车上的安装螺孔,滤清器气密性测试一般采用浸泡法,即先将产品滤清器固定,然后将固定好的滤清器浸入水中,之后向产品滤清器内注入气体,通过观测水面气泡情况确定滤清器气密性。
中国专利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910767651.6的一种滤清器自动检测设备,其包括设置在机架前端的进料机构、与进料机构并排设置的翻转机构、设置在翻转机构以及进料机构之间的出料机构、设置在翻转机构下端且可升降设置的水槽机构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端的滤清器夹持送料机构,所述滤清器夹持送料机构具有夹持位于进料机构上的滤清器的夹持位置、将夹持的滤清器放置在出料机构上的出料位置以及将夹持的滤清器装设于翻转机构上的装卸位置,采用滤清器夹持送料机构可以将滤清器由进料机构处安装在翻转机构上,利用翻转机构翻转180度后进行气密性检测,而且也能将翻转机构上检测完成的滤清器移至出料机构上,实现滤清器的全自动气密性检测,同时能够极大的提升检测效率,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滤清器检测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有如下缺陷:
1、该技术方案中的滤清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滤清器夹持送料机构将滤清器由进料机构处安装在翻转机构上,利用翻转机构翻转180度后进行气密性检测,也能将翻转机构上检测完成的滤清器移至出料机构上出料,这种结构导致检测设备只能在上一组滤清器检测完毕后才能检测下一组,导致其效率过低。
2、在检测滤清器时都是静止在水中,若是泄漏点在下方,水中气泡出现后也不易被检测到,导致不良产品漏检,且该技术方案中滤清器采用螺纹结构的连接件与滤清器连接,但由于自动上料组件在与夹持组件连接过程中,夹持组件会下压滤清器与自动上料组件上的连接件相抵,且滤清器自动检测设备为多个同时检测,由于滤清器的安装螺孔端面必定会有个供旋入的螺头,若是有一个连接件与安装螺孔的螺头不对应时,另外的滤清器锁紧后再继续转动,会使其螺头不对应的滤清器与连接头过度的相抵旋转,然后破坏滤清器的安装螺孔导致后续不易安装在汽车上。
3、该技术方案中滤清器的夹持位通过两个半圆组成圆形夹持位,这种圆形夹持位只能针对一个规格的滤清器夹持,例如夹持位适用于夹持直接60cm的滤清器时,若是夹持直径70cm的滤清器,其与滤清器相抵连接面会从面接触转变为点接触,导致其夹持不稳,且夹持后的滤清器会转运到翻转夹持装置内,使夹持位夹持的滤清器会下压,若是夹持不稳会导致产品因作用力反向上移脱离夹持位,使该滤清器夹持机构在夹持不同规格大小的滤清器时需要频繁更换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一侧平行设置的自动排序进料机构以及滤清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处设有两个对滤清器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测漏工位,所述测漏工位内均设有测漏水槽,所述测漏水槽上方均设有对检测测漏水槽内水面状态的视觉测漏机构,所述机架对应测漏工位处均设有带动滤清器进入或脱离测漏水槽的翻转机构以及带动滤清器在自动排序进料机构、翻转机构和滤清器下料机构之间依次循环工作的转运机构,所述自动排序进料机构包括进料输送带与设置在进料输送带处将滤清器自动等距排序的自动排序组件,所述滤清器下料机构包括下料输送带与设置在下料输送带一侧将不合格滤清器剔除的筛除机构,所述进料输送带与下料输送带均布于两个测漏工位前方,并与对应测漏工位的转运机构配合工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先单独工作的测漏结构转为双工位测漏,避免了只能在上一组滤清器检测完毕后才能检测下一组,导致其效率过低的现象,具体是指通过进料输送带与下料输送带贯彻设置在两个测漏工位前方,而滤清器通过自动排序组件在两个测漏工位内排序,测漏工位内的转运机构会将自动排序组件内滤清器转运到翻转机构内固定,翻转机构带动滤清器在测漏水槽内检测气密性后,再有转运机构送至滤清器下料机构上自动下料,并通过与视觉测漏机构电连接的筛除机构自动剔除不合格品,而自动排序组件会自动将滤清器补充到整个自动排序组件内,通过设置两个测漏工位与自动排序进料机构以及滤清器下料机构合作实现双工位加工,避免等待,提高加工效率。
上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方的转运导轨、在转运导轨活动的转运架、设置在转运架上的转运夹板、驱动转运架在进料输送带、翻转机构与下料输送带来回往复位移的横向驱动组件、驱动转运夹板沿转运架轴向升降的纵向驱动组件以及驱动转运夹板开合进而夹持或松开滤清器的夹持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运导轨固定在进料输送带、翻转机构与下料输送带的上方,通过横向驱动组件带动转运夹板在三个位置来回移动实现转运,通过纵向驱动组件能带动转运夹板轴向升降,进而控制转运夹板与进料输送带、翻转机构与下料输送带稳定转运。
