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1395U - 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71395U
CN218571395U CN202222148739.XU CN202222148739U CN218571395U CN 218571395 U CN218571395 U CN 218571395U CN 202222148739 U CN202222148739 U CN 202222148739U CN 218571395 U CN218571395 U CN 218571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oil blocking
shell
suction nozzle
co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87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
范兰萍
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s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 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 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 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87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71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71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71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包括筒状的外壳、设置在外壳的一端上的吸嘴、设置在外壳内的雾化装置、阻油件以及吸嘴棉,阻油件和吸嘴棉依次位于雾化装置和吸嘴之间;阻油件包括阻油本体、凸出在阻油本体朝向雾化装置的表面上的凸台、至少一个凸出在阻油本体朝向吸嘴棉的表面上的截流骨位;凸台内设有延伸贯穿阻油本体的通孔,通孔与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正对连通,并且通孔的内周尺寸小于雾化通道的内周尺寸。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通过阻油件在吸嘴棉和雾化装置之间的设置,有效对电子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进行截流,避免冷凝液被吸出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使用时多为经发热部件加热雾化芯的烟液后产生雾化气体,雾化气体生成后经出气通道直接连通出气的吸嘴结构处。当用户停止使用雾化装置时,雾化气体经冷却会在雾化装置内部会产生冷凝的烟液液体(下称冷凝液),冷凝液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用户在使用雾化装置时容易发生吸入冷凝液的现象,同时还可能发生冷凝液漏液的现象,用户抽吸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冷凝液被吸出、提高使用体验感的电子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筒状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端上的吸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雾化装置、阻油件以及吸嘴棉,所述阻油件和吸嘴棉依次位于所述雾化装置和吸嘴之间;
所述阻油件包括阻油本体、凸出在所述阻油本体朝向所述雾化装置的表面上的凸台、至少一个凸出在所述阻油本体朝向所述吸嘴棉的表面上的截流骨位;
所述凸台内设有延伸贯穿所述阻油本体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正对连通,并且所述通孔的内周尺寸小于所述雾化通道的内周尺寸;在所述阻油本体朝向所述吸嘴棉的表面上,所述截流骨位分布在所述通孔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阻油本体包括对应所述外壳内周设置的阻油板、沿着所述阻油板的周向凸出设置在所述阻油板朝向所述雾化装置的表面上的环壁;
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阻油板朝向所述雾化装置的表面上;所述环壁围绕在所述凸台的外围,在所述凸台的外围界定出一个环形腔,烟液和/或冷凝液被阻挡在所述环形腔中并回流到所述雾化装置中。
优选地,在所述阻油板朝向所述雾化装置的表面上,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环壁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座、导气管、储液棉以及发热组件;
所述雾化座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中心通孔,所述导气管插接在所述雾化座上;所述导气管的内部通道与所述中心通孔对接连通,形成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
所述储液棉包覆在所述导气管的外周并支撑在所述雾化座上;所述发热组件横穿在所述导气管中,所述发热组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导气管的侧壁,与所述储液棉导液连接。
优选地,所述雾化座上还设有至少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过线孔。
优选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雾化壳;所述导气管和储液棉均收容在所述雾化壳内;所述雾化座和阻油件分别配合在所述雾化壳相对的两开口端上。
优选地,所述电子烟还包括供电装置;
所述外壳包括相接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内,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二端内并与所述雾化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电池、与所述电池导电连接的控制组件;
