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38453U - 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及极片转运机械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及极片转运机械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38453U
CN218538453U CN202223049864.1U CN202223049864U CN218538453U CN 218538453 U CN218538453 U CN 218538453U CN 202223049864 U CN202223049864 U CN 202223049864U CN 218538453 U CN218538453 U CN 218538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pole piec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transfer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98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燕修
柴鑫
陈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98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38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38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38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及极片转运机械手,用于转运极片,包括:第一吸附组件,设有对应吸附极片的涂布区的第一吸附面;第二吸附组件,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吸附组件的一侧,第二吸附组件设有用于吸附极片的极耳区的第二吸附面,第二吸附面的形状与极耳区的形状相适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转运机构,通过将第二吸附组件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吸附组件上,并在第一吸附组件上设置第一吸附面,在第二吸附组件上设置第二吸附面,以分别对极片的涂布区和极耳区进行吸附。同时,并分别根据涂布区和极耳区的材质,分别控制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的吸附力度。从而避免了极片在转运过程中,因涂布区和极耳区的材质不同,而导致等同吸力下产生变形或褶皱。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及极片转运机械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及极片转运机械手。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芯生产过程中,均需要转运机构来转运极片,以使极片在各个工位之间进行转移。而在现有技术中,转运机构一般布置有多个吸盘,通过负压吸附等手段,对极片进行吸附,然后转运极片。
但是,由于极片的涂布区和极耳区的涂布层不同,导致极片的涂布区和极耳区抗变形能力不同。此外,由于极片的涂布区和极耳区的厚度不同,也导致了在同等吸附力下,极耳容易产生变形或褶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其要解决如何避免极片的涂布区和极耳区在转运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褶皱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片转运机构,用于转运极片,其包括:第一吸附组件,设有对应吸附所述极片的涂布区的第一吸附面;第二吸附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设有用于吸附所述极片的极耳区的第二吸附面,所述第二吸附面的形状与所述极耳区的形状相适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转运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升降设置于安装座上,以调整所述第二吸附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吸附面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吸附构件,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至少包括第二吸附构件,所述第一吸附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吸附通孔,所述第二吸附构件上设置有第二吸附通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通孔和所述第二吸附通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吸附构件上的所述第一吸附通孔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吸附构件上的所述第二吸附通孔的密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吸附通孔的直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构件的吸附面上均安装有缓冲垫。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为硅胶垫。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转运机构还包括负压吸引件,所述负压吸引件与所述第一负压构件的第一吸附通孔连通形成第一负压气路,以驱动所述第一吸附构件吸附极片的涂布区;所述负压吸引件还与所述第二负压构件的第二吸附通孔连通形成第二负压气路,以驱动所述第二吸附构件吸附极耳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至少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负压气路通断的第一电磁阀、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负压气路压力的第一调压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一调压阀连通安装在第一负压气路上;
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至少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负压气路通断的第二电磁阀、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负压气路压力的第二调压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二调压阀安装在第二负压气路上。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极片转运机械手,所述极片转运机械手包括机械臂、及前述的极片转运机构,所述极片运转机构可拆卸设于所述机械臂的自由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极片转运机构通过将第二吸附组件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吸附组件上,并在第一吸附组件上设置第一吸附面,在第二吸附组件上设置第二吸附面,以分别对极片的涂布区和极耳区进行吸附。同时,并分别根据涂布区和极耳区的材质,分别控制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的吸附力度。从而避免了极片在转运过程中,因涂布区和极耳区的材质不同,而导致等同吸力下产生变形或褶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极片转运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极片转运机构的分解图。