上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运夹板包括主夹具与副夹具,所述主夹具与副夹具上均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第一V型夹口,所述主夹具与副夹具之间对应的第一V型夹口形成可夹持滤清器的四边形夹持位,所述夹持驱动组件驱动主夹具与副夹具相对位移,进而控制转运夹板张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驱动组件可以驱动一端的夹具往另一端运动,也可以驱动主、副夹具相向运动,实现夹持,同时通过将原先技术方案种半圆形的夹口改为第一V型夹口,使其夹持较大的滤清器时,原先的圆形夹持位与滤清器的相抵方式变为相交,使其从面接触转变为点接触,导致夹持不稳定,而改用第一V型夹口后其与滤清器的相抵方式将变为相切,其相抵面仍然会有大面积的面接触避免原先的圆形夹持位在与滤清器相抵从面接触转变为点接触造成的夹持不稳,易倾倒的情况,进而使其第一V型夹口能用同一副夹板夹持不同规格的滤清器,使其不需要频繁的更换主、副夹具,极大的提高了夹板的适配性。
上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的所述四边形夹持位之间均设有给予主、副夹具上第一V型夹口相向夹紧力的弹性拉紧机构,所述弹性拉紧机构包括拉簧本体,所述拉簧本体的两端设有定位环,所述主夹具、副夹具对应定位环处开设有将定位环分别固定在主、副夹具上的安装孔,所述拉簧本体两端分别穿设于主、副夹具内,并与主、副夹具固定连接,所述主夹具和或副夹具对应安装孔处设有拉紧锁定孔,所述拉紧锁定孔与安装孔呈垂直分布,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主、副夹具两侧的开口夹气缸,所述开口夹气缸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主夹具、副夹具,并带动主夹具、副夹具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簧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主、副夹具内部,并通过安装孔将拉簧本体两端的定位环固定在主、副夹具内,使拉簧本体因弹性力促使主、副夹具相向夹紧,提高夹持稳定性,通过设置拉紧锁定孔,使一端的定位环固定后,另一端的定位环在安装时,通过拉紧锁定孔将另一侧的定位环拉到安装孔处,使其形变后,又因其弹性力促使主、副夹具夹紧,开口夹气缸为两端双向输出的气缸,该气缸与主夹具、副夹具连接后,能带动主夹具、副夹具张开或者合拢,进而完成夹持与松开。
上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运导轨两侧的横向同步轮、绕设在两侧横向同步轮上的横向同步带、设置在转运导轨一侧驱动其中一个横向同步轮转动的横向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转运架上与横向同步带连接的横向固定块,所述横向驱动电机带动横向同步带转动进而驱动转运架沿转运导轨前后往复移动,所述纵向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运架两侧的纵向同步轮、套设于纵向同步轮之间的纵向同步带、设置在转运夹板两侧的纵向升降板以及设置在转运架上驱动纵向同步轮转动的纵向驱动电机,所述纵向同步轮与纵向升降板之间设有纵向驱动螺杆,所述纵向升降板上设有纵向螺套,所述纵向驱动螺杆一端与纵向同步轮联动,另一端与纵向螺套螺纹连接,所述纵向驱动电机带动纵向同步轮转动,促使转运夹板沿纵向驱动螺杆轴向升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转运夹板用于夹持滤清器并通过横向驱动电机与纵向驱动电机带动转运夹板在进料输送带、翻转机构和下料输送带之间依次循环的将多个滤清器进行转运,实现自动化加工。