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背向所述雾化装置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池连接的控制板、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开关;
所述外壳的第二端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电池与外壳内壁面之间的缝隙与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电池和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设有防护垫。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阻油件在吸嘴棉和雾化装置之间的设置,有效对电子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进行截流,避免冷凝液被吸出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另外,部分冷凝液能够回流至雾化装置被重新利用,提高雾化装置内烟液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烟的竖向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烟中阻油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烟中阻油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烟,其包括筒状的外壳1、设置在外壳1的一端上的吸嘴4、设置在外壳1内的雾化装置8、阻油件2、吸嘴棉3以及供电装置9。在外壳1内,阻油件2和吸嘴棉3依次位于雾化装置8和吸嘴4之间。
其中,外壳1可以是圆筒或扁平的筒状壳体,吸嘴4可以通过装配形成在外壳1的一端上,也可以是一体形成在外壳1的一端上。
在外壳1的长度方向上,其进一步可包括相接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吸嘴4设置在外壳1的第一端的端部上。雾化装置8、阻油件2以及吸嘴棉3均收容在外壳1的第一端内,供电装置9收容在外壳1的第二端内。并且,供电装置9与雾化装置8电连接,控制雾化装置8的启闭并且为雾化装置8供电。
当雾化装置8启动后,其产生的烟雾通过其雾化通道,依次流经阻油件2和吸嘴棉3,最后从吸嘴4被吸出。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阻油件2在吸嘴棉3和雾化装置8之间的设置,用于截流烟雾中的大颗粒烟雾分子以及冷凝液,避免冷凝液被用户吸出,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具体地,阻油件2可包括阻油本体20、凸台21和至少一个截流骨位22。凸台21凸出在阻油本体20朝向雾化装置8的表面上,与雾化装置8相对。凸台21内设有延伸贯穿阻油本体20的通孔5,通孔5与雾化装置8的雾化通道6正对连通,供烟雾流经通过。通孔5的内周尺寸小于雾化通道6的内周尺寸。截流骨位22凸出在阻油本体20朝向吸嘴棉3的表面上,并且分布在通孔5的外围。截流骨位22在阻油本体20朝向吸嘴棉3的表面上的设置,将该表面上的空间进行分隔,形成截流空间。
其中,通孔5的内周尺寸小于雾化通道6的内周尺寸的设置,使得通孔5的横截面面积小于雾化通道6的横截面面积,在烟雾经雾化通道6进入通孔5时,少部分烟雾气流直接通过通孔5往上从吸嘴4被吸出,大部分大颗粒烟液分子因体积偏大、重量偏重无法直接通过通孔5,会往通孔5四周并沿阻油本体20朝向雾化装置8的表面扩散。随着温度降低,阻油本体20朝向雾化装置8的表面上会积留冷凝液。在重力作用下,冷凝液可回流至雾化装置8被重复利用,从而提高烟液的利用率。
通过阻油件2的烟雾气流经吸嘴棉3过滤后从吸嘴4被吸出。此过程中吸嘴棉3进一步地吸附了剩余的较大颗粒烟雾分子,使得从吸嘴4吸出的烟雾细腻均匀,提升用户体验。随着温度降低,在阻油本体20朝向吸嘴棉3的表面上也会积留冷凝液。在烟雾气流上升过程中,该处的冷凝液被截流在截流骨位22形成的截流空间处。
如图1-3所示,阻油本体20进一步可包括对应外壳1内周设置的阻油板201、沿着阻油板201的周向凸出设置在阻油板201朝向雾化装置8的表面上的环壁202。阻油板201的外周侧面通过与外壳1的内周壁面紧配合,实现在外壳1内的定位。当然,阻油板201的外周侧面还可设有至少一道密封凸筋,加强与外壳1的内周壁面之间的密封性。
凸台21设置在阻油板201朝向雾化装置8的表面上。环壁202围绕在凸台21的外围,在凸台21的外围界定出一个环形腔7,烟液和/或冷凝液被阻挡在环形腔7中并可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雾化装置8中。凸台21的厚度较于环壁202的壁厚小,可相对环壁202形成窄边凸台。
进一步地,为了使烟雾气流可扩散至环形腔7,在阻油板201朝向雾化装置8的表面上,凸台21的高度小于环壁202的高度。当雾化通道上来的烟雾进入环形腔7时,凸台21截流了部分大颗粒烟雾分子,致使其在环形腔7内遇阻迂回后再一次从通孔5排出,往复工作时部分烟雾会冷凝成液滴附在环形腔7内,此时环形腔7内凸台21拦截作用增大了与冷凝液表面张力的接触面积,抽吸时冷凝油较难抽出入嘴。
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截流骨位22设有多个,包括两个间隔对称分布的第一弧形凸条221、两个间隔对称分布的类“T”字形的第二弧形凸条222;第二弧形凸条222的横向部分可为弧形。
第一弧形凸条221和第二弧形凸条222分别垂直凸出阻油板201朝向吸嘴4的表面上。使得阻油件2朝向吸嘴棉的3表面面积加大且形成多个分离的垂直角落加以阻隔,使得冷凝液均匀分布且不易聚集变多导致流出,如此经过两次过滤阻隔确保吸出的烟雾均匀且细腻。
可以理解地,截流骨位22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不限于上述的弧形凸条,还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等形状凸出结构。
截流骨位22增大了烟雾气流与阻油本体20朝向吸嘴棉3的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积留更多的冷凝液。进一步地,第一弧形凸条221和第二弧形凸条222间隔分布形成有缝隙52。
当冷凝液聚集得足够多时,因液体具有表面张力特性,在第一弧形凸条221的弧面导向作用下,位于截流空间第一侧50(外侧)的冷凝液会经缝隙52流向截流空间第二侧51(内侧)的趋势。同理,位于截流空间第二侧51的冷凝液也因第二弧形凸条222的壁面导向作用,具有回流至通孔5的趋势。回流至通孔5后的冷凝液可重新流回雾化装置8处被重复利用。
