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6927U - 热管密排式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热管密排式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6927U
CN217636927U CN202221545108.5U CN202221545108U CN217636927U CN 217636927 U CN217636927 U CN 217636927U CN 202221545108 U CN202221545108 U CN 202221545108U CN 217636927 U CN217636927 U CN 217636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heat dissipation
unit
transf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451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琼榕
陈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ecial Energy Xiamen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451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6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6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6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包括底座、热管单元和散热单元,热管单元设置为多个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热管单元的底部侧壁相接;其中,热管单元包括两个以上的热管件,热管件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传热段和吸热段,热管单元的各传热段排列于一平面上,热管单元的各吸热段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相接,且均设置于底座上;散热单元设置为多个,多个散热单元依次排列并均位于传热段上;散热单元内具有散热风道,或者相邻散热单元之间形成有散热风道,散热风道两端贯通。如上述结构,热管件可沿着第一方向在底座上紧密排列,能够提高热传导的效率;且散热风道两端贯通,以使气流能够较为顺畅地穿过散热风道以带走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热管密排式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热管散热器。
背景技术
灯具、芯片等器件在工作时会在局部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配置散热器来进行热量的散发,以降低这些器件的温升。散热器一般配置有热管和翅片,通过热管来吸收和传导热量,通过翅片将热量予以散发。但是,一些散热器上的热管数量较少,使得散热器的传热效率较低,而一些散热器采用了多热管的结构,但是其存在内部空气流动不畅,导致散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热管密排式散热器,能够提高传热和散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包括底座、热管单元和散热单元,所述热管单元设置为多个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热管单元的底部侧壁相接;其中,所述热管单元包括两个以上的热管件,所述热管件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传热段和吸热段,所述热管单元的各传热段排列于一平面上,所述热管单元的各吸热段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相接,且均设置于底座上;所述散热单元设置为多个,多个散热单元依次排列并均位于传热段上;所述散热单元内具有散热风道,或者相邻散热单元之间形成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两端贯通。
根据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所述底座包括底框和均温热管,所述底框具有上下贯通的吸热槽,所述吸热槽内设置有均温热管,所述均温热管与吸热段呈一夹角布置并相接。
根据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每一所述热管单元对应设置有一所述散热单元,多个所述热管单元和多个散热单元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布置,所述散热单元的侧壁与吸热段的侧壁相接。
根据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所述散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顶部具有第一阻挡片,相邻两散热单元中,其中一散热单元的第一散热板与另一散热单元的第一阻挡片相接,所述第一阻挡片的宽度大于传热段的厚度,以在相邻第一散热板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风道。
根据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板上具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位于传热段的侧方。
根据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所述热管单元包括三条热管件,其中,第一条热管件的传热段呈条形,第二条热管件的传热段呈倒U型,并使第一条热管件的传热段位于第二条热管件的传热段的内侧,第三条热管件的传热段位于第二条热管件的传热段的外侧,且第三条热管件的传热段的顶部延伸弯曲至第二条热管件的传热段的外侧上方。
根据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沿上下依次排列的散热条,所述散热条围合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通孔;
或者,相邻所述散热条之间围设形成通孔;
或者,相邻所述散热条之间围设形成有两端贯通的散热槽;
或者,所述散热条的侧壁开设有两端贯通的散热槽。
根据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所述散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相邻第二散热板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散热风道,各所述传热段均穿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
根据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板上具有供传热段穿设的安装孔以及设置于安装孔处的围边部;所述第二散热板上还具有第二阻挡片,相邻两散热单元中,其中一散热单元的第二散热板的端面与另一散热单元的第二阻挡片的端面相接。
根据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所述热管单元包括两热管件,所述热管件的吸热段的两侧均具有传热段,各所述热管件的传热段呈交替布置。
