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25070U -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25070U CN218525070U CN202122861185.3U CN202122861185U CN218525070U CN 218525070 U CN218525070 U CN 218525070U CN 202122861185 U CN202122861185 U CN 202122861185U CN 218525070 U CN218525070 U CN 2185250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copper
- heat dissipation
- section
- powder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导热铜粉层、散热铜粉层以及基准毛细力厚度,导热铜粉层靠近热源布置且用于增强热量吸收,散热铜粉层与散热源呈对应布置,散热源用于朝向散热铜粉层输送散热气流,导热铜粉层和散热铜粉层分别设于铜管件的内壁;导热铜粉层的毛细力厚度大于基准毛细力厚度,散热铜粉层的厚度小于基准毛细力厚度。在导热铜粉层的作用下,增强导热段导热系数,加速对热源的热量吸收,在散热铜粉层的作用下,便于热量的散发,提高散热效果和效率;针对热源时,整体的厚度增大,增强热量吸收,针对散热源时,降低整体的厚度,便于热量散发,极大增强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铜管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
背景技术
电脑主机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将这些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轻则导致死机,重则导致主机的零件烧毁;因此,需要设置散热器,实现对主机内部元件进行散热。
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铜管、多个散热鳍片和铜底板,各个散热铜管分别贯穿各个散热鳍片延伸安设铜底板,铜管铜底板吸收热量,通过各个散热铜管和各个散热鳍片的配合实现散热。
现有技术中,由于散热铜管整体的厚度呈一致布置,无法针对不同的位置,实现不同的热传导效果,吸收热量缺乏加强吸收热量,散发热量缺乏对散发热量的加强,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铜管结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导热铜粉层、散热铜粉层以及基准毛细力厚度,所述导热铜粉层靠近热源布置且用于增强热量吸收,所述散热铜粉层与散热源呈对应布置,所述散热源用于朝向所述散热铜粉层输送散热气流,所述导热铜粉层和所述散热铜粉层分别设于铜管件的内壁;所述导热铜粉层的毛细力厚度大于所述基准毛细力厚度,所述散热铜粉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基准毛细力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铜管件包括导热段和散热段,所述导热段和所述散热段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导热段靠近热源布置且用于吸收热量,所述散热段与散热源呈对应布置;所述导热铜粉层设于所述导热段的内壁,所述散热铜粉层设于所述散热段的内壁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铜底板,所述铜底板用于抵触热源布置,所述导热段贯穿所述铜底板布置,且所述铜底板与所述导热段呈热传导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铜底板具有铜底面,所述铜底面呈平铺抵触热源布置,所述铜底面具有铜底口,所述导热段具有导热面,所述导热面封盖所述铜底口,所述导热面与所述铜底面呈同步抵触热源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段呈长条状布置,所述导热段沿所述铜底板的长度方向呈延伸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铜管件包括铜网件,所述导热段套设所述铜网件布置,所述铜网件与所述导热铜粉层呈对应且抵触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散热鳍片组,所述散热段贯穿所述散热鳍片组布置,所述散热源与所述散热鳍片组呈对应布置,所述散热源用于朝向所述散热段和所述散热鳍片组同步输送散热气流。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源为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分别与所述散热段和所述散热鳍片组呈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多个所述铜管件,各个所述铜管件分别贯穿所述散热鳍片组布置,相邻所述铜管件呈间隔对应布置;各个所述导热段分别贯穿所述铜底板布置,相邻所述导热段呈错位对应布置,且相邻所述导热段贯穿所述铜底板的贯穿方向呈相反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所述第一鳍片组与所述第二鳍片组呈对应间隔布置;相邻所述散热段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鳍片组和所述第二鳍片组布置,所述散热源分别与所述第一鳍片组和所述第二鳍片组呈对应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散热过程中,导热段吸收热源的热量,在导热铜粉层的作用下,增强导热段导热系数,加速对热源的热量吸收;然后,热量传导至散热段,此时,散热源朝向散热段输送散热气流,在散热铜粉层的作用下,便于散热气流携带散热段的热量,便于热量的散发,提高散热效果和效率;在导热铜粉层和散热铜粉层的配合作用下,针对热源时,铜管件的厚度增大,增强热量吸收,针对散热源时,降低铜管件的厚度,便于热量散发,这样,不同位置的导热系数不同,加速热量吸收和散发,极大增强铜管件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的导热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的导热段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的铜管件、铜底板和散热鳍片组的配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导热铜粉层111、散热铜粉层121以及基准毛细力厚度,导热铜粉层111靠近热源布置且用于增强热量吸收,散热铜粉层121与散热源12呈对应布置,散热源12用于朝向散热铜粉层121输送散热气流,导热铜粉层111和散热铜粉层121分别设于铜管件1的内壁;导热铜粉层111的毛细力厚度大于基准毛细力厚度,散热铜粉层121的厚度小于基准毛细力厚度。