上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侧边用于驱动安装架翻转使其进入或脱离测漏水槽的翻转组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至少两个滤清器夹持机构,所述滤清器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块、安装套管以及穿设于安装套管内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端设有将待测滤清器锁紧在固定块上的锁紧组件,另一端设有拉紧动力源,所述驱动杆上设有进气嘴,所述驱动杆内设有与进气嘴连接并给锁紧组件锁紧的待测滤清器供气的进气通道,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旋转驱动电机,所述旋转驱动电机通过旋转驱动组件带动锁紧组件上的待测滤清器转动,所述驱动杆通过拉紧驱动源使其具有将锁紧组件固定的待测滤清器压紧于固定块上的第一状态和解除待测滤清器与固定块压紧状态的第二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机构用于带动安装架上的滤清器从水面沉入水中测试气密性,通过在安装架上设置多个滤清器夹持机构,使其能实现多个滤清器同时测试,而固定块上可设置密封圈或者与滤清器自带的密封圈紧密相抵,当测试时,锁紧组件可以为卡爪固定或是螺纹连接固定,固定后的滤清器会进入到水中,而驱动杆上设置于外部气源连接的进气嘴,气体通过进气通道、缓冲连接腔送至螺纹接头连接的滤清器内进行气密性测试,由于安装套管的存在,使缓冲连接腔不会在水中泄漏,此时旋转驱动电机通过旋转驱动组件带动锁紧组件在水中360°转动,使水中的滤清器能充分暴露其泄漏点,将原先滤清器下方的泄漏点转向上方,使其检测更加精准,避免误检。
上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旋转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齿轮、设置在安装套管外与主动齿轮联动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带动安装套管转动,所述安装套管带动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联动锁紧组件转动,所述驱动齿轮与安装套管之间、所述安装套管与驱动杆之间均通过定位凸块与定位卡槽联动,所述拉紧驱动源为拉紧气缸,所述拉紧驱动源固定设置在安装架远离固定块的一侧,且输出端与驱动杆连接,并带动锁紧组件在固定块内轴向伸缩,述拉紧驱动源与驱动杆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驱动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联动安装套管、驱动杆转动,进而使与驱动杆连接的锁紧组件转动,在滤清器在固定时,螺纹接头转动将滤清器固定在固定块上,方便多个滤清器组装测试,同时在气密性测试时,锁紧组件还能带动水中的滤清器转动,使其各处的位置均会有部分时间朝向水面,进而精准的识别出是否存在次品,避免漏检,通过定位凸块与定位卡槽实现快速卡接,方便拆装,拉紧气缸带动锁紧杆在固定块内轴向伸缩,而拉紧气缸在工作时,会先推动锁紧组件上移,供滤清器安装,安装后,拉紧气缸会带动锁紧组件下降,使其与固定块上的密封圈紧密相抵,使其形成密闭环境,方便后续气密性测试,联轴器用于将两个不同心的拉紧驱动源与驱动杆联动,避免其因累计公差带了的不同心问题。
上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穿设于固定块内的锁紧杆,所述锁紧杆一端穿出固定块后设有螺纹接头,另一端设有缓冲连接腔,所述驱动杆朝向锁紧杆的一端设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受限于缓冲连接腔内,且与缓冲连接腔存有缓冲空间,所述缓冲连接腔内设有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弹性件一端与缓冲连接腔内壁相抵,另一端与锁定块相抵,所述锁紧杆内设有用于给螺纹接头供气的螺杆输气通道,所述螺杆输气通道与进气通道相导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内设置锁紧杆与驱动杆,驱动杆带动锁紧杆轴向升降的同时又与其之间存有缓冲空间,滤清器会被转运夹板固定住不动并缓缓下压靠近固定块,然后螺纹接头转动完成连接,由于滤清器的安装螺孔端面必定会有个供旋入的螺头,且由于多个滤清器同时安装检测,势必会有一些滤清器能旋接时,另一些未能旋接上,当螺纹接头与安装螺孔的螺头不对应时,过度的相抵旋转,即不能旋接住,还会破坏其安装螺孔导致后续安装问题,故通过设置缓冲连接腔,使螺纹接头在收到阻力时会自动回退,避免在旋接过程中,由于螺头位置没找准强行螺纹连接时损坏安装螺孔,安装后的滤清器,会被拉紧动力源带动与固定座紧密相抵,实现密闭环境,方便后续测试,而螺杆输气通道的设置,使外部气源能通过进气嘴、进气通道后进入到螺杆输气通道给安装在固定块上的滤清器供气,检测其水中是否存在漏气。