有益效果:如上述结构,每一个热管单元底部的吸热段均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热管单元的各吸热段依次相接,相邻热管单元的底部也依次相接,使得热管件可沿着第一方向在底座上紧密排列,能够提高热传导的效率;且散热风道两端贯通,以使气流能够较为顺畅地穿过散热风道以带走散热单元上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底座、热管单元和散热单元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底座、热管单元和散热单元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底座、热管单元和散热单元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9,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包括底座10、热管单元20和散热单元30,热管单元20设置为多个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热管单元20的底部侧壁相接。具体的,热管单元20包括两个以上的热管件21,热管件21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传热段211和吸热段212,即相邻两热管单元20中,位于其底部的吸热段212相连接或相接触。热管单元20的各传热段211排列于一平面上,热管单元20的各吸热段212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依次相接,且热管单元20的各吸热段212均设置于底座10上。散热单元30设置为多个,多个散热单元30依次排列并均位于传热段211上。散热单元30内具有散热风道34,或者相邻散热单元30之间形成有散热风道34,散热风道34两端贯通。
在安装使用时,将底座10与热源相接触,通过底座10吸收热量,吸热段212吸收底座10上的热量并通过传热段211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单元30,通过散热单元30将热量予以散发。如上述结构,每一个热管单元20底部的吸热段212均沿着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热管单元20的各吸热段212依次相接,相邻热管单元20的底部也依次相接,使得热管件21可沿着第一方向在底座10上紧密排列,能够提高热传导的效率;且散热风道34两端贯通,以使气流能够较为顺畅地穿过散热风道34以带走散热单元30上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其中,底座10包括底框11和均温热管12,底框11具有上下贯通的吸热槽,吸热槽内设置有均温热管12,均温热管12与吸热段212呈一夹角布置并相接,即均温热管12和吸热段212呈垂直或交叉布置。通过设置均温热管12可快速吸收热源上的热量,并使热量快速传导至与之相接的吸热段212,提高传热效率,且均温热管12可使热量在底座10上快速、均温地分布,以使各吸热段212可较为均匀地吸收热量,优化散热效果。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热管单元20对应设置有一个散热单元30,多个热管单元20和多个散热单元30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布置,散热单元30的侧壁与吸热段212的侧壁相接。
其中,散热单元30包括第一散热板31,第一散热板31的顶部具有第一阻挡片311。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散热单元30中,其中一个散热单元30的第一散热板31与另一个散热单元30的第一阻挡片311相接,第一阻挡片311的宽度大于传热段211的厚度,以在相邻第一散热板31之间形成该散热风道34。即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道34形成于相邻散热单元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板31上具有限位片312,限位片312位于传热段211的侧方。
在组装时,将传热段211与第一散热板31靠近,通过限位片312对传热段211进行限位以使传热段211与第一散热板31对准,然后将传热段211与第一散热板31通过焊接、铆接、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然后进行将多个散热单元30进行排列等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热管单元20包括三条热管件21,其中,第一条热管件21的传热段211呈条形,第二条热管件21的传热段211呈倒U型,并使第一条热管件21的传热段211位于第二条热管件21的传热段211的内侧,第三条热管件21的传热段211位于第二条热管件21的传热段211的外侧,且第三条热管件21的传热段211的顶部延伸弯曲至第二条热管件21的传热段211的外侧上方。通过该结构可将三条热管件21进行排列,且热管单元20的各传热段211之间彼此隔开并合理排布,以便于将热量快速传导并均布于散热单元30上。
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同样的,每一个热管单元20对应设置有一个散热单元30,多个热管单元20和多个散热单元30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布置,散热单元30的侧壁与吸热段212的侧壁相接。
其中,散热单元30包括沿上下依次排列的散热条32,相邻散热条32之间围设形成通孔321,通孔321沿散热条32的长度方向布置,该通孔321即为前述的散热风道。具体的,散热条32的截面设置为大致呈倒放或正放的“凹”字形,以使相邻两个散热条32围成通孔321。即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道形成于散热单元3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散热条32的内部开设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通孔321,即每一个散热条32通过其自身的内壁围合形成该通孔321。即散热风道形成于散热单元3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散热条32之间围设形成有散热槽,散热槽沿着散热条32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两端贯通,该散热槽即为前述的散热风道。具体的,散热条32的截面设置为大致呈L型,以使相邻两个散热条32围成散热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条32的侧壁开设有散热槽,以使散热条32的截面设置为大致呈横放的“凹”字形。散热槽沿着散热条32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两端贯通,该散热槽即为前述的散热风道。
在组装时,将散热条32依次排列并彼此连接以形成散热单元30,然后将散热单元30与吸热段212通过焊接、铆接、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接着进行将散热单元30进行排列等操作。
参照图6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散热单元30包括第二散热板33,相邻第二散热板33之间具有间距,以使得相邻第二散热板33之间形成该散热风道34,各传热段211均穿设于第二散热板33。即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道34形成于相邻散热单元30之间。