上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散热过程中,导热段11吸收热源的热量,在导热铜粉层111的作用下,增强导热段11导热系数,加速对热源的热量吸收;然后,热量传导至散热段12,此时,散热源朝向散热段12输送散热气流,在散热铜粉层121的作用下,便于散热气流携带散热段12的热量,便于热量的散发,提高散热效果和效率;在导热铜粉层111和散热铜粉层121的配合作用下,针对热源时,铜管件1的厚度增大,增强热量吸收,针对散热源时,降低铜管件1的厚度,便于热量散发,这样,不同位置的导热系数不同,加速热量吸收和散发,极大增强铜管件1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铜管件1,铜管件1包括导热段11和散热段12,导热段11和散热段12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导热段11靠近热源布置且用于吸收热量,散热段12与散热源呈对应布置,且散热源用于朝向散热段12输送散热气流;铜管件1具有基准铜厚13,导热段11具有导热铜粉层111,散热段12具有散热铜粉层121,导热铜粉层111的厚度小于基准铜厚13的厚度,散热铜粉层121的厚度大于基准铜厚13的厚度。
铜管件1包括外铜管14,外铜管14具有管腔,导热铜粉层111、基准铜厚13和散热铜粉层121分别处于管腔;在外铜管14的作用下,便于导热铜粉层111、基准铜厚13和散热铜粉层121的设置,也便于导热。
外铜管14呈铜制布置,便于导热。
外铜管14包括导热段11和散热段12,实现铜管的导热和散热。
导热段11和散热段12呈连接且连通布置,避免导热段11和散热段12之间产生热阻,避免影响热量传导,极大提高散热效果。
导热段11和散热段12呈一体成型布置,便于生产制造,且避免采用焊接出现热阻,避免影响热量传导,极大提高散热效果。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铜底板2,铜底板2用于抵触热源布置,导热段11贯穿铜底板2布置,且铜底板2与导热段11呈热传导布置;热量被铜底板2吸收,再将热量传导至导热段11,再通过散热段12朝外疏散热量,从而使热源的热量不会堆积,实现对设备的散热。
铜底板2具有铜底面,铜底面呈平铺抵触热源布置,在铜底面的作用下,增大铜底板2的吸收热量面积,降低热源的热量堆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铜底面具有铜底口,导热段11具有导热面,导热面封盖铜底口,导热面与铜底面呈同步抵触热源布置;这样,热量同步传导至铜底板2和导热段11,便于热量的传导,提高散热效果。
导热段11呈长条状布置,导热段11沿铜底板2的长度方向呈延伸布置,增大导热段11与铜底板2的接触面积,便于铜底板2所吸收的热量传导至导热段11,便于热量的传导,提高散热效果。
铜管件1包括铜网件,导热段11套设铜网件布置,铜网件与导热铜粉层111呈对应且抵触布置;在铜网件的作用下,增强导热段11的导热系数,便于热量的吸收和传导,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和速率,便于热量传导至散热段12,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铜网件呈柱状布置,铜网件具有多个网口,多个网口分别与导热铜粉层111呈对应布置;便于铜网件与导热铜粉层111之间的配合,提高散热效果。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散热鳍片组3,散热段12贯穿散热鳍片组3布置,散热源与散热鳍片组3呈对应布置,散热源用于朝向散热段12和散热鳍片组3同步输送散热气流;散热段12将热量均匀地分布到散热鳍片组3上,再通过散热源通过输送散热气流至散热鳍片组3和散热段12,通过散热气流携带热量,进一步便于热量的散发,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散热源为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分别与散热段12和散热鳍片组3呈对应布置;通过散热风扇输出散热气流,便于携带散热鳍片组3和散热段12上的热量,从而便于热量的散发,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多个铜管件1,各个铜管件1分别贯穿散热鳍片组3布置,相邻铜管件1呈间隔对应布置;在各个铜管件1的作用下,增大热量的传导范围,且多个铜管件1同步散热,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各个导热段11分别贯穿铜底板2布置,相邻导热段11呈错位对应布置,且相邻导热段11贯穿铜底板2的贯穿方向呈相反布置;增大热量的传导范围,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相邻导热段11呈错位对应布置,有效利用铜底板2的空间,便于各个导热段11的布局,且便于各个导热段11的配合,增大热量的传导范围,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相邻导热段11呈抵触布置,便于热量的传导,且增大热量的传导范围,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散热鳍片组3包括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第一鳍片组与第二鳍片组呈对应间隔布置;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的配合作用下,提高散热鳍片组3的散热效果同时,便于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范围,便于热量朝外输送,提高散热效果。