图3是图1的极片转运机构的驱动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第一吸附组件;11-第一吸附面;12-第一吸附构件;13-第一吸附通孔;14-第一电磁阀;15-第一调压阀;20-第二吸附组件;21-第二吸附面;22-第二吸附构件;23-第二吸附通孔;24-第二电磁阀;25-第二调压阀;30-安装座;40-负压吸引件;41-第一负压气路;42-第二负压气路。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其方案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的极片转运机构包括第一吸附组件10、第二吸附组件20、安装座30以及负压吸引件40,第一吸附组件10设置有第一吸附面11,第二吸附组件20设置有第二吸附面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组件10和第二吸附组件20均单独地安装在安装座30上,并将第一吸附面11和第二吸附面21拼接成吸附面,使第一吸附组件10和第二吸附组件20在负压吸引件40的驱动下,能够以对极片进行吸附。其中,第一吸附面11用于对极片的涂布区进行吸附,第二吸附面21用于对极片的极耳区进行吸附。并且,第一吸附面11和第一吸附构件12的形状分别与极片的涂布区和极耳区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吸附组件20能够升降地安装在安装座30上,以调整第二吸附面21与第一吸附面11之间的垂直距离,使第一吸附面11与第一吸附构件12形成台阶面,进而使第一吸附组件10和第二吸附组件20同时贴合对不同厚度的涂布区与极耳区的吸附,从而避免第一吸附面11和第二吸附面21在同一平面时,对不同厚度的涂布区与极耳区进行吸附时,产生对极片吸附褶皱或吸附变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吸附组件20的升降仅是相对于安装座30的相对距离而言。
当然,由于第一吸附组件10和第二吸附组件20分别安装在安装座30上,即,极片转运机构可以根据极片的形状,组合不同的第一吸附组件10和第二吸附组件20,从而使极片转运机构满足对不同极片的转运,并减少更换成本。
参阅图2,第一吸附组件10设置有第一吸附构件第一吸附构件12,第二吸附组件20设置有第二吸附构件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构件12和第二吸附构件22均为矩形的盒子,且第一吸附面11和第二吸附面21分别设置在第一吸附构件12和第二吸附构件22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构件12和第二吸附构件22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诸如柱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组件10的第一吸附面11上设置有第一吸附通孔13,第二吸附组件20的第二吸附面21上也设置有第二吸附通孔23,第一吸附通孔13和第二吸附通孔23均通过产生空气负压对极片的涂布区或极耳区进行吸附,从而抓取极片。
同时,第一吸附构件12上的第一吸附通孔13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吸附构件22上的第二吸附通孔23的数量也为多个,从而使第一吸附构件12和第二吸附构件22均能够平均的对极片的涂布区和极耳区施加吸附力,从而避免吸附力过于集中时,造成极片褶皱或变形,甚至损坏极片。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构件12上的第一吸附通孔13的密度小于第二吸附构件22上的第二吸附通孔23的密度。极片的涂布区和极耳区由于材料的差异,涂布区和极耳区的质量密度不同,故而在第一吸附构件12上设置第一吸附通孔13的密度小于第二吸附构件22上的第二吸附通孔23的密度,是为了更好地吸附极片。
同时,在第一吸附面11上,第一吸附通孔13主要沿第一吸附面11边界进行设置,并在第一吸附面11的中间设置多个第一吸附通孔13,从而保证第一吸附构件12对极片的涂布区进行吸附时,涂布区的边缘能够被第一吸附通孔13进行吸附,从而防止涂布区翘曲,进而影响极片的转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吸附通孔23呈矩阵形式均匀分布在第二吸附面21上,从而保证第二吸附构件22能够对极片的极耳区进行吸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附通孔13和第二吸附通孔23均为圆柱形通孔,且第一吸附通孔13的直径大于第二吸附通孔23的直径。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附通孔13和第二吸附通孔23也可以设置成方孔或不规则孔,此时,应理解的是,第一吸附通孔13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吸附通孔23的截面面积,从而保证第一吸附构件12和第二吸附构件22分别对于涂布区和极耳区的吸附力满足抓取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构件12和第二吸附构件22还安装缓冲垫(图中未示出),缓冲垫用于防止极片被第一吸附构件12或第二吸附构件22刮花。
其中,缓冲垫设置为硅胶垫。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垫也可以设置成由其他材料制成的垫片,如橡胶垫等。
参阅图3,负压吸引件40分别连通第一吸附组件10和第二吸附组件20,并分别构成第一负压气路41和第二负压气路42。即,负压吸引件40通过连通管道连接第一吸附构件12形成第一负压气路41,以驱动第一吸附构件12对极片的涂布区进行吸附;负压吸引件40通过连通管道连通第二吸附构件22形成第二负压气路42,以驱动第二吸附构件22对极片的极耳区进行吸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组件10还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4和第一调压阀15,第一电磁阀14和第一调压阀15分别用于控制第一负压气路41的通\断和气路的气压。其中,第一吸附组件10通过第一电磁阀14控制第一负压气路41内气体的流动,从而控制第一吸附构件12对极片的涂布区进行吸附或放开,而第一调压阀15则是用于控制第一负压气路41内的负压压力,从而控制第一吸附构件12对涂布区的吸附力。
同时,第二吸附组件20还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4和第二调压阀25,第二电磁阀24和第二调压阀25分别用于控制第二负压气路42的通\断和气路的气压。其中,第二吸附组件20通过第二电磁阀24控制第二负压气路42内气体的流动,从而控制第二吸附构件22对极片的极耳区进行吸附或放开,而第二调压阀25则是用于控制第二负压气路42内的负压压力,从而控制第二吸附构件22对极片极耳区的吸附力。
参阅图1,极片转运机构通过负压吸引件40驱动第一吸附构件12和第二吸附构件22对极片进行吸附。
其中,负压吸引件40包括负压气泵,以产生负压,从而通过产生负压使第一吸附构件12和第二吸附构件22对极片的涂布区和极耳区进行吸附,从而抓取起来,从而达到转运极片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负压吸引件40可以设置成电磁导线或电磁线圈等,通过电磁对极片进行吸附。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负压吸引件40也可以设置两个负压气泵,两个负压气泵分别连通第一负压气路41和第二负压气路42,从而对第一吸附构件12和第二吸附构件22进行驱动,使第一吸附构件12和第二吸附构件22对极片进行吸附。
此外,在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极片转运机械手的技术方案,极片转运机械手包括机械臂、及权前述的极片转运机构,所述极片运转机构可拆卸设于所述机械臂的自由端。
其中,机械手臂可以工业机械手臂,从而驱动极片转运机构在空间内进行运动,进而抓取极片并进行转移。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极片转运机构,用于转运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转运机构包括:
第一吸附组件,设有对应吸附所述极片的涂布区的第一吸附面;