上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缓冲连接腔与锁定块上均开设有供缓冲弹性件容置的弹簧固定槽,所述弹簧固定槽与螺杆输气通道及进气通道导通,所述缓冲弹性件的直径大于螺杆输气通道及进气通道的孔径,所述锁定块为燕尾卡块,所述缓冲连接腔处设有与锁定块相抵接的燕尾卡槽,进而使锁定块即能带动锁紧杆轴向升降,又能通过锁定块带动锁紧杆周向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弹性件两端各安装在弹簧固定槽内,这样设置即保证的缓冲弹簧在形变过程中始终与两端相抵不会偏移,又在保证供气的同时,缓冲弹簧不会进入到输气通道内,影响其供气,燕尾结构的设置即限制了锁定块与缓冲连接腔之间轴向下移时与左右方向的自由度,而前后方向的自由度又被安装套管锁定,使其能带动锁定螺杆轴向升降与周向旋转的同时,还具备缓冲空间。
上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电机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两侧的翻转轴,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侧的翻转轴连接,并带动安装架呈90°来回转动,所述安装架为框体结构,且对应旋转驱动组件开设有观察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架通过两侧的翻转轴安装在机架上,翻转电机带动翻转轴转动,使其将水面上的滤清器转动后沉入水中做气密性测试,安装架为框体结构,使滤清器夹持机构容置在安装架内,但会开设观察窗,方便其观察旋转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方便及时干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删去转运机构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滤清器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滤清器夹持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B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运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运夹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簧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背景技术夹持滤清器时夹持位的对比效果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排序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滤清器下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12与图13所示,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一侧平行设置的自动排序进料机构2(操作方式可参见申请人之前申请号为CN202220410518.2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内的滤清器测漏用自动排序机构的工作方式)以及滤清器下料机构3,机架1处设有两个对滤清器a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测漏工位,测漏工位内均设有测漏水槽4,测漏水槽4上方均设有对检测测漏水槽4内水面状态的视觉测漏机构(图中未展示,操作方式可参见申请人之前申请号为CN202022394396.6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内的防水工业相机测漏方式),机架1对应测漏工位处均设有带动滤清器a进入或脱离测漏水槽4的翻转机构5以及带动滤清器a在自动排序进料机构2、翻转机构5和滤清器下料机构3之间依次循环工作的转运机构6,自动排序进料机构2包括进料输送带21与设置在进料输送带21处将滤清器a自动等距排序的自动排序组件22,滤清器下料机构3包括下料输送带31与设置在下料输送带31一侧将不合格滤清器a剔除的筛除机构32,进料输送带21与下料输送带31均布于两个测漏工位前方,并与对应测漏工位的转运机构6配合工作,该技术方案中将原先单独工作的测漏结构转为双工位测漏,避免了只能在上一组滤清器a检测完毕后才能检测下一组,导致其效率过低的现象,具体是指通过进料输送带21与下料输送带31贯彻设置在两个测漏工位前方,而滤清器通过自动排序组件22在两个测漏工位内排序,测漏工位内的转运机构6会将自动排序组件22内滤清器a转运到翻转机构5内固定,翻转机构5带动滤清器在测漏水槽4内检测气密性后,再有转运机构5送至滤清器下料机构3上自动下料,并通过与视觉测漏机构电连接的筛除机构32自动剔除不合格品,而自动排序组件22会自动将滤清器a补充到整个自动排序组件22内,实现双工位加工,避免等待,提高加工效率。
