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8345U - 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8345U
CN210298345U CN201920277929.7U CN201920277929U CN210298345U CN 210298345 U CN210298345 U CN 210298345U CN 201920277929 U CN201920277929 U CN 201920277929U CN 210298345 U CN210298345 U CN 210298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heat sink
pipe connection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779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欢来
张楠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aan Crea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anaan Crea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anaan Crea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anaan Crea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779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8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8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8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器,其包括基底板和散热鳍片,基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散热鳍片连接在第一侧,第二侧包括热管连接部和非热管连接部,其中,基底板于热管连接部所在的位置具有第一厚度,基底板于非热管连接部所在的位置具有第二厚度,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设置基底板的无需连接热管的部分的厚度小于需要连接热管的部分的厚度,有效减少了散热器的重量,不仅利于运输与削减成本,且利于提升散热速度。

Description

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与热管结合使用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材料制成板状,片状等形状。现有散热器通常与热管结合使用,热管埋植到散热器的导热基板中。散热器运行时,热管通过内部冷却液蒸发快速吸走热源的热量后再传递给散热器,热管内部蒸汽冷凝成液体后再循环工作,从而不断地对热源进行散热。
由于热管埋植到散热器的导热基板中,导热基板的厚度整体较厚,对散热速度有一定地影响,且增加了散热器的重量与成本,限制了热管散热器的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器,减少散热器的重量的同时提高了散热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包括基底板和散热鳍片,所述基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散热鳍片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包括热管连接部和非热管连接部,其中,所述基底板于所述热管连接部所在的位置具有第一厚度,所述基底板于所述非热管连接部所在的位置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上述的散热器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具有对应所述热管连接部的第一表面和对应所述非热管连接部的第二表面,定义由所述第二侧指向所述第一侧的方向为高度方向,则所述第一表面高于所述第二表面。
上述的散热器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为平面。
上述的散热器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具有对应所述热管连接部的第三表面和对应所述非热管连接部的第四表面,定义由所述第二侧指向所述第一侧的方向为高度方向,则所述第三表面低于所述第四表面。
上述的散热器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分别为平面。
上述的散热器的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连接部和非热管连接部分别为多个。
上述的散热器的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热管,所述热管埋植或焊接于所述热管连接部。
上述的散热器的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发热元件,所述热管包括导热面,所述导热面贴附所述发热元件设置。
上述的散热器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鳍片包括对应所述热管连接部设置的第一散热鳍片部和对应所述非热管连接部设置的第二散热鳍片部,所述第一散热鳍片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部的长度。
上述的散热器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鳍片部和第二散热鳍片部的顶端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设置基底板的无需连接热管的部分的厚度小于需要连接热管的部分的厚度,有效减少了散热器的重量,不仅利于运输与削减成本,且利于提升散热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未连接热管);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连接热管);
图4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连接热管);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20:散热器
100、500:基底板
200、600:散热鳍片
210:第一散热鳍片部
220:第二散热鳍片部
200A:凹凸部
110、510A、510B:热管连接部
120、520A、520B:非热管连接部
530:连接部
D1:第一厚度
D2:第二厚度
S1:第一表面
S2:第二表面
S3:第三表面
S4:第四表面
300、300A、300B:热管
310:导热面
400、400A、400B:发热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说明书中针对“实施例”、“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等的引用,指的是描述的该实施例可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是不是每个实施例必须包含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表述并非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不管有没有明确的描述,已经表明将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结合到其它实施例中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的。
在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或部件,本领域普通技术的员应可理解,技术使用者或制造商可以不同的名词或术语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或部件。本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或部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或部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权利要求项中所提及的“包括”和“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以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出现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便于清楚说明,本文述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次序用语是用于将元件、区域、部分与另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区域、部分区分开来,而非用以限定特定的元件、区域、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0包括基底板100和散热鳍片200,基底板1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图1所示的上侧)和第二侧(图1所示的下侧),散热鳍片200连接在基底板100的第一侧。本实施例中,散热鳍片200为多个,且相互之间平行设置,需说明的是,此仅为示意,并非用于限定,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散热鳍片的结构形式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基底板100的第二侧包括热管连接部110和非热管连接部120,其中,热管连接部110用于连接热管,而非热管连接部120无需连接热管。结合图1 和图3,图3为本实施例的散热器连接热管后的主视图。本实施例中,基底板 100包括一个热管连接部110和两个非热管连接部120,其中,热管连接部110 位于两个非热管连接部120之间。基底板100于热管连接部110所在的位置具有第一厚度D1,基底板100于非热管连接部120所在的位置具有第二厚度D2,第一厚度D1大于第二厚度D2。本发明将散热器的基底板的热管连接部制成凸台式,把热管埋植或者焊接在带凸台的基底板内部,既满足热管埋植或者焊接的结构深度,同时可以极大的降低基底板的重量,避免基底板出现冗余的死重。于散热器采用铝挤形式时,还可以在加工时设计与之匹配的铝挤模具,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如图1所示,散热器10的基底板100的第一侧具有对应热管连接部110 的第一表面S1和对应非热管连接部120的第二表面S2,定义由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为高度方向B时,则第一表面S1高于第二表面S2。第一表面S1 即为基底板100的埋置或焊接有热管300的凸台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S1和第二表面S2分别为平面。在其它实施例中,考虑到鳍片的形状、排布结构、排布密度以及相邻鳍片的间隔等,第一表面 S1、第二表面S2也可为弧形、波浪形等形状。