由上可知,冷凝液经阻油件2、吸嘴棉3的阻隔,使得电子烟在使用时不会出现吸出冷凝液的情况,同时被截流后的冷凝液可回流至雾化装置8,提升烟液的利用率。
如图1所示,雾化装置8可包括雾化座80、导气管81、储液棉82以及发热组件83。
雾化座80在本实施例中为硅胶座体,雾化座80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中心通孔802。导气管81插接在雾化座80上。导气管81的内部通道与中心通孔802对接连通,形成雾化装置8的雾化通道6。
储液棉82包覆在导气管81的外周并支撑在雾化座80上。发热组件83横穿在导气管81中,发热组件83的两端分别穿过导气管81的侧壁,与储液棉82导液连接,从而可吸取储液棉82储存的烟液,并通过加热烟液产生烟雾。
雾化座80上还设有至少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过线孔803。过线孔803用于穿设导线10,导线10一端连接至发热组件83,另一端连接电源,以实现发热组件83的导通。
进一步地,为实现雾化装置8组装的顺畅性和便捷性,可将雾化装置8集成于一体后,再安装至外壳1内。对应地,雾化装置8还包括雾化壳84;导气管81和储液棉82均收容在雾化壳84内;雾化座80和阻油件2分别配合在雾化壳84相对的两开口端上。
具体地,雾化座80沿雾化壳84的径向延伸形成有凸壁801,位于阻油件2上的环壁202与位于雾化座上的凸壁801分别与雾化壳84相对的两开口端抵接。
需要注意的是,“径向”是相对于“轴向”而言的。此处雾化壳84的长度方向定义为轴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径向。
供电装置9设置在外壳1内并且与雾化装置8连接,为雾化装置供电且控制雾化装置的启闭。供电装置可以通过导线10连接雾化装置8的发热组件83。
供电装置9进一步可包括电池91和控制组件92。控制组件92设置在电池91背向雾化装置8的一侧,可以定位在外壳1的第二端端部的底座内侧。控制组件92分别与电池91和雾化装置8的发热组件83电连接,控制电池91为发热组件83供电。该控制组件92进一步可包括与电池91连接的控制板、与控制板连接的开关。
外壳1的第二端上设有进气孔101;进气孔101通过电池91与外壳1内壁面之间的缝隙与雾化装置8的雾化通道6相连通,形成气流通道。进气孔101可以开设在外壳1的第二端端部的底座上,或者外壳1的第二端侧面。
控制组件92的开关可优选气动开关,在外壳1内与进气孔101对应设置。电子烟使用时,用户通过吸嘴4吸气,可将外部气体从进气孔101吸入气流通道中,气流通过进气孔101进入并启动气动开关,气流在气流通道中流动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
为定位电池91,电池91和外壳1的内壁面之间设有防护垫93。防护垫93可以由若干垫条设置在电池91的外周表面,或者为环状或半环状包覆在电池91外周表面,将电池91进行定位且不影响外壳1内气流通道的连通。
防护垫9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以是泡棉、硅胶等。
此外,根据需要,本发明的电子烟还包括端塞(未图示),配合在吸嘴4上,将其封闭,起到一定的防尘保护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端上的吸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雾化装置、阻油件以及吸嘴棉,所述阻油件和吸嘴棉依次位于所述雾化装置和吸嘴之间;
所述阻油件包括阻油本体、凸出在所述阻油本体朝向所述雾化装置的表面上的凸台、至少一个凸出在所述阻油本体朝向所述吸嘴棉的表面上的截流骨位;
所述凸台内设有延伸贯穿所述阻油本体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正对连通,并且所述通孔的内周尺寸小于所述雾化通道的内周尺寸;在所述阻油本体朝向所述吸嘴棉的表面上,所述截流骨位分布在所述通孔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油本体包括对应所述外壳内周设置的阻油板、沿着所述阻油板的周向凸出设置在所述阻油板朝向所述雾化装置的表面上的环壁;
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阻油板朝向所述雾化装置的表面上;所述环壁围绕在所述凸台的外围,在所述凸台的外围界定出一个环形腔,烟液和/或冷凝液被阻挡在所述环形腔中并回流到所述雾化装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油板朝向所述雾化装置的表面上,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环壁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座、导气管、储液棉以及发热组件;
所述雾化座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中心通孔,所述导气管插接在所述雾化座上;所述导气管的内部通道与所述中心通孔对接连通,形成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
所述储液棉包覆在所述导气管的外周并支撑在所述雾化座上;所述发热组件横穿在所述导气管中,所述发热组件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导气管的侧壁,与所述储液棉导液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上还设有至少贯穿其相对两表面的过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雾化壳;所述导气管和储液棉均收容在所述雾化壳内;所述雾化座和阻油件分别配合在所述雾化壳相对的两开口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还包括供电装置;
所述外壳包括相接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内,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二端内并与所述雾化装置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电池、与所述电池导电连接的控制组件;
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背向所述雾化装置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池连接的控制板、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开关;
