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8772U - 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8772U
CN218558772U CN202222869836.8U CN202222869836U CN218558772U CN 218558772 U CN218558772 U CN 218558772U CN 202222869836 U CN202222869836 U CN 202222869836U CN 218558772 U CN218558772 U CN 218558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ase
wire harness
voltage wir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98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洪平
张树森
常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Qif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Qif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Qif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Qif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98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8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8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8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包括固定至车身底部的基座、安装至基座底部的连接块以及安装至连接块底部用于固定高压线束的固定环,基座侧面开设有两个与硬管配合的贯穿孔,基座底部凸出有固定轴,连接块顶部开设有与固定轴配合的通孔,固定轴外侧套接有连接基座和连接块的扭簧。通过基座固定双硬管、固定环固定高压线束以实现双硬管与高压线束的隔离固定。通过在基座与固定环之间的固定轴上套接扭簧,防止高压线束晃动造成波纹管的磨损,实现了对高压线束的弹性固定,有助于对高压线束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
背景技术
管夹是汽车上固定管路、线束等的重要紧固件。在新能源汽车上,往往需要通过很多管路来保证系统的运行,如制动管路通过液压传递制动力到各个车轮上,需要制动管路从前舱横穿到后底板,同样也需要高压线束来连通动力总成与电控单元。前舱及车身底板下会有很多的管路,而这些管路及线束则需要管夹来固定。
在车身底部,硬管由于需要输送气体或液体一般成双存在。高压线束外套接有波纹管以对高压线束进行保护。高压线束与硬管交叉点处,采用管夹或扎带将高压线束和硬管固定在一起,并将它们固定至车身底部。汽车行驶时,高压线束外侧的波纹管与硬管发生相对移动,容易造成波纹管的磨损,严重时对高压线束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通过基座固定双硬管、固定环固定高压线束以实现双硬管与高压线束的隔离固定。通过在基座与固定环之间的固定轴上套接扭簧,防止高压线束晃动造成波纹管的磨损,实现对高压线束的弹性固定,有助于对高压线束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包括固定至车身底部的基座、安装至基座底部的连接块以及安装至连接块底部用于固定高压线束的固定环,固定环用于对高压线束进行固定。基座侧面开设有两个与硬管配合的贯穿孔以对硬管进行固定,基座底部凸出有固定轴,连接块顶部开设有与固定轴配合的通孔,固定轴外侧套接有连接基座和连接块的扭簧,实现对高压线束的弹性固定,缓解高压线束因晃动产生的磨损。
进一步地,固定环包括通过销轴铰接至连接块上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底部均凸出有锁板,两个锁板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锁孔。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相互拼接以对高压线束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内侧均设有弧形压板,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均通过若干弹簧连接弧形压板,减缓由于高压线束沿其周向方向晃动对高压线束的磨损速度,有助于对高压线束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高压线束外侧套接有波纹管,弧形压板内侧固定有与波纹管的波纹一致的橡胶垫,提高固定环固定高压线束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固定环还包括贯穿锁孔的锁止螺栓和锁止螺母,以实现固定环对高压线束的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环为扎带,固定环采用扎带的形式,以降低固定环的成本。
进一步地,固定轴底部固定有承重盘,承重盘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以实现承重盘对连接块的支撑。
进一步地,基座两侧向外凸出有基板,基板上开设有安装孔,以通过安装孔将基座固定至车身底部。
附图说明
图1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图2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5用以说明图4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的另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11、贯穿孔,12、固定轴,13、扭簧,14、承重盘,15、基板,16、安装孔,2、连接块,3、固定环,31、销轴,32、第一半环,33、第二半环,34、锁板,35、锁孔,36、弧形压板,37、弹簧,38、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对运动”等动态用语,不仅是位置上的变动,还包括转动、滚动等位置上没有发生相对变化,但状态却发生改变的运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位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包括固定至车身底部的基座1、安装至基座1底部的连接块2以及安装至连接块2底部用于固定高压线束的固定环3,固定环3用于对高压线束进行固定。基座1侧面开设有两个与硬管配合的贯穿孔11以对硬管进行固定,基座1底部凸出有固定轴12,连接块2顶部开设有与固定轴12配合的通孔,固定轴12外侧套接有连接基座1和连接块2的扭簧13,实现对高压线束的弹性固定,缓解高压线束因晃动产生的磨损。
在一实施例中,首先,将两根硬管穿入基座1的贯穿孔11内,并将基座1通过基座1两侧的基板15固定至车身底部。然后,将高压线束固定至固定环3内以完成对双硬管与高压线束的隔离固定。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高压线束晃动,尤其是固定环3两侧的高压线束相对固定环3沿相反的方向往复摆动。高压线束静止时,扭簧13对连接块2不具有扭力作用。当高压线束往复摆动时,扭簧13通过连接块2对固定环3具有使固定环3趋向初始状态的作用力,即扭簧13对摆动中的高压线束具有缓冲作用,以抑制高压线束的晃动,减小由于高压线束晃动而产生的磨损程度,实现对高压线束的保护。
优选的,固定环3包括通过销轴31铰接至连接块2上的第一半环32和第二半环33,第一半环32和第二半环33底部均凸出有锁板34,两个锁板34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锁孔35。第一半环32和第二半环33相互拼接以对高压线束进行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高压线束时,第一半环32绕销轴31相对第二半环33转动,将高压线束放置在第一半环32与第二半环33之间。然后,推动第一半环32绕销轴31相对第二半环33转动以使第一半环32和第二半环33均挤压固定高压线束。最后,使用锁止螺栓依次贯穿第一半环32的锁板34上的锁孔35和第二半环33的锁板34上的锁孔35,将锁止螺母拧紧至锁紧螺栓上,实现对高压线束的安装固定。