如图1所示,散热器10的基底板100的第二侧具有对应热管连接部110 的第三表面S3和对应非热管连接部120的第四表面S4,同样定义由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方向为高度方向B,则第三表面S3低于第四表面S4。同样地,第三表面S3和第四表面S4分别为平面。
散热鳍片200包括对应热管连接部110设置的第一散热鳍片部210和对应非热管连接部120设置的第二散热鳍片部220,第二散热鳍片部220的长度大于第一散热鳍片部210的长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散热鳍片200的顶部整体平齐,也就是说,第一散热鳍片部210和第二散热鳍片部220的顶端平齐。
本实用新型在同样的包络体积内,能够增加对应非热管连接部120的第二散热鳍片部220的鳍片长度,从而增加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散热鳍片200的各散热鳍片的表面包括凹凸部200A,以使散热鳍片200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热管连接部和非热管连接部可以分别为多个。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的另一实施例中,散热器20包括基底板500和散热鳍片600,基底板5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图5所示的上侧)和第二侧(图5所示的下侧),散热鳍片600连接在基底板500的第一侧。基底板500的第二侧包括热管连接部和非热管连接部,其中,热管连接部和非热管连接部分别为两个。两个非热管连接部520A以及520B分别位于两个热管连接部510A以及510B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热管连接部位510A以及510B之间通过连接部530相连接,连接部530上可根据需要设置或不设置鳍片。
如图5和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应用实施例中,散热器20的两个热管连接部510A以及510B分别埋置或焊接有一热管300A以及300B,热管300A 以及300B分别包括导热面310,导热面310贴附发热元件400以吸收发热元件400所散发热量。或者是,热管300的导热面310以及散热器20的第三平面S3共同形成贴附发热元件400的表面。
一般在热管300的导热面310以及散热器20的第三平面S3与发热元件 400之间涂覆上一层导热硅脂,使发热元件400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热管以及散热器20上,再经散热器20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
如图5和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应用实施例中,散热器20的两个热管连接部310A以及310B分别埋置或焊接有一热管300A以及300B,热管 300A以及300B分别对应发热元件400A以及400B贴附,热管300A以及300B 分别吸收发热元件400A以及400B所散发热量,再经散热器20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包括基底板和散热鳍片,所述基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散热鳍片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包括热管连接部和非热管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板于所述热管连接部所在的位置具有第一厚度,所述基底板于所述非热管连接部所在的位置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具有对应所述热管连接部的第一表面和对应所述非热管连接部的第二表面,定义由所述第二侧指向所述第一侧的方向为高度方向,则所述第一表面高于所述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具有对应所述热管连接部的第三表面和对应所述非热管连接部的第四表面,定义由所述第二侧指向所述第一侧的方向为高度方向,则所述第三表面低于所述第四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分别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连接部和非热管连接部分别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管,所述热管埋植或焊接于所述热管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元件,所述热管包括导热面,所述导热面贴附所述发热元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包括对应所述热管连接部设置的第一散热鳍片部和对应所述非热管连接部设置的第二散热鳍片部,所述第一散热鳍片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部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部和第二散热鳍片部的顶端平齐。
CN201920277929.7U 2019-03-05 2019-03-05 散热器 Active CN210298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7929.7U CN210298345U (zh) 2019-03-05 2019-03-05 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7929.7U CN210298345U (zh) 2019-03-05 2019-03-05 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8345U true CN210298345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59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77929.7U Active CN210298345U (zh) 2019-03-05 2019-03-05 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83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8484A1 (ja) * 2022-08-30 2024-03-0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8484A1 (ja) * 2022-08-30 2024-03-0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3986B2 (ja) 放熱フィンを備えた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放熱フィンの固定方法
CN100456461C (zh) 热管散热装置
JP2004096074A (ja) フィン一体型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863746B (zh) 一种散热装置、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108695275B (zh) 散热器
KR101023823B1 (ko) 히트파이프형 방열장치
CN210298345U (zh) 散热器
JPH0210800A (ja) 放熱体
CN211129871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头盔
CN111106079B (zh) 散热芯片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10214842A1 (en) Heat sink
CN210516704U (zh) 散热模块
CN210959220U (zh) 一种散热装置
JP2004071635A (ja) タワー型ヒートシンク
CN219938797U (zh)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TWI296367B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15073622U (zh) 一种具有应力释放功能的铲齿散热器
CN215117437U (zh) 一种散热器及其热管散热结构
CN217181508U (zh) 一种肋片式散热片
KR200389520Y1 (ko) 대칭식 열 파이프를 구비한 방열모듈구조
CN214046434U (zh) 散热模组以及装置
CN219269435U (zh) 双向散热器
JP3168842U (ja) 放熱モジュール構造
JP3156561U (ja) チャンバーヒートシンク構造
JP2011258874A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5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lock C, building 27, phase I, Zhongguancun Software Park, No. 8, Dongbei Wangx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Patentee after: Canaan Creativ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1203, 12/F, Building 4, No. 9, Jiuhuan Road,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Canaan Crea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