第二吸附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设有用于吸附所述极片的极耳区的第二吸附面,所述第二吸附面的形状与所述极耳区的形状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转运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升降设置于安装座上,以调整所述第二吸附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吸附面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吸附构件,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至少包括第二吸附构件,所述第一吸附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吸附通孔,所述第二吸附构件上设置有第二吸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通孔和所述第二吸附通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吸附构件上的所述第一吸附通孔的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吸附构件上的所述第二吸附通孔的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吸附通孔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构件的吸附面上均安装有缓冲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为硅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转运机构还包括负压吸引件,所述负压吸引件与所述第一吸附构件的第一吸附通孔连通形成第一负压气路,以驱动所述第一吸附构件吸附极片的涂布区;所述负压吸引件还与所述第二吸附构件的第二吸附通孔连通形成第二负压气路,以驱动所述第二吸附构件吸附极耳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至少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负压气路通断的第一电磁阀、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负压气路压力的第一调压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一调压阀连通安装在第一负压气路上;
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至少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负压气路通断的第二电磁阀、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负压气路压力的第二调压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二调压阀安装在第二负压气路上。
10.一种极片转运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转运机械手包括机械臂、及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极片转运机构,所述极片运转机构可拆卸设于所述机械臂的自由端。
CN202223049864.1U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及极片转运机械手 Active CN218538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9864.1U CN218538453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及极片转运机械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9864.1U CN218538453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及极片转运机械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38453U true CN218538453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9864.1U Active CN218538453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及极片转运机械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384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70149A (zh) * 2023-05-08 2023-07-21 上海君屹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极耳、极片分区压力吸附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70149A (zh) * 2023-05-08 2023-07-21 上海君屹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极耳、极片分区压力吸附机构
CN116470149B (zh) * 2023-05-08 2023-12-08 上海君屹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极耳、极片分区压力吸附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38453U (zh) 一种极片转运机构及极片转运机械手
JP5110632B2 (ja) 積層構造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KR20130026997A (ko) 박리 장치, 및 전자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JP2013055307A (ja) 剥離装置、及び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20150314456A1 (en) Film suction mechanism
JP6558646B2 (ja) 基板の吸着装置及び基板の貼合装置及び貼合方法並びに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5877761B2 (ja) 保持装置、搬送システム及び保持方法
JP2016197623A (ja) 吸着保持用治具とこの治具を備えた吸着保持装置、吸着保持方法、基板の処理方法、及び基板の成膜方法
CN213043908U (zh) 一种不用调节吸盘位置的吸板装置
CN101434069A (zh) 传送手臂
CN108421865A (zh) 滚压包边系统使用的自适应吸附系统
CN105044937B (zh) 层叠体的剥离装置和剥离方法及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CN207097963U (zh) 一种吸膜及热熔机构以及绝缘膜上料、热熔和转移机构
CN204607138U (zh) 吸料机构
CN215557299U (zh) 一种自动码垛机用固定夹具
EP3943303A1 (en) Attaching apparatus with internal circulation mechanism
CN208116488U (zh) 滚压包边系统使用的自适应吸附系统
CN211769118U (zh) 一种Mylar膜的上料装置
CN209914217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吸附装置
JPH1142583A (ja) 多孔板吸着装置
JP2004203532A (ja) 吸着支持装置
CN216576440U (zh) 一种磁钢组装用吸头
CN219937018U (zh) 一种电池片移载装置
TW201637874A (zh) 積層體之剝離裝置及剝離方法與電子裝置之製造方法
JP2021034306A (ja) 燃料電池用板状部材の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