具体的,第二散热板33上具有供传热段211穿设的安装孔以及设置于安装孔处的围边部332,通过设置围边部332可增加传热段211与散热单元30的接触传热面积。第二散热板33上还具有第二阻挡片333,任意相邻两个散热单元30中,其中一个散热单元30的第二散热板33的端面与另一个散热单元30的第二阻挡片333的端面相接,通过第二阻挡片333可以将相邻的第二散热板33之间进行隔开。
在上述第二个和第三个实施例中,热管单元20包括两条热管件21,热管件21的吸热段212的两侧均具有传热段211,各热管件21的传热段211呈交替布置。通过该结构可将两条热管件21进行排列,且热管单元20的各传热段211之间彼此隔开并合理排布,以便于将热量快速传导并均布于散热单元30上。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热管单元和散热单元,所述热管单元设置为多个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热管单元的底部侧壁相接;其中,
所述热管单元包括两个以上的热管件,所述热管件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传热段和吸热段,所述热管单元的各传热段排列于一平面上,所述热管单元的各吸热段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并相接,且均设置于底座上;
所述散热单元设置为多个,多个散热单元依次排列并均位于传热段上;
所述散热单元内具有散热风道,或者相邻散热单元之间形成有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两端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框和均温热管,所述底框具有上下贯通的吸热槽,所述吸热槽内设置有均温热管,所述均温热管与吸热段呈一夹角布置并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热管单元对应设置有一所述散热单元,多个所述热管单元和多个散热单元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布置,所述散热单元的侧壁与吸热段的侧壁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顶部具有第一阻挡片,相邻两散热单元中,其中一散热单元的第一散热板与另一散热单元的第一阻挡片相接,所述第一阻挡片的宽度大于传热段的厚度,以在相邻第一散热板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具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位于传热段的侧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单元包括三条热管件,其中,第一条热管件的传热段呈条形,第二条热管件的传热段呈倒U型,并使第一条热管件的传热段位于第二条热管件的传热段的内侧,第三条热管件的传热段位于第二条热管件的传热段的外侧,且第三条热管件的传热段的顶部延伸弯曲至第二条热管件的传热段的外侧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沿上下依次排列的散热条,所述散热条围合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通孔;
或者,相邻所述散热条之间围设形成通孔;
或者,相邻所述散热条之间围设形成有两端贯通的散热槽;
或者,所述散热条的侧壁开设有两端贯通的散热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相邻第二散热板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所述散热风道,各所述传热段均穿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具有供传热段穿设的安装孔以及设置于安装孔处的围边部;所述第二散热板上还具有第二阻挡片,相邻两散热单元中,其中一散热单元的第二散热板的端面与另一散热单元的第二阻挡片的端面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8所述的热管密排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单元包括两热管件,所述热管件的吸热段的两侧均具有传热段,各所述热管件的传热段呈交替布置。
CN202221545108.5U 2022-06-20 2022-06-20 热管密排式散热器 Active CN217636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5108.5U CN217636927U (zh) 2022-06-20 2022-06-20 热管密排式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5108.5U CN217636927U (zh) 2022-06-20 2022-06-20 热管密排式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6927U true CN217636927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6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45108.5U Active CN217636927U (zh) 2022-06-20 2022-06-20 热管密排式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6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8829B1 (en) Radiator assembly
WO2019166241A1 (en) Watercold plate for battery module
CN215222826U (zh) 均温板结构
WO2019205743A1 (zh) 一种散热器及植物照明灯
CN217636927U (zh) 热管密排式散热器
CN210112491U (zh) 自冷式热超导板翅片散热器
WO2022127746A1 (zh) 机柜组件及换热器
CN215379559U (zh) 机柜组件及换热器
CN218155678U (zh) 一种递进式热管密排散热器
CN209358426U (zh) 用于变频器的散热结构和变频器
CN114001336A (zh) 大功率热源散热装置及其结构
CN103346001B (zh) 一种板翅式散热器
CN208487602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led光源的散热结构
CN2494038Y (zh) 热管散热器组合
CN209914361U (zh) 板式热管散热器
CN211378600U (zh) 一种液冷自循环散热器
CN212628953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结构
CN216308712U (zh) 一种热管板式散热器
CN110645812A (zh) 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
CN214155169U (zh) 一种散热器,及装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216144221U (zh) 一种热管散热组件
CN109842275A (zh) 用于变频器的散热结构和变频器
CN218410831U (zh) 一种热管散热装置
CN219421427U (zh) 散热装置及工控设备
CN218499500U (zh) 散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