所述外壳的第二端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电池与外壳内壁面之间的缝隙与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通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和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设有防护垫。
CN202222148739.XU 2022-08-16 2022-08-16 电子烟 Active CN218571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8739.XU CN218571395U (zh) 2022-08-16 2022-08-16 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8739.XU CN218571395U (zh) 2022-08-16 2022-08-16 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71395U true CN218571395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8739.XU Active CN218571395U (zh) 2022-08-16 2022-08-16 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71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5461B (zh) 加热装置、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18130023A1 (zh) 电子烟雾化器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WO2016145612A1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0782940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雾化器
WO2023174054A1 (zh)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芯组件、用于电子烟的烟弹和电子烟
CN216088899U (zh) 雾化芯组件、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1317182A (zh) 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组件
CN216961539U (zh) 用于电子烟的烟弹和电子烟
CN211211454U (zh) 电子烟
CN216088865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293059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8571395U (zh) 电子烟
CN212139318U (zh) 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组件
CN211960909U (zh) 一种电子烟烟弹及使用其的电子烟产品
CN21912536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568355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088866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壳体、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220213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A3185524A1 (en)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and vaporizer
CN220044931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2535328B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N215381439U (zh) 一种双口味双油仓雾化电子烟弹及电子烟
CN115517406A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79089A1 (zh) 具有弓形气路的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7

Address after: Room D, 17th Floor, Xiangming Building, 118 Xinhua Middle Road, Xiaolan,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Shengyufeng Tra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Room 701, Room 201, Room 502, No. 2 Building, Anna Group, Zhu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O-NET AUTO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5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207, Phase 2, Fen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aoyu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ish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D, 17th Floor, Xiangming Building, 118 Xinhua Middle Road, Xiaolan,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Shengyufeng Trad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