如图8所示,转运机构6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方的转运导轨61、在转运导轨61活动的转运架62、设置在转运架62上的转运夹板7、驱动转运架62在进料输送带21、翻转机构5与下料输送带31来回往复位移的横向驱动组件、驱动转运夹板7沿转运架62轴向升降的纵向驱动组件以及驱动转运夹板7开合进而夹持或松开滤清器a的夹持驱动组件,横向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运导轨61两侧的横向同步轮63、绕设在两侧横向同步轮63上的横向同步带64、设置在转运导轨61一侧驱动其中一个横向同步轮63转动的横向驱动电机65以及设置在转运架62上与横向同步带连接的横向固定块621,横向驱动电机65带动横向同步带64转动进而驱动转运架62沿转运导轨61前后往复移动,纵向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运架62两侧的纵向同步轮66、套设于纵向同步轮66之间的纵向同步带(图中未装配)、设置在转运夹板7两侧的纵向升降板67以及设置在转运架62上驱动纵向同步轮66转动的纵向驱动电机68,纵向同步轮66与纵向升降板67之间设有纵向驱动螺杆69,纵向升降板67上设有纵向螺套671,纵向驱动螺杆69一端与纵向同步轮66联动,另一端与纵向螺套671螺纹连接,纵向驱动电机68带动纵向同步轮66转动,促使转运夹板7沿纵向驱动螺杆69轴向升降,该技术方案中,其转运夹板7用于夹持滤清器并通过横向驱动电机65与纵向驱动电机68带动转运夹板7在进料输送带21、翻转机构5和下料输送带31之间依次循环的将多个滤清器a进行转运,实现自动化加工。
如图9-图11所示,转运夹板7包括主夹具71与副夹具72,主夹具71与副夹具72上均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第一V型夹口73,主夹具71与副夹具72之间对应的第一V型夹口73形成可夹持滤清器a的四边形夹持位b,夹持驱动组件驱动主夹具71与副夹具72相对位移,进而控制转运夹板7张合,相邻的四边形夹持位b之间均设有给予主夹具71与副夹具72上第一V型夹口73相向夹紧力的弹性拉紧机构,弹性拉紧机构包括拉簧本体74,拉簧本体74的两端设有定位环741,主夹具71与副夹具72对应定位环741处开设有将定位环741分别固定在主夹具71与副夹具72上的安装孔75,拉簧本体74两端分别穿设于主夹具71与副夹具72内,并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75将定位环741与主夹具71与副夹具72固定连接,主夹具71和或副夹具72对应安装孔75处设有拉紧锁定孔76,拉紧锁定孔76与安装孔75呈垂直分布,夹持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主夹具71与副夹具72两侧的开口夹气缸77,开口夹气缸77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主夹具71、副夹具72,并带动主夹具71、副夹具72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在安装拉簧本体74时,拉簧本体74一端穿入主夹具71内,使该端的定位环741停留于安装孔75内,安装孔75优选为螺纹孔,通过螺栓能将定位环741固定在安装孔75处,使主夹具71与拉簧本体74一端固定连接,而拉簧本体74的另一端会穿入副夹具72,通过拉紧锁定孔76可将钩子穿过拉紧锁定孔76后将该端的定位环741停留于安装孔75内,通过螺栓能将该端定位环741固定在安装孔75处,使副夹具72与拉簧本体74固定连接,进而驱使主夹具71、副夹具72相向夹紧,保证夹具夹持的可靠性。
如图11所示,该图示为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文件中夹持组件在夹持大直径滤清器时的对比图(左边为背景技术,右边为本实用新型技术),通过将原先半圆形的夹口改为第一V型夹口73,使其夹持较大的滤清器a时例如最小夹持口径为夹持直径60cm的滤清器a时,若改为夹持70cm,原先的圆形夹持位与滤清器a的相抵方式变为相交,使其从面接触转变为点接触,导致夹持不稳定,而改用第一V型夹口73后其与滤清器a的相抵方式将变为相切,其相抵面仍然会有大面积的面接触避免原先的圆形夹持位在与滤清器a相抵从面接触转变为点接触造成的夹持不稳,易倾倒的情况,进而使其第一V型夹口73能夹持不同规格的滤清器a,以直径为60cm的滤清器a举例,原先的半圆形夹口只能稳定的夹持60cm滤清器,而需要稳定夹持更大的滤清器a就得更换主夹具71、副夹具72,而改用V型夹口73后,其能稳定的夹持60-100cm区间内的滤清器a,极大的提高了转运夹板7的适配性。