优选的,第一半环32和第二半环33内侧均设有弧形压板36,第一半环32和第二半环33均通过若干弹簧37连接弧形压板36,减缓由于高压线束沿其周向方向晃动对高压线束的磨损速度,有助于对高压线束进行保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半环32与第二半环33内侧均弹性连接有弧形压板36,固定环3固定高压线束时,弧形压板36与高压线束抵接。弹簧37具有缓冲高压线束沿其周向方向晃动的作用,进一步对高压线束进行保护。
优选的,高压线束外侧套接有波纹管,弧形压板36内侧固定有与波纹管的波纹一致的橡胶垫38,提高固定环3固定高压线束的牢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高压线束外侧常套接有波纹管以对高压线束进行保护。采用与波纹管的波纹一致的橡胶垫38,以加强固定环3固定高压线束的牢固性。
优选的,固定环3还包括贯穿锁孔35的锁止螺栓和锁止螺母,以实现固定环3对高压线束的固定。
优选的,固定环3为扎带,固定环3采用扎带的形式,以降低固定环3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当固定环3采用扎带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固定环3的成本。当通过扎带固定的高压线束晃动时,扭簧13仍然通过连接块2对高压线束具有缓冲作用,同样有助于对高压线束进行保护。
优选的,固定轴12底部固定有承重盘14,承重盘14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以实现承重盘14对连接块2的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轴12贯穿连接块2的通孔,固定轴12底部的承重盘14与连接块2抵接以对连接块2进行支撑。固定轴12与连接块2的通孔间隙配合,以使连接块2能够绕固定轴12的轴线转动。套接至固定轴12上的扭簧13分别与基座1的底壁和连接块2的顶壁固定连接。初始状态时,扭簧13和连接块2之间不具有扭力作用。当连接块2绕固定轴12的轴线正转或反转时,扭簧13对连接块2具有驱动连接块2转动至初始状态的扭力。
优选的,基座1两侧向外凸出有基板15,基板15上开设有安装孔16,以通过安装孔16将基座1固定至车身底部。
当采用上述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时,通过基座1固定双硬管、固定环3固定高压线束以实现双硬管与高压线束的隔离固定。通过在基座1与固定环3之间的固定轴12上套接扭簧13,防止高压线束晃动造成波纹管的磨损,实现对高压线束的弹性固定,有助于对高压线束进行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至车身底部的基座、安装至所述基座底部的连接块以及安装至所述连接块底部用于固定高压线束的固定环,所述基座侧面开设有两个与硬管配合的贯穿孔,所述基座底部凸出有固定轴,所述连接块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轴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轴外侧套接有连接所述基座和所述连接块的扭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包括通过销轴铰接至所述连接块上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底部均凸出有锁板,两个所述锁板上均开设有相互对应的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内侧均设有弧形压板,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均通过若干弹簧连接所述弧形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束外侧套接有波纹管,所述弧形压板内侧固定有与所述波纹管的波纹一致的橡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还包括贯穿所述锁孔的锁止螺栓和锁止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为扎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底部固定有承重盘,所述承重盘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两侧向外凸出有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CN202222869836.8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 Active CN218558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9836.8U CN218558772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9836.8U CN218558772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8772U true CN218558772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8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9836.8U Active CN218558772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8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0232B (zh) 搭载轮内马达的车辆
US9205716B2 (en) Energy regeneration device of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
US4109979A (en) Elastic coupling
JP3432597B2 (ja) 自動車のリヤシャシー構造
JP2001502633A (ja) 連接車軸付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01439359U (zh) 重卡驾驶室前悬全浮装置
CN218558772U (zh) 一种双硬管与高压线束隔离固定的结构
CN112659877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总成的安装系统
JP3860881B2 (ja) トーションバー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US20030164641A1 (en) Flexible hydraulic brake lines for golf cars having hydraulic brakes
US20120248725A1 (en) Suspension system with articulation compliant spring beam bushing
CN103183055B (zh) 用于安装副车架的防滑垫片、副车架安装方法及相应汽车
CN201736753U (zh) 复合球型衬套
CN210706849U (zh) 动力总成悬置和应用其的车辆
JP2005145122A (ja) 自動車の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
CN101758758A (zh) 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前桥悬挂装置
US2830826A (en) Elastic wheel suspensions for vehicles
CN111873814A (zh) 车轮链接万向节钢丝软轴驱动发电机
JPS592932A (ja) 車輛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05145132A (ja) 自動車の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
CN213441925U (zh) 电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CN219029043U (zh) 一种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5513127U (zh) 一种汽车悬架的下摆臂组件及汽车悬架
CN218750168U (zh) 一种弹性较好的自恢复型气室垫板
CN220947405U (zh) 摆臂衬套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