第一鳍片组包括多个第一散热鳍片,各个第一散热鳍片沿纵向呈间隔对应布置,散热段12沿纵向方向依序贯穿各个第一散热鳍片布置;第二鳍片组包括多个第二散热鳍片,各个第二散热鳍片沿纵向呈间隔对应布置,散热段12沿纵向方向依序贯穿各个第二散热鳍片布置;这样,增大各个第一散热鳍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增大各个第二散热鳍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相邻散热段12分别贯穿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布置,散热源分别与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呈对应布置;在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和散热段12的作用下,增大散热气流的通过范围,便于散热气流携带走热量,进而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铜粉层、散热铜粉层以及基准毛细力厚度,所述导热铜粉层靠近热源布置且用于增强热量吸收,所述散热铜粉层与散热源呈对应布置,所述散热源用于朝向所述散热铜粉层输送散热气流,所述导热铜粉层和所述散热铜粉层分别设于铜管件的内壁;所述导热铜粉层的毛细力厚度大于所述基准毛细力厚度,所述散热铜粉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基准毛细力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件包括导热段和散热段,所述导热段和所述散热段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导热段靠近热源布置且用于吸收热量,所述散热段与散热源呈对应布置;所述导热铜粉层设于所述导热段的内壁,所述散热铜粉层设于所述散热段的内壁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铜底板,所述铜底板用于抵触热源布置,所述导热段贯穿所述铜底板布置,且所述铜底板与所述导热段呈热传导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底板具有铜底面,所述铜底面呈平铺抵触热源布置,所述铜底面具有铜底口,所述导热段具有导热面,所述导热面封盖所述铜底口,所述导热面与所述铜底面呈同步抵触热源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段呈长条状布置,所述导热段沿所述铜底板的长度方向呈延伸布置。
6.如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件包括铜网件,所述导热段套设所述铜网件布置,所述铜网件与所述导热铜粉层呈对应且抵触布置。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散热鳍片组,所述散热段贯穿所述散热鳍片组布置,所述散热源与所述散热鳍片组呈对应布置,所述散热源用于朝向所述散热段和所述散热鳍片组同步输送散热气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源为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分别与所述散热段和所述散热鳍片组呈对应布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包括多个所述铜管件,各个所述铜管件分别贯穿所述散热鳍片组布置,相邻所述铜管件呈间隔对应布置;各个所述导热段分别贯穿所述铜底板布置,相邻所述导热段呈错位对应布置,且相邻所述导热段贯穿所述铜底板的贯穿方向呈相反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所述第一鳍片组与所述第二鳍片组呈对应间隔布置;相邻所述散热段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鳍片组和所述第二鳍片组布置,所述散热源分别与所述第一鳍片组和所述第二鳍片组呈对应布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61185.3U CN218525070U (zh) | 2021-11-21 | 2021-11-21 |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861185.3U CN218525070U (zh) | 2021-11-21 | 2021-11-21 |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25070U true CN218525070U (zh) | 2023-02-24 |
Family
ID=85236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861185.3U Active CN218525070U (zh) | 2021-11-21 | 2021-11-21 |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25070U (zh) |
-
2021
- 2021-11-21 CN CN202122861185.3U patent/CN2185250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78829B1 (en) | Radiator assembly | |
CN215773996U (zh) | 散热装置 | |
JP2009192728A (ja) | 表示装置 | |
TW201937126A (zh) | 散熱裝置 | |
CN218525070U (zh) | 铜厚差异式铜管结构 | |
CN205584691U (zh) | 散热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水冷式散热装置 | |
CN105526816B (zh) | 热管、热管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热管的散热装置 | |
CN210349818U (zh) | 一种低流阻鳍片散热器 | |
CN115574304A (zh) | 阵列式光引擎模组高效散热结构 | |
CN211019806U (zh) |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 |
CN210900093U (zh) | 鳍片散热器 | |
JP2005303063A (ja) | ヒートシンク | |
CN210298345U (zh) | 散热器 | |
CN218380614U (zh) | 一种组合式内传导散热器 | |
KR102349877B1 (ko) | 냉각핀 결합 방식의 방열장치 | |
TWI576038B (zh) | 散熱裝置 | |
CN217636927U (zh) | 热管密排式散热器 | |
CN210959220U (zh) | 一种散热装置 | |
CN203615798U (zh) | 一种热管散热器 | |
CN216144221U (zh) | 一种热管散热组件 | |
CN108495537A (zh) | 散热装置 | |
CN216308712U (zh) | 一种热管板式散热器 | |
CN203523229U (zh) | 密闭空间热管散热结构 | |
CN218547442U (zh) | 一体式散热器 | |
CN216951583U (zh) | 一种冷却油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