如图3-图7所示,翻转机构5包括安装架51、设置在安装架51侧边用于驱动安装架51翻转使其进入或脱离测漏水槽4的翻转组件,安装架51上设有至少两个滤清器夹持机构,滤清器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块8、安装套管81以及穿设于安装套管81内的驱动杆82,驱动杆82一端设有将待测滤清器a锁紧在固定块8上的锁紧组件,另一端设有拉紧气缸83,驱动杆82上设有进气嘴821,驱动杆82内设有与进气嘴821连接并给锁紧组件锁紧的待测滤清器a供气的进气通道822,安装架51上设有旋转驱动电机52,旋转驱动电机52通过旋转驱动组件带动锁紧组件上的待测滤清器a转动,驱动杆82通过拉紧气缸83使其具有将锁紧组件固定的待测滤清器a压紧于固定块8上的第一状态和解除待测滤清器a与固定块8压紧状态的第二状态,翻转组件包括翻转电机53以及设置在安装架51两侧的翻转轴531,翻转电机53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侧的翻转轴531连接,并带动安装架51呈90°来回转动,安装架51为框体结构,且对应旋转驱动组件开设有观察窗511,观察窗511可以直观的观测旋转驱动组件的工作情况,在使用时拉紧气缸83在工作时,会先推动驱动杆82上移,推出锁紧组件供滤清器a安装,安装后拉紧气缸83会带动锁紧组件下降,使其与固定块8上的密封圈紧密相抵,使其形成密闭环境,方便后续气密性测试,密封后的滤清器会随翻转电机53沉入水中,而观察窗511不会进入水面,进气嘴821会连接气源,将气体通过进气通道822送至锁紧组件连接的滤清器a内进行气密性测试,且在工作中旋转驱动电机52通过旋转驱动组件会带动滤清器在水中转动,使其各处的位置均会有部分时间朝向水面,进而精准的识别出是否存在次品,避免漏检。
如图3-图5所示,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旋转驱动电机52输出端的主动齿轮521、设置在安装套管81外与主动齿轮521联动的驱动齿轮811,驱动齿轮811带动安装套管81转动,安装套管81带动驱动杆82转动,驱动杆82联动锁紧组件转动,驱动齿轮811与安装套管81之间、安装套管81与驱动杆82之间均通过定位凸块812与定位卡槽813联动,实现快速卡接,方便拆装,拉紧气缸83固定设置在安装架51远离固定块8的一侧,且输出端与驱动杆82连接,并带动锁紧组件在固定块8内轴向伸缩,拉紧气缸83与驱动杆82之间通过联轴器84连接,联轴器84将两个不同心的轴锁紧连接,进而避免其因累积公差带来的同心度问题,使其快速联动。
如图4-图7所示,锁紧组件包括穿设于固定块8内的锁紧杆85,锁紧杆85一端穿出固定块后设有螺纹接头86,另一端设有缓冲连接腔851,驱动杆82朝向锁紧杆85的一端设有锁定块823,锁定块823受限于缓冲连接腔851内,且与缓冲连接腔851存有缓冲空间c,缓冲连接腔851内设有缓冲弹簧87,缓冲弹簧87一端与缓冲连接腔851内壁相抵,另一端与锁定块823相抵,锁紧杆85内设有用于给螺纹接头86供气的螺杆输气通道852,螺杆输气通道852与进气通道822相导通,进气嘴821会连接气源,将气体通过进气通道822、缓冲连接腔851送至螺纹接头86连接的滤清器a内进行气密性测试,由于安装套管81的存在,使缓冲连接腔851不会在水中泄漏,而缓冲连接腔851的设置,使螺纹接头86在收到阻力时会自动回退,避免在旋接过程中,由于螺头位置没找准强行螺纹连接时损坏安装螺孔。
如图7所示,缓冲连接腔851与锁定块823上均开设有供缓冲弹簧87容置的弹簧固定槽853,弹簧固定槽853与螺杆输气通道852及进气通道822导通,缓冲弹簧87的直径大于螺杆输气通道852及进气通道822的孔径,这样设置即保证的缓冲弹簧87在形变过程中始终与两端相抵不会偏移,又在保证供气的同时,缓冲弹簧73不会进入到输气通道内。
如图5所示,锁定块823为燕尾卡块,缓冲连接腔851处设有与锁定块823相抵接的燕尾卡槽824,进而使锁定块823即能带动锁紧杆85轴向升降,又能通过锁定块823带动锁紧杆周向转动,即限制了锁定块823与缓冲连接腔851之间轴向下移时与左右方向的自由度,而前后方向的自由度又被安装套管81锁定,使其在拿掉安装套管81能便捷的拆装,装上安装套管81后又能让螺纹接头86获得缓冲空间,避免未找到螺头时,损坏滤清器a的安装螺孔。

Claims (10)

1.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一侧平行设置的自动排序进料机构以及滤清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处设有两个对滤清器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测漏工位,所述测漏工位内均设有测漏水槽,所述测漏水槽上方均设有对检测测漏水槽内水面状态的视觉测漏机构,所述机架对应测漏工位处均设有带动滤清器进入或脱离测漏水槽的翻转机构以及带动滤清器在自动排序进料机构、翻转机构和滤清器下料机构之间依次循环工作的转运机构,所述自动排序进料机构包括进料输送带与设置在进料输送带处将滤清器自动等距排序的自动排序组件,所述滤清器下料机构包括下料输送带与设置在下料输送带一侧将不合格滤清器剔除的筛除机构,所述进料输送带与下料输送带均布于两个测漏工位前方,并与对应测漏工位的转运机构配合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方的转运导轨、在转运导轨活动的转运架、设置在转运架上的转运夹板、驱动转运架在进料输送带、翻转机构与下料输送带来回往复位移的横向驱动组件、驱动转运夹板沿转运架轴向升降的纵向驱动组件以及驱动转运夹板开合进而夹持或松开滤清器的夹持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夹板包括主夹具与副夹具,所述主夹具与副夹具上均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的第一V型夹口,所述主夹具与副夹具之间对应的第一V型夹口形成可夹持滤清器的四边形夹持位,所述夹持驱动组件驱动主夹具与副夹具相对位移,进而控制转运夹板张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四边形夹持位之间均设有给予主、副夹具上第一V型夹口相向夹紧力的弹性拉紧机构,所述弹性拉紧机构包括拉簧本体,所述拉簧本体的两端设有定位环,所述主夹具、副夹具对应定位环处开设有将定位环分别固定在主、副夹具上的安装孔,所述拉簧本体两端分别穿设于主、副夹具内,并与主、副夹具固定连接,所述主夹具和或副夹具对应安装孔处设有拉紧锁定孔,所述拉紧锁定孔与安装孔呈垂直分布,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主、副夹具两侧的开口夹气缸,所述开口夹气缸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主夹具、副夹具,并带动主夹具、副夹具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运导轨两侧的横向同步轮、绕设在两侧横向同步轮上的横向同步带、设置在转运导轨一侧驱动其中一个横向同步轮转动的横向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转运架上与横向同步带连接的横向固定块,所述横向驱动电机带动横向同步带转动进而驱动转运架沿转运导轨前后往复移动,所述纵向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运架两侧的纵向同步轮、套设于纵向同步轮之间的纵向同步带、设置在转运夹板两侧的纵向升降板以及设置在转运架上驱动纵向同步轮转动的纵向驱动电机,所述纵向同步轮与纵向升降板之间设有纵向驱动螺杆,所述纵向升降板上设有纵向螺套,所述纵向驱动螺杆一端与纵向同步轮联动,另一端与纵向螺套螺纹连接,所述纵向驱动电机带动纵向同步轮转动,促使转运夹板沿纵向驱动螺杆轴向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侧边用于驱动安装架翻转使其进入或脱离测漏水槽的翻转组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至少两个滤清器夹持机构,所述滤清器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块、安装套管以及穿设于安装套管内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端设有将待测滤清器锁紧在固定块上的锁紧组件,另一端设有拉紧动力源,所述驱动杆上设有进气嘴,所述驱动杆内设有与进气嘴连接并给锁紧组件锁紧的待测滤清器供气的进气通道,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旋转驱动电机,所述旋转驱动电机通过旋转驱动组件带动锁紧组件上的待测滤清器转动,所述驱动杆通过拉紧驱动源使其具有将锁紧组件固定的待测滤清器压紧于固定块上的第一状态和解除待测滤清器与固定块压紧状态的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旋转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主动齿轮、设置在安装套管外与主动齿轮联动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带动安装套管转动,所述安装套管带动驱动杆转动,所述驱动杆联动锁紧组件转动,所述驱动齿轮与安装套管之间、所述安装套管与驱动杆之间均通过定位凸块与定位卡槽联动,所述拉紧驱动源为拉紧气缸,所述拉紧驱动源固定设置在安装架远离固定块的一侧,且输出端与驱动杆连接,并带动锁紧组件在固定块内轴向伸缩,述拉紧驱动源与驱动杆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穿设于固定块内的锁紧杆,所述锁紧杆一端穿出固定块后设有螺纹接头,另一端设有缓冲连接腔,所述驱动杆朝向锁紧杆的一端设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受限于缓冲连接腔内,且与缓冲连接腔存有缓冲空间,所述缓冲连接腔内设有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弹性件一端与缓冲连接腔内壁相抵,另一端与锁定块相抵,所述锁紧杆内设有用于给螺纹接头供气的螺杆输气通道,所述螺杆输气通道与进气通道相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缓冲连接腔与锁定块上均开设有供缓冲弹性件容置的弹簧固定槽,所述弹簧固定槽与螺杆输气通道及进气通道导通,所述缓冲弹性件的直径大于螺杆输气通道及进气通道的孔径,所述锁定块为燕尾卡块,所述缓冲连接腔处设有与锁定块相抵接的燕尾卡槽,进而使锁定块即能带动锁紧杆轴向升降,又能通过锁定块带动锁紧杆周向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电机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两侧的翻转轴,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侧的翻转轴连接,并带动安装架呈90°来回转动,所述安装架为框体结构,且对应旋转驱动组件开设有观察窗。
CN202222963333.7U 2022-11-03 2022-11-03 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Active CN218574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3333.7U CN218574332U (zh) 2022-11-03 2022-11-03 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3333.7U CN218574332U (zh) 2022-11-03 2022-11-03 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74332U true CN218574332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6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63333.7U Active CN218574332U (zh) 2022-11-03 2022-11-03 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74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4524A (zh) 电芯配组系统
CN218574332U (zh) 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CN109514246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水泵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CN109461946A (zh) 电芯配组输送系统及其输送方法
CN105436909A (zh) 一种水箱自动装配与密封性测试设备
CN208986107U (zh) 电芯配组系统
CN205342640U (zh) 一种内径抓取的三爪夹具
CN115625129A (zh) 滤清器双工位测漏设备
CN113058880B (zh) 一种电源弹片检测设备
CN114055134A (zh) 一种连杆零件铜套双面自动压入设备
CN113146210B (zh) 一种杆件定位装置及拧紧组装设备
CN108120721B (zh) 一种电机换向器自动化视觉检测系统
CN113567062B (zh) 氦检装置
CN115122094A (zh) 一种用于螺纹抽钉的组装机构
CN105618893B (zh) 筒体及其盖体弧焊装置
CN211465389U (zh) 一种管道接头装配线外壳压装结构
CN210546435U (zh) 一种管卡螺纹检测机构及管卡自动组装机
CN219319679U (zh) 一种快速接头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4535110B (zh) Kk连接器试插筛选装置
CN219837432U (zh) 一种喉箍自动组装机
CN213176238U (zh) 一种电磁铁磁芯管耐压检测装置
CN217069730U (zh) 自动检测设备
CN111451742A (zh) 一种万向球接头生产用的压装注油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5156882B (zh) 一种气动接头自动装配机器
CN220028355U (zh) 一种滤清器壳